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实践—在苏联终
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实验
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实验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体制,旨在建立一个充分平等和正义的社会。
尽管最初起源于欧洲,但欧洲各国对社会主义的实践却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本文将探讨欧洲各国在社会主义方面的实验和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实验(格式:小标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实验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一。
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它通过国有化和集体化的手段,巩固了国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迅速发展了工业。
然而,苏联的集中统一计划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创新不足以及政治权力集中等。
这些问题逐渐导致苏联的经济增长停滞和社会方面的不稳定,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二、瑞典的社会民主主义实验与苏联相比,瑞典采用了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即社会民主主义。
在二十世纪初,瑞典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工人运动,倡导公共福利和社会正义。
瑞典的社会民主党成为该国的主要政党,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实行福利国家制度,为每个公民提供医疗保险、免费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福利。
瑞典的社会民主主义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个国家一直以来都在经济增长、教育和医疗水平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瑞典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一种可供借鉴的经验。
三、捷克斯洛伐克的试验:普拉哈学派捷克斯洛伐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也进行了一种名为“普拉哈学派”的社会主义实验。
普拉哈学派试图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改革,以构建一种民主的市场型社会主义。
然而,“普拉哈学派”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
在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这种试验很快受到了保守派力量的反对,最终导致该实验的终止。
四、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工人合作社欧洲社会主义实验不仅限于国家层面,也在地方和社区层面进行。
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地区出现了一种以工人合作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实验。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2.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3.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
【教学过程】一、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师:探究:俄国十月革命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材料一:19C末20C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42.1%。
生:1.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俄国发展落后,社会矛盾尖锐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人民所受的灾难极为深重。
有大约1400万壮丁,先后被驱赶去服兵役。
到1917年初,战争已经夺去了俄国数百万人的生命。
那时候,俄国生产遭到破坏,粮食供应紧张,广大人民饥寒交迫,陷于绝境。
生:3.“一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材料三: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还有,俄国的农民深受压迫,较容易结成工农联盟生: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强成熟(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1.二月革命倒沙皇①爆发:1917 年 3 月,即俄历2 月。
②意义: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罕见局面。
【特别提示】俄国的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不只要看领导阶级,更重要的是看革命的任务。
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与挑战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与挑战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是20世纪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它以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也面临了许多历史进程和挑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始于1917年的十月革命,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推翻了帝国主义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一时期,苏联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如战争和经济重建等。
然而,通过计划经济和国有化等一系列政策,苏联迅速恢复了经济,实现了工业化,并在农村进行了集体化。
这一时期是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起点,为后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峰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实践达到了一个高峰。
通过五年计划和大规模的工业化,苏联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了重工业,并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农村的集体化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农业生产大幅增长。
此外,苏联还取得了在科技、军事和太空领域的突破,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然而,在这一时期,苏联也面临着许多内外部的挑战。
三、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内部挑战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内部挑战主要来自于党内的腐败和官僚主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党员和领导人开始滥用权力,以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全体人民的利益。
这导致了经济的浪费和失调,人民对党的信任也逐渐下降。
此外,在农村的集体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做法,导致了人们对农业政策的质疑和不满。
这些内部挑战严重削弱了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四、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外部挑战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外部挑战主要来自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压力和冷战的影响。
二战后,冷战爆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了经济封锁和军事压力。
这使得苏联在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挑战。
此外,苏联还面临着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分歧和竞争。
中苏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变得紧张,最终导致了中苏分裂。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38张)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在斗争对象,革命前途方面有何不同?
1917年7月1日俄国在前线向德、奥匈进攻, 妄图以对外战争的胜利消除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 形势,但这次冒险进攻遭到了惨败。
在罢工和武装起义过程中,彼得格勒工人建立了新的政权机关——苏维埃。由于列宁 等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大都流亡国外,苏维埃领导机构执行委员会中,布尔什维克只有少 数代表。孟什维克齐赫泽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参加执行委员会的,大多数也都是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
俄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害怕无产阶级更甚于害怕反动派,是 一个反革命阶级。他们并不想从根本上推翻沙皇制度。但在革命高潮中,他们急忙成立国 家杜马临时委员会,企图抢先夺取政权。
1.十月革命爆发的地点、形式、对象等与二月革命有何异同?
当夜,在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 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临 时政府已被推翻,一切权力归苏维埃。1917年11月8日,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 《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反映 了广大劳动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愿望,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 地不赔款的和约。《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 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苏 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1.两个政权并存是那两个政权? 2.这反应了二月革命存在什么问题?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案
第十五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案➊教学目标一、掌握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内容、影响,认识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表现二、知道十月革命发展的过程,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三、了解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理解苏联模式的特点及影响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列宁主义的诞生与十月革命的经过和伟大意义二、教学难点: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时代背景、内容及意义➌教学过程设计一、俄国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2、背景/原因(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却在持续强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源)(2)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殖民地矛盾)(3)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布尔什维克政党的建立与列宁主义的形成①列宁主义形成过程A、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B、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准备C、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代表大会召开,宣布建立布尔什维克党,并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列宁主义,标志着列宁主义的正式形成A、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B、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4)俄国参加一战,彻底激化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导火索)3、过程(1)二月革命: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注: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寿终正寝(仅作了解)(2)十月革命①二月革命后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无产阶级苏维埃政权并立的局面②列宁发表《四月纲领》,主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③新政权继续参加一战,俄国爆发经济危机,并引起七月事件注·七月事件(仅作了解):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镇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④11月7日列宁发表《告俄国公民书》,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注: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打响了革命武装起义的第一枪(仅作了解)⑤11月8日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人民委员会主席,并颁布一系列法令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颁布的一系列法令(仅作了解)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已经归属苏维埃B、《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得到农民支持C、《和平法令》:宣布退出一战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5、历史影响(1)从世界历史上看①建立了人类历史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从俄国现代化上看: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3)从民族解放运动上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4)从对中国影响上看: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一、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时间:1918年——1921年(2)背景/原因: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简称苏俄)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①内忧:国内敌对势力叛乱,苏俄内战爆发;国内经济陷入极端困境②外患: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3)目的:把有限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胜利,巩固新生政权(4)内容①重要举措:为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②其他举措(仅作了解):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劳动义务制(5)特点①是在战争逼迫的特定情况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②体现出平均主义原则(公有制、平均分配)③单纯采用行政手段,抛弃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来管理经济(6)历史影响①保证了前线供给,缓解了城市饥荒,取得了内战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②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导致战后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并非是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方式2、列宁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1925年(1928年被斯大林正式废止)(2)背景/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不适应战后新环境,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注:1921年相继爆发了坦波夫农民起义和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仅作了解)(3)内容①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关系经济命脉的大企业仍为国有,同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并以租让制的形式引入外国资本)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废除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4)实质: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模式(5)历史影响①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②建立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苏联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4、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1)背景/原因①苏联外部仍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与包围②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③新经济政策后苏联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④俄国历史上专制意识根深蒂固,缺乏民主传统(2)内容①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A、1928—1932年:一五计划,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B、1933—1937年:二五计划,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②农业·农业集体化运动(1930—1934年)(3)特点·高度集中①经济上A、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排斥市场调节B、高度集中、自上而下的国家指令性计划体制C、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业,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D、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追求高速度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与法制③思想上:高度划一,搞个人崇拜(4)历史影响①积极性A、使苏联在短时间内从小农国家变为工业强国,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B、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C、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D、与西方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成鲜明对比,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具有借鉴意义②局限性A、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B、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挫伤了农民积极性;排斥市场经济,压制了企业积极性C、人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不是一种健康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D、缺乏民主法制建设;个人崇拜盛行;思想文化创作受到压制E、日后苏联模式日益僵化,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深层次原因➍当堂练习1. 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是()A. 它产生在帝国主义时代B. 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C. 它坚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D. 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不同2. 1871年的巴黎公社和1917年的十月革命前后只差40多年,然而两事件一成一败,造成此差异的主观原因主要是()A. 革命前的俄国对外战争的失利,从而使其国内矛盾更为尖锐B. 巴黎公社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十月革命有经验可以借鉴C. 十月革命前结成了巩固的工农联盟D. 十月革命有成熟的无产阶级的领导3. 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
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在20世纪的国际政治舞台上,苏联与其周边的东欧国家是一个大家族,他们一同展开了一场持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实践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对世界造成了影响,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其历史和理论,以期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和启示。
背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铁甲列车是带领东欧国家开展社会主义实践的最初推手。
在20世纪20年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激励了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组织,他们纷纷致力于在自己的国家中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尤其是在二战后欧洲东部缺乏资源并面临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苏联为他们提供了组织、技术和物资上的支持。
因此,许多东欧国家在二战后步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实践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基于共产主义的理念而产生的,这一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强调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无阶级社会的取代。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例如国有化的主要业务和资源,分配制度,以及计划经济的实施等方面。
在苏联,劳动力是有组织的,如农村集体农场和国家控制的工业;业务领域和物资也都归政府控制。
在东欧国家,国有化的部门包括银行,企业,家族农场等。
这些措施旨在促进国家利益,推动整个社会向着共产主义的道路进发。
但是,针对国家劳动力的统一控制并不总是或完全成功的。
在苏联,为政治目的而逮捕和监禁工作人员的实施将影响到了工作效率及劳动力的生产性及现实性。
在某些东欧国家中,国有化的过程受到了一定的抵抗,而相对自由更高的市场经济则更为流行。
成果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在经济和社会上取得了许多成功。
工业化的快速扩展,农业的现代化和发展,恢复社会的经济,以及教育和公共卫生方面的进步,都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变革。
在苏联,重工业比重从14.7%从1913年到1965年升至52%,农业的生产率增长36倍,因此实现了工农业的现代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俄罗斯革命后,苏联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实现了许多苏联人民朝着更美好、更公平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
改革的目的是摆脱旧的半封建社会,通过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的新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最大成功是,苏联在工业和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由于苏联大规模进行的工业化和农业化的计划,苏联的采矿、制造业和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既带动了经济增长,也带动了社会上其他方面的发展。
比如,苏联加强了教育改革,在所有受控法律之下实行普及教育,以此提升其人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使其具备参与国家建设的能力。
此外,苏联开始支持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并整顿医疗服务体系,为无力付费的居民提供免费的看病服务,加强了苏联人民的身体健康。
另外,苏联改进了养老、失业和儿童保护等社会保障服务,为老人提供养老金,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
苏联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展现了激励民众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
前进这条路上,一路凯歌,歌颂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评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评课
本课程以十月革命为背景,分析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探讨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
通过本课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艰辛性和艰巨性。
以下是本课程的几点评价:
一、内容丰富,观点清晰
本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涉及到了十月革命前后的历史背景,也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本课程的观点非常清晰,每一个问题都有详细的探讨和解释,更好地帮助我理解和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本质。
二、逻辑严谨,论述有条理
本课程的论述逻辑十分严密,各个环节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层层递进,论证过程有条理。
从历史背景的阐述、十月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面临的困境以及实践探索、问题与改革等方面进行的系统剖析,让我更好地了解并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
三、思想深刻,启发性强
本课程既有深入剖析苏联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困境、难题和解决方案,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思考,引发了我对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和思考。
老师提出的社会主义制度与社
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必须注意个性和自由与公共利益的平衡等观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为我今后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综上所述,本课程既全面且具体,不仅让我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启发和思考,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PPT课件
——摘编自《全球通史》
[探究] 根据材料二,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 么在当时被认为“似乎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为什么“半年 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材料三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 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 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 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 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 为独立国家。
材料四 俄国革命已经过去 100 年。从导致沙皇俄国崩溃的 二月革命发展到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权力的十月革命,应 如何评价这一系列动摇全球的大事件呢?在迎来 100 周年节点 之际,全球掀起了讨论热潮。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 舆论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尼古拉二世给俄罗斯带来好影 响,而列宁为 46%,两人基本不相上下。由于舆论分成两派, 俄罗斯政府难以对革命 100 周年明确表达立场。
材料一 在当时严峻的经济困境和战争压力面前,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的实施既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为了克服当时的经 济困境和内战威胁的应急措施,也有基于对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 理论的教条化理解,即将它作为“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 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 配”,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施路径的考虑。由于余粮收集制、
革命的 影响
十月革命实现了俄国社会的转型,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 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 时代,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
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建国初期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成为社会主义的标志性国家,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苏联建国初期,列宁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家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无产阶级用来镇压剥削阶级的手段。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应该代表和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其他阶级的利益。
这一理论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础。
此外,列宁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学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新经济政策和计划经济。
新经济政策是在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权宜之计,其核心思想是让私人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国家公有制并存,以期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
而计划经济则是在新经济政策之后,苏联政府为加强国家经济实力而采取的一种全国性的经济计划体系。
计划经济在苏联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政府采取了众多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提高农民和工人的生产效率,同时消除剥削和贫困。
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重要的农业政策是集体化农业。
苏联政府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措施,将农民组织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有组织地进行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而工业方面,苏联政府在建设重工业的同时,也注重了轻工业和消费品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些措施奠定了苏联工业发展的基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变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社会主义的制度变革逐渐成为了话题。
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苏联政府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包括人民民主、公有制、计划经济等方面。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夏——1921年3月)
影响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kg)粮
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
食的价格
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
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
Hale Waihona Puke 国家征购价6卢布“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列宁《论粮食税》,
由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2、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弊端:导致农业和 轻工业的长期落后
(2) 形 成 过 程:
①的1计9划2国5经家年济性提体质出制:“,工优迅农先速社发实会展现主重国义工家国业的家”工的业方化什,采用高度集中 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 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陆南泉《斯大林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斯化斯大国大林防林说武模:器“式,没那:有时是重我指工们苏业的联,地在那位我斯就们会大就和林不目的会前领有中导一国下切所,
处按的照地斯位大多林少的相规似:划中所国确没立有起自来己的重国工家业政,治没经有济自
己体的制军。事它工是业苏,联现在在只特要定谁的高历兴史,条谁就件可下以的蹂一躏种它社。”
——《大国崛起》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夏——1921年3月)
时间
1918~1920年(三年卫国战争)
目的
把有限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胜利。
内容
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⑵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
⑶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 制
特点:利用军事、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
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回顾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回顾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推行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了各种不同的结果。
然而,无论成功与否,这些实践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本文将回顾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并总结出一些重要的教训。
1. 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成功1.1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践经验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以改革开放为主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了大量人口的贫困问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中国也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其他国家推行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古巴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古巴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国家,在面对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时,坚持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古巴的社会主义实践强调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领域,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古巴的成功经验体现了社会主义下人民福祉的提高能力,以及在外部压力下坚持独立和自主的重要性。
2. 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败2.1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苏联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但其社会主义实践最终以失败告终。
苏联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经济计划和政治体制上的困难所导致的。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使得经济效率低下,政治体制的僵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创新精神。
此外,腐败、社会不稳定和与外部势力的冲突也对苏联的失败起到了推动作用。
苏联的失败给全球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并引发了对社会主义模式的质疑。
2.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除了苏联,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经历了失败的实践。
在东欧铁幕解体的过程中,政治动荡、经济困难和民众的不满情绪共同作用,导致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
这些国家未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的问题,也未能满足民众对自由和繁荣的渴望。
东欧的失败经验表明,创新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不断满足民众的期望和需求是社会主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
2.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 事件。
(1)建立了第一个 无产阶级 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 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 解放斗争 ,改变了 20 世纪的世界格局。
(3)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 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摘自《列宁全集》
[探究]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 为什么要实现快速工业化战略。
[提示] 原因: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 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 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
[明历史解释]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 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 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 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 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 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 际问题。
——摘自《列宁选集》第三卷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 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列宁主义形 成。在列宁主义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家面临着严 峻的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反攻,为了稳固新生政权,维护社会秩 序稳定,苏俄联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 策”。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苏联强大国家的基础,但这种发 展模式后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第四讲 社会主义实践:苏联与苏联模式
从列宁到斯大林
列宁逝世以后,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的 认识出现了严重分歧和激烈争论。在政 治争斗中,斯大林确立了在政治上的领 导地位、理论上的指导地位。 经过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和“大清 洗”三大运动,斯大林模式得以形成。
斯大林模式
一、政治体制方面: 在党和国家的关系上, 把党对国家的领 导作用变成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在国家的本质上,过分强调国家的镇压 职能,忽视了民主和法律建设。 在干部制度方面,实行干部委派制和干 部职务终身制。
第四讲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革命:从设想到实际
马克思、恩格斯:革命首先在资本主义 发达国家,英、美、德、法等多国同时 发生、胜利。 列宁: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 一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
俄国“二月革命”
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经济濒于崩溃,社 会矛盾空前激化。1917年3月3日,彼得格勒普 梯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10日,发展成为反 对饥饿、反对战争的政治总罢工。 沙皇政府下令开枪镇压,激起更强烈的反抗。 11日,布尔什维克决定将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 12日(俄历2月27日),起义席卷全城。驻守 彼得格勒的军队拒绝向工人开枪。 3月15日(俄历3月2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 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 朝终结。
冲突:1991年8.19政变
1991年8月18日下午派使团去见戈尔巴乔夫。 (当时在克里米亚) 8月19日凌晨,封锁戈尔巴乔夫的别墅。早上, 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签署《苏联领导者的声 明》,宣布成立“ 紧急状态委员会”。 军队、民众的态度、行动。 8月22日凌晨:戈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返回莫 斯科。“8· 19”事变以戈尔巴乔夫的复出而宣 告失败。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共49张PPT)
性 (3)直接原因/催化剂:一战的爆发,使沙俄的落后于腐朽充 分暴露出来,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4)最成熟的主观条件:坚定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无产阶级革命性强;巩固的工农联盟;列宁主义领导
• 1.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 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A)
• A.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
• B.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
• C.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 D.借鉴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 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 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起初,几乎 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
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 (4)组织基础:1898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
动。 • (5)思想:1900 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 2.诞生标志 •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月
——十月革命的经过及特点
革
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十月革命的结果和意义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 1861年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背
——物质基础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案】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案】【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了解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认识其历史影响。
【教材分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是部编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急剧变化,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果”,又是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因”,其社会主义实践对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具有重大影响。
在单元专题中,上承《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格局》,下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绘制时间轴,认识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对俄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联系中国的改革开放,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改革开放。
【学情分析】该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
通过三年的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比较系统的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体系,再加上这节课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这给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简单学过相关知识点,再加上近代中国一直在贯彻以俄为师的原则,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所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突出重难点,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再现历史的教学方法,通过呈现丰富视频图文资料,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到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充分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
七月流血破幻想
在彼得格勒的五十多万群 众示威游行,遭到临时政 府的镇压,400余人伤亡。
概况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和士兵游行示威行动被镇 压,政权完全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教训 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只有走暴力革命的道路
4、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俄历10月 十月革命现曙光
七月流血
标志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占领东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
政权 建设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 府,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十月革命
二、革命行动——十月革命的胜利
拓展一:对比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材料1: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 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马克思
材料2: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
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
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
14小时,甚至16-18小时。工资很少。1914年经济罢工达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参加者近
10万之众。
——《人类文明图鉴》
一、理论引领——列宁主义的形成 1.背景:
(5)思想: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材料7: 1900年12月,列宁在国外创办了《火星报》,通过秘密方式运回国内,在工人群众中散 发,它对于宜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火星报》为纽带, 列宁将俄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团结到自己同围,为建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理 论上的准备。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教案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和意义2.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教学重难点】重点:1.十月革命2.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难点:1.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2.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一、十月革命(一)背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俄国工人总人数为1500万,少数的大企业集中了俄国大约54%的工人,这些企业又大都集中在几个大城市中,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两个地区产业工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64%。
——江流等《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师:根据材料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
生:经济基础: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在大城市集中,力量壮大。
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垄断组织出现。
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不仅有垄断资本的无情剥削,而且有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的残酷压榨。
由于外国资本在俄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俄国对外国资本有某种依赖性,备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制约。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师:根据材料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
生:政治基础:沙皇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社会矛盾尖锐“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农民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少数民族与沙皇专制的矛盾1900年底,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
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也宣告了列宁主义的诞生。
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这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的起义,而且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为社会主义做最充分的物质基础,是共产主义的初始阶段,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又必不可少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 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重视客观规律,不能过分强调 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要实事 求是,不能搞浮夸风和弄虚作 假;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农业集体农 庄化运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国内外的 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重新勾 结起来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 权扼杀在摇篮里; ◦ 从1918年开始,苏俄开始进入 极为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主要内容: ◦ 实行余粮收集制; ◦ 将国内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收 归国有; ◦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 劳动制。
社会主义实践—在苏联
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 苏 联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实施新经济政策 理行 一政 切命 经令 济管
苏联成立
工业化建设 经济 建设
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
斯 大 林 模 式
高度 权力高度集中、 集中 党政不分、个 政治 的政 新宪法的颁布 人崇拜与家长 建设 治体 制作风盛行… 制
背景: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形 势的需要,极大的挫伤了苏俄人民 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同时还引发了 苏军一个海军基地的部分士兵兵变。 这就迫使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党逐步调整经济政策,准备实施新 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 ◦ 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剩余的粮 食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除大型 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之外,其他中 小型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 营;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在 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 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 法把农民搞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 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 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 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 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的这段话,揭示了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苏 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破坏 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 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 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 %,耕地面积达99%,从而 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 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
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取得令世 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也有一些弊端。
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衡,损害 农民利益。忽视市场和价值规律,将一切经济置于行政 命令之下,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经济的持 续发展。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个人崇拜与家 长制作风盛行,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 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达到高潮
(2)政治建设
斯达汉诺夫运动
20世纪30年代的斯 大林
斯大林
约瑟夫· 维萨里昂诺维奇· 斯大林(1879─1953),原 姓朱加什维利,原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 人,马克思主义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政治 家,此外,斯大林还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的缔造者之一,以及共产主义五大人物 之一。(其他四位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毛泽 东),其所创立的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对20世纪的世 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1930—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
苏联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增长66% 增长31% 增长20% 增长13% 增长7%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农业集体化运动
目的: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作用: 积极: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消极: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 采取消灭的政策,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 的意愿,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 产长期停滞不前。 影响: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实行,形成了苏联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 击退国外武装干涉者取 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1921年转入和平建设时 期。这时国民经济已经 濒临崩溃,国内发生严 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1921年3 月俄共召开十大,毅然 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过渡到以发展商品经 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 政策。
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2年底,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成立,简称“苏联”。1924年列宁去世以后,逐步 确立了斯大林的领导地位。国家经济政策逐步变化, 新经济政策被取消。“斯大林模式”逐渐建立起来。
苏联 国旗 国徽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经济建设
实现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 力的标志;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走 向独立和富强的必由之路;实现工业 化有利于苏联在列强环伺的险恶环境 中巩固政权。
苏联颁布新宪法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该宪法宣布苏联 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宪法的制定,标 志着苏联高度集中地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种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这一模式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苏式社会 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在一定历史阶 段中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但是也有着严重的弊端 。 新宪法的颁布: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苏联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十年间就能取得 工业化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说明了什么?
1.五年计划的制定 2.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3.全国人民的努力
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 生产力上的巨大积极作用。
农业集体化运动:
为了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 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