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智体美看德育的本质

合集下载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是指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中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关键。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全的人格。

智育是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体育和美育则分别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在德智体美中,德育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环。

因为道德素养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只有通过德育,我们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德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意识和社会公德心,使其具备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应放在首位,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智育则是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的。

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因势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创新思维等,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

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实现身心健康的统一。

体育教育可以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和校园体育活动两种形式进行。

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能和体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校园体育活动则是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并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全面素质。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美育,学生可以欣赏、理解和创造美。

美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教育。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艺术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全面接触和参与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在德育的基础上进行的。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是一句源自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指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智指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体指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美指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德育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因为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决定着他的行为举止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在德育方面需要注重教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成为尊重他人、爱护环境、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教导他们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除了德育,智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学校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智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学校应该注重体育课程的开设和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各种体育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体质。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使他们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注重开展各种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提供学生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的机会。

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备欣赏、鉴赏、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

艺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德智体美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德育应该作为教育中的首要任务,智育、体育和美育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注重平衡这四个方面的教育,因为只有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是中华传统教育观念中的四德理念,指的是德、智、体、美四个方面。

“德”指的是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智”是指智力和智慧,“体”是指身体素质和体能,“美”是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而“德育为先”则是指德育在“德智体美”中的首要地位,即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

德智体美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品德修养、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

在这个理念中,“德”是首要的,因为良好的品德是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基础,“智”则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美”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德智体美”教育理念并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内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教育理念,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德智体美”一直是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当今社会,“德智体美”教育理念对于培养素质教育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德智体美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学术成绩,以获取高分为目标,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德智体美”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品德、身体和艺术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德智体美”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代社会,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竞争压力大,导致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德智体美”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德智体美”教育理念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德行、礼仪、智慧、健康和审美等方面的培养,与“德智体美”教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培养德智体美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德智体美”教育理念以其科学的理念,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

德育与智育和美育的区别与联系

德育与智育和美育的区别与联系

德育与智育和美育的区别与联系什么是德育?什么是智育?什么是美育?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又是什么?这恐怕是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的老师们终身在研究探讨的问题,那么下面,我想根据我20年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和大家谈一谈,共同探讨互勉。

有人说:把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是以心理学的分类尺度为依据的。

正是由于心理学将个体心理结构划分为意志、智力、情感三个不同层次,才相应地产生了德育、智育、美育诸育。

德育应该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狭我们所说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教育是指德育。

德育的这种概念我认为有些不妥,因为德育的实质及其与智育和美育的区别与联系没有被完全说明。

智力水平、思维能力、认知和创造力等开发称为智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对美的情感感受和理解、审美知觉敏感性的培养和熏陶。

心理学中的范畴基本叫智育与美育。

而德育并不是心理学名词,不属于心理的范畴,我想大家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不要混淆、糊涂,这样在教学中就会出现不应有的错误,为教学工作带来失误和麻烦,难以收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一、德育与智育范畴不同智育是解决智力问题:认知。

那么德育,则是社会的统治者利用国家机器按照时代和政治要求,为社会和大众制定的思想、品德、信念和行为习惯。

与任何教育一样,德育的教学活动的受众对象也是人,但是有一点是必须确认的就是:德育的过程必须以智育为基础,而智育是完成德育过程的的基本保障和手段。

没有智育,就不能确保德育的顺畅进行,起不到德育的教育效果和目的。

因此,德育过程离不开智育手段,智育为德育建立了必要的认知条件和基础。

在中国的教育中,通常德育是最重要的部分,总是放在首位,使整个教育的核心,受重视的程度总是高于智育和美育,那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千年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用来使臣民信奉封建道德以立身行事,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他们靠着他们所谓的“道德标准”、“行为准则”来约束统治黎民大众。

不仅是在中国,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德育也是首当其冲的教育,他们甚至通过宗教等形式传播统治者的意图,套以道德的名义,为稳固自己的统治而制定了对自己有利的“道德准绳”这就是道德标准不会一成不变的原因,无论古今中外,我们永远不会遵循一种道德标准,都是以时代、历史、国家的利益为中心的。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教育是指德德、智智、体体、美美四者的统一教育。

德智体美教育是教育的综合体现,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德育作为德智体美教育的首要任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为先,实质上是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倡导以德育为龙头,以德育引领其他育。

这并不是说德育比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外在成绩更重要,而是强调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塑造良好人格的根本保障。

德育为先,就是希望通过德育的引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良好的自律意识,以此促进其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德育为先,首先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在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来推动。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品德是学校育人的首要任务。

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团结友爱以及责任感等。

只有具备了这些高尚的品德,学生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德育为先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自律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素养,只有具备了自律意识,才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不断充实自己,不沉迷于网络游戏、手机等影响学业的事物。

而自律的培养需要从学校生活中点滴细节抓起,通过制定校规校纪,严格督促学生遵守,通过班级自治,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尊重师长,学会守纪守法等。

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自觉性、自律性的学生。

德育为先,不仅涉及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也关乎全社会的教育责任。

家庭是孩子品德养成的第一所学校,社会是孩子品德养成的第二所学校。

在家庭和社会中,同样需要强调德育为先,以德育为龙头,引领孩子全面成长。

家长们应该注重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以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德智体美看德育的本质

从德智体美看德育的本质

德育的本质从德智体美看德育的本质小组成员戚雅君(05)吴炜(24)朱亚红(32)吕航行(04)摘要“德育”一词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新概念和新名词;我们要明确德育组成部分的外延,有助于我们从德育的全部活动中研究得意的内涵,揭示其本质属性之所在;在教育内容,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比较中来较为定性地探讨德育的本质;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关键字德育的本质;德智体美;比较;教育“德育”一词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新概念和新名词,但究竟是谁最早正式提出来的,至今是个谜。

这个新名词,现在学术界对它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莫衷一是。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多半是作为道德教育的简称和同义语。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德育内容的不断丰富,人们逐渐感到,作为道德教育简称的德育只能是狭义的,迫切需要扩展德育的含义,才将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法治教育等都收进德育这一概念中来。

于是便出现了广义的德育概念。

而且在改革开放和德育活动不断扩展的新时期,如果对德育这一最基本概念缺乏最科学的界定,仍停留在任意各自表述的状况,“名不正则言不顺”,不仅会影响德育的国内国际交流,而且也会由于缺乏共同语言而影响德育改革的深化。

德育的外延首先,我们要明确德育组成部分的外延,有助于我们从德育的全部活动中研究德育的内涵,揭示其本质属性之所在。

以当代国内外对德育任务、目标、内容的涵盖面的看法,即可以看出对德育的外延大致有这样几种理解:-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品德教育;-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德育即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即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或社会主义方向的教育;-德育即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德育即做人的教育;-德育即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有人还不满足,不断提议再补上民主与法制教育、无神论教育、青春期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和生活指导教育、市场经济意识教育等。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一、引言德智体美是我们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它包括了道德、智力、体质和美感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以德育为先的意义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德育是其他几个方面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围绕着“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这一主题展开阐述,为读者解析这一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

二、德智体美的内涵1. 德德是一个人的品质、道德素养的具体体现。

德包括了做人的基本准则、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内容。

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孝顺父母、友善待人、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是重点。

2. 智智是知识和智慧的培养。

智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智育教育中,学校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体体是指身体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体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美美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德智体美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任务。

三、德智体美的重要性1.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德智体美的培养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只有具备德智体美素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

3.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需要。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

德智体美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动力源泉,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健康成长和教育公平的需要。

四、德育为先的重要性1. 德育是人格塑造的基础。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人格的高低。

德育为先,就是要通过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和道德观念,使其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

浅谈德育、美育的本质及对和谐校园的作用

浅谈德育、美育的本质及对和谐校园的作用
下变被动熏 陶为主动获得 ,不断增加 对道德感
育工作 者也 认为 ,通过学生对 一切美 的事物的 得 以满足 , 从而提 高精 神品质 , 德育过程 用美 的 追求 , 达成教育 目的。正 如 , 来 通过爱 国主义歌 方 式方法 去实 现 , 这是 德育审美 化 , 同样 , 个体 曲的传 唱来 达成爱 国主义信念 。通过黑 板报宣
能真正和谐 。学生和谐是校 园和谐 的基 础 , 如何
真正 落实 以学生 为核心 的和谐 校 园的构 建 , 必 须从美育 、 德育 的本质谈 起。

德习惯 ,升华 为道德信仰 。学校 德育工作 的 目 标, 就是通 过强制性的道德灌输 , 使学生产 生道
德认识 , 形成 道德观 念 , 德行 为 , 道 并在 实践 中
部分 , 美育是 德育实 施的工 具 , 苏联 《 明美 育 简
词典 》 明确 指 出“ 中 审美教 育是 劳动教育 、 治 政 教育 、 思想 教育 , 特别是道德教 育的一部分 ” 这 , 种观点过去 是一种很普遍 的看 法。许多学 校教
配合 , 相互补充 。 善是美的灵魂 , 美是善的光华 ,
展。
中职德育存在着专 门化和知识化的倾 向,如把思想政治课置于封闭状 态之 中, 就会形成单一 的说教模式 , “ 灌输 ” 的教学就成为知识化德育课 程 式
最简便易行的方式 。 教师也只能将这些道德条 目当作对象性知识来教授、 灌 输, 只能借助背诵 、 考试和其他方法来进行强制性学习。这种灌输 性的说教 与强制性的学 习已经走 向了道德的反 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 的道德教
3 9页. 5
无所有 的心灵上的各种教育方法 , 都应该 被扬弃 。”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 在现实生活 中, 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其内涵包括道德、智慧、身体素质和艺术美感四个方面。

其中,德育被视为最为重要的一环,德育为先,是中华民族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根本原则。

德育是指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及精神风貌的教育。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道德意识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是更为重要的个人素质之一。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应将“德育为先”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智育是指培养人们的知识、思维、创新能力的教育。

在现代社会,知识已成为社会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能力、有思想、有情怀的职业人才。

体育是指锻炼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的教育。

身体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健康的身体为基础,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

美育是指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艺术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教育。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全球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以更好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德智体美是教育的四个方面,其中德育被视为最为重要的一环。

德育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是人才的重要标准,是个人品格的体现。

在实践中,要从培养学生的人格、情感、道德、行为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高尚的品德,成为品德优秀、才智兼备、身体健康、审美能力强的新时代人才。

德育本质的名词解释

德育本质的名词解释

德育本质的名词解释德育在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德育本质的准确定义并不容易。

本文将对德育的本质进行探讨,试图揭示其含义以及与其他教育指导原则的关系。

德育可以理解为一种通过教育方式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的过程。

它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旨在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伦理观念,发展积极的品德和个人品质,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培养出道德责任感和个人判断力。

德育的本质可以从多个维度加以理解。

首先,德育与智育、体育以及美育等是教育的四个重要方面之一。

这四个方面的教育相互作用,共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其中,德育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与支撑,是学习者道德、品德的培养。

德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更注重培养其道德品质、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旨在使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准则。

其次,德育的本质也表现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上。

德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更重视影响学生道德形成的内在感受和情感体验。

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以及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德育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良知和道德自觉。

这种内在的品质可以帮助他们作出合乎道德标准的决策,并积极参与社会和谐发展。

德育的本质还可以从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角度加以考察。

德育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并为社会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品质的人才。

德育不仅关注个体的道德发展,更关注社会的道德治理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追求个体价值的同时,德育也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德育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并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德育的本质还可以从思维与行为的统一角度进行解读。

思维和行为是一个统一整体,德育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使二者相互协调、相辅相成。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是指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有机统一。

德育是指道德素质的培养,智育是指知识水平的提高,体育是指身体素质的锻炼,美育是指审美情趣的培养。

德智体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智体美教育是以德育为先的。

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个人发展的根基。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德育为先,智育、体育和美育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所以在教育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首要任务,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要提倡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德育得到了重视,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智育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

在体育方面,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开展各种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体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美育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美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观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德智体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我们要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注重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只有全面发展,学生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关于德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关于德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关于德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打开文本图片集一、德育幸福论德育的本质是什么?从学科价值来说,我始终坚持德育是一门引导人们走向幸福的科学。

早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法则、培养自由的人这样一种教育活动,称为德育。

此后,在19世纪中叶,英国学者斯宾塞在《教育论》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和体育三个部分。

我国现代教育的历史,从其源头来说,应该起步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那个阶段。

1904年,王国维在介绍叔本华教育思想的时候,就提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德、智、体、美四育。

虽然“道德教育”一词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但是,“道德”一词及实施道德教育的历史非常悠久。

“道”在我国的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它含有路径、方向之意,一般被引申为事物的道理、法则、规律或者本源,泛指人们对世界、人生及其价值的规律性认识;而“德”是指人的言行合乎社会行为规范,做事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

所以在先秦的古籍当中,人们认为德和道是很难分开的,是相互对应的一个词。

但在西方文化中,大家可以看到,道德在最早的话语体系里面是指风俗和习惯。

只是到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意识和社会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开始区分道德、政治、法律和宗教,从而把道德从广义的道德范畴里面分化出来。

所以西方的德育概念和我国对德育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从其内涵来讲,我国的德育至今没有这种明确的分化,德育范畴还是很宽泛的,包括了道德的、思想的、政治的、法律的、心理品质的、价值观的内容。

我个人认为,德育就是育德,而德育的本质就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引领受教育者认同并践行社会道德价值的过程。

从我对德育所下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德育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学生对道德价值的认同和践行。

解决不了这两个问题,我认为真正的育德过程就不会发生。

德育课程是基于人生实践的生命价值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德育应该是一门引领人生走向幸福的科学。

自2001年以来,我国推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改革中德育课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是指德德育、智智育、体体育、美艺育的合称。

德智体美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而“德育为先”则是强调了德人教育在德智体美教育中的优先地位。

德育为先,是指在德智体美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将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一、培养德育为先的理念德育为先的理念是教育事业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德育为先,首先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团结互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担当社会责任,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礼仪美德,增强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

二、实施德育为先的途径要实施德育为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教育部门要引导学校切实贯彻教育方针,推进德育为先的工作。

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体系,加强德育工作,强化教学管理,促进师生互动。

教师是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引导者和榜样,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模范,起到引领作用。

要加强学习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要设置相关课程和教材,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提升素质。

三、德智体美的统一发展德智体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四位一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德育为先,并不意味着忽视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发展。

德智体美教育要在统一中发展,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术成就。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化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体育成绩。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是指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统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

德智体美的核心思想是德育为先。

德育是指培养人的品德、道德和价值观念。

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德育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德育的目标是帮助人形成良好的人格,培养出品德高尚、心灵纯洁、具有坚定的意志力和正确道德观念的人。

德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智育是指培养人的智力和智慧。

智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学习和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科学知识。

在德智体美的发展中,德育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德育是人格的基础,是人生的根本。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格魅力、道德情操高尚的人。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才能更好地发展智育、体育和美育。

德育为先的理念在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使教育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德育为先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侧重智育的倾向,使德智体美的发展得以全面推进。

德智体美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也需要承担起培养子女的责任。

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德智体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德育为先是德智体美发展的基本原则。

只有从德育抓起,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才能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有健康人格、高尚品德、智力素质和艺术欣赏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为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不懈努力。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青少年,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教育是指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综合培养。

在这四育中,德育被视为首要,因为德育是其他育的基础,也是人格、品德的根本培养。

首先说到德。

德育是人的内在修养和心灵的成长,是一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涉及个人的思想、意志、情感等方面。

作为德智体美教育的核心,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社会,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当前社会最需要的,只有通过德育培养,才能有效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

其次说到智。

智育是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培养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智力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

德智体美教育中的智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再者说到体。

体育是对学生的体魄进行锻炼和培养,提高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德智体美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最后说到美。

美育是对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行培养和发展,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德育为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美、爱和美好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只有通过美育的培养,学生才能具备正确的审美情感,丰富的生活情趣,以及良好的心灵境界。

德智体美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四育中,德育被视为首要。

只有通过德育的培养,才能为智、体、美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信通过整个教育工作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德的新一代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是我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德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本文将从德智体美的内涵、特点和重要性等方面展开探讨,以及深入分析德育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德智体美是我国教育中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代表了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

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中,德育作为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德智体美的内涵:德智体美是指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综合体现,这四个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

德育是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素,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人文关怀、“人道主义”情怀等都有着更高的追求。

德育的重要性大大增加。

德智体美的特点:德智体美是相互渗透、统一发展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是不可分割的。

德智体美是全面发展、个性成才的前提,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在国家关注素质教育的今天,德智体美教育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德智体美的重要性:德育为先,是因为德育是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品质愈发受到重视,一个有着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能够在社会中取得更多的认可与尊重。

德育的实践方法:德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虽然取得一些实质性的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

德育需要贯彻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涉及师生、校园、社会等多个方面。

德育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推进,提高工作质量和实效性,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德育专业水平。

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

社会也应当加大对校园德育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德智体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为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只有加强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兼备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发展目标

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发展目标

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发展目标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目标。

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

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立德树人”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从本质上看:
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

德智体美劳五个要素在目标定位上,就是“德”定方向、“智”长才干、“体”健身躯、“美”塑心灵、“劳”助梦想,这“五位一体”的培养路径充分结合了人的精神和身体成长需要,有机统一了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辩证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深化。

从内容要求来看:
1、加强德育,就是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2、加强智育,就是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3、加强体育,就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4、加强美育,就是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5、加强劳动教育,就是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德育作为德智体美的首要任务,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道德情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首要目标。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道德意识是人在生活中对事物所产生的善恶、美丑、正邪等价值判断的认识,是人们行为的指导准则和选择标准。

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道德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做学生道德行为的示范和榜样,通过情感教育、激励教育、道义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

如此,才能培养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良好的公民。

除了德育,智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智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造问题。

为此,教育者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从而,培养出有创新意识、求知欲旺盛、善于思考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学生。

德智体美中的体育教育则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强调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追求梦想和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育通过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质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生命素养和综合能力。

体育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增强学生的忍耐力和毅力,培养学生坚持与不屈的精神力量。

除了德智体,美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美育通过雅俗共赏、欣赏创作、审美体验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教育,是指以德育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智力素质、体质健康和审美情趣的教育体系。

德智体美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系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要求和追求。

在这个教育体系中,强调了德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在德育为先的前提下,学生的智力、体质和美感素养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德育为先的理念,要求教育者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德育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才能够过上幸福、快乐和有意义的生活。

德育教育在德智体美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只有德育为先,才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智力素质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德智体美教育中,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显得至关重要。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智力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德育教育的引导和培养。

只有通过正确的德育教育,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德育教育在智力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体质健康是人们生活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规律,很多人的体质健康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体质健康的培养愈发成为了当务之急。

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

在德智体美教育中,体育活动也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只有通过体育活动,学生才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促进身体各项机能的发展和健康,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审美情趣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审美情趣也愈发显得重要。

在德智体美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样重要。

只有通过艺术教育和文体活动,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进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智体美,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其中德育被视为最重要的一环。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德智体美教育中,德育被视为培养学生品格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德育是人的灵魂、精神和道德水平的根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载体。

德育是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的基础,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学生才能在社会中健康成长、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通过德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集体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以积极的 attitude 对待生活和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善良美德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传承和发扬。

德育是核心素质教育的基石,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保证。

德育是整个人格教育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德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只有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抵御诱惑,始终保持正直、正义、公正和诚信的态度。

德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

德育是切实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德育着重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情操、具备高尚品德、以及独立自主、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和适应社会的合格公民。

通过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自律自爱、自强自立、自信自觉的意识,使他们具备健康人生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也是德育的重要目标。

只有培养出健康向上、积极向善的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加强德育在学校中的实施,对于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各类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经常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在实际生活中锻炼他们锲发好奇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的本质从德智体美看德育的本质小组成员戚雅君(05)吴炜(24)朱亚红(32)吕航行(04)摘要“德育”一词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新概念和新名词;我们要明确德育组成部分的外延,有助于我们从德育的全部活动中研究得意的内涵,揭示其本质属性之所在;在教育内容,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比较中来较为定性地探讨德育的本质;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关键字德育的本质;德智体美;比较;教育“德育”一词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新概念和新名词,但究竟是谁最早正式提出来的,至今是个谜。

这个新名词,现在学术界对它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莫衷一是。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多半是作为道德教育的简称和同义语。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德育内容的不断丰富,人们逐渐感到,作为道德教育简称的德育只能是狭义的,迫切需要扩展德育的含义,才将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法治教育等都收进德育这一概念中来。

于是便出现了广义的德育概念。

而且在改革开放和德育活动不断扩展的新时期,如果对德育这一最基本概念缺乏最科学的界定,仍停留在任意各自表述的状况,“名不正则言不顺”,不仅会影响德育的国内国际交流,而且也会由于缺乏共同语言而影响德育改革的深化。

德育的外延首先,我们要明确德育组成部分的外延,有助于我们从德育的全部活动中研究德育的内涵,揭示其本质属性之所在。

以当代国内外对德育任务、目标、内容的涵盖面的看法,即可以看出对德育的外延大致有这样几种理解:-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品德教育;-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德育即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即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或社会主义方向的教育;-德育即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德育即做人的教育;-德育即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有人还不满足,不断提议再补上民主与法制教育、无神论教育、青春期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和生活指导教育、市场经济意识教育等。

近年来,还有些人把西方的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生命生态教育、宗教教育等一律翻译成道德教育或德育的内容。

由上述内容不难看出,人们对德育外延的界定,因文化语言背景、习惯、经验和需要、视角和视野、逻辑方法和分类标准不同,差异性很大。

其涵盖面小自“洒扫应对”的日常行为规范,大到政治理想和自然观宇宙观;近从家庭、邻里、朋辈,远到国家、国际和航天的规范;起自“基因自私”“人性善”“娃娃听话”,终在“保持晚节”、追求“永生”或“痛苦人生”“长眠幸福”。

尽管所用语言、分类标准和概括水平不一,都有一定的存在时空与合理成分,但是作为科学范畴和国家的教育决策中的德育,,还是应该使德育的外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认识,以免歧义障碍导致德育外延泛化和德育行为的混乱。

总之,根据中国的国情,我国的德育(广义的德育)包括五个方面:政治教育(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等);思想教育(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品德教育(良好的行为规范);法纪教育(遵纪守法);心理教育(健康的心理品质)。

德育的本质和定义对于德育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比较容易理解。

而广义德育这个新概念,虽然在中国广泛运用,但在理论上仍需进行较规范的解释和界说。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理论者对德育本质属性的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德育本质的认识。

不过从已有成果来看,对德育本质的认识,不论在深度上和方法上仍存在着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对德育本质属性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人们给德育下的定义和表述方式体现出来的。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认为德育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辞海》。

这种列述德育的外延的一部分,不仅外延过窄,而且又是同义反复,并未揭示德育的本质。

第二种定义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

这类定义揭示了教育是社会与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活动,不是自发的,而是一种自觉施加影响的活动,除了培养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之外,都是教育的一般本质的重述,也未能揭示德育活动区别其他各育活动的特殊本质。

第三种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思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个定义指出德育是把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的教育,较前一种定义具有一定新意,但对德育的外延似乎还欠周全,对“转化”在教育过程中的实质尚欠明确……当然,还有很多种定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对德育本质的认识都不是准确完整遵照逻辑学的定义。

因而,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在教育内容,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比较中来较为定性地探讨德育的本质。

把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是以心理学的分类尺度为依据的。

正是由于心理学将个体心理结构划分为意志、智力、情感三个不同层次,才相应地产生了德育、智育、美育诸育。

其实,早在1860年英国学者斯宾塞就在《教育论》一书中,将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intellectual education)”“德育(moral education)”“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并使之风靡全球,也使得“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在我国,1957年,毛泽东正式地将德育同智育、体育基本概念并列起来,虽然在中国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中未被采用过,但仍为我们对德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与“知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毕的教育思想。

1906年,又将“德育”,“智育(知育)”,“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论述教育的宗旨。

但是对德育的本质的界定,以上的研究还不够彻底。

那么“德育”到底是什么呢,到底它和其他教育内容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德育和其他教育内容是对立统一的,通过统一性的分析能得出德育本质内涵的普遍性,通过对立性的分析就能得出德育本质内涵的特殊性。

在这里,德育的本质是与德育的内涵是重合的定义,在下面就不强调了。

人本来是各种素质的统一体。

每一类素质都是一个整体的人发展的不同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构成人的完整的素质整体。

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也是统一的教育的不同方面,有机地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对人发生影响作用。

因而,德育具备了教育的一般性质,即一种社会活动,并且是有必要的,只存在人类社会之中,我想你不可能要求一只小狗长时间保持纪律性;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能使人通过抽象的理性思维反映自身行为的正确与否;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以及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的活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以真、善、美为目标。

在教育手段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教育手段是相似的,主要有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两方面。

德育也是教育者借助活动场所和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通过言教或身教的方式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知识的一种活动。

教育者代表社会所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差距,是推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功能上,和其他教育内容一样,德育也具有个体社会化,即个体将一定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素质内化为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态度、信念;个体个性化的功能,即德育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

在教育目的上,德智体美的教育都具有以下的作用,即规范作用(教育者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期待,对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期待),期待作用(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标准作用(包含着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标准要求),依据作用(都是一种有明确的价值属性极其目的的活动)和激励作用(需要是激发人的各种活动的直接原因,各类教育都是人的某种需要的反应)。

并且在当代都符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即“两个服务”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并且要求四者之间全面、和谐、充分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德智体美各内容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的过程。

从教育的一般性、教育的手段、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这几方面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不少共通的地方。

这也是揭示德育本质的成分的几方面:1、教育的一般属性,即根据社会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期望他们成为……2、揭示德育过程中两个互为主客体的统一性和转化的两极性,首先是社会和个体需要转化为教育者的品德和德育要求,其次是教育者以身教等特殊方法把德育要求再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相应品德,在这两极转化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是主客体的统一(如自我教育),二者之间也是互为主体,互为客体。

不可否认,它们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智育之于德育,为形成受教育者的政治与道德认知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没有这一条件,受教育者就会缺乏起码的把德育内容与目标内化为“信”并外显为具体的“行”的能力。

美育之于德育,为形成受教育者良好的政治与道德情感打下了坚实基础。

没有这一基础,受教育者就会缺乏必要的美的情感体验,并愉悦地接纳、认可德育所要求的“信”和“行”的能力。

智育和美育的这些特点,是德育本身所难以具备的。

必须把德育与智育和美育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德育效能,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同样,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也有差异,这也就是德育特殊性的体现。

一.德育与智育的区别:智育是立足于解决认知问题的。

而德育,则是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政治要求、社会理想和道德规范,来培养、塑造个体的思想、品德、信念和行为习惯的。

德育过程离不开智育手段。

从一定意义上讲,智育为德育建立了必要的认知条件和基础。

一方面,德育与智育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

前者是“信”与不“信”和“行”与不“行”的矛盾,后者是知与不知的矛盾。

德育具有超出智育的目标和要求。

另一方面,人的行为不仅受理性、道德支配,而且受个体感性欲望和眼前利益所驱使。

因此,与智育不同,德育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以产生强烈的政治与道德的信念和理想追求,否则,将难以达到德育目标。

二.德育和体育的区别:体育不仅内在的包含着智、德、美三育,而且从体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来看,应该是营养、保健、身体技能技巧和身心健康发展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三.德育和美育的区别:美育是立足于解决审美问题的,是对受教育者情感的培养,其焦点集中在个体的审美发展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