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培训ppt模板下载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培训教材(50张)PPT
具备制订监测方案的能力,包括污染源调查、 布点和采样、监测方法选择及方案实施;
懂得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对本课程中的概念、名词等的英文要熟悉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污染物 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 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 类生存或造成自然生态环境衰退的物质。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监测和研究的对象。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原生环境 问题
天然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 洪涝干旱 地震
污染源
次生环 境问题
农业污染源
流行病 其他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环境质量
确定 污染程度 变化趋势
自然因素
对象: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 人为因素
污染成分
环境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
环境监测
布点 采 环境信息 技术 样
样品前处 理和准备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数据 综合分 环境质 处理 析评价 量信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人
物理因素
社会因素
一、环境监测的任务
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变化规律; 确定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 新污染源的预测预报; 判断环境质量是否合乎环境质量标准; 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监测资料; 为制定和修订环境法规、标准等提供依据。
懂得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对本课程中的概念、名词等的英文要熟悉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污染物 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 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 类生存或造成自然生态环境衰退的物质。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监测和研究的对象。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原生环境 问题
天然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 洪涝干旱 地震
污染源
次生环 境问题
农业污染源
流行病 其他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环境质量
确定 污染程度 变化趋势
自然因素
对象: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 人为因素
污染成分
环境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
环境监测
布点 采 环境信息 技术 样
样品前处 理和准备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数据 综合分 环境质 处理 析评价 量信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人
物理因素
社会因素
一、环境监测的任务
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变化规律; 确定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 新污染源的预测预报; 判断环境质量是否合乎环境质量标准; 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监测资料; 为制定和修订环境法规、标准等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绪论培训资料(ppt 42页)PPT学习课件
农药和化肥的大面积施用
3、污染物质的性质
• 自然性与毒性 • 时空分布性 • 活性和持久性 • 生物可分解性与生物积累性 • 对生物体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4、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将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大和三 致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检测方法成熟 的化学物质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建立环境标准,实施优先 控制和重点监测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参考书
•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高 教出版社,2005
• 陈玲,赵建夫。环境监测,化工出版社, 2004
• 蒋展鹏,祝万鹏。环境工程监测,清华出 版社,1991
• 孙宝盛,单金林。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 术,化工出版社,2004
绪论
1色3谱.分1,析•1(-二气次氯相乙色生烷谱、环高效境液相问色谱题等):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工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和人类生活排放的有害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
自然资源不适当的开发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植被
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异等),造成生物
生产量的急剧下降
二、污染物来源和性质
1、污染物质的类别
• 美国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1976);欧共体黑名 单、灰名单(1975);我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
美国环保局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
1. 二氢苊 2. 丙烯醛 3. 丙烯腈 4. 苯 5. 联苯胺 6. 四氯化碳 氯化苯类
1. 氯苯 2. 1,2,4-三氯苯 3. 六氯苯 氯乙烷类
10.1,2-二氯甲烷 11.1,1,1,-三氯乙烷 12.六氯乙烷 13.1,1-二氯乙烷 14.1,1,2-三氯乙烷 15.1,1,2,2-四氯乙烷 16.氯乙烷 氯烷基醚类
3、污染物质的性质
• 自然性与毒性 • 时空分布性 • 活性和持久性 • 生物可分解性与生物积累性 • 对生物体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4、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将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大和三 致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检测方法成熟 的化学物质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建立环境标准,实施优先 控制和重点监测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参考书
•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高 教出版社,2005
• 陈玲,赵建夫。环境监测,化工出版社, 2004
• 蒋展鹏,祝万鹏。环境工程监测,清华出 版社,1991
• 孙宝盛,单金林。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 术,化工出版社,2004
绪论
1色3谱.分1,析•1(-二气次氯相乙色生烷谱、环高效境液相问色谱题等):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工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和人类生活排放的有害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
自然资源不适当的开发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植被
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异等),造成生物
生产量的急剧下降
二、污染物来源和性质
1、污染物质的类别
• 美国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1976);欧共体黑名 单、灰名单(1975);我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
美国环保局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
1. 二氢苊 2. 丙烯醛 3. 丙烯腈 4. 苯 5. 联苯胺 6. 四氯化碳 氯化苯类
1. 氯苯 2. 1,2,4-三氯苯 3. 六氯苯 氯乙烷类
10.1,2-二氯甲烷 11.1,1,1,-三氯乙烷 12.六氯乙烷 13.1,1-二氯乙烷 14.1,1,2-三氯乙烷 15.1,1,2,2-四氯乙烷 16.氯乙烷 氯烷基醚类
环境监测培训讲义(PPT 51页)
防护措施: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 功能分区 2、加强绿化 3、控制燃煤污染 4 、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减少汽车废 气排放 5、区域集中供暖供热设立大的电热 厂和供热站
2、水环境污染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 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 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 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 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 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防治措施:1、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 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2、禁止在水体清 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3、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 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 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 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 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 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 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环境监测的实质-环境介质的表征
是什么? 指标的定义
环境质量 指标
如何测? 测定原理方法
有何用? 代表的环境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
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
防治措施: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 态自我修复功能,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小流 域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把 水保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 提高。加强宣传,依法推动封禁管护的顺利 实施。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水环境污染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 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 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 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 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 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防治措施:1、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 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2、禁止在水体清 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3、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 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 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 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 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 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 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环境监测的实质-环境介质的表征
是什么? 指标的定义
环境质量 指标
如何测? 测定原理方法
有何用? 代表的环境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
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
防治措施: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 态自我修复功能,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小流 域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把 水保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 提高。加强宣传,依法推动封禁管护的顺利 实施。
6、旱灾和水灾问题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培训ppt
总结词
土壤和沉积物监测是评估土壤和沉积物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和指标 进行监测,预测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土壤和沉积物监测包括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的监测。同时,需对土壤的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等参数进行监测,以全面了解土壤状况。
噪声和辐射监测
总结词
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 保行业在保护地球生态、推动可 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环保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发展历程
环保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 高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趋势
未来,环保行业将继续朝着技术智能化、治理综合化、产业融合化等方向发展 ,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
总结词
空气质量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和预测其对人类健康的 影响。
详细描述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包括在线监测和手工采样两种方式,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 PM2.5和PM10等。监测站点需合理布局,以全面反映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02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中特定指标进行检 测、测量、评估和预测的一系列活动 ,以了解环境质量、污染状况和变化 趋势。
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旨在为 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 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 展。
环境监测的分类和应用
分类
环境监测可以根据监测对象、指标、时间和空间等维度进行分类,如空气质量监 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
土壤和沉积物监测是评估土壤和沉积物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和指标 进行监测,预测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土壤和沉积物监测包括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的监测。同时,需对土壤的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等参数进行监测,以全面了解土壤状况。
噪声和辐射监测
总结词
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 保行业在保护地球生态、推动可 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环保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发展历程
环保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 高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趋势
未来,环保行业将继续朝着技术智能化、治理综合化、产业融合化等方向发展 ,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
总结词
空气质量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和预测其对人类健康的 影响。
详细描述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包括在线监测和手工采样两种方式,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 PM2.5和PM10等。监测站点需合理布局,以全面反映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02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中特定指标进行检 测、测量、评估和预测的一系列活动 ,以了解环境质量、污染状况和变化 趋势。
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旨在为 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 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 展。
环境监测的分类和应用
分类
环境监测可以根据监测对象、指标、时间和空间等维度进行分类,如空气质量监 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
环境监测培训课件PPT(共 85张)
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它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
的、生物的技术手段,对环境中各要素的有关组成成 分及其中污染物进行现场的、长期的、连续的定性、 定量监视、测定和系统综合分析。
•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
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器和所用吸收液; • 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三、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一)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依据水体功能和污染源的类型不 同而异,水质监测的项目包括物理、化学和 生物三个方面的监测项目 。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分别规定 的监测项目如下:
(1) 生活污水监测项目: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 阴离子洗涤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 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 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 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 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二)采样点的设置
1、设置原则:大气采样点的设置与监测范围 的大小、工业布局、污染源的分布、气象条件、 地形地貌和人口分布等因素有关。一般在监测 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高、中、低部位都要设一 定量的采样点。工业集中区比郊区、农村采样 点要多,人口稠密的区域比稀疏区域采样点要 多。
2、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用量总和的2-3倍 4、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
内的采样次数。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 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能够测定最大值、最小 值和平均水平的时间段内。
• 环境监测:它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
的、生物的技术手段,对环境中各要素的有关组成成 分及其中污染物进行现场的、长期的、连续的定性、 定量监视、测定和系统综合分析。
•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
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器和所用吸收液; • 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三、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一)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依据水体功能和污染源的类型不 同而异,水质监测的项目包括物理、化学和 生物三个方面的监测项目 。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分别规定 的监测项目如下:
(1) 生活污水监测项目: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 阴离子洗涤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 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 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 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 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二)采样点的设置
1、设置原则:大气采样点的设置与监测范围 的大小、工业布局、污染源的分布、气象条件、 地形地貌和人口分布等因素有关。一般在监测 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高、中、低部位都要设一 定量的采样点。工业集中区比郊区、农村采样 点要多,人口稠密的区域比稀疏区域采样点要 多。
2、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用量总和的2-3倍 4、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
内的采样次数。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 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能够测定最大值、最小 值和平均水平的时间段内。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培训ppt
。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采样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
通过制定采样计划、培训采样人员、选择 合适的采样设备等措施,确保采样的代表 性和准确性。
通过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措施,如校准 、质控样品的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等, 确保实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通过数据审核、异常值处理、数据修约等 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 2 3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技 术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的监测与分析。
精细化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需要更 加精细化,能够监测更小范围的环境变化,提供 更准确的数据。
综合化
环境监测技术需要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如地 理信息系统、气象监测等,实现综合化的环境监 测与管理。
制定监测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和监测目标,制定具体的监 测方案,包括监测点位、监测项目、采样 频次等。
实验室分析
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采用适当的分 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获取各项污染物 的浓度数据。
样品采集与处理
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样品采集,并进行必要 的处理,如过滤、消解等,以便后续分析 。
环境监测的规范与标准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对大范围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提供准确的环境数据。
物联网技术
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各种环境参数,如空气质量、水质等, 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实时反馈。
生物技术
利用生物监测手段,如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等,对环境中的污染 物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持续改进 和内部审核等措施,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 质量水平。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采样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
通过制定采样计划、培训采样人员、选择 合适的采样设备等措施,确保采样的代表 性和准确性。
通过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措施,如校准 、质控样品的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等, 确保实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通过数据审核、异常值处理、数据修约等 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 2 3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技 术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的监测与分析。
精细化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需要更 加精细化,能够监测更小范围的环境变化,提供 更准确的数据。
综合化
环境监测技术需要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如地 理信息系统、气象监测等,实现综合化的环境监 测与管理。
制定监测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和监测目标,制定具体的监 测方案,包括监测点位、监测项目、采样 频次等。
实验室分析
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采用适当的分 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获取各项污染物 的浓度数据。
样品采集与处理
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样品采集,并进行必要 的处理,如过滤、消解等,以便后续分析 。
环境监测的规范与标准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对大范围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提供准确的环境数据。
物联网技术
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各种环境参数,如空气质量、水质等, 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实时反馈。
生物技术
利用生物监测手段,如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等,对环境中的污染 物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持续改进 和内部审核等措施,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 质量水平。
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培训教材(PPT 43张)
1、按监测目的分类:
研究性监测:它是研究污染物自污 染源排出后,其迁移、转化的规律, 以及污染物对人体及物体的危害性质 和影响程度。
常规监测:常规检测是最基本的监测工作, 它是按一定的要求和计划,定时、定点, 测定污染源排放情况及其排污负荷变化情 况,分析污染物超标程度和频率,评价环 境质量,预测环境变化趋势。这是一项经 常性的监测工作。
三章环境监测与环境 管理
第一节 环境监测
广义的环境监测应包括两个方面:环境污 染监测和生态监测。 环境污染监测是间断或连续测定环境中污 染物的浓度,分析和研究其变化对环境影 响的过程。 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者局部范围内 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的数据、并加以 分析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
2.生物监测 (1)大气污染物中的生物监测。 大气污染物中的生物监测有以下办法: ①利用指示植物的伤害症状对大气污染做出 定性、定量的判断;②测定植物体内污染物 的含量做出判断;③观察植物的生理生化反 应,如酶系统的变化、发芽率的变化等,对 大气污染的长期效应做出判断;④测定树木 的生长量和年轮,估测大气污染的现状;⑤ 利用某些敏感植物,如地衣、苔藓等作为大 气污染的植物监测器。
2.按监测对象分类:
可分为:大气污染监测 水体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
牡丹江市水源地近日发现不明絮状物。经专家初步认定,这 种絮状物为水生生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初步查明为海林市一 家酒厂向海浪河大量排放酒糟所致。
3.按污染物性质的不同分类:
可分为:化学毒物监测、病毒病菌污染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环境污染监测方法
环境监测实用培训讲义(ppt 27页)
七、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
(一)参考国外标准 (二)从公式估算 (三)直接做毒理试验再估算
常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见附件: 环境保护常用法律法规及标准
本章结束 谢 谢!
(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 许浓度标准(GB9137—88)
(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8173—87)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4)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控制标准(GB5085—85) 建材工业废渣放射性限制标准(GB6763—86)
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 二类: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 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 物质。
(四)回用水标准
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 (CJ/T95—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89)
三、监测技术概述
(一)化学、物理技术 重量法 、容量分析 、仪器分析
(二)生物技术 (三)监测技术的发展
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环境监测的要求 准确可靠 快速灵敏 选择性好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 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 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环境监测培训讲义(PPT 51页)
简单地说:
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 样品运送和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
五、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环境监测的原则(三原则)
1、优先监测原则 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降解 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 出现频率较高 具有生物积累性 “三致”物质(致癌、致畸性、致突变) 毒性较大 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2. 连续性:坚持长期测定,揭示变化规律 3. 追踪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生产性:数据就是环境监测的基本产品。 5. 执法性:根据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提供决策建议,并授权
进行执法性监督控制。
四、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
接受、熟悉监测任务(监测目的、要求) 现场调查——收集基础资料(环境概况,污染源,污染物) 监测计划设计(监测因子、实施计划) 优化布点(监测点位置、数量) 样品采集(设备、方法) 样品运送保存(方法、条件) 分析测试(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方法,条件)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监测报告) ——————————全程质量控制——————————
处理措施:运用填埋、焚烧、综合处理 和回收利用等多种形式,对城市垃圾进行减 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 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 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 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 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 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 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 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环境监测
视频1 视频2 视频3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培训ppt
环境监测分类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的不同,环境监 测可分为空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 监测、生态监测等多种类型。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
包括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生物监测法、遥感遥测法等,每 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 优缺点。
环境监测方法
具体包括采样方法、样品处理方 法、数据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 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环境监 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数据解读与报告编制
环境监测数据解读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揭示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 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监测报告编制
监测报告是环境监测的最终成果,需要按照规范的格式和内容进行编制,包括 监测方案、采样点位、数据分析等内容。
03
现场环境监测实践操作
现场环境监测流程与规范
评估环境质量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对环 境质量进行评估,了解环 境状况,为污染治理提供 方向。
预警与应急响应
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环 境问题,为预警和应急响 应提供支持,保障公众健 康和生态安全。
培训目的与目标
提高监测技能
通过培训,提高学员的 环境监测技能,掌握先 进的监测方法和工具。
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员的环保意识, 使其认识到环境监测在 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
技术创新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 环保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境监测作 为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 也相应增加。
环保技术不断创新,为环境监测提供 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
环境监测在环保中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供基础数据
环境监测能够提供准确、 全面的环境数据,为环保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的不同,环境监 测可分为空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 监测、生态监测等多种类型。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
包括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生物监测法、遥感遥测法等,每 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 优缺点。
环境监测方法
具体包括采样方法、样品处理方 法、数据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 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环境监 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数据解读与报告编制
环境监测数据解读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揭示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 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监测报告编制
监测报告是环境监测的最终成果,需要按照规范的格式和内容进行编制,包括 监测方案、采样点位、数据分析等内容。
03
现场环境监测实践操作
现场环境监测流程与规范
评估环境质量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对环 境质量进行评估,了解环 境状况,为污染治理提供 方向。
预警与应急响应
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环 境问题,为预警和应急响 应提供支持,保障公众健 康和生态安全。
培训目的与目标
提高监测技能
通过培训,提高学员的 环境监测技能,掌握先 进的监测方法和工具。
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员的环保意识, 使其认识到环境监测在 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
技术创新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 环保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境监测作 为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 也相应增加。
环保技术不断创新,为环境监测提供 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
环境监测在环保中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供基础数据
环境监测能够提供准确、 全面的环境数据,为环保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 688页的PPT课件
目就是样本容量。
3、算术平均值
x 为任一样本的平均值, x=(x1+x2+x3+……+xn)/n
19
4、标准偏差
总体标准偏差: 样本的标准偏差:
5、相对标准偏差
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又 s 称变异系数(CV)= 100 % X
20
五、可疑值的取舍
1、4 d检验法 2、Q检验法(狄克逊检验法) 3、T检验法(格鲁勃斯检验法)
24
一、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值是以水代替实际样品,并完全按照实际的 分析程序操作后仪器的响应值。 空白试验值的大小及其重现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 环境监测实验室及其分析人员的水平。 控制方法:常规分析中,每次测定两份空白试验平行 样,其相对偏差一般不大于 50% ,取其平均值作为同 批试样测定结果的空白校正值。
14
二、精密度与偏差
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代替真值 精密度:同一测量中多次平行测定之间的符合程度。 偏差:各个测定结果与算术平均值之差。
s 绝对偏差=测得数值-算术平均值 100 % X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平均值*100% 平均偏差=Σ |X-X平均|/n 相对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22
六、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两组精密度不同的测量值的正态分布
23
§8-4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 规程序,它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如何,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内部质量控制包括:空白实验、标准曲线的核查、 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 密码样品分析,编制质量控制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偶然误差
• 偶然误差是由分析过程中一些偶然的因素造成的。 这些偶然的因素如测定时温度的变化、电压的波动、 仪器的噪声、分析人员的判断 能力等,它们所引起的 误差有时大、有时小、 有时正、有时负,没有什么规
律性,难以发 现和控制。因此,偶然误差又称随机 误差或 不可测误差。
8
• 偶然误差虽难以确定,但如果消除了系统误 差之 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多次,发现偶然 误差的统 计规律性,其分布服从高斯正态分布,它具有以 下特点:
∑(x − x)2
s=
iLeabharlann n −113• 相对标准偏差也叫变异系数(CV),即标准偏 差在平 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数。
CV = s ×100%x
14
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准确度 • 准确度是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 析结 果(单次测定值或重复测定值的均值)与 假定的或公 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它是反映分析方法 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 差和偶然误差的综合指标, 并决定其分析结 果的可靠性。准确度用绝对误差和 瓣对误差 表示。
5
• 1.方法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不够完善而造成的。如 分析操作步骤繁琐、化学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物 质 影响、指示剂指示滴定中点与理论等当点不重合 等。
• 2. 仪器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或未经校准引起 的。如天平未调节零点、砝码未校准、量器的刻度 不 够准确等。
• 3. 试剂误差是由试剂(包括所用纯水)中含有杂质而 引起。
另外,有时由于分析人员的粗心大意或不按操作规定 试验而引起明显错误,例如所用器皿不干净,错用 药品,读数错误,记录错误及计算错误等,这些都 是不应有的过失,所以也称这种过失引起的误差为 过失误差。过失误差严格说来不属于一般误差的范 围,一经发现,就应将这些测定结果剔除,并查明 原因,及时改正。
9
误差的表示方法
•误差是分析结果(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值。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将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4
系统误差
• 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经常发生的确定因素造成的。 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定时系统误差会重复出现,而 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比真实值总是偏高 或偏低。因此,系统误差易于发现,其大小可以估 计,可以加以校正。系统误差又称为可测误差。 • 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下。
绝对偏差=测定值 − 平均值
• 2. 相对偏差是指绝对偏差与平均值之 比,常 用百分数表示,即
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 平均值
×100 %
12
• 3.极差 极差是指对同一样品测定值中最大 值与最小值之差,表示误差的范围,即
极差=最大值 − 最小值
• 4. 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标准偏差又称 为均方根偏差,表达式如下
分析误差
环境检测分析的任务是为了准确地测定各 种环 境中的化学成分或污染物质的含量,因此对分析结 果的准确度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分析方 法、测量仪器、试剂药品、环境因素以及分析人员 主观条件等方面 的限制,使得测定结果与真实值 不一致。因此,在分析测定的全过程中,必然存在 分析误差。
3
误差来源
• 4. 恒定的个人误差是由于分析人员感觉器官的差异、 反应的敏捷程度和个人固有的习惯造成的。
• 5. 恒定的环境误差是由于测定时环境条件的显著变 化引起的,如不同季节室温的改变等。
6
•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校准 仪器, 进行空白试验、对照试验、回收试验、 制定标准规 程等而得到适当的校正,使系统 误差减小或消除。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 1.绝对误差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即
绝对误差=测定值-真值
• 2.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常用 百分
数表示,即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真值
×100 %
•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能反映测定结果的准 确程 度,误差越小越准确。
11
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 1.绝对偏差是指某一测定值(xi)与多次测量 的平均值之差(x),即
17
• 2. 重复性 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 设备和分析时间三个因素中至少确一项不相同时, 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 独立测定,其结果之间剖符合程度。
• 3. 再现性 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 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匀析方法对同一样 品进行多次测定,其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 1.单峰性,即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机会 多,绝 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少。
• 2.对称性,即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 会相 等。
• 3.抵偿性,即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 零。
9
• 当测定次数无限多时,偶然误差可以消除。但是,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分析中,测定次数总是有限的, 从而使偶然误差不可避免。要想减小偶然误差,需 要适当增加测定次数。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
组员:徐琦 林潇 陈超 张文强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监测中所得到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数 据,是 描述和评价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由 于监测系统 的条件限制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 水平,测试值与真 值之间常存在差异;环境污 染的流动性、变异性以 及与时空因素关系, 使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由许多 因素综合所决 定:描述某一河流的环境质量,必须 对整条河 流按规定布点.以一定频率测定,根据大 量数 据综合才能表述它的环境质量,所有这一切均 需通过统计处理。
15
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某一方法分 析标准物质,由其结果确定准确度;第二种是“加 标回收法”,即在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测定其回 收率,以确定准确度,多移回收试验还可发现方法 的系统误差,其计算式如下
回收率= 加标试样测定值 − 试样测定值 加标值
• 通常加入的标准物质的量应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水 平 接近为宜。
16
精密度
•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 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 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的偶然误差的大小。它的大 小通常可用极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 在讨论精密度时,常用如下一些术语。 • 1.平行性 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 设
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 样 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 度。
偶然误差
• 偶然误差是由分析过程中一些偶然的因素造成的。 这些偶然的因素如测定时温度的变化、电压的波动、 仪器的噪声、分析人员的判断 能力等,它们所引起的 误差有时大、有时小、 有时正、有时负,没有什么规
律性,难以发 现和控制。因此,偶然误差又称随机 误差或 不可测误差。
8
• 偶然误差虽难以确定,但如果消除了系统误 差之 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多次,发现偶然 误差的统 计规律性,其分布服从高斯正态分布,它具有以 下特点:
∑(x − x)2
s=
iLeabharlann n −113• 相对标准偏差也叫变异系数(CV),即标准偏 差在平 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数。
CV = s ×100%x
14
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准确度 • 准确度是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 析结 果(单次测定值或重复测定值的均值)与 假定的或公 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它是反映分析方法 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 差和偶然误差的综合指标, 并决定其分析结 果的可靠性。准确度用绝对误差和 瓣对误差 表示。
5
• 1.方法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不够完善而造成的。如 分析操作步骤繁琐、化学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物 质 影响、指示剂指示滴定中点与理论等当点不重合 等。
• 2. 仪器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或未经校准引起 的。如天平未调节零点、砝码未校准、量器的刻度 不 够准确等。
• 3. 试剂误差是由试剂(包括所用纯水)中含有杂质而 引起。
另外,有时由于分析人员的粗心大意或不按操作规定 试验而引起明显错误,例如所用器皿不干净,错用 药品,读数错误,记录错误及计算错误等,这些都 是不应有的过失,所以也称这种过失引起的误差为 过失误差。过失误差严格说来不属于一般误差的范 围,一经发现,就应将这些测定结果剔除,并查明 原因,及时改正。
9
误差的表示方法
•误差是分析结果(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值。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将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4
系统误差
• 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经常发生的确定因素造成的。 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定时系统误差会重复出现,而 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比真实值总是偏高 或偏低。因此,系统误差易于发现,其大小可以估 计,可以加以校正。系统误差又称为可测误差。 • 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下。
绝对偏差=测定值 − 平均值
• 2. 相对偏差是指绝对偏差与平均值之 比,常 用百分数表示,即
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 平均值
×100 %
12
• 3.极差 极差是指对同一样品测定值中最大 值与最小值之差,表示误差的范围,即
极差=最大值 − 最小值
• 4. 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标准偏差又称 为均方根偏差,表达式如下
分析误差
环境检测分析的任务是为了准确地测定各 种环 境中的化学成分或污染物质的含量,因此对分析结 果的准确度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分析方 法、测量仪器、试剂药品、环境因素以及分析人员 主观条件等方面 的限制,使得测定结果与真实值 不一致。因此,在分析测定的全过程中,必然存在 分析误差。
3
误差来源
• 4. 恒定的个人误差是由于分析人员感觉器官的差异、 反应的敏捷程度和个人固有的习惯造成的。
• 5. 恒定的环境误差是由于测定时环境条件的显著变 化引起的,如不同季节室温的改变等。
6
•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校准 仪器, 进行空白试验、对照试验、回收试验、 制定标准规 程等而得到适当的校正,使系统 误差减小或消除。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 1.绝对误差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即
绝对误差=测定值-真值
• 2.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常用 百分
数表示,即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真值
×100 %
•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能反映测定结果的准 确程 度,误差越小越准确。
11
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 1.绝对偏差是指某一测定值(xi)与多次测量 的平均值之差(x),即
17
• 2. 重复性 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 设备和分析时间三个因素中至少确一项不相同时, 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 独立测定,其结果之间剖符合程度。
• 3. 再现性 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 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匀析方法对同一样 品进行多次测定,其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 1.单峰性,即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机会 多,绝 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少。
• 2.对称性,即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 会相 等。
• 3.抵偿性,即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 零。
9
• 当测定次数无限多时,偶然误差可以消除。但是,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分析中,测定次数总是有限的, 从而使偶然误差不可避免。要想减小偶然误差,需 要适当增加测定次数。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
组员:徐琦 林潇 陈超 张文强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监测中所得到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数 据,是 描述和评价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由 于监测系统 的条件限制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 水平,测试值与真 值之间常存在差异;环境污 染的流动性、变异性以 及与时空因素关系, 使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由许多 因素综合所决 定:描述某一河流的环境质量,必须 对整条河 流按规定布点.以一定频率测定,根据大 量数 据综合才能表述它的环境质量,所有这一切均 需通过统计处理。
15
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某一方法分 析标准物质,由其结果确定准确度;第二种是“加 标回收法”,即在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测定其回 收率,以确定准确度,多移回收试验还可发现方法 的系统误差,其计算式如下
回收率= 加标试样测定值 − 试样测定值 加标值
• 通常加入的标准物质的量应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水 平 接近为宜。
16
精密度
•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 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 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的偶然误差的大小。它的大 小通常可用极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 在讨论精密度时,常用如下一些术语。 • 1.平行性 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 设
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 样 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