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
2、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的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
3、马克思主义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介、工具】和科学社会主义【归宿、结论】三部分。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历史上各种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而创立起来的。
②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中的各种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5、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迫切的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阶级基础。
6、辩证唯物主义【马哲的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哲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必须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事求是是精髓】。
8、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思维的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根据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一致性】,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马哲是唯一能动的唯物主义】9、与哲学问题相对应,社会历史观领域也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物质)】和【社会意识(意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我们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
10、唯心主义分为:①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精神】力量,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如感觉、理性、观念、理论等【马哲承认存在】。
②客观唯心主义:也叫神秘唯心主义,夸大了【精神】力量,根本不存在,如上帝、鬼神、命运、绝对观念(黑格尔)、理学(朱熹)【马哲不承认存在】。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1、概念: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第一节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5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看世界。
6、形而上学:认为世界静止不变,事物孤立存在的。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矛盾。
7、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8、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0、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1、世界物质统一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1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含义不同: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三大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四,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用世界观来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科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一番队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他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物质的含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观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世界真正统一性是物质性。
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归纳
导论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1842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①科学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③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观点;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产物,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有怎样的态度和掌握怎么的科学方法?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2.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什么意义?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②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③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④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⑤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学习打算和建议一、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1、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继者真正发展了的思想体系,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是其产生的阶级条件;人类思想已有成果尤其是19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些客观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两人有着相当高尚的品格、深厚的知识理论修养,而且更加注重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正式形成阶段在1848年~1871年,是以《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为标志诞生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发展成果。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是客观现实及其运动规律的真实反映,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中一切有价值的优秀成果,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是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具有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尊重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科学性与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包括:1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2关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3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4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的观点,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6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7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8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9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10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1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建设规律的观点,12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观点。
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
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合性,它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是一种真正独立、科学而完备的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它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则具有直接指导作用,以它来指导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必将推动社会科学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大发展。
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意义和作用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具体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是方法论的基础,主线与标志,它制约、支配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研究方法、手段、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制约研究态度、步骤和研究成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
在研讨、阐述科学认识方法时,侧重于对方法论作哲学分析,侧重于方法的理论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体系中,方法论原则则占有核心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及其特征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含义?(1)从创立主体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2)从其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3)从阶级属性讲: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 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科学的理论①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是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人民的理论①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②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③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只有无产阶级这样的先进阶级,才能领导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而无产阶级也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彻底解放自己。
④反对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既是无产阶级解放的事业,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人类解放的事业。
(3)实践的理论①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②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作用来说,它不是书斋中的学问,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而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二】哲学的基本内容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的问题。
主要内容:其一是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基本派别的划分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的定义?答: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派别,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答:社会历史观是对社会科学的综合与概括,社会科学是社会历史观的基础;其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定义?答: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列宁的物质定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主义含义简短说法
马克主义含义简短说法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理论体系,也
被视为一种思想方法和一种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框架。
该理论体系
的核心思想是关注社会阶级斗争和经济价值分配不均的问题,并
追求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关系和
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社会发展
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阶级斗争的驱动力。
剩余价
值理论则指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得利润,导致社会不平
等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还关注社会变革和革命的问题。
它认为只有通过推
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进步
和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呼吁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和社会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理论体系,强
调社会阶级斗争、公平与正义,并追求实现社会进步和革命变革。
它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变革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含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构成的思想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思想理论,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跟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为什么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形成人类社会主义的基础。
2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1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5辩证否定观规律的基本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辩证的与否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即克服又保留。
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促进作用;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消极阻碍作用。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8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即它包含着不依赖于主题的客观内容。
2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即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各自的发展不完全同步;2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等价交换。
11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展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间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广义)从创造者、继续者的认识成果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由后来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学说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从它的组成部分来看,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
(狭义)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二、1.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吧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哪一个是世界的本原,及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意义:第一,它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二,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对它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哲学中的各种派别,比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等。
考研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的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其实研究的、学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后继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这么伟大,但是很多同学并不了解马克思。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马克思这三个字就只是一个符号儿,一个雕塑,一张照片而已。
所以我经常讲马克思在你们心中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那么马克思到底是谁呢?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
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
是德国莱茵省特利尔训市人。
马克思逝世于1883年3月14日。
去年全世界我们隆重纪念了马克思诞辰的200周年。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从这五个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
1、创造主体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主体分为创立者和后继者两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并且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主体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是各时代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者。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首先传到了俄国。
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社会主义联盟,简称苏联网。
所以马克思的第一位后继者就是俄国。
当然还有我们中国,中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2、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指的是马克思为谁代言的问题。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只为无产级代言,所以说马克思和他的后继者都是无产阶级的代言人。
3、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第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是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也叫作哲学。
第二个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也就是政治经济学。
第二个是第三个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也叫科学社会主义。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形成了三个组成部。
4、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思想,可谓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这门课主要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一词的几种含义
“马克思主义”一词的几种含义封来贵北京日报2010年8月9日第18版理论周刊·学习与答疑在当代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含义众多的概念。
一些人在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时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又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分歧。
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众多含义进行辨析,是很有必要、很有启示意义的。
综观已有的文献,“马克思主义”大致有以下几种含义: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上述狭义和广义之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种解决办法。
这种划分主要是适应了我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发展的状况与需要。
前些年许多研究者纷纷提出“走近马克思”、“走进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等,这种反思和“正本清源”所指向的对象应当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作为个人思想的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3、具体化的马克思主义,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在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中具体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或表现形态,如苏俄马克思主义、东欧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及古巴马克思主义、越南马克思主义,等等。
由于它们都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同各自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而相互之间在许多重要方面有某些相同或者相似之处,同时在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及其方法途径等方面又存在许多差异甚至某些重大分歧。
4、有特指的马克思主义,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但不等于)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又不是具体化的马克思主义,更不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而是特指“马克思列宁主义”。
1961年1月18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曾经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原因是苏共方面具体地指责了刘少奇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搞民族主义。
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他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除此之外,还包括政治经济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1)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
(2)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中的亚当*斯密经济学、大卫•李嘉图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法英空想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3.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态(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源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应用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原理,说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期消极的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2)这一原理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先进的社会意识,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民,抵制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
马克思主义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狭义上的,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经济根源)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四、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五、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是什么?(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是什么?(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什么?①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物质概念,这样就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与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②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这就与客观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客观唯心主义也说有一种客观实在,但这种客观存在但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知,如神,是不能为人的感觉所感知③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这就与主观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主观唯心主义也有一种客观实在,但是他们认为感觉是第一性的,主观产生了客观实在④这种客观实在能被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定义
马克思主义定义:从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2,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学要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地位(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决定的(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要求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实现物质财富极打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2)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科学理论的真正阐述者(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4)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包括:1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2关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3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4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的观点,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6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7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8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9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10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1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建设规律的观点,12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观点。
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
一、物质定义: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3、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
形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本质: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第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观念的东西都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其“原型”,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主观特征。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是庸俗唯物主义。
4、运动与静止: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实物的根本性质未变样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其特点是:一、物质性。
构成的主体、客体(对象)、手段(工具)和结果等是客观的物质形态。
二、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创造性活动,与一般动物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的本能有本质区别。
三、社会历史性。
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实践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
类型:一、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二、社会政治实践。
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形成复杂的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
三、科学文化实践。
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与文化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探索过程。
在这三种实践活动中,物质生产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主导作用。
7、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然后,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8、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9、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方法论意义:普遍联系的原理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观点“协调发展”的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实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方法论意义: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
10、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1、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结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的前提;二是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构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只能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单方面不能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12、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是:一、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二、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三、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理掌握唯物辩证法。
(2)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1世纪,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掌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辩证关系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新境界,提出新思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13、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
14、质量互变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质量互变: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第二,质变是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
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15、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以及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统一等。
关系: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和原则,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深化和展开,二者的结合体现了人类思维方法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中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表现为:一、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