人教版必修第一宋明理学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宋明理学人教版(共58张PPT)

宋明理学人教版(共58张PPT)

“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4、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
C.实践感悟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
c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死于理,其谁怜之?”
“三从” “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 多于肯定,对朱熹 、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 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 Nhomakorabea作用说,
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 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 时期儒学的发展。
春秋时期,应运而 →战国后期,蔚然 →秦朝时候,遭到
→西汉初年,逐渐
→汉武帝时期,
→魏晋南北朝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 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盛行所做的 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 希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 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 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 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 奴”,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因此面临严 峻挑战。

人教版《宋明理学》PPT精品课件1

人教版《宋明理学》PPT精品课件1
材料三 清·丁云鹏《三教图》。此图 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 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 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fū)坐于 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 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请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汉唐的什么现象?
归纳:为什么会兴起理学? 时代背景: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以
4、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周敦颐,湖南省道县 人,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 的开山鼻祖,提出无极、 阴阳、五行、至诚、无欲 等基本概念,为后世理学 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 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5、理学的特点:
①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家思想理论化、思辩化、哲学化,成 为完备、精致的思想理论体系。
尊奉的神仙是对“道”之信仰的人格化体现。道士是 道教的神职人员,宫观是教徒活动的场所。
修炼丹药 长生不老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 佛教
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尼泊尔)王子乔达摩·悉达
多所创(因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摩尼)。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佛”的意思是
“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
②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约束人性,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使儒家思想通俗化、世俗化,更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6、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思想:①世界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
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二程”:②道德观:“天理”和儒家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③认识论:主张通过“格物致知”去把握“理”。
步和觉悟。信徒修行悟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 越生死和苦难、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人教版PP教材《宋明理学》完美版PPT1

人教版PP教材《宋明理学》完美版PPT1
完善司法制度; 城市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首先在四川进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行试点。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指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
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2 年,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 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建立: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和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实验和数学为该体系的两大特点)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 然科学的形成。 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除了京师大学堂以外的全部措施被废除,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我自
当儒学发展到唐朝时,就已经丧失了过去在 孟子、荀子、董仲舒时代所拥有的活力。虽然经书 文献依旧存在,注释之类比过去更多,但它们既不 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也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在道 家思想再起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对“性命之 学”(实际是人的本性和命运的问题),感到更大 的兴趣。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无所适而不在。 的愿望。(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30年)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 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已经“和同 为一家”了。

宋明理学ppt课件

宋明理学ppt课件

张载
程颢
程颐
可编辑ppt
11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 2、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3、基本含义: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新 儒学)
4、各自主张:
可编辑ppt
12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 2、思想来源:
可编辑ppt
5
佛教盛行的原因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不入户籍,可逃避赋役, 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经济;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可编辑ppt
6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772~841
可编辑ppt
8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必然性) 2、儒学复兴运动(可能性) (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
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3)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①北宋士大夫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 认为要巩固统治,必须复兴儒学。
宇宙间“物之至者”,人所以灵于万物,
最根本的在于人能知天地万物之理。他
提出“以物观物”,认为“以物观物”
则明,“以我观物”则暗,反对认识客
观事物时加入主观感情的成分。邵雍的
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可编辑ppt
14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 2、思想来源: 3、基本含义:
4、各自主张:

《宋明理学》PPT课件

《宋明理学》PPT课件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 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2) 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 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参看教材P15学习思考)
2.心学的基本特征:
(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精,选课直件p奔pt 主题
13
3.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
(1) 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③求“理”的方法——强调“知行合一”
道学数学气学理学特点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的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程颢
朱 熹
王守仁 陆九渊

颐 精选课件ppt
1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 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说明:理学思想较为深奥,学习时无需深掘其 内涵。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的复兴运动”和“周敦 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 为课外阅读内容。
精选课件ppt
22
5.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B )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精选课件ppt
23
• 用《周易》揭示宇宙规律,解释人类命运
• 【特点】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
起来,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 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佛教盛行 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社会矛盾的尖锐,
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而佛教本身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其宣扬的今生忍耐来生幸福,使人感到似是而非的满足和 安慰。 B.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为许 多在世俗权力角逐中失意的士大夫和逃避战火的普通民 众所信奉。 C.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胜
︱ 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米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 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合作探究一】
1.什么是理学? 2.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1.含义:
融合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以儒为本
根本目的
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 其中的“理” 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世称晦庵先生,南宋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 人。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 师。
第3课
朱 熹
程颢
陆九渊
程 王阳明 颐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请思考】自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 思想,但为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着严峻挑战呢?
江南春唐•杜牧这来自诗反映了魏晋千里莺啼绿映红, 时期什么现象?
水村山郭酒旗风。
佛教兴盛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的原因: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1)含义:尊道、礼佛、崇儒 (2)影响: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二.程朱理学
北宋时,儒家学者在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 的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 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这 就是“理学”。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程颢(1032~ 1085),字伯 淳,人称明道 先生。
程颐 (1033~ 1107),字 正叔,人称伊 川先生。
“二程”兄弟 早年受学于理学 创始人周敦颐, 宋神宗时,建立 起自己的理学体 系。曾在洛阳讲 学,故其学派称 为“洛派”。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理论。
(2)作用: 使儒学的发展更为辉煌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三教图 (清)丁云鹏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此图绘佛、道、儒三 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 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 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 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 对。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地位---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合作学习二】 阅读材料,概括南宋朱熹的主要观点: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观点四: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即三纲五常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 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观点三: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知识小结
①“理”是万物的本原
程 内容
②“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国内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利于维护封 建专制统治。
影响
国际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
鲜曾一度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 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 不是天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 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观点二:天理即“三纲五常” 其实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来维护封建统治
的新儒学体系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2、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合作学习一】
阅读以下材料,概括北宋二程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 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 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 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
但是中国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 道教的精神,可谓是兼收并蓄,于是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
【请思考】什么是“三教合一”? 它对儒学的发展有何作用?
(1)含义: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