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合集下载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题目】试设计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用沥青混合料。

【原始资料】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

3.结构层位: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的上面层.4.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气温为-8˚C。

5.沥青材料:可供应重交通AH-50、AH-70和AH-90,经检测技术性能均符合要求。

6.碎石:石灰石轧制碎石,洛杉矶磨耗率12%,粘附性(水煮法)5级,表现密度2700kg/m3。

7.石屑:洁净,表观密度2650 kg/m3。

8.矿粉:石灰石磨细石粉,粒度范围符合技术要求,无团粒结块,表观密度2580 kg/m3。

【步骤】1.矿料配合比设计(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因为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使上面层具有较好的抗滑性.按表选用细粒式I型(AC-13I)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确定矿料级配范围按表6-3(3)矿料配合比计算①将规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中值换算成分计筛余中值计算结果列于上表第6~8栏②计算碎石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X = aM(4.75)/ aA(4.75)×100%= 21.0 / 49.9 ×100%=42.1%③计算矿粉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Z = aM(<0.075)/ aC(<0.075)×100%= 6.0 /85.3 ×100%=7.0%④计算石屑在混合料中用量Y=100-(X+Z )=100-(42.1+7.0)=50.9% ⑤校核:结果列入下表,该合成配合比符合要求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初步确定沥青最佳用量;然后进行水稳性和动稳定度试验校核调整 ①制备试样:当地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温度为-8˚C ,属于温区,采用AH-70沥青。

根据表6-3所列的沥青用量范围,AC-13Ⅰ的沥青用量为4.5%~6.5%。

按实践经验,选取沥青用量5.0%~7.0%、0.5%间隔变化,制备5组试件②测定物理指标⏹ 表观密度ρs ⏹ 理论密度ρt⏹ 空隙率VV=(1-ρs/ρt )×100% ⏹ 沥青体积百分率 V A⏹ 矿料间隙率VMA=VV+V A⏹ 沥青饱和度VFA= V A /VMA ×100%③测定力学指标马歇尔试验测定结果汇总如表并在表中列出现行规范要求的高速公路AC-13Ⅰ型沥青④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OAC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表观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 根据密度、稳定度和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1由图可见:表观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1=6.20%;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2=6.20%;空隙率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 3=5.60%,计算 OAC1=(a1+a2+a3)/3=6.0%⏹ 根据符合各项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2各项指标都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 ~OACmax=5.30%~6.45%OAC2=(OACmin+OACmax )/2=5.9%⏹ 根据OAC1和OAC2综合确定沥青最佳用量OAC 检查按OAC1求取的各项指标值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同时检验VMA 是否符合要求,如能符合时⏹ OAC= (OAC1+OAC2)/2=6.0%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特性调整最佳沥青用量 i. 对热区道路以及车辆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OAC2~OACmin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小于OAC2的0.5% ii. 对寒区道路以及一般道路OAC2~OACmax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大于OAC2的0.3%由于当地属于温区,并考虑高速公路为渠化交通,要防止出现车辙,选择在中限值OAC2与下限值OACmin 之间选取一个最佳用量OAC’=5.6%⑤水稳定性检验 采用沥青用量为6.0%和5.6%制备马歇尔试件,测定标准马歇尔稳定度及浸水48h 后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列于表,浸水残留稳定度均大于75%,符合标准要求。

ogf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ogf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ogf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原创版】目录1.OGFC 沥青混凝土的概述2.OGFC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3.OGFC 沥青混凝土的特点与应用正文一、OGFC 沥青混凝土的概述OGFC(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沥青混凝土,即开级摩擦层沥青混合料,是一种以沥青为结合料,矿物骨料及纤维稳定剂等为改性材料的新型沥青混合料。

它具有高抗滑性、低噪音、良好的耐候性和耐久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道路的面层施工。

二、OGFC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OGFC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主要依据道路等级、交通量、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OGFC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沥青:通常采用改性沥青,如 SBS 改性沥青或 AC 改性沥青,其比例约为 5-7%。

2.矿物骨料:主要由粗集料(如碎石)和细集料(如沙子)组成,其比例约为 90-95%。

3.纤维稳定剂:通常采用聚酯纤维或矿物纤维,其比例约为 1-3%。

4.其他材料:如抗磨剂、抗老化剂等外加剂,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添加。

三、OGFC 沥青混凝土的特点与应用OGFC 沥青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1.高抗滑性:OGFC 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可提高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2.低噪音:由于 OGFC 沥青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其噪音水平较低,有利于提高道路周边环境的舒适度。

3.良好的耐候性和耐久性:OGFC 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抗老化能力,使道路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OGFC 沥青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隧道等道路的面层施工,以及机场跑道、停车场等场所的建设与维护。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

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

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

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时(生产配合比如何取料),取样
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
▪ (三)矿料配比设计

矿料配合比设计建议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
格用试配法进行。
▪ 对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 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 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 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 错,且在0.3mm~0.6mm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饱 和 度
(%)
(%)
规范要 求
70~85%
油石比 a4无法确定
(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1
①从上述图上找出毛体积密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 a1、稳定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a2、
目标空隙率(或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3、沥青 饱和度范围内的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4
a1=5.9%; a2=5.28%; a3=5.32%; a4无法确定 (2)计算OAC1=( a1 +a2+ a3+ a4 )/4
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
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
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 (2) 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配合比设计时宜适 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 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 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隙率。
(4)最佳沥青用量OAC=(OAC1+OAC2)/2 OAC=(OAC1+OAC2)/2 = 5.54%
(五)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一、确定混合料配合比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空隙率: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实性和耐水性。

3.含沥青量:保证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与规定的要求相符。

二、计算混合料配合比的步骤: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指的是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骨料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骨料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骨料配合比=(沥青含量÷骨料质量)×100%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是指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沥青配合比=(沥青质量÷混合料总质量)×100%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是指混合料中添加剂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沥青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添加剂配合比=(添加剂质量÷沥青质量)×100%三、计算示例:假设需要计算一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为5%,总质量为1000kg,添加剂的质量为50kg。

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 (5kg ÷ 950kg) × 100% = 0.53%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 (5kg ÷ 1000kg) × 100% = 0.5%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 (50kg ÷ 5kg) × 100% = 1000%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所需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为:骨料配合比为0.53%,沥青配合比为0.5%,添加剂配合比为1000%。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的特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是根据道路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的。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集料实验方法[详细]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集料实验方法[详细]

粗集料压碎值
➢ 试验方法简述:
➢ 将要求质量的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 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压头放入试筒内 石料面上,均匀地施加荷载,在10min 左右的时间内达到总荷载400kN,稳压 5s,然后卸荷。
➢ 取出试样用2.36mm标准筛筛分经压碎 的全部试样,称取通过2.36㎜筛孔的全 部细料质量,计算集料压碎值。
➢ 以三个试样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作为压碎值的测定。
要点强调
➢ 确定每次试验的石料数量。
➢ 将石料分三层倒入量筒中,每层数量大致相同。每层夯 击25次,落点均匀。
➢ 试样分三层装入试筒后,最上层表面应仔细整平,防止 因不平而使压柱在加载时卡住。
➢ 使试验试样尽量密集接触,不会存留过大的集料间隙率, 如试验中有较大的集料间隙率,将使得石料内部受力不 均而导致压碎石料偏少,测得压碎值偏小。
粗集料
➢ 粗集料 ➢ 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4.75mm(2.36mm)的碎石、破碎砾石、筛
选砾石和矿渣等。 ➢ 粗集料密度 ➢ 密度定义 ➢ 堆积密度:单位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有干堆积密度及湿堆积密度之分。 ➢ 表观密度(视密度):单位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 表干密度(饱和面干毛体积密度):单位体积物质颗粒的饱和面干质量。 ➢ 毛体积密度:单位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 各密度的相对密度是该密度同同温度水的密度的比值。 ➢ 注:必须四分法取样,要求试样具有代表性。
➢ 试样若较湿,应通过烘箱烘干,但烘箱温度不宜超过 100℃,若温度过高,很可能会导致集料压碎值结果偏大。
技术性质
➢ 集料的压碎值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摊铺碾压过程中有部分集料被压碎,形成新的 破碎面,而新的破碎面没有沥青胶浆裹附,很容易被水浸入。而 在行车时候产生的泵吸作用下集料会慢慢脱落,导致路面出现松 散或坑槽,形成水损坏影响路面的耐久性。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与施工研究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与施工研究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与施工研究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与使用寿命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以及对影响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的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等关键工艺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引言:公路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确定级配范围、优选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通过马歇尔试验得到各项性能参数合格的试验数据,并对其进行验证后才能用于指导沥青路面的施工,是施工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规范的核心内容,保证路面使用的性能和安全。

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1原材料控制1.1.1粗集料沥青混凝土用粗集料可以采用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矿渣等。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且无风化、不含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当使用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岩石轧制的粗集料时,若达不到粗集料与沥青粘附性等级的要求,必须采取抗剥落措施。

工程中常用的抗剥落剂;用干燥的生石灰、消石灰粉或水混作为填料的一部分;或将粗集料用石灰浆裹覆处理后使用等。

1.1.2细集料用于拌制沥青混凝土的细集料,可以采用天然砂、机制砂或石屑。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用量不超过20%。

机制砂或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范围,应与沥青有良好的黏结能力,如采用粘附性较差的天然砂或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细集料时,应有抗剥落措施。

1.1.3填充料沥青混凝土中常用的填料大多采用石灰岩或憎水的强基性岩浆岩,加工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填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沥青和填料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沥青和组成的沥青胶浆,是沥青混合料中生要的组成部分,对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性有直接影响。

1.1.4沥青沥青是一种典型的有机胶凝材料,在混合料中起黏结作用,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感温性材料,在配合比设计中要根据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等级标号的沥青。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说明书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说明书

相同
4
OAC=( OAC1 + OAC2 )/2
OAC=( OAC1 + OAC2 )/2
5
求 OAC 对应的 VV、VMA,VMA 是
否满足指标要求最小值的要求,
OAC 应位于 VMA 凹形曲线最小值
的贫油一侧
相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验证
1抗高温性--车辙试验(T 0719) 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 2抗低温性--弯曲试验(T 0715)
AC-20 中粒式
AC-16
100 90-100 78-90 68-80 58-70 40-50 28-38 20-29 15-22 10-17 6-13 4-8 100 90-100 80-90 66-78 46-58 34-44 22-32 16-24 11-19 7-14 4-8
AC-13 细粒式
我国新旧规范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体积指标计算
上的差异
指标
试件相对密
度 混合料理论 最大相对密

理论最大相 对密度采用
计算法
JTG F40-2004
表干法或蜡封法
普通沥青:真空法 改性沥青:计算法
ti
100 si bi
se
b
JTJ 032-94
水中重法 表干法或蜡封法
说明
真空法或计算法均可
中粒式 ≤120ml/min ≤120ml/min
增加了粗集料AC-25 ≤150ml/min(由于车辙标准试件厚度与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匹配,故对粗粒式沥青 混合料渗水系数仅供参考。)
SMA类: SMA-13 ≤80ml/min ≤85ml/min
4渗水检验—渗水试验(T 073)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 RM TI ON 2008N O .28SCI ENC E &TECH NOLOG Y I N FOR M A TI ON 工业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品质直接影响着路面的施工质量。

因此,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批量生产前,必须根据我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做好配合比设计,确定混合料的最佳组成比例,使其满足路用性能要求。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及其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1.1目标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文件结构层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合格材料先进行矿料级配比计算,找出最佳状态的配合比。

一般情况下应使试配结果尽量靠近级配范围的中值。

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 m 、2.36m m 和4.75mm 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

对于重要交通段的高速公路面层,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

根据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强度理论,沥青用量少时,沥青不足形成薄膜粘结矿料颗粒,抗剪强度不高;沥青用量过多时,起润滑作用的自由沥青增加,使内摩阻力降低,粘结力下降,强度减小。

以0.5%间隔的不同油石比配置5~6组试件,分别进行马歇尔稳定度、孔隙率、试件密度、流值、沥青最佳沥青用量O A C ,然后再按最佳沥青用量OA C 制件,做水稳定性检验和高温稳定性检验。

根据验证结果,若达不到相关规定则另选材料、调整级配或采取其他措施重做试验,直到符合要求,确定出较理想的目标配合比。

1.2生产配合比的设计生产配合比是按照目标配合比在拌和厂进行实际试拌,再对拌和设备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筛分,重新合成矿料配合比,以此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再干拌合成料后进行筛分验证,同时反复调整冷料比例,达到供料均衡,最后确定生产配合比。

1.2.1冷料调整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要求,采用装载机依顺序上料。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1 材料的选择与控制1.1 材料选择的原则在沥青混凝土使用材料要经过严格的挑选与检验。

应当就近取材,不破坏环境,质量要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与规定。

1.2 沥青注重沥青对于当地自然环境、气候及道路运行情况的适应性,例如当地土壤的酸碱性,雨水的酸碱性,降雨量以及运载压力等。

1.3 粗集料粗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大于2.36mm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和矿渣等。

其通过颗粒间的嵌锁作用来为沥青混凝土提供较强的稳定性。

粗集料相关的各项标准里,较为重要的是视密度和吸水率,石料硬度大而密度高、吸水率比较小的粗集料具有耐磨、耐久等特点;但粗集料密度并不只要求大,表面粗糙与否同样重要,而密度过于大的粗集料大多表面光滑,缺乏表面的凹凸不平,以至于无法更好的吸附沥青结合料,这便无法形成较厚的沥青膜,进而对混合料的耐久性带来不良影响。

而且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也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所要求的。

因此,集料的多种性质需要均衡考虑,如此之多的指标不可能全部达至最优,应当针对实际需求,对于这些指标进行一定的取舍。

1.4 细集料细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小于2.36mm的天然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及石屑,它通过配合粗集料的使用增加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

对细集料的要求是干净、没有杂质。

选取细集料也与级配情况、沥青的粘结性和耐磨性有关,这些情况同样要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细集料才是工程中所需要的。

1.5 填料填料是指颗粒直径小于0.6mm的石灰岩磨细的矿粉。

它具有憎水的特点,同时应干洁,能自由地进出矿粉仓,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

填料在沥青混凝土中扮演着一种添加剂的角色,就和烹饪中的盐一样,要配合需求投放,投放的量过少会导致沥青难以吸附,投放的量过多则会使胶泥成团,致使路面离析,造成不良后果。

另外,还应当注意与集料的配合,避免与集料的使用发生冲突。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AC-13).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AC-1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C-13C)一、基本情况320国道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AC-13C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5.《320国道杭州绕城高速至富阳新桥改建工程设计说明书》三、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玄武岩(4.75-9.5mm、9.5-16mm)和石灰岩(2.36-4.75mm、0-2.36mm),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种矿料、矿粉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吸水率(%)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档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2. 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书,AC-13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AC-13C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 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矿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

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初步确定三种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5.0%,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0.3 0.15 0.07511.0 7.5 6.010.0 6.9 5.510.4 7.2 5.7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由各组体积分析结果,根据经验选取级配2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图1 AC-13C型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曲线图4.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五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67,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830。

表6 AC-13C型设计配合比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2.482 2.5972.474 2.5792.471 2.560/ /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VMA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相应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及空隙率范围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对应的四个油石比,求出四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作图求出满足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C min,OAC max),该范围的中值为OAC2,如果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OAC max与OAC min之间,则认为设计结果是可行的,可取OAC1与OAC2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并结合交通与气候特点论证地取用,最终得最佳油石比。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发展过程及其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设计重点、难点。

关键词:浇筑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发展过程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是指在高温下拌和,依靠混合料自身的流动性摊铺成型无须碾压的一种高沥青含量与高矿粉含量且空隙率小于1%的沥青混合料。

德国于1917年开始研发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并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建筑物防水层和铺装工程中,在德国应用广泛。

德国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级配分为三个等级,细级配多半应用于室内防水层或屋顶防水层,中间级配多应用于屋外停车场等,粗级配则应用于摩擦层或其它表面需求较粗糙的地方,像高速公路路面以及大跨径桥面铺装。

日本对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而其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的研究则始于50年代中期,1956年日本自德国引进Guss asphalt,开始研究将其应用于钢桥面铺装工程中。

我国浇注式沥青铺装应用始于1997年江阴长江大桥和香港青马大桥,采用英国单层MA浇注式沥青铺装结构。

在江阴大桥通车后不久,铺装表面即产生纵向裂缝和车辙病害。

江阴大桥铺装早期病害除了高温重载的影响外,我国早期对钢桥面铺装的认识不深也是一个原因。

2002年引入了以德国技术为主的GA浇注式沥青铺装结构,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施工,并根据国内铺装使用情况,采用了GA+SMA的铺装结构形式,成功应用于安庆长江大桥、黄河胜利大桥、重庆朝天门大桥等。

2008年南京四桥引入了以日本技术为主的GA浇注式沥青铺装结构,采用直馏沥青+TLA进行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施工,同时期建设的泰州大桥也采用了该GA浇注式沥青类型,均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2009年港珠澳大桥在英国单层MA浇注式沥青铺装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钢桥面铺装研究经验与使用特点,采用GMA浇注式沥青铺装结构,即使用GA的生产工艺来进行MA的生产,并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沥青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该明确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选料问题材料是沥青商品混凝土的基本组成部分,首先要把好材料关。

根据级配类型,选择材料的规格和种类,减少进料的盲目性。

根据沥青面层用粗、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

对于石屑(0.6mm以下占50%左右)建议用量最多不超过20%。

有个别合同段用石屑替代(3mm-10mm)碎石和矿粉,用量大大超过20%,结果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无论外观质量,还是内在的技术指标都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原因是石屑粉状太多,缺少3mm-5mm之间的颗粒。

粉状多的混合料极易成团,不易拌和,再加上夹杂着一些泥土,降低了沥青的黏附力,进而影响沥青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因此,招标文件通用条款特别强调:回收粉尘的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的填料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

根据目前集料现状,建议沥青商品混凝土面层材料采用水洗。

混合料的级配问题矿料的配合比计算不应过度依赖计算机得出的结果,因为计算机得出的数据只能从理论上可行,不一定符合实际应用,所以往往不能直接套用,需要根据交通类型、材料现状做反复调整,直到调整的结果既能满足理论要求又能满足实际需要,两者缺一不可。

根据这个原则,确定的合成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和下方。

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交错,且在0.3mm-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由此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的密度较大。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菏泽市干线公路改建工程沥青面层厚度通常为10mm,分别采用6mm+4mm自下而上铺筑。

对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沥青层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根据这个规范要求,选择的级配类型为AC-20C型、AC-13C型。

AC-20C型沥青采用70﹟A级石油沥青;AC-13C型沥青采用SBCI-D型改性沥青。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沥青混凝土是由沥青、矿料和填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制成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跑道、停车场和道路修复等领域。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沥青、矿料和填料的配合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1.确定设计目标: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所需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如抗剪强度、耐久性、抗水蚀性等。

2.确定矿料种类和配合比例:选择适当的矿料种类和比例,以满足设计目标。

常用的矿料包括骨料、砂子和粉煤灰等。

在确定配合比例时,需要考虑矿料的颗粒形状和粒径分布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确定填料种类和配合比例:填料可以填补矿料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填料包括矿渣、矿粉和岩性粉煤灰等。

填料的种类和配合比例的选择与矿料相似,需要考虑填料的粒径分布和形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确定沥青种类和质量:选择适当的沥青种类和质量,以满足设计要求。

沥青的种类包括常规沥青、改性沥青和高强度沥青等。

不同种类的沥青具有不同的黏度和流动性,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5.混合料试验: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进行混合料试验,以确定最佳的矿料、填料和沥青配合比例。

试验中可以通过变化配合比例或添加剂,来调整混合料的性能和品质。

6.验证试验:在确定最佳配合比例后,进行验证试验,以确定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试验可以包括抗剪强度、耐久性、变形性能和抗水蚀性等。

7.优化设计:根据验证试验结果,对配合比例进行优化设计,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也需要考虑到有限材料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选择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案。

这是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过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试验验证,可以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满足工程要求,并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ac05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ac05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ac05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摘要:一、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概述1.沥青混凝土的定义2.沥青混凝土的作用3.沥青混凝土的分类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1.原材料选择2.目标配合比设计3.生产配合比设计三、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因素1.沥青类型2.骨料类型和规格3.配合比参数四、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2.生产配合比设计方法五、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应用1.高速公路2.城市道路3.机场跑道正文: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由沥青和骨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领域。

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抗滑性能、耐水性和耐磨性,对于提高道路使用性能和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性能要求,沥青混凝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桥面等。

在设计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遵循原材料选择、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三个原则。

原材料选择是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沥青、骨料和填料的选择。

沥青的选择要考虑其溶解度、延度、软化点等性能指标;骨料的选择要考虑其规格、形状、级配、石料硬度等指标;填料的选择要考虑其规格、石料硬度、吸水率等指标。

目标配合比设计是在满足道路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沥青、骨料和填料的比例,使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佳。

生产配合比设计则是在目标配合比的基础上,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损耗、施工条件等因素,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以保证生产出的沥青混凝土性能稳定。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有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两种。

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试验法、经验公式法等;生产配合比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试验法、模拟计算法等。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机场跑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速公路的沥青混凝土要求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滑性能;城市道路的沥青混凝土要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水损害性能;机场跑道的沥青混凝土要求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 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
法或计算法,求出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 料用量比例。
3) 调整配合比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要求作必 要的配合比调整 a.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 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 mm、2.36 mm和 4.75 mm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中 限。
2) 测定物理指标: 为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最佳 用量,需要测定各组试件的表观密度, 空隙率, 矿 料间隙率和饱和度等物理指标.
3) 测定力学指标: 采用马歇尔稳定度仪, 测定沥 青混合料的力学指标,即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和流 值.
4) 试验结果分析: A. 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 以 沥青用量为横坐标, 以表观密度, 空隙率, 饱和 度, 稳定度, 和流值为纵坐标, 绘制试验结果的 关系曲线,如下图:
n=0
10
70.
50.
35.
25.
17.
12.
8.8
6.3
4.4
通过量 .5 0 71 00 36 00 68 55 7 2 7
(%)
级配 n=0 10 81. 65. 53. 43. 35. 28. 23. 19. 15. 范围 .3 0 23 98 59 53 36 79 38 08 50 曲线 n=0 10 61. 37. 23. 14. 8.3 5.4 3.3 2.1 1.2 通过 .7 0 56 89 33 36 4 7 7 0 9 量(%)
其他等级公路
沥青混 凝 土路面
沥青碎 石 路面
AC—13 AC—16
AM—13
一般城市道路及其 他道路工程
沥青混 凝 土路面
沥青碎 石 路面
AC—5 AC—10 AC—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

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

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

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的物理力学指标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

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

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混合料等不能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应采用蜡封法测定;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可采用体积法测定。

随后,在马歇尔试验仪上,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

3.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以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表示)为横坐标,以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指标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绘制成关系曲线如图8-6。

(1)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根据图8-6,取马歇尔稳定度和密度最大值相对应的沥青用量a1和a2,以及与设计要求空隙率范围中值对应的沥青用量a3(见图8-6中的a、b、c),由公式(4-1)计算三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 OAC1。

(2)确定沥青最佳用量的中值OAC2由表8-7或表8-9(新规范)的内容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在图8-6上求出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n~ OAC max(见图8-6中的a、c、d、e),由公式(8-29)计算沥青最佳用量的中值OAC2。

在图8—6中,首先检查在沥青用量为初始值OAC1时,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检验VMA是否符合要求。

当符合要求时,由OAC1及OAC2综合决定最佳沥青用量OAC。

否则应调整级配,重新进行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直至各项指标均能符合要求为止。

(3)根据OAC1和OAC2综合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最佳沥青用量OAC的选择应通过对沥青路面的类型、工程实践经验、道路等级、交通特性、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分析后,加以确定。

一般情况下,当OAC1及OAC2的结果接近时,可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OAC。

当 OAC和OAC2结果有一定差距时,不能采用平均的方法确定最终的OAC,而是分别通过随后的水稳性试验和高温稳定性试验,综合考察后决定。

对热区道路以及车辆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预计有可能出现较大车辙时,可以在中限值OAC2与下限值OACmin的范围内决定最佳沥青用量,但一般不宜小于OAC2的0.5%。

对寒区道路、旅游区道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中限值 OAC2与上限值OACmax范围内决定,但一般不宜大于OAC2的0.3%。

4.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通过马歇尔试验和结果分析,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OAC(必要时应包括OAC1和OAC2),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检验,以验证沥青混合料的关键性能是否满足路用技术要求。

(1)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或冻融劈裂试验,检验试件的残留稳定度或冻融劈裂强度比是否满足要求(见本章第三节表8-13)。

(2)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检验再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作车辙试验试件,采用规定的方法进行车辙试验,检验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动稳定度指标(见本章第三节表8-11)。

当其动稳定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对矿料级配或沥青用量进行调整,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如果试验中除了OAC以外,如果还要对OAC1和OAC2同时进行相应的试验检测,则要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判断在何种沥青用量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或能更好的满足特定路用需求,以此决定最终的最佳沥青用量。

六、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算例现以某高速公路为例,详细介绍沥青路面中面层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操作过程。

1.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对任何一个工程,在配合比设计之前,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只有所有指标都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才允许使用。

(1)沥青根据气候分区,本工程地处于半干区的2-2区,按规范选择沥青标号为90号。

进口沥青到货后按试验规程要求取样,并委托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测试验,质量应符合我国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8-26。

表中工程招标合同对规范规定的要求作了一些调整,只要不降低规范要求,是允许的。

(A级)沥青质量检测结果表8-26结果显示,工程选用沥青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满足招标合同的需要,可用于工程项目。

(2)矿料1)粗集料采用某采石场的石灰石,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8-27所列。

在采石场采集的样品,名义为S7号碎石(方孔筛10~30mm)规格的样品实际上是s6号碎石,其中小于26.5mm部分仅78.1%,不适于配制AC-25沥青混凝土,试验时必须将大于26.5mm部分筛除后使用,以符合生产时的实际情况(大于26.5mm料作为超粒径料排出)。

另外10~20mm碎石和规范S9规格相比,5~10mm与S12规格相比,在个别粒径上都有一些出入,但不妨碍使用,而3~5mm石屑符合S14规格要求。

按规范对碎石质量的检测结果列于表8-28中,从表中可见,有些指标必须对不同粒径的碎石分别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各种粗集料的筛分结果表8-27各种粗集料的质量规格表8-282)细集料采用某地河砂,细度模数3.02,属中砂偏粗,缺少0.3mm以下部分,不妨碍使用。

砂的质量及筛分结果如表8-29和表8-30所列。

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砂的质量指标表8-29砂的筛分结果表8-303)填料石灰石矿料的质量及规格如表8-31所列,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石粉质量指标表8-312.第一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设计,该工程沥青面层采用AC-25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规范规定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而不是采石场的材料样品)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1)矿料级配计算级配设计可采用砂石材料一章中的试算法或图解法进行操作,同时也可利用计算机以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非常方便。

计算时应充分考虑便于现有材料得到有效的使用,筛孔上应特别重视4.75mm、2.36mm、0.075mm,并尽量接近要求范围的中值。

对上述材料反复进行矿料级配计算得到的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如下:10~30mm碎石∶10~20mm碎石∶3~5mm石屑∶砂∶矿粉=24:33:13:23:7。

合成级配如表8-32,均符合规范要求。

中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表8-32(2)马歇尔试验按此配比根据经验选定油石比在3.5%~5.5%范围,以0.5%间隔,成型制作不同油石比的马歇尔试件,并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8-33、表8-34所示。

中层目标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结果表8-33不同测定方法计算出的马歇尔指标表8-34①以表干法测得的空隙率和饱和度作为分析数据。

根据沥青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不同指标进行绘图(图略)。

计算最佳油石比如下:按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空隙率中值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 4.54%;1按各项指标全部合格范围的中值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 4.31%;2由此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4.4%;相应的最佳沥青用量OAC=4.2%。

当马歇尔试验指标达不到时,表8-35提供的途径可供调整时参考。

表中“+”号表示指标随影响因素的增加而增加;“-”表示指标随影响因素的增加而减小。

“/”则表示指标与影响因素无关。

马歇尔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表8-35(3)高温稳定性检验按规范规定,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及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

因此,由马歇尔试验设计的配合比并不能马上就作为目标配合比。

对上述设计级配及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该配合比的动稳定度为3150次/mm。

符合规范2-2区应不小于800次/mm的规定要求。

(4)水稳定性检验按照最佳油石比4.4%重新制作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及48h浸水马歇尔试验。

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如表8-36所列。

目标配合比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表8-36残留稳定度为100.1%,符合规范规定半干区不得小于75%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残留稳定度超过100%的现象对稳定度甚高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来说是不奇怪的,说明水稳定性良好。

稳定度大小是属于试验值波动问题。

由上述结果得出目标配合比的矿料级配及最佳油石比为4.4%,规范规定此配比仅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