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经济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澜沧江 -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澜沧-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冷战后亚太地区经济开发的热点。受金融危机的冲击, 这项经济合作受挫。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逐渐复苏,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澜沧江 -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湄公河全长 4880 公里,流域总面积 81 万平方公里。湄公河次区域总面积233.19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2.46 亿,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置十分显要。
湄公河次区域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历史悠久,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而且,该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孕育了闻名于世的自然、文化遗产。虽然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湄公河次区域文化的多元性,但该区域内国家间山水相连、民族间血脉相承,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文化与商业交往,共同构成了湄公河次区域独特的地缘文化与地缘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冷战格局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逐步成为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及投资开发的新热点, 不仅沿岸国家及东盟积极参与,日、美、欧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也十分关注, 纷纷挟资而入。这一次区域合作计划涉及的国家之多( 六个) 、地域之广( 233万平方公里) 、人口之众( 2. 4亿) ,在中国各地区目前参与的对外经济合作中也是罕见的, 是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将成为21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进行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1992年以来, 在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促进下, 逐渐形成了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 由东盟主导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 , 由新湄公河委员会主导, 柬、老、泰、越四国参加, 中、缅为对话国的“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 , 以及由泰国发起的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经济增长四角”等四种主要合作机
制并行运作的发展势头。这几种合作机制虽然在范围、层次和程度上有所不同, 但都围绕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展开, 其最终目的是要在特定区域内实现最有效的专业化生产, 消除不必要的贸易投资障碍, 实现生产要素的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流域地区各国的共同繁荣。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自1992年至1999年已先后召开了九届部长级会议, 合作范围涉及交通、通讯、能源、旅游、环境、人力资源开发、贸易和投资、禁毒等八个领域, 筛选出100余个合作项目, 已投入2. 8亿美元的贷款。在交通合作方面, 已对曼谷- 金边- 胡志明市公路进行了工程勘察、设计, 对越南境内红河航运和拟建的昆明- 清莱公路进行了考察。在能源合作方面, 建立了次区域电力论坛, 确定了12个能源合作项目。在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合作方面, 亚行批准了向次区域环境监督和信息网络提供技术援助, 并建立了环境数据库。在旅游合作方面, 成立了“湄公河旅游论坛” , 并制定了一些旅游合作计划。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 亚行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就业与培训合作”计划提供了技术援助, 并由国际劳工组织作为执行机构进行实施。在贸易与投资和禁毒合作方面, 也开展了一些工作。“东盟- 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始于1996年6月, 当时的东盟七国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中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共十一国的部长级代表,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通过了
《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基本框架》 , 旨在加强整个东盟与湄公河流域沿岸各国的经济联系, 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投资与贸易、农业、林业、矿业、工业及中小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科技等八个方面。该机制的形成表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合作已作为东盟经济政治一体化中的一部分纳入东盟的合作框架, 其范围已超越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该合作框架内, 首先推出了南起新加坡、北至中国昆明的“泛亚铁路”计划, 它将连接新加坡, 马来西亚的吉隆坡, 泰国的曼谷、清迈, 缅甸的仰光, 柬埔寨的波贝、金边,越南的胡志明市、河内, 老挝的万象, 中国云南省的昆明, 还可以从昆明延伸至北京, 然后连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 , 建立起东南亚、东亚、中亚和欧洲之间的铁路网络。该计划得到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赞同和支持。新湄委会主导的“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始于1995年4月,当时柬、老、越、泰四国在泰国清迈签署《湄公河流域可持
续发展合作协定》 , 其宗旨是要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水资源以及全流域的开发利用进行协调监督和合作, 并积极寻求国际援助。现已提出了上百个实施项目, 共获得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3730万美元的资助。由中、老、缅、泰主导的“经济增长四角”合作机制在航运合作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 1994年,中、老、缅、泰召开了澜沧江—湄公河通航合作技术级会议, 之后四国联合考察团对澜沧江—湄公河航运进行了实地考察。中老、中缅已签订了澜沧江—湄公河客货运输协定, 四国通航协定正在磋商。此外, 四国还在贸易与投资、公路网建设、旅游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在1999年2月5日中泰两国外长代表本国政府在曼谷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关于21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中双方作出承诺, 将对中、老、缅、泰毗邻地区经济增长四角“给予更大的重视和支持”。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一) 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使东盟国家经济普遍衰退。有的国家还出现了社会动乱和政治危机, 从而对东南亚正在蓬勃开展的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 各方利益难以协调。由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特点, 因而围绕其合作开发, 区域内国家和区域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纷纷以各种方式进入, 形成了多方介入、多轮驱动、多种合作机制并存、国际关系复杂、竞争激烈的局面。此外, 各种合作机制的诸多项目是重叠、类似或交叉的, 这些项目在吸纳投资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将会引起纠纷或分歧。( 三)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90年代以来, 随着世界性市场经济、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高科技的迅速进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 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风险。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在该区域成为世界投资热点之一、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纷纷挟资而入的背景下进行合作开发, 必然会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和挑战。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战略意义:1.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顺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为区域内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2.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整合次区域各国的力量,调动区域内外各方的力量,促进澜沧江-湄公河及其流域地区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