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养殖的综合经营新模式设计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是指通过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周期,实现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三大板块之间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应用。
第一步,建立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一般来说,这种养殖模式需要有农田、养殖场和鱼塘等多种生态区域,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例如,将农田、养殖场和鱼塘等不同生态区域连通起来,实现畜禽粪便和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养殖废水的养分价值。
利用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来灌溉农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可以让养殖废水中的菌群和养殖养料之间进行循环利用,最终在养殖场中产生饲料,实现最大的养殖效率。
第二步,实现动植物的生态共生。
在生态循环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动植物共生的原则,将养殖动物和农作物、水生植物间的循环利用实现最佳化。
例如,在养殖鱼的过程中,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池塘中的养分和废水,同时为鱼类提供栖息和觅食的场所。
农作物的残体也可以作为饲料,提供动物营养成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并减少生态负担。
第三步,利用有机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有机养殖技术是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养殖场可以选择合适的有机饲料和使用生物制剂等有机肥料、饲料,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动植物的生长,也可以保持水质干净、防止养殖性疾病传播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总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只有遵循生态循环养殖的原则,实现动植物的共生和充分利用资源,才能够为我们带来更高效、更有质量的农产品,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是指在农业养殖过程中,通过生态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下面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介绍:1.走廊农业模式:在农田中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形成一条条走廊,使得水、阳光和气流能够通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输送带式养殖模式:在大型鱼塘或养殖池中设置输送带,将饲料、水和鱼苗以适当的速度通过输送带送至养殖场,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提高饲养效率。
3.封闭循环养殖模式:通过合理设计养殖池和过滤装置,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并进行养殖废水的处理。
4.全鸟循环养殖模式:将不同品种的鸟类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饲料、粪便和死鸟的相互作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5.多元配套养殖模式: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促进生态循环,降低养殖成本。
6.有机循环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和植物抗病虫害等手段,实现农产品的有机生产。
7.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将农作物种植、养殖和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8.薄膜覆盖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地上设置透明薄膜,提供光照和保温,延长养殖物的生长期,提高养殖产量。
9.多层立体养殖模式:通过建造多层养殖场,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并利用层间温差、光照差异等条件促进养殖物的生长。
10.养殖粪便资源化模式:将养殖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通过添加菌种等方式,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在农作物种植中使用。
11.循环水肥养殖模式:将养殖废水经过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工艺,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净化后作为肥料进行重复利用。
12.精确养殖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养殖场的精确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以上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简要介绍,这些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养牛生态循环策划书3篇

养牛生态循环策划书3篇篇一《养牛生态循环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关注。
养牛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本项目旨在通过构建养牛生态循环系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二、项目目标1. 建立一个以养牛为核心,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2. 实现牛粪、污水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 提高养牛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4. 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内容1. 养牛场建设选择适宜的场地,建设标准化的牛舍,配备通风、降温、保暖等设施。
引进优良品种的肉牛,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确保牛群的健康。
2. 种植基地建设在养牛场周边流转土地,建设种植基地,种植青贮玉米、牧草等饲料作物。
采用有机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饲料的品质。
3. 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建设沼气池,将牛粪、污水等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和生活用气。
将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用于种植基地,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4. 加工与销售建设牛肉加工厂,对出栏的肉牛进行屠宰、加工和包装,生产优质的牛肉产品。
建立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超市等渠道进行销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6 个月)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
流转土地,进行种植基地的建设。
引进肉牛,开始养牛场的建设。
2. 第二阶段(7-12 个月)完成养牛场的建设,引进设备,进行设备调试。
开展有机种植,保证饲料供应。
建立沼气池,开始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3. 第三阶段(13-18 个月)进行牛肉加工厂的建设,安装设备,进行设备调试。
建立销售渠道,开始产品的销售。
4. 第四阶段(19-24 个月)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五、项目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养牛收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每头牛的净利润可达[X]元,预计每年出栏[X]头牛,可实现养牛收入[X]万元。
农业生态养殖项目设计方案

农业生态养殖项目设计方案1. 概述该农业生态养殖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可持续和环保的养殖系统,以满足当地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
本文档提供了项目的基本设计方案,包括养殖规模、养殖设施、养殖种类、生态养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养殖规模本项目计划初期养殖规模为100亩,预计在3年内逐步扩大至300亩。
此规模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保证养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 养殖设施为了确保养殖环境的良好条件,将建设现代化的养殖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 养殖场区:设置合适的围栏和隔离区域,确保养殖物种的安全和卫生。
- 室内养殖区:利用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等设备,为养殖物种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 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4. 养殖种类本项目将以有机农产品为养殖重点,主要养殖种类包括:- 有机蔬菜:采用无土栽培或土壤改良等技术种植有机蔬菜,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 有机家禽:养殖天然饲养的有机家禽,提供优质的有机肉类产品。
- 有机水产: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养殖高品质的有机水产品种。
5. 生态养殖管理为了实现农业生态养殖的目标,将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植物保护:利用生物防治和有机农药等方式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 养殖物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养殖物种,提高生态种养结合的效果。
- 营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确保养殖物种获得全面的营养,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 废弃物处理:实施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可行性分析针对该农业生态养殖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市场需求:当地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项目有稳定的市场前景。
- 技术支持:现有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能够支持项目的顺利运营。
- 环保要求:该项目符合环保要求,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农业生态养殖项目的基本设计方案,包括养殖规模、养殖设施、养殖种类、生态养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农户小规模养猪的五种新模式

选择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 感区域,合理规划猪场布局,确保生产 区、生活区、隔离区等功能区域分明。
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生物 安全管理,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 确保养殖安全。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采用干清粪工艺,及时清理粪便,通 过堆肥发酵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 机肥料,用于果园、菜地等种植业。
饲养管理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提供充足的饮水和营养全面的饲料。 加强猪只的日常管理,做好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
案例分析
某农户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饲养了50头生猪,在猪舍内铺设 了60厘米厚的木屑垫料,并添加了微生物菌剂。经过一个养 殖周期的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猪舍的氨气浓度和 臭味,提高了猪只的健康状况。
同时辅以少量饲料。
优点
03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猪肉品质,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要点
林地选择
猪舍建设
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有充足水源的 林地。
在林间空地搭建简易猪舍,保证猪舍通风 、采光良好,同时防止风雨侵袭。
饲养管理
疫病防控
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配制 饲料,保证猪的健康生长。同时,定期清 理猪舍,保持环境卫生。
竞争力。
案例三
某农业园区将林下养猪与果树种 植相结合,形成了立体生态农业 模式。猪粪便作为有机肥施用于 果园,提高了土壤肥力,同时减
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05 模式四:庭院养殖模式
模式概述
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的 空地、闲置房屋等进 行小规模养猪。
饲养方式灵活多样, 可根据当地资源和条 件进行调整。
养殖规模较小,通常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 营管理。
案例分析
某农户在自家果园内建设猪舍,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猪粪便经过堆肥发酵后 施用于果园,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生态种养新模式

生态种养新模式作者:郑秀亮来源:《环境》2019年第02期“建立健全生态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落实标准化生产,确保生态农产品质量。
”“切实发挥生态农产品企业内部检验控制、生态联盟外部监管的职能职责。
”……1月24日,广东省绿色供应链协会生态联盟(以下简称“生态联盟”)正式成立,并向社会发出了庄严的承诺。
这个在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广东省绿色供应链协会等单位指导下,由致力于推广生态农业的企业、社会组织及从业者所成立的联盟,未来将配合省、市生态环保部门的要求,把绿色供应链管理业务扩展到绿色农产品领域,帮扶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满足城镇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
成立大会上同时举行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挂牌及广东省绿色供应链协会协办《环境》签约仪式,未来《环境》杂志将作为生态联盟的重要窗口,为广大群众普及生态种养知识,推广生态农产品,助力广东农业绿色发展。
与此同时,《环境》也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对农产品生产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净化行业生产、经营环境。
建立行业联盟; 保障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现代农业及养殖业中,不少企业或农户为了追求农副产品的高产,不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等物质,为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如何保障餐桌上的安全,成为全民的热切期盼。
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也催生了人们对以“健康、营养、环保”为标签的生态农产品的渴求。
“目前市场上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企业和农户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缺乏沟通协调,造成产品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
”生态联盟秘书长杨丽提到,且由于农产品的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门槛较高,许多从事生态种养的企业和农户难以承受,市场开发成本较高,大大影响了农户开展生态种养的积极性。
“市场上的认证单位也是泥沙俱下、难辨真假,这也造成了市场的不信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摆到重要地位和工作日程,提出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生态畜牧业养殖,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合理利用多种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态养殖是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第一种:猪-沼-菜模式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
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
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
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
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
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第四种:种-养-加模式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
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循环养殖方案

-实施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保障消费者健康。
5.产业链整合与发展
-推动养殖、种植、加工一体化,提高附加值。
-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政策保障与实施策略
1.政策支持
-制定鼓励循环养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2.减少养殖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3.提升养殖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4.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循环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实施方案
1.养殖场布局优化
(1)合理规划养殖场用地,确保养殖区、饲料区、废弃物处理区等功能区布局合理、相互隔离。
(2)采用高床养殖、发酵床养殖等先进技术,减少粪便与地面接触,降低污染。
-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支持养殖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养殖行业管理。
2.实施策略
-开展循环养殖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
-加强监管,确保方案实施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循环养殖项目。
五、预期成效
1.环境友好:养殖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环境压力显著降低。
-推广饲料添加剂,如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减少粪便排放量。
-建立饲料供应链追溯体系,确保饲料安全。
3.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实施粪便干湿分离,降低处理成本。
-应用厌氧消化技术,将粪便转化为生物天然气。
-生产有机肥料,用于农田和果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4.疫病控制与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疫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施标准化疫苗接种。
五、项目预期效果
1.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缓解。
常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常⻅⽣态循环农业模式⼀、⽣态循环农业的内涵与原则⽣态循环农业,是⼀种以资源循环利⽤为主,降低废弃物排放,提⾼农业⽣产效率和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其核⼼理念是将农业⽣产活动与⽣态环境保护相结合,通过合理的资源利⽤和循环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需遵循以下原则:⼀是减量化,即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资源利⽤效率;⼆是再利⽤,即对废弃物进⾏回收、加⼯、再利⽤,延⻓产品⽣命周期;三是再循环,即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
⼆、常⻅⽣态循环农业模式1.畜禽养殖与沼⽓⼯程结合模式该模式将畜禽养殖产⽣的粪便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产⽣沼⽓,沼⽓可作为能源供农户使⽤或并⼊天然⽓管⽹,沼渣可作为有机肥料⽤于农业⽣产,沼液可作为农药或饲料添加剂使⽤。
这种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提⾼了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
2.秸秆综合利⽤模式该模式通过秸秆还⽥、秸秆制浆、秸秆制板等途径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纸张、板材等可再⽣资源。
这种模式既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农⺠提供了新的经济来源。
3.稻⽥种养结合模式该模式将⽔稻种植与⽔产养殖相结合,形成⼀种互利共⽣的⽣态系统。
⽔稻⽥为⻥、虾等⽔⽣⽣物提供⻝物和栖息地,⽔⽣⽣物的排泄物和残饵为⽔稻提供营养,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量。
这种模式既提⾼了稻⽥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农⽥⽣态环境。
4.⽣态果园模式该模式在果园内实⾏⽣草栽培、果枝还⽥、节⽔灌溉等措施,提⾼⼟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分流失和⼟壤侵蚀。
同时,果园内可养殖蜜蜂等昆⾍,形成⽣物多样性,提⾼果树授粉率和果实品质。
这种模式有利于改善果园⽣态环境,提⾼⽔果品质和产量。
5.⽣态渔业模式该模式通过池塘养殖、⽔库养殖、湖泊养殖等途径,将⽔产养殖与⽔⽣植物种植相结合,形成⼀种⽣态平衡系统。
⽔⽣植物通过光合作⽤产⽣氧⽓,为⻥类提供⻝物和栖息地;⻥类排泄物和残饵为⽔⽣植物提供营养,从⽽降低⽔体富营养化⻛险。
绿色循环养殖建设方案

绿色循环养殖建设方案1. 背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绿色循环养殖成为了全球畜牧业发展的新趋势。
大量的研究表明,绿色循环养殖可以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绿色循环养殖的建设方案,以供畜牧业实践者参考。
2. 环境要求为了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需要考虑以下环境要求:2.1 土地要求绿色循环养殖需要选择空气新鲜、水源富足、土地肥沃的地区。
特别是对于养殖类禽类动物,农场必须建在无禁育因素及通风良好的区域。
农场建设前应进行土壤和水源的检测,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2.2 水质要求水质是绿色循环养殖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特别是对于水产养殖业,水质的安全性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
在选择水源和处理水质时,必须符合当地的环保法规要求。
2.3 空气要求养殖场应该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通风系统,防止扬尘和有害气体不断聚集和影响动物的健康。
3. 建设方案3.1 养殖区绿色循环养殖的养殖区应该按照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划分,比如畜类区、鸟类区、水产区等。
每个养殖区都应该建立独立的法规和规范,以确保养殖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3.2 饲料绿色循环养殖中,饲料的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动物的健康和环境质量。
为了保证饲料的质量,建议养殖场自行种植或从可靠的供应商购买有机农作物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同时减少转基因饲料的使用。
对于饲料上的剩余物和动物粪便,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回收利用。
3.3 病虫害控制对病虫害的快速控制是绿色循环养殖的关键之一。
在养殖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病虫害控制计划。
其中包括肥料和土壤的安全性分析、动物疫苗接种计划、饲料霉菌和去草剂的处理实践等。
3.4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是绿色循环养殖实践中最重要的环节。
废弃物的清洁和处理可通过工业微生物、生物过程和物理过滤器获得。
开展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是一项经济、环保的做法,对于节约资源并提高生产效率非常重要。
4. 操作流程4.1 设计养殖场结构在建设绿色循环养殖企业时,应设计具有一定空间和动物舒适度的养殖结构。
环境循环种植养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环境循环种植养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1. 项目背景为了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我们提出了建立环境循环种植养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项目建议。
该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生态循环原理,打造一个集种植、养殖、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2. 项目目标- 在示范基地内,采用循环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土壤肥沃度的提高和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 建立健全的资源回收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 通过示范和培训,推广环境循环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收益。
- 增加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
3. 项目计划第一阶段:基地规划和建设- 选择适宜的土地,并进行土地测量评估。
- 设计基地布局,包括种植区、养殖区、回收区和办公区等。
- 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如温室、鱼塘、环境监测系统等。
- 配备先进的种植和养殖设备,确保高效运营。
第二阶段:种植和养殖运营- 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和养殖。
- 采用循环农业原理,合理利用有机肥料、节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农作物和养殖过程,实现智能化管理。
- 定期进行土壤和水质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第三阶段:示范和培训推广- 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示范和培训,提供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
- 开展培训课程,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能。
- 组织参观活动,吸引更多的农户和投资者参与。
- 创办农业技术学校,为农村地区培养专业人才。
4. 项目预算- 第一阶段:基地规划和建设预计需要X万元。
- 第二阶段:种植和养殖运营预计每年需要X万元。
- 第三阶段:示范和培训推广预计每年需要X万元。
- 其他费用和后续经营预计每年需要X万元。
5. 项目效益- 提高农作物和养殖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 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浪费和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 带动相关产业和就业机会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发展。
绿色循环养殖建设方案

绿色循环养殖建设方案背景介绍在当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背景下,绿色循环养殖已经成为了当前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绿色循环养殖是指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养殖方式,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实现农业生态化、循环化和高效化的目标,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方案设计1.绿色循环养殖的养殖方式由于传统的养殖方式存在深度依赖水和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所以绿色循环养殖需要改变这种情况。
在养殖方式上,可以尝试通过使用特殊的绿色养殖设备、生态堆肥、水果纤维等来取代常规饲料,减少对粮食的需求,有效达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绿色循环养殖的养殖环境对于养殖环境的选择和布置,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目的,不仅要保证生态平衡和动物健康,也要考虑到设施的耐候性和安全性。
可以在养殖场周围种植草木或者挖掘水塘,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同时减少固体和水泥的使用,停止使用草原,林区和湿地等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作为养殖场。
3.绿色循环养殖的养殖管理在养殖管理的策略上,绿色循环养殖需要以增加优质草料供应、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控制养殖密度、减少人工干预为手段,尽可能减少养殖运行中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循环经济手段加强养殖废弃物利用,实现循环利用。
4.绿色循环养殖的环保标准在绿色循环养殖的方案设计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环保标准,以确保养殖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绿色循环养殖标准应包括养殖环境、饲养替代品、畜禽疫病防治等方面,既可为企业建立起绿色、环保的形象,也可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肉品产品。
总结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循环养殖已经成为了当前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循环养殖的构建需要在饲养方式、养殖环境、养殖管理和环保标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方案,强化废弃物利用,并逐步摆脱现有广泛使用的草原、林区、湿地等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作为养殖场。
这种方式虽然还处于摸索期,但对于现有的养殖业,它是一个必须实施的方向。
水产生态循环养殖项目计划书范文

水产生态循环养殖项目计划书范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水产生态循环养殖项目计划书范文篇1名称:赣州市吉埠养殖中心位置:赣县吉埠镇发展背景:国家目前重视三农,农业政策好,自身来说,是农村户口,有自己的田地基地优势:位于浅丘地带,河流边。
土壤肥沃,一年降水量平合,灌溉方面,水源清洁。
大田多,租金低。
全国市场大,供不应求。
发展模式:初期主要以养殖泥鳅为主,在泥鳅养殖技术达到较高的水平和拥有稳定的市场时扩大养殖规模,具体扩大多少亩以当时的财力和土地政策而定。
再打造养殖泥鳅的品牌。
成熟时期时开创一条副业和产业链。
寻求更高的平台。
发展理念:以科学的思想去发展,以生态养殖为优势,以绿色农业为导向。
不断的创新上进,创立自己的品牌。
机械化操作程度提高,灌溉机械化,育苗科学化。
主要技术:土壤的测量,肥力,ph值。
用水要无污染,取水方便,育苗有方法。
品种的选择。
采收,清洗(干净水,计划井水),打捞。
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专业的地方学习技术,在离家近的水田养殖泥鳅,要求保本,寻求市场,进出口通道,市场调查。
投入10万(租地、材料、建田、麦苗、人工费、运输费)第二阶段:时机成熟时,二年。
建立养鱼场、甲鱼场等其他水产。
发展水田剩余经济价值。
第三阶段:发展农家乐行动规划:一、1、选址及规划。
2、挖池塘。
3、做隔离。
二、1、选种,安排买苗品种、途径、时间。
2、建设场所。
购买设备。
温度计,湿度计。
3、挖井4、食物。
投资预算:10万人员:固定人员2名,员工根据情况要求需要安排:聘请临时人员。
市场:批发以赣州市为主,赣州菜市场及各饭店(特色菜),其他周边城市为辅。
合伙人负责零售,我负责送批发。
等我们形成规模,产品可以销售的更远。
运输工具:小型货车及三轮摩托车销售技巧:抓好品牌和质量。
在销售总结下,品牌的作用非常重要。
销售上必须注意信用,绝不能缺斤少两。
只能多给,不能少给。
在宣传上,我们属于大学生创业,再者在电视台和报纸都有关系,可以免费给我们宣传。
“四位一体”农业生态模式

“四位一体”农业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大棚就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以太阳能为动力、沼气为纽带,实现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它是将沼气池、养猪引进到大棚内,使沼气池、猪舍、大棚、蔬菜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同一块地上实现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殖并举的能源生态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摄氏度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工程设计:包括日光温室设计、沼气池工程设计、猪舍建筑设计等。
基本要素:建一个座北朝南、200-6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温室内部西侧、东侧或北侧建一个1平方米的厕所;畜禽舍和一个6-10平方米核心技术:沼气池建造及使用技术;猪舍温、湿度调控技术;猪舍管理和猪的饲养技术;温室覆盖与保温防寒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措施等。
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高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是辽宁省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探索出来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目前已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能源和生态效益。
这种模式的特点有:1.多业结合,集约经营。
通过模式单元之间的联结和组合把动物、植物、微生物结合起来,加强了物质循环利用,使得养殖业与种植业通过沼气纽带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循环体系。
这种循环体系达到高度利用有限的土地、劳力、时间、饲料、资金等,从而实现集约化经营,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合理利用资源,增值资源。
模式实现了对土地、空间、能源、动物粪便等农业生产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得资源实现了增值。
3.物质循环,相互转化,多级利用。
生态模式充分利用了太阳能,使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又转化为生物能,达到合理利用。
通过沼气发酵,以无公害、无污染的肥料施于蔬菜和农作物,使土地增加了有机质,粮食增产,秸秆还田,并转化为饲料,达到用能与节能并进。
现代化养殖业新模式

现代化养殖业新模式
现代化养殖业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化智能化养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无人监测、自动喂养、疫情提醒等功能,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2.绿色环保养殖: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环保的养殖产业。
3.科技创新养殖:通过基因改良、遗传育种、疫苗研发等技术,提高家畜家禽的品质和健康水平,推动养殖业向高品质、高效益方向转型。
4.特色定位养殖:根据本地气候、土壤、资源等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高附加值、有特色的养殖业,在细分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
5.产业链协同养殖:建立起以养殖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实现多方面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养殖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 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应运而生。
这一模式旨在通过合理的种植和养殖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循环再生,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贡献。
### 1.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定义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是一种将种植和养殖紧密结合,形成循环链条,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再生的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通过有机耕作和可持续养殖相互配合,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 2. 核心原则#### 2.1 可持续性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可持续性。
在种植方面,采用有机农业、雨水集中等手段,降低对土地的侵蚀和化学物质的使用。
在养殖方面,推动生态养殖,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源。
#### 2.2 资源循环利用该模式通过将农业和养殖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业废弃物可以成为养殖的有机饲料,养殖废弃物则可作为有机肥料,形成良性循环。
#### 2.3 生态平衡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目标之一是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土地和滥用农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确保生态多样性和生物平衡。
### 3. 实施步骤#### 3.1 确定适宜区域选择适宜的区域进行种养结合,考虑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确保模式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效益。
#### 3.2 制定科学种植计划通过科学的种植计划,合理安排不同农作物的轮作和间作,减少土地的枯竭和土壤贫瘠现象,提高农业的生产力。
#### 3.3 推动生态养殖引入科技手段,推动生态养殖的发展,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采用循环水养殖和科学饲料搭配,减少废水排放和过度捕捞。
### 4. 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4.1 优势- 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降低化学物质的使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 提高农业产值:科学合理的种植和养殖相结合,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农业产值。
- 可持续经营: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可持续经营,为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态环境。
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是一种以循环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原则的农业养殖方式。
种植和养殖部分相互结合,通过利用资源的循环和再生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一、资源利用循环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如养殖废物和农作物废弃物可以被用作肥料,畜禽养殖粪便通过厌氧产气工艺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农作物秸秆可以用作动物饲料或床料。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二、生态系统协调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注重生态系统的协调。
通过合理设置农田与鱼塘之间的关系,发挥生态系统的互惠互补作用,实现养鱼、种菜、养禽等方面的资源相互调节和共享。
例如,利用鱼池底沉积物的有机废弃物为蔬菜提供养分,蔬菜的残余部分则可作为鱼类的饲料。
这种协调关系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而且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三、节约能源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注重节约能源。
在养殖环节,通过应用节能技术和设备,例如利用太阳能照明、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等,减少能源的消耗。
在种植环节,可以采用种植覆盖膜、节水灌溉等方法,减少能源的消耗。
通过节约能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环境保护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注重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安排养殖和种植的布局,避免农药残留、养殖废物和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处理养殖废物和农作物废弃物,减轻环境压力。
通过环境保护,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农田和水体的健康。
五、科技支持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需要得到科技的支持。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处理养殖废物和农作物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节能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通过环保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科技支持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发展。
总之,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是一种以循环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原则的农业养殖方式。
“168”生态循环高效水产养殖模式

“168”生态循环高效水产养殖模式文/王健华1 王飞2 张超峰1 刘猛1 杨雪冰2 赵黎明2 元洁琼1该模式系2018年以来,经过两年探索试验,总结出的生态、循环、高效水产养殖新模式,具有简单、高效、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
文章介绍了该模式的要点、运行管理和注意事项等关键技术。
重点是经过科学设计,改变了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弊端,通过集污排污将粪便残饵分离出养殖水体清洁生产,再通过生物净化、生态循环、温度控制、智能管理等措施,达到创造优美养殖环境、生产优质水产品、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2017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现场会上提出“地、水、饲、种、洁、防、安、工”八字决,要从节约土地、改良水质、生态饲料、优质种质、清洁养鱼、疾病防控、质量安全和现代工程信息八个方面,加大适用先进安全技术研发,因地制宜、推进典型养殖模式示范,提升水产养殖生态属性和综合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出台严厉的环境治理措施,水产养殖划定了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要求全面解决养殖尾水直排直放和养殖环境“脏乱差”问题。
2019年2月,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技术模式创新,引领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提供优质、特色、绿色、生态水产品,保证优质蛋白供给。
然而传统水产养殖、鱼类疾病暴发等问题正影响着行业的持续发展。
在精养池塘,以饵料形式投入的氮磷养分仅有约1/3被水产动物同化吸收,剩余养分大多以残饵和鱼虾排泄物等形式残留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日积月累导致塘内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而且养殖尾水的排出也加剧了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
随着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鱼病频繁发生,养殖户大量用药,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2018年4月,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在总结当前多种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漏斗型鱼池与莲藕种/ 2020年第3期52植循环种养殖试验(面积比20:80),取得了显著效果。
环控益生菌应用技术构建生态循环养殖业新模式

畜牧业环境212019.10摘 要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和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畜牧养殖第一大国。
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 431万t;猪肉产量5 340万t;牛肉产量726万t;羊肉产量468万t;禽肉产量1 897万t;禽蛋产量3 070万t;牛奶产量3 545万t;年末生猪存栏43 325万头,生猪出栏68 861万头,畜牧养殖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
但畜牧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与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显,本文分析了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现状,目前处理技术和措施的不足,重点介绍了使用环境控制益生菌(简称环控益生菌)对畜牧养殖业废弃物处理的先进方法,环控益生菌应用技术具有使用便捷、成本低、见效快、功能性强和可持续的特点,是构建生态循环养殖业的重要生物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畜牧养殖大国,养殖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后果严重,养殖废弃物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尿液及废水产生的有机污染物,伴有挥发性恶臭有害气体和粉尘,残余消毒药物、抗生素和重金属等 。
养殖废弃物污染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引起了国家和国民的环控益生菌应用技术构建生态循环养殖业新模式王振刚(大连曦之源益生菌科技有限公司)高度重视。
自本世纪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系列法律法规,农业主管部门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管理纳入重点,积极推广养殖废弃物无害化综合处理技术。
但由于技术的先进性、局限性及成本投入高等因素,导致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不彻底,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笔者经过多年的环控益生菌的培养和应用研究,探索了低成本、高效率、普及性强的养殖废弃物无害化益生菌处理技术,带来了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新的方案和措施。
1 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现实情况及目前 处理措施分析1.1空气污染和目前的处理措施畜禽养殖业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是畜禽粪便、尿液中有机污染物释放到空气中的恶臭有害气体,其主要成分是氨气、甲烷、3-甲基吲哚(粪臭素)、甲硫醇、硫化氢、醛醚等有害气体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病原微生物等,还有可挥发性的消毒药物,其中甲醛用量很高,是养殖业最常用的消毒药物。
农业生态养殖项目设计方案

农业生态养殖项目设计方案摘要: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农业生态养殖项目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创新的方法改善养殖环境、提高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该方案涵盖了养殖场选址、设施设计、养殖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
1. 项目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养殖业面临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因此,开展农业生态养殖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项目目标- 提高养殖场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地、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提高养殖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选址与规划- 选择远离城市的适宜土地进行养殖场建设;- 考虑到方便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选址应尽量靠近乡镇或公路;- 根据养殖规模和种类,规划合理的场地布局和建筑设计。
4. 养殖设施设计- 设计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建筑,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合理设置养殖舍、饲料储存、排泄物处理等设施,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应用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如自动化饲喂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等。
5. 养殖技术- 采用科学养殖管理方法,包括合理饲养计划、疾病防控、饲料配方等;- 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 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如沼气池利用、有机肥料回收等。
6. 环境保护措施- 制定严格的废弃物处理和排放标准,确保养殖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建立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提倡养殖场周边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
7. 项目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各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积极争取相关政府支持和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项目方案和措施。
结论:农业生态养殖项目设计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创新举措,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提高产量和保护环境,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方案的实施需要注重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和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的合作。
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农业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循环养殖的综合经营新模式设计(李娜,2011级****专业2班,201103033*****)摘要:生态循环养殖是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本文设计的养殖模式,解决了人和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多级利用,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符合可持续性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的要求。
主要理论有蚯蚓对粪便的处理作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作用、粪便营养价值的利用、EM制剂对粪便的处理作用、蝇蛆的高蛋白特性、沼气工程技术等。
关键词: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设计;粪污处理前言生态循环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养殖业的高速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排出的大量粪尿造成了环境污染,各种抗生素和药物的滥用造成了病原体抗药性的增强以及畜产品药残的增加,以上因素都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在全社会环保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关注环保、关注食品安全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基本国策[1]。
生态循环养殖属于可持续发展农业范畴。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选择高效的生产模式,生产无公害的粮食、果蔬、畜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在当今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和由于农业管理不善、乱施、滥施农药而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形势下,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对农业增产增收、人类健康、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跟随张宝琴老师学习了《资源昆虫学》这门课程后,对生态循环养殖有了一定了了解与想法,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态循环养殖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经验,加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本文。
1.生态循环养殖[1]1.1生态循环养殖概念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所谓生态循环养殖是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
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1.2生态循环养殖的特征(1)它是以一种或少数的几种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配置其他相关产业,如种植业、园艺花卉、肥料业或者其他养殖业实现无污染排放等,把资源的循化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2)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
系统内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上游环节出现波动将会导致下游环节的难以控制,甚至是失去原来的平衡。
(3)在生态畜牧业中,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整统一的,通过这个网络,系统向环境中的污染排放明显减少,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并有效地提高了畜产品的营养品质与食用品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3发展生态循环养殖的意义生态循环养殖有利于养殖过程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有利于降低农业、养殖业生产成本,缓解当前粮食紧张局面,减少粪便污染问题。
(2)有利于生产绿色健康的农、畜产品。
(3)有利于生产出高营养价值的农、畜产品2.设计理念、理论2.1设计理念主要依据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废物循环利用的要求,依据各环节的废物价值来加以利用,设计成此循环养殖模式。
2.1.1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农业、养殖业。
2.1.2减少粪便的污染和养殖业的废物的充分利用2.1.3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2.1.4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2.1.5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能源紧缺的现状2.2设计理论2.2.1.蚯蚓的价值蚯蚓可用作钓鱼饵料、动物蛋白饲料和医药原料,还具有除污除废作用[2]。
此外,蚯蚓粪还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
蚯蚓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非常大。
(1)蚯蚓的除污除废作用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兴起,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养殖场日趋增多,但大量粪便的排出导致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环境污染[3]。
据报道,按排泄量计算,一头奶牛相当于43个人的排泄量,集约化养殖场造成的污染己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4]。
蚯蚓在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营养物质释放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经过发酵的有机废弃物,通过虹蝴的消化系统,在蛋白酶、脂肪酶、纤维酶、淀粉酶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转化成为自身或其他生物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即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既可以生产优良的动物蛋白,又可以生产肥沃的生物有机肥。
因此,用蚯蚓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3]。
利用蚯蚓转化养殖场畜禽粪便为饲料蛋白和高效有机肥,将生产的有机肥应用于种植业,再将种植业生产的农作物秸秆等进行饲料化处理用作畜禽养殖,将目标单一、浪费过程资源的“单向单环式”的传统农业生产改变为“多向多环式”与“多向循环式”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对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和实现农牧结合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4]。
目前各国广泛研究应用蚯蚓来防治废物公害。
如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己建立蚯蚓养殖场,作为粪便和垃圾的处理补充系统,以解决污染问题。
在我国,牛粪是当代养殖业中来源最广泛的肥料,牛粪通过养殖蚯蚓不但可以提高生物转化效率,生产动物蛋白,还能改变牛粪的肥分结构,生产出适合植物需要的蚯蚓[3]。
(2)蚯蚓粪的价值[4]蚯蚓粪的粗灰分含量高达74.50%,完全可以作为畜禽饲料,是矿物质饲料的来源之一。
无氮浸出物和蛋白质的含量也比较高前者为13.61%,后者为6.33%,尤其为粗蛋白含量远高于禾本科秸秆(3%~5%),而接近或超过豆科秸秆。
另据有关材料显示,蚯蚓对畜禽粪便中微量元素铁和镁有富集作用。
蚯蚓粪中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同时富含谷氨酸、天冬氨酸和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含量也较多。
由此看来,蚯蚓粪用作畜禽饲料日粮的一部分是完全可能的。
蚯蚓粪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而且氮、磷、钾的含量也很丰富,分别为1.0S%, 0.39%,0.95%。
尽管有机质中,全氮、全磷的含量有所减少,但全钾的含量明显增加,说明蚯蚓粪仍是三要素含量高的有机肥料,蚯蚓粪中腐殖质含量明显增加,为牛粪的2.67倍。
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基础,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
腐殖质中所含的腐殖酸如胡敏酸和富啡酸,可以提高植物的呼吸强度,加强养分吸收,促进植物生长。
据有关资料报道,蚯蚓粪与牛粪相比,蚯蚓粪中富啡酸的含量增加2.4~3.6倍,与钙结合的胡敏酸和富啡酸分别增加2倍和7倍。
所以蚯蚓粪与牛粪相比,更容易促进植物生长。
Ikg蚯蚓只要48h就能把1吨易腐有机粪便转化成富有养分的蛆叫粪,而且用蚯蚓粪为肥料生产出来的食品无化学残留污染。
2.2.2畜禽粪便的价值[5]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粗脂肪和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
据测定,干鸡粪中含粗蛋白15%~30%、粗脂肪2.4%、粗纤维10%~16%、钙5.6%、亚油酸1%、各种氨基酸8%。
鸡粪的粗蛋白质含量相当于600g精料;牛粪中含粗蛋白10%~20 %、粗脂肪1%~3%、无氮浸出物20%~30%、粗纤维15%~30%,其中有,70%的粗蛋白质能被单胃动物所利用;猪粪中含粗蛋白11%~31%、粗脂肪2%~9%、维生素A1600Iu/kg、赖氨酸5.2%,与大豆蛋白质相当。
蚕粪又称蚕沙,是家蚕幼虫排出的粪便。
蚕粪中含干物质29.2%、粗蛋白13%~15.4%、粗纤维10.1%~19.6%、可溶性无氮浸出物36.2%、粗脂肪2.6%。
由上述可知,畜禽粪便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利用价值,应该被充分利用。
2.2.3微生物制剂EM的作用[6]微生物制剂—环境有用微生物群(简称EM)作为添加剂进行粪便堆肥腐熟,EM处理的堆肥中NH4+一N含量比对照下降41.86%(10 d)-56.71%(20d), NH4+一N散发量明显减少,且在后期有较强酿酒芳香味逸出,除臭效果显著。
EM处理能加速堆肥腐熟,减少氮的气态损失.并可将无害化处理时间缩短。
这些作用是由EM引入的外源微生物所引起的。
新鲜畜禽粪中含有会造成作物生长障碍和影响人、畜健康及环境质量的物质,可通过堆制使畜禽粪腐熟以消除这些影响。
堆制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的恶臭物质,影响堆肥厂(场)和养殖场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成为农业环境中重要的污染源。
造成畜禽粪堆肥恶臭的主要原因是氨的挥发。
在恶臭扩散的同时,堆肥中氮养分大量损失,从而使堆肥的农用价值降低。
传统堆肥过程是一个由自然微生物参与的生理生化过程,因而有可能利用添加外源微生物的办法来调控堆肥过程中氮、碳的代谢,通过减少氮类物质分解为NH4+一N后的气态挥发损失来控制臭味的产生并保留更多的氮养分。
利用外源微生物促进畜禽堆肥腐熟、控制臭味的产生,对加速大中型养殖场畜禽粪处理、改善农业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2.4蝇蛆的营养价值[7]蝇蛆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优质的蛋白源。
蝇蛆含有17种氨基酸以及铁、铜、锌、锰、钴、硒、碘等人畜必需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达56.8%,氨基酸含量比豆粕、豆饼高,接近于鱼粉的含量。
具有适口性好、转化率高等优点。
蝇蛆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及抗菌肽、凝集素、干扰素、几丁质等,是经济动物最佳蛋白饲料之一。
蝇蛆的饲料来源广泛,饲养周期短,技术简单,饲养成本低。
随着畜牧业养殖的不断发展,对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缺乏和质量的不稳定,加大了畜牧业生产的成本,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开发利用蝇蛆作为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资源成为一个新的途径,用其来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来代替部分鱼粉喂养畜禽等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优质的动物蛋白来源2.2.5沼气工程[10]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结合农牧生产的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建设工程模式是我国应用广泛、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农业工程模式类型之一。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沼气池最多的国家。
90年代以来,我国沼气利用已经从解决农村居民燃料发展成为现代化生态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沼气工程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是以养殖业为基础,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多层次综合利用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变废为宝,化害为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要注意,发展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生态农业工程模式,特别是大型的生态农业工程,必须因地制宜,进行需求分析与市场调研,选择适度规模开发应用。
3.设计图及说明3.1设计图[2-14]3.2设计说明将人粪尿部分送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生活能源,沼液沼渣等可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等。
另一部分人粪尿经EM制剂发酵处理后拿来养蝇蛆,蝇蛆喂鸡,鸡粪经EM 制剂处理后喂猪,猪粪喂牛,牛粪部分用来喂鱼塘中的鱼,剩下的用来养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