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课教案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课教案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程背景《爬天都峰》是一本绘本,通过角色与情节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友谊和团队合作的故事。

该故事以爬山的活动为背景,可以很好地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第二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游戏体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教学准备•《爬天都峰》绘本;•游戏素材:包括小道绳、跳绳、球等;•图画纸和彩色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起关于勇气和友谊方面的讨论和活动。

第二步:引入新知1.让学生观察绘本《爬天都峰》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爬山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与他人进行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三步:讲解活动规则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

2.解释活动的目标:每个小组需要从山脚爬到山顶,到达山顶后团队所有成员须回答一个难题方能下山。

3.介绍游戏的规则:每个小组成员依次进行,只能在绳子和边缘活动,不能直接跨越绳子。

第四步:分组游戏1.让每个小组根据绘本中插图进行游戏,帮助角色们克服障碍,爬上山脉。

2.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每个小组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五步:收尾1.游戏结束后,让小组成员讨论遇到的问题,并归纳出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2.鼓励学生总结游戏中的收获,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自己绘制一个智力难题,让其他小组解答;•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山脉的图片,进一步发挥想象力,谈论不同方式去攀登一座山的可能性;反思与总结本节课以《爬天都峰》为主题,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尽管时间有限,但学生在游戏中能够积极地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希望能在指导学生时更加具体、明确,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天都峰风景图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搜集战胜困难的名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1.听写词语,集体订正。

石级铁链攀登一张相辫子笑呵呵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3.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致了解“我”的爬山过程,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

紧扣单元要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细品文字,探究方法导读:文中“我”爬山的过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爬山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奥秘。

(一)写清心理感受。

1.开始时,“我”对爬天都峰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描写中能够体会到?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心理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笔陡”来体会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

)4.“挂”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

)5.这样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让“我”有怎样的感受?(这样险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令“我”望而生畏;此时的“我”是缺乏自信的,产生了畏惧退缩的心理。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教案课时名称: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理解并掌握爬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重点:1. 爬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户外环境下保持安全。

2. 如何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

教学准备:1. 山地爬行装备和安全工具。

2. 团队合作游戏和讨论题目。

3. 爬山路线图和相关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爬山的场景,引导学生讨论爬山的感受和困难,激发学生对爬山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爬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包括穿着合适的装备、注意气候变化、遵守山上的规定等内容,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团队合作游戏(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例如盲人抓鸡、绳子过河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知识巩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爬山经历或计划,并就安全问题和团队合作展开讨论。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爬山的重要性和安全原则。

教学延伸: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个山地爬行的目标,并进行相关调研和准备工作,以培养他们的计划和执行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户外运动中能够自我保护并与他人合作。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课文中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一起攀登天都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时要有善于鼓励、相互促进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道理和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同时,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新句型,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操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新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时有善于鼓励、相互促进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新句型。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理解并实践在与人相处时要有善于鼓励、相互促进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悟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写作实践法: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4.写作纸张和文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抓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将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2、迁移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过生日(初试身手)的场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交代目标。

1、齐读词语。

2、回顾一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3、你能按照“六要素”归纳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开始我不敢爬,后来在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终于爬上了峰顶。

)4、从不敢爬,到爬上峰顶,作者究竟是怎样写清楚爬山的过程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学习。

二、聚焦段落,探究方法(一)学习“爬山前”。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说说爬山前,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不敢爬,互相鼓励)2、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里看出我不敢爬?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这里有一个“?”和一个“!”,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怀疑、害怕)作者的怀疑和害怕是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课文是怎么写的?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感叹词啊,哩)(夸张的写法)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笔陡——壁纸陡峭;一个“挂”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石级的险)资料补充天都峰的材料。

感受天都峰的险峻。

这样险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令“我”望而生畏;此时的“我”是畏惧的,退缩的。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齐读。

3、学习3——5自然段。

面对这样险峻的天都峰,那作者是因为什么从而下定决心往上爬的呢?请两位同学起来分角色读一读3——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2)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这里出现了两个“也”,是什么意思呢?他们是互相怀疑吗?你读出了什么?(惊讶——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没想到老爷爷(小朋友)这么大(小)年纪还来爬天都峰)除了惊讶,还有对对方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敬佩。

(3)小结方法:爬山前,作者写了(畏惧的心理和与老爷爷的相互鼓励),是怎么写清楚的呢?哪位聪明的孩子有发现?板书:心理(怎么想)、语言(怎么说)4、迁移学习“爬山中”、“爬上山顶后”出示学习要求:自读“爬山中”和“爬上山顶后”,思考;这两部分写了什么?是怎么写清楚的?汇报:(1)爬山中主要写我(板书:奋力攀登),通过抓作者的动作(怎么做)的写清楚的。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掌握主要内容。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4.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二、过程与方法1.读一读,想一想: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2. 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

1.引言黄山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海拔1810米。

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此峰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

2. 回顾上节课内容: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划分结构?爬上天都峰前(第1-5节)爬天都峰时(第6-7节)爬上天都峰后(第8-10节)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讨论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明确文章的主要结构,为深入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课文精讲。

(设计意图:因为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所以按照结构来学习文章。

)1. 默读第一部分。

在文中寻找答案,圈点勾画一下:(1)“我”来到高耸入云天都峰想到了什么?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分析:天都峰的险要令我害怕。

(2)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A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分析:爷爷年级很大了,却也要爬天都峰,让我备受鼓舞。

)B“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分析:表面上是怀疑,实际上是赞叹,表达敬佩之意。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7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内容】《爬天都峰》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爬天都峰》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人物对话中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学习文章中人物优秀品格的能力。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爬天都峰》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情的特点,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来教学,理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理解“我”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从而进一步感受文章主题。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升入四年级,思想上还停留在三年级,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要逐步使学生养成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四年级的语文学习,能主动学习生字词;但是对课文的“分析与理解”还不能主动接受,所以我在本节(第二课时)中教学环节着重进行对文章主题的“分析与理解”。

二、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9个生字。

会写“假日、抬头”等14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按什么顺序写;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爬天都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学习“边读边想,自读发现”的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
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教学中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实现完全自主的学习方式。

对课文的理解、对词句的训练,教师不作一次讲解,不提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味,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略。

二、讲读课文
1、初读课文:
⑴轮读(学生评)
⑵开火车读(学生再评)
2、再读理解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用“~~”划出;对
第 1 页/ 共 3 页。

人教版《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人教版《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人教版《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人教版《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3、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爬天都峰》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精品教案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学会叙事技巧。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1.体会在爬天都峰的前后,“我”的心情起伏变化。

2.理清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听写词语,相机纠正。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看来大家上节课听得都很认真。

天都峰多么高、多么陡啊,战胜困难、奋力攀登的“我们”又是多么让人钦佩啊!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寻找爬山背后的深意。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自主交流,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圈画重点语句。

阅读与思考:A.找出文中描写天都峰山势险要的句子。

B.找出文中“我”和老爷爷两次对话的句子。

C.找出文中写爬上天都峰后爸爸说的话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仔细读一读自己找到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

2.汇报展示,品析课文。

(1)由描写天都峰的句子切入,探究第一部分(登山前)内容。

A.天都峰真险啊,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预设:引导学生抓住第2段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体会,适当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作技巧。

明确:从作者看到的景象中可体会到。

一是高,“在云彩上面哩!”;二是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此外,从作者的心理也能体会到。

“爬得上去吗?”体现了“我”的犹豫、不自信、畏惧退缩,充分说明了天都峰的高;“真叫人发颤!”直接表明“我”的畏惧,更说明石级的陡。

B.“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预设:引导学生在体会爬天都峰的艰难的基础上,揣摩人物的心理,即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天都峰呢?从而明白双方表面上似乎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进而感悟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1篇)《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汲取他人长处和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天都峰的高和险,那么文中的“我们”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3、老师搜集了些有关天都峰的图片,下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播放天都峰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有什么特点?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屏幕上的图和文字,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爬天都峰》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17 爬天都峰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2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拓展阅读1.复习叙事方法。

(1)引导:“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

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2)学生交流。

怎么想——不敢爬怎么说——相互鼓励怎么做——奋力攀登2.指名分角色朗读第8~10自然段,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拓展阅读。

引导:本文的作者在2006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我写〈爬天都峰〉》,请读一读,读后交流阅读感受,说一说你从写法方面受到的启发。

(课件出示《我写〈爬天都峰〉》)预设:写的事,一定要有亲身体验;突出主题的内容要写清楚。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与课文创作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并从中学习表达的方法。

板块二创设情境,迁移运用1.出示课文插图与文字,教师创设语言情境。

情境:爬呀爬,老爷爷和“我”爬到了半山腰,“我”回头一看,这坡简直就是直角,笔陡笔陡的,再往两边看,都是悬崖峭壁。

教师:这时,“我”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想一想,接着写几句话。

2.学生交流,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捕捉课文中的空白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运用课文里的描写方法进行迁移运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把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写出来。

板块三指导书写,指导积累1.引导观察:请认真观察8个要求会写的字,看看哪几个字不需要指导,一看就会写。

预设:级、链、呵。

2.学生自由练写。

3.指导写好笔画多的字:颤、攀。

(1)教师边范写边提示: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一些。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评价反馈。

4.指导容易写错的字:猴、念、辫。

“猴”,单人旁右边不要加短竖,可与“时候”的“候”进行比较。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文中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 1个。

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铁链、好像、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士气、决心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相应的网络素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 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决信念,战胜了困难;使同学从详细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

4、指导同学学习并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终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初步了解事情的经过。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部分生词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分层感悟1、激发爱好,借助地图,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及主要的风景点。

2、提问: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运用课件,引导同学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语“云彩” “笔陡”“天上”“挂”等,感受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高不行攀;读好文中的问句“我爬得上去吗?”和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体会“我”的畏难心情。

)3、质疑:这么高的山峰,“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上去呢?4、分组开展自主合作学习:⑴每个组员都要充分地朗读,乐观地思索,抓住“我”和老爷爷的三次对话体会他们是怎么相互鼓舞,从对方身上吸取力气的。

⑵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心得体会。

⑶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由小组长综合、总结,预备在班内沟通。

5、沟通汇报:⑴第一次对话,看似简洁,却表现出说话人的简单心情。

联系详细语言环境,可从“也”字上体会到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以至于最终打算“咱们一起爬吧!”朗读时,要强调重点词“一起”“也”,读出彼此赞扬的语气。

(2)第六节中的.“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 “最终”等词语体现了他们登山的困难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过程】一、课文回顾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这篇课文写的是: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在路上遇到一位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最终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

2.教师提问: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指名答:本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二、走进重点段落,学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勾画出爬山前“我”看到了什么,用“”勾画出“我”怎么想的,体会“我”的感受。

(2)指名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等词句,师生共同梳理出:“我”感到很害怕,不敢往上爬。

板书:爬山前→看到的、想到的(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体会“我”的畏难与害怕。

(4)总结:作者在写爬山前时,重点写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写就特别清楚。

2.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过程写清楚的?(2)全班交流。

预设1:重点写了“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教师随机指导: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在山脚与老爷爷的对话,注意读出既惊讶又赞许的语气。

总结出通过语言描写把一老一少相互鼓励的过程写清楚的。

预设2:作者在第六自然段用了不同的动词。

教师随机指导:让学生画一画小作者爬山的动作,体会奋力攀登的姿态。

(3)总结: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让我们感觉很清楚。

板书:爬山中→看到的、听到的3.学习第八至十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第八至十自然段。

想一想作者怎样把爬上峰顶后写清楚的?(2)学生交流:重点写了作者看到的、听到的。

板书:爬上峰顶后→看到的、听到的(3)同桌分角色朗读我和老爷爷以及爸爸登上峰顶说的话。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作者爬山的过程,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预设:作者抓住了想的、说的、做的事情和内容写下来,这样就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探秘天都峰一、课前热身1. 看视频:《航拍天都峰》,用视频展示天都峰的壮观美景,带领学生们进入天都峰的神奇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展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天都峰的了解,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势、自然景观等。

二、多媒体讲解导入:天都峰是诗画之地1. 天都峰简介天都峰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属南岳山,海拔1300米。

天都峰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胜地,唐文宗李显在《游麓山》诗中,即将天都峰誉为“三山晴好第一峰,九岭秋来最上游”。

2. 天都峰地貌天都峰地貌复杂,峰石翠峭,古树林立。

如果要评选天都峰最为有名的景观,那就非“头重脚轻”的双子峰莫属。

3. 天都峰人文天都峰与南岳衡山、庐山并称中国南方三岳。

然而与其它两岳相比,天都峰最令人难忘的,也许是它所蕴含的千年文化。

为表达他们对天都峰的敬重,那些文人墨客远不止于唐代的李显那么简单。

三、实地探秘1. 天都峰行前准备白天攀爬所需的行装、物品和注意事项如下:(1)舒适的登山鞋;(2)防水抗寒衣物;(3)足够的食品和水;(4)防晒用品和雨具;(5)必需的急救包和药品。

2. 天都峰实地探秘天都峰的登山路线共有两条:虞神岩路线和曹溪峪路线。

我们选择的是虞神岩路线,这是一条初中难度的路线。

(1) 虞神岩虞神岩位于华严峰的下方,是一处古老的建筑群落,由虞神祠、虞公堂、虞仙洞、虞圣洞、千佛洞等组成,背靠华严峰、面向山谷,被誉为南岳江南第一古刹。

(2) 上天都峰接下来,我们便开始上天都峰了。

沿着一条依山而行的石子路,在两旁种植的树木和灌木簇草的间隙中,能看到栖息和飞行的小鸟,她们在这里筑巢繁殖,享受自然风光。

(3) 双子峰走到山腰,远观天都峰,此时最为壮观的双子峰映入眼帘。

双子峰有“头重脚轻”之称,是天都峰探险活动和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4) 神仙洞神仙洞是一个宽敞的天然石洞,洞内石柱、石笋、石峰、石壁、沉积岩、千层石等奇妙景观交相辉映,让人惊叹。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记忆新词汇:环保、森林、垃圾、包装。

2.能正确快速朗读课文,并对课文有基本的理解。

3.意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与阅读;2.生词的掌握和运用;3.通过《爬天都峰》的故事,传递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理念。

教学具体过程导入环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呈现。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引出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呼吁学生积极保护环境。

学习环节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学生课文朗读和理解。

3.学习新词汇:环保、森林、垃圾、包装,并掌握生词的正确读音、使用场合。

4.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总结本文的主题和思想。

5.老师适当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自然环境?课外拓展环节1.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各种各样的拓展活动,如演讲、名言背诵等,来促进学生对环保、保护自然的理解和记忆。

2.带学生逛一下校园,找到垃圾筒,给学生展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3.分别向父母、同学及老师发出倡议,共同保护环境、共建美好校园。

教学方法1.导入活动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呈现,激发学生兴趣。

2.课前讲解法:提前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及记忆新知识。

3.课文导读法: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主线,并进行重点分析。

4.问答互动法:对于重点内容进行提问,通过学生互动来检验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2.学生完成作业和自学情况3.对学生学习阶段的定期检测总结本次教学从引导学生认识、爱护环境出发,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到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环保的意识。

同时,老师也在这其中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 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 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 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
读课文第3 到7 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 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 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 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
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3、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