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合集下载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是根据行业需求、国家政策和企业要求来确定的,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这个目标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审美素养和劳动素养。

2. 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实操理论等。

3.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等。

4.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学生需要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包括基础技能、专业技术和实操技能等。

5. 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6. 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应该具备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能力,能够胜任相关领域的工作。

以上是一个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示例,具体目标可能会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

通过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优秀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给出适当的建议。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

它对于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明确的培养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或员工对自身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并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建议1. 素质教育的目标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目标。

建议高校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广泛的选择,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和创新精神。

此外,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适应社会需求的目标高校应该关注社会的需求,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建议高校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课程或实习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

此外,高校可以组织职业规划辅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

三、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建议1. 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企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

建议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并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此外,企业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方法,如内部员工交流、外部培训等,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竞争力。

2. 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的培养目标企业中,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是培养目标中重要的一部分。

建议企业通过项目合作、团队训练等方式,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同时,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领导力培训,提升其管理和领导团队的能力。

四、个人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及建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个人发展目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个人的发展目标包括个人的职业规划、学习需求和成长目标等。

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篇

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篇

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篇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与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软件需求分析、软件系统设计、程序实现及其测试、搭建等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计算机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软件的设计开发与运营维护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3)掌握搭建的基本知识;(4)掌握移动互联软件应用开发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1)具备计算机程序设计开发能力;(2)具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实现的能力;(3)具备开发互联网及移动应用软件的能力;(4)具备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5)具备文献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综合素质要求: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较强的法制观念和创新意识,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好的身心素质。

4、适宜就业方向:在计算机软件、移动信息服务、设计与开发等行业,从事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和运营维护等工作。

三、修业年限准学制2年,学习期限为2-3年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55个学分授予学位:工学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篇2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面向风险管理及保险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基础和保险业务知识,能够从事风险管理、保险实务和保险监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保险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2、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保险相关职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高层次人才的资格认证要求。

3、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及信息工具运用技能,具备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能够组织保险相关工作的运行、协调与管理,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任职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篇

202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篇202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比较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具有较为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的翻译基本功、较为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翻译批评和翻译鉴赏能力,能够基本胜任不同领域基本难度的文学翻译、商务翻译、典籍翻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和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汉语和英语两方面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训练,掌握跨文化交际和英汉互译的基本技能,具备口笔译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2) 掌握语言知识和能力,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汉语知识与写作能力,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能力;(3)掌握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能力,包括口笔译技能、口笔译理论、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译者综合素质;(4)掌握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包括中外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公共外交知识;(5)了解翻译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了解翻译专业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6)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8)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三、专业方向本专业设文学翻译、商务翻译和典籍翻译三个方向。

1. 文学翻译方向学生能够了解文学文体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掌握文学翻译的技能与知识,能对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实践和初步的理论研究,具备对文学翻译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一般难度的文学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

2. 商务翻译方向学生能够了解商务翻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商务知识,掌握商务翻译的技能与知识,能对各种商务文本进行翻译实践和初步的理论研究,具备对商务翻译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一般难度的商务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概述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2010年,是我院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专业,也是福建省教育厅重点扶持发展的专业。

我院作为福建省两所设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单位。

2011年计划招生30人,报到28人,报到率为93%。

我院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引入典型的应用案例,与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安博教育集团、福州实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办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同时也加大物联网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投入,拥有校内专业实训室8间,校外稳定实训基地5个。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外聘兼职教师2人,共14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双师及双师素质型教师9人,占专业教师的75%。

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建立起了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学团队。

我院与物联网相关的专业还有: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与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6个专业;这几个相关专业涵盖了物联网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以及信息处理整个过程。

整合这些专业,可以培养出物联网的设计、维护、技术支持、软件开发、市场营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我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出了以“课证深度融合、技能递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我院提出的“课证深度融合、技能递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是学院与安博教育集团、福建新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订单班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企业直接参与育人的全过程,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共同制订专业(职业)的技能项目及能力标准,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实施,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教学内容遴选,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共同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任务,共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共同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共建教学团队,共抓专业内涵建设,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校,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学生培养员工化,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使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进入“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当今社会,人才是一个国家或组织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能够为社会带来创新和进步。

因此,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对于一个国家或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帮助个人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制定个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其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

一个组织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其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员工的能力和发展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潜力。

另外,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其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

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国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这些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呢?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了解当前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趋势,分析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潜能,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此外,还需要和相关的教育机构、企业等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目标。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

总之,人才培养目标对于一个国家或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它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只有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请继续阅读下一篇。

初中教学质量目标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初中教学质量目标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初中教学质量目标人才培养专业培养
初中教学质量目标及人才培养、专业培养的内涵如下:
1. 教学质量目标:确保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人才培养:初中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专业培养:初中阶段的专业培养主要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方向。

同时,加强与高中、职业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教学质量目标,注重人才培养和专业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1.引言1.1 概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大学院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的领域。

专业建设是指建立和完善各个学科领域的专业体系和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新兴的学科和专业层出不穷,对于专业建设的重视变得越来越迫切。

一个成熟的专业体系能够提供更多样化、丰富全面的学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学习选择。

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则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全面发展”包括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其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我们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专业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学术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而人才培养则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来探讨其重要性,分析其对于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主题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说明了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正文部分则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在专业建设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将探讨为何要重视专业设置,这将包括专业设置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篇

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篇

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篇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服装艺术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熟悉设计程序和相关法律,了解中外服装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实践能力强,能在服装设计教育、研究、设计、新闻等生产和管理领域从事相关服装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服装设计方向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主要学习服装艺术设计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服装设计方面的设计思维与方法及基本设计技能、技巧的训练,具有服装设计与实践、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新思维、重创造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服装艺术设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从事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2、知识结构:具有较扎实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新成就、新发展,获得服装艺术设计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设计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懂得艺术设计学科的一般规律,能胜任相关单位的服装设计工作和研究工作等。

3、素质结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4、毕业生应获的知识和能力: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热爱服装艺术设计事业,具备基本服装艺术设计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服装设计组织管理能力,并有较强的使用现代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备能力;具有服装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较高的美学修养;掌握服装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学术研究、创新方法;掌握和运用现代设计技术,特别是平面辅助软件、网络技术的能力;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营销学、心理学、设计美学等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设计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了解服装艺术设计行业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大学专业选择中的专业培养和人才培养

大学专业选择中的专业培养和人才培养

大学专业选择中的专业培养和人才培养大学专业选择是每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的重要决策。

专业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在做出决定之前,学生需要仔细考虑专业培养和人才培养等因素,以确保选择的专业能够满足个人需求和发展潜力。

1. 专业培养的重要性专业培养是指大学在培养学生相关技能和知识方面所提供的教育和训练。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因此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需要仔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是否与该专业的培养方向相匹配。

2. 专业培养内容的多样性不同专业的培养内容和方法存在差异。

例如,理工科专业注重实践和实验技能的培养,社会科学专业则注重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了解各个专业的培养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作出选择。

3. 专业培养的质量评估专业培养的质量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学校和专业的声誉,查阅相关的排名和评估报告,来评估专业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学生还可以咨询前辈或了解该领域的专业协会,以获取更多关于专业培养的信息。

4. 人才培养的考虑因素除了专业培养外,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还应考虑到人才培养方面的因素。

人才培养是指大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所提供的教育和训练。

学生应该关注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以及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等。

5. 人才培养的实践机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了解学校是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例如实习、实验、社会实践等。

这些实践机会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6. 人才培养的职业发展支持职业发展支持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关注学校是否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支持,包括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的资源,以及帮助学生拓宽人际网络和职业发展平台等。

这些支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总结:大学专业选择中的专业培养和人才培养是学生在做出决策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1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门政策和行业企业需求,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具体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能力目标: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3.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专业知识结构1.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信息技术等。

2. 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专业核心知识:包括本专业的核心理论、核心技术和核心技能。

(二)职业能力结构1. 专业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

2. 综合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创新、自主学习等能力。

3. 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适应岗位变化、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一)课程设置原则1.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 融入行业企业标准,体现专业特色。

4.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模块1.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信息技术等课程。

2.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

3.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本专业的核心理论、核心技术和核心技能课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秀3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秀3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秀3篇人才培养方案篇一一、专业名称软件工程二、学制4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具有扎实软件基础理论、开发实践、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及工具,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与维护、项目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获得软件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创业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根据“基础适度、口径适中、特色突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的实践能力和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2)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3)具有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4)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知识、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5)具有软件开发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7)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篇二一、指导思想以xx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在医疗实践中加快培养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

二、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一)人才无断层当医院内的某个职位由于人员的变动、长假、退休或辞职等种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这个位置。

(二)顺利交接保证目前的人选确实胜过他的前任,而且交接得越快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才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目标的意义,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意义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和培训机构制定的旨在引导学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这些目标不仅是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指导。

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向。

通过明确的目标,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他们正在追求的职业道路和发展方向,从而为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做出明智的选择。

2.促进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升。

培养目标旨在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成为行业专家和领域的领导者。

3.培养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等综合素质,以及强调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4.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相一致,以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常见的人才培养目标1. 学术培养目标学术培养目标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使他们在学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目标。

•培养学生扎实的学术基础知识和方法论,使他们具备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在科研和学术领域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阅读和科学写作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论文出版。

2. 技术培养目标技术培养目标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特定领域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使他们在职场中具备良好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展现出卓越的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

国家专业型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专业型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专业型人才培养计划国家专业型人才培养计划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国家制定了专业型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然而,当前我国在某些领域专业型人才的供给仍不足,且需要与时俱进地培养更多有专业素养的人才。

这就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制定专业型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专业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意义首先体现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上。

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可以弥补当前某些领域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其次,该计划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能够主导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此外,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还能够提高就业率,并对个人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培养目标专业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某个领域的工作任务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来说,培养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创新能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2. 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等。

这些素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也是应对复杂社会环境和工作任务的必备能力。

3. 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积极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培养方式与措施为了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培养方式和措施。

1. 课程体系的调整: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增加实践性课程,引入最新的科技与技术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培养计划和策略,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良好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下面从教育和企业两方面,具体分析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确保教育的公平、普及和质量。

首先,教育公平是指培养每一个年轻人都有机会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这要求学校要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获得教育的机会。

其次,教育普及要求教育体系要覆盖到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偏远地区,让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基本的教育。

最后,教育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学校要注重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企业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要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具备不同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因此,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其次,企业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只有通过良好的团队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企业的目标。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最后,企业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除了教育和企业,政府也应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回国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总之,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良好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应该注重教育的公平、普及和质量,确保每个年轻人都能够接受教育。

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一直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目标、培养手段以及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决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关键因素。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

优秀人才的培养可以为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注入新鲜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其次,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企业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员工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国家需要通过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人才强国,以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时,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

具体目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但总体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创新型人才。

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次,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跨学科、跨领域的背景下,培养综合素质出色、具备多方面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培养专业型人才。

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特定需求,重点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培养手段在制定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时,需要确定一系列培养手段和方法,以实现培养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培养手段:首先,搭建良好的培养平台。

通过建立高质量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为人才提供充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其次,加强培训和实践。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实践项目,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培养他们适应复杂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通过设置奖励机制、晋升机制等,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为组织或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人才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因此,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应当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的方向应当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个领域的人才支持,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向时,应当考虑到国家发展所需的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人才需求。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方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在环境保护领域,人才培养方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只有根据国家发展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才能使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相协调。

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单纯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足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因此,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更加宽泛和全面。

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软技能。

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培养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因此,人才培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实践项目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

因此,人才培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国际化的环境并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中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国际交流项目、引进国外教师和学生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的确定是一个综合考虑国家需求、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人才培养发展目标

人才培养发展目标

人才培养发展目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乃至一个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的核心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人才培养发展目标也应因地制宜。

例如,发展中的国家可能更加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创新和领导力的培养。

在制定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相关产业和领域的需求。

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应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全面发展的人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提高其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能力,增强其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因此,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应注重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

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应注重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是重要的,但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因此,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技能、实地实习、项目实践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快。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可以使他们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新知识的能力。

为此,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卓越的专业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可以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意识,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此,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二〇一一年十月辽宁•沈阳护理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发展沿革(二)专业建设规划思路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建设总目标(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三)人才培养总目标(四)人才培养具体目标三、专业建设内容(一)推进护理专业与医院对接(二)探索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模式2.课程体系建设3.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4.管理制度建设(三)强化实践育人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四)转变培养方式1.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改革2.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3.利用资源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4.结合“双证书”要求,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五)教学团队建设1. 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培养工程2.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工程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4.教师社会服务工程(六)实施第三方评价1.第三方评价人员2.评价指标3.评价形式四、改革举措(一)专业层面机制改革举措(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三)师资队伍改革举措(四)学生素质建设改革举措(五)自主学习平台、资源库建设(六)改革评价体系五、绩效考核指标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与管理七、保障措施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发展沿革我院护理专业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是护理专业群支撑专业(核心专业),护理专业从1998年筹建并开始招生,2004年被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之一(全国47所)。

同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三批省级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06年护理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

2008年我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

2007年和2009年先后有两门课程《内科护理学》和《护理科研方法与技术》被评为辽宁省的精品课程。

在2009年全国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0年护理专业的带头人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

护理专业在生源稳定、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可,2010年被辽宁省民政厅确定为指定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011年被确定为辽宁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承担了省里对于“中职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并予同年开展了“育婴师”的培训工作。

护理专业目前已连续招生13年,已有毕业生累计近万人。

所开设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和岗位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1998年招收两年制护理专科;200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护理专科(包括护理专业普通班、护理专业英文班);2003年招收护理专升本科,同年增添了社区护理培养方向;2009年招收“3+2”护理专业,并增添了口腔护理方向;2011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初中起点)。

近年来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基本稳定在400~500人/年,目前在校生人数1150余人。

我专业已有毕业生累计近万人,就业率高达96 %(近三年),专业对口就业率达 91.69%,除满足我省护理人才需要外,还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的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了大批毕业生。

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率达 98 %。

其中抗震优秀护士刁冬梅(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为我校毕业生的骄傲,尤佳(上海曲阳医院)担任领导职务。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受到省、校两级领导的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由最初的4间实训基地,逐步扩展为8间实训基地,在2008年又增建了具有示教传输功能的智能化示教间1间,在2011年增加了仿真效果逼真的基础护理实训室2间。

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沈阳市八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北京儿童医院,上海曲阳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4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护理专业与多家实训基地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协议。

护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实验师3人),兼职教师8人。

双师素质教师达90%,硕士学位及在读研究生占79%。

目前专业教师已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0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8项,完成校级教学课题3项,在研课题8项,辽宁中医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项,进行技术服务、开展重大产学合作服务项目3项,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

(二)专业建设规划思路规划总体思路: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辽宁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依托地方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分析人才培养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专业为产业服务的力度和质量;并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通道;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强化实践训练和操作;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校企一体化教学;打造具备合理的“双师结构”和优质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构建持续性人才质量评估体系。

争取在2013达到国家高职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标准。

1.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根据市场调研,动态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每年进行一次专业调研,深入社会、医院和相关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护理岗位及相关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共同确立和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使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不断调整专业教学的培养体系,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专业建设,加强专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重点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对社会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提高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服务的力度,推行“职业驱动、双证融通”的培养模式,扩大专业面向,开发特色专业,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2.探索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对接开展“中职”与“高职”的联合办学方式,制定好护理3+2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和设计、教学资源使用上达到系统一致。

3. 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探索“多学期、分段式”的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加强“做”与“学”的结合,使学中有做、做中有学。

加强实践教学手段和环节,通过写实、重现、虚拟等手段将真实的护理工作引入课堂,或建设开发性的实践体系,将同学们送入到真实护理岗位,体验工作过程,以提高教学手段。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校企一体化教学积极推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与相关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总结、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引领学生进入工作角色,实现校企一体化的联合教学。

5.打造具备合理的“双师结构”和优质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聘请优秀的“护理能手”、“护理骨干”为护理专业的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设立护理一线的专职教师流动岗,安排专业教师到护理工作岗位实践。

每年派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6.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构建持续性人才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参与评价的对象包括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

评价内容涉及就业率与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等。

并构建持续性人才质量评估体系,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建立相关人才信息库。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建设总目标根据我国社会经济需求,为满足卫生行业、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等对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迫切需要,建设具有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护理教学团队、“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成果显著、毕业生素质优良、社会声誉好的护理专业,为本地区同类专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1.实施“校企合作、分段培养、全程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通过校企联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推行“职业驱动、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扩大专业面向,开发专科护士课程,完成5门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的开发。

3.完善护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临床零距离、现代化、高水准的校内实训基地,探索创新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拓展对外服务功能,如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为社会培养“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服务。

不断开发三甲以上的大型综合型校外实训基地,二年后校外实训基地达到60所。

4.培养“校企双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4人,新增外聘兼职教师20人。

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提高双师素质比例,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5.建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定期分析制度,初步完成“学生”、“教学督导”、“同行”、“学生家长”、“行业专家”及“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机制,构建“入学→学习过程→毕业”全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

(三)人才培养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能适应医疗卫生服务行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临床护理和社区卫生保健等工作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人才培养具体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临床医学、社区保健等知识;②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③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能力;④具有对常见疾病病情、常用药物疗效及病人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⑤准确掌握急症、重症、危症病人的抢救原则;⑥能运用卫生保健知识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指导。

能力目标:①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和应用能力,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A级或B级证书;②具有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与临床应用能力;③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④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⑤具有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⑥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等综合能力;⑦具有解读医疗法律法规、运用护士条例、护士职业道德标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①具有耐心细心、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③具有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④具有自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⑤具有开拓创新能力。

三、专业建设内容(一)推进护理专业与医院对接通过校企联合找双方利益结合点,构建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对接。

护理专业与全国许多临床医院广泛联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组建包括全国知名护理专家在内的“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逐步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长效机制。

力争二年内与国内60余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通过寻找双方利益结合点: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如,医院方面急需提升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护理质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学校方面急需利用医院的设备和资源,接收专任教师研修和护生实习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