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合集下载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代语境下的保护与传承——以菊儿小区改造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代语境下的保护与传承——以菊儿小区改造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代语境下的保护与传承——以菊儿小区改造项目为例王珅平北京理工大学摘要:北京传统民用建筑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见证者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解决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发展的矛盾是当今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结合吴良镛教授改造的菊儿小区项目,立足于传统民用建筑文脉的保护与传承,从时间、空间维度探索老北京四合院建筑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总结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今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四合院建筑;传统与现代;保护与传承;情感寄托1引言蕴含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中古民用建筑——胡同,逐渐被误认为是落后与破败的象征,是保是拆,世间议论纷纷。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地域性传统民用建筑被列入改造项目,新材料、新技术的大量运用,一些特色传统民居逐渐被同化并且逐渐失去原有的历史风貌。

在改造中如何将民用建筑的传统文脉延续,成为当今建筑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北京菊儿胡同的四合院是北方最典型的民用建筑,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主持了菊儿小区的改造,对建筑形态改造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

传统与现代,怎样权衡这两二者的关系,是旧城改造需要大量探讨的。

2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民用建筑到一定年限是需要更新改造的,但这种改造并不是改造建筑的文化形态与历史沉淀。

一些陈旧没有历史文化遗留的需要被摒弃。

过去的建筑是基于满足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习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需求,所以需要在适应新形势下进行建筑形态和空间的改造。

2.1时间维度从时间的维度来说,建筑发展一直在适应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所用,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生活态度的变革,人们在追求一种当下的居住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也要求着建筑功能的逐步提升。

2.2空间维度从空间维度来看,未来民用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未知的,这个“未来”就不能单指是未来发生的、新的事物,他有着多重指向。

北京四合院的ppt课件

北京四合院的ppt课件

建筑材料
01 传统砖木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 ,这种材料既环保又耐用,能够适应北京的气候 条件。
02 石材与土坯
在四合院的某些部分,如地基和院墙,也会使用 石材和土坯作为建筑材料,以增加建筑的稳固性 和耐久性。
03 木材的选择
木材是四合院建筑中的主要材料之一,为了确保 建筑的品质和安全性,所使用的木材需经过精心 挑选和处理。
03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
居住文化
居住环境
北京四合院体现了传统的居住文化,院落宽敞,布局合理 ,适应了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家庭关系
四合院的设计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房间 的布局和功能适应了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有利于家庭成 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传统建筑工艺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木 结构、砖石结构等,这些传统建筑工艺的运用,使得四合 院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北京四合院与现代城市的关
05

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01
02
03
空间布局
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对现代 城市规划产生了影响,强 调了空间的功能分区和流 线组织。
建筑密度
四合院的紧凑布局对现代 城市建筑密度的规划提供 了借鉴,有助于提高土地 利用率。
街区尺度
四合院所在的传统街区尺 度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 参考,有助于营造宜人的 街道空间。
风水理念
自然和谐
北京四合院的风水理念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院落的布局和设计充分考虑了 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方位与气场
四合院内的房屋布局和朝向遵循了风水学中的方位和气场理论,以利于家庭成 员的身心健康和运势# 北京四合院的ppt课件

基于类型学方法的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和再生

基于类型学方法的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和再生

并选 取 一 定 四合 院 区域 进 行 了模 拟 规 划设 计 。 【 关键 词 】 混居 四合 院 ;保 护 和 再 生 ; 类型 学 AB R T B in ie u n i o eo es mb l o ST AC : e ig Sh y a s n f h y os f j t t dt nl e i . we e, eiu l g l t cue, e s r io a in Ho v rsr s l a r trs d ne a i B jg o ie s u
近些 年 保 护 胡 同~ 四合 院 的 城 市 肌 理 已 经 成 为 北 京 旧城 保 护 的 指 导 思 想 . 《 京 旧 城 2 片历 史 文 化 保 护 区 北 5 保 护 规 划 》 、 《 京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保 护 规 划 》 和 《 京城 北 北 市 总 体 规 划 (0 4 2 2 ) 等 都 提 出 要 保 护 旧城 原 有 的棋 20 - 00 》 盘 式 道 路 网 骨 架 和 街 巷 胡 同格 局 ,保 护 北 京特 有 的 胡 同一 四 合 院 的 传 统 建筑 形 态 。 北 京 在 四 合 院 保 护 和 改 造 更 新 实 践 方 面 也 进 行 了积
任晋锋


REN i f ng; Jn e LU Bi n
【 要 】 四合 院是 北 京 传 统 文 化 的 象征 之 一 ,但 是 目前 私 摘 搭 乱 建 、 多户 混 居 、人 口过 密严 重 破 坏 了传 统 的 四合 院 和 城 市 风 貌 。 本 文提 出 四 合 院 的 保 护 应 该 关 注 原 住 民 的 传 统
8 l。0 3 罅1措 < 【 4 01o o0 21*鹕 4 0 0- z 0 0 1 3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研讨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研讨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研讨摘要:北京四合院建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修缮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传统的北京民居形式中,蕴含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加大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力度,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具有促进作用。

然而,在实际展开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的过程中,应对其框架以及建造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北京四合院整体框架为木框体系,且在建设中遵循传统古建做法建造,使得整体保护与修缮难度大、技术应用杂、影响因素多,且由于木制结构年久失修,空间阴暗、冬冷夏热,这样的环境难以带给居民舒适感,且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理念,无法将四合院融入城市生活环境,现已成为被人们所遗弃的“旧建筑”。

基于此,本文对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进行研讨,从木构架结构、墙体结构、屋面结构、门窗结构等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北京四合院结构,在详细探讨北京四合院的修缮标准基础上,总结了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的创新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顺利展开工作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保护;修缮;创新前言: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使之成为了当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不仅是北京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表现形式。

昔日对四合院“保”与“拆”的矛盾现已转变为对四合院修缮,以此保护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建筑的历史性价值,如何在不破坏四合院的基础上提高保护与修缮效率是当前发展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针对四合院保护修缮决不可采用固定的保护方式,因此需要通过新旧嫁接、功能置换等方式进行保护与修缮,这样的方式对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北京四合院结构分析(一)木构架结构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基本为木系构件组成,将木系构件组合、安装最终形成房屋建筑,但木系构件在当前时代中已基本转变为装饰性构件。

木梁结构在木系建筑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可以作为传统木架建筑的标志,也是鉴别现代木系建筑与古代木系建筑的一个重要依据。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1. 60年代末的红卫兵“扫四旧”,将四合院中精美的砖雕、木雕、石刻、彩绘尽行扫荡,无数价值极高的艺术品,砸成碎块,或抹上泥灰,能得以幸存者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北京四合院更是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

2. 九十年代中后期,为了城市的新发展,进行的为旧房改造,北京四合院更是遭到了大规模的拆除,原本已剩余400万平方米的四合院也因此又被拆除了100万平方米。

最近的一次拆除改造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而进行的危房整治工程,但是与前两次相比此次就是弥补性拆迁,对于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体现多的或者保存较好的四合院采取保护,而把那些生活条件恶劣,很差的四合院拆除。

北京四合院保护措施1. 编制《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规划》。

使之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一部分。

该规划似应全面盘点二环以内老城区胡同、四合院的总体情况,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历史建筑标本保护和历史地段、街区保护: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四合院密集区和基本保持旧貌的整条胡同,列为绝对保护区,只进行内部整治,停止一切大拆大建;面积较小的四合院居住区只保护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四合院,其余的但拆无妨。

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明清四合院原则上保留,质量特别低劣的可拆除改建绿地;民国以后的四合院原则上拆除改建绿地,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保留。

2.在三环以外建设廉价居住区置换老城区绝对保护的四合院。

政府给予承办企业经费补贴、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设廉价居住新区,然后将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的居民迁入,保护区的四合院则划归承办企业所有,经统一整治后再售出。

3.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整治四合院的资金首先应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资金,北京市政府也可以拿出更多的配套资金用于四合院的整治;四合院内外排水、供气、卫生设施等基础建设经费可从城市建设税中支出。

不足部分由负责运作的企业承担,再从新旧房屋置换中获得适当回报。

北京传统四合院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北京传统四合院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北京传统四合院建筑的继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建筑己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生活和居住的需求,传统四合院的更新改造问题已迫在眉睫。

在改造中如何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居住文化,同时又能满足现代人民生活需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于城市的平衡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历史文化的延续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北京传统胡同及四合院的研究,在对这些历史悠久古建筑的欣赏中,使我们对于中国的传统美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标签:传统建筑;建筑样式;继承创新说到中国传统建筑,肯定是中国传统独特的木构架建筑,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传统建筑是我们非常值得的考察对象。

现如今无论是公共室内空间还是居住空间的设计都是一味的复制粘贴,没有真正的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它们仅仅满足了空间的使用功能,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也就是说对于空间的文化内涵的要求越来越高。

北京传统建筑无论从建筑的形式、构造、装饰构件,到装饰纹样、装饰色彩,都反映出了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体现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统北京四合院建筑文化特点四合院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类型,本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先进保存最完好也极具其建筑代表性的,当推北京的四合院为之典型。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中,大到皇亲贵冑,小到黎民百姓,其居家房屋,多采用四合院的格局。

而四合院的格局,在于环绕在内院四周均建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房屋,四合院的名称也因环抱内院之势所得名。

四合院的种类,多由其“进数”也实际上是其面积大小和房屋多寡决定。

较常见的四合院拥有诸如庭院、正房、厢房、耳房以及后罩房倒座房等房屋构成。

其分配安排,一定按照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原则。

四合院从外面看,它四面都是墙,只有一个院门通向外界,两扇大门平时还关闭着,一对门钹仿佛告诫人们不可擅自闯入。

四合院内一大家人可以安安静静、和和美美、与世无争地生活。

北京的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格

北京的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格

北京的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格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的建筑中,可以找到丰富多样的传统民居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代表了北京独特的文化与艺术传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一、北京传统民居的特点北京的传统民居主要有四合院和胡同两种形式。

四合院是由四个独立的建筑围合而成的合院,中间通常有一个庭院。

胡同是狭长的巷道,两旁是连续的四合院。

这种传统民居的特点在于其简洁而有序的布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传统民居的布局注重均衡和对称,整体结构呈现出一种平衡美。

四合院的格局通常是以中轴线对称,即有一个主轴线贯穿整个建筑。

建筑物的主要功能区域分布在中轴线两侧,例如客厅、厨房和卧室等。

这种布局讲究空间的秩序和尊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此外,传统民居还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连通和衔接。

庭院是传统民居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到采光和通风的作用,同时也是家庭活动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四合院的庭院通常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室内房间相连,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二、北京传统建筑风格的特色除了传统民居,北京还有许多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建筑,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宫殿是北京传统建筑风格中的代表之一。

例如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中国皇帝的皇宫,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

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庞大而庄严,建筑风格以黄色为主,让人感受到皇家的尊贵和权威。

寺庙也是北京传统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该阁是仿照西藏萨迦寺建造的,独特的藏式建筑风格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之感。

此外,天坛的祈年殿也是一个典型的寺庙建筑,其特点是庄严肃穆,让人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

园林是北京传统建筑风格的另一个特色。

例如颐和园就是一个集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的代表作。

颐和园以山水为主题,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中,创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感。

园内的建筑结构和风格各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艺术和历史的魅力。

北京四合院资料简介

北京四合院资料简介

北京四合院资料简介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之一,通常是由庭院、房屋和围墙构成,院内通常有四面房屋,所以被称为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国建筑的瑰宝之一。

在北京,四合院是居民建筑的主要形式,也是北京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北京四合院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而真正流行起来则是在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合院成为了当时居民建筑的主要形式。

同时,北京的四合院也受到了南方园林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设计注重布局和空间的利用。

一般而言,四合院是以一个庭院为中心,周围是四栋房屋。

庭院通常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起到通风、采光、景观和活动场所等多重功能。

庭院的四周是房屋,通过门窗通向庭院,门户的位置往往也象征着居住者的身份和地位。

北京四合院的房屋一般是连在一起的,共用一面墙,这既节省了空间,也便于社交和互动。

同时,四合院通常是围墙包围的,能够提高居民的安全性和隐私。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独特,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四合院的建筑材料大多采用木质结构和绿色植物,使得整个院落看起来非常自然和和谐。

四合院的屋顶多是黑色青瓦,古色古香。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还注重对称和平衡,以及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四合院的每个房间都能得到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同时实现了私密性和公共性的平衡。

四合院的庭院则是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空间,可以举行各种活动,也可以用来种植花草树木,使整个院落更加美丽和宜居。

除了建筑风格,北京四合院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合院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建筑,它代表着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北京四合院通常是多代同堂的家庭居住,不同世代的亲人生活在同一个院落,共同传承和传统文化。

四合院也是北京社交生活的重要场所,邻里之间可以方便地互动和交流。

四合院还是艺术和文学创作的重要场所,许多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学者都曾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创作和居住。

北京四合院的介绍

北京四合院的介绍

北京四合院的介绍北京四合院的介绍一、什么是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建筑形式,特指四边围合、中央院落空旷的住宅建筑。

它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合院建筑多见于中国北方城市和农村地区,尤以北京地区最为著名。

二、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周时期,但真正盛行起来是在明清时期。

在明清两朝时期,四合院因其方便实用,而成为了皇宫、官署和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四合院作为自己居住的场所,这些四合院通常是由许多小房间组成,形式和规模多样。

三、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点1. 四合院的院子都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2. 四合院的房间都围绕院子布置,通常有主房和侧房3. 四合院的入口通常面向南方,以便利用阳光和避免北风4. 四合院的建筑材料多为灰色砖石,经久耐用四、北京四合院的文化价值北京四合院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代表。

它代表了中国人的居住方式、生活理念和人文情怀,反映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因此,北京四合院是北京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称为“古都北京的徽章”。

五、北京四合院的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北京四合院的数量不断减少,很多四合院已经被拆除或改造。

虽然北京市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其保护工作,但四合院的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同时,一些保留下来的四合院也正在逐步复兴,成为当代人们追求传统生活方式的新选择。

六、结语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视它,保护它,让它成为古都北京独特魅力的代表。

未来,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和体验北京四合院所传承的文化和精神。

传统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

传统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

创新空间功能与布局
功能更新与多元化
室内外空间的融合
根据现代生活需求,对四合院进行功 能更新,如设置开放式厨房、书房、 茶室等,实现空间功能的多元化。
通过引入庭院、天井等室外空间元素, 实现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通透性。
空间布局的灵活性
打破传统四合院的固定空间布局,根 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提高空间 利用率和居住舒适度。
空间功能多样化
当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要求四合院院落空间在功能上更加灵活多变,以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
生活方式转变对院落空间的影响
休闲方式的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四合 院院落空间作为传统的休闲场所,需要适应现代人的休闲 需求,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休闲环境。
工作方式的变革
02
与价值
空间布局与特点
01 封闭性
四合院院落空间四周由房屋围合,形成封闭的空 间,体现了内向性和私密性。
02 层次性
院落空间通过前院、中院、后院的布局,形成丰 富的空间层次和序列感。
03 对称性
四合院在布局上讲究对称,以中轴线为中心,左 右两侧建筑和院落空间对称分布。
文化内涵与价值
01 家庭观念
失败案例剖析与教训
案例二
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背景
某历史文化街区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工程。
问题
改造过程中破坏了原有院落肌理和建筑风貌,导致历史文化遗产受到 严重损害。
教训
在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时,应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尊重原有院落肌理 和建筑风貌,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建设。
案例比较与综合分析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保留传统四合院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将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运用,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四合院。

历史宅院民居保护与活化利用案例

历史宅院民居保护与活化利用案例

历史宅院民居保护与活化利用案例一、北京四合院南锣鼓巷地区。

1. 保护情况。

北京四合院那可是老北京的宝贝。

在南锣鼓巷这块儿,很多四合院得到了基本的保护。

政府部门下了不少功夫呢,把那些能体现传统建筑风格的元素,像四合院的青瓦屋顶、木质门窗、雕花的门墩儿等都给好好保留着。

他们还制定了相关的保护规定,不许乱拆乱建,要保持四合院的原有格局。

比如说有的四合院是几进几出的,中间有正房、厢房,这些布局都不能被破坏。

2. 活化利用方式。

变成特色民宿。

一些四合院被改造成了超级有韵味的民宿。

游客们到了北京,就想体验一把老北京人的生活。

住在这种四合院民宿里,早上能听到胡同里的叫卖声,晚上能在院子里乘凉看星星。

院子里还布置了一些传统的老物件儿,像老式自行车、鸟笼子啥的,特有氛围。

文化展示空间。

有的四合院就成了小型的民俗文化展示馆。

在里面可以看到老北京的剪纸、脸谱制作等传统手工艺。

还会定期举办一些讲座,讲讲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四合院的建筑讲究之类的。

这就把四合院从一个单纯的居住空间,变成了传承文化的地方。

创意小店。

南锣鼓巷里不少四合院开起了创意小店。

比如有一家专门卖老北京特色文创产品的,把传统的京剧元素、胡同元素印在T恤上、做成小书签、手机壳。

这些小店既保留了四合院的外壳,又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年轻人也愿意走进四合院,感受不一样的东西。

二、福建土楼田螺坑土楼群。

1. 保护情况。

福建土楼可是世界文化遗产呢。

田螺坑土楼群就像是一群从土里长出来的巨大蘑菇,特别壮观。

当地政府和村民都很重视保护,定期对土楼进行修缮。

土楼的外墙是用土夯筑而成的,时间久了会有损坏,他们就按照传统的工艺,用相同的土质材料去修补。

还有土楼里的木质结构,像楼梯、楼板等,也是用传统的木材修复方法来维护,确保土楼能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2. 活化利用方式。

旅游观光。

这是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啦。

游客们从世界各地赶来,就是想看看这个神奇的建筑。

土楼里面有一些村民当导游,给游客讲解土楼的历史、家族文化等。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

1 图解四合院
图解四合院


⑤ 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 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 辈居住。 ⑥ 东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 常为晚辈居住。 ⑦ 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 矮,常为晚辈居住。 ⑧ 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 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 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 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建造,大都是在封 建社会的晚期,它满足了人们衣食住 行的需要,满足了人们希望得到友谊、 同情、理解、信任的需要。 数代人的居住实践表明,住在四合院, 人与人之间能产生一种凝聚力与和谐 气氛,同时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 亲切感。
1 四合院垂花门 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垂花门
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柱,垂柱的下端 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因此称为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中装饰 富丽的建筑。
1 图解四合院
雕梁画栋
1 图解四合院 雕梁画栋
1 四合院简介
北京四合院
目录
1
四合院的简介 北京著名四合院 四合院的规划与保护 总结归纳
2
3 4 4 5
1 四合院简介
1 四合院简介
什么样的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合房,是中国的一种 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 房屋,通常由北正房、东西厢房和南倒座房组 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及规模: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 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按其规模的大 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 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1 四合院门墩
局部细节分析 门墩——门墩无疑是北京宅院大门最富有特色结构。 门墩由门座和抱石鼓组成,门座安置在大门门轴底部,用来 承托大门转轴的底部。将门枕向外延长, 上面做成鼓形,称 为抱石鼓。 抱石鼓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 常见的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 如:狮子绣球、双 狮戏水、云头、回纹、竹梅双喜、竹报平安、八卦图、太极 图、富贵牡丹、如意头等。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第一篇: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北京四合院是世界公认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传统建筑,是北京城市文化的代表。

但因年代久远普遍面临着维修、改造、保护及住户疏散等诸多问题。

十几年来,围绕北京四合院保护与改造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文物管理部门和有些文物专家学者站在保护文物的立场,主张整体全面保护,限制范围过宽。

文物管理部门反对使用土地一级开发和危旧房成片改造形式,主张一个院或几个院的进行改造,只进行房屋产权的买卖或置换。

前几年市政府主要推行的就是这种“微循环、渐进式”的改造。

而居住在文保区危旧平房的居民由于生活质量低下,迫切要求尽快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强烈。

对于改造与保护,我有如下看法:1.坚持以维修、保护的方式替代四合院区域的危房建设工程。

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名城保护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建筑、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指示,坚决停止旧城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要切实保护好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四合院建筑。

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目前四合院区域内普遍存在的危房问题,应认真探索危破四合院的维修、保护和利用的良性管理机制。

在搬迁改造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经济搬迁的做法,首先是着重解决四合院区域内经济困难户和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在住户疏解与外迁的思路上,应变以往的“货币搬迁”为住房调整,通过调换住房的方式,解决危房户的住房和避免经常发生的货币纠纷问题。

如在城外统一建造住宅楼,然后,通过采用住房调整的办法,以租房的方式,将四合院区域内的危房户置换至城外的单元楼内,在原住户离开危房后,再根据所在区域的位置特点,另行研究危破四合院的维修、改造、保护、利用的方案。

2.以多种方式开展旧城内四合院的维修与保护。

按照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的要求,四合院的产权及使用单位要积极采取维修和保护的措施,不得拆除和改变四合院原有的建筑格局,鼓励实施以院落为单位的小规模的危房户搬迁和四合院维修、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外观的前提下,院落内可以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以适应当前都市生活发展的需要。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北京市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其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从性质和保护对策两个方面对北京市传统民居进行浅析。

一、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的性质四合院是指一种由四面围合而成的传统住宅建筑,常见于北京城区。

四合院建筑具有以下特点:1. 空间布局合理:通常由一个中心院落和四个生活区围合而成,中心为进门大院,南北各设有两个厢房,其中的东厢房为主人居住的房间。

2. 环境良好:四合院建筑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注重环境,四合院被围合起来,既具有私密性又具有开敞性,前后楼阁,曲士楼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3. 风水讲究:四合院建筑通常遵循“五行”、“阴阳”、“风水”等传统建筑规则,采用合适的方位、朝向、造型等,使建筑具有良好的风水格局。

二、北京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对策北京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传统民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老化:大量的传统民居属于“小时代”的建筑,与时代的变迁不相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本身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老化现象。

2. 建筑整体性收到影响:大量原有的传统住宅正在消失,导致与古城区域其他建筑的整体性失衡,文化传承遭受残缺。

3. 污染带来影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传统民居所在区域的环境也在遭受污染。

综合上述问题,对于保护北京市传统民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引入新科技,保护传统建筑:包括旧建筑结构加固,经验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等。

2. 采用现代化技术加强保护管理:应运用电脑审核,加强对建筑实体和环境的监控和保护。

3. 引入现代的生态设计理念:通过环境协调,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让文化资源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4. 暂停对古建筑的破坏与改建:在合法的前提下,批准文化性建筑的建造项目,不得挤压、拆毁古城区域内的传统建筑,避免古建筑被破坏。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_李春青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_李春青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李春青,业祖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北京 100044摘要北京的四合院民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一直以来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其保护状况、保护理念和更新改造的方法都应该不断改进。

本文总结了历史建筑保护理念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归纳了北京民居改造工作的历程,使北京四合院民居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了较为全面和清晰地认识,对未来的保护工作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北京民居;保护理念;民居改造历程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18-02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民居代表了北京城内在的生命力、人文精神品质和最富魅力的记忆,在古都历史文化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传统街区、四合院以及京韵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古都风貌保护的重要部分。

虽然,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任务艰巨,但是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更新理念,建立科学的保护观和有效的保护机制,才能有效推进北京民居保护的进程。

1 保护理念的更新与发展1.1整体性、原真性保护观城市的形成、发展、肌理、格局、环境、建筑风貌、各类文物建筑及无形文化等都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系统。

因此,强调整体性保护非常重要。

即要从宏观的整体环境和组成元素的有机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制定整体保护规则,建立整体的、和谐的、有机的保护体系与机制,以提升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格局、建筑、传统经济、人文网络等整体的和谐特色。

其次,还要强调原真性的保护。

这就要求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组成元素及历史建筑的环境以及历史建筑的构成比例、尺度、材料、色彩及装饰特色等等,延续历史信息的原真性、真实性,以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价值。

1.2“新陈代谢”、“有机更新”保护观1999年的《北京宪章》指出:“新陈代谢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建筑循环过程的各个阶段统筹规划,将新区规划设计,旧城整治、更新与重建等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系统中。

浅谈老北京四合院

浅谈老北京四合院

浅谈老北京四合院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提到北京的四合院可能有点陌生,或许只是听过但没有实际的了解过。

出于这方面的原因因此我想通过书籍和网上资料的搜集来了解一下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艺术和其魅力所在。

一、北京四合院的色彩关系提到北京的建筑其風格与我们南方的建筑大有不同,南方主要以粉墙黛瓦为主,而北方建筑上的色彩大多比较艳丽,以红黄蓝绿为主,一些民居则以青砖黑瓦为主。

北京四合院也不例外油饰和彩绘是其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面积的红与绿相搭配使视觉效果非常强烈,与江南民居的淡雅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也是因为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北方的秋冬不比南方依旧色彩艳丽,北方的秋冬相对比较萧条,万木凋零。

雪更是北方冬天的常客。

所以在大面积的素色之下北京四合院的艳丽色彩无疑是其秋冬的重要点缀,就像南方的粉墙黛瓦是一张书写江南秀丽风光的画布一样。

民居的四合院中大多以灰色调为主,但也不乏这些色调的装饰。

二、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北京四合院作为合屋建筑之一,顾名思义就是指东、西、南、北,四面拼合而成,四面房屋各自对立但又通过走廊连接到一起方便起居。

宽敞的庭院有利于阳光的进入又方便通风。

北京四合院与中国北方的其他民居相似都是以天井作为中心,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房间大多坐北朝南。

因此北房为主房大多采用坐北朝南的位置,之后再进行东西厢房和倒坐房位置的分布,东西厢房中以西厢房为佳,坐西朝东也可以充分享受到阳光。

一般情况下四合院中老人住主房,长子住东厢房,次子住西厢房,佣人住倒房,小姐住后院。

体现了严格的家族制度。

四合院中各房屋相互对立通过走廊连接,不像南方建筑一样各房屋间的联系紧密。

除此之外四合院还有严格的规格,按几进院可以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及三进院以上院落。

一般三进院落被称为标准的四合院。

二进院是在一进院的基础上纵深发展而成,一般在东西厢房南墙的中间加隔墙,也就是障墙。

而三进院则是在二进院的基础上再向纵深发展而成。

一般会在正房后面加一排后罩房,使其与正房形成狭长的后院落,后院与中院通过正房东边的通道进行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摘要北京的四合院民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一直以来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其保护状况、保护理念和更新改造的方法都应该不断改进。

本文总结了历史建筑保护理念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归纳了北京民居改造工作的历程,使北京四合院民居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了较为全面和清晰地认识,对未来的保护工作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北京民居;保护理念;民居改造历程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18-02
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民居代表了北京城内在的生命力、人文精神品质和最富魅力的记忆,在古都历史文化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传统街区、四合院以及京韵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古都风貌保护的重要部分。

虽然,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任务艰巨,但是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更新理念,建立科学的保护观和有效的保护机制,才能有效推进北京民居保护的进程。

1 保护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1.1整体性、原真性保护观
城市的形成、发展、肌理、格局、环境、建筑风貌、各类文物建筑及无形文化等都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形
成一种整体性的系统。

因此,强调整体性保护非常重要。

即要从宏观的整体环境和组成元素的有机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制定整体保护规则,建立整体的、和谐的、有机的保护体系与机制,以提升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格局、建筑、传统经济、人文网络等整体的和谐特色。

其次,还要强调原真性的保护。

这就要求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组成元素及历史建筑的环境以及历史建筑的构成比例、尺度、材料、色彩及装饰特色等等,延续历史信息的原真性、真实性,以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价值。

1.2“新陈代谢”、“有机更新”保护观
1999年的《北京宪章》指出:“新陈代谢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建筑循环过程的各个阶段统筹规划,将新区规划设计,旧城整治、更新与重建等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系统中。

”这种观念是将城市的构成系统和因素,包括城市整体环境、肌理、商业住宅及文化等要素看成是犹如相互关联的人体细胞,共同构建成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

从而,吴良镛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的保护观念,并应用于北京旧城保护的实践之中,开辟了一条积极有效、稳步发展的科学保护之路。

1.3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20世纪人类针对工业革命破坏自然生态、造成全球性的资源恶化、人类文化趋同等问题进行反思而提出的,它以
新的伦理观和价值观来审视问题,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持续发展的战略。

1972年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使用,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因此,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和共同的权利和需求。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点。

“发展”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协调和谐的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了“系统”、“和谐”、“永续’等基本观念的主导意义。

2 北京四合院民居保护改造历程
古都北京历史悠久,从50万年前的猿人故乡至3000年前的西周古城,从秦、汉、唐时期的北方重镇至元、明、清的封建帝国首都,成为了一座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清朝统治者完整保留了明代北京城,并经过几代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尤其是分布于城市街巷中富有特色的北京四合院民居,更是我国封建帝都特殊历史积淀形成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北京经历了帝国主义入侵后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经历了丧权辱国的耻辱,帝都北京的历史建筑及城市环境惨遭摧残和破坏。

之后,北京的城市功能、容量及建设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

到了近
代,北京城经历了为了适应城市新发展而拆除皇城城墙、打通和平门等处城墙、拆除瓮城、打通东西长安街等几条道路的举措,目的是扩大城市现代功能。

同时,随着西方文化和现代西方技术的传入以及国人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古老的北京城开始摆脱封建守旧状态而逐渐向现代化城市演进。

此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国民族形式建筑和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商店、剧院及四合院民居,增加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的时代特征。

北京城虽然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迁和发展,但古都的风貌、格局与肌理、历史古迹、街巷及大片民居四合院等保存尚好,历史文化资源依然是丰富多彩。

建国后,作为首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北京的历史文化古城保护,从以故宫为首的宫殿、庙宇、皇家园林到古都风貌、旧城街区、四合院民居等逐渐开展了越来越全面和有效的保护工作,期间经历了不同的历程:
2.1 20世纪北京旧城保护与改造
1953年,北京市委提出了《改建和扩建北京城市规划草案要点》。

其中提出:“在改建首都时应当从历史形成的城市基础出发,既要保留和发展合乎人民需要的风格和优点,又要打破旧城格局的限制和束缚,改造和拆除妨碍城市发展的和不适合人民需要的部分,使首都成为适应集体主义生活方式的社会主义城市。

”“对古代遗留的建筑物必须加以区别对待,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不对,一概保留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1958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对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采用有的保护、有的拆除、有的迁移、有的改建的方针。

主要内容包括:“故宫要着手改造,把天安门广场、故宫、中山公园、文化宫、景山、北海、什刹海、积水潭、前三门、护城河等组织起来,拆除部分房屋,扩大绿地面积。

城墙、坛墙一律拆掉。


1962年的《北京市城市建设总结草稿》提出:“对待古建筑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的保护、有的拆除、有得迁移、有得改造,区别对待的方针。

”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六十年代,北京旧城保护与改造工作中受到建国初期思想领域“破旧立新”意识的影响。

强调“改造与发展”而拆除了城墙、坛墙等。

传统街巷及四合院民居的保护未提到日程上。

1982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根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

扩大保护范围,提出对文物古迹和革命文物不但要保护建筑本身,还要保护古建筑的历史环境,保留北京的特色,注意与园林、水系的结合和现就建筑的协调。

1983年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对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确定“既要提高旧城区各项基础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又要继承和弘扬北京历史文化城市的传统,并力求有所创新。

”该批复,确立逐步地成片地改造旧城的保护方针,推进旧城保护的新进程。

1993年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的批复确立了“整体保护”理念,建立从单体历史建筑、寺庙、风
景区到城市格局、商业区、街区、胡同、传统四合院居住区及传统生活场景及京味文化和风土民情等无形文化的整体保护体系。

强调了从北京城整体格局、历史环境、历史建筑、传统文化及人文环境等综合构成的有机整体上保护北京古都风貌,全面地推进了北京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北京旧城是几朝古都所在地,构成要素多元,其中历史街区、胡同四合院居住区是大量分布广、聚集人口最多的历史区。

因此,旧城区保护与改造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量大、面广、难度大、持续时间长与民众最密切的保护改造工程。

据统计,建国初期北京旧城区留下的四合院及平房约有1700万平方米。

到1982年旧城保存质量好的四合院约有200多万平方米。

80年代的旧城危改工程对西城区小后仓胡同、东城区菊儿胡同和宣武区东南园三片进行了试点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90年代又先后进行了三批危改建设。

其中的菊儿胡同和小后仓试点工程对如何保护古都风貌作了有益探索。

专家、学者和居民对四合院保护的强烈呼吁得到了市政府高度的重视,2002年政府作出了停止旧城新开试点项目的决策,编制了已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

这些规划在总结危改工程经验教训、大量历史分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理念,确立了“整体保护”、“原真性保护”、“动态保护”、“有机更新”、“可持续保护”的新观念,为北京历史名城的历史文化区
保护开启了新的探索之路。

2.2 21世纪北京旧城保护与改造的新里程
进入21世纪,北京旧城保护进入了新的里程。

自2000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在旧城内组织相关部门深入调查,确定保定较好的四合院为挂牌四合院;扩大旧城内历史文化保护区;还颁布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确定了旧城四合院的改造原则。

政府采取了政府补贴改造四合院民居、加大胡同居住区市政设施建设、提升绿化环境、合理疏解人口、保护传统的人文环境和传统民居文化、开展老北京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等措施,推动了旧城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论
北京传统民居的保护已经从“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村落民居和“近在眼前却不觉”的北京古城民居的时代走了出来,政府越来越重视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投入大量保护资金,并开展了众多的保护规划项目;专家学者越来越加强了民居保护的学术研究,为民居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而平民百姓也越来越重视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追求宜居的四合院文化,认识到追求“天人合一”民居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信我们北京的民居建筑保护工作会开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充分,为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