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涉及科学家及其科学贡献汇总
高中生物人名与事迹
一、必修一涉及内容(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1、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1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6、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
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在生物教材中我们认识了许多生物科学家,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总结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必修一(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1、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书中出现的科学家及其生物学成果
• 卡尔文——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成 有机物中的碳。
• 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 新的植株,表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必修二: •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得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
合定律。遗传学之父。(假说-演绎法)生物学 迈进第2个阶段—— 实验生物学阶段。
• 用18O标记的氧气(18O),生成的水全部有放射性, 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无放射性,即18O →H2 18O 。
• 用碳1全8O部标有记放的射葡性萄,糖生(成C的6H水12全1部8O无6)放,射生性成,的即二C6氧H化12 18O 6→C 18O 2。
• 例如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 2气体的容
• 约翰逊——为“遗传因子”起名“基因”。 • 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道尔顿——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症。
•
• 格里菲思——“转化因子”。 • 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
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组实验
器内, 是水。
18O
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赫尔希、蔡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 例6 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繁 殖一代后,在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 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2P和35S • B.可在DNA中找到32P • C.可在外壳中找到35S • D.可在DNA找到32P和35S
高中生物必修书中出现的科学家及其生物学成果: 必修一: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必修第一册1、1-1邹承鲁(1923~2006):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
1958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
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线路,为人工合成胰岛素做出了重要贡献。
4、1-10施旺(T.Schwann,1810~1882):德国人,动物学家。
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
1939年,他发表了研究报告《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5、1-10维萨里(A.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人,人体解剖学创始人。
1543年,他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着《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7、1-11虎克(R.Hooke,1635~1703):英国人,物理学家,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成为cell——细胞。
8、1-11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人,博物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描述,发现了原生动物和细菌,并描述了细菌的3种类型。
9、1-11马尔比基(M.Malpighi,1628~1694):意大利人,解剖学家。
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1660年,他描述了蛙肺联结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10、1-11耐格里(K.Nabeli):德国人,植物学家。
他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生长点上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2、1-12文特尔(C.Venter,1947~):美国人,分子生物学家。
1995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对人体生殖道支原体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定。
此后,他领导的塞莱拉公司成功进行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定,并正在进行“组装细胞”的实验研究。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科学家及发明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科学家及发明———Makiyo聆必修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
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成就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成就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3.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即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认为膜是静态的。
4.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5.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6.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7.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8.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9.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
必修21.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2.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3.美国科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5.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6.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DNA才是遗传物质。
8.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9.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10.l9世纪(1859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31.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液素,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高中生物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
高中生物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一、必修一(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修正了细胞学说。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1、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1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与其成就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及其成就总结细胞(必修一书P10)★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建立者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列文虎克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胞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细胞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细胞膜(必修一书P65)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提出假设)后人提取膜成分分析: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荷兰科学家膜中脂质排列成连续的两层罗伯特森电镜观察“暗- 亮- 暗”提出“蛋白质-脂质- 蛋白质”静态结构荧光标记: 膜具有流动性桑格、尼克森膜流动镶嵌模型酶(必修一书P81)巴斯德显微观察,酿酒中发酵是酵母细胞的存在李比希发酵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酵母死亡后裂解释放毕希纳酵母细胞提取液引起发酵,称为酿酶萨姆纳提取脲酶,证明为蛋白质切赫、奥特曼少数RNA也具有催化功能拉瓦锡物质燃烧需氧气,把呼吸作用比作碳氢“缓慢燃烧”光合作用(必修一书P101)★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英格豪斯更新只有在有光,绿叶条件梅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萨克斯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恩格尔曼好氧细菌检测水绵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氧★鲁宾、卡门标记H2 2 证明氧气来自H2O18O 、C180★卡尔文14C0 2 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途径,卡尔文循环2 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途径,卡尔文循环遗传(必修二)★孟德尔豌豆、“假说- 演绎”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基因”提出表现型、基因型魏尔曼理论推导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萨顿类比推理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到子代★摩尔根实验证明(白眼果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道尔顿发现色盲、患者DNA是遗传物质(必修二P42)★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遗传物质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模型;“假说-演绎”DNA半保留复制,后人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克里克中心法则DNA(复制)—RNA—蛋白质(后人补充RNA复制,逆转录)进化(必修二P)★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达尔文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内环境稳态(必修三P8)贝尔纳内环境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坎农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作用,通过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稳态是中动态平衡现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动物激素(必修三P24)沃森默促进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斯他林、贝利斯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化学物质-促胰液素肯德尔从动物甲状腺中提取出甲状腺激素(28页)植物激素(必修三P24)★达尔文向光性鲍森.瞻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引起,命名”生长素”后人提取证明为吲哚乙酸类林德曼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学95页)选修三韦尔穆特用成年绵羊乳腺细胞得到体细胞核移植后代。
高中生物名人与实验
高中生物名人与实验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生物种类、生物组织及其运作原理的科学。
自古以来,关于生命和生物的讨论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众所周知,生物学有着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贡献良多,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奥妙,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自我。
1. Linné克劳狄斯·林奈是一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分类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对现代生物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为“现代生物学之父”。
林奈是18世纪的人物,他首次使用有序系统来为生物体进行分类,并采用现代拉丁语为物种命名。
成功地建立了现代生物分类历史上的分类体系,创造了生物学词汇,并推动了植物和动物的系统化研究。
2. 达尔文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一位著名的自然学家,他是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理论的创始人。
达尔文的研究发现了物种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进而提出了进化论的理论,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3. 门德尔格里高利·约翰·门德尔是一位著名的奥地利生物学家,他在遗传学和生殖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遗传学之父。
门德尔通过对豌豆遗传性状的观察,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华生、基督巴瑞詹姆斯·沃特森和弗兰西斯·克里克是两位科学家,它们的发现为我们解开了DNA的奥秘。
他们在二十世纪50年代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理论,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对生物学的研究以及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5. 默多克克里斯汀·默多克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他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对生物大分子的生命功能开辟了新天地。
他不仅为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结构、性能和生态意义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生物医学和生物制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除此之外,高中生物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的知识。
带我们做实验的老师们会指导我们如何操作,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
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高中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内容。
那么,为生物科学做出了伟大贡献的生物科学家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高中生物课本科学家总结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科学家:必修一(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1、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科学家及发明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科学家及发明———Makiyo聆必修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
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及其重大发现和成果
胚芽鞘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块传给下部(P47)
拜尔
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分布不均匀造成的(P47)
温特
尖端产生的是一种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P47)
其他科学家
从人尿中分离出生长素,本质为吲哚乙酸(IAA)(P47)
一些科学家
由赤霉菌引起的植株疯长的“恶苗病”,并分离出赤霉素(P53)
罗伯特森
提出生物膜的模型: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P66)
某科学家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P67)
桑格和尼克森
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68)
阿克雷
分离出水通道蛋白(P74)
麦金农
测出了钾离子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P74)
巴斯德
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P81)
1927年,遗传学家缪勒
用X射线照射果蝇,后代发生突变的个体数大大增加(P81)
拉马克
提出“用进废退”学说(P110)
达尔文
提出“自然选择”学说(P111)
后来多位科学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114—125)
三、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科学家
重大发现或成果
贝尔纳
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和内涵,并在指出内环境稳定是生命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内环境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P8、11)
沃森和克里克
构建DNA分子的Hale Waihona Puke 螺旋模型(P82)沃森和克里克
提出DNA自我复制的假说(P52)
科学家
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P53)
克里克
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命名为中心法则(P68)
1970年科学家
生物的生物学家与贡献
生物的生物学家与贡献
生物学家是研究生物的科学家,通过对生物体的研究和观察,揭示了生命的奥秘。
许多生物学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贡献,推动了生物学科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位著名的生物学家以及他们的贡献。
1. 查尔斯·达尔文
查尔斯·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提出了“物种起源”等重要理论。
他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物种演化的“适者生存”理论,对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伊戈尔·捷列夫
伊戈尔·捷列夫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的遗传规律。
他的实验成果为后人了解基因的结构和遗传方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3. 罗莎琳达·富兰克林
罗莎琳达·富兰克林是DNA结构研究的重要人物,她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成功拍摄了DNA的晶体结构照片,为后来的DNA双螺旋结构提供了关键线索。
4. 珍妮特·罗兰德
珍妮特·罗兰德是神经科学领域的开拓者,她通过对神经元的研究,揭示了神经信号传导的机制,为后人理解神经系统功能提供了重要参考。
5. 玛丽·克利思
玛丽·克利思是植物生理学家,她深入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揭示了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结
生物学家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生物学科的不断发展。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待更多生物学家继续努力,为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考生物:高中生物教材出现的科学家
高考生物:高中生物教材出现的科学家高中生物教材出现的科学家(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修正了细胞学说。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1、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1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高中生物科学家及贡献汇总
高中生物科学家及贡献汇总必修1施莱登、施旺建立细胞学说维萨里器官水平比夏组织结构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红细胞、精子等魏尔肖修正细胞学说第三条,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他断言,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此结论至今未被推翻。
桑格得到了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序列克劳德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细胞进行离心,将细胞内不同组分分开德迪夫发现溶酶体帕亚德揭示出分泌蛋白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欧文顿提出膜是有脂质组成的罗伯特森发现暗—亮—暗三层结构,大胆提出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并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阿格雷成功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麦金农测出了K+通道的立体结构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无活细胞参与。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会发挥作用华希纳发现酿酶萨姆纳酶是蛋白质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萨克斯发现叶绿体恩格尔曼叶绿体光照和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普利斯特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浑浊的空气梅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和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卡尔文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必修2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测交,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假说—演绎法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叶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都成对存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和成对染色体中的一个;(3)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非等位基因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都自由组合摩尔根果蝇的眼色试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及其重大发现和成果
摸索出差速离心法来分离细胞内的各种组分(P51)
德迪夫
发现溶酶体(P51)
帕拉德
发现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过程(P51)
欧文顿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P65)
20世纪初,科学家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P65)
两位荷兰科学家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是排列为连续的两层(P65)
坎农
提出稳态的概念,并指出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体液调节(P8、11)
沃泰默
默守陈规: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神经调节(P24)
斯他林和贝利斯
提取到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物质,并命名为促胰液素(P24)
达尔文
根据植物向光性现象提出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使得背光测比向光侧长得快,因而出现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P47)
一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一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一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科学家科学家科学家重大发现或成果重大发现或成果重大发现或成果p10p10p10罗伯特虎克罗伯特虎克罗伯特虎克观察到死细胞并命名细胞观察到死细胞并命名细胞观察到死细胞并命名细胞p11p11p11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精子等活细胞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精子等活细胞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精子等活细胞p11p11p1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p11p11p11我国科学家我国科学家我国科学家世界上首次合成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合成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合成牛胰岛素p11p11p11克劳德克劳德克劳德摸索出差速离心法来分离细胞内的各种组分摸索出差速离心法来分离细胞内的各种组分摸索出差速离心法来分离细胞内的各种组分p51p51p51发现溶酶体发现溶酶体发现溶酶体p51p51p51帕拉德帕拉德帕拉德发现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发现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发现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过程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过程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过程p51p51p51p65p65p65202020p65p65p65p65p65p65p66p66p66p67p67p67p68p68p68分离出水通道蛋白分离出水通道蛋白分离出水通道蛋白p74p74p74测出了钾离子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测出了钾离子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测出了钾离子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p74p74p74巴斯德巴斯德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p81p81p81发酵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发酵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发酵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只有酵母菌死亡并裂解后才只有酵母菌死亡并裂解后才只有酵母菌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能发挥作用能发挥作用p81p81p81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p81p81p81萨姆纳萨姆纳萨姆纳从刀豆中提到脲酶从刀豆中提到脲酶从刀豆中提到脲酶证明脲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证明脲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证明脲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p81p81p81很多科学家很多科学家很多科学家陆续获得胃蛋白酶陆续获得胃蛋白酶陆续获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酶的结晶胰蛋白酶等酶的结晶胰蛋白酶
高中生物涉及科学家及其科学贡献汇总
- 1 - 高中生物涉及科学家及其科学贡献汇总(按章节)必修1 第1 章1.19 世纪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施莱登(M .J .Sehleiden ,18o4—1881)和动物学家和动物学家施旺施旺(T .Schwann ,181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论证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543 年比利时的年比利时的维萨里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法国比夏比夏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1665 年英国科学家年英国科学家虎克虎克(R ·Hooke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荷兰著名磨镜技师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意大利的意大利的马尔比基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1838 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施旺施旺发现研究报道《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858 年,德国的年,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2 章英国科学家英国科学家桑格桑格经过10 年努力,终于在1953 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第3 章1、美国细胞生物家、美国细胞生物家克劳德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细胞分开。
——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2、比利时的、比利时的德迪夫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3、罗马尼亚的、罗马尼亚的帕拉德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1960 年,帕拉德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细胞“超微活动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高中生物涉及科学家及其科学贡献汇总(按章节)
必修1
第1 章
1.19 世纪30 年代,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 .J .Sehleiden ,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 .Schwann ,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论证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
法国比夏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1665 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 ·Hooke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
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1838 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施旺发现研究报道《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第2 章
英国科学家桑格经过10 年努力,终于在1953 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
排列顺序 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第3 章
1、美国细胞生物家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细胞分开。
——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
2、比利时的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
3、罗马尼亚的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1960 年,帕拉德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细胞“超微活动图”。
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质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第4 章
1、19 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得出细胞膜中
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3、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
4、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5、1988 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 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
第5 章
1、1773 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 .Spallanzani ,1729- 1799),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关于酶本质认识
1857 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
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蛋白质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o4),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 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
1817 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
1845 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 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880 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
1939 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18O,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 世纪40 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14C 标记CO2追踪,探明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第6 章
1958 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部分细胞,放入植物激素、无机盐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细胞团块——根、茎、叶——植株
必修2
第1章
1、19 世纪中期,孟德尔(G.Mendel,1822-1884),奥国人,通过豌豆等植物的杂交试验,于1865年,在当地的自然科学研究学会上宣读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他被世人公证为“遗传学之父”。
2、1909 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叫做基因
第2 章
1、1903 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细胞形成过程,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2、英国科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被称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律,人们称之为遗传第三定律
3、18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第一个发现色育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育患者
第3 章
第1 节
1、1928 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1944 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 才是遗传物质。
1952 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DNA 分子结构和复制
1953 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 一)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
(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962 年,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及同事提供DNA 衍射图谱
1952 年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提供重要信息A=T G=C
第7 章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l9 世纪(1859 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
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3
第1 章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
节,1857 年他提出动物生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体
生活的外环境。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①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
平衡。
②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
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第2 章
1、法国学者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
腺分泌胰液。
2、英国科学家斯塔林和贝利斯,证明了小肠黏膜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进入血
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这种物质叫促胰液素(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3、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是近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他和他的学生们随后
也得出斯他林和贝利斯结论。
第3 章
1、19 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向光性,根据实验推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向光性弯曲
2、1910 年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去琼纸片传递给下部
3、1914 年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1928 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定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第4 章
1952 年,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从系统的整体调控着眼,运用“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一方面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生地。
他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设想,“生态工程”以及“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