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3

合集下载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叶圣陶的《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

文章记叙了叶老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畅,外洞的宽畅,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论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山川景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游览的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金华的双龙洞美丽而神奇。

课前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了它,能把你的信息和大家分享吗?二、自主探索,尝试学习1、创设情境:旅行社招考小导游,你愿意试试吗?请你循着叶圣陶爷爷的足迹,安排一下游双龙洞的线路。

2、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

3、小导游“考试”,说明自己安排的线路。

三、自由实践,自读自悟1、创设情境:下面,我们就按大家提供的线路一起去旅游一次。

这条线路上有几大景点?那每个景点需要一名导游,你们可以从四大景点中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来向游客介绍。

2、学生自由读书,准备。

(提醒注意导游语言)3、谁来向大家介绍?(发给小导游一顶红帽,一面小蓝旗)其他学生一起配合当游客。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精选17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浙江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

2、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4、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点】1、了解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山路上的景象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到了双龙洞。

(板书:金华→罗甸→山路)二、默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顺序,明确学习重点1、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四至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用圆圈在书上圈出。

(学生按教师提示板书:→外洞→孔隙→内洞)2、作者运用六句话把描写这些景点的段落连接起来,默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读一读,体会他们的作用:⑴ 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学生朗读。

⑵ 教师:这样各段落构成一个整体,使课文的结构显得更加严谨。

3、过渡:作者重点描写了外洞、孔隙和内洞,这三处景观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细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写法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外洞有什么特点?⑴ 学生汇报。

(板书:宽敞)投影: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教师:运用数字说明,可以使表达更清楚。

⑵ 通过朗读表达你对外洞宽敞特点的理解。

过渡:外洞高大,让人豁然开朗,内洞却有另一番景象!2、默读文章第六、七自然段,概括内洞的特点:⑴ 学生汇报谈体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介绍:本课为语文课改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全过程,写出了双龙洞的奇异景色。

本文描写准确形象、语言朴实凝练。

本课是单元第一课,且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游记这种新文体,因此要扎扎实实教会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

2、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游踪,了解景物特点。

第二课时学习描写“孔隙”一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并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3、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学会1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景物特点。

(2)通过填表,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感受双龙洞的神秘、奇异。

第二课时:(1)学习第5自然段的写法,借助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理解其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练笔,训练学生有序发言及认真倾听及时补充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之情。

4、重难点:(1)理清游踪,学习抓住特点对景物进行介绍。

(游记的基本特点)(2)借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

(难点,这是一种新的描写方法,学生初次接触)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利用视频朗读,再现情境,加强感知。

2、列表梳理文章内容,指导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

3、小组合作交流,修改练笔。

学法:研读圈点、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师:1、全文视频朗读的课件2、《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3、下发本文所写处所、景物及特点的表格。

4、下发练笔提纲。

生:1、填表2、列提纲三、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2、指名读词3、多音字组词(“系”)4、形近字比较(“栽”、“蜿蜒”)5、易错字(聚、隙)(音→义→形)(二)引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不仅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也有千姿百态、神秘奇异的溶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篇1简析: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描写的又是我国的名胜。

所以讲这一课时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双龙洞的特点,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有关双龙洞画面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写作方法。

4、阅读与想像相结合,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5、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双龙洞的特点,向别人介绍某一景点。

6、能概括地总结双龙洞的特色。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空隙和内洞的特点。

2、分清文章的主次内容并领会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从而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由进内洞时作者的感觉体会空隙的特点。

2、在领会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教师可准备有关双龙洞风景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气氛,导入新课谈话导入。

(教师可从衣着上影响学生的感觉)我今天特高兴,因为叶圣陶爷爷要带我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去呢!(等孩子露出羡慕的神态时接着说)你们想去吗?那好,现在我们就跟着叶爷爷到那里去看看吧!(出示课题)二、自读课文,理清路线1、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作者所游览的景点,并排列顺序。

2、找出表示作者游览景点产生变换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3、用做小导游的方法(准备好导游的工具)激励学生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请学生按顺序写出几个景点。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三、探讨主次,学习写法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11【教学目标】1、了解双龙洞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感悟游记的语言美、景观美,掌握游记的基本写法。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二、整体感知,拟定游览路线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览路线。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

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为下面每个景点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1、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⑴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片断)⑵看!“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让学生感悟“明艳”)⑶有谁知道溪流为什么“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水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的声音。

)⑷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想象路上的美景。

(教师配乐朗诵)2、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地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地在双龙洞。

⑴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洞口”片断)⑵到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很有气势。

谁能说说“突兀森郁”是什么样的景象?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查字典。

⑶从洞口“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我们可用一个字概括外洞的特征。

(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外洞”片断)3、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洞的孔隙。

⑴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7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7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

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示台予以展示呈现。

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要养成的第一个良好行为习惯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呀,多出去走走,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奇丽壮观。

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继续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不好?2、板书课题,齐读。

那我们这节课将带着怎样的问题去游玩呢?请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出示目标)二、复习旧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所看到的路上的美丽景色。

那么谁来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路上的景色怎样?。

(生说,师板书)(一)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地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地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说说洞口和外洞分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画出相关的句子。

用一个词总结其特点、板书:(大)(二)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记金华的双龙洞》全国优秀教学设计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全国优秀教学设计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2、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都去过或听说过什么著名的风景区吗?哪儿怎么样?请用一、二句话跟大家做个介绍。

2、同学们只知道这儿很美,可是老师如果要求把它的美写出来时,往往不知怎么写。

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是现代著名的作者叶圣陶爷爷的。

我们认真学习课文,欣赏双龙洞的美丽景象,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好吗?二、快速默写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读后提问: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为几段?2、全班讨论,确定段落的分法。

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游览了几个景点?请一学生上台画一画游览示意图。

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⑴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

(放映经过选择的录像,看看山景)⑵反馈问题时引导学生分步进行:①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

②再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③最后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生边回答师边板书:景物──映山红油桐砂土新绿特点──多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绿感受──一片明艳阳天⑶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这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⑴作者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听听山中的溪流的声音。

放映录象,学生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听到了不时变化的溪声。

⑵讨论:溪水是怎样往下流的?声音有什么变化?⑶生自由汇报。

3、课题是《记金华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写沿途的景色?学生讨论后自由汇报:生:沿途景色已如些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得一游。

生:作者游兴很高,心情舒畅,借沿途所见抒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已经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4、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说作者看到的景象和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如下要点:山: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1篇】学科背后的故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教材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

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学科背后的故事:教学中,首先出示双龙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缘于地域的特点,学生都没有游览过此地。

所以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内心对优美风景的向往。

需要我们了解的是:关于金华双龙洞: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

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关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的三个传说——其一,宋代著名学者方凤在《金华洞天记》中认为“双龙”在内洞:“伛偻踏水入内洞,有形蜿蜒,头角须尾,凡二,屈蟠隐见,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谓双龙也。

”现代作家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也持此说:“内洞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然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其二,明代嘉靖二十七年任金华知县的郑东白,在其《金华记游》中认为这升降之龙在外洞洞厅:“洞门轩豁如大厦,石盖如砥错,有石乳下垂,如龙升降状。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浙游日记》中也持此说:“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厦高穹。

而石筋夭矫,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

”其三,1992年新编的《金华市志》则认为“双龙”在外洞口:“双龙洞:两侧分别悬着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 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 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课前准备:收集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昨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风景伴着我们。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二、学习“孔隙”部分过渡:令人惊叹的是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会为这次游览增添许多情趣。

让我们到孔隙去看看吧!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一个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

(好奇)(1)作者因为什么好奇?(船小、船进出孔隙的方法与众不同)(2)出示文字,练习朗读。

请大家看这句话,练一练试着把好奇的语气读出来。

指名读,生齐读。

(3)船这样小,进出的方法又是这样特别,跟孔隙有关吗,说明什么?(生答师书:孔隙:窄小)2、过渡:穿过这样窄小的孔隙有怎样的感受呢?(1)出示文字,体会感受请同学们用心读这段文字,体会作者的心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害怕、紧张、危险)(2)你能把这种紧张、危险的感受读出来吗?先自己练一练。

(3)出示画面、文字:同学们练的好认真,我也想读一读。

(4)谁也想读,指名读。

(5)出示画面、文字:我们一起读,老师也为大家配上画面、音乐。

3、小结:出示画面:这正是古诗所说“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正是一种奇妙的游览方式,有“水石奇观”之誉。

4、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孔隙的奇妙。

师引读第5小节。

三、学习“内洞”部分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特的景色呢?1、请同学们自由读6、7小节,来到内洞有什么感受?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愿意的话周围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的看法。

2、讨论(1)“黑”:从哪儿感受到的?(这是作者刚进内洞时的真切感受。

)(2)“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篇一:《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2、老师引入: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你们想去吗?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4自然段)第四段:(5自然段)第五段:(6~7自然段)第六段:(8自然段)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新词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三、学习第三段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

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

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2、集体讨论: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进出靠人工拉,人仰卧在船内。

险: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头稍微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昏暗、八九米长。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惊云帮大家分享的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

一、说教材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洲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字其中9个。

正确读字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通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4、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设想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在专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精选7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精选7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精选7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篇1)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新授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师副板书)⑴你都读懂了什么?(4人)(如果学生只从句段说,提前安排一人)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请你来你说你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⑵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对问简单的词语,可以说:你来谁来帮帮他?你明白了吗?请你说你能帮他解答吗?懂了吗?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提问,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多么独特的想法呀!与众不同,有创意。

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记在这。

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

听明白了吗?开始。

全班汇报交流: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入山:谁喜欢入山这部分?(字幕:2~3段)你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生:朗读、谈体会。

开始吧!师:多美的景色啊!谁还想交流?(入山时见到的溪流。

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画线、) 为什么喜欢?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

(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你来读。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

(读得好时)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目的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多媒体鹏博士软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

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有时候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四、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1、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3、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开始自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三、讨论外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外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内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如果把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比作什么呢?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这叫做双龙洞吗?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部分是讲作者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3、作者进入外洞的感受是什么?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①外洞很大,全是石头。 ②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 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2、孔隙: ⑴由外洞进入内洞,要经过一个孔隙。这孔隙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 来的? ⑵从小船的“小”,体会孔隙的窄小。从人躺在船里进孔隙的感觉,体会孔 隙的低矮。(“从……到……到……到……”为什么要这样写?) 朗读课文中描写“我”进内洞时的感觉的句子。(体会作者细致的描写) ⑶小船是怎样从外洞进入内洞的? 学生用两只手演示“我”进入内洞的经过。边演示边复述或背诵,进一步体 会孔隙的窄小、低矮。 3、内洞: ⑴朗读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⑵多媒体放映内洞录象: 认识石笋和石钟乳。 想象所看到的石笋和石钟乳,练习说话。 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句式: 看那石笋(石钟乳),像_________________。 ⑶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的形状变化之多──()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的颜色多──() ⑷理解“是来进房子”,体会内洞的大。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 的见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二、学习第一段 1、抽学生读本段。 2、思考: 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画出来)。作者 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 流出来的?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4、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 产生想象) 5、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 三、学习第二段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 4、读完以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要学生产生想象。) 5、老师题问: 现在你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吗? 六、齐读第六段 七、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2、思考: 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 八、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你选择一处产生想象,写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

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②准备一盆杜鹃花;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第二张: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③杜鹃花映山红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

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三篇

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三篇

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三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教学方法:自学法朗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__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板书]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3.引读第2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2.导读洞口很宽,像。

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3、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4、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三、课前准备:幻灯片等。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词,通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记叙、描写。

介绍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品《稻草人》《倪焕之》《爬山虎的脚》。

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初步领略双龙洞的美景。

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并理解部分生词如:蜿蜒、变化多端。

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

二、(2-3)往双龙洞的路上看到的景色。

三、(4)洞口的景色。

四(5)怎样由空隙进入内洞。

五、(6-7)游览完内洞,出了洞。

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

(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幻灯片,亲自感受。

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
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宽(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宽敞)8、观看图片,亲自感受。

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10、小结:
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四、五、六段,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
二、教学第四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②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

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矮)
③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

”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
3、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4、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

(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5、作者就是这样先写出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后写孔隙的险的特点的。

试按这样的条理练习背诵这一段,先自由练背,再指名试背,互相背。

三、教学第五、六段。

1、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2、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

(板书:黑、奇、大)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
范造句,指导仿造)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有感情朗读欣赏体会。

5、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6、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学生先说,再指名说。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双龙洞的美丽奇特,体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可爱河山美丽奇特指导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指导给课文列提纲。

(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汇报讨论)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览了孔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四、五、六段,欣赏体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juānyóutóngtúnbùshísǔnqīhēi
()()()()()
二、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系绳子(jìxì)稍微(shāosāo)蜿蜒(wānwǎn)
仿佛(fúfó)呈现(chéngcéng)盘曲而上(qūqǔ)
三、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虽……也……无论……都……即使……也……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花朵和叶子,()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说是空隙,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作什么,()很值得观赏。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原名叫
,他早期的童话集《》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2、作者游览的地点是时间是,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叙述的,依次写了:路上
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外洞的、内外洞连接处空隙的、内洞的“、、”。

3、其实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一路沿着溪流”、“”、
“”、“”、“”、“上源在深黑的洞里”。

4、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5、内洞的特点是、、。

重点写了的特点。

6、课文中说石钟乳和石笋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请你发挥想象,完成填空。

有的石钟乳形如天马行空,有的行如,有的行如,有的行
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