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e36d8d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f.png)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学是一门研究我国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教学概览《武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
科教学计划》而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了解体育养生学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态势,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学
的基础理论和养生方法,理解传统体育养生的机理及其作用。
(四)课程编号:B00024。
(五)学时数和学分:54学时,3学分。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绪论
知识点:课程的概念、学习的目的,及其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发展简史
知识点:传统体育养生的萌芽、形成和发展完善过程。
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础理论
知识点: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论,天人相应论,形神合一论,经络论。
第三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特点及分类
知识点:主要特点,几种分类。
第四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本法则
知识点:传统体育养生术练功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要领和原则。
第五章传统体育养生方法
知识点:几种传统体育养生术的历史、动作特点、练习方法、功能作用。
1。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功法教学大纲(修)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功法教学大纲(修)](https://img.taocdn.com/s3/m/b6053d7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b.png)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功法教学大纲(修)-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课程代码: 040206T1523 学分与学时:2学分,34学时学时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专业必修专业必修 授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传统养生功的一般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传统养生功的一般理论知识2.掌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掌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3.能进行一些基本功法的实践与教学能进行一些基本功法的实践与教学三、学时安排三、学时安排章节章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理论学时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实践学时备注备注 第一章第一章 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 2 第二章第二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传统体育养生学2 第三章第三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历史渊源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历史渊源 2 第四章第四章 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基础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基础 2 第五章第五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与现代体育、传统体育养生学与现代体育、2 第六章第六章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和要领2 第七章第七章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 2第八章第八章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交流展示的组织与评判与评判2第九章第九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科研方法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科研方法2 第十章第十章 导引养生功导引养生功2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健身气功功法健身气功功法 4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武术健身功法武术健身功法 2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按摩拍打功法按摩拍打功法 2 互动互动 师生交流体会师生交流体会 2 考核考核22合计合计34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一)理论部分1.了解中国传统养生学概念、内容和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学》
![《传统体育养生学》](https://img.taocdn.com/s3/m/f07c35c9a98271fe900ef91d.png)
《传统体育养生学》成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的一门学科;课程包含的实验教学包括创编出以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外兼修健身的功法并进行教学演示,以达到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是社会体育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根据《成都体育学院2013版经管系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体育院校教材《传统体育养生学》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
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倡导开拓思维,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创编与实际教学能力,提高在社会实际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1、课程编码:(空)2、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总学分为4学分,总学时数为60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0.5学分,6学时;实践教学2.5学分,40学时;实验教学1学分,14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1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教学安排授课学期教学基本内容小计理论教学技术教学实验教学课外实践2 传统养生学概论 2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 2 4 第×学期中国传统养生基本理论 2 6基本技术与方法 2 8养生桩功 8 16八段锦 8 24五禽戏 6 30易筋经 6 36太极养生功 10 46传统养生创编的理论基础 2 48确立基本的创编方向 4 52养生功法创编 8 60,二,实验教学内容、目的与学时分配表2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实验项目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内容提要实验目的实验学时数养生功法创编 1 功法创编设计性实验实践能力培养 142———合计—————————注:在“实验类型”栏标明该实验项目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
传统体育养生学
![传统体育养生学](https://img.taocdn.com/s3/m/14ae91ce9ec3d5bbfd0a74b6.png)
传统体育养生学Ⅱ课程教学大纲Longevous The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编号:10121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总学分:2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为迎合养生广大的市场需要,培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外,更能启发学生们热爱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基础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今后从事养生保健功法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上,主要有①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②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理论与基本方法。
③掌握有关养生的生命机制。
④开拓思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学概述(4学时)第一节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养生、体育的概念辨析;什么是传统体育养生?养生、健身、强身、保健等用词的差异;体育的意涵,气功、武术属于体育吗?第二节传统体育养生方法概述介绍传统体育养生的主要内容有二,其一,直接价值为养生-气功类,其二,附带价值为养生-武术类。
并附带介绍非体育的中华养生方法。
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生命机制探索(12学时)第一节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哲学基础介绍“有无层层编码”与“层层交互作用”的宇宙事物构成哲学观。
并进而提出,宇宙事物构成的理论假说,奠定养生理论的哲学基础。
特别明确唯物与唯心之辩;时空的本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的本质。
学习思考生命之构成为何?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观点介绍介绍阴阳、五行的概念及相应的养生观点。
第三节生命之本质与机制引导学生探索生命之本质意涵;生命之软、硬件结构机制及生命之构成与现象特徵。
应用“有无层层编码”,与“层编交互作用”的哲学理论,深入探索生命之本质与机制,透彻了解生命为何物?学习思考生命与无生命的本质差异。
第四节人体的生命机制引导学生从中西医的观点,探索人体生命机制之基本特徵与构成,相应的控制原理和运行机制。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b759805852458fb770b56e9.png)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编号: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学时分配:理论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限定选修课先修课程:武术(普修)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开课学期:第四学期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理解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内涵,掌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知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本技术、战术、比赛方法、竞赛规则及裁判法,表演项目的编排、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熟悉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教学训练方法,旨在为培养既有现代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又有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体育人才打下良好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并为学生日后从事健身指导等工作奠定基础。
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教学要求: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实用性。
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时,尽可能借助心理与教育科研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教学训练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三、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重点: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传统导引养生方法教学难点: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传统导引养生方法三、教学内容与目的(一)课程教学内容绪论1.课程的概念、2.学习的目的,及其研究的意义。
3.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方法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发展简史1.传统体育养生的萌芽、形成和发展完善过程。
2.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点和功能3.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方法4.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原则、学习步骤和锻炼方法5.传统体育养生动作图解的看与学教学重点:了解传统体育养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特点和功能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础理论1.阴阳五行学说,2.精气神论,3.天人相应论,4.形神合一论,5.经络论。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91afcf82e3f5727a5e962e4.png)
《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传授武术套路和传统体育养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专项教学、训练、裁判以及指导群众养生健身能力,和崇武、尚德的课程,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养生方向的专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概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2009年9月修订)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2.理论要求:掌握武术套路与传统养生方法的基本理论。
3.技术要求:重点掌握竞赛套路和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套路,了解不同拳种的技术特点和风格;掌握气功“三调”、四种健身气功功法及传统气功功法等。
4.教学训练等要求:应具有从事武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管理能力。
裁判要求:达到武术套路二级裁判水平;健身气功五段位。
5.科研等要求:了解科研方法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查阅、收集信息资料,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具有相应的自学能力。
(四)课程类别:040205C05。
(五)学时与学分:648学时,27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武术套路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第一节武术的概念知识点:武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武术定义第二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知识点:武术的三个特点、武术的价值功能第三节武术的内容与分类知识点:运动形式的分类、套路练习形式分类、拳术、器械的名词解释和运动特点第二章武术套路的教学与训练第一节套路教学的原则和特点知识点:武术教学的一般规律、武术教学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套路教学的阶段与教学步骤知识点:阶段的划分、套路动作的组成和动作要素、教学步骤实施和主要任务第三节教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点:语言法、直观法的作用和内容;练习法及其主要形式;完整与分解教学区别点和内在联系;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步骤第四节儿童、青少年武术训练与训练的基本方向知识点:基本方向的意义、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训练阶段的划分第五节套路训练的组织与实施知识点:训练的组织形式和内容、训练的要求和方法第六节心理训练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知识点:心理训练概念、心理训练的任务、竞赛心理训练调节和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七节刀、枪、剑、棍的技法知识点:刀、枪、剑、棍的形成与发展、棍的各种称谓和种类;刀、枪、剑、棍术的特点、方法、棍术技法的基本要点第三章武术套路编创与图解知识第一节创编套路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套路的组成、创编的原则第二节创编的程序和方法知识点:创编的步骤、创编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武术技术图解的一般方法知识点:图解概念;一般方法的内容第四节武术技术图解的学习方法知识点:看图学练和速记的方法和步骤第四章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功法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功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0d45aa6eefdc8d377ee3281.png)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代码: 040206T1523学分与学时:2学分,34学时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授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传统养生功的一般理论知识2.掌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3.能进行一些基本功法的实践与教学三、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理论部分1、了解中国传统养生学概念、内容与方法。
2、从整体上把握传统体育养生学的概念与内涵、内容与分类、特点与功能。
3、深入了解体育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兴盛及新生等过程的历史渊源。
4、掌握构成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各种理论内容。
5、具体了解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与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关系。
6、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与要领。
7、掌握创痛体育养生功法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8、学会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组织方法以及评判通则、标准与方法。
9、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科研方法及意义。
(二)实践部分1、掌握导引养生功法放松功、内养功、站桩功、简编马王堆导引术、练功十八法与舒心平血功2.掌握健身气功功法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与八段锦3.掌握武术健身功法少林强壮功、太极桩功与养生太极棒4.掌握按摩拍打功法自我保健按摩、部位拍打导引与足部保健按摩法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内容及形式、方法1、考核内容:所学技术与理论2、考核形式:理论口试与技术技评3、考核方法: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二)考核办法:技术考核以抽检学生所学养生功法的视频为依据,要求学生添加音乐,集体创作。
(三)考核标准:(技术考评,40%;理论考试,60%)1、技术部分:(1)动作熟练,姿势优美 60分(2)呼吸与动作配合协调 20分(3)精神饱满,意念集中 20分2、口试部分:每位学生抽取两道考题,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评分3、平时技评:参考技术评分4、考勤:每缺课1次扣1分,迟到、早退每次扣0、5分,扣完10分为止。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概述 PPT课件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概述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b8e31c16fc700abb68fca4.png)
既 养 生 , 又 能 治 病
养生,又称摄生,就是"治未病"。旨在通过调养 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 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 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胜衰。传统保健体育 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 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 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 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另有一种致病因素,即七情:喜、怒、忧、思、 悲、恐、惊。这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生 理活动的范围,并不足以致病。但是,如果长期 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受到所能调节的范围,就 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 生疾病。传统体育养生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 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 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 低大脑的应急性反应,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预防疾病的产生。剧烈的精神创伤,超 过生理活动
7
强 调 整 主体 的观 运, 动以 内 因 为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传统体育养生。" 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相应"等理论认为:宇宙是 一整体,人体五脏也是一整体。人生活在宇宙之中,与天 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其生理变化与大自然的整个运动 联系在一起。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直接影响着人体,而 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也必然相应的产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 应,因此人们必须善于掌握自然界的变化,顺从天地之和。 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进行守神、调息、形体的锻炼,达 到强身致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传统体育养生的作用不是在于发展身体某部分机能或治疗 某种疾病,而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综合锻炼,达到 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改 善整个机体功能。练静功要求松弛机体宁静思想,意守丹 田,调整气息,都是整体锻炼的方法。通过这些锻炼,人 的睡眠改善,食欲增加,精神充沛,身体内部正气逐渐旺 盛。不少体弱或有病的人,就是在身体内部力量逐渐充实 的基础上,摆脱了病理状态,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健康。 有的人在治疗某种慢性病的同时,其他疾病也随之减清或 治愈。无疑这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整体作用是分不开的。 传统体育养生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运动,它依靠自身锻 炼,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要领,逐渐获得效果,从而战胜疾 病,增进健康。欲得其效,就要求练功者树立信心,发挥 主观能动性,勤领悟练功要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 要急于求成。因为传统体育养生的锻炼有一个过程,功夫 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当达到一定的火候,才能对机体起到 调整的作用,获得预期的效果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功法教案2 模版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功法教案2 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896b1a964bcf84b9d57bc2.png)
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
传统养生功法分类(依练功内容分类)
练功内容分性功、命功、性命双修功。
传统养生功法分类(依姿态分类)
练功姿态总体上可分为动静两大类。
传统养生功法分类(依源流分类)
历史上存在着医、儒、道、释、武等不同流派的修炼方法,实际上这是同源而异流。
传统养生功法分类(依功法特点分类)
注意:强调要领,熟记功用。
组织、练习方法: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全班人数分为2组,两组轮换进行练习。
讲解练习队形如下:
XXXXXXXXXXXX
O
XXXXXXXXXXXX
每种手型控1*8拍*2遍
每种步型控2*8拍*2遍
每种平衡控4*8拍*2遍
示范1遍
边讲边做3遍
练习3遍
集体练习2遍,分组练习2遍。
结束部分
难点:四套健身气功编创理念
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课的部分
时间
内容
组织教法
备注
准备部分
1.点名
2.师生问好(行抱拳礼)
3.宣布本节课的任务,提出要求
要求:
1.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2.遵守纪律,保持安静
基
本
部
分
70分钟
1.四套健身气功的功理特点
2.四套健身气功的编创与推广
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
4.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准备部分
20
分钟
三调是气功的基本要领:调身、调息、调心
要求:练气功前应穿着宽松合体、布料柔和的衣服,思想集中、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尽量选择安静的场所;练习时呼吸要自然、畅通、疏缓,对入静中产生的幻觉不紧张,不恐惧,泰然处之;练功结束,将气引归丹田。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91afcf82e3f5727a5e962e4.png)
《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传授武术套路和传统体育养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专项教学、训练、裁判以及指导群众养生健身能力,和崇武、尚德的课程,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养生方向的专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概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2009年9月修订)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2.理论要求:掌握武术套路与传统养生方法的基本理论。
3.技术要求:重点掌握竞赛套路和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套路,了解不同拳种的技术特点和风格;掌握气功“三调”、四种健身气功功法及传统气功功法等。
4.教学训练等要求:应具有从事武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管理能力。
裁判要求:达到武术套路二级裁判水平;健身气功五段位。
5.科研等要求:了解科研方法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查阅、收集信息资料,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具有相应的自学能力。
(四)课程类别:040205C05。
(五)学时与学分:648学时,27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武术套路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第一节武术的概念知识点:武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武术定义第二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知识点:武术的三个特点、武术的价值功能第三节武术的内容与分类知识点:运动形式的分类、套路练习形式分类、拳术、器械的名词解释和运动特点第二章武术套路的教学与训练第一节套路教学的原则和特点知识点:武术教学的一般规律、武术教学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套路教学的阶段与教学步骤知识点:阶段的划分、套路动作的组成和动作要素、教学步骤实施和主要任务第三节教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点:语言法、直观法的作用和内容;练习法及其主要形式;完整与分解教学区别点和内在联系;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步骤第四节儿童、青少年武术训练与训练的基本方向知识点:基本方向的意义、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训练阶段的划分第五节套路训练的组织与实施知识点:训练的组织形式和内容、训练的要求和方法第六节心理训练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知识点:心理训练概念、心理训练的任务、竞赛心理训练调节和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七节刀、枪、剑、棍的技法知识点:刀、枪、剑、棍的形成与发展、棍的各种称谓和种类;刀、枪、剑、棍术的特点、方法、棍术技法的基本要点第三章武术套路编创与图解知识第一节创编套路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套路的组成、创编的原则第二节创编的程序和方法知识点:创编的步骤、创编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武术技术图解的一般方法知识点:图解概念;一般方法的内容第四节武术技术图解的学习方法知识点:看图学练和速记的方法和步骤第四章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
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大纲
![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189483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1.png)
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传统保健体育课开课学院:体育部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6分学时:84学时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考核方式:考试课程基本要求:1、学会两套武术基本套路和两套保健功法2、加强素质练习及能力培养3、逐渐提高身体素质及各方面能力大纲内容: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与疾病作斗争中强身健体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
它对预防疾病,强身益智,涵养道德,延年益寿,强盛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起到改善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作用,它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本科一年级学生,结合中医专业特点选择教材,以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加强素质教育和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觉积极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传统保健体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较熟练掌握导引养生基础方法,武术基本功和长拳,太极拳的基础套路。
配合选用现代体育运动的一些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注重能力培养,使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完美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生。
传统保健体育是我校传统体育项目,自80年开设课程以来,在85年,90年,92年,96年四次修订了大纲。
本大纲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的精神,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
在第二学期增加了传统保健体育创新能力的考试,占总分值的20%,并提供能力考核菜单,也可由学生自行创造设计,根据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的新颖性和难易程度进行评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体育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教学进度表(一)第一学期四.教学日历(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五.主要教材内容(一)理论1.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简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85eccc10a6f524cdbf8541.png)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延年益寿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是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
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数:36学时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技术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表(一)理论课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概述知识点:主要讲述了内功养生是一门独特的科学,以及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特点和作用等。
第一节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知识点:内功养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广泛,功法众多。
主要介绍富了有代表性的导引、吐纳。
静坐、站桩行功、卧功和内丹功、武术内功等。
第二节内功养生的特点和作用知识点:内功养生术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价值,如自我修练、内练为主和意念引导等特点,及养正祛邪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等作用。
第二章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知识点:主要介绍了古代养生的发端、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古代内练养生术的发展及古代养生学与炼养术的繁荣等。
第三章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模式知识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和养生理论模式,是在中国古代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它同古代思维模式和哲学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到道家、儒家、医家等各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重人贵生”“元气论”“天人合一整体观”“心身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动静适宜”的中国传统养生思想。
第四章传统养生基本理论知识点:中国传统养生学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
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延年益寿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
本大纲是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三)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
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
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数: 36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理论技术考核机动类别2
2
配26
6
学时分
(二)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内容学时分配合计
2 传统体育养生慨述
6 2 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2
中国传统养生基本理论
(三)技术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表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一)理论课
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概述
知识点:主要讲述了内功养生是一门独特的科学,以及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特点和作用等。
第一节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
知识点:内功养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广泛,功法众多。
主要介绍富了有代表性的导引、吐纳。
静坐、站桩行功、卧功和内丹功、武术内功等。
第二节内功养生的特点和作用
知识点:内功养生术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价值,如自我修练、内练为主和意念引导等特点,及养正祛邪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等作用。
第二章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
知识点:主要介绍了古代养生的发端、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古代内练养生术的发展及古代养生学与炼养术的繁荣等。
第三章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模式
知识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和养生理论模式,是在中国古代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它同古代思维模式和哲学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到道家、儒家、医家等各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重人贵生”“元气论”“天人合一整体观”“心身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动静适宜”的中国传统养生思想。
第四章传统养生基本理论
知识点:中国传统养生学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它以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气一元论、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神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其理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现代医学、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新观点与新内容,从而形成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构架。
(二)技术课
1、基本技术与方法:基本手型、步型、养生8法等。
2、八段锦
技术点:八段锦是由八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内功养生法。
它以导引为主,配合呼吸调节,意念引导。
动作名称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3、易筋经
技术点:动作名称为预备势、韦驮献杵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三势、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出爪亮翅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
探爪势、卧虎扑食势、打躬势、掉尾势、收势。
4、五禽戏
技术点:五禽戏是以模仿五种动物的运动形态及生活习性,来锻炼人体精气神的一种独特的养生功法。
五禽一般指虎、鹿、熊、猿、鸟。
5、站桩功
技术点:调身:尾闾中正松空与松坠三圆
调息:呼吸平缓
调心:身心安舒
四、考核
(一)考核的形式与内容
1、考试形式:分为期中的口试和期末的技术考试、理论考试。
2、内容:
2、1 期中的口试内容是八段锦技术要领、养生学概述内容
2、2 期末考试内容:
2、2、1 技术考试:由任课教师执行(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任选)。
2、2、2 理论考试: 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进行,由试题库中抽取。
3、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执行。
(二)技术考试评分标准
技术考试采用10分制进行评分。
分为3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10~8.00分;一般为8.00~6.00分;较差为6.00分以下。
技术考试采用10分制进行评分。
分为3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10~8.00分;一般为8.00~6.00分;较差为6.00分以下。
1、动作舒展,圆活连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呼吸自然、平稳,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安静、自然、与动作协调一致;肩、胸、腹微小动作所体现的内动和肢体紧张与放松与技术要领要一致者,为“很好”;
2、凡动作较舒展,较圆活连贯,柔和缓慢,动静相兼,上下相随。
呼吸比较自然、平稳,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较安静、自然者为“一般”;
凡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动静不分,上下脱节不协调,呼吸不自然平稳,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安静、自然方面差者为“较差”。
(三)考试的计算
采用百分制评分。
比例为:
期中考试:口试成绩占总分的30%
期末考试:理论考核占30%、专项技术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
五、教材与参考教材
张选惠编著,《内功养生学》,北京:西苑出版社,1994年第1版
版1月第7年2003,人民体育出版社,《健身气功·八段锦》
《健身气功·易筋经》,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健身气功·五禽戏》,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版1月第12年,1989巴蜀书社出版:成都,《中国古代养生文化》, 郝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