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小结PPT课件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小结PPT课件ppt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Ⅰ卷•40]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
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学习对象:以西方为师——以俄为师 走自己的路(国情) 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反应是逐渐引入“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专题小结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一、考情梳理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Ⅱ卷·29]三民 主义与国民革 命
[Ⅱ卷•29]戊戌 变法康有为托 古改制
[Ⅲ卷•28]梁启超 的“诗界革命” 救亡思想
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通常

择 从思想解放的过程、特点、影响, 题 或思想解放与政治、经济的相关性
等角度切入,“中体西用”、维新
3、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现代化
洋务派、维新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摘编自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以西方为师——以俄为师 走自己的路(国情)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摘编自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的特点?
(二)特点
归纳某个历史事件的整体特点
一般可以从原因目的(为什么)、发展历程(是什么)、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用(怎么样)三个角度展开综合思考
归纳某个历史事件的整体特点
1、主题有爱国性: 救亡图存——独立、富强、民主 归纳某个历史事件的整体特点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宏观概要通史概要:近代世界潮流:现代化。

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观念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抗争史和探索史)。

迈出探索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开始了新的探索。

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认识到在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重要的不是武器和西方的制度,而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

于是在反对尊孔复古的浪潮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

虽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胜利。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主干知识:一个方向:面向西方一个主题:救亡图存三个阶段:学技术(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六大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的抗战派学技术(一)背景、1、政治: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开始出现民族危机)2、观念: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3、直接原因:鸦片战战的惊醒(三千年的巨变)(二)代表及其主要思想1、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最早面向西方)1)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各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2015江苏单科,7,3分)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 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 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郭嵩焘在出使海外期间提出扩大留学范围、学习西方政治和经济的建议。这一建 议遭到国内士大夫的诋毁,郭嵩焘很快被召回国内。这说明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仍是“中 学”,而郭嵩焘的建议则远远超出了国内士大夫的思想认识水平,故C项符合题意。 命题评审 本题误选A项的较多,主要原因是对题意理解错误,同时对洋务运动的知识理解不 透彻。题干的叙述表明郭嵩焘不仅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还萌发了学习西方政治的要求,这一思 想在当时受到了包括洋务派在内的顽固势力的攻击。A项表述与题干无必然联系,也与所学 知识不符。
考点七 邓小平理论
(2015江苏单科,13,3分)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
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
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2.(2015课标Ⅱ,28,4分)
,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
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

也。”由此可知,作者( )
目 链

A.主张全盘西化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第十五页,共21页。
典题 精析
解析 材料“西学之精,莫非原本(yuánběn)中国”说
明此人认同中学的地位;材料“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lìshǐ) 第20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一页,共21页。
栏 目 链 接
第二页,共21页。
考纲 导航
考纲扫描
考纲解读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维新(wéixīn)思想 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jìndài)中
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
《___庶__民__的__胜__利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 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第十二页,共21页。
考点 突破
(2)1五91四9年运,动_(W__ǔ_-_S_ì_Y_ù爆nd发òn,g)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
3.影响。

(1)部分(bù fen)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


(2)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3)意义: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是中国近代(jìndài)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八页,共21页。
考点 突破
二、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主要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1课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1课时

第31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历程:①林则徐、魏源与“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历程: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与严复的维新思想;②维新变法的思想影响;③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3.新文化运动:①背景;②主要内容;③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及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P170,“师夷长技”思想1.背景(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埋头读经,远离现实。

(3)读书人与统治者沉迷“天朝上国”不能自拔。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代表人物(1)林则徐⎩⎪⎨⎪⎧①地位: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著作:《四洲志》、《华事夷言》。

(2)魏源⎩⎪⎨⎪⎧①著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3)洋务派⎩⎪⎨⎪⎧①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一、二、二”巧记速记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能因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就否定其历史功绩。

实录“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指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以求富国强兵。

,维新思想与共和思想1.维新变法——维新派(1)背景⎩⎪⎨⎪⎧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②学习西方问题上突破了“器物”限制。

③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十二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时作业·学以致用] 实战演练夯实基础一、选择题1.上海师范高校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见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解析:抓住题干中“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鸦片斗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故B项正确。

答案:B2.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扰,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看法: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找寻彼伸我黜的原故。

两人的思想都( )A.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解析:据材料“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扰,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看法: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找寻彼伸我黜的原故”可以看出两人从不同的角度相识到了中国的落后,两人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故选D项。

答案:D3.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其次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

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B.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C.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D.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解析:1875年郭嵩焘出访英国正值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禁其流传的缘由在于极力维护“中体”地位,不让国内宣扬西方政治方面的内容,故选C项。

答案:C4.19世纪六七十年头,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梳理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梳理

专题十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西学东渐(一)新思想萌发1、背景:(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2)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和中西联系的扩大;(3)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林则徐编译成《四洲志》,系统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情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魏源依据《四洲志》编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在书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几千年来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体用之争”——洋务运动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2)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4、思想内涵: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5、实践:洋务运动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7.评价:(1)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其实践促进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3)局限性: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

(三)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的背景:(1)19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2)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来源)(3)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思想主张:(1)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2)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3)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课件

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课件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 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 要事例或事件。
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
26
(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 事件?这个事件最主要思想主张和影响分别是 什么?
新文化运动。……
(3)根据梁启超的观点,简要归纳中国人学 西方历程及其特点。
②中国知识份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 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①脱离广大群众
②没有提出反帝
③对东西方文化评价存在绝对肯定或 绝对否定错误倾向
三、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十月革命后传入 李大钊 过程 (2)五四运动的促进
(3)中共早期组织的宣传 (1)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者 影响 (2)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
29
(4)各阶层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6分)
开明地主:提出“师以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
洋务派:“中体西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
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
行改良;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制
度,建立民主政体;
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倡导者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 的主要异同及二者的关系。
(1)同: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异:②根本目的都是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①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主要是为了“制 夷”即抵抗外国侵略;洋务派“师夷长技”则主要是 为了镇压国内人民革命,但也包含抵御外侮的意图。 ②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没有付诸实践,而洋务派则掀 起了洋务运动。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练课件: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练课件: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六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内容索引
析 考纲考情·明方向 建 思维导图·知特征
【知识导图】
【专题概览】 本专题两部分内容,一是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是新三民主义。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历程:经历了由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的发
展过程,呈现出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展现了各阶层民众探索救亡图存 之路的历程,是中西文化撞融合的结果。
2.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 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以俄国为师,传播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 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五单元_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教版)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五单元_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教版)

【问题探究】
第一篇章 看眼看世界
材料 1(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 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
材料 2《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
求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书。„„《海国图志》在日 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问题探究】
第三篇章 维新思潮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 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 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 新场面。”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他为 什么要这样做?
特点: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
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 原因:①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真题演练】
第二篇章 中体西用
(2010年江苏卷,7)近代史上,顽固派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 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问题探究】
第三篇章 维新思潮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兴民权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
2、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课外延伸】
谭嗣同的“求死”
第三篇章 维新思潮
谭嗣同:“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中国近代史
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主旨概览
近代百年中,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救 亡图存,不断探索独立、富强之路。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提出“中 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深化拓展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与顽固派) (1)焦点: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 (2)表现:洋务派:中体西用;
顽固派:原封不动维持原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本质上:没有区别,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秩序,手段不一样而已。 (3)评价 局限:仅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不涉及封建制度。 积极:冲破了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 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能力提升:多种史学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 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 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 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 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 体表现。 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 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 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 始向“现代人”转变。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

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课时作业39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某某某某调研)学者李喜所认为,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书中的设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

该书最有可能的是( B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资政新篇》D.《变法通议》解析:“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表明该书是《海国图志》,故选B项;《四洲志》成书于鸦片战争前,排除A项;《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不是史地著述,排除C项;《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著作,不是史地著述,排除D项。

2.(2020·甘青宁联考)洋务派引用中国传统典籍来证明西学之天文算学、化学、重学、气学等均源于中学,认为这些科技不过“泰西智士从而推衍其绪”“而精理名言,奇技淫巧本不能出中国载籍之外”。

洋务派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 )A.减轻学习西方的阻力B.推翻“中体西用”学说C.全面学习西方文明D.坚持文明优越理论解析:据材料把西学的源头说成是中学,即“西学中源”说,其目的在于减少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的阻力,故选A项;洋务派倡行“中体西用”学说,即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排除B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学西方制度和思想文化,排除C项;洋务派坚持文明优越理论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D项。

3.(2020·某某某某一模)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

该主X( B )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B.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某某政治解析:冯桂芬主X“通上下之情”和学习西方以实现“君民不隔(统治者与人民要有沟通互动)”,可以看出冯桂芬的思想涉及了西方某些政治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故选B项;这一时期冯桂芬的思想仍属于洋务思想,排除A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排除C项;冯桂芬的主X只是有西方的“”色彩,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某某政治,排除D项。

2014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学案课件 第17单元 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4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学案课件 第17单元 思想解放的潮流

1.核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 能混为一谈。 2.实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 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3.评价 (1)积极性: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 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 好的舆论环境。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现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历史事实。 (2)局限性 ①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 其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无法 弥合中、西学之间的冲突,直接导致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 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②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 意识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
返回目录
1.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和影响各是什么? (1)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和合理性。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2)影响:①起到 思想启蒙 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 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 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 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史论突破3
解读考纲ABC
新文化运动内容、特点及评价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归纳其特 征;掌握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知识探究】 ➢1 ➢2 ➢3 显 相材同料点:①“性无质论上何,种都学属派于,资苟产其阶言级性
/
1、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 隐 质之的成反孔理封建,教斗持适争之应;有了②效根中,本国尚目不封的达建上自,社然都要
(1)林则徐: ①地位: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②活动:收集西方国家的信息;编辑《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书籍。
(2)魏源: ①著作:《 海国图志 》。 是书何以作②?思曰想为:以“夷师攻夷夷长而技作以,制为夷以”夷,款成夷为而近作代,中为国师人夷学长习技西以方制的夷口号。
3.而作影。响“: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③一些知识分子认革识到命推派翻的清比朝较统见治的教必辅要性。
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
(2)过程:
①1894年 兴中会 誓词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主张。 ②1903年章太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保皇立宪主张;邹容《革命 军》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③1905年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将“建立民国”确立为奋斗目标。 ④1905 ~1907年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论战,为 民主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使许多知识分子投身到革命事业。 ⑤ 1912 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方案初步实现。
(1)启发人们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洋含务义派:进学而习提出西“方师先夷进长技技以术,自抵强御侵”的略口,号以,维形护成“清中王学朝为统体治,西。 学为意用义”的:洋迈务出运了动近指导代思中想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Fra bibliotek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史论突破1
解读考纲ABC
“睁眼看世界”的核心内容、目的及影响
专题二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1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2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第33课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及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专题二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思第 想 解课 放时 潮 流近
代 中 国 的
31
基础落实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限时训练
包,思想自由”主要目的是 什么?有何作用? 2、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
求民不道会到成淘听目主在同路政历为汰他的政中点;治代封之们:治国:②发辛①;命自让经封建展亥维③运由各济建统资革新方,发种结统治本命变法即展不构 治 者主 ,法上使。同义 , 主,的 者 维彼”的, 主 张都需 的 护此思建 张 实是相想要 推 统立 走 行向反能, 崇 治资 君 西西,够产 主 方方受 , 的也在阶 立 民学级 宪 主习;
返回目录
知识点1
睁眼看世界
I 知识整合
1.背景:
2.表现:
巧记速记夯基名础师助学:“睁眼看世界” (1)清朝国势日趋衰落,社会矛可盾归日纳益为尖“锐。一、一、二、 (2)读书人大多埋首经书,远离二社”会见现教实辅。。 (3)统治者沉浸于“ 天朝上国易错”警的示迷:梦中对不林能则自徐拔向。西
方学习的认识见教辅。
相结合)
发表
②通过变法以挽救民族危
机,充满爱国主义激情。
③要求建

易错警示:维新派与洋务运动的比较见教辅 梁启超
《 变法通议 》,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的 宣传民权学说,提 出路 倡维新变法
发展君资主本立主宪义制,度具有进步 意义。
④传播了西方社会政治学
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
谭嗣同名师助学:维新对 大封胆思建的想君批主判与专,制号共政召体人和和们思纲同常封想名建教束可缚进彻行归底了纳天 批赋判人封权建君、权自,由具平有等观念,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 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 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返回目录
【宏观把握】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 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 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向西方学习
制度
思想文化
返回目录
知识点1
睁眼看世界
I 知识整合
巧记速记夯基础
【概念阐释】 近代世界潮流是什么?
世界潮流指: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表现: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
(2)表现:
名师助学:马克思主义在
①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中成国了的从传学播术可介归绍纳向为社“一、
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二、三”见教辅
②各地 共产主义小组 进一步扩大易宣错传警。示:1、马克思主义
(3)影响:
中国化的含义;2、问题与
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主合义之争;3、五四运动前 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方础式。。见教辅
③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知古通今
解读考纲ABC
2012年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
——马克思主义吸引中国知识分子原因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简述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 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因,掌握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还通过创办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学会,举行演讲,扩 大宣传马克思主义。
返回目录
知识点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I 知识整合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巧记速记夯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如何 指导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
(1)趋势: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 社会改造 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掌握睁眼看世界的核心内容,知 道其目的,探究其影响。
右图著作是林则徐第六代嫡孙、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林岷女士耗时13 年写成,在书中写到的内容不可能有( )。 A.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了解西方 B.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 C.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抵抗外国侵略 D.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巧记速记夯尊基孔础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政治
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背 经济 景 思想文化
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袁世凯掀起 尊孔复古 逆流;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返回目录
知识点2 维新思想与共和思想
I 知识整合
巧记速记夯基础
1.维新变法——维新派:
根本原因(联系必修二内容)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1)背景: ②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③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
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理论武器: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史论突破2
解读考纲ABC
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简述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 此特点的原因。
【快速判断】下列材料分别是谁的著作内容?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 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二: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 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 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材料三: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之本原, 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
为“一、二、一决裂”见教辅
启蒙 意义
严复
翻译出版《天演论》
提倡 进化 论思想,成为人们要求变法 图强的理论武器
返回目录
知识点2 资产阶级向西方的学习
I 知识整合
2.走向共和——革命派:
巧记速记夯基础
名师助学:维新思想与共和思想可 归纳为“一、二、一”见教辅
(1)背景:
①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②《 辛丑条约 易》签错订警后示民:族1危、机维空新前加派剧、。改良派、
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文化运动的基地。
返回目录
知识点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I 知识整合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巧记速记夯19基世础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 义开始传入的条件?
(1)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2)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号召中国人
【拓展探究】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
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阶级条件; 第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四,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 国际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