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

合集下载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精选7篇)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精选7篇)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精选7篇)杜甫的诗作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欢迎大家阅读!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篇1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出生于贡县(今属河南),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的诗篇内容很丰富,风格也是多样的。

但“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特征,并且也是历来被人们所共识的风格。

作为钟爱于杜甫诗歌的读者之一,我在这里仅以自己的理解浅谈一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一、寓主观于客观,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精练的艺术概括,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愿望。

1、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描绘和集中反映我们知道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贯穿在杜甫诗歌作品中的一条主线,他以写实的手法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地描绘和集中的反映,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当我读到杜甫在深陷长安时写的《春望》这首诗时,我被诗人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感染了。

“国破山河在”这一句使诗人一下笔就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

“城春草木深”这一句本来是描写春意盎然的景象的,但此时此刻却成了增添国破家亡这种情感的景物了。

一个“深”字,真实地写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人因为感慨时才见花开而溅泪,人因离别之恨,才会听见鸟鸣声而惊心。

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更加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不仅深刻了解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生活,而且还善于通过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动乱期间人民的痛苦遭遇,形成了“诗史”的特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充满了大气,充分体现了他那“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一个自己已被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却联想到了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的诗人。

诗的最后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全诗的高潮。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1.沉郁:杜甫的诗歌内涵深厚,情感饱满而深沉,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人生艰难困苦的深切体验。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和社会矛盾的尖锐,表现出一种厚重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艺术氛围。

2.顿挫:这既指诗歌节奏和音韵上的抑扬顿挫,又寓含着情感表达的起伏转折。

杜甫在表达情感时,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曲折回环、婉转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诗歌的内在情绪张力十足,读起来富有音乐美感和心理层次感。

3.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被誉为“诗史”。

4.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杜甫的诗歌风格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多样,既有雄浑奔放的一面,也有清新细腻之处,既擅长工整精妙的格律诗,又能在古体诗中展现出自由奔放的气势。

5.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文关怀:杜甫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他以诗寄情,关心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仁爱、忠诚、正义的人文精神。

6.精湛的艺术技巧:杜甫在语言运用上追求精炼与精准,善于运用典故、象征和寓言等手法,创造出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和动人篇章。

浅谈杜甫诗歌的风格特色

浅谈杜甫诗歌的风格特色

浅谈杜甫诗歌的风格特色作者:赵华伦来源:《北极光》2016年第12期摘要: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典型性、写实性、细节性,被称为“诗史”。

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极大,被后人尊为“诗圣”。

本文就杜甫诗歌的这两个特色进行探讨。

关键词: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揭示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生活的疾苦,被誉为“诗史”。

一、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疾苦“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杜甫关怀、同情人民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

杜甫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惨象,写下了《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在安史之乱中,他亲见了残酷的兵役所造成的各种悲剧,则写下“三吏”“三别”等诗篇。

《石壕吏》有如下诗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二、杜甫的诗歌抨击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和骄奢淫逸“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应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充满强烈的憎恨,揭示了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

杜甫抱着“济时敢爱死”的献身精神,对于一切危害人民、国家的人和事,都象“芒刺在我眼”一样,要加以揭露和批判。

三、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杜甫的一生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

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杜甫诗歌的重要主题。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什么大家知道“诗圣“杜甫所写的诗歌都有哪些风格么?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杜诗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杜诗风格与杜甫处境心境的关系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

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

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

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

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

“入门闻号洮,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梦李白二首》也是这种回环反复表达感情的很好例子,梦中见其来,又疑其真来;分明他已真来,又疑其何以能逃出牢笼,定非真来;说他并非真来,又分明见其月色下憔悴颜色。

真真幻幻,表现的是浓到如酒的情谊,深沉低回,波浪起伏。

《北征》、《洗兵马》、《壮游》、《同谷七歌》、《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还有前面提到的《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广泛:杜甫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政治、社会、历史、人生、自然等多个领域,他以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观察和表现社会生活,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精炼传神: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炼、传神,他善于运用恰当、生动的词语,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3.雄浑豪放:杜甫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力量和气势,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4.意境深远:杜甫的诗歌意境深远,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

5.叙事性强:杜甫的诗歌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他善于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来表现社会生活和情感,使诗歌具有生动的故事性和深刻的思考。

6.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7.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杜甫的诗歌具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他不仅擅长抒发情感和表现社会生活,还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表现个人情感,使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多样
化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是我国著名诗人,还被世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的诗歌风格(一)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杜诗的艺术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

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

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

《梦李白二首》是回环反复表达感情的很好例子,梦中见其来,又疑其真来;分明他已真来,又疑其何以能逃出牢笼,定非真来;说他并非真来,又分明见其月色下憔悴颜色。

真真幻幻,表现的是浓到如酒的情谊,深沉低回,波浪起伏。

《北征》、《洗兵马》、《壮游》、《同谷七歌》、《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还有前面提到的《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其它的风格。

胡震亨说杜甫的诗“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唐音癸签》卷六)。

就是说的杜诗风格的多样性。

风格的多样正是伟大作家艺术上高度成熟的标志。

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

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这类诗不少,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鱼鸟自得其乐,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生一份闲适愉悦情思。

其二: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这时的诗,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

长安困顿、陷落贼中、华州鄜州时期、陇蜀道上、夔州以后的诗,多数是这类风格。

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

成都草堂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在各部分语言韵律方面也有不同的造诣以及独树一帜的自我风格。

杜甫诗的风格

杜甫诗的风格

杜甫诗的风格
1、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这种概括主要通过两种艺术手段进行操作。

其一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

其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

2、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艺术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但是表现手法却是细致入微的。

由于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

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
达到的。

3、杜甫的诗歌众体兼长。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

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杜甫的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精析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精析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精析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的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

今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

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

“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

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

“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诗里写到的急风、高天、猿啼、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与愤慨。

这首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很有名的两句诗。

诗里的那种雄浑苍劲的形象和跌宕顿挫的节奏,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忧愤,也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的气氛。

《秋兴》八首也是集中了秋天和大江的形象,而成为杜甫抒情诗里艺术性最高的一组诗。

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用一片弥天盖地的秋色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表现了故国平居之思;又用绵绵不尽的回忆把今昔异代联结起来,表现了抚今追昔之感。

这组诗是很能够代表杜甫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的。

以上说明了杜甫怎么样运用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所特有的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甫主导诗风及其审美阐释

杜甫主导诗风及其审美阐释

杜甫主导诗风及其审美阐释杜诗论述《作家》 2009年02期杜甫主导诗风及其审美阐释常康摘要:本文从回顾杜诗“沉郁顿挫”百年研究历程出发,探究“沉郁顿挫”的内涵与意蕴,论述“沉郁”格调的审美途径,阐释“顿挫”节奏声律的创新特色,指出“沉郁顿挫”之格调与诗坛“中唐之音”合神若契。

关键词:百年扫描沉郁顿挫合神若契审美阐释杜甫研究是唐代文学也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镇,而杜甫“沉郁顿挫”格调的百年研究,又是杜甫研究的热点和核心。

但是,关于杜诗“沉郁顿挫”格调风格的解读,却是仁智各异,莫衷一是。

一杜诗“沉郁顿挫”格调研究百年扫描杜诗“沉郁顿挫”格调研究的百年进程,与中国百年历史进程和社会思潮约略相依相随,起落兴衰大致相应。

倘要分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上半叶——50年代至70年代(建国至“文革”后)——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新时期)。

这三个时期关于“沉郁顿挫”研究的队伍、成果和方法,较为明显地与百年中国历史进程联系是遥相呼应的。

20世纪前五十年,是杜甫“沉郁顿挫”格调学术研究观点思想的建立期,这一时期出现了王国维、陈寅恪、闻一多、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学者。

他们摈弃了旧式研究方法,开一代学究风气。

梁启超《情圣杜甫》和胡适《白话文学史》,皆对杜诗的“沉郁顿挫”格调作过阐释分析,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的新观念令人耳目一新,那时研究出来的重要成果至今仍具有指导性。

建国至“文革”前后约30年,是杜诗研究的特殊过渡期。

关于“沉郁顿挫”研究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虽然文学性较弱,但萧涤非先生的《杜甫研究》及《杜甫诗选注》中关于“沉郁顿挫”的看法,不乏真知灼见。

80年代至21世纪初叶,属于杜诗研究的黄金时期。

杨义、莫砺锋等人为代表的两代学者会聚在同一时代,对杜诗“沉郁顿挫”提出了不少新鲜观点。

成都和《杜甫研究学刊》,成了名符其实的杜诗研究重镇。

杨义、胡可先等人对“沉郁顿挫”诗风的解读话语虽不尽相同,但其诠释赏析思路和指向,却是大体相通的。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杜甫是我国著名诗人,还被世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的诗歌风格(一)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
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风格通常以沉郁顿挫为主,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2.叙事和议论风格:杜甫的诗歌在叙事和议论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

有学者认为,他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受到了《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

3.仁政思想和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杜甫的诗歌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以及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4.人道主义精神:有观点认为,杜甫的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总体来说,杜甫的诗歌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的疾苦,又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精炼的艺术技巧。

浅论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

浅论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

浅论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沉郁顿挫一、杜甫的身世及其坎坷的人生境遇唐王朝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昌盛的朝代,在经历过几百年风光华丽后,终于在风雨飘摇中,渐趋步入沉堙没落的局面,也许时势会呼唤和造就英才,在那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下,便涌现出了一个心怀祖国,关心民生疾苦,有着远大理想抱负而又命运坎坷的伟大诗人——杜甫。

杜甫用他那敏锐的眼光,从特定的视觉角度关注国家命运、人民命运和社会命运,用他那无限的热情和悲悯的情怀以及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描写出一幅幅壮阔而又深沉的社会生活画卷。

终其一生,杜甫能紧扣生活急速变化的时代脉搏,以其坎坷的人生阅历,高度精湛的诗艺技巧,系满腔热情于国于民,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诗歌思想内容,凝重深沉的感情境界,百转千回的表达方式,谨严铿锵的格律音韵于一炉的“沉郁顿挫”的鲜明艺术风格,既而登上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颠峰,并成为世人尊崇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从小出身于儒学世家,有着深厚的儒学正统教养,少时他便接受了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早早地就萌生出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念想,但现实与理想往往差距很大,残酷的社会现实,最终无情地揉碎了他的人生梦想。

天宝六载的考试,在奸相李林甫的全权操纵下,最终以“野无遗贤”为名拉上了可耻的帷幕。

时代埋没了一个从小便致力于为国为民服务的圣贤君子,致使满怀远大抱负的杜甫蒙羞受辱,落拓于长安,并从此过上了极其困顿的潦倒生活。

可正所谓祸不单行吧!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诗人颠沛流离,饱经乱离之苦,险贼长安,亲眼目睹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深深地体味到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民心灵带来了难以弥补的创伤,从此,诗人转徒流宕,漂泊西南,终于穷愁客死于他乡。

杜甫虽是一介布衣,但却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和社会的最前沿,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满含血泪地去歌吟社会、颂唱人生。

从他那流淌的文字,我们可以感知到一个时代的苦难,也能触摸到一个本应儒弱者的良知和勇气。

杜甫诗歌风格

杜甫诗歌风格

杜甫诗歌风格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影响了数百年的文学史,也影响了诗论史。

他的诗歌风格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杜甫的诗歌,既有理性,又有感性,既有抒情,又有抒叹,显露出其崇高的思想、风度、豪情和深情厚谊的水平。

杜甫的诗歌风格简洁而有力,包容博大。

他的诗歌多以抒发思想感情为主,立意深远。

他的诗歌中有药材盛行的古典繁文,也有反常规的抒情文字,有细腻绚丽的诗句,也有沉郁凝重的个性特质,描绘出独特的艺术气质。

此外,杜甫诗歌风格中也反映了他伟大的政治观点。

他认为“国家安危为先”,关注国家大事,无时无刻不思考如何保护国家;坚持
社会正义,把握社会现实,使文字与实践相结合;弘扬爱国主义,唱响祖国的歌谣;直指社会秩序,折射中华文化的精髓;维护社会公平,驳斥奴性的仇视;追求理性之道,把握清晰的人生,用诗的言外之意,传达改革的理念,为古今文学做出了绝无仅有的贡献。

杜甫的诗歌风格对中国文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传承古老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研究杜甫诗歌风格,那么就要仔细观察杜甫诗歌中所涉及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背景、思想内容以及诗歌技法等,并从中探究杜甫诗歌风格的内涵和特色,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我们的现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 1 -。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杜诗在中国的古文学历史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愈称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诚然,自古至今,无人可抹灭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超然地位。

杜诗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其“诗史”的称号当之无愧。

因此,笔者每次看到杜诗之后心动之余,对其中杜诗的主要风格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何为沉郁顿挫——沉郁顿挫的涵义1、“沉郁顿挫”一词的由来“沉郁”一词最早出于钟嵘的《诗品序》“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明。

”而沉郁顿挫显于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由此可见,“沉郁顿挫”也是杜甫对于自己诗风的看法之一,这也是被后人以“沉郁顿挫”评杜诗的原因之一。

2、沉郁顿挫小解何为“沉郁顿挫”?一时间,众说纷纭: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而陈延焯说曰:“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象外……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白雨斋词括》卷一)……自古至今,一代代大家对于“沉郁顿挫”的看法举不胜举,各有见解。

而笔者则偏于中规中矩的看法,如《辞海》中释义: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古人对于诗句锤炼大多比较严谨,杜甫于斟字酌词更是如此。

在《进雕赋表》中以“沉郁顿挫”评价自己诗文风格每字皆是其心血所化。

所谓“沉”,可见于语言厚重朴实,虽不张扬,但思想情感低沉到极致为扬而先抑;对于“郁”,可见于诗句表达的真挚含蓄,强烈的感情浓郁到极致而不发;而“顿”者,从字面上看指语句的停顿,而在杜诗中则不尽然,“顿”既有诗句表达之中的缓和之势,又有结构上的承上启下之用,其暗含搭建厬而薄发的间歇的过渡桥梁之意;至于“挫”字,虽有挫折转折之意,但有在杜诗之中又另有天地。

凡“挫”者,必有语势之上的跌宕起伏,之中的曲折迂回,语调上的韵律变化等。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史”,其诗歌作品极富力量和深情,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苦难和政治理想等方面。

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对后世诗人和文学影响深远。

首先,杜甫的诗歌以写实为主,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官场腐败、人民苦难以及战乱带来的痛苦的揭示和呼吁。

例如《登高》一诗中,杜甫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通过描绘自己与远方兄弟的分离和寓意深远的比喻,杜甫凸显了时代动荡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破碎和苦难。

其次,杜甫的诗歌以真切的感情和深邃的哲理著称。

他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到作品中,通过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抒发,引发读者共鸣。

例如《登岳阳楼》一诗中,杜甫写道:“昔时共客长沙傅,尽日对愁烟雨霏。

飞遥蜃楼遗虎嶕,总是圣明今薄腰。

”这首诗以登楼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人生沧桑和友谊的思考,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叹。

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真切的情感,杜甫表达了对人生矛盾和无奈的思考,使读者能够深入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再次,杜甫的诗歌具有宏大的格局和高尚的情操。

他的作品关注国家命运和政治理想,表达了对国家兴衰乃至天下苍生的关切和担忧。

例如《战国策》一诗中,杜甫写道:“纵死决心化鸿鹄,奋wing直上九万里。

扫地无遗朔云暮,天教良马见青崖。

”通过对个人壮志和国家荣光的表达,杜甫展现了自己深深的爱国情怀和追求卓越的意志。

最后,杜甫的诗歌语言简练、直抒胸臆,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他能够以精炼的笔法和生动的描写,把复杂的情感和思想意象简洁而深刻地表达出来。

例如《春夜喜雨》一诗中,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词语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美妙的气象,赋予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有着鲜明的特点。

他以写实主义的风格反映社会现实,融入自己深邃的感悟和情感,并具有宏大的格局和高尚的情操。

杜甫的诗词风格

杜甫的诗词风格

杜甫的诗词风格
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篇内容很丰富,风格也是多样的。

但“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特征,并且也是历来被人
们所共识的风格。

萧散自然
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

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众体兼长
杜甫的诗歌众体兼长。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
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

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杜甫的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兼容并蓄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
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
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例如“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沉郁顿挫一、杜甫的身世及其坎坷的人生境遇唐王朝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昌盛的朝代,在经历过几百年风光华丽后,终于在风雨飘摇中,渐趋步入沉堙没落的局面,也许时势会呼唤和造就英才,在那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下,便涌现出了一个心怀祖国,关心民生疾苦,有着远大理想抱负而又命运坎坷的伟大诗人——杜甫。

杜甫用他那敏锐的眼光,从特定的视觉角度关注国家命运、人民命运和社会命运,用他那无限的热情和悲悯的情怀以及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描写出一幅幅壮阔而又深沉的社会生活画卷。

终其一生,杜甫能紧扣生活急速变化的时代脉搏,以其坎坷的人生阅历,高度精湛的诗艺技巧,系满腔热情于国于民,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诗歌思想内容,凝重深沉的感情境界,百转千回的表达方式,谨严铿锵的格律音韵于一炉的“沉郁顿挫”的鲜明艺术风格,既而登上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颠峰,并成为世人尊崇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从小出身于儒学世家,有着深厚的儒学正统教养,少时他便接受了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早早地就萌生出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念想,但现实与理想往往差距很大,残酷的社会现实,最终无情地揉碎了他的人生梦想。

天宝六载的考试,在奸相李林甫的全权操纵下,最终以“野无遗贤”为名拉上了可耻的帷幕。

时代埋没了一个从小便致力于为国为民服务的圣贤君子,致使满怀远大抱负的杜甫蒙羞受辱,落拓于长安,并从此过上了极其困顿的潦倒生活。

可正所谓祸不单行吧!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诗人颠沛流离,饱经乱离之苦,险贼长安,亲眼目睹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深深地体味到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民心灵带来了难以弥补的创伤,从此,诗人转徒流宕,漂泊西南,终于穷愁客死于他乡。

杜甫虽是一介布衣,但却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和社会的最前沿,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满含血泪地去歌吟社会、颂唱人生。

从他那流淌的文字,我们可以感知到一个时代的苦难,也能触摸到一个本应儒弱者的良知和勇气。

二、沉郁顿挫这一风格的基本确立及其特征“沉郁顿挫”是杜甫对自己创作主导风格的一种描述,其《进雕贼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尔后,当他经历了战争离乱,饱尝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在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沧情怀。

于是,他的诗歌创作日趋成熟,至此,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用“沉郁顿挫”几字来概括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沉郁顿挫”表面上是情感的深沉郁结,主要表现为节奏的抑扬起伏和盘曲转折,但它不光涉及诗歌的外在结构,还涉及到诗歌的内部结构,且其内部结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在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

其中,“沉郁”是指文章思想内容和内涵的深沉蕴藉,“顿挫”是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的意思,是指作者情感的郁结,借助一种欲言又止,然不言不吐不快的有节奏、有韵律的表达方式加以渲泄和吐露,从而有了杜诗忧愤深广,潜气内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的特点。

三、“沉郁顿挫”这一风格在杜诗中的具体表现1、情感内容方面的表现:(1)、广阔而深入地描写了苦难的社会生活杜甫出身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儒学世家,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正统的儒学家教,从小便教化和儒染了他稚嫩的心灵,让杜甫的心田中扎根下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优秀品质,他怀着悲愤沉重的心情,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描绘出了当时那个动荡不安、万方多难的社会生活现状。

“安史之乱”爆发,给原本根基动荡的唐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也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无比巨大的灾难。

诗人站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高度,心怀关心民生疾苦的民本思想,为国家和人民痛心,他时刻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并用沉重的心情,记录了这一社会灾难。

《三吏》、《三别》是这期间一组最具代表性的反映唐代内乱真实情况的乐府诗。

据历史史料记载,乾元二年,唐军九节度使在邺城围攻安史叛军,由于肃宗对郭子仪用兵心存戒虑,未设统一指挥,致使唐军群龙无首,从而导致邺城之战以唐军大败而结束。

杜诗中有诗句:“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军,南奔襄阳,诸节度使各自溃归本镇,士兵所过之处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

”便记录了当时这一历史事件。

但真实情况远不止与此,事实上,由于邺城兵败,唐军兵力锐减,必须迅速补充兵员,于是,肃宗使开始了毫无节制和章法的征兵活动。

于是士卒和官兵到处抓丁拿人,无论男女老幼,但凡有用得上的人便成了应征的对象,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完全笼罩在阴云密布之中,百姓日夜闭门,足不敢出户,人心惶惶,整个社会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扰民害民现象。

而这时的杜甫,刚好由洛阳回华州住所,耳闻目睹了邺城惨败后,人民落难的痛苦情状。

因而,他用高度提炼的手法,十分概括地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这组诗歌有写地方官吏点征中男的《新安吏》,有写妇人深夜被抓的《石壕吏》,有写新婚男子被抓的《新婚别》,有写老者投戎从军又无奈激昂情怀的《垂老别》,有写第二次被征入伍的士卒可悲、凄凉身世的《无家别》。

可以这么说,杜甫是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广阔而深入地反映了战争的灾难,朴实而悲痛的语言中传达着那个动乱年代的时代悲剧。

在平凡朴实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史诗般的力量。

(2)、入情入理地描写了深刻的人生体验同许多有志之士一样,在青春年少时期,杜甫曾有过鲲鹏展翅般远大的社会理想。

他想跻身官场,用自己的人生,用自己毕生的才华,服务于那个让他为之振奋和骄傲的时代。

但现实给他当头一棒,由于当时权奸当道,忌能妒贤,排斥能者,帝王又昏庸无道,不识贤良,以致于他空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能识,却为社会所不容,致使英雄折腰,虎落平原遭犬欺。

在多苦多难的五味人生中,杜甫体味到了太多太多的人间辛酸。

困居长安是杜甫最屈辱的时期。

由于奸相李林甫主持了那场滑稽而又丑态的考试,杜甫被排斥在贤者之外,开始了他悲苦坎坷的生活。

他在贫苦落魄中失望,在失望中倾诉了自己屈辱而又无奈的生活:“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和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书左丞相二十二韵》)空有一身才学的诗人,在偌大一个京城却找不到一个安生之处,而只能低三下四,毫无人格尊严地追随那些有钱有势者的身后,受尽他们的嘲笑和冷落,将人世间最难以下咽的悲凉、辛酸并同无声息的泪水吞入郁闷的腹中。

这既是诗人对自我委曲求全生活的写照,也是对唐王朝压抑人才、抛弃人才的血泪控诉。

旅食京华的生活让杜甫真正地了解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也让他真正看透了上层社会的势力,他在《贫交行》写道:“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太多的冷遇让诗人深深地理解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他的心为之而流血,他多么希望现实中有“管鲍交”的现象再生再现,贫不相弃,富而相携。

然而,当时的社会,世风日下,世人将这一淳朴的风气弃之如敝履!那种冷酷的社会现象多么地令诗人心痛啊!诗人的一生,也是彻头彻尾地受尽了贫穷的折磨,受尽了战乱给自己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在《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中,诗人写到自己家境贫寒,以至于幼子饿死的惨状:“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嚎啕,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犹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至夭折。

”诗人冒着风雪回家想与家人团聚,用那其乐融融的气氛温暖那冰冷已久的内心。

没想到,一到家,刚进家门,目睹的第一幕便是爱子夭折。

诗人欲哭无泪,欲嚎无声,体味到了在当时社会中为人父母的艰难。

(3)、诚挚由衷地抒发了对国家、人民的热爱。

杜甫是儒家学士中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天生就具有文人士大夫应该具备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对国家对人民,他有宽广而仁慈的胸怀。

在他的诗歌中,全身心地,诚挚由衷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真情至爱。

他为唐王朝拥有开元盛世而欢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忆昔》)他为国破山河碎而伤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当唐王朝军队失利时,他万分痛心:“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对雪》)而当他闻听唐王朝军队胜利收复失地时,他也欢欣鼓舞:“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直到生命垂危的最后关头,他还登上岳阳楼,依然惆怅悲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他热爱人民,经常推已及人,为人民的生命忧叹,真切地反映出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人生悲剧,其诗歌笼罩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气氛。

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生常免租税,各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因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戌卒。

”诗人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着想,自己是免租税,免兵役的人家,日子都过得如此悲苦,那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有多么艰难呢?其情形可想而知,真是忧比天高,推已及人,忧已更忧人。

这是文人墨客何等宽广的胸襟和对人民何等博大深厚的热爱。

2、诗歌体制方面的表现(1)、情感节奏抑扬顿挫杜甫有个快乐、天真而无比幸福的童年时代;青年时期颇有几个傲气,裘马轻狂;可步入中年之后,生活上的不顺心,人生事业上的挫折,让这位原本心高气傲的诗人变得沉郁起来,残酷的现实,挫败了他仁途进取的锐气,生活上的重负磨平了他锋芒并露的棱角,生活中的他能拾起的更多是无穷的伤感和无尽来的失落;临近晚年其作品更是充满感伤的情绪。

可他是一个极具骨气的人,郁结在心中的烦闷,沉郁于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将要一吐为快时,往往他又强忍咽了回去,如此回环往复,使情感受的流程变得深沉浑厚起来,流露于笔端的情感是抑扬顿挫的,往往给人一种波澜老成的感觉。

试看其《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东口流眼诞。

恨不移封向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怀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诗题以“八”字牵合着不同形态的盛唐酒仙,形成一组生机荡漾,意志淋漓和各具千秋的群雕相,各有身份,各具形态,各具风采。

诗中八人的篇幅参差有致,似乎疏散不拘格式,实则于自由挥洒处别具匠心。

酒的因素不仅渗透于人物的醉态描幕中,而且别具一格地渗透于诗的结构形式之中。

写醉似醉,是之为神,是诗歌与作者与社会之间外在共振的机制,而这种参差有致的诗歌形式就是杜诗“顿挫”的表现。

再如:《北征》第一段:“淮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拜赐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悲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因密勿,车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