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集合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 集合 本章整合
集合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元素个数可划分为有限集、无限集 集合的表示:可以用列举法、描述法及 Venn 图来表示集合 子集:如果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的元素, 那么集合������叫做集合������的子集,记作������ ⊆ ������ 集合的基本关系 真子集:如果集合������是集合������的子集,并且������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 属于������,那么集合������叫做集合������的真子集,记作������⫋������ 相等:如果������ ⊆ ������,且������ ⊆ ������,那么������ = ������ 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且������∈������} 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 = {������|������∈������或������∈������} 补集:∁������ ������ = {������|������∈������,且 ������∉������}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四 集合中补集的思想 在研究一个问题时,若从其正面入手较难,不妨考虑从其反面(即对 立面)入手,这种“正难则反”的方法就是补集思想的具体应用,它在解 决有关问题时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集合中的运算常用这种思 想. 应用已知集合A={x|x2-4mx+2m+6=0},B={x|x<0},若A∩B≠⌀,求实 数m的取值范围. 提示:A∩B≠⌀,说明集合A是由方程x2-4mx+2m+6=0①的实数根组 成的非空集合,并且方程①的根有(1)两个负根;(2)一个负根一个零 根;(3)一个负根一个正根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十分烦琐,这时我们从 求解问题的反面考虑,采用补集思想,即先由Δ≥0,求出全集U,然后求 方程①的两根均为非负数时m的取值范围,最后再利用“补集”求解.
集合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元素个数可划分为有限集、无限集 集合的表示:可以用列举法、描述法及 Venn 图来表示集合 子集:如果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的元素, 那么集合������叫做集合������的子集,记作������ ⊆ ������ 集合的基本关系 真子集:如果集合������是集合������的子集,并且������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 属于������,那么集合������叫做集合������的真子集,记作������⫋������ 相等:如果������ ⊆ ������,且������ ⊆ ������,那么������ = ������ 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且������∈������} 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 = {������|������∈������或������∈������} 补集:∁������ ������ = {������|������∈������,且 ������∉������}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四 集合中补集的思想 在研究一个问题时,若从其正面入手较难,不妨考虑从其反面(即对 立面)入手,这种“正难则反”的方法就是补集思想的具体应用,它在解 决有关问题时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集合中的运算常用这种思 想. 应用已知集合A={x|x2-4mx+2m+6=0},B={x|x<0},若A∩B≠⌀,求实 数m的取值范围. 提示:A∩B≠⌀,说明集合A是由方程x2-4mx+2m+6=0①的实数根组 成的非空集合,并且方程①的根有(1)两个负根;(2)一个负根一个零 根;(3)一个负根一个正根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十分烦琐,这时我们从 求解问题的反面考虑,采用补集思想,即先由Δ≥0,求出全集U,然后求 方程①的两根均为非负数时m的取值范围,最后再利用“补集”求解.
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反之,如果X是一个奇数,那么X除以2的余数为1,它能表示为 X=2k+1(k∈Z)的形式。所以,X=2k+1(k∈Z)是所有奇 数的一个共同特征,于是奇数集可以表为 {X∈Z|X=2k+1, k∈Z}.
再如,实数集,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具有q╱p(p, q∈Z,p≠0)的形式,这些数组成有理数集,我们将它表示为 Q={X∈R|X=q╱p,p,q∈Z,p≠0}. 其中,X=q╱p(p,q∈Z,p≠0)就是所有有理数具有的共同 特征。
例如,
不等式X-7<3的解是X<10,因为满足X<10的实数有无数个, 所以X-7<3的解集无法用列举法表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解集中 元素的共同特征,即:X是实数,且X<10,把解集表示为 {X∈R|X<10}.
又如,整数集Z可以分为奇数集和偶数集。对于每一个X∈Z,如 果它能表示为X=2k+1(k∈Z)的形式,那么X除以2的余数为1, 它是一个奇数;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解: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A={0,1,2,3, 4,5,6,7,8,9}.
注,由于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相等,而与列举的顺序无关,因 此一个集合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方法,故以上例题的集合还可以写成 A={9,8,7,6,5,4,3,2,1,0}.
集合E={X∈Z|X=2k+1,k∈Z}也可表示为E={X| X=2k+1,k∈Z}.
练习
1.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A,B是平面α内的定点,在平面α内与A,B等距离的点; (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 2.用符号“∈”或“∉”填空: 0_N; -3_N; 0.5_Z; √2_Z; 1╱3_Q; π_R.
再如,实数集,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具有q╱p(p, q∈Z,p≠0)的形式,这些数组成有理数集,我们将它表示为 Q={X∈R|X=q╱p,p,q∈Z,p≠0}. 其中,X=q╱p(p,q∈Z,p≠0)就是所有有理数具有的共同 特征。
例如,
不等式X-7<3的解是X<10,因为满足X<10的实数有无数个, 所以X-7<3的解集无法用列举法表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解集中 元素的共同特征,即:X是实数,且X<10,把解集表示为 {X∈R|X<10}.
又如,整数集Z可以分为奇数集和偶数集。对于每一个X∈Z,如 果它能表示为X=2k+1(k∈Z)的形式,那么X除以2的余数为1, 它是一个奇数;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解: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A={0,1,2,3, 4,5,6,7,8,9}.
注,由于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相等,而与列举的顺序无关,因 此一个集合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方法,故以上例题的集合还可以写成 A={9,8,7,6,5,4,3,2,1,0}.
集合E={X∈Z|X=2k+1,k∈Z}也可表示为E={X| X=2k+1,k∈Z}.
练习
1.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A,B是平面α内的定点,在平面α内与A,B等距离的点; (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 2.用符号“∈”或“∉”填空: 0_N; -3_N; 0.5_Z; √2_Z; 1╱3_Q; π_R.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课件必修1高一必修1数学课件
【解】 ∵1∈A, ∴a+2,(a+1)2,a2+3a+3 都可能为 1. 当 a+2=1,即 a=-1 时,a2+3a+3=1, 这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矛盾,故舍去. 当(a+1)2=1 时,a=0 或 a=-2. a=0 时,集合 A 中的元素是 2,1,3;a=-2 时,集合 A 中的 元素是 0,1,1,不具备互异性,舍去. 当 a2+3a+3=1 时,a=-1 或 a=-2,由以上知不适合, 舍去. 综上所述:a=0,此时集合 A 中的元素是 2,1,3.
①-12∈Q;②π∈Q;③0∈N;④ 9∉N+.
A.1
B.2
C.3
D.4
解析:①③正确;②不正确,因为 π 是无理数;④不正确,
因为 9=3∈N+. 答案:B
2021/12/9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3.下列四个结论:
①集合 N 中最小的数是 1;②若 a∈N,则-a∉N;③若 a∈
N,b∈N,则 a+b 的最小值为 2;④若 a∈Z,b∈Z,则 a-b∈
2021/12/9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八页。
2021/12/9
3 基础知识达标(dábiāo)
即学即练 稳操胜券(wén cāo shèng quàn)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八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于 3 的所有自然数构成一个集合 B.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C.1,0,5,32,12构成的集合含有四个元素 D.π 的近似值构成一个集合
(2)1.5________N + , 1.5________N,1.5________Z , 1.5________Q,1.5________R;
(3) 2 ________N + , 2 ________N , 2 ________Z , 2 ________Q, 2________R.
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例: 表示 以内所有素数构成的集合,则4 ___ ,3____ .
新课引入
概念深化
四、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或
Natural number
Zahlen quotient Real number
N*或N+ N Z Q R
新课引入
应用举例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
×√ (2)较小的数.
新课引入
牛刀小试
2022年8月底,我们踏入了心仪的校园,找到了自己的班级.下列现象能 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你所在班级中的全体学生; (2)你所在班级中比较高的同学; (3)你所在班级中身高超过178cm的同学; (4)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
能 不能 能 不能
新课引入
遍性的特点
新课引入
布置作业
•作业1: 习题1.1第2,3,4题 •作业2: 《课时练习册》第一节内容 •作业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的,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又 有多少种?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本来解答.
新课引入
结束语
谢谢观看!
元素
新课引入
概念形成
一、概念 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我们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
表示集合,用小
写拉丁字母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康托尔(Georg Cantor,1845~ 1918) 德国数学 家, 集合论创始 人, 他于1895年 谈到“集合”一词.
1.列举法: 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 合的方法.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件(36张)
(2)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
描述法
把集合的元一素一列举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_____________出来,并用
共同特征
概念
_______________表示集合的
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
方法
合的方法
一般
形式 {a1,a2,a3,…,an}
{x∈I|p(x)}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你班所有的姓氏能组成集合.( √ ) (2)高一·二班“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能组成集合.( × ) (3)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 (4)集合{x|x>3}与集合{t|t>3}表示的是同一集合.(√ )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关系
语言描述
记法
读法
属于 a是集合A中的元素 a∈A a属于集合A
不属于 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 a∉A a不属于集合A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常用的 自然数 数集 集 记法 N
正整数集 N*或N+
有理数
整数集
实数集
集
Z
QR
4.集合的表示法 (1)自然语言法 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使用此方法要注意叙述 清楚,如由所有正方形构成的集合,就是自然语言表示的, 不能叙述成“正方形”.
4.当{a,0,-1}={4,b,0}时,a=___4_____,b= __-__1____.
集合的概念 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一个集合: (1)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我国的大河流; (3)不大于 3 的所有自然数;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和原点距离等于 1 的点.
(链接教材P3思考) [解] (1)能,(1)中的对象是确定的;(2)不能,“大”无明确标 准;(3)能,不大于 3 的所有自然数有 0、1、2、3,其对象是 确定的;(4)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给一点,可明确地判 断是不是“和原点的距离等于 1”,故能组成一个集合.
中职数学教学课件:第1章 集合
答案:{x|1<x<10}
1.1 充要条件
已知条件 p 和结论 q : (1)如果由条件 p 成立可推出结论 q 成立,则说明条件 p 是 q
的充分条件,记作“ p q ”.
(2)如果由结论 q 成立可推出条件 p 成立,则说明条件 p 是结论q
的必要条件,记作“ q p(或 p q )”.
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和集合的运算,了解充要条件.
1.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1.1 集合与元素
由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所组成的整体就叫做集合,简 概念
称集.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称为元素.
集合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来表示,它们的
元素一般采用小写英文字母 a、b、c…来表示.如果 a 是集合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可以明确地看到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
提 而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集合元素的特征性质, 示 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x2-3=0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5小于25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答案:(1){ 3, 3};(2)16,17,18,19, 20, 21, 22, 23, 24 。
学习 提示
在求并集时,两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只列举 一次,不能重复列举.
例 4.设全集 M {0,a} , N {1,4} ,且 M N {1},
则 M N 等于( )
A.{a,0,1,4} B. {1,0,1,4} C. {0,1,4}
D.不能确定
答案:C
变 式 . 设 全 集 U {x |1 x 10} , A {x | 2 x 5} , B {x | 6 x 9},求 CU A CU B 。
1.1 充要条件
已知条件 p 和结论 q : (1)如果由条件 p 成立可推出结论 q 成立,则说明条件 p 是 q
的充分条件,记作“ p q ”.
(2)如果由结论 q 成立可推出条件 p 成立,则说明条件 p 是结论q
的必要条件,记作“ q p(或 p q )”.
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和集合的运算,了解充要条件.
1.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1.1 集合与元素
由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所组成的整体就叫做集合,简 概念
称集.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称为元素.
集合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来表示,它们的
元素一般采用小写英文字母 a、b、c…来表示.如果 a 是集合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可以明确地看到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
提 而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集合元素的特征性质, 示 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x2-3=0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5小于25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答案:(1){ 3, 3};(2)16,17,18,19, 20, 21, 22, 23, 24 。
学习 提示
在求并集时,两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只列举 一次,不能重复列举.
例 4.设全集 M {0,a} , N {1,4} ,且 M N {1},
则 M N 等于( )
A.{a,0,1,4} B. {1,0,1,4} C. {0,1,4}
D.不能确定
答案:C
变 式 . 设 全 集 U {x |1 x 10} , A {x | 2 x 5} , B {x | 6 x 9},求 CU A CU B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课件 (共15张PPT)
第一章 集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高中数学必修1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 2.初步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4.了解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预习清单 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1.集合与元素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 元素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提示:①“本班全体同学”构成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都是集合中的 元素;
②“直线AB上所有点”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直线AB 上每一个点.
合作探究 探究点2 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问题2】任意一组对象是否都能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 么特征?请思考下列问题:
1. 某单位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不能
A. ②③④⑥⑦⑧ C. ②③⑥⑦
B. ②③⑥⑦⑧ D. ②③⑤⑥⑦⑧
课堂练习
2.判断正误: (1){(1,2)}={(2,1)}
(2){(1,2),(2,1)}={(2,1),(1,2)}
课堂练习
解析:由元素的互异性可知:
归纳小结
1. 集合的概念
确定性
2.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互异性
知识点
无序性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A aA
4. 常用的数集(N,Z,Q,R)
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
体叫做 集合 (简称集).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通常用 大写拉丁字母A,B,C,…
表示集合,
用 小写拉丁字母a,b,c,…
表示集合中的元
素.
预习清单 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高中数学必修1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 2.初步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4.了解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预习清单 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1.集合与元素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 元素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提示:①“本班全体同学”构成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都是集合中的 元素;
②“直线AB上所有点”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直线AB 上每一个点.
合作探究 探究点2 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问题2】任意一组对象是否都能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 么特征?请思考下列问题:
1. 某单位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不能
A. ②③④⑥⑦⑧ C. ②③⑥⑦
B. ②③⑥⑦⑧ D. ②③⑤⑥⑦⑧
课堂练习
2.判断正误: (1){(1,2)}={(2,1)}
(2){(1,2),(2,1)}={(2,1),(1,2)}
课堂练习
解析:由元素的互异性可知:
归纳小结
1. 集合的概念
确定性
2.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互异性
知识点
无序性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A aA
4. 常用的数集(N,Z,Q,R)
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
体叫做 集合 (简称集).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通常用 大写拉丁字母A,B,C,…
表示集合,
用 小写拉丁字母a,b,c,…
表示集合中的元
素.
预习清单 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
人教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1集合的概念》课件(共17张ppt)
如:(1)小于5的答自案然:数{1组,成-的1}集合可表示为____. (2)方程x2-1=0的解集可表示为_{_x_∈__R_|_x_2-.1=0}
(4). Venn图
我们常常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 它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
例如,图1-1表示一个集合AA 图1-1
元素,称为空集,记为;
(4) 两个集合的元素若一样,则称它们相等。
4.几个常用数集:
(1) N: 自然数集(含0) 即非负整数集
(2) N+* : 正整数集(不含0) (3) Z:整数集 (4) Q:有理数集 (5) R:实数集
5.集合的几种表示法
(1).自然语言法
(2).列举法:适用对象:有限、有规律
取值范围.a≠-2 (互异性应用)
知识点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 用符号“∈”或“ ”填空
(1) 3.14 Q (2)
Q
(3) 0 N+ (4) (-2)0 N+ (5) 2 3 Q (6) 2 3 R
书本P5:1
温馨提示:分类讨论+检验
3.已知x2∈{1, 0,x},求实数x的值.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
先后顺序的.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 合A,记作a ∈ 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
于集合A,记作a A.
(2)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数,点,式, 图,人,物……;
(3) 集合中的元素个数如果有限,称为有 限集;如果个数无限,称为无限集;如果没有
(5)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6)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正偶数集; (2)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 (3)直角坐标平面内坐标轴上的点集.
(4). Venn图
我们常常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 它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
例如,图1-1表示一个集合AA 图1-1
元素,称为空集,记为;
(4) 两个集合的元素若一样,则称它们相等。
4.几个常用数集:
(1) N: 自然数集(含0) 即非负整数集
(2) N+* : 正整数集(不含0) (3) Z:整数集 (4) Q:有理数集 (5) R:实数集
5.集合的几种表示法
(1).自然语言法
(2).列举法:适用对象:有限、有规律
取值范围.a≠-2 (互异性应用)
知识点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 用符号“∈”或“ ”填空
(1) 3.14 Q (2)
Q
(3) 0 N+ (4) (-2)0 N+ (5) 2 3 Q (6) 2 3 R
书本P5:1
温馨提示:分类讨论+检验
3.已知x2∈{1, 0,x},求实数x的值.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
先后顺序的.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 合A,记作a ∈ 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
于集合A,记作a A.
(2)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数,点,式, 图,人,物……;
(3) 集合中的元素个数如果有限,称为有 限集;如果个数无限,称为无限集;如果没有
(5)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6)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正偶数集; (2)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 (3)直角坐标平面内坐标轴上的点集.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 PPT课件 图文
A、1 B、2 C、3 D、4
例题4:已知集合A={x|x2-3x+2=0,x∈R},B={x|0<x<5,x∈N},则满足条
件A⊆C⊆B的集合C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例题5:若规定E={a1,a2,a3,…a10}的子集{ai1,ai2,…ain}为E的第K个子集,其中
K=2i1-1+2i2-1+…+2in-1,则 (1){a1,a3}是E的第_____个子集; (2)E的第211个子集为________
例题2:已知 A { x 集 |a x 1 合 0 }且 ,1 A ,求 a 的 实 . 值 数 例题3:设 y x 2 a b , x A { x |y x } { a } M , { a , b ) ( 求 } M ., 例题4:已知集A合 {xR|ax2 3x20,aR}.
第二节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考试题型及要点解析
1、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解题要点:考察其中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是否全都在另一个集合; 考察其中一个集合是否为空集;
例题1: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 A={2,3,6},B={x| x是12的约数} ( 2) A={0,1},B={x|x2+y2=1,y∈N}
(1)若A中不含有任何元a的 素取 ,值 求范 . 围 (2)若A中只有一个元a素 的, 值求 ,并把这个出元来 .素写 (3)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a的 素取 ,值 求范 . 围
第二节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识点总结
1、子集的三种语言
2、空集
(1)空集的概念: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_∅__. (2)_空__集__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_空__集__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真子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交集
很容易看出集合C中的元素既在集合A中, 又在集合B中。
A
C
B
1.4.1
交集
2、交集的概念 一般的,由所有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 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 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A
A∩B
B
1.4.1
A B
交集
A∩B ≠ Φ
相交
A∩B=Φ
不相交 A∩A=A
1.1 集合的含义和常用数集
4. 常用的数集
一般地,我们约定用一些大写英文字母, 表示常用的一些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 或 N*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1.1 集合的含义和常用数集
练习一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确定一个集合 (1)小于8的自然数; (2)本班个子高的同学; (3)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4)与1接近的实数的全体 (5)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1.4.2
并集
定义: 一般的,对于两个给定集合A,B,把它们 所有的元素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A
B
A
B
1.4.2
对于任何两个集合都有
并集
(1)A∪B=B∪A; (2)A∪A=A; (3)A∪ = ∪A=A。 若A B,则A∪B=B;若A B,则 A∪B=A
1.2
(3)图示法
集合的表示方法
1,2,3,4
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火药,造纸术
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例1:由方程x2 -1=0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可表示为
(1)列举法:{1,-1}。 (2)描述法:{x|x2 -1=0,x∈R} (3)图示法:如下
1,-1
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 限集。{1,2,3,4}
1.3.1 子集,空集,真子集
很容易由上面几个例子看出集合A中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集合A,B的 关系可以用子集的概念来表述。
1.3.1 子集,空集,真子集
1. 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 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集 合B的子集,记作:A B (或 B A),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B
A
A∩ Φ =Φ A∩B=B∩A
A∩B=A
1.4.1
3、交集的性质
交集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都有 (1)A∩B=B∩A (2)A∩A=A (3)A∩ = ∩A= (4)如果A B,则A∩B=A
1.4.1
交集
例1:已知A={1,2,3,4},B={3,4,5},求 A∩B。 解:A∩B={1,2,3,4} ∩{3,4,5}={3,4}
A
a
B
b
1.1 集合的含义和常用数集
例: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构成一个集合, 该集合的元素就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 印刷术、火药。
“math”中的字母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 的元素就是m,a,t,h这4个字母。 “小于5的正整数”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 的元素就是1,2,3,4这4个数。
1.1 集合的含义和常用数集
1.3.1 复习
1、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 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集合B的子集, 记作:A B (或 B A),读作A包含于B(或 B包含A)。 2、空集 我们把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记作: 3、真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A包含于B,且B中至 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 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A真包 含于B(或B真包含A)。
1.1 集合的含义和常用数集
练习二
判断下面关系是否正确 (1)0 ∈Z (3)0 ∈ N+ (2) 1/2∈Q (4) -8 ∈Z
1.1 集合的含义和常用数集
练习三
用“属于”和“不属于”的符号填入空格 (1)1/5___Z (3)-19___N (2)1.4142___Q (4)
7 ___R
第一章
集合
1.1 集合的含义与常用的数集 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1.3 集合之间的关系 1.4 集合的运算
1.5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1 集合的含义和常用数集
引入 根据下面的例子向同学们介绍你原来就读的 学校,你的兴趣、爱好及现在班级同学的情 况。 “我就读于葫芦岛市六中” “我喜欢打篮球、画画” “我现在的班级是高一(1)班,全班共40 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17人。”
1.4.3
补集
引入 观察下列各组中的三个集合,它们之间有 什么关系? (1)S={-2,-1,1,2},A={-1,1}, B={-2,2}; (2)S=R,A={x|x≤0,x∈R}, B={x|x>0,x∈R}。
1.4.3
补集
设有两个集合A,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 元素组成的集合,成为S的子集A的补集, 记作CsA(读作“A在S中的补集”)即 CsA={x|x∈S且x A}。如图:深色部分为 A在S中的补集。
1.1
复习
1、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中在一起就成为 一个集合。 2、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常用数集 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 理数集Q,实数集R.
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1. 集合的几种表示方法
(1)列举法: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并置于“{}”内,如{1,2,3,4}。用这种方法 表示集合,元素之间需用逗号分隔,列举时与 元素顺序无关。 (2)描述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 表示出来,写成{x|P(x)}的形式(其中x为集 合中的代表元素,P(x)为元素x具有的性质。 如{x|x<5且x∈N},{x|x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B
A
如果集合A不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A B,读作:A不包含于B。
1.3.1 子集,空集,真子集
2. 空集
我们把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记 作:
我们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 即 A
1.3.1 子集,空集,真子集
3. 真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A包含于B,且 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称集合A 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 A)。 如:{a,b} {a,b,c}
1.2
集合共有三种表示方法
复习
(1)列举法 (2)描述法 (3)图示法(韦恩图法)
1.3 集合之间的关系
1.3.1 子集,空集,真子集
1.3.2 集合的相等
1.3.1 子集,空集,真子集
引入 观察A,B集合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A={-1,1},B={-1,0,1,2}; (2)A=N,B=R; (3)A={x|x为上海人},B={x|x为中国人}。
1.1 集合的含义和常用数集
1. 集合与元素
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中在一起就 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通常用大写字 母A、B、C…表示.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 确定的对象叫做集合中的元素,通常用小 写字母a、b、c…表示;
A
B
a
b
1.1 集合的含义和常用数集
2. 集合和元素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a属 于 A; 如果b不是集合B的元素,记作b B,读作 b不属于B;
1,2
3,4
5
练习1: 设A={ 12的正约数 } ,B={ 18的正约 数 },用列举法写出12与18的正公约数集。
解:A={ 1,
2,3, 4,6, 12 }
B={ 1, 2,3, 6,9, 18 } 12与18的正公约数集是 A∩B= { 1, 2,3, 4,6, 12 } ∩ { 1, 2, 3, 6, 9, 18 } ={ 1, 2, 3 , 6 } 练习2 A={-4,-3,-2,-1,0,1,2} B={4,3,2,1,0,-1,-2},求A∩B
1.4.1
交集
例2:已知A={菱形},B={矩形},求A∩B。
解:A∩B={菱形} ∩{矩形}={正方形}
菱形
正 方 形
矩形
1.4.1
交集
例3:已知A={(x,y)|2x+3y=1},B={(x,y) |3x-2y=3},求A∩B。 解:A∩B= {(x,y)|2x+3y=1} ∩ {(x,y) |3x-2y=3} = {(x,y)| 2x+3y=1 } 3x-2y=3 = {(11/13,-3/13)}
1.3.1 子集,空集,真子集
例2: 说出下列各组的三个集合中,哪两个集合 之间有包含关系? (1)S={-2,-1,0,1,2},A={-1,1} B={-2,2}; (2)S=R,A={x|x<=0,x∈R}, B={x|x>0,x∈R}。
解:在(1)与(2)中,都有A S,B S
1.4.2
例1:
并集
已知:A={1,2,3,4},B={3,4,5,6, 7},求A∪B。 解:A∪B={1,2,3,4} ∪{3,4,5,6,7} ={1,2,3,4,5,6,7}源自.4.2 例2:并集
已知N={自然数},Z={整数},求N∪Z。
解:N∪Z={自然数} ∪{整数}={整数}
1.4.1
复习
交集
1、交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交集的性质
1.4.1
作业
1.4.1 课后作业
交集
1.4.2
并集
引入 观察下列集合A,B,C有怎样的关系? A={2,4,6},B={4,8,12}, C={2,4,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