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解析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 语法部分指瑕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部分指瑕由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几经修订但尚有若干疏失,本文就下册语法部分出现的问题分别举例列出,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标签:现代汉语教材增订五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是一部供高等院校基础课“现代汉语”使用的教科书,广受大专院校师生的欢迎。
自1979年出版试用本后,便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调整,80年代出版了修订本和修订二版,1991年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增订版,此后每隔几年便进行修订,至2010年已出至增订五版,这充分体现了教材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笔者从事多年的现代汉语教学,采用的均是此教材的最新版本,在使用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教材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仍存在若干疏忽之处。
本文笔者不揣浅陋,就增订五版下册语法部分出现的若干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和教材修订提供参考。
(一)短语的定义教材有两处提到短语的定义:(1)短语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1](P4)(2)短语是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
[1](P44)两个定义最明显的区别是前者说“短语是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后面又说“没有句调”。
是不是语调与句调是等同的概念?显然不是,本书上册的语音部分就对语调和句调进行了说明:(3)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
[2](P106)(4)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格式,是语句音高运动的模式。
[2](P108)可见,短语与句子的区别主要是有没有句调,而不是语调,短语定义中的“语调”应改为“句调”,以达到前后统一。
此外,对于短语定义,前后两个的表述也不一致,第二个定义多了有关语法的表达,但是既然提到了“语法上能够搭配”,语义方面的要求也不能忽略,不应顾此失彼,建议统一采用第一个定义,然后从语法、语义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地解说。
《现代汉语下》重点复习部分[1]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复习部分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1.语法的含义2.语法分词法和句法两部分3.平常我们有时听人说“汉语语法有分歧”,多指后一含义,即语法体系有分歧。
4.语法的性质(举例说明)。
5.语法单位的构成。
6.短语、句子的含义。
7.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含义。
8.分析“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的句法成分。
9.用中心语分析法分析P6思考与练习题中第七题两个句子。
第二节词类(实词)1.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类的分类依据。
2.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什么。
3.词的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判断题)4.实词、虚词的含义。
5.动词的含义与其四个语法特征。
6.注意动词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
例如“他的性格是变了。
”“他是走了.””今天是很冷.”“我们的战士是勇敢。
”。
7.形容词的含义与其前三个语法特征。
8.判断:形容词与区别词的区别。
9.数词的含义与分类。
量词分物量词与动量词。
10.副词“就”的用法。
(P18中间那段,注意例子。
)11.同一个字,表性质的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
(P19中间的例子)如“白布”与“白跑一趟。
”中的白字。
12.“我们”与“咱们”用法的区别。
13.修改病句,不用说明理由。
P27 思考练习中第九大题的②④⑨小题。
第三节词类(虚词)1.同一个词,充当介词与动词的判断。
(P29介词与动词的例子)2.判断“的”的用法。
(P35第11~15个例子)3.P43~44.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第三、四、五大大题和第七大题的②③⑥小题,病句下修改不用说明理由。
第四节短语1.短语的五种基本类型。
(举例说明)简答题。
2.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重点复习P52第②④例子。
3.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重点复习P53第①④例子。
4.短语分析。
分别用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短语分析法分析“他弟弟是个劳动模范。
”P54~55.5.短语分析。
P56思考与练习题第五大体中的第④⑥⑦⑧小题。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现代汉语下册第一节语法概说1.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它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2.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3.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组合成词、单独成词; 词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句子,部分加上句调单独成句;短语语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无句调的一组词,大部分加上句调成句;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4.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1短语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别。
包括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8类。
第二节词类(实词)1.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2.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a.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b.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构词形态如加词缀) 和意义(语法意义)是参考依据。
3.名词:语法意义:表示人和事物、时间、处所、方位语法特征:a.常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b.前面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c.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及其他少数词(妈妈、星星)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d.单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朋友们)。
“们”的语法意义:a.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b.指人的专名加“们”增加“之类、之流”2的意思;c.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d.“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
时间名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他昨天来了)。
4.动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语法特征:a.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b.能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前加程度副词(很怕、很应该);c.多数可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d.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AA式想想、 ABAB式研究研究、AAB式散散步)。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徐连祥【摘要】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五版,确实比前几版更加完善了.然而,在近些年的语法教学实践中仍发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动词单独作谓语的问题,中性宾语的分类问题,谓词性宾语的相关问题,\"时地补语\"与\"时地宾语\"的归属问题,存现句判定标准问题以及其他零散问题.把这些问题写出来,供教材的编纂者、从教者和学习者参考,希望这套教材能够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稳定,更加完善,更好地利泽于广大的使用者.【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42)002【总页数】6页(P123-128)【关键词】语法问题;句法成分;三个平面理论;系统;科学【作者】徐连祥【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简称黄廖本),从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直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增订五版,面世30多年来,一直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好教、好学、效果好”注黄伯荣. 我们是怎样编写《现代汉语》教材的[J]. 东方论坛,2009(3):67.,这的确是广大使用者的心声,也是较为客观地反映;同时,这套教材也是首批重点推荐使用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之一,自2007年以来,增订四版、增订五版,又先后被评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它的优点和成绩。
特别是增订五版,比前几版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比前几版更加得心应手,但同时也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对增订五版下册语法部分仍存在的问题做一下梳理和分析,希望能为教材的进一步修订、进一步完善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为了便于阐述,以下凡直接写出页码的,均属黄廖本增订五版下册,涉及以前版次另行标明。
一、动词单独作谓语的问题第60页,“动词单独作谓语常常要在前面或后面带上别的成分(修饰补充或动态语气等成分)”的说法不妥,既然说动词单独作谓语,就意味着前后没有别的成分,如果前后还有别的成分,就不能说是动词单独作谓语。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下).docx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1.语法的概念: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语法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
2.语法的含义:(1)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2)指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的认识和说明)3.语法学:语法学分词法(研究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性变化)、句法(研究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4.语法体系的含义:(1)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也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律交织成的整体,是自成系统的。
(2)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尔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不止一个。
5.语法的性质:抽象性(概括性)、稳固性(相对于语音和词汇来说)、民族性。
6.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语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可由短语或词组成。
7. 句法成分(1)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按照词类系列在不同结构类型中的结构关系定出不同的名称。
(2)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3)八种基本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二者是陈述关系动语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4)八种基本句法成分相互依存,即配对存在:主语+谓语——主谓关系动语+宾语——动宾关系定语+中心语——定中关系状语+中心语——状中关系中心语+补语——中补关系第二节词类(实词)1.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现代汉语下册考点
现代汉语下册考点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的研究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1、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
2、语法单位的分类:语素、词、短语、句子。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的单位。
句法成分:主语是谓语述的对象,谓语是述主语的。
动语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成分。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概说词类:语言学上所说的词类,只指词的语法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织规律而对词分的类。
划分词类的作用:语法研究的需要,教学和运用语言的需要,自然语言处理的需要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形态标准:分为构形形态,例如重叠和构词形态,例如词缀。
1.句法功能标准:(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2)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依据句法功能标准,首先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能够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是实词;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只语法意义的词是虚词。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现代汉语下册第一节语法概说1.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它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2.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3.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组合成词、单独成词; 词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句子,部分加上句调单独成句;短语语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无句调的一组词,大部分加上句调成句;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4.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1短语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别。
包括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8类。
第二节词类(实词)1.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2.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a.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b.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构词形态如加词缀) 和意义(语法意义)是参考依据。
3.名词:语法意义:表示人和事物、时间、处所、方位语法特征:a.常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b.前面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c.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及其他少数词(妈妈、星星)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d.单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朋友们)。
“们”的语法意义:a.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b.指人的专名加“们”增加“之类、之流”2的意思;c.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d.“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
时间名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他昨天来了)。
4.动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语法特征:a.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b.能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前加程度副词(很怕、很应该);c.多数可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d.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AA式想想、 ABAB式研究研究、AAB式散散步)。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部分语文知识条目释义商榷①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部分语文知识条目释义商榷①《现代语言词典》(第5版)部分语文知识条目的释义不够准确,值得商榷,本文举了部分例子并作了分析,以供《现代汉语词典》编纂者参考。
标签:《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语文知识条目释义《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是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型语文词典,其释义的准确性为人称道。
如今,集多次修订之成果的第5版已经正式出版,其释义的准确性更加明显。
不过,“金无足赤”,部分语文知识条目的释义仍不够准确,值得商榷。
这在1983年版的《现汉》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在修订版中得到了修订。
例如“语病”条,1983年版释义:“措词上的毛病(多指有歧义或容易引起误会的)。
”修订本释义:“措词上的毛病(多指不通顺、有歧义或容易引起误会的)。
”显然修订本的释义更准确。
又如“词法”条,1983年版释义:“语言学上的形态学。
”修订本释义:“语言学上的形态学,有时也包括构词法。
”一、释义更为精确由上可以看出,修订本的释义更精确。
在2002年增补本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在第5版中作了修改,例如:(一)单纯词【单纯词】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区别于“合成词”)。
就汉语说,有时只用一个字来表示,如……。
有时用两个字来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
(增补本第244页)按:“单纯词”的解释中,只说到一个字、两个字的单纯词,事实上还有多个字的单纯词,例如:苏维埃、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
《现汉》第5版作了修改,补充了这种情况:【单纯词】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区别于“合成词”)。
就汉语说,有时只用一个字来表示,如“妈、跑、快”。
有时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葡萄、徘徊、法西斯、罗曼蒂克”。
(第5版第264页)(二)联绵字【联绵字】旧时指双音的单纯词,包括:a)双声的……;b)叠韵的……;c)非双声非叠韵的……。
(增补本第785页)按:“联绵字”是“旧时”叫法,《现汉》释义已经明确指出来了。
现代汉语第五版复习要点
现代汉语复习要点语法部分第一节概说一、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
汉语语法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于虚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改变语序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
例如:发展迅速(主谓关系)—→迅速发展(偏正关系)学习刻苦(主谓关系)—→刻苦学习(偏正关系)转播中断(主谓关系)—→中断转播(述宾关系)紧握(偏正关系)—→握紧(述补关系)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的运用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
例如:小王这个孩子(复指关系)—→小王的这个孩子(偏正关系)市场繁荣(主谓关系)—→市场的繁荣(偏正关系)蒸馒头(述宾关系)—→蒸的馒头(偏正关系)老师的学生(偏正关系)—→老师和学生(联合关系)某些短语加入虚词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但语义却发生变化。
例如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阿Q性格—→阿Q的性格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北京饭店”是专有名词,而“北京的饭店”则指地点设在北京的所有宾馆或饭店。
(二)词、短语、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1、短语与合成词的构造基本一致例如:结构关系合成词短语主谓关系气喘气息微弱联合关系聪慧聪明能干偏正关系小学小型设备述宾关系美容美化校园述补关系说明说得明白2、短语与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从理论上说,汉语中的自由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单独成句。
因此,短语和句子在结构上的一致性非常明显。
例1: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西藏南侧。
(主谓关系)例2:多么美妙的音乐啊!(偏正关系)(三)词类与句法成分没有对应关系印欧语中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名词只能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只能作谓语,形容词只能作定语和表语,副词只能作状语。
但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副词主要作状语(少数副词可以作补语)外,其他词类都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
例如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状语;动词主要作谓语,还可以作定语、主语、宾语和状语。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解析
《现代汉语》(修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简版)一、语法的性质(详情见P3)语法具有抽象性、固定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2.稳固性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
因为语法是一个有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系统。
废弃一条规则就会导致整个系统跟随着变化,这样就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
3.民族性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事也表现在语法上。
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共性忽略了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我们在研究和说明汉语的语法规则时,不要拿别的语言的语法硬套汉语的语法。
二、词类的分类标准(详情见P7)分类的语句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个方面(就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
三者合称为词性)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的语法特征(详情见P9,便于记忆见P13、P14表)1.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2)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经常用在借此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5)汉语民词单、复数同形。
2.动词的语法特征:(1)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位于或谓语中心语。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能够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4)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5)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或尝试轻松等意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形容词不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它词缀(便于理解请见P13)(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
现代汉语下重点
名词解释1、复句:复句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语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穿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2、语体: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形式,塔式修辞规律的间接表达者。
〔1〕公文语体〔2〕科技语体〔3〕政论语体〔4〕文艺语体3、修辞:修辞是为了适应特定的题旨意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研究对象——在特定的题旨意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研究内容——从词、句到篇章、语体的所有表达手段4、辞格比喻: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拟人拟物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特征标志代本体专名词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拈连:利用上下文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全式拈连略式拈连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外表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音仿义仿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以正当反以反当正婉曲: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词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
婉言曲语设疑:说话时特意把关键性的部分暂时隐下不说,以造成疑义,随后在适当的时候补说出来,消除疑义,使语义明了问答式省略式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正对反对串对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或语势增强句子排比句法成分排比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递升递降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回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比照: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两体比照一体两面比照映衬: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正衬反衬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个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连续反复间隔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5、句式的选择:指同义句式的选择,所谓同义句式,是指那些意思基本相同而结构方式和表达效果有差异的句式原则:适应说写目的适应行文连接切合语体特点依从声韵协调简答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语法特征名词: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牛吃草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河边柳树不能作补语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1.语言了解定义语言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文化的载体。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2.必考现代汉语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说采纳北京话的音系),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用其词汇),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一句话可以说是必考的,尤其会考填空题。
必背!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类型。
3.方言了解定义: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
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体,俗称地方话。
4.必考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数最多吴方言以苏州话(也有说上海话的)为代表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这个比较特殊,注意一下闽方言以福州话、厦门话为代表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5.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汉字规范化。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1.语音定义: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这其中,社会属性是最本质的属性。
例题:语音的本质属性是_____。
2.语音四要素: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声调不同,音高不同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在语音里的表现主要是轻、重音和轻声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普通话里的轻声的音长比一般的音节短很多音色又叫音质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汉语语音系统里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
在普通话里,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长。
3.音节在语音一章还会重点讲音节定义:这会出填空题的。
音节是一个语音系统中听觉上自然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在汉语里,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儿化音除外)。
4、音素定义: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很多人会分不出一个音节里面有到底几个音素。
这个只要看国际音标就可以了。
我在这里也不能教大家汉语国际音标,举几个例子吧:chang 切分为 ch a ng 是3个音素;er 是1个音素;bao 切分为 b a u 是3个音素;jiang 切分为 j i a ng 是4个音素;体会一下。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解析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2013年6月16日一、语法分析有哪些基本手续?语法分析的基本手续:切分、归并、分类。
①切分:由语流切分成片段,切分出的单位有:篇章、段落、句群、句子、词组、词、语素。
其中句子、词组、词、语素和语法有关。
②归并:把具有同一性的词(音、义相同的词)归纳在一起③分类:应是在归并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词类)*对于片段:我知道你不知道他很不喜欢你→切分:我|知道|你|不|知道|他|很|不|喜欢|你→归并(同一性:语音&语音相同):他&你,知道&喜欢,不&很→分类:他&你(代词),知道&喜欢(代词),不&很(副词)二、什么叫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有哪几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1、语法单位:从话语中切分出的语法分析的单位,是音义结合体,研究符号的组合。
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语法单位种类有:语素、词、词组、句子①语素①功能:最小的构词单位②性质:最小的音义结合体②词①功能:造句的基本单位②性质:最小的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对独立应用的解释:与别的成分发生临时组合or单说③词组:词和词的组合(不是基本单位)④句子:最小的独立表达的音义结合体3、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语素语素组词词组小句小句组句子注:①组成关系数量上的变化关系组成关系(量变):即上级的语法单位至少要有两个下级的语法单位来构成,是数量上的增加②实现关系性质上的变化关系实现关系(质变):没有数量上的增加关系,其长度并没有改变,性质发生了改变(如一个词构成一个句子,叫一个词实现为一个句子)三、如何切分语素和词?什么叫剩余语素?剩余语素是如何切分出来的?1、如何切分语素和词:(1)切分语素:运用对比法切分语素假定“如果一个成分是语素,那它至少出现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中”。
到不同环境里去找音义相同的成分,若有,则可分出一个语素。
(2)切分词原则: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语言成分,独立运用要求:可以单说;固定组合。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自己整理---------------------------------------现代汉语(下册)复习重点一)语法概述:1)语法:语法就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又是理解话语的认知规则。
一,指语言的结构规律本身,它是存在于语言深层的客观规律和变化规则,是由语言社会集体约定,以自然形态存在与语言之中的客观现象,它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二,指人们对这一客观问题的认识,即,语法学。
(语法学:研究语法规律的科学,以语言结构规律为研究对象,使人们对客观的语法规律的主观认识)2)语法的性质:①抽象性。
(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中)语法规则是对语言事实中存在的语法单位、结构以及内在关系、功能等的概括,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
具体表现为:语法单位和语法关系的抽象性。
②稳固性。
语法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法的稳固性是语言实现交际功能的客观要求。
③系统性。
语法是由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构成的严整有序的规则系统。
不同的组合关系决定了句法结构的类型,如主谓结构、述宾结构等。
不同的聚合关系决定了语法单位的功能类型,如名词、动词等。
④民族性。
语法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其根本属性,民族性是语言社会属性的集中表现。
3)语法的突出特点:①语序不同,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不同。
②虚词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使语法关系和语义发生变化)。
③词类具有多功能性。
名词(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动词(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形容词(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副词(状语)④词、短语和句子的构成原则具有一致性。
(基本构成方式: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状中、联动、兼语)【特别注意:“和、跟、同”通常都为联合】⑤有丰富的量词。
(数量词——一张桌子、动量词——走一遭、专门量词——一个人、临时借用——一屋子人、具有丰富表现力——一轮红日)4)语法学: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叫语法学。
①历时语法:纵向的研究语言语法的发展变化的,通过追溯语法的历史发展,揭示语法的演变规律。
黄廖编现代汉语修订五版下册语法章课后练习及详细答案十个全
《现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第五章语法)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思考和练习一1、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答:词法学研究词的分类,词的构成(构词法)和词形态变化(构形法);句法学研究句子中的句法结构和句子的分类。
2、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学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答:(1)什么是语法体系: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则交织成的,整体是自成系统的。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及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它是语法学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在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分析术语等的系统性。
(2)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当采取的态度: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由于语法学者观点不同、掌握的材料不一样、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一致造成的,可见语法学体系带有主观成分。
在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存在的同一对象,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认识和说法,这种分歧是难免的,我们应该通过对语法事实本身的深入研讨,逐渐缩小或部分消除分歧。
不过总会出现不同的见解,这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决定的。
3、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答:语法具有比较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1)举例:汉语中“看、说、写、学、讨论”等词可以说成“看看说说写写学习学习讨论讨论”等,可以抽象得出:“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这一变化规律。
因为,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一种语言里具体的词多得很,由此组合而成的具体的短语和句子更是难以计数。
但是他们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
语法学的任务是描写解释组成词短语和句子的规则和格式。
由此可见,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2)任何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语法也不例外,但是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系统。
例如:古语“陈涉者,阳城人也。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黄廖本下册答案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黄廖本下册答案第一篇: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黄廖本下册答案第五章语法“语法”思考和练习二八、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一位干过多年售票工作的老人很兴趣地凑上前说:“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兴趣”是名词,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能作状语,这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
可以把“兴趣”改为“高兴”或者在“兴趣”前加一个“有”字。
②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③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原意相反了。
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④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
“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⑤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⑥王师傅对我们讲,他12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
本句中“他”“我”都是指代“王师傅”的,前后所用人称代词不一致。
“我”应改为“他”。
“语法”思考和练习三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略)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地”。
③问题解决——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①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中的几个语法问题
2 0 1 5年 7月
泰 山 学 院 学 报
J OURN AL O F TA I S HAN U NI VE R S I T Y
Vo 1 . 3 7 N0. 4
J u 1 . 2 0 1 5
“黄 廖 本 ”《现 代 汉 语 》 ( 增 订 五 版 ) 中 的 几 个 语 法 l '  ̄ - J 题
第4 期
芜 菘 : “ 黄 廖 本” 《 现 代 汉语》 ( 增 订五版 ) 中 的几个语 法 问题
1 1 3
其 中的“ 三( 一) 条” 可能指代“ 三( 一) 条 短 裤 如人 意 , 偏句并非表示 “ 排 除一 切 条 件 ” , 而是 表 条 , ( 黄瓜/ 鱼 ) ” 。在 “ 哪 ( 一 ) 件 好 ? ” 中 , 量 词 “ ( 一) 示“ 姑且承认一切条件 ” , 正句则 表示“ 任何条件
下册9我们的看法是作为构词成分的语素们只限于我们你们咱们他们她们它们人们这几个代词因为在词典里它们都是词条而朋友们学生们同志们党员们干部们覆盆子们蟋蟀们等单位中的们是表示复数的助词因为词典里没有朋友们学生们同志们党员们干部们覆盆子们蟋蟀们这样的词条只有朋友学生同志党员覆盆子蟋蟀这样的词条怎么能不加区分地说们是后缀呢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国家级规划教材 , 影 谈过 ) , 而是在讲名词的组合功能。 响很 大 。增 订 五 版 面 世 之 后 , 有学者指 出 了“ 语 也有 学者 走 向另 一 个 极 端 , 认 为所 有 的 “ 们” 法” 一章 中的若 干瑕疵【 2 儿 纠( 秦存 钢 2 0 1 2 ; 芜崧 都是助词 ( 徐连祥 2 0 1 1 ) , 这也是不妥的。 2 0 1 4 ) 。本人 拟 再 次 就 “ 语法 ” 一章 中的 l 6个 小 此外 , “ 名词( 和代词 ) …. 、 . 加后 缀 ‘ 们” ’ 的说 问题与编写者进行商榷 , 以期作出较为科学 、 合理 法也 是不合 逻 辑 的 , 因为二者 不 在 一个层 次 , 词 只 的结论 , 供 同行或读者参考。 能与词或短语 组合 , 词根只能与词根或词缀 ( 后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含例)
第五章语法语法是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的性质:(1)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成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一种语言里具体的词多得很,但其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如“心情舒畅/服装整齐/步调一致/前途光明”这些句子意义各异,但结构相同,都是名词+形容词,加上句调就可以构成主谓句;(2)稳固性:任何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语法的变化就显得缓慢得多,如:主语位于谓语之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语法习惯;(3)民族性:比如“两本书”在汉语里有量词的习惯,“two books”在英语中却没有量词,这就是语法的民族性。
句法成分表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类划分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词类划分的依据:①词的语法功能(主要)。
②词的意义标准(参考)。
③词的形态标准(参考)。
实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虚词的特点: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④不能重叠。
简答:“的”的词类并举例分析。
1.作结构助词,定语后用“的”,如“美丽的女孩”。
“的”可以用来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如“找点吃的”,只能做主语或宾语。
2.作时间助词,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如“我昨天写的作业”。
3.作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完成一个句子。
44页七、八题。
※举例说明短语结构类型有哪些?(12个)(一)、基本短语1、主谓短语:由有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陈述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谁或什么;后面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陈述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
例:粮食//丰收(名//动)2、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修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简版)
一、语法的性质(详情见P3)
语法具有抽象性、固定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
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2.稳固性
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
因为语法是一个有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系统。
废弃一条规则就会导致整个系统跟随着变化,这样就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
3.民族性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事也表现在语法上。
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共性忽略了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我们在研究和说明汉语的语法规则时,不要拿别的语言的语法硬套汉语的语法。
二、词类的分类标准(详情见P7)
分类的语句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个方面(就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
三者合称为词性)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的语法特征(详情见P9,便于记忆见P13、P14表)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2)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经常用在借此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5)汉语民词单、复数同形。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位于或谓语中心语。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能够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4)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5)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或尝试轻松等意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形容词不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它词缀(便于理解请见P13)
(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
4.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
(2)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5.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几乎能修辞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
四、动词和介词的鉴别方法(详情见:课堂笔记)
1.能否单用
2.能否进行诸如AA、A了A、A一A等方式的重叠
3.能否加“着”、“了”、“过”等动态动词。
五、如何区分宾语和补语(详情见P75)
分辨动词后的成分是补语或是宾语,主要是看标记关系和词性。
看标记。
就是看有无助动词“得”,有就是补语。
看关系。
可用提问法,看动词后的词语能回答什么。
能回答“V什么?”的是宾语,能回答“V得(怎么样)”的是补语。
看词性。
宾语可由名词性和谓词性的成分充当,以名词性为主。
补语限于由谓词性成分充当,另外就是表时间的名词性成分。
六、消除歧义的手段有哪些(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1、利用语境消除歧义。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创设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
2、通过换用或添加适当的词语消除歧义。
如果造成歧义的原因是词语的多义性,将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现象便消除了。
3、通过调整词语之间的顺序消除歧义。
有时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4、通过增加或改变标点符号消除歧义。
七、言语行为的类型(详情见语用文档)
言语行为有三种类型:1.言语行为2.言外行为3.言后行为
1.言内行为
这是指说话这一行为本身。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首先需要按照说话意图从汉语的词汇中挑选出若干个词语来,还要选择一定的句法规则对这些词语加以组合,从而以它们的语言意义为基础形成话语,而且这话语还必须与当时的语境发生联系,然后再赋予这句话以语音形式,形成一串音波。
这样的一系列活动,都是针对话语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所以是言内行为,又称为“以言表意行为”。
2.言外行为
就是用说话来体现发话者的意图的一种行为。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们可以用说话来实施多种行为,以达到各种目的。
3.言后行为
这是指受话者听了发话者的话语之后所受到的影响,也就是话语带来的后果。
八、合作原则及其基本准则以及运用合作原则进行会话含义分析(详情见语用文档)
会话合作原则由四条准则组成,按这四条准则进行的言语行为在信息传递上应该是效率最高且最为合理的。
1.数量准则
话语所含信息量与本次交谈所需信息量应该一致。
即在进行一次言语行为时,发话者应根据语境要求向受话者提供适量信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同时,受话者也相信发话者正是这样做的。
2.质量准则
话语提供的信息内容必须担语境中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3.关联准则
话语之间以及话语与话题之间应该相互关联。
4.方式准则
话语的麦达方式应该让受话者易于理解。
九、礼貌原则及其基本准则以及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跟合作原则一样,礼貌原则也体现为一些准则,用这些准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话语感觉上比较礼貌,而有的却不够礼貌,有的甚至到了异常的程度。
A.慷慨准则:尽量少表达利己的和有损于对方的看法。
B. 谦虚准则:在话语中尽量少赞誉自己并少贬低对方。
C.一致准则:在话语中尽量缩小与对方的分歧,尽量夸大与对方的一致。
十、修饰与语音、词汇、语法之间的关系(详情见P170)
1.修饰同语音的关系
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方式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
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2.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修辞方式提供必要条件,几乎所有修辞方式都同词汇有关。
词语修辞是修辞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修辞使词汇在语言运用中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作用。
3.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没有句子,也就没有体现修辞外在形式的语言模式。
语法为修辞提供了物质基础。
句法修辞内容的丰富多彩,这说明修辞在语言运用中扩大了语法的功用。
十一、词语的锤炼及其内容(详情见P173)
词语的锤炼主要方面:意义的锤炼和声音的锤炼。
(一)意义的锤炼
1.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2.要力求准确妥帖。
3.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4.要力求色彩鲜明
(二)声音的锤炼
1.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2.注意声调平仄相同
3.力求韵脚和谐
4.讲求叠音自然
5.讲求双叠声的配合
十二、语言与交际、信息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来源于网络和个人编撰,仅供参考)
语言与交际: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化是交际的内容。
语言与信息: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语言的表达形式
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