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高频考点汇总—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知识要点
![科技常识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9aaad1240c844768eaee07.png)
科技常识知识要点一、自然知识1.地球地球是一个北极稍凸,南极略凹,外部地形起伏多变的球体。
长半轴6378.245千米,短半轴6356.863千米,平均半径6371.118千米的梨状体。
地球上29%是陆地,71%是海洋。
2.地理现象(1)地震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又称为地动。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震级为8.0的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2)台风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中国南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3)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的剧烈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4)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5)洪水大雨、暴雨引起洪水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自然灾害中,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的75%,经济损失占全部经济损失的40%。
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水灾最频繁的地方。
3.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八颗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被剔除为矮行星)、66颗卫星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
行星由太阳起依次往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银河系银河系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
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称为银河。
银河系约有2000多亿个恒星。
其中90%是恒星,10%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物质。
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整个圆盘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据银河中心3.3万光年处。
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f890b12f01dc281e53af091.png)
1.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2.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变水稻的基因来提高产量的。
3.转基因食品要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以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
4.口蹄疫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他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5.流感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适用于任何可能感染流感病毒的健康人,而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6.色盲是X染色体伴性遗传,而且是隐形遗传,通常男多与女。
7.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鉴定,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接近100%。
8.黑匣子是飞机上的记录仪器,里面装有飞行数据记录器和舱声录音器。
9.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为了便于人们搜寻,它涂上了鲜艳的桔黄色。
10.黑匣子安装在机尾。
11.黑匣子是澳大利亚的工程师发明的。
12.太阳系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
13.土星环中的颗粒主要成分是水冰。
14.月球上不能看到流星,因为流星是划入大气层摩擦产生的,而月球没有大气层。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傅里叶——热传导方程孟德尔——遗传学之父分子假说——阿伏伽德罗多普勒——多普勒效应16.云计算通过网络处理数据。
17.搜索引擎是云计算在网络服务中的运用。
18.执行云计算的服务器不全是虚拟网络系统。
19.4G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
20.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
21.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
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
22.工业4.0指向的核心是智能制造。
23.光纤通信的特点:a.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b、质地脆,机械强度差c、分路、耦合不灵活d.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佳。
24.甲型H1N1流感是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的混合体。
25.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6.防盗门镜(俗称猫眼)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27.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诺贝尔——炸药哥白尼——日心说28.预防夜盲症和治疗眼干燥症的是维生素A。
2023年国考常识必备科技知识点
![2023年国考常识必备科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9380e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a.png)
2023国考常识必备100个科技知识点1. 刚接通时,会发射信号搜索,尽量早点接入,这个过程中没有功率限制,电子辐射最强。
2.室内装修会导致室内污染旳重要化学危险物质是甲醛而不是甲醇。
3.1928年9月15日,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霉素,这使他在全世界赢得了25个声誉学位、15个都市旳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诺贝尔医学奖。
4.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23年正式提出。
5.相对论是有关时空和引力旳理论,重要由爱因斯坦创立,依其研究对象旳不一样可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6.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旳一条基本定律,此定律于1831年由迈克尔·法拉第发现。
7.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共同荣获奖项。
8.1543年,波兰哥白尼刊登《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日心说),近代天文学旳起点,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9.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旳现代机械纺纱机,是工业革命旳初期成果之一。
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旳蒸汽机。
他开辟了人类运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革命旳开始。
10.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在美国问世。
目前,电子计算机旳发展已进入第五代,即人工智能计算机时代。
11.格式化是指对磁盘或磁盘中旳分区进行初始化旳一种操作,这种操作一般会导致既有旳磁盘或分区中所有旳文献被清除。
12.人造卫星是13.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旳航天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旳供应商。
14.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旳“东方一号”发射成功,围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这是人类初次载人航天飞行。
15.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初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旳太空行走。
科技基础知识大全
![科技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507038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1.png)
科技基础知识大全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关注,与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并列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一)遗传工程遗传工程的研究发展,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多了一个很存有前途的新手段——利用动物的器官替代人的器官。
科学研究说明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猪较为最合适。
首先猪器官的大小与人的相当,生理上也比较吻合;其次猪在并无病原体条件下比较难圈养和难确保排钱的供体;此外猪的繁殖率低,每窝会产十几只猪崽,存活率也较低。
为了确保植入的器官不被排挤,生物学者正在培育具备人的基因的新型猪,这种猪叫转基因猪。
(二)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就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又一个热点。
基因治疗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载体引入人体内并在体内(器官、非政府、细胞等)抒发,从而达至医治的目的。
基因治疗开拓了医学防治和化疗的崭新领域。
自从年临床上首次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引入患者白细胞,化疗遗传病——重度联手免疫缺损病以来,利用基因治疗的手段化疗囊性纤维化(cf)、血友病,还不断扩大用作化疗肿瘤和艾滋病的临床试验已数以百计,基因治疗将引发临床医学的一场革命,将为化疗目前未有理想化疗手段的大部分遗传病、关键病毒性传染病(例如各型肝炎、艾滋病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病等开拓了十分宽广的前景。
可以比较悲观地指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行,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即将到来,人类23对染色体大约60亿个核苷酸的排序顺序被测量,人类基因组所涵盖的约3万个基因中与人的关键生命功能和关键疾病相关的基因将不断被辨认出,多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和一些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多基因病(例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将有可能由此获得防治、确诊和化疗。
小学科学中国科学常识汇总(必考)
![小学科学中国科学常识汇总(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767cac0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5.png)
小学科学中国科学常识汇总(必考)1.物质状态- 固体:物质的分子紧密排列,形状不易改变,不易流动。
(例如:石头)- 液体:物质的分子比较松散排列,形状易改变,能流动。
(例如:水)- 气体:物质的分子非常松散排列,形状易变,能流动且能充满整个。
(例如:空气)2.四季变化- 春天:气温逐渐回升,天气转暖,植物开始发芽生长。
- 夏天:气温高,阳光充足,大部分植物繁茂生长,是丰收的季节。
-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凉爽,树叶变色并逐渐脱落。
- 冬天:气温最低,天气寒冷,植物休眠,部分动物进入冬眠状态。
3.太阳系-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它们按离太阳的距离分别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是一颗巨大的恒星,能提供光和热能。
- 太阳系中的行星有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旋转,并且会产生不同的时令和天气现象。
-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行星,它有气候、大气层、水资源等可以维持生命存在的条件。
4.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地气系统中不断循环利用的过程。
- 太阳照射地球表面的水,使其蒸发成水蒸气。
-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冷凝成云,并形成降水,如雨、雪等形式。
- 降水后,一部分水被陆地吸收,形成地下水或流入河流湖泊,一部分蒸发回到大气中。
5.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通过根、茎、叶三部分进行生长。
- 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 茎将水分和养分从根传送到叶子和其他部分。
- 叶通过光合作用,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养分和氧气。
6.动物的分类- 动物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指的是有脊柱的动物,例如鱼、鸟、兽等。
- 无脊椎动物指的是没有脊柱的动物,例如昆虫、贝壳类动物等。
7.磁铁的性质- 磁铁是一种能产生磁力的物质,通常呈条状或矩形。
- 磁铁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北极,一个叫南极。
- 磁性物质会被磁铁吸引,非磁性物质不会被磁铁吸引。
- 相同极的磁铁互相排斥,不同极的磁铁互相吸引。
2024公考科技常识
![2024公考科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d5446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a.png)
2024公考科技常识一、基础科学概念基础科学,是科学的主要分支,它的研究领域通常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
这些领域的知识体系对于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以及探索未知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命科学与医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到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等领域,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科学。
它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对于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物理学基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到力、热、光、电、磁等领域,对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五、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对于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六、科技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
七、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感知、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
八、互联网与新媒体互联网与新媒体是信息传播领域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它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视频、虚拟现实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交方式,包括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领域。
九、通信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与网络是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
随着5G、6G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重要问题。
科技常识考点事业单位
![科技常识考点事业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06efec4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5.png)
科技常识考点事业单位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准备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人们来说,掌握一定的科技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科技常识不仅在各类考试中频繁出现,更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科技常识考点。
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当今科技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之一。
首先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等。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 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对于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其次,网络技术也是重点。
需要了解网络的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等;网络的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以及网络协议,如 TCP/IP 协议。
此外,还应掌握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如防火墙、病毒防护、加密技术等,以保障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另外,移动互联网技术也日益重要。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移动应用开发、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成为热门考点。
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
基因工程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包括基因的克隆、测序、表达和调控等。
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对于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工程方面,需要掌握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克隆等技术。
例如,通过细胞培养可以生产生物制品,如疫苗、抗体等;细胞融合技术则在杂交瘤细胞的制备中得到应用。
此外,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也是常见的考点。
发酵工程用于生产各种发酵产品,如酒类、酱油、抗生素等;酶工程则涉及酶的制备、修饰和应用,如在食品工业、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三、新能源技术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太阳能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
了解太阳能的转化原理、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太阳能系统的组成和应用,是考试中的常见内容。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科技常识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科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ec9b40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60.png)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科技常识常识积累之科技常识科技常识作为常识中的一部分,是公务员考试中都无法绕过去的坎。
然而,科技常识不仅包括普通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常识,还包含着大量的我们并不太熟悉的高科技常识,因此对于考公学员来说科技常识部分显得有些鸡肋:仔细复习很难踩住考点,临时突击更是毫无方向;完全放弃又总觉很不甘心。
面对如此尴尬的科技常识,平常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用心显得尤为重要。
一、考点梳理高新科学技术的考察往往与当年国内外重大科技发明或发现有关。
(一)引力波被实测。
1、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
在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2、引力波不能够存在于牛顿的经典引力理论当中,因为牛顿的经典理论假设物质的相互作用传播是速度无限的。
3、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已经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已经首次探测到了来自于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4、中国研究引力波的有关项目为中山大学牵头的“天琴计划”。
(二)“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1、北京时间2016年6月20日,TOP500组织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ISC)上,“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成为世界上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2、“中国芯”“申威26010”的问世,也成为中国自主研发打破30年技术封锁的一柄利器。
3、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由40个运算机柜和8个网络机柜组成。
4、一台机柜就有1024块处理器,整台“神威·太湖之光”共有40960块处理器。
5、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峰值性能世界第一,持续性能世界第一,性能功耗比还是世界第一。
(三)FAST射电望远镜1、FAST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份竣工,位于贵州平塘。
现代科技常识(全)
![现代科技常识(全)](https://img.taocdn.com/s3/m/bff1a28571fe910ef12df8a5.png)
一.计算机技术(一)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数字微波、卫星通信技术等领域。
1、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数字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无线电信息传输和交换。
它安装方便,组网迅速,机动性、灵活性、经济效益均好,是无线通信中有强大生命力的领域。
它与光纤通信构成了现代通信技术的两大发展趋势。
2、3G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在内的多种信息服务。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
其中TD-SCDMA 标准是由我国独自制定的3G标准。
3、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在我国的应用也早已存在,比如商品条形码、RFID等等,都是通过射频技术,通过感应物体上置入的芯片来获知其具体信息。
4、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递各种信息。
光纤是用石英玻璃制造的,由两层组成。
光纤通信的优点:(1)通信容量大;(2)传输损耗低;(3)经济、轻便;(4)抗干扰能力强;(5)保密性能好(二)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建议收藏!36条需背科技常识
![建议收藏!36条需背科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ccdd20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a.png)
建议收藏!36条需背科技常识综合素质中的文化素养是很多同学头疼的一个知识点,考试内容涉及面广,考点多,会涉及历史、文学、科技、地理、美术、影视等各个方面,其中科技部分难点,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科学技术应该背的36个知识点。
1.春秋时期出现九九乘法,比西方早500年。
2.《周髀算经》所记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
4.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他的数学专著《缀术》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材。
5.近代前期的李善兰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理论,在《垛积比类》中,说明了高阶等差数列的理论。
书中的〃李善兰恒等式〃为当时数学界所瞩目。
6.华藤芳的《代数术》,介绍了西方代数学、三角函数、微积分及当时欧洲刚出现的概率论。
7.近代后期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分别在堆垒素数论和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上作出了显著成绩。
8.夏朝开始有了历法。
9.商朝时,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10.春秋时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公元前613年)。
11.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而且能够测定一年中的季节;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1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和测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13.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编制了《大衍历》。
14.元代郭守敬制成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天文仪器一一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并编制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与实际时间只差26秒。
同时,郭守敬还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
15.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16.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17.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提出四诊法。
18.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19.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中国科技常识大全
![中国科技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a30405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6.png)
中国科技常识大全
中国科技常识大全是一个庞大的话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科技常识: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 青铜器: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之一,青铜器制作精美,被widely used for various purposes such as cooking,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warfare.
3. 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是世界上最早的,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使书写和文化传播变得更加方便。
4. 火药:中国古代发明的火药最初是用于军事目的,后来也被用于烟花和医药等领域。
5. 指南针: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用于指示方向,对于航海和地理探索有重要影响。
6. 牛痘:中国古代发明的牛痘是世界上最早的疫苗之一,用于预防天花。
7. 瓷器:中国古代制作瓷器的技术非常先进,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非常有名。
8. 移动支付: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非常发达,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无需使用现金或信用卡。
9. 高铁: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是全球最大的,高铁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10. 电子支付:中国的电子支付系统非常普及,人们可以通过
手机或电子钱包进行支付,这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11. 医疗科技:中国的医疗科技不断发展,包括基因科学、生
物技术和中医药等领域。
12. 互联网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中国
的互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云计算等领域非常先进。
这只是中国科技常识的一小部分,在中国科技领域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成就和发展。
考编科技常识
![考编科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5559b8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c.png)
考编科技常识1.能源按照产生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2.一次能源按照能否循环再生或循环利用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3.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不需经过加工转换的能源。
常考例子有: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
4.二次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无法直接找到,需要经过加工转换才能获得的能源。
常考例子有:汽油、柴油、沼气、电能。
5.核能是指靠原子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主要释放形式:核裂变能、核聚变能、核衰变。
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6.核裂变主要用到的原料是轴,其应用有:核能发电、原子弹。
7.核聚变释放的能量要比核裂变多。
常见例子有:太阳内部在不停的发生聚变、氢弹(核武器,我国在1967年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
8.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1)基因工程;(2)细胞工程;(3)微生物工程;(4)酶工程;(5)生物反应器工程。
9.基因工程的应用有:转基因食品、抗虫棉。
10.细胞工程在细胞层面上进行操作。
细胞工程的应用有:试管婴儿、克隆。
11.微生物工程的应用有:馒头(用酵母菌发酵)、酒、调味品(如醋、酱油)。
12.“两新一重”是指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13.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天地往返、出舱行走、交会对接。
14.全球四大导航卫星系统:美国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中国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5.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海南文昌。
16.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17.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主要包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8.海洋能蕴藏于海水中,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
19.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形成的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海洋深处和陆地的永久冻土中。
20.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
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考点储备
![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考点储备](https://img.taocdn.com/s3/m/d6e2dbbe19e8b8f67c1cb9bf.png)
一、高新科技1.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最早是由原美国副总统戈尔在1993年提出的,其具体定义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是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
信息高速公路由四大部分组成,它们是通信网、各种信息网服务设备、相关的软件与工具、信息资源。
2.4G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4G 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
其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是3G速率的50多倍。
3.智慧地球智慧地球也称为智能地球,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这一概念由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
4.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面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只要在定点同步轨道上等距离分布3颗卫星,即可实现除南北极地区以外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利用这一原理,于1999年10月开通的“全球星”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实现了全球移动电话漫游和全球寻呼。
5.云计算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
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
6.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具有许多金属材料难以比拟的优点:重量轻、强度高、耐磨损、不生锈、成本低。
一辆汽车如果采用全塑料车身,再加上使用陶瓷发动机,车的自重可减轻一半,效率可提高50%以上。
7.新型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复合材料。
玻璃钢是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其强度可与钢相媲美,是目前产量高、用途广的一种复合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识高频考点汇总—科技常识(1)自然科学:是形成体系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假说、原理、定律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的诞生是16~17世纪间的事。
(2)复合工具:人类经过长期摸索,发明了用绑扎、粘合等方法,使以不同材料制成的几个部件组成一件工具,这就是“复合工具”,例如使石斧装上木柄,它的效能就好得多。
弓和箭是旧石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复合工具,它的出现大约在一万多年之前。
(3)自然哲学:是古希腊人的聪明才智在理性思维方面的7表现。
自然哲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各种问题的学问。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丰富多彩,与后世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4)毕达戈拉派的自然哲学:古希腊以毕达戈拉为代表的派别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应当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物而又为万物所具有、可以准确认识的东西。
他们说这种东西就是“数”。
数不仅是万物的本原,而且决定着万物的性质和状态,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都服从数。
数其实只是物的属性,毕达戈拉派把物和数的关系弄颠倒了。
(5)四根说:是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基本物质所构成,有如画家用几种颜色就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画那样。
四根说也就是早期的元素说。
(6)种子说:是古希腊的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构成万物的是无限小的,种类又是无限多的“种子”。
一些物由同类种子构成,另一些物则由多种类种子所构成,种子的结合与分离就是万物的变化。
实物有生有灭,而种子则是永恒的。
阿那克萨戈拉的说法比前人更进了一步。
(7)原子论的自然哲学: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最大成就之一。
创始人是留基波,主要阐述者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
这个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微粒,其自身是密实的,不可分割的。
它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永恒的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聚散和原子的运动。
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构成。
古希腊原子论是现代原子学说的前身。
(8)穷竭法:是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在计算圆面积和螺线所围面积时运用的方法,实际上是微积分方法的先声。
中国三国时魏人刘徽也曾用穷竭法算得圆周率。
(9)本轮——均轮模型:是古希腊的伊巴谷所建立的天体模型。
他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他设想恒星都在远离地球的天球之上,日月和行星则沿着各自的圆形轨道(本轮)匀速运行,而它们的本轮的圆心又在围绕地球的不同的圆形轨道(均轮)上匀速运行。
(10)四体液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创立的医学观点。
他认为人体和生命的基本元素是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四种体液调和即为健康状态,不调和便是生病。
这显然是元素说思想在医学领域中的反映。
(11)三灵气说:是古罗马时期著名医学家盖伦创立的医学学说。
他认为人的静脉血带着从食物营养中来的“自然灵气”,与空气接触后变成带有“生命灵气”的动脉血,再流经大脑变成“动物灵气”,动物灵气通过神经系统支配全身的感觉和运动。
他的学说直到16世纪才被人们抛弃。
(12)阴阳说:是我国商周之际出现的自然观。
阴阳说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
所谓“阴”指的是柔弱、安静、消极等性质及具有这些性质的事物:“阳”指的是刚健、活泼、积极等性质以及具有这些性质的事物。
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任何事物内部,阴阳的矛盾无所不在。
阴阳又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而且某阳性事物内部亦有阴阳之别,反之亦然。
阴阳的对立统一,便是万物之所以产生和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
(13)五行说:是我国商周之际出现的自然观。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古人曾认为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的,因此五行与元素的概念有相似之处。
世上万物的属性都可以用五行来区分,五行之间又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后人主要是以五行的观念来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研究事物的构成。
(14)元气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观点。
元气是人眼所不能见的原始物质,它无所不在,不生不灭,并且永远运动和变化;元气的凝聚就成为可以感觉到的实物,元气弥散就是人们所说的空间;世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元气运动变化的表现,元气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阴阳两种属性的相互作用。
(15)熔炼法:根据考古发现,是我国春秋时期即己掌握的一种冶铁方法。
熔炼法与块炼法相比,需要有较高的炉温,又要配用适当的炉料,技术上复杂得多,以此法炼成的铁成铁水状态沉于炉底流出,冷凝后即为生铁。
应用此法炼铁,炼炉可长时间地连续生产,铁的质量也好得多。
现代普遍应用。
(16)《九章算术》:是我国汉代成书的被公认为世界数学史上的名著。
载有246个应用问题及其题解,涉及到算术、几何、代数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例如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17)炼丹术:其用意是寻找使普通金属转变成贵重金属,或者是炼出使人长生不老之药的方法,这当然不可能,古代世界各地几乎都有这种活动,它也使人们接触到了许多化学物质和认识到许多化学变化。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炼丹著作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
(18)《黄帝内经》:是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医术。
它以阴阳说和五行说为据,强调人体的有机整体性,提出了研究人体生理和疾病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中医药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19)《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书。
其中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又为中医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
(20)15、16世纪的远洋探险三成就: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进行了远洋探险,取得了三项成就: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达。
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这些成就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修正了人们对世界已有的认识,对欧洲的繁荣和强大影响深远,为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条件。
(21)文艺复兴运动:是伴随着欧洲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展开的一场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旗帜的运动。
这一运动的主旨在于摆脱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束缚,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格、爱人和人性至上的人文主义思想。
它是对封建势力和基督教会思想统治的公开反叛,为自然科学的解放扫除了精神障碍;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重现于欧洲的古希腊文化的优秀遗产,特别是其中理性主义精髓又给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至为宝贵的学术营养。
(22)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述的观点。
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指出,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表现;天球上恒星位置每年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它从根本上纠正了自古流传并为基督教会所支持的地心和地静说的错误,动摇了教会的权威。
(23)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了人体血液运动的大循环。
他指出:血液在人体是沿着心脏——动脉——静脉——心脏这样的路线循环流动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心脏的脉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脏的左右两部分房、室并不直接沟通。
哈维的学说彻底推翻了盖伦的观点,同时给了教会的神学说教沉重打击,为科学的生理学奠定了基础。
(24)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物体从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是一种匀加速运动,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经历的时间成正比,下落的距离与其经历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即自由落体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两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应同时到达地面,物体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从而彻底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25)惯性运动: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物体具有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即惯性运动。
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外力才能维持物体运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26)开普勒第一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轨道定律。
这一定律指出:行星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它们围绕各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运行,而这些焦点又都重合在一起,那就是太阳之所在。
(27)开普勒第二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面积定律。
它指出:在相等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28)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周期定律。
它指出:任何两颗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轨道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
(29)万有引力:是牛顿揭示出来的力学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的乘机成正比,与两物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0)运动第一定律: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
又称惯性定律。
它指出: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任何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31)运动第二定律: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
指出:碰撞运动中作用于一物体的外力与它的运动量的变化成正比。
(32)运动第三定律: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
指出:当物体A施力于物体B时,物体B同时也施一反作用力于物体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所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3)绝对时空观:牛顿认为,绝对的、真实的和数学的时间,由其特性决定,自身均匀地流逝,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绝对空间,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
绝对时空观把时间、空间与物质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把它们看作是在物质和物质运动之外的抽象的延续性和框架,是不正确的。
直到相对论建立才被打破。
(34)微粒说:以古希腊原子论派为代表的人们主张“微粒说”,他们认为光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微粒。
近代的笛卡儿也力主微粒说。
他认为光是由大量弹性微粒所组成,光的反射即是光的微粒依照力学的原理从弹性界面上的反弹,他对光的折射同样以力学的方式来解释。
牛顿也坚信光是一种实体。
微粒说后被波动说所战胜。
(35)波动说: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光是宇宙中的某种媒质的运动形式。
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是近代光的波动说的主要倡导者,他在《论光》中说:光是由发光体发出的在以太中传播的球面波,向四面八方传播,并形成子波。
主张波动说的还有胡克。
通过傅科的实验,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
(36)偏振现象:19世纪初,法国人马吕发现光线穿过冰洲石产生了双折射现象,但转动冰洲石到某一角度时,由双折射产生的两个像中的一个消失了。
后来英国人布儒斯特证实了这一现象。
对偏振现象正确的解释使波动说更有说服力。
(37)比热:是英国科学家布莱克和他的学生确立的概念。
他们认为,温度相同的不同物体所含热量不同。
把各种物质升温或降温一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同重的水升温或降温一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比较,它们都有固定的比值。
这个值就是这种物质的比热,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
(38)热质说:是18世纪人们对热的本质的一种占主流地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