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_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认知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 第6期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 ol.27 No.6 2010年12月 Journal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Dec. 2010

————————————

收稿日期:2010—08—30 作者简介:张磊(1974—),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讲师。

43

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认知转换

张 磊1,赵红妍2,李兴辉1

(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35;2.邢台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1)

摘 要: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在现阶段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德育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从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阐明了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总体构想和实践要求。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10)06—0043—03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立和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以及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带来了人们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处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以人为本”德育理念的内涵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管子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这表明了他把以人为本当做建立和巩固霸王之业的根本原则,也表明了他对人的价值和作用的肯定。当前,在国家和社会各级管理事物中,以人为本成为普遍被认同的原则。[1]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

人的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

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

一,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

目的;第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限度地

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以人为本的实质

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

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简单说,“以

人为本”就是一切活动都要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

动力,以人为目的。它是一个普适性的理念,是一

切社会历史活动的指导原则。[2] 二、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对大学生德育理解不够清楚 一些德育管理者、工作者在理论上对德育内涵缺乏完整的理解,对一些基本概念还认识不清,理解模糊。比如有人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的简称,这种对德育概念的界定过窄。也有人认为,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认识也不全面。现代德育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四个方面在内的完整的统一体。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道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是

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高校德育是学校性质和办学方向的体现。 2.大学生德育主体不够突出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德育工作应该以个体的学生为基础,学生应该成为整个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事实上,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往往把德育单纯地看作就是把一定的社会的

思想观念、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个体的过程,把学生单方面看成是完成社会规范的产物,德育只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工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继承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 3.大学生德育途径简单化 在德育工作中,方法和手段问题至关重要。然而,形式的单一、手段的落后、内容的单薄、说教的乏力和评估的随意等导致德育效果低下,成为制约德育工作发展的“瓶颈”。德育工作机制中,采用自我设计、自我评估、自我检查的自我循环、自我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 第6期

44封闭系统;德育管理中,实行严格的自上而下集中管理、层层管理模式;德育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育内容普遍缺乏创新;德育实践中,学生少有自觉、主动参与道德实践、社会实践。

4.对大学生个性的培养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轻视、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现象并不少见。培养目标统一化,教学过程满堂灌,结果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不少学生唯唯诺诺,墨守陈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缺少个性,又缺乏创新能力,是不受社会欢迎的。

三、大学生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德育理念的作用

以人为本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自创性,相信学生的自觉性。尤其是当前青年学生个体的重视和关注,促使教育者加强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使教育者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创新性和人文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而言。传统德育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建立在对教师的依赖上。独立性的形成,还能够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去认识和接受教育。积极向教师质疑、请教和相互研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3]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培养学生能动性上,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通过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其责任感。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人为本的德育摒弃传统德育中对道德条目的“学习”,让德育回归生活,使大学生通过道德实践去感受道德精神,提升道德认识,学习道德行为,把握道德规律,从而达到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目的,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选择和判断。同时,人的实践能力是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养成和锻炼的,而通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和发展,大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都会依附在道德实践能力中共同发展。

4.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

创新能力是决定国家和民族生存及发展的不竭动力。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表与他人不同的意见,支持标新立异和发表不同见解学生的想法,支持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支持学生出“新点子”,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发明。同时,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是衡量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石和后续力量。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十分重要。

四、结束语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在立足点、培养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瀚光.管子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12.

[2]王景英.教育“以人为本”辨释[J].当代教育科学,2003,(21).

[3]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3.

People-oriented: Cognitive Moral Education Conversion

ZHANG Lei 1,ZHAO Hong-yan 2,LI Xing-hui 1

(1.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2.Xingtai University, Xingtai, Hebei 054001,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setting people-oriented work in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moral basis of the principles, it expounded the practice and the overall concept of establishing people-oriented work philosophy in the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people-oriente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 王占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