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小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细菌性痢疾-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
2.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
3. 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
4. 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
检查1. 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
3. 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
诊断1. 依据进食不洁食物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病症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2. 本病需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腹泻、阿米巴痢疾等鉴别。
治疗原那么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2. 抗菌药物治疗。
3. 中药治疗。
4. 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防治肺水肿等措施。
二、小儿败血症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高热及全身不适:如头痛、纳差、苍白、婴幼儿可惊厥、吐泻。
2. 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史、皮肤疔疖、脓肿史、胃肠道病症及尿路感染史。
检查1. 全身检查,重要的生命体征。
2. 专科检查:皮肤感染病灶、出血点、肝脾有无肿大。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加药敏试验,局部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及涂片及其他有关检查。
诊断1. 根据病史、病症及体征,结合血象可初步做出诊断。
2. 确诊需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毒痢及粟粒性肺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那么1. 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抗菌药物治疗: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3. 中毒病症严重者需加用激素治疗。
4. 脓性病灶切开排脓。
5. 免疫疗法。
6. 严重者转上级医院三、小儿腹泻病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4. 有无中毒病症。
5. 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检查1. 全身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无治疗原则】一)观察治疗:对无症状、小于3cm的肝血管瘤,可采取观察治疗,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和血流情况。
二)手术治疗:对肝血管瘤直径大于4-5cm、有明显症状或有出血倾向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三)介入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肝血管瘤患者,可采用介入治疗,包括经股动脉插管栓塞和经肝动脉栓塞等。
四)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肝血管瘤的证据,但可采用药物控制出血等症状。
五)辅助治疗:对于术后患者,应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等辅助治疗。
1.病情稳定,手术伤口愈合良好;2.术后恢复良好,能够自理生活;3.接受必要的康复治疗和随访计划。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常见的症状包括乳房肿块、溢液、皮肤脱屑等。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X线、B型超声、近红外线扫描等可以帮助确诊。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前和术后的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也可以用于综合治疗。
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包括治愈、好转和未愈。
出院标准是病情稳定、手术伤口愈合良好、能够自理生活并接受必要的康复治疗和随访计划。
文章无明显格式错误,删除了重复的段落。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常见于大隐静脉。
随着病程的进展,足踝部可出现轻度肿胀和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瘦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
这些变化往往发生在小腿下1/3内侧,因为该处压力最高,静脉淤血也最严重。
曲张的静脉可并发炎症和血栓形成,机化后可形成硬结节,甚至演变为静脉石。
在皮肤下面的曲张静脉,可因感染、搔抓、糜烂和外伤擦破而大量出血。
诊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可使用传统检查方法,如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必要时可以使用超声多普勒、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和静脉造影检查等,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治疗原则包括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和改善静脉循环。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ICU常见疾病诊疗常规脑血管意外及重度颅脑损一. 常规处理1.保证足够的氧供,机械通气维持PaCO2 34~38mmHg,可使用短暂的过度通气(<2min)以快速降低过高的ICP。
2.足够的循环血量,维持血红蛋白在110g/L, HCT在0.35以上,血浆白蛋白接近40g/L;维持每8小时阶段出入基本平衡,保证水电介质和内环境稳定。
3.病情需要时,应行血肿清除,颅内压监测。
4.避免高体温,允许给予冰毯控制低温状态(T在36~37度左右)。
5.主要经胃肠的低热卡代谢支持(对成年人,最大热卡供给量为15~20Kcal/kg/24小时);避免高血糖,控制血糖在5~7.5mmol/L;避免低钠血症,允许性的高血钠值为150mmol/L。
6.头位抬高30~45度,头部处于中立位。
二.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1.经验性治疗选择有利于通过血脑屏障药物:罗氏芬(头孢曲松)2.0 qd或特治星4.5q8h。
2.当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应完善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尽快转为目标学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三. 颅内压>15mmHg,适当给予20%甘露醇100ml ivgtt q6h。
四. 早期给予充分的镇静给予丙泊酚(得普利麻)30~80mg/h或咪唑安定(力月西)3~5mg/h。
五. 为控制脑水肿,给予控制性降压,减少内源行二茶酚胺释放1.8 1 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倍它乐克)0.03~0.05mg/kg iv q6~8h,25~100mg po bid+中枢性的a 2激动剂可乐定0.3~0.8ug/kg iv q4~6h。
控制目标:成年人维持CPP在60~70mmHg。
2.小剂量的前列环素(凯时0.4~0.8 ng/kg/min)可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并有修复损伤的血脑屏障的作用。
六.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1.早期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40mg iv qd2.恢复肠内营养后,即更换为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0.15 bid七. 预防继发性癫痫早期给与鲁米钠0.1 imq12h,开放饮食后替换为丙戊酸钠片0.2tid,并注意监测血药浓度。
耳鼻喉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1. 鼻窦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问诊、鼻部检查和鼻窦X光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鼻窦冲洗和鼻黏膜激素喷雾剂。
2. 中耳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听力测试、耳朵检查和中耳压测量。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疼痛缓解药物和中耳穿刺排脓。
3. 咽喉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咽拭子细菌培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止咳药物和漱口液漱口。
4. 鼾症(打鼾):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问诊和睡眠监测。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持正确睡眠姿势、减肥和使用口托或鼻腔扩张器。
5. 喉癌: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镜检查、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6. 鼻咽癌: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咽镜检查、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7. 鼻窦肿瘤: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窦X光检查、MRI和鼻窦镜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8. 中耳肿瘤: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听力测试、耳朵检查和MRI。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放疗。
9. 外耳道感染: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外耳道检查和外耳道分泌物培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外耳道冲洗。
10. 梅尼埃病:常规诊断方法包括眼震测试、听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测试。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治疗和平衡康复训练。
11. 鼻炎: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部检查和鼻窦CT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过敏药物、鼻腔清洗和鼻黏膜激素喷雾剂。
12. 喉咙疼痛: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咽拭子细菌培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止痛药物、抗生素治疗和漱口液漱口。
13. 鼻息肉: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部检查和鼻窦CT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鼻窦冲洗。
14. 咽喉异物: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咽部X光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取出异物和局部止痛药物。
15. 鼻出血:常规诊断方法包括鼻部检查和鼻内窥镜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鼻腔填塞和局部止血药物。
16. 声带息肉: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喉部检查和声带镜检查。
心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是专门研究心脏疾病的医学领域。
以下是心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
冠心病
- 临床表现:心绞痛、胸闷、胸痛、气短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冠脉造影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冠脉血运重建术等。
心肌梗死
- 临床表现:剧烈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难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
- 治疗方法:快速介入治疗、血栓溶解治疗等。
心律失常
-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晕厥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高血压
-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
- 诊断方法: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心力衰竭
- 临床表现:气短、乏力、水肿等。
- 诊断方法:心脏超声波检查、心血管造影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脏移植等。
瓣膜病
-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心悸、浮肿等。
- 诊断方法:心脏听诊、超声心动图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瓣膜手术等。
以上是心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常见病诊疗规范
常见病诊疗规范第一节内科普通感冒诊断要点符合普感标准与流感鉴别如症状典型,胸片非必须治疗原则一般治疗:休息、加强营养对症治疗:退热药、感冒药对因治疗:抗病毒药、清热解毒中成药确有并发细菌感染的:抗菌药注意事项尽量少用抗菌药注意并发心肌炎、肺炎原发性高血压诊断要点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确诊后评估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危险程度:血糖、血脂肾功能、尿蛋白、心电图检查。
不能确诊的考虑CT等检查治疗原则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限盐、限酒、戒烟、减肥选取降压药:依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合理配伍用药:利尿剂+ACET;利尿剂+β-B;利尿剂+CCB;CCB+ACET;二氢吡氢类CCB+β-B;α-受体阻断剂+β-B 3、注意事项测压规范:被测者安静状态、坐位、至少在非同日三α次超过标准者方可诊断、注意鉴别“白大衣效应“单纯血压偏高不宜马上用降压药,如经非药物治疗三个月无效,可启用降压药避免用疗效不确药品、营养保健品α支气管哮喘诊断要点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对变异性哮喘等不典型哮喘,可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临床诊断证据充分的,一般不作胸部CT检查确有支气管哮喘史而再发的,可不作鉴别诊断检查重症哮喘发作,疑有呼吸衰竭时可行血气分析检查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1)首选短效β2受体阻断,常选气雾剂(2)抗胆碱药:与β2受体阻断剂合用有协同作用(3)茶碱类:口服,或慢静注后静滴维持(4)心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5)如无明显合并感染不必使用抗菌素(6)如咳嗽明显可用止咳化痰药非急性发作期原则上按阶梯疗法对症支持治疗:氧疗、补液、止咳化痰、抗感染3、、注意事项(1)尽可能去除诱因(2)防止呼吸衰竭(3)如合并呼吸衰竭,应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心要时转ICU治疗四、细菌性肺炎1、诊断要点(1)符合本病标准(2)需住院治疗的重症者,一般应行病原学检查(3)如胸片已确诊则不作CT检查(4)如疑有呼吸衰竭可能,可行血气分析检查(5)如为疑难病例,治疗效果不佳则行气管镜检查2、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①对症治疗:降温、止咳、止痛②卧床休息:③重症患者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2)抗菌治疗①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新喹诺酮等②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第二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β酰胺酶抑制剂,或大环内酯类、新喹诺酮类③二、三线抗菌药物依据抗菌素指导原则使用(3)重症肺炎治疗①支持治疗:吸氧、静脉输液、适当保温②有休克的:在心功能可以承受的情况下补充晶体和胶体溶液③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以维持血压④积极控制感染⑤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⑥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⑦注意心、肾功能的保护与维持,避免用损害心、肾功能的药物注意事项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疗效,一般一周左右需复查胸片②及时作细菌学和药敏试验以调整药物。
常见病诊疗规范
常见病诊疗规范常见病诊疗规范常见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会遇到的、病程较短、无严重并发症、治疗较为简单的疾病。
常见病的治疗标准化,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水平,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因此,本文将从常见病的定义、分类、诊疗规范以及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常见病的定义和分类常见病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发生,具有一定症状和体征表现,临床处理容易的疾病。
常见病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心肌梗死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腹泻等。
4.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
5.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6.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偏头痛、神经性耳鸣等。
7.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等。
以上疾病是常见病中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临床工作中医生常常遇到的疾病。
二、常见病的诊疗规范1.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规范:(1)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主要症状是咳嗽、鼻塞、喉咙疼痛等。
治疗原则是休息、保暖、多饮水、清淡饮食和口服解热镇痛药。
对于有严重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胃肠道感染: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主要症状是腹泻、呕吐、腹痛等。
治疗原则是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口服抗菌药物和补充必要的电解质。
对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皮肤感染:多见于皮肤破损部位,如创伤、烫伤、烧伤等。
治疗原则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口服或外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感染。
对于烧伤、烫伤等较大面积皮肤损伤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2.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规范:(1)高血压:是指持续性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治疗原则是改变生活方式、口服降压药物和监测血压。
对于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高血压诊疗常规1、定义: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可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分级诊断: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3、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诊断:低危组: 高血压1级,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见注),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组: 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者.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必须药物治疗,或高血压3级病人,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 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包括糖尿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水平(1~3级),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4、症状、体征: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
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脑部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作为父母,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以及相应的诊疗常规。
1. 儿童感冒及其治疗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和发烧等。
当孩子感冒时,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并保持适当的饮食。
如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以考虑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并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也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措施。
2. 儿童腹泻的处理儿童腹泻主要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饮食过敏引起的。
当孩子出现腹泻症状时,我们应该确保他们充足饮水以防脱水。
同时,避免给孩子吃含有脂肪或高纤维的食物,可以给他们喂养米汤、面汤和充分煮熟的米饭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腹泻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发热、血便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3. 儿童哮喘的治疗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呼吸急促、气喘和胸闷等症状。
对于被诊断为哮喘的儿童,家长应定期带他们去儿科医生那里进行随访。
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使用湿化器、吸入药物以及避免触发哮喘的物质。
家长还应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雾化器和吸入器,并确保孩子按规定的剂量使用药物。
4. 儿童扁桃体炎的治疗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包括喉咙痛、发烧、咳嗽和吞咽困难。
如果孩子出现扁桃体炎的症状,可以给他们口服退烧药物缓解症状,并鼓励他们多喝水以保持水分摄入。
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使用局部止痛药物或抗生素来减轻疼痛和炎症。
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或咽部严重肿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5. 儿童皮炎的处理儿童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可以表现为红肿、瘙痒、起疱和糜烂等症状。
对于轻度的皮炎,可以用保湿剂、外用激素药物或非处方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
在选择外用药物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妇幼保健院产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妇幼保健院产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异位妊娠【诊断标准】 1、多数有停经、早孕反应及多年不孕史和盆腔炎病史。
2、有少量阴道流血或有时阴道排出脱膜管型。
3、下腹部隐痛或突然下腹部剧痛腹痛后肛门坠感。
4、多伴有头晕、眼花或晕厥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有时可见贫血貌。
5、腹部检查:下腹有压痛一侧明显且有反跳痛内出血者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6、妇科检查:宫颈举痛明显后穹窿饱满、有触痛子宫稍大、软有时大小触不清有压痛了宫一侧可摸到不规则、压痛明显的包块。
7、阴道后穹窿或腹腔穿刺可抽出不疑固或陈旧性血液。
8、尿妊娩试验多为阳性。
【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Hb、RBC。
2、后穹窿或腹腔穿刺。
3、尿妊娩试验或血HCG测定。
4、B超5、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治疗原则】 1、手术。
2、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诊断标准】 1、病史:有本病的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别应询问有无头痛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
2 、高血压:至少出现两次以上血压升高(≥140/90mmHg),其间隔时间≥6小时方能确诊。
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但低于140/90mmHg不作为诊断依据须密切观察。
3、尿蛋白:应留取24小时尿作定量检查也可取中段尿测定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尿液造成误诊。
4、水肿:一般为凹陷性水肿自踝部开始逐渐向上延伸经体息后不缓解。
水肿局限于膝以下为“+”延及大腿为“++”延及外阴及腹壁为“+++”同时应注意体重异常增加若孕妇体重突然增加0.5kg以上或每月增加2.7kg以上表明有隐性水肿存在。
5、辅助检查:血液检查肝肾功能测定尿液检查眼底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检查项目】 1、血液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血粘度凝血功能根据病情轻重可多次检查。
2、肝肾功能测定:肝细胞功能受损可致ALTAST升高。
3、尿液检查:测尿比重尿常规4、眼底检查:通过眼底检查可以直观视网膜小动脉的痉挛程度是子痫前期~子痫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篇一: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第一节感冒感冒是由于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 鼻塞流涕,喷嚏,咽喉2 痒或痛,咳嗽。
3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4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5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6 本病应注意与温病,尤其是风温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1 风寒证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
3 暑湿证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薷饮。
4 表寒里热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例方:双解汤。
[其他疗法]1 中成药1.1 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
1.2 风热证可口服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
1.3 感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藿香正气丸。
1.4 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
2 中药针剂2.1 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双黄连粉针剂3~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2.2 发热重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3 外治疗法3.1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
普外科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一)病理诊断: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2.肝外组织(de)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二)临床诊断:1.如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癌及转移性肝癌者.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及转移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1)AFP>200μg/L.(2)典型(de)原发性肝癌(de)影像学表现.(3)无黄疸而AFP或GGT明显增高.(4)远处有明显(de)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5)明确(de)乙型肝炎标志阳性(de)肝硬化.治疗原则(一)手术治疗:首选方法.对诊断明确,肿瘤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外转移者;肝功能代偿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50%者;心、肝、肾能耐受手术者应手术治疗.(二)放射治疗:方法为在手术时均作肝动脉结扎和插管,第一周灌注顺铂,20mg/d,连续3次.第二周局部处放射.每次250rad,每天2次,连续3d 以上为一个阶段,共进行3-4个阶段.(三)动脉导管栓塞治疗与化疗:是不适合手术(de)局块型肝癌患者(de)首选疗法.常用栓剂为碘油与明胶海绵,化疗药物为顺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等.每1-2个月重复1次.(四)经皮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用于较小肿瘤而又不适合手术或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者.(五)药物治疗:适用于姑息性切除术后及不宜手术(de)中期病人.常用药物有顺铂、5-氟脲嘧啶及其衍生物、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氨甲喋呤等.(六)生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患者,免疫状态尚好者,用于消灭经手术、放疗、化疗后(de)残癌.常用者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等.(七)辅助治疗:给予保肝、支持、对症治疗.肝血管瘤诊断标准病史:1.多见于中、青年;2.较小时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及疼痛等.体格检查:1.上腹部肿块与肝相连;2.肿块表面光滑、柔软,可有压缩感,随呼吸上下移动.辅助检查:1.B型超声检查呈强回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见肿块内血流.2.CT检查增强后可见造影剂从肿瘤周边向中央区渗入.3.核磁共振检查.4.肝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主要依靠B型超声或CT检查(de)偶然发现而确诊.鉴别诊断:主要与肝癌相鉴别.最常发生(de)差错是把肝癌诊断为肝血管瘤,值得注意.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1)放射治疗.(2)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肿瘤动脉栓塞.2.手术治疗:(1)适应证:1)瘤体≥5.0cm;2)瘤体<4.0cm,但处于肝脏周边而在进行其它上腹部手术时,可考虑一并切除;3)年龄在60岁以下.(2)手术方式:1)肝部分切除;2)肝叶切除;3)肝血管瘤捆扎术.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瘤体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经非手术治疗后瘤体缩小,症状减轻或消失.3.未愈:瘤体无缩小,症状及体征仍存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表现(一)症状:表现为起病突然,有剑突下、右上腹剧烈疼痛,继而发生寒战、高热,体温可超过40℃,伴恶心和呕吐.多数病人有黄疸.近半数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常有血压下降现象.这些往往提示病人已发生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表示病情危重.(二)体征:体检有体温升高,脉率超过120次/分钟,脉搏微弱,剑突下及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常可扪及肿大胆囊.辅助检查(一)白细胞总数多超过20×109/L,而血小板常在100×109/L以下.血小板降低除具有诊断价值外,尚有预后意义,其数值愈低,死亡率愈高.(二)术中见胆管内高压和胆汁呈脓性.诊断(一)患者常有多次胆道疾病发作史.(二)出现雷诺(Reynold)五联征:即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精神症状(谵妄或嗜睡).治疗(一)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相对较轻、老年不能耐受手术者以及手术治疗(de)术前准备.通常应予以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常用(de)有效抗生素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青霉素族也常有效;灭滴灵可以有效杀灭厌氧菌.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de)松及地塞米松.(二)手术治疗:原则上须及早行胆总管切开减压,引流胆汁.术前准备力争6小时内完成.可作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若病情允许,可作胆囊切除术.PTCD适用于高龄、脏器功能不全、严重休克患者.四、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断标准症状:(一)慢性胆囊炎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多不典型.大多数患者有胆绞痛病史,或有过急性胆囊炎发作史.(二)右季肋部和腰背部隐痛或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三)有厌油、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右上腹隐痛及肩背部酸胀不适,很少有畏寒、发热和黄疸者.(四)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五)右上腹压痛及叩击痛,胆囊肿大者,右上腹可触及圆形肿块,有囊性感,伴压痛.辅助检查:(一)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排空功能减退或消失,如显示胆囊结石影,更有助于诊断.(二)口服胆囊造影:见胆囊收缩,浓缩功能差.如果胆囊管闭塞,则胆囊可不显影.治疗原则(一)手术治疗:对有症状(de)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切除是唯一有疗效(de)治疗.(二)对无结石(de)慢性胆囊炎,如症状少而轻微,或对年迈、体弱并有全身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限制脂肪饮食,服用胆汁酸和利胆药物,中医中药治疗等.胰腺癌病史采集1.不明原因(de)体重下降.2.腰背疼痛进行性加重,影响睡眠.3.消化吸收不良、脂痢.4.黄疸,多呈进行性.体格检查1.腹部肿块,注意是否伴血管杂音.2.腹胀、腹水.3.胆囊胀大.4.黄疸.辅助检查1.肝肾功能、血糖、淀粉酶检测.2.癌胚抗原(CEA)测定.3.大便常规注意脂滴及隐血试验.4.B超检查.5.低张十二指肠钡剂造影.6.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7.黄疸病人可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8.有条件可作CT、ECT、MRI及超声内镜检查. 9.必要时作细针穿刺抽吸胰腺细胞学检查.10.电视腹腔镜或剖腹探查病理活检.根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多数可获明确诊断.应注意肿瘤位于胰腺头部、体部、尾部或全胰,癌肿有无腹腔淋巴结及肝脏(de)转移,癌肿块与肠系膜上血管、脾血管及腹主动脉关系.鉴别诊断需要与之鉴别诊断(de)疾病为:1.慢性胰腺炎.2.胰岛肿瘤.3.胆管下段癌或嵌顿性结石.4.十二指肠降部及乳头肿瘤.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无确切疗效,可作手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综合治疗(de)措施.(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2)应用维生素K,改善凝血机制;(3)支持、对症治疗;(4)预防性抗生素应用;(5)化疗药物敏感性差;(6)放疗:可在术中进行.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全身情况尚好、无远处转移、诊断明确(de)病例.诊断不能确定者,术中可行肿瘤活检,冰冻病理切片检查;(2)手术方式:1)胰体尾切除术,适用左半胰肿瘤,多需同时切除脾脏.对肿瘤小、病期早、无淋巴转移、不合并慢性胰腺炎(de)病例,可考虑施行保留脾脏(de)胰体尾切除术;2)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胰头癌,原则上不保留幽门,以利清除胰头上方淋巴结;3)全胰切除术,适用于多中心胰腺癌和有胰内转移(de)胰腺癌; 4)胆—肠、胃—肠吻合术,适用于不能切除(de)胰头癌.以缓解胆道和胃十二指肠梗阻;5)胰周围腹腔交感神经丛切断术,适用于顽固性腰背痛(de)晚期胰腺癌.也可在B超、CT引导下注射无水酒精破坏腹腔交感神经丛及胸交感神经丛.疗效标准1.治愈:根治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消失,无手术并发症.2.好转:姑息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减轻或仅行胆肠吻合、胃肠吻合、交感神经丛切除等姑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3.治疗无效、或未治疗者.甲状腺腺瘤诊断标准1.常见于20~40岁女性.2.一般无明显(de)自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为偶然触及或被他人发现.3.肿瘤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韧边界清楚,无压痛;特点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4.肿瘤生长缓慢,如肿瘤内突然出血,可见肿块迅速增大,伴局部疼痛或压痛.少数患者可发生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出现甲亢症状.5.根据情况可做B超、核素扫描等进一步确诊.鉴别诊断1.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扩张(de)滤泡集成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de)结节,后期可局部纤维化、钙化.可继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甲状腺癌:质硬,活动度差,颈淋巴结肿大,ECT提示“冷结节”.治疗原则因腺瘤有恶变可能,易合并甲亢,故应早期手术治疗,单纯腺瘤摘除,必要时连同切除同侧大部分腺体.切除后冰冻病理检查,若发现癌变,应按甲状腺癌处理.疗效标准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切除,切口愈合,或非手术治疗肿物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物未缩小,或未治疗.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切口愈合,病情稳定.乳腺癌病史采集1.乳腺癌(de)易感因素(高危因素);(1)家族有患乳腺癌者;(2)月经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者;(3)未婚、未育或高龄初产者;(4)一侧乳腺癌经治疗后;(5)患乳腺增生病者;(6)放射性大剂量或长期接触者;(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2.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无痛;3.乳头溢液、溢血,乳头皮肤脱屑、长期摩烂.体格检查1.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头有无抬高或内陷,肿物有无溃烂,肿块表面皮肤有无凹陷或呈“桔皮样”改变;2.肿物位置、大小、性质、与皮肤及胸大肌是否粘连;3.同侧液窝及锁量上淋巴结有无肿大.辅助检查1.X线检查:钼靶X线摄片;2.B型超声检查;3.近红外线扫描;4.ECT全身显像检查有无骨转移;5.必要时可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乳头溢液者做反复涂片寻找癌细胞;6.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肝胆B超,胸部平片.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多能确诊,术前未能确诊者,术中应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乳腺肿块不能排除乳腺癌者,住院手术治疗,术中先作局部切除并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者,按以下原则处理:(1)I期:传统性乳腺癌根治术或保留乳房(de)肿块局部切除,术后加放疗;(2)Ⅱ期:传统性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范围加放疗;(3)Ⅲ期:无禁忌者可行传统(de)乳腺癌根治术;有手术禁忌者,可考虑作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进行以放疗为主(de)综合性治疗;(4)Ⅳ期:不宜手术治疗,可采用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和中药治疗;(5)位于内侧象限(de)乳腺癌可考虑作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或根治术后加胸骨旁放疗.2.药物化疗:常用(de)抗癌药有环磷酰胺(C)、氨甲喋啶(M)、氟腺嘧啶(F)、阿霉素(A)、复方新水仙(CO)等,多主张联合、分次、足量使用,推荐(de)化疗方案如下:(1)术前化疗常用方案:CMF、COC方案;(2)术后常用方案:CMF、CAF方案;(3)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后;(4)内分泌治疗,主要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包括去势治疗和内分泌药物治疗;去势治疗主要用于绝经前或闭经5年以内者,手术去势用于全身情况较好,急需内分泌治疗生效者;放射去势用于全身情况差,难于耐受手术者;(5)乳腺癌综合治疗见表.注:(1)AL=腋窝淋巴结;(2)化疗时间多为1年,Ⅳ期患者(de)化疗持续时间依病情而定.疗效标准1.治愈:根治性切除手术,切口愈合;2.好转:姑息性切除术或非手术治疗肿块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块未缩小或未治疗.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腹股沟疝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de)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de)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检查时,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常因疝内容物为小肠而听到咕噜声.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食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de)外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有(de)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检查者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内环,然后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尚若移开手指,则可见肿块从腹股沟中点自外上方向内下鼓出.这种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治疗原则(一)非手术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一般主张在一周岁内(de)婴儿,可暂不手术,先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腹股沟管内环,以防疝(de)突出.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方法是回纳疝内容物后,将疝带一端(de)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可阻止疝块突出.疝带可以白天佩带,晚间除去.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高疝嵌顿(de)发病率,并有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粘连(de)可能.这是使用疝带(de)缺点.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以防止肠管坏死.但在下列少数情况下:①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部压痛和腹膜刺激症状,估计尚未形成绞窄.尤其是小儿,因其疝环周围组织富于弹性,可以试行复位;②病史长(de)巨大疝,估计腹壁缺损较大,而疝环松弛者.复位方法:注射杜冷丁以镇静、止痛、松弛腹肌,让病人取头低脚高位,医生用手托起阴囊,将突出(de)疝块向外上方(de)腹股沟管作均匀缓慢、挤压式还纳,左手还可轻轻按摩嵌顿(de)疝环处以协助回纳.手法复位,切忌粗暴,以免挤破肠管.回纳后,应反复严密观察24小时,注意有无腹痛、腹肌紧张以及大便带血现象,也须注意肠梗阻现象是否得到解除.手法复位成功,也仅是一种姑息性临时措施,有一定(de)危险性,须严格控制应用,成功后建议病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复发.(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斜疝(de)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3类.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一)站立时下肢可见扩张、蜷曲(de)静脉,卧位时消失.病变后期小腿下部有皮肤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或慢性溃疡.(二)始于足背内侧,沿小腿内侧向上至卵圆窝者为大隐静脉曲张;始于足背外倒,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腘窝者为小隐静脉曲张.(三)必须作深浅静脉及交通支瓣膜(de)功能试验.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de)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以左下肢多见,但双侧下肢可先后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如病程继续进展,当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瘦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原有数据库资料主要由浅静脉扩张和静脉淤血、组织缺氧所引起.早期下肢有重胀感,容易疲劳,足踝部有肿胀,站立时下肢静脉扩张增粗、隆起、弯曲,甚至扭曲成团.长久后组织缺氧引起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发亮变薄,汗毛脱落、色素沉着,甚至并发湿疹和形成溃疡.这些变化往往发生在小腿下1/3内侧,因为在站立时该处离心最远,压力最高,有恒定交通支,且瓣膜多处于关闭不全状态,因而静脉淤血也最严重.曲张(de)静脉可并发炎症和血栓形成,机化后可形成硬结节,甚至演变为静脉石.此外在皮肤下面(de)曲张静脉,可因感染,搔抓、糜烂和外伤擦破而大量出血.下列传统检查有助于诊断:(一)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I0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de)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应用同样原理,在腘窝部扎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de)功能.如在末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de)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二)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活动连续10余次.此时,曲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病人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腮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缠绕第二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二根绷带之间(de)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交通静脉.必要时选用超声多普勒、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和静脉造影检查等,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治疗原则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de)治疗可有下列三种方法.(一)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借助远侧高而近侧低(de)压力差,以利回流,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此外,还应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非手术疗法改善症状,适用于:①病变局限,症状轻微又不愿手术者;②妊娠期发病,鉴于分娩后症状有可能消失,可暂行非手术疗法;③症状虽然明显,但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二)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利用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后引起(de)炎症反应使之闭塞.适用于少量、局限(de)病变,或作为手术(de)辅助疗法,处理残留(de)曲张静脉.病人平卧位,选用细针穿刺进人静脉,穿刺点上下各用手指压迫,使受注射静脉段处于空虚状态.一处注射硬化剂,维持手指压迫一分钟,局部用纱布卷压迫,自足踝至注射处近侧穿弹力袜或缠绕弹力绷带后,立即开始主动活动.大腿部维持压迫1周,小腿部6周左右.应避免硬化剂渗漏造成组织炎症、坏死或进入深静脉并发血栓形成.(三)手术疗法:手术是根本(de)治疗方法.凡有症状且无禁忌证者(如手术耐受力极差等)都应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已确定交通静脉功能不全(de),可选择筋膜外、筋膜下或借助内镜作交通静脉结扎术.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病史采集1.多见于初产妇(de)哺乳期;2.乳腺红、肿,病变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伴明显触痛;3.严重者可有发热、头痛甚至畏寒、寒颤.体格检查1.病灶表浅者,在乳腺病变处有浸润性肿块,有红肿热痛; 2.脓肿形成后局部可有波动感;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de)淋巴结并伴触痛.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2.B超检查:脓肿形成后,可见液平段;3.穿刺乳腺脓肿可抽出脓液.诊断1.产后数周内(de)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de)肿痛伴有不同程度(de)发热;2.体格检查患侧乳房呈现红、肿,病变局部皮温升高,伴有明显触痛,部分病人可查出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de)淋巴结并伴有触痛.鉴别诊断1.炎性乳腺癌;2.慢性乳腺炎及脓肿形成.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de)抗生素;(2)局部热敷或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病变(de)吸收消散;(3)保持患乳乳汁引流,严重病例则停止泌乳.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对乳腺脓肿已形成者,应尽早切开引流;(2)手术方式:1)乳晕范围脓肿可沿皮肤与乳晕交界线作环状切开:2)较深(de)脓肿,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必要时可做两个切口作对口引流以保证引流通畅;3)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疗效标准1.治愈: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或手术治疗切口愈合;2.好转:症状减轻、或引流脓液减少;3.末愈:末治疗者.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完整版)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一、感冒的诊疗常规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诊断依据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调护: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
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
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
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
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
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对于体质素差、治疗不当或感邪较重者,表邪入里化热,邪陷心包,出现高热神昏,呼吸急促等危重证候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二、咳嗽的诊疗常规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1、诊断依据a)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消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1. 胃溃疡
- 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和特殊试验进行诊断。
- 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以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来控制病情。
2. 胃炎
- 诊断:根据症状、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进行诊断。
- 治疗:通过使用抗生素、抗酸药物和抗炎药物等来减轻炎症症状。
3. 胃癌
- 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进行诊断。
- 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
4. 胆囊炎
- 诊断:通过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和胆囊造影进行诊断。
- 治疗: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物和胆囊切除手术来治疗。
5. 脂肪肝
- 诊断:通过超声检查和肝功能检查进行诊断。
- 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调整和增加运动量。
有需要时,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治疗相关症状。
6. 胆石症
- 诊断:通过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和胆囊造影进行诊断。
- 治疗:使用药物溶解石块、造影剂注射或胆囊切除手术等方式来处理。
以上是消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呼吸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呼吸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常见的呼吸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
了解这些常规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部分:诊断1. 病史询问在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时,医生首先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包括以下方面:- 症状描述: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 发病和发展过程:询问疾病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以及相关因素。
- 既往病史:了解患者过去是否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或其他相关病史。
- 家族史: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遗传倾向。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步骤。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检查:- 听诊:医生通过听诊器仔细倾听患者呼吸音,以检查是否有异常音响。
- 触诊和叩诊:医生触摸和敲打患者的胸部和背部,以检查是否有异常体征。
- 呼吸功能检查:通过肺功能测试等检查手段,评估患者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3. 化验检查化验检查可以提供更多关于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的信息。
常用的化验检查包括:- 血常规: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了解是否存在炎症等情况。
- 放射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肺部情况。
- 痰液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痰液,了解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
第二部分:治疗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医生可以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 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引起的疾病。
- 支气管扩张剂:用于治疗气道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 反应性气道疾病控制药物:用于控制哮喘等慢性气道炎症疾病。
2. 物理治疗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也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 咳痰训练:帮助患者有效咳嗽并清除痰液。
- 呼吸肌锻炼:通过特定的呼吸锻炼,强化患者的呼吸肌肉。
- 氧疗: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氧气补给。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 肺叶切除术:将受损的肺叶部分切除,以治疗肺部疾病。
常见病诊疗规范
常用外科疾病诊疗规范急性阑尾炎【病史采集】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逐渐加重;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剧。
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小儿症状出现较早且程度重。
3.全身症状: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脉率加快,并发门静脉炎者可出现高热、黄疸。
4.可有类似腹痛史。
5.女性病人疑有妇科情况者应请妇产科医师会诊。
【体格检查】1.全身情况;2.局部检查:(1)麦氏点或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可有反跳痛,不同程度的腹肌紧张,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
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试验可能阳性。
病变早期呼吸疼痛征、提跟震动试验、皮肤敏感试验对诊断有帮助。
(2)直肠指诊:直肠右前方触痛,可触及痛性肿块。
(3)必要时腹腔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
2.必要时B超检查了解右下腹包块的性质,胆囊、肾、输尿管有无结石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定位压痛的特点,一般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右侧输尿管结石。
3.妇产科疾病:宫外孕破裂,卵巢滤泡、黄体滤泡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急性输卵管炎等。
4.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5.其它:右侧肺炎、急性胃肠炎、胆道系统炎症,回盲部肿瘤、结核、美克耳憩室炎、肠套叠等。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适应证:1)急性阑尾炎病程超过72小时,已形成阑尾炎性包块;2)少数由于心血管疾病不宜手术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非手术治疗主要内容是休息和抗感染,观察12~24小时病情有发展趋势者考虑手术。
2.手术治疗:(1)适应证:1)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2)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3)复发性阑尾炎;4)多数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5)部分阑尾周围脓肿经保守治疗无效者以及特殊类型的阑尾炎(小儿、老年人和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2)手术方式:阑尾切除术。
【疗效标准】1.治愈:(1)手术切除阑尾,症状体征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