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31445教学内容
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第一部分:阅读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人物”,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风貌和高尚品德,展现人物的独特魅力,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单元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传记、通讯、回忆性散文等文体的特点,学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在写作中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精读的方法,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2.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习做批注,记录自己的点滴体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人物的非凡气质,学习他们忠诚爱国、无私奉献、追求真理的高尚品德。
2.唤起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单元核心知识点(一)文体知识:1.传记:是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抒情的一种文体,主要记叙人物生平事迹,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对事件的叙述,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品格,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
2.通讯:是以叙述为主,辅以描写、抒情、议论的一种新闻体裁,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以传递信息、宣传教育为目的。
3.回忆性散文:以回忆往事为主,表达对往事的怀念或感悟。
作者往往从亲身经历出发,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人物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心理和思想感情。
2.语言描写:记录人物的语言,以揭示人物的性格、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
3.动作描写:对人物的动作、行为进行描写,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4.心理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七年级语文下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下一单元知识点作为中学语文学科的一份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语文下一单元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们打好语文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点,其中包括词语辨析、词类、句型、修辞、文言文阅读等。
下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词语辨析1.同义词:指意义相同,但用法略有不同的词。
例如:美丽和漂亮,聪明和机智等。
2.形近词:指音形相似的词,例如:开朗和开阔,体贴和体面等。
3.近义反义词:指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
例如:大和小、高和矮等。
4.同音异形词:指读音相同但写法不同的词。
例如:玻璃和钵里。
二、词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的词。
2.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
3.形容词: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其性质、状态、特征或数量。
例如:好看的衣服、很高的山等。
4.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表示时间、程度、方式等。
例如:很快地跑、非常美丽的风景等。
三、句型1.简单句: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的句子,例如:我喜欢跑步。
2.并列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组成的句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并列关系。
例如:天气很好,我们去爬山。
3.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组成的句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主从关系。
例如:我喜欢看书,因为它可以让我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修辞1.比喻:通过比较来形象地描述事物,例如:小草像一把绿色的钥匙。
2.夸张:对事物过度描述以达到夸大效果,例如:他跑得飞快。
3.拟人:将人的行为或感受赋予非人或无生命的事物,例如:花儿向阳一点点地抬起头。
五、文言文阅读在文言文阅读方面,我们学习了古文、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常见修辞手法、常用文句等内容。
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七年级语文下一单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1. 《邓稼先》(一)主要内容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叙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自己一生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二)重点字词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
(铤而走险)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主要内容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革命家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说做的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民族、民主献身的精神。
(二)重点字词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常见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常见考点)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 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 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1.重点:第2段(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2.动作描写:P5 第7段 雪地捕鸟(9个动词)3.P6 第9段过渡段 (作用:承上启下)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鸡毛掸dǎn子 咻x iū咻玉簪zān花 骊lí歌 花圃pǔ懒惰duò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1、邓稼先一、字音梳理。
懈怠xiè dài 癌症ái 署名shŭ 奠基diàn 元勋xūn 孕育yùn 选聘pì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淡àn 鲜为人知xi ǎn 日曛xūn 挚友zhì 妇孺皆知rú 宰割z ǎi 凛若霜晨l ǐn 铤而走险t ǐng 殷实yīn 殷红yān 彷徨páng huáng 鞠躬尽瘁jū cuì 筹划chóu 邓稼先jià 二、词语解释。
1.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3.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4.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5.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6. 马革裹尸:用马匹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7.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8.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9.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不图反抗。
10.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11. 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很广。
12. 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
13. 燕然勒功: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
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亦称为“燕然勒石”。
三、文学常识。
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知识点阅读理解是我们在语文考试中占分特殊大的一个题目,也是我们语文考试最不能丢分的大题之一。
多阅读文章有助于我们提升阅读能力。
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学问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学问点一、应把握的基础学问:1、文学常识:①鲁迅,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宏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呼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②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
处女作《冬青树》,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芸窗夜读》等。
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等。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
③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夜莺》等。
④普希金,俄国宏大诗人,是俄国文学的始祖。
⑤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2、留意以下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确凿záo 菜畦qí 积攒zǎn 攒一起cuán 收敛liǎn 脑髓nǎo suí 鉴赏jiàn 蝉蜕tuì 骊歌lí花圃pǔ 木屐jī 环谒yè 淹没mó 讪笑shàn 嫉妒jì 人迹罕至hǎn 人声鼎沸dǐng 鸡毛掸子dǎn 来势汹汹xiōng 恭敬重敬gōng 兴高采烈liè 荒草萋萋qī 泯然众人mǐn 阳光普照pǔ 不期而遇qī3、课文内容把握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前后两部分内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宠爱,对新颖学问的追求,以及天真、稚嫩、快乐的心理。
②《爸爸的花儿落了》接受插叙手法,通过回忆父亲逼“我”上学,到学校给“我”送衣服,爱花,鼓舞“我”单独去寄钱等往事,刻画了一个严峻而又慈爱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急迫的期盼:希望女儿尽快的顽强成熟起来,而“我”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已不再是小孩子”。
人教版初一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完整版
人教版初一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人教版初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提分必备人教版初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网《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2023年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知识要点】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作者及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旳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旳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小说集:《呐喊》《狂人日志》《彷徨》杂文集:《二心集》《坟》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二.题目解读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作者旳写作次序。
先写“百草园”旳乐趣,再写“三味书屋”旳乏味。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暗示了文章旳主题。
通过“百草园”旳乐趣和“三味书屋”旳乏味旳对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旳封建制度对小朋友身心发展旳束缚。
“三味”旳含义(“三味”是指“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旳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旳地点和范围。
三.课文阅读确凿záo 菜畦qí蟋蟀shuài 缠络chán 觅食mì竹筛shāi宿儒sù渊博yuān 鼎沸dǐng 珊瑚shān 锡箔bó倜傥tì tǎng脑髓suǐ蝉蜕tuì攒cuán 盔甲kuī 东方朔shuò敛liǎn四.文章总析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旳乐园生活。
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写回忆百草园旳缘由,点出是“我旳乐园”,充斥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旳景色及乐趣。
三层(3—6段):插叙长妈妈讲美女蛇旳故事及“我”旳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旳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旳读书生活。
七年级下语文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语文一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古代诗人、诗歌鉴赏技巧等方面,对于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提升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一、古代文化传承与创新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木兰辞》描写了一位女扮男装参军抗敌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化对于男女角色的分工与女性地位的限制。
学生们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故事情节、品味诗歌艺术,同时也需要了解当时社会的女性地位,拓宽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视野。
二、诗歌阅读与鉴赏本单元有许多经典的古诗词,如《江雪》、《望岳》、《登高》等。
在学习这些古代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们应该注重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与情感表达,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技巧,如审美情趣、虚实结合、形象具体等。
三、古代诗人除了学习古代诗词,我们也应该关注古代的文化名人。
本单元介绍的两位古代诗人杜甫和李白都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人。
学生们应该了解他们的生平、成就以及对于文学艺术的贡献,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古典文言文阅读本单元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对于古典文言文的学习。
虽然现代汉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但是古代文言文的阅读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语文技能。
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孔乙己》和《牛郎织女》等文言文短篇阅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规范和表达方式,培养对于文言文阅读和欣赏的兴趣。
最后,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中华文化认知和文学鉴赏能力,更注重引导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灵活思维和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试问一个有气质的读书人又怎会沉醉于浅薄晦涩的书中呢?怎么样的人,便会看怎么样的书;相对地,看怎么样的书,便会成为怎么样的人。
这或许不是个定律,但也有它的道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邓稼先(一)积累字音和词义1.积累字词鲜为人知锋芒毕露选聘元勋鞠躬尽瘁妇孺皆知殷红无垠2.解释词语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锋芒毕露: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也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背景资料1.“两弹一星:——中国第一枚核导弹、第一颗氢弹相继试验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浩瀚无垠的太空。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振奋了国威、军威,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2.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抗日战争期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凌辱,他下定决心,要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
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解放前一年)赴美国留学。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时,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他毅然回国。
回国后,接受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
原子弹是一种核武器,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炸弹。
邓稼先,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邓稼先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课文内容。
- 作者:杨振宁。
- 人物形象。
- 邓稼先: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奉献,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 写作手法。
- 运用对比手法,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等性格特点。
-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从不同方面展现邓稼先的事迹和品质,使文章条理清晰。
- 作者:臧克家。
- 人物形象。
- 闻一多:他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作为学者,他潜心研究,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革命家,他“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言行一致,英勇无畏。
- 写作手法。
- 夹叙夹议的写法。
在叙述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过程中,穿插着作者对他的评价,如“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主旨更加突出。
- 作者:萧红。
- 人物形象。
- 鲁迅:文章从多个生活细节展现了一个真实、平凡而又伟大的鲁迅形象。
他关心青年,对妻子许广平尊重、关爱,他幽默风趣,有着独特的生活情趣,同时他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 写作手法。
- 细节描写生动。
如“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鲁迅的干练、敏捷。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
-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 奠基(diàn):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 选聘(pìn):挑选聘用。
- 挚友(zhì):亲密的朋友。
-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鲜为人知(xiǎn):很少有人知道。
-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 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编部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编部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编部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七下第一单元重点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邓稼先元勋yuán xūn奠基diàn jī选聘xuǎn pìn谣言yáo yán背诵bèi sòng昼夜zhòu yè昆仑kūn lún挚友zhìyǒu可歌可泣kěgēkěqì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至死不懈zhìsǐbùxiè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当之无愧dāng zhīwúkuì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lù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梳头shūtóu抱歉bào qiàn秩序zhìxù深宵shēn xiāo伴侣bàn lǚ小楷xiǎo kǎi硕果shuòguǒ卓越zhuóyuè迭起diéqǐ澎湃péng pài大无畏dàwúwèi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气冲斗牛qìchōng dǒu niú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舀yǎo揩kāi碟dié捆kǔn咳嗽késou 调羹tiáo gēng绞肉jiǎo ròu薪金xīn jīn校对jiào duì草率cǎo shuài洗澡xǐzǎo悠然yōu rán吩咐fēn fù抹杀mǒshā疙瘩gēda深恶痛绝shēnwùtòngjué不以为然bùyǐwéi rán二、重点文学常识1、《邓稼先》作者杨振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1、邓稼先 一、字音梳理。
懈怠xiè dài 癌症ái 署名shŭ 奠基diàn 元勋xūn 孕育yùn 选聘pì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淡àn 鲜为人知xi ǎn 日曛xūn 挚友zhì 妇孺皆知rú 宰割z ǎi 凛若霜晨l ǐn 铤而走险t ǐng 殷实yīn 殷红yān 彷徨páng huáng 鞠躬尽瘁jū cuì 筹划chóu 邓稼先jià 二、词语解释。
1.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3.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4.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5.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6. 马革裹尸:用马匹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7.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8.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9.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不图反抗。
10.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11. 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很广。
12. 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
13. 燕然勒功: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三、文学常识。
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重点阅读理解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选取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大们绝对相信他”,强调突出邓稼先朴实的气质、无私的品格。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 “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文中第5、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性格。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作用:赞扬评价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
阅读《我不能走》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
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 "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邓稼先。
4.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悲壮、凄凉;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不畏艰难的精神(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变现了邓稼先不畏艰难的精神。
) 5.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作用: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6.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7.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8.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对同事的悼念,对完成遗愿的决心。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阅读《“两弹”元勋》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热爱祖国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密 线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6.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结尾点题,总结上文。
赞美邓稼先对中国贡献巨大。
7.你读此文后有何感想? 阅读《永恒的骄傲》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邓稼先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3.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排比,增强了语势,又总结了全文。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 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 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 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 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别太久,对他的具体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5.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精神换来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2【《说和做》】 一、字音梳理。
弥高m í 锲而不舍qi è 兀兀穷年w ù 群蚁排衙y á 迭起di é 赫然h è 迥乎不同ji ǒng 沥尽心血l ì 慷慨淋漓k āng k ǎi 潜心贯注qi án 气冲斗牛d ǒu 衰微shu āi 二、词语解释。
1.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
4.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5.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6.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极为畅快的样子。
7.目不窥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8.沥尽心血:用尽心思和力量。
9.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10.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11.一反既往:完全与已经过去的情况不同。
三、文学常识。
1.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2.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四、重点阅读文章从那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 学者 、 革命家 两个方面来写。
(一)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1.这部分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方面的说和做?是怎么说和做的?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2.通过几件事来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三件事,写作《唐诗杂论》,写作《楚辞校补》,写作《古典新义》 3.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内容)直接点题,形成鲜明对比, 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造成悬念(结构),引出下文. 4.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注意加点部分含义。
“ (1)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5.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6、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 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吹嘘,自诩 ) 7、加点的“精神食粮”和最后一段中的“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内容回答) “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8、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注意找准关键词...) 写出了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