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人格心理学 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郑雪)要点概括
《人格心理学》〔郑雪1、人格心理学定义人格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人格心理学的八大主要学派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交互作用论、生物学派、行为学习论、人本主义和认知论。
3、人格心理学的任务〔1在理论上探讨人格心理学学科本身的一般性理论问题如对象、任务、体系、历史、发展、理论评价、一般方法、研究途径,人格的基本问题如人性、善恶、结构、因素。
〔2在实践上探讨如何对人进行测量评估、健康咨询与治疗、选拔应用。
4、人格心理学的特点更重视个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更注重人心理的内部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对人格的系统全面探讨。
5、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1人性论:孟子、荀子。
〔2性习论:商代伊尹、孔子。
〔3理想人格:燕国才十八特征论、庄子消极自然论。
〔4人格形成与完善:孔子四因素论、荀子化性起伪论。
〔5人格心理评估与考察:唐尧对舜的迷津测验、刘劭的八观五视。
〔6人格分类:黄帝内经五类型、孔子三类、刘劭十二类。
6、西方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1理性论:普罗太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
〔2中性论:亚里斯多德灵魂蜡板说、爱尔维修、霍尔巴赫。
〔3善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论、蒙田人文主义人性自然论、卢梭天赋人权人性说。
〔4恶论:基督教神学原罪论、霍布斯唯物论。
〔5人格结构论:柏拉图理性意志情欲三因素论、亚里斯多德理性认识与情感意志二因素论。
〔6人格发展与改造观:柏拉图美德教育诱发轮、亚里斯多德实践得中庸道论、霍布斯理性改造恶性论。
〔7理想人格: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论、柏拉图智慧勇敢节制正义论、亚里斯多德美德中庸论。
〔8人格观察评估:亚里斯多德形相学、拉瓦特形相学拾零、鲍多笔迹论、乔恩笔迹学体系、弗朗茨 ·加尔颅相学。
〔9人格分类学:柏拉图三类法、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康德心理四气质说。
7、人格心理学的建立〔1心理测量运动:贝塞尔个体差异、高尔顿个体测量〔《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遗传的天才》、卡特尔常模〔《心理测验和测量》、西蒙智力量表。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
第3章新精神分析3.1复习笔记一、个体心理学(一)阿德勒生平阿德勒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
l912年,他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1937年病逝于苏格兰。
阿德勒的主要著作有《论神经症性格》(1912)、《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等。
(二)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1.器官缺陷与补偿(1)基本理论阿德勒认为几乎所有人在生理上或多或少都有缺陷,这些生理上的伤害给人的身心机能的正常运转及发展造成种种问题,因而有必要给予解决。
(2)个体补偿的基本途径有两条:①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②发展其它的机能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
(3)器官缺陷具有两方面的作用:①为个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不便;②有可能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动力。
2.自卑感(1)儿童通过和成人比较产生自卑感;成人通过社会比较产生自卑感。
(2)自卑感虽然是消极的、不愉快的感受,但自卑感也会成为推动人积极向上的动力。
(3)阿德勒认为,儿童用先天的“侵犯驱力”来克服自卑感。
后来,阿德勒将“侵犯驱力”改为“男性反抗”。
3.追求优越(1)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就是追求优越。
(2)追求卓越的双重性①它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②有的人会因为追求自己个人的优越而忽视社会与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优越情结”。
4.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三)生活风格与造性自我1.生活风格的定义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
2.生活风格的类型(1)根据社会兴趣可大致分为两种:①正确的和健康的生活风格;②错误的和病态的生活风格。
(2)阿德勒根据兴趣的程度,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①统治-支配型:这种人喜欢支配和统治别人;②索取-依赖型:这种人喜欢依赖别人的劳动,向别人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③回避型:这种人总是回避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企图碌碌无为而避免失败;④社会利益型:这种人能正视问题,试图以某种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
选择20,名词解释5前,简答5后,论述2,案例分析2。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人格: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一、理论任务1揭示人格心理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2确定人格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二、实践任务:运用相关人格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人事管理等人格理论: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解释人的心理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
●主要研究途径研究途径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概念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体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通过谈话、观察、个体分析等方法收集材料,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间的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质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举例沙可-临床研究高尔顿-相关系数艾宾浩斯-记忆研究班杜拉-电视与暴力实验长处生态效度高:研究得到的信息生动丰富深入。
重视个人独特性。
样本量大,代表性高;生态效度高;多变量研究;简单易行。
控制好、信度高,结果说服力强,可作因果推论。
不足代表性差。
信息变化大,难以统计和比较。
不能进行因果推论;关系难以理清,存在多变量问题。
生态效度低;控制难度大;实验花费高。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1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2前意识主要起检查作用,即不许那些让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它们压制在无意识之中,使意识和无意识完全隔离。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第3章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第3章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1.1 复习笔记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人格的含义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二)其它学科的人格定义1.基督教用人格来表示上帝三位一体的神性;2.西方哲学波伊悉阿斯认为人格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3.伦理学家把人的崇高价值当做人格的核心;4.古代《罗马民法法典》认为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当代的法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活的人类生物,包括他的一切”;5.社会学家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主观方面”、社会传统、风俗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主观化。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1.罗列式的定义如普林斯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如,华伦和卡尔启尔把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3.层次性定义麦独孤、海德与布朗德等不少心理学家对人格也采用层次式的定义,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
例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成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倾向于把人格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的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例如,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具体解释为: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格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4.人格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学科。
通过阅读相关的著作,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人格的定义、结构、发展、评估以及影响人格的各种因素。
它试图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在人格的定义方面,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
有的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有的则强调人格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持久的行为模式。
这些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人格的结构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特质理论将人格看作是由一系列稳定的特质组成,如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等。
类型理论则将人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荣格的内倾型和外倾型。
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构,认为人格是这三个部分相互冲突和协调的结果。
人格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也在塑造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温暖、支持性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特质;而在充满冲突和压力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
人格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
心理测验是常用的工具,如明尼苏达多相性人格量表(MMPI)、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等。
此外,观察法、访谈法等也能为了解个体的人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然而,这些评估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人格。
在学习人格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准或模式来衡量。
同时,人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学习和心理调适来改善和优化自己的人格。
人格心理学对于实际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在寒假中,我听了妈妈给我讲的<<白雪公主>>知道王后是白雪公主的后妈嫉妒白雪公主的美丽,一心想把白雪公主害死,在猎人同情下放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跑到一幢小房子,天黑了,小防止的主人回来了,他们是7个小矮人,白雪公主把她的身世和遭遇跟7个小矮人说了一遍,同过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智慧战胜了恶毒的王后.这个童话告诉我们要做善良的人,只要善良的人才能被人尊敬和称赞,而恶毒的人会受到惩罚的,我们就象白雪公主一样善良,诚实,这样才会被父母.老师和同学喜欢.作为一名在校老师,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或活泼外向,或沉稳内敛。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种人”,学生们虽然青春无敌,大部分是健康而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些受各种因素影响的问题学生。
学生们都是唯一而不可复制的,所以如何因材施教这个问题经常困扰我。
虽然做不到学生“肚子里的蛔虫”,但了解他们,对症下药是很有必要的。
可是,我常常感觉大学的知识不够用,当年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笼统。
这两门学科都有很多分枝。
所以冲着“有助于了解学生”这个目的,我看了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郑雪主编的《人格心理学》。
读了这篇文章,我在很多地方含有感触:我对种树人的一番话有所感触:“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的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这一席话,充分体现了他的观察细致,因此就了解了一些经验,使他种树种的更好。
生活中也一样,一个人一件事干多了,就会产生许多经验,从而这件事就干得更好。
这本书是心理学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所以它也免不了心理学教材的套路。
先是介绍了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和历史,然后说到原欲、文化、特质、学习、人本、认知等各方面与人格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介绍各个关于人格心理学的流派和各家之理论的研究。
从理论的产生,社会背景,到实例分析。
郑雪的《人格心理学》,人格的心理学定义知识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格的构成、动力、运作、起因,发展与后果的心理科学。
首先,人格心理学要探讨、解释说明人格是什么,人格是一种心理行为模式,有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差异性,并且简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与动物的心理行为差异,即人类个体与动物区分开来的基本特征;二是人类群体之间的心理行为的差异性,如民族性、国民性;三是人类个体之间的心理行为的差异性,如A爱交际,B沉默寡言。
其次,人格心理学要探讨人格的动力及其运行机制,人格的心理模式非静止的,有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某种心理能量的驱动下,通过某种方式或心理机制来运行。
再次,人格心理学要探讨人格的起因以及形成发展过程。
在理论研究中,有学者强调生物遗传性对人格形成发展的作用,也有认为人格形成于幼儿时期,后期没有质的变化;另有学者认为个人自我能通过自身的选择、目标设计与自身努力对人格的发展产生很大的作用。
最后,人格心理学要解释说明人格对人类个体的工作、学习生活所起到的作用,即人格带来的种种后果。
人格心理学郑雪笔记
人格心理学郑雪笔记一、人格心理学郑雪笔记人格心理学可有意思啦,就像在探索人类内心的神秘宝藏。
先来说说人格的定义吧,人格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身份证”,它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行动。
这可不像身份证那样简单直白,它是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东西。
然后是人格的结构,这里面包含了好多部分呢。
比如说气质,这就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风格,有些人天生就比较活泼外向,有些人就比较安静内向,这就是气质在起作用啦。
还有性格,这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慢慢形成的,就像我们受到家庭、学校、社会这些环境的影响,性格就会发生变化。
人格的形成也很有趣哦。
遗传因素是一个基础,就像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些生理特征一样,也会继承一些心理特征的倾向。
但是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小看,比如说一个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可能人格就会比较积极乐观;而在一个充满争吵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可能就会比较敏感和缺乏安全感。
人格理论也是人格心理学里很重要的部分。
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把人格分成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就是那个遵循快乐原则的小恶魔,只想着自己开心就好;自我呢,就像是个协调者,要在本我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超我就像是个严厉的小警察,监督着我们的行为是不是符合道德规范。
还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这就像是我们人类共有的一个精神宝库,里面储存着我们祖先的经验和记忆。
在研究人格的方法上,有观察法。
就是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从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去推断他们的人格特征。
还有问卷调查法,就是通过一些设计好的问题,让人们自己回答,然后根据答案来分析人格。
不过这问卷调查法有时候也不太准,因为有些人可能会撒谎或者不太清楚自己的真实想法。
反正就是说呢,人格心理学是一门超级有趣又超级复杂的学科,郑雪老师讲的那些知识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大门。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认知论【圣才出品】
第9章认知论9.1复习笔记一、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一)认知方式1.概念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又称为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2.认知方式的实质与成因(1)场依存—场独立性①重视场依存—场独立性研究的原因a.这个维度业已证明的广阔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明显表现;b.对于它评定的有效方法;c.可利用的理论框架。
②概念“场依存—场独立”的认知方式最初是为解释知觉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而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人在知觉外物的空间位置时,以外在的视野还是以身体本身作为主要参照的对比倾向。
③相关实验威特金等人设计的三个著名实验即棒框测验(RFT)、身体顺应测验(BAT)和转屋测验(RRT)。
这三个实验都要求被试判定视野中的有关项目是否与地面垂直。
这样的判定可以依据视野的线索,也可以依据身体经验的线索,如动觉和平衡觉。
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作出判定的倾向被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作出判定的倾向被称为场独立性。
④特征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有几个特征:a.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
b.普遍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
c.稳定性,即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
d.中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不像能力那样有好坏高低之分,因为独立于场的人的认知改组技能和人格自主性高,但社会敏感性和社会技能低,反之亦然。
(2)其它认知方式(二)心理分化论1.基本假设威特金心理分化的理论基本假设是分化,这是有机体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形态特征。
分化较小的系统处于比较同质的状态,而分化大的系统处于比较异质的状态。
2.理论的模式(1)最早的分化模式可分出四个低一层次的概念:①第一个是构析式的认知机能,即通过认知操作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分离开来,并将分离的部分或事物组织起来。
②第二个是构析式的身体概念,指的是有机体具有一定界限的身体表象,其中各部分是可分离的,分离的各部分又可以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格的概述拉丁文persona personality一.人格概念(一)人格的多种定义1.人格的实在性定义⑴罗列式定义:人格是所有特质的总和⑵整合式定义:强调人格的组织性和整合性⑶层次性定义:人格是有组织、有层次的2.人格的非实在性定义人格的非实在性定义实际上是对人格定义的现状的反映,当前,人格心理学家还不能提出为大家所接受的实在性定义。
⑴McClelland心理学家对个人行为所提出的最恰当的看法⑵Hall &Lindzey 人格并非存在于个体内部或个体外部的东西,而是人格心理学家所特有的看法⑶Sarason 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范围,包括许多术语、概念和方法㈡当代百科全书中的人格定义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人格,也称个性,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
……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人格(个性),个人的心理面貌和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
3.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人格一词含义很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或特征)的有机结合……4. 《心理学百科全书》在定义方面,仍然很少有一致的看法。
……人格是与一个人的动机倾向的稳固组织有关。
……通常主要指情感——意动的特质。
(三)本书的人格定义(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4.人格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第3章 新精神分析)【圣才出品】
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论1.1 复习笔记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人格的含义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二)其它学科的人格定义1.基督教用人格来表示上帝三位一体的神性;2.西方哲学波伊悉阿斯认为人格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3.伦理学家把人的崇高价值当做人格的核心;4.古代《罗马民法法典》认为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当代的法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活的人类生物,包括他的一切”;5.社会学家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主观方面”、社会传统、风俗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主观化。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1.罗列式的定义如普林斯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如,华伦和卡尔启尔把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3.层次性定义麦独孤、海德与布朗德等不少心理学家对人格也采用层次式的定义,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
例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成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倾向于把人格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的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例如,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具体解释为: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格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4.人格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人格心理学,这门研究个体心理差异和独特性的学科,如同一个深邃的智慧宝库,为我们揭示了人类行为和思维背后的神秘力量。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踏上了一场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奇妙之旅,收获颇丰。
书中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一系列稳定的特质来描述。
比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这“大五”人格特质,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他人性格描述的大部分方面。
以宜人性为例,那些具有高宜人性特质的人通常友善、体贴、富有同情心,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低宜人性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自我中心,不太关心他人的感受。
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是不是往往会被具有某些特定特质的人所吸引,或者因为自己的特质而与某些人相处得更加融洽?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了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我们的行为和想法很大程度上受到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的影响。
他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概念,生动地描绘了人格结构中不同部分的冲突与协调。
本我追求快乐和满足本能欲望,超我遵循道德和社会规范,而自我则在两者之间努力平衡。
这让我想到,我们在面对道德抉择或者欲望诱惑时,内心的挣扎其实就是这三个“我”在相互较量。
行为主义的人格观点则从另一个角度让我重新审视人格的形成。
行为主义认为,人格是通过学习和环境塑造而成的。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行为塑造的重要机制。
比如,一个孩子因为在学校表现好而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他就更有可能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反之,如果因为不良行为受到批评和惩罚,他就会减少这种行为。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环境对于我们人格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认知人格理论关注的是人们如何感知、理解和思考世界。
比如,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认为,我们通过个人建构来理解和预测周围的事物。
如果我们的建构是僵化和有限的,可能就难以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而灵活和多样化的建构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郑雪人格心理学
资料】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一、人格——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奥尔波特通过对50余种人格概念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概念―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我国学者的观点——―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郑雪)二、人格心理学(一)定义——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研究对象——无专有的研究对象(三)研究任务⌝揭示人格心理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确定人格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运用相关的人格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运用于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人事管理等领域。
(四)学科性质与地位⌝学科性质——人文科学范畴学科地位——与心理过程共同构成心理现象的两大支柱⌝(五)学科现状——喜?忧?―人格心理学从来没有遭受过缺乏用来描述和解释人格现象的理论的饥渴‖。
(Emmons,1995)人格心理学自诞生至今,逐步呈现出群雄争霸的局面:⌝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包括新近的进化论人格心理学)⌝⌝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对学科现状的两种看法:θ乐观忧虑θ(六)研究方法ϖ个案研究——此种方法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
优点1.许多对研究人员来说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容易用实验研究来检验;2.适合考察一些较为罕见的个案;3.当研究者认为他们所考察的人在所要考察的维度上与正常人无本质差别时,适合采用此种方法。
缺点1.结论的可推广性值得考虑;2.个案研究中的道德问题;3.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难以被检验;4.资料收集的客观性难以保证。
个案研究是否等同于临床研究?θθ相关研究——主要运用统计与测量的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定量关系。
优点:1.比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更容易操作,更省时,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研究变量的大量数据;2.无需严格控制与操纵变量,更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与实际情况,可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3.可研究一些实际上或伦理上、法律上无法控制的变量;4.当研究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察变量之间是否有关联时。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物学论【圣才出品】
第5章生物学论5.1复习笔记一、荣格的人格理论(一)荣格个人简介荣格l875年生于瑞士,1961逝世。
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体系。
荣格的主要著作有《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58)、《人及其象征》(1964)等。
(二)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1.意识(1)概念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那个部分。
(2)个性化荣格认为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3)自我自我是个体自觉意识的心理组织,它由能够自觉到的感知、记忆、思维与情感等组成。
(4)信息进入意识的条件①取决于一个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机能;②取决于该经验或信息的强度大小;③取决于该经验是否引起个人的焦虑;④取决于个体个性化的程度。
2.个体潜意识(1)个体意识概念潜意识包括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
个体潜意识与意识存在着双向流动或交换。
(2)情结①概念情结指的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包括观念的和情感的)聚集在一起、缠绕在一起,形成的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丛或心理结。
②作用a.积极作用情结是成就的重要动力,是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b.消极作用情结往往占用了一个人心灵中太多的能量,削减了人格其它部分所需的能量,阻碍了其他方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3.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包括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三)原型研究1.原型的概念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深深地埋藏在心灵之中,因此,当它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2.原型的种类荣格确定和描述过几十种不同的原型,在这些原型中,荣格研究得比较多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以及自性。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行为学习论【圣才出品】
第6章行为学习论6.1复习笔记一、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一)行为主义的特点1.华生开创的行为主义学习论强调后天环境影响对人格的决定意义;2.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动物和人的行为;3.行为学习论着重从后天学习的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机制;4.行为主义学习论一般采用严谨的实验研究方法。
(二)巴甫洛夫的条件学说1.反射(1)含义巴甫洛夫认为,反射是有机体对作用于感受器的外界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分类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前者是指有机体生来固有的对保存生命有重要意义的反射;后者是指有机体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后天习得的反射。
2.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信号系统学说。
巴甫洛夫指出,一切刺激物(如声、光、电等)作为非条件的刺激信号所引起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由具有抽象概括性质的言语信号作为条件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人所独有的。
(三)桑代克桑代克是美国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
他认为:(1)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行为受奖励后能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2)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是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3)人和动物都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四)华生1.华生于l912年正式而明确地提出了他的行为主义的主张,主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应该是行为,而不是意识。
2.华生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和收集行为资料:(1)一个人受教育的情况;(2)一个人的学习或工作成绩;(3)应用心理学的各种测验;(4)一个人在休闲娱乐时的情况;(5)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现。
3.华生认为环境是决定人格的形成和改变的重要因素。
4.1920年,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萨莉·雷纳用小阿尔伯特与白鼠的实验证明了环境刺激是如何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使个体学会某种情绪行为的。
(五)赫尔赫尔(C.L.Hull,l884~1952)用了一整套数学公式对行为、行为习惯、驱力水平、强化效果等作精细而严密的理论演绎和推论。
郑雪--人格心理学 读书笔记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人格--简单的说,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
(至今学术界对这个概念的内涵还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其意指面具、脸谱。
人格的现代定义:1、罗列式---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有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的或完形的3、层次性定义4、适应性,受达尔文影响5、区别性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一个个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着一定组织和层次结构的模式,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2、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3、相对稳定的,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贯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
同时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4、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八个主要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1、古典精神分析2、新精神分析3、特质论4、行为学习论5、交互作用论6、生物学论7、人本主义8、认知论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6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1937年,奥尔波特发表《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理论--261、人格的前科学理论前科学理论--日常生活经验,非正式、系统理论。
科学理论--有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要求客观性、逻辑性、系统性等。
5、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精准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逻辑一致性、有用性第四节、人格心理学方法--36一、一般方法论原则1、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实证倾向、思辨倾向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3、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4、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5、伦理性原则、被试自愿参加、接近真实生活、有利的研究设计、被试自愿终止、充足的补救二、人格心理研究过程三、主要研究途径1、临床研究(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四、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47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1、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无意识概念和心理动力观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2、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物理学的能量守恒与“力比多”生物学的进化论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53一、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无意识的特点:1、无矛盾性,各种无意识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起而互不干扰2、无时间性,时间关系是意识的特征3、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只求享乐5、无意识观念能量远比意识大,其机动、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无意识不是虚构的概念:1、在催眠状态下的各种行为2、梦是无意识的愿望满足3、日常的失言、笔误、遗忘4、意识很难说得清楚的灵感、直觉等创造性活动5、许多身心疾病以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为基础6、精神分析技术对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性二、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人的动物性。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人格心理学的书,哎呀,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书里讲的好多东西,都能跟咱日常生活里碰到的人和事儿对上号。
先来说说人格这东西到底是啥。
书里说,人格啊,就像是一个人的内在“程序”,它决定了我们怎么想、怎么感受、怎么行动。
比如说,有的人天生乐观,遇到啥困难都能笑嘻嘻地面对;有的人呢,就比较容易焦虑,一点小事儿都能让他心里七上八下的。
这就是人格的不同表现。
书里还提到了各种人格理论,什么精神分析、特质理论、人本主义等等。
其中精神分析理论让我印象特别深。
弗洛伊德说,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本我就是那个追求快乐、不管不顾的“小恶魔”;自我呢,像是个理性的“管家”,努力在本我的欲望和现实的规则之间找到平衡;超我则是那个高高在上的“道德警察”,时刻监督着我们的行为是不是符合社会的规范。
这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咱就叫他小李吧。
小李这人啊,特别喜欢吃甜食。
每次路过蛋糕店,那眼睛都直了,本我完全占据上风,就想着冲进去买一堆蛋糕往嘴里塞。
但是呢,他又知道吃太多甜食对身体不好,自我这时候就跳出来说:“不行不行,得控制住!”然后超我也来凑热闹:“你要是吃太多,就太不自律啦,别人会笑话你的!”这三个“小人”在他心里天天打架,可有意思了。
还有特质理论,说人的人格可以用一些特质来描述,比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等。
我就发现,我自己好像比较外向,喜欢跟人打交道,参加各种聚会活动啥的,一点都不怯场。
而我另一个朋友小王,就比较内向,平时话不多,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画画。
人本主义的观点也挺有意思的。
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的成长。
这让我想到了我表妹的经历。
表妹从小就喜欢唱歌,但是家里人觉得唱歌没前途,一直不太支持她。
可表妹就是执着,自己偷偷练,参加各种比赛。
后来终于在一次比赛中崭露头角,家里人这才改变了看法。
这不就是她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嘛!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了解到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人格--简单的说,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
(至今学术界对这个概念的内涵还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其意指面具、脸谱。
人格的现代定义:1、罗列式---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有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的或完形的3、层次性定义4、适应性,受达尔文影响5、区别性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一个个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着一定组织和层次结构的模式,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2、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3、相对稳定的,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贯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
同时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4、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八个主要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1、古典精神分析2、新精神分析3、特质论4、行为学习论5、交互作用论6、生物学论7、人本主义8、认知论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6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1937年,奥尔波特发表《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理论--261、人格的前科学理论前科学理论--日常生活经验,非正式、系统理论。
科学理论--有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要求客观性、逻辑性、系统性等。
5、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精准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逻辑一致性、有用性第四节、人格心理学方法--36一、一般方法论原则1、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实证倾向、思辨倾向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3、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4、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5、伦理性原则、被试自愿参加、接近真实生活、有利的研究设计、被试自愿终止、充足的补救二、人格心理研究过程三、主要研究途径1、临床研究(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四、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47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1、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无意识概念和心理动力观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2、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物理学的能量守恒与“力比多”生物学的进化论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53一、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无意识的特点:1、无矛盾性,各种无意识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起而互不干扰2、无时间性,时间关系是意识的特征3、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只求享乐5、无意识观念能量远比意识大,其机动、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无意识不是虚构的概念:1、在催眠状态下的各种行为2、梦是无意识的愿望满足3、日常的失言、笔误、遗忘4、意识很难说得清楚的灵感、直觉等创造性活动5、许多身心疾病以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为基础6、精神分析技术对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性二、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人的动物性。
本我的东西必然是无意识的,本我潜藏在无意识中。
本我的精神能量--力比多。
(生存本能、性本能)/(生本能、死本能)自我--人格中理智的、现实的部分。
自我在本我、超我之间起协调、平衡、整合作用。
超我--人格中最文明、道德部分。
与享乐主义的本我直接对立、冲突。
三、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持久的,人格内部冲突不可避免。
随着矛盾冲突的加剧,人就会产生心理焦虑。
如果冲突过于激烈,而自我无法应付,就会导致人格的分裂和精神障碍。
人的三种焦虑(内心的紧张状态):1、现实焦虑,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和恐惧。
2、神经质焦虑,担心无法对本我的有效控制而产生潜在危险。
3、道德焦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和罪恶感。
主要的自我防御机制:压抑--对先天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的压制,对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和不良欲望的压抑。
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
难以相信亲人的逝世。
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
反向作用--努力表现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青春期对异性的对抗、敌意,掩盖潜意识对异性的好感和倾慕。
合理化--阿Q精神替代和升华--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第三节、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62一、性、力比多、动欲区·弗洛伊德:性本能冲动对人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乃至对整个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生存本能、性本能或生殖本能)·把人类所有的高尚精神文化活动都看成是性冲动的替代和升华。
·儿童是由混沌未分化的、组织松散的性欲所支配的本能性生物,倾向于自恋。
恋父嫉母二、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1、口腔期2、肛门期3、性蕾期4、潜伏期5、生殖期三、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第四节、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测量与应用--67一、研究方法1、自由联想法--催眠术治疗、谈话疗法2、梦的分析--梦的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方式。
梦的制作机制(做梦者在潜意识中把自己的真实思想与欲望伪装、歪曲成自我或超我不易觉察的形式):·压缩,把多个不同的观念或表象压缩、结合成一个单一的观念或表象。
·替换,梦中的本能欲望用不重要的因素来替换,思想的重点或中心转移到别的地方。
·思想观念转化为视觉形象。
·反向作用,做反梦。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日常生活中六类错误:口误;;笔误;;遗忘;;遗失、误置与误取;;误读、误听;;多种错误的混合。
4、幽默(攻击性玩笑、性玩笑)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着重关注心理的非常态现象和特殊现象。
·着重从整体研究人格的临床法。
·理论来源于精神病的诊断治疗中。
·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二、人格评价:投射测验(罗夏墨迹、主题统觉测验)投射测验的特点:·测验材料一般都很含糊,模棱两可。
·测验的目的具有明显的隐蔽性。
·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整体性的了解。
三、精神分析的应用:精神分析疗法1、自由联想法2、梦境分析法3、直接分析法第三章新精神分析第一节、个体心理学(阿德勒)--79一、阿德勒的生平二、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反对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提倡社会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性。
器官缺陷与补偿---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其某一器官受损害时,会采取某种手段或方式来加以弥补,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
1、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如体弱者加强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
2、发展其他的机能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如聋哑人的观察力特别强。
自卑感---当一个人有强烈的自卑感时,他往往会力图发展自己,做成某些事情,以自身的发展和成功来克服自卑感。
追求优越---追求极致。
“优越情结”--会因为自己个人的优越而忽视社会与他人的需要,会狂妄自大、轻视别人、支配别人。
这样的人难以与他人相处,最终因缺乏社会支持而导致失败。
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三、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根据社会兴趣程度划分:1、统治、支配型2、索取、依赖型3、回避型4、社会利益型创造性自我---人不是遗传作用和环境影响的消极接受者,人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可以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
四、个体心理学简评第二节、自我心理学--86一、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
2、否定。
3、禁欲。
4、投射。
5、利他主义。
6、移置。
7、自我约束。
8、反向。
9、反转。
10、升华。
11、心力内投。
12、对攻击者的认同。
13、隔离。
14、抵消。
15、退行。
安娜划分儿童自我的六条发展线路或发展方面:1、从依赖他人到情绪上的自信。
2、从吮吸动作到正常的饮食。
3、从大小便不能控制到能控制4、从对管理自己身体不闻不问到负起责任。
5、从关注自己的身体到关注玩具。
6、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建立友谊关系。
二、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自体成形---是指个体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异体成形---是指通过改变环境使之更适合于自己。
三、埃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1、自我及其同一性人格的终身发展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死亡)第三节、社会文化论--95一、霍尼关于神经症人格的理论1、神经症、人格与文化霍尼的神经症定义:是一种由恐惧,及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
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的共同模式,才称作神经症。
2、关于神经症的人格理论3、关于神经症的自我理论二、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1、气质、性格与人格2、孤独感、逃避自由与积极自由3、性格取向4、社会性格第四节、新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102一、研究方法1、儿童精神分析2、心理历史分析法3、文化人类学方法二、儿童依恋与成人依恋三、焦虑及其应对第四章特质论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论--112第二节、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118第三节、五大人格因素研究与应用--125第四节、特质论的测量方法--134第五节、特质论的争议与评价--141第五章生物学论第一节、集体潜意识论--146第二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158第三节、行为遗传学--166第四节、进化心理学--173第五节、人格的脑生物基础研究--178第六章行为学习论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187第二节、操作性条件反射论--191第三节、刺激--反应论--198第四节、社会学习论--206第五节、行为测量与行为治疗--214第七章交互作用论第一节、社会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224第二节、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230第三节、环境的作用--236第四节、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238第八章人本论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243第二节、马斯洛的需要论与自我实现论--247第三节、罗杰斯的自我理论--257第四节、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266第五节、个人中心疗法--273第九章认知论第一节、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279 287心理分化第二节、个人建构理论--285第三节、行为预测论与控制点理论--293第四节、人格的认知因素--300第五节、认知疗法--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