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引言概述: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它负责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正文内容:1. 实验室设备管理1.1 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维护。

1.2 设备清单:建立设备清单,记录设备的购买日期、型号、维护记录等信息,方便管理和维护。

1.3 设备更新: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技术发展,定期评估设备的性能,及时更新设备,保持实验室的技术水平。

2. 样本管理2.1 样本接收:建立标准的样本接收流程,包括样本标识、记录、存储等环节,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2 样本保存:建立样本保存制度,规定样本的保存期限和保存条件,防止样本受污染或者失效。

2.3 样本追踪:建立样本追踪系统,记录样本的流转情况,确保样本的可追溯性,方便后期的审查和分析。

3. 实验室操作规范3.1 操作流程: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明确实验室操作的步骤和要求,防止操作失误和交叉感染。

3.2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实验室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实验记录:要求实验人员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包括实验日期、操作者、实验条件等信息,方便后期的查阅和分析。

4. 安全管理4.1 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的环境符合卫生要求,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和消毒,保证实验室的洁净度和安全性。

4.2 废物处理:建立废物处理制度,规定废物的分类、采集和处理方式,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4.3 安全培训: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5. 质量管理5.1 质量目标:制定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和指标,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不断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5.2 质量文件:建立质量管理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叙文件等,明确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要求和流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范文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范文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范文输血相容性检测是指在进行输血前,通过检测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和Rh抗原相容性,以确保输血过程中不发生输血反应的检测。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目的1.1 确保输血过程中避免发生输血反应;1.2 保证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和Rh抗原相容性;1.3 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4 降低输血相关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所有环节,包括供血者筛选、受血者筛选、实验室检测和输血操作。

三、管理机构3.1 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由医疗机构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负责;3.2 成立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并监督和指导各环节的执行。

四、工作职责4.1 供血者筛选:4.1.1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供血者的资格合格;4.1.2 对供血者进行详细的血型和Rh抗原检测,确保血型的准确性;4.1.3 建立健全供血者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供血者的相关信息。

4.2 受血者筛选:4.2.1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受血者的资格合格;4.2.2 对受血者进行详细的血型和Rh抗原检测,确保血型的准确性;4.2.3 当有患者需要输血时,及时调查受血者的病史和相关信息,确保受血者的安全;4.2.4 在检测结果出来前,建立临时档案和记录,并妥善保存。

4.3 实验室检测:4.3.1 建立高质量的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人员;4.3.2 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详细的血型和Rh抗原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4.3.3 建立合理的质控制度,定期对实验室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4.3.4 检测结果出来后,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确保输血的及时性。

4.4 输血操作:4.4.1 定期对输血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4.4.2 根据受血者的检测结果,选择相适应的供血者;4.4.3 确保输血操作的有效性,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4.4.4 在输血操作中,对受血者进行密切观察,发现任何异常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部门,负责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一、组织机构1.实验室设立科室主任,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设立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质控工作;设立技术人员,负责具体实验工作。

2.实验室设立质控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对实验室的技术操作、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改进。

3.实验室设立突发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应对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和方案。

二、质量管理1.实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设备和仪器,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作。

2.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掌握相关实验技术,并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会议,提高业务水平。

3.实验室必须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实验室必须建立标本追踪系统,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混样和误判。

5.实验室必须建立标准操作流程(SOP),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6.实验室必须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采取对策。

三、安全管理1.实验室必须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环境的消毒、洁净、通风等方面,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2.实验室必须严格执行血液制品管理制度,包括血液制品的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3.实验室必须建立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实验室服装、戴口罩、手套等,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4.实验室必须建立危险废物处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废液、废标本的处理方式,确保废物的处理安全。

四、信息管理1.实验室必须建立标本信息登记系统,对接收到的标本进行登记和追踪,确保标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实验室必须建立实验信息管理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确保实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访问性。

3.实验室必须建立实验数据管理制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管理制度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管理制度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管理制度
为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的管理制度,确保输血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输血科所有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依照本制度执行。

输血科依照日常工作将本科成员分为:技术小组和质量小组。

技术小组负责制定操作规程、实验步骤及各项操作的规范化;质量小组负责检测试剂及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对科室工作人员每年至少一次的实验操作考评,提出问题使大家操作更加规范,同时不断地督促技术小组完善各项试验的操作规程。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和医务处协调输血科的大量用血审批,同时对输血科的日常工作进行不定时的检查。

检查内容如下:
1、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管理
2、输血相容性检测的仪器设备管理
3、标本的管理
4、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输血前检验
5、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三天之内的
6、检测报告必须按规范书写。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Ⅰ目的为了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特制定此制度。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工作人员。

Ⅲ制度一、血标本审核(一)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专门人员持患者血标本和“临床输血申请单”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医学检验资格证书)双方逐项核对正确无误后双方全名签字。

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标本应一律退回。

(二)患者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d之内的。

对下列之一者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24h之内的。

1.有输血史。

2.有妊娠史3.抗体筛选与鉴定阳性。

4.大量输血患者等。

(三)输血科在血型鉴定和血液交叉匹配试验前必须再逐项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患者和献血者血标本.二、血型鉴定(一)输血科对患者红细胞ABO血型鉴定必须包括正定型(即用已知的抗A,B标准血清试剂检测红细胞表面未知的血型抗原)和反定型(即用已知的A、B、O标准红细胞试剂检测血清或血浆中未知的血型抗体)以及红细胞RhD血型鉴定(紧急抢救输血时RhD血型鉴定可除外)。

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红细胞ABO血型鉴定只行正定型检测,可不行反定型检测。

(二)血型鉴定结果报告复查后由输血科两人核对全名签字;节假日或夜间一人值班时,血型鉴定后自己复查全名签字。

(三)血型鉴定结果必须有记录,并保存10年备查。

三、血液交叉匹配试验前进行的相关检查(一)应用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的血标本行抗体筛选试验。

如患者48h内多次输血,应重新行抗体筛选试验。

抗体筛选试验结果阳性应进行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二)应作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1/2、梅毒等项目检测,确保检测结果能真实反映患者输血前即刻输血病毒性传染病的指标情况。

(三)复查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等。

(四)复查血液制剂ABO血型等。

1.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全血等血液制剂应复查ABO 血型(正、反定型)等。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规定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规定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1.为规范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的管理,确保输血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和程序,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2.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前,应执行下列管理规定或完成下列工作:2.1.严格核对输血审批单、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要求字迹清楚、信息填写完整,联号相符,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等准确、一致;若联号不符或患者身份信息不一致,应拒收,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2.2.认真检查血标本质量,确保血标本符合实验要求,要求实验用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且无溶血、无气泡、颜色正常、标本量充足;否则应拒收,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2.3.复检患者的ABO血型和RhD血型,要求复检血型与申请单上的血型一致,否则应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2.4.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在配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还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2.5.根据患者的血型、申请输血种类和输血量,取相应库存血液进行ABO血型和RhD血型复检,要求复检血型与血袋上标注的血型一致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且无RhD血型相同的血液时,可以不考虑患者和库存血RhD血型的一致性,否则应更换相符的库存血液进行复检,并通知和配合市血站纠正相关错误.3.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时,应执行下列管理规定或完成下列工作:3.1.严格按照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或简化操作程序.3.2.对急性溶血性贫血或烧伤患者的溶血标本,应在试验前、后作溶血程度的比较.3.3.凡输注红细胞类血液制品、浓缩白细胞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应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血浆类血液制品可以不要求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3.4.配血时,应采用能检查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和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同时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即盐水法+凝聚胺法,或盐水法+微柱凝胶法等.3.5.配血不合时,应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还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3.6.日常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应由双人负责,互相核对,只有操作相符时,方可发布报告;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应进行复核,复核相符时,方可发布报告.4.输血相容性检测操作完毕后,应及时、认真、准确、完整填写输血记录单,并签名和记录时间,要求双人操作时进行双人签名或一人操作时双签名,时间记录应精确到分钟.5.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应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同时应做好试剂的质量控制工作.6.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应的要求,同时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确保仪器设备能正常使用.7.血液发出后,输血科应将患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置于4±2℃专用保存冰箱内至少保存7天.8.应做好各项记录工作,各类输血相关文件须保存十年.。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规定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规定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规定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1.为规范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的管理,确保输血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和程序,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2.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前,应执行下列管理规定或完成下列工作:2.1.严格核对《输血审批单》、《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要求字迹清楚、信息填写完整,联号相符,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等准确、一致;若联号不符或患者身份信息不一致,应拒收,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2.2.认真检查血标本质量,确保血标本符合实验要求,要求实验用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且无溶血、无气泡、颜色正常、标本量充足;否则应拒收,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2.3.复检患者的ABO血型和Rh(D)血型,要求复检血型与申请单上的血型一致,否则应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2.4.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在配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还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

2.5.根据患者的血型、申请输血种类和输血量,取相应库存血液进行ABO血型和Rh(D)血型复检,要求复检血型与血袋上标注的血型一致(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且无Rh(D)血型相同的血液时,可以不考虑患者和库存血Rh(D)血型的一致性),否则应更换相符的库存血液进行复检,并通知和配合市血站纠正相关错误。

3.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时,应执行下列管理规定或完成下列工作:3.1.严格按照《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或简化操作程序。

3.2.对急性溶血性贫血或烧伤患者的溶血标本,应在试验前、后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3.3.凡输注红细胞类血液制品、浓缩白细胞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应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血浆类血液制品可以不要求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

3.4.配血时,应采用能检查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和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同时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即盐水法+凝聚胺法,或盐水法+微柱凝胶法等。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一、引言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对患者和血液供应者进行血型和基因型鉴定,确保输血过程中的相容性,以减少输血反应和提高输血效果。

为了管理好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确保实验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我们制定了以下管理制度。

二、人员管理1. 人员配置: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人员配置应根据实验室工作量和需求来确定,包括实验室主任、技术人员和实习生等。

实验室主任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管理经验,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

2. 人员培训:新进人员应经过相应的培训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操作规范、样本采集和处理技术、实验方法和结果解读等。

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实验技能。

3. 人员考核: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工作情况和能力水平。

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室操作规范的遵守情况、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异常结果的处理能力等。

三、设备管理1. 设备采购和维护:根据实验室的工作需求,采购合适的实验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设备质量控制制度,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检验,记录校准和检验结果,并及时处理不合格情况。

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

三、实验室环境管理1. 实验室场所:实验室应设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场所,保持清洁和整齐。

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证无菌环境。

实验室中应设有适当的存放、处理和管理血样的区域,防止交叉感染和样本污染。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一、引言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实验室之一,负责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进行相容性检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了规范实验室操作流程,保障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结果准确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 确保实验室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 确保实验室设备、试剂和耗材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3. 保障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4. 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实验室工作质量。

三、组织管理1. 实验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由实验室主任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2. 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和合格的技术人员,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3.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和外部质量控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文件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实验记录、质量控制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

四、设备管理1. 实验室应配备符合质量要求的设备和仪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实验室设备使用前应进行验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 实验室设备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

五、试剂和耗材管理1. 实验室应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试剂和耗材,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试剂和耗材应进行合理的存储和管理,避免受潮、过期等情况的发生。

3. 试剂和耗材的使用应符合操作规程,严禁混用和交叉污染。

六、实验室操作流程1. 实验室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样本采集、试剂配置、实验操作等。

2. 实验室操作人员应按规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3. 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个批次的样本进行质量控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室应建立标本管理制度,确保样本的准确标识、储存和处理。

七、人员培训1. 实验室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 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外部培训和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的实验技术和研究进展。

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管理制度
一、建立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管理程序,规范输血相容性检测操作流程,以便能够发现实验室常用试剂、耗材的质量问题及反应体系的稳定性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补救措施,确保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二、各检测岗位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过程,实验室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执行。

三、常规实验应该在每天实验开始前进行检查,实验中途更换试剂批号后应重做质控实验,特殊实验应在每次实验前进行。

四、常规检测前将质控品于室温放置30分钟后使用,所用质控标本类型应与实验项目要求相一致,检测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上岗资质,仪器设备及室内温度、环境均应相对固定。

五、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前需认真阅读《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六、操作人员应按照要求认真填写检测结果,每台仪器每次填写一张表格。

七、样本检测结束后,应将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一致,可以开展进一步的检测工作,结果不一致,要分析查找原因,必要时要重复实验。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 管理制度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 管理制度

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
1、输血科内应保持安静、整洁。

工作时间不闲谈,非本室工作人员谢绝入内;配血前认检查输血申请单上的日期、血型(包括Rh(D)血型)、申请数量、类别及对血液的要求,并根据储血情况、疾病等酌情交叉配血;
2、依储血日期的先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
3、做好血型鉴定(包括Rh(D)血型)、配血试剂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
4、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应加做不完全抗体配血法配血,对有溶血输血反应者必须送血站进行抗体筛选鉴定,给予相容血液;
5、做好各项登记工作,交叉配血等书写字迹一定要清楚、整齐、无误;
6、清理已溶血的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O C±2O C冰箱保存7天。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输血相容性检测是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液相容性的重要程序,以避免输血反应和其他不良后果。

为了有效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并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

本文将就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进行详细探讨。

一、管理制度1.质量管理体系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应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上。

相关部门应建立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各项检测工作的质量标准、流程和责任部门。

同时,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2.设备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所需的设备应定期检修、保养,确保其运行稳定可靠。

相关部门应建立设备管理档案,记录设备购置、操作规程、维护记录等信息,以便及时跟踪设备状态。

3.试剂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持在有效期内。

相关部门应制定试剂管理制度,建立试剂领用、使用、存储、报废等流程,严格执行规定,确保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4.人员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才能上岗。

相关部门应建立人员档案,记录人员的培训情况、考核结果等信息,定期进行绩效评估,激励和约束人员的工作表现。

二、程序规范1.标本采集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第一步是采集患者的血样和供血者的血样。

采集血样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和标本信息,确保正确的标本和正确的患者之间相对应。

采集后应立即妥善保存,避免交叉污染和标本混淆。

2.血型鉴定对采集的患者和供血者血样进行血型鉴定,确定其ABO血型和Rh 血型。

鉴定前要准确标注标本信息,避免混淆。

鉴定后要对结果进行核对和确认,确保准确无误。

3.抗体筛查对患者血样进行抗体筛查,检测是否存在不同类型的抗体。

筛查前要核对患者信息和标本信息,筛查后要对结果进行复核和确认,确保结果可靠。

4.交叉试验对供血者血样和患者血样进行交叉试验,确定其相容性。

试验前要核对供血者信息和患者信息,试验后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复核和确认,确保输血安全。

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

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

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规范运行,维护患者输血安全,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

三、职责和权限1.实验室主任负责本实验室的设备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实验室人员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2.实验室技师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执行检测工作,保证每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实验室质控人员负责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4.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文件管理、信息统计和工作协调等工作。

5.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安全监管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四、实验室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1.样品接收和处理:(1)样品应于3小时内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应保存于2~8℃环境中。

(2)样品应屏蔽患者姓名、住址等信息,并与样本编号相互对应。

(3)加样质量必须严格控制,保证反应体系的准确性。

2.检测方法:(1)检测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检测方法操作规程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2)各种试剂必须标明生产日期、有效期和批号等信息,在使用前应认真检查。

(3)仪器设备必须定期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的稳定。

3.结果分析和判读:(1)分析和判读结果必须依据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不得超出规定的检验范围和报告要求。

(2)分析和判读结果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结果判读应由两名技师独立进行,如有争议应第三人复核。

4.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1)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检测流程和操作程序。

(2)实验室必须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

(3)实验室必须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确保质量水平的稳定和提高。

五、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置1.安全管理:(1)实验室必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2)实验室必须保证安全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确保实验室内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输血患者和供血者的血液相容性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血液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涉及到输血的每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立完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二、目的为了规范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工作,保障输血患者的安全,制定此管理制度。

三、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的所有部门。

四、管理责任1. 医院领导:负责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确保整个工作的合理、有序进行。

2. 输血科负责人:负责指导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并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3. 输血科医师和护士:负责具体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工作流程1. 血液样本采集:对于患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采集,确保血液样本的真实和准确。

2. 血型鉴定:对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保证输血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信息准确无误。

3. 抗体筛查:进行抗体筛查,排除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免疫反应。

4. 交叉配血:对患者和供血者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检测,确保输血过程中的相容性。

5. 结果确认: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确认,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六、管理要求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保证血液样本的采集、储存和运输的质量和安全。

3. 对于检测结果异常或不确定的情况,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5. 建立相关记录和档案,保留必要的检测数据和信息。

七、质量控制1. 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进行定期的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保障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对检测设备和试剂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和试剂的质量和安全。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制度引言概述: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输血相容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一、质量管理制度1.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和管理要求,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1.2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包括校准、质量控制品的使用和检验,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3 建立质量评审制度:定期进行质量评审,包括对实验室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安全管理制度2.1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包括标本采集、试剂储存和废物处理等,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2.2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2.3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操作规范、事故应急处理和个人防护等,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人员管理制度3.1 建立人员招聘标准:明确人员招聘的条件和要求,包括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技能等,确保实验室拥有合适的人员。

3.2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和评价方法,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绩效评估,激励和引导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3 建立培训计划: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四、设备管理制度4.1 建立设备购置标准:明确设备的选型和购置标准,包括性能要求、供应商选择和价格控制等,确保实验室拥有适合的设备。

4.2 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保养、故障排除和备件管理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4.3 建立设备验证制度:对新购置的设备进行验证,包括性能验证和方法验证,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模板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模板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确保输血安全,防止输血传播疾病,提高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输血科、临床实验室及其他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的部门。

三、组织机构1. 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2. 设立专门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

四、人员资质1. 输血相容性检测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2. 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检测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

五、设备与试剂1. 使用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六、操作规程1. 严格执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

2. 对所有输血患者进行ABO血型、RhD血型鉴定以及抗体筛查。

3. 在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相容性。

七、质量控制1. 实施室内质量控制,定期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2. 对检测结果异常或不确定的情况,进行重复检测或进一步分析。

八、记录与报告1. 详细记录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全过程,包括患者信息、检测结果等。

2. 检测报告应及时、准确,对检测结果负责。

九、信息管理1. 建立输血相容性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电子化管理。

2. 保护患者隐私,对患者信息和检测数据进行严格保密。

十、监督与改进1. 定期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和临床反馈,不断改进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十一、应急预案1. 制定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错误的应急预案。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二、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须经输血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输血相容性检测是指在进行输血前,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测,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和血凝型相匹配,防止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的建立和执行,将为为保障输血安全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一、管理制度1.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相容性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负责制定并修订血站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清晰。

3.负责定期组织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机制,确保输血相容性检测与其他相关工作的协调进行。

二、程序1.严格按照供受血者的标本采样要求操作,确保采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血型鉴定方法采用ABO、RhD血型标志物鉴定、典型血清试验、中性凝集试验等方法。

3.血凝型鉴定采用全血凝集试验、抗凝剂处理试验、制备抗血小板血清鉴定等方法。

4.根据受血者的血型和血凝型鉴定结果,制定输血方案,并列明受血者的血型和血凝型鉴定结果。

5.进行交叉试验,将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试验,以确保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6.定期对设备和试剂进行校准和监控,确保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检验结果登记、报告和存档,并通知输血医生和相应相关部门,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性。

8.进行不良反应报告和处理,及时纠正问题,防止不良反应再次发生。

9.定期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的质量进行内部和外部评估,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和执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可以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关制度与程序的完善和执行,将为提升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保障,并降低输血引起的不安全因素的风险。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治理制度输血前相容性检验主要包括受血者标本的检查及核对;ABO 和 Rh 系统定型;抗体筛选和鉴定,穿插配血试验;配血报告和血液发出。

受血者标本的检查及核对1、核对输血申请单填写工程是否完整,尽可能多了解受血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种族,临床诊断、输血史、药物史、妊娠史,特别是继往输血史以及输血反响记录。

2、标本要求(1)核对每 1 份标本正确无误,标签完整,和输血申请单上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完全一样。

(2)配血标本一般要求不超过三天,无稀释和溶血,能代表受血者当前的免疫学状况。

(3)每次输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标本保存与 2-6℃至少 7 天。

(4)反复输血的患者应抽取的标本做配血试验,避开因回忆反响而产生的抗体漏检。

(5)假设受血者使用肝素治疗,则应用硫酸鱼精蛋白对抗使标本分散。

假设受血者使用右旋糖酐等治疗,配血前留意将红细胞洗涤。

ABO 系统定型1、输血前必需核对并复检受血者和供血者的 ABO 血型,核对正定型与反定型结果,两种结果必需相符。

2、觉察正、反定型不符时进展一下核对及处理:(1)标本或试剂有无污染、失效、漏加或错误。

(2)试验器材有无不清洁。

(3)离心力或时间有无过度或缺乏。

(4)阳性反响产生溶血现象未能识别。

(5)结果记录或推断错误产生假阴性。

(6)细胞与血清间比例不适当。

(7)华道氏胶或血清蛋白引起钱串状形成,影响反定型结果。

(8)致敏红细胞在高蛋白介质的试剂中发生凝集。

(9)ABO 亚型抗原减弱、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白血病和难治性贫血),难以检出。

(10)由于近期异型输血或基因遗传,血液标本含有二群不同型别的红细胞(嵌合体血型),定型时显示“混合外观凝集”现象。

(11)红细胞因遗传或获得性的外表特别,发生多凝集现象。

(12)由于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 B”的活性。

(13)血型特异性物质过高(如卵巢囊肿),可中和抗 A 和抗B定型试剂,必需屡次洗涤红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
1、实验要求血清和血浆都可以用于交叉实验和抗体检测,最好是血清标本,标本使用限制在3天内。

一般不允许使用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实验前后必须做溶血程度的比较。

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的所有资料必须填写清楚并完全符合,否则应重抽标本。

对所有用过的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必须在1-6℃冰箱至少保存15天,所有实验都必须保证观察和记录同时进行,且记录和资料都必须至少保存5年。

2、血型检查
要求完成病人ABO正反定型、Rh(D),献血员血型ABO正反定型(必要时做Rh血型)3、交叉配血试验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输血前血标本要能够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如果患者最近的红细胞输注发生于24小时之前,现在又要输注红细胞,最好重新采集一份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因为患者接受献血者红细胞的免疫刺激,可迅速产生针对献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所以为确保患者始终接受配合的血液,新鲜的血标本非常必要。

若患者反复输血,则不需要每天采集血标本。

但是应该每隔三天对这些患者进行一次抗体筛选及鉴定,随时了解是否有新的不规则抗体产生。

4、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献血者血标本,复查受血者和献血者ABO血型、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配血完成后要对每一袋待发血液发交叉配血试验相合性报告单。

5、全血、红细胞制品、手工分离的浓缩血小板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机器单采的浓缩血小
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应ABO血型同型或相容输注。

6、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7、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必须坚持复核制度。

两人或两人以上上班时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
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将结果先填写在《血型、交叉配血登记表(本)》上,然后填写《血型鉴定报告单》和《交叉配血报告单》。

最好在报告单上盖上“已复核”印章,签上全名方可发出报告。

8、血时要逐项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9、申请输血者,受血者必须在输血前做有关检查,内容包括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
血细胞比容、ALT、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检验结果录入病历保存。

急诊输血患者可在输血之前留取血标本,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留取血标本的时间及“结果待报”字样,待结果出来之后将报告单入病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