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理学简答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

简答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注意品质

答: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②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取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个别差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二、怎样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答: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消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

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③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形式、内容符合学生需要,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2、唤起学生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易集中;

②合理组织教学,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

③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④采取各种方法防止注意力分散。

3、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2.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体验变为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觉地学习动机,并依靠动机调整注意,使之经常处于最佳状态;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4、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1.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

2.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

3.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

4.课要结束时,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②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③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

④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

⑤开展讨论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⑥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⑦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四、简述记忆的分类

答:①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②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逻辑、情绪和动作记忆。

③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④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答: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记忆上的优缺点;

②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记忆规律学习知识;

③在实践中运用存储在头脑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知识才能巩固与更新

六、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来促进直观教学

答:①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②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③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④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七、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做到:既要把握原文本意,又要得出独到见解。

具体来说:①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型;

②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

③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

八、简述思维的类型

答:思维的类型:①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抽象逻辑…。

②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③据思维的指向性,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④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⑤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九、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

答:概念形成的过程:抽象化、类化、辨别。

①影响学生概念掌握的因素主观:①.学生过去的经验;②学生的认知能力;

客观:③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④变式。

②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应注意(科学概念的掌握):

①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②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③充分利用“变式”;

④正确运用语言表达;⑤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十、如何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特点是什么?

答:1.特点: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2.培养: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②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④发挥定式的积极作用;

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品质。

十一、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及其原因

答:客观:①学习材料的性质;②识记材料的数量;③时间因素;④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主观:①识记的方法(意义识记要比机械识记效果好的多)&学习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

②情绪和动机。学习者的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

遗忘的原因:①消退说: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

②干扰说。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反之)。

③压抑(动机)说。由于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属于这种类型。

④提取失败说。“舌尖效应”。

十二、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

答: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③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

④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⑤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

十三、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答:意志的品质包括:①意志的自觉性②意志的果断性③意志的自制性④意志的坚韧性可从以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①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②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③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④发展健康的情绪、情感,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⑤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⑥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十四、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和培养

答:①加强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②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③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④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

⑤重视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⑥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⑦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⑧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⑨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及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十五、试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①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②认知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情绪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知过程

③认知过程是一直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过程

④人的情绪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情感

十六、如何灵活应用各种直观教学方式

答:言语与实物、模象直观三种结合方式

①言语在前,形象在后,主要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

②言语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言语主要起引导观察、补充说明重点与难点的作用

③言语在形象的后面,主要起总结概括或强化的作用

十七、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情感

答:①培养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③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良情绪情感的调适④提高情商水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⑤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十八、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答:①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职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马斯洛对其中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其中前四种需要成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虽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③马斯洛认为,人类各种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的,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

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①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比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

②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比如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

③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十九、简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①生物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方向及改变

②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

③家庭环境因素: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个体的人格特征

④儿童早期经验:童年幸福与不幸的经验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⑤自然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具有决定作用,但对人的某些特定性为具有一定解释作用

⑥学校教育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⑦个人主观因素:环境作用通过个人的主观解释影响人的行为

二十、试分析“高分低能”的现象

答:“高分低能”的人,他们具有比较多的知识,但在生活实践中不能把知识灵活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在发展知识的同时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向能力迁移,同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使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十一、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答:这一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于解决问题和产生创造所需的能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对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是

①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言语智力高的体现。

②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

③视觉—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④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的表达能力。此智力多系天赋。

⑤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⑥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此智力高者善处理人际关系。

⑦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也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所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就对当前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有其智力强

项和学习风格,因此,我们应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成功教学。

2.科学的智力观。提倡学生智能的多维度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

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其作用方式也是有

差异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要善于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尤其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只要这一优势智力得到了合理的发展,就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成才的道路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另外,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将活动作为其促进智能发展的主要方法。

心理学论述题整理1

论述题: 1、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2016)/试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教学(2017)/举例说明教学中如何促进迁移(2014)答:“为迁移而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即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不同的情景都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了解迁移条件,也要以此根据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教师的具体做法是: 1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2积极进行心理准备;3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4合理编排教学内容;5改进教材呈现方式;6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2、简述教师威信形成的主客观条件(2017)/阐述教师人格威信的维护与提高(2012) 答:主观条件 第一、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二、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及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第二、具有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第四、具有正确的学生观;第五、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3、试论述教学、学习、发展的关系 区别:1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2三者主体不同,教育主体是教师,后两者主体是学生 联系:(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2)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4、试论述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2017) (1)自我认知全面,自我同一性得到发展;(2)智能结构健全,创新能力得到提高;(3)情绪情感饱满适度,生命意义得到提升;(4)社会适应较好,社会化程度得到增强。 5、试论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2015)/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2017) 答:灵活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等多种直观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三种直观形式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1、强度率,根据感知地刺激强度依存性的规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的感知到,教学中教师讲述的音量要适当,教师板书的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不要太小,线条不能太轻太细,赢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 2、差异率,根据对象与背景的对比规律,在教学中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以及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使学生能够清晰感知。 3、活动率,运动对象更容易被知觉,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活动教具,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4、组合率,根据知觉的组合率,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被感知,教学中板书应该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5、对比率,凡是在性质或强度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事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使得学生对他们的差异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6、试论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2017)/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2015) 答: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促进关系,而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另一方面,学习动机以增强学习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另一方面,所学到的知识引起的愉快感,成就感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1在一般的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2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3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越高。 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2013)/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2015) 答:(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5)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心理学考试:三级案例问答题

三级案例问答题 案例一:求助者,男性,汉族,22岁,大学毕业生。 主诉:焦虑、烦躁,入眠困难,经常做噩梦等一个多月。 求助者自述:马上就要毕业了,去了几家大企业、大公司,均未被录用。我每天晚上总在想:王顺民找不着好工作?是不是因为我的学校不起眼,不是,名牌大学?这时父母亲的话就有会在我耳边响起: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越想越觉得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真后悔,悔当初没有考上名牌 大学。心情也烦燥、焦虑;看书没有以前专心,有时走神,食欲也下降了,我总是担心今后今后找不着好工作。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 网聊天,心情稍微好点。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时,眉头紧锁,来回搓手。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在学习方面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 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第一名。高中时偶尔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非争取第一名不可。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 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高考时由于紧张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紧张起来,只好上了这 所普通大学。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上。历年体检正常。 心理测验的结果:SDS:40;SAS:60;EPQ:N:65、E、30、P:40、L:30. 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一下问题: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后悔,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噩梦多、食欲下降。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一般心理问题。依据如下: (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病变的基础。(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直,人格相对 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内 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于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引发,持续时间一个多月,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训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但是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刺激比较强列,应该引起注意,避免快速泛化,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如下:(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睡眠问题和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2)与精 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 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 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于在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仅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理因素:该求助者为23岁,男性,工作问题是该年龄段的主要问题。(2)社会因素:a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没有被大企业、大公司录用。b、家庭教育中, 父母对他的要求高,对他的教育也不准确、客观,如名牌大学毕业生才能分配好工作。c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3)心理因素:a、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不是名牌的大学毕业生,就找不到好的工作”。认为只有到大公司才算是好的工作。b缺乏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没有被录用,就不知道怎样去解决。C、被焦虑情况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D、人际关系方面与同学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E、人格特征:较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案例二: 求助者,女性,26岁,离异,国家公务员。 主诉:心情紧张,烦躁、爱发脾气,睡眠差等三个月。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女,相貌一般,衣着整洁,精神紧张,身体不放松,咨询过程合作。父母均是国家干部,母亲要求很严。自幼性格活泼、 外向,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大学期间与同班同学确立恋爱关系,大学毕业后结婚,婚后一年离异,无生育史,现于父母同住。求助者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 自尊心很强,人际关系良好,能胜任工作,业绩优秀。三个月前,一位男士向求助者示爱,她不知道如何对待,一想起此事就紧张,听别人谈婚姻问题也心烦,对婚姻担心、畏惧,不想吃东西,工作中也出差错,被领导批评。求助者感到痛苦,曾和家人及朋友诉说自己的苦闷,但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希望咨询师能给于帮助。 求助者家族无精神病史。体检正常。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在心理、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有内心的冲突、焦虑、紧张、烦躁、痛苦、情绪不稳定。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睡眠差、食欲下降。 2、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是如下:(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具有器质性病变基础。(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 相鉴别。(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性症性问题相鉴别。(4)分析求助者的情绪是否泛化。(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 功能影响程度。(6)形成初步诊断。 3、对该求助者需需选用的心理测验如下:(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求助者的病理人格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求助者 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3)可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求助者对自身症状的评估程度。 4、可以从五个维度评估咨询效果:(1)、该求助者的主观体验:其对焦虑、烦躁等症状改变方面的主观体验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2)该求助

最新设计心理学名词解释答案版

1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2 [1] 1、感觉通道 3 得分: 100分 4 答:指人们接受外界刺激的不同感觉方式。5 6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7 [2] 2、绝对阈限 8 得分: 100分 9 答: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 10 11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2 [3] 3、差别阈限 13 得分: 100分 14 答: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 15 16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7 [4] 4、运动视觉 18 得分: 100分 19 答: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

20 21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22 [5] 5、知觉 得分: 100分 23 24 答:是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是认识、选择、组织并解释作用于我们的刺激的过程。 25 26 27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28 [6] 6、错觉轮廓 29 得分: 80分 30 答:是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31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32 33 [7] 7、错觉 34 得分: 100分 35 答:错误的知觉,是人在已被证明错误的方式下体验刺激。 36 37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8] 8、认知心理学 38 39 得分: 100分

答: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40 41 42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43 [9] 9、物理符号系统 44 得分: 100分 45 答:能辨认和区分不同符号的系统。 46 47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0] 10、图式 48 49 得分: 100分 答:将各个独立概念组合起来的单元被称为图示。 50 51 52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1] 11、易视性 53 54 得分: 100分 答:是指与物品使用、性能相关的部件必须显而易见。 55 56 57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58 [12] 12、情绪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心理学论述题.

论述题 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由脑这种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部分。 社会心理。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社会的一名成员,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与其他的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由于这些关系存在,于是就会有许多团体的存在,这样就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另外,团体心理离不开个体心理,同时,团体对个体心理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个体心理也有社会心理。 2.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的组织原则。 (1)临近原则。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具有良好连续性的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 (5)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是一个整体。 3.举例说明错觉产生的原因。 错觉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都是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导致的。如垂直水平错觉、月亮错觉。知觉对象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以原来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就是导致错觉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个体过去的经验、动机、预期和认知方式等因素有关。如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是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4.试述加工水平理论和相关的实验证据。 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克雷克与洛克哈特 提出的著名的加工水平理论认为,作用于 人的刺激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 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 的、抽象的和意义的分析。针对一个刺激 的加工水平或深度会对记忆效果产生很 大影响,更深水平的加工比浅水平的加工 产生更精细、更持久及更强烈的记忆痕 迹。在证明加工水平理论的研究中,克雷 克等人让被试完成不同水平的信息加工 任务,但并不要求他们记忆。待任务完成 后,出乎意料地对他们进行记忆测验。结 果发现,之前的加工水平越深,随后的再 认成绩也就越好,其中语义加工水平的成 绩最好,这证明记忆痕迹是加工水平的函 数,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5.试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中,感觉记 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含义和特点。 答:记忆的三个系统包括感觉记忆、短 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 感觉登记。感觉记忆是指在物理刺激不 再呈现时,信息以一种相对原始的、未 被加工的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的 过程。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虽然十分短 暂,但它保证了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 为进一步的加工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 可能,所以感觉记忆对知觉活动本身和 其他高级认知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人 的每种感觉通道都有感觉记忆,目前得 到关注较多的是视觉和听觉。 短时记忆系统是外部刺激进入感觉记忆 后,信息很快就会消退,没有消退的信 息会进一步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系 统被看做记忆系统中的一个工作系统。 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 长时记忆系统是指学习材料经多次复习后 长久保持在头脑中的记忆。容量大和保存 时间长是长时记忆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6.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答: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分为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选择策略和检验策略四 个阶段。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从提出问题 开始,分析问题的阶段是确定目标的阶 段,选择策略的阶段是解决问题中最具创 造性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得出结论的阶 段。检验策略就是将问题解决的方案付诸 实施,并把实施结果与原有的解决问题的 要求相对照。如果方案执行的结果导致问 题解决,说明原有的策略是正确的;如果 不能验证,就需要重新选择策略。 7.试述语言获得的阶段与语言获得的 理论。 语言获得的阶段: 语言的获得和发展是人类个体发展过 程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婴儿由一个生物 学上的个体转换为社会中的一员,语言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语言的获 得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建构过程,大 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咿呀学语阶段, 开始发出一些人类语言中存在的音节。 单词语阶段,开始使用只有一个音节的 单词语。电报语阶段,开始使用由两个 或更多词语组成的电报体语言。语言胜 任阶段,开始学习掌握语法规则,并逐 渐学会使用符合语法规则的完整句子。 语言获得的理论: (一)后天学习论。这类学说强调后天 学习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是后天模 仿、学习强化和纠正的结果。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 的语言获得的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形 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条件联系系统的 形成和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认为,语言的发展是可以采用常见的学 习原理来结实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从观察学习的角 度阐述了语言获得的过程。 (二)先天因素说。与后天学习理论截 然不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个体 语言的获得,主要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 决定的。他提出了一个语言能力获得的 公式:最初的语言材料-语言获得装置- 语法能力。他还指出,人类的语言分为 两个层次:语言表现和语言能力。语言 能力是天生的,由LAD获取,语言表 现是以前者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中学 习的。由于有了先天的语言能力,我们 才能够学会所听到的任何一种语言的 特定语法。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语言与人类的很多其他特征一样,是先 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新设计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最新设计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心灵) 1.菲利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一书中说:“艺术是关于 的,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2.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3.设计心理学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 设计研究问题 4.(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正在进入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发展 的时代。 5.设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它在(方法)论上是更加宽 容的,但是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6.心理学不是对人类常识的描述,因为常识不是与人类(行为)相互一致的知识。 7.设计心理学的艺术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上。 8.设计心理学的人文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9.布卢诺斯奇在《人类的升华》中写道:“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之 所以独特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可塑性表现”10.对麦克尔·怀特而言,(科学)就是探索、它提出问题,它是想象 力的发挥,它是分析。 11.(达芬奇)被誉为第一位集合了科学与艺术大成的人物。 12.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表现活动、概念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一 起进行的。 13.艺术家普遍认为视觉事物是绝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

14.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再现艺术,描述和解释也只 是将(经验)的大体轮廓呈现出来。 15.科学的创造: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 16.艺术的创造:直观、表象---意象形态---(形象) 17.阿恩海姆认为,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18.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9.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功能。 20.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艺术史)角度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1.设计是围绕着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2.德拉克山认为心理学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式的。 23.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因为它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24.在审美研究中,人们看画展的行走方式、停留时间和观看引起的 身体姿势变化,都可以作为(行为)的变量,其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25.心理学不仅是行为的科学,对人类意识体验的研究,也为了了解 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汇总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

心理学考试问答题

主观题 71、简述霍兰德兴趣理论的中的六种职业人格类型和六种工作环境。 参考答案: 答:①实际型:这类人喜欢技术性和体力性工作。喜欢与机械打交道以及各种修理工作。(2分) ②研究型:有明显科学倾向,喜欢收集信息,发现新的事实或提出新理论,分析和解释资料,倾向于独立工作。(2 ③艺术型:重视审美品质,自我表现欲强,参与性强,在活动中表现出艺术兴趣。具有藉文字、动作、音乐、色彩来 ④社会型: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讨论问题和社会交际,具有人际交往技巧,善解人意,友善合作。典型职业为教师 ⑤企业型:追求领导地位和权力,乐于为组织目标或经济成功而工作,喜欢冒人际风险和经济风险以及竞争。典型职 ⑥事务型:喜欢具体、实际、精确的工作,与企业型同样在大公司或政府机关工作,但处于执行地位而不是策划地位 72、简述皮亚杰关于适应、同化、顺应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应,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这种适应是心理形成的适应,有其内在的内容和功图式),功能是指认知结构的反映抽象化和平衡作用。智力的发展过程乃是同化和顺应之间平衡不断打破不断地重建同化是指主体利用已有的心理结构——图式,将外界刺激吸收到原有结构中,引起图示量变的过程。(4分) 顺应是指主体为适应新的环境,改变原有的图式,以创立新图式的过程。在认识过程中,面对新刺激,主体首先倾向不能同化新客体时,主体将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新环境(顺应)。在顺应的过程中,图式发生了质的变化。(4分) 73、简述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心理因素。 参考答案: 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动机、知识、思维、人格,都对创造过程和创造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动机与创造性(3分) (2)知识与创造性(3分) (3)思维与创造性(3分) (4)人格与创造性(3分) 7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 答:相同点:①感觉和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其它心理活动的基础。②都是人分) 不同点:①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②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分) 75、什么是记忆术?常用的记忆术有哪些? 参考答案:

设计心理学第1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考试科目:《设计心理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是创造行为的关键成分。(2 分) A. 记忆 B. 评价 C. 集中性思维 D. 发散性思维 2. 现代产品突出整体含义,有三层结构,其中技术服务属于()。(2 分) A. 内部产品核心层 B. 中间产品形体层 C. 外部产品附加值层 D. 以上都不是 3. 360安全卫士给用户电脑体检属于()(2 分) A. 功能型微创新 B. 营销型微创新 C. 定位型微创新 D. 渠道型微创新 4. ()即消费者多次使用同一品牌,或长期使用同一品牌,已经产生了心理定势,个体对 其他品牌形成了一道心理隔离墙。(2 分) A. 产品情结 B. 品牌忠诚 C. 产品认知 D. 品牌名气 5. ()法是专门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可以取得精确数据,具有控制条件严格,可以反复验证 等特点。(2 分) A. 实验室实验法 B. 自然实验法 C. 观察法 D. 反射法 6. 消费者满意度研究中,消费者态度指数用喜欢/不喜欢评价时,是处于()消费时代。 (2 分)

A. 理性 B. 感情 C. 体验 D. 感觉 7. 以下关于问卷调查法不正确的是()。(2 分) A. 事先拟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列成问卷,交消费者回答 B. 可以设置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和混合式问卷 C. 可以观察到消费者的行为和表情 D. 不能用暗示的语气 8. 在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当涉及到个人隐私等高敏感主题时,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是()。 (2 分) A. 观察法 B. 投射法 C. 深度访谈法 D. 小组讨论法 9. 工业设计活动是综合创造的活动,它研究产品技术功能设计和()的结合和统一。(2 分) A. 美学设计 B. 操作设计 C. 外观设计 D. 广告设计 10. 消费者满意度中的行为满意是企业()。(2 分) A. 设计的中心点 B. 组织设计行为的内容 C. 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内容 D. 产品设计的重要参数 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5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以下对设计心理学研究意义描述正确的是()。(3 分) A. 设计心理学为好的设计服务 B. 消费者心理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 C. 研究消费者心理能促进设计是素质 D. 研究设计心理可以丰富设计人员的知识面 12. 设计师的独特贡献在于强调了产品或系统与人类特征、需求及兴趣的相关方面,可以影响 消费者的()。(3 分) A. 家庭结构 B. 心理体验 C. 生理活动 D. 社会经验 13. 下面哪些选项是显在消费者的特点:()。(3 分) A. 分布面广 B. 有情感障碍 C. 购买产品 D. 为购买承担后果 14. 拟定一个故事情节或情景,让用户参与的研究方法有()。(3 分) A. 案例分析法 B. 问卷调查法 C. 情景分析法 D. 生活事件法 15. 准消费者不发生购买的三大原因()。(3 分) A. 认识未到位 B. 情感障碍 C. 意志冲突 D. 执行能力差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题库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 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1、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①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 ②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举例说明认知结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超越所给信息”的。 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例如:当我们看到前面一位留着披肩发穿着药衣服的人时,我人所得到的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是位女子,她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等。然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息。我们先判定这是一位女子,然后根据女子这一类别,作出推断。简述促进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即心理意义。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的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时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焉,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短的,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作听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加快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图上的“执行控制”和“期望”。“执行控制”即已民用工业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结构的作用下进行的。 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 把它分成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得以发生,首先应该激发起学习者的动机。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要使他们具有一种奔向某个动力。要把学习者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头脑中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了解阶段。在了解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对外部信息一旦开始注意和知觉,学习活动就可进入获得阶段。获得阶段指的是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

《设计心理学》1 3 6章习题答案(完整版)

1 《设计心理学》1\3\6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高峰体验:一种强烈的认同体验。自我感觉比任何时刻都更加完整,处于最佳状态。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3.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心理规律。 4.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学科。 5.广告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广告活动研究的应用心里学分支。 6.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借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7.问卷法:指研究者将其研究的内容事先设计成问卷,以书面形式向被试提出问题,由被试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填答并返回,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研究方法。 8.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由一系列结构化的符号和数字构成,用来按照特定的规则分配给适用的人、行为或态度,它可将主观的或抽象的概念作定量化测量。 9.测试法:通过采用预设的标准化问题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测量某种心理现象、心理差异、心理反应等的方法。 10.投射法:通过一定的媒介,研究被试埋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反应,获取被试真实的情感、意图、需要、动机和人格倾向等的心理测试方法。 二、简述题 1.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特征? (1)设计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2)设计心理学史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 (3)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4)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管理的能力。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与设计活动相关心理现象 (2)设计目标主体(用户和消费者)心理 (3)设计主体(设计师)心理 3.精神分析学派中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主要在监督、管束自己的行为。 4.问卷法、投射法的优缺点 问卷法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