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

合集下载

钱钟书

钱钟书

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痴气率真,未将直气折王侯
虽然是学者,但钱钟书处理起平常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个“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或是“凶玩”。
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钟书却等闲视之,1989年《钱钟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他对这事却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学者舒展抗议:“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又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
●横扫清华,风华绝代的幽默才子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钱锺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清宣统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
钱锺书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散文家:钱钟书(中国)人物简介

散文家:钱钟书(中国)人物简介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钱钟书:中国著名散文家人物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钱钟书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钱钟书的出生背景与家庭环境

钱钟书出生于1910年,江苏无锡人
• 父亲钱基博是著名学者和教育家
• 母亲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

家庭环境对钱钟书的影响
• 《围城》的幽默讽刺,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端
示了人生的困境和无奈
• 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 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故事,展现了人生的百态
• 《围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现代散文的经典之
• 散文幽默、讽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谈艺录》的文化艺术随笔
作品简介
• 《谈艺录》是钱钟书的一部文化艺术随笔,探讨了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问

• 通过对人性、社会、文化等问题的探讨,展现了钱钟书独特的思想魅力
• 《人·兽·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04
钱钟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钱钟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钱钟书的影响
• 钱钟书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钱钟书的散文语言优美、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 善用典故、谚语,丰富散文的内涵
• 散文中充满智慧和哲理,引人深思
• 文字幽默、讽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 通过修辞手法,展现了钱钟书独特的文学才华
钱钟书散文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深度
文化内涵
• 散文中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展现了钱钟书深厚的文化底蕴

钱钟书生平简介

钱钟书生平简介

钱钟书生平简介1910年10月20日,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父钱基厚(钱孙卿)。

1925年,钱钟书十五岁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之始。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高到让同学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3年,与杨绛订婚。

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87.95分,为历届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最高)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同船赴英。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

之后随妻子杨绛[9] 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女儿钱瑗出生。

1938年秋,与杨绛乘法国邮船回国。

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

在湘西两年。

完成《谈艺录》最初部分,约相当于《谈艺录》初稿的一半。

完成《围城》的布局、构思,有《中书君近诗》一册。

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

此文后来收入了《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旧文四篇》和《七缀集》。

1941年,由广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是“开明文学新刊”之一。

写作《围城》。

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1945年,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在其后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诗文评《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钱钟书的小故事

钱钟书的小故事

钱钟书的小故事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风而闻名。

除了他的文学成就,钱钟书的一些小故事也广为人知,这些故事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幽默感。

本文将介绍几个钱钟书的小故事,带领读者一起感受这位伟大作家的风采。

故事一:钱钟书的“狗屁不通文学奖”钱钟书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对于一些虚伪和浮夸的现象常常持批评态度。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文学奖的评选活动。

在评选过程中,他发现有一些作品的内容非常空洞,毫无意义,于是他决定开个玩笑。

在评选会上,钱钟书提出了一个“狗屁不通文学奖”的提议。

他认为,如果有人能够写出一篇完全没有意义、毫无逻辑的文章,却能让人信以为真,那么这个人就应该获得这个奖项。

这个提议引起了评委们的兴趣,他们决定试试看。

于是,钱钟书写了一篇文章,内容完全是胡言乱语,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这篇文章却被评委们一致认为是一篇非常有深度的作品,纷纷表示赞赏。

最终,钱钟书以这篇“狗屁不通”的文章获得了“狗屁不通文学奖”,并成为了评委们的开心果。

这个故事展示了钱钟书的幽默和批判精神,他通过这个玩笑向人们传达了对于虚伪和浮夸的反思。

故事二:钱钟书的“猫和老鼠”钱钟书是一个喜欢动物的人,他养了一只猫和一只老鼠。

这两只动物成了他生活中的伙伴,也给他带来了很多乐趣。

有一次,钱钟书发现猫和老鼠之间似乎有一种奇妙的默契。

每当猫追逐老鼠的时候,老鼠总是能够灵活地躲避,逃过一劫。

而每当老鼠觉得无聊的时候,它会主动去找猫玩耍,猫也会很开心地和老鼠一起玩耍。

钱钟书观察到这种有趣的现象后,写了一篇文章,题为《猫和老鼠的友谊》。

他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于和谐共处的思考,认为即使是看似对立的事物,也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建立起友谊和合作的关系。

这个故事展示了钱钟书对于生活的敏感和对于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他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从中汲取了很多启示。

故事三:钱钟书的“狗尾续貂”钱钟书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人,他善于将不同的事物进行联想和结合,创造出新的概念和观点。

钱钟书

钱钟书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

[1]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代表作品《围城》。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钱瑗,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

钱瑗于1937年五月生于英国牛津。

1997年三月四日,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寒冬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非常寒冷的冬天或天气非常冷。

北国风光,泛指我国北方寒冷地带的景色风光,比如雪景等。

风刀霜剑风如刀,霜似剑。

形容气候寒冷恶劣。

常比喻人情险恶。

塞外边疆塞外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称塞北。

漫天飞舞遍布天空;满天。

或形容雪花或轻的东西满天飘的样子。

纷纷扬扬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

银装素裹素:白色。

裹:包。

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雪照云光云光,太阳从云里发出的光。

指太阳光照射在雪堆上,与雪光照映。

也用来形容美丽的雪景。

狂风暴雪狂风:很大的风。

暴:肆虐。

雪:下雪。

形容风大,雪肆虐地下着。

也形容冬天环境恶劣。

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雪上加霜在雪上还加上了一层霜。

比喻一再受到灾难,苦上加苦。

风卷残云大风把残云卷走。

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神清气爽指人的精神状态。

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山东的最美丽的城市青岛,一路上大家旅途奔波,辛苦了。

现在给大家讲一讲我们青岛的历史:美丽的青岛,古老而年轻。

说她古老,是因为青岛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越王勾践会盟诸侯,在这里设台;徐福东渡日本,从这里启航;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遗址,尚依稀可辨;火牛阵田单破燕,使即墨故城名垂千史;秦始皇三登琅琊,乐而忘返;田横岛五百义士殉节,令后人敬仰;被誉为瑰宝的天柱山魏碑摩崖石刻,使崖壁生辉。

钱钟书的故事

钱钟书的故事

钱钟书的故事摘要:一、钱钟书的生平简介二、钱钟书的学术成就1.文学研究2.翻译作品3.学术著作三、钱钟书的文化影响1.钱钟书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影响2.钱钟书的人格魅力对后人的启示四、钱钟书的趣事轶闻正文:【一、钱钟书的生平简介】钱钟书,原名钱基博,字钟书,江苏无锡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

他生于1910年,卒于1998年,一生经历了动荡的年代和丰富的社会变革。

钱钟书自幼聪颖过人,酷爱文学,求学过程中成绩优异。

他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此后,他任教于多所知名高校,从事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二、钱钟书的学术成就】1.文学研究:钱钟书精通英、法、德、意、拉丁等多种语言,广泛涉猎世界文学,对文学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

他的文学研究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揭示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内在规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翻译作品:钱钟书翻译了大量西方文学名著,如《雾都孤儿》、《唐·吉诃德》等,他的翻译作品准确、生动,深受读者喜爱,为中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学术著作:钱钟书的学术著作《围城》是一部讽刺性长篇小说,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人生困境,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瑰宝”。

【三、钱钟书的文化影响】1.钱钟书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小说《围城》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瑰宝”,成为了许多后来者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2.钱钟书的人格魅力对后人的启示:他博学多才,但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品格,坚守学术道路,不为名利所动。

他的精神风貌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激励着无数青年学子追求卓越。

【四、钱钟书的趣事轶闻】钱钟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有趣的轶闻。

例如,他擅长书法,但从不轻易为人写字,曾说:“我的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写的。

”此外,他还是一位烹饪高手,曾在清华大学为学生煮红烧肉,备受学生喜爱。

钱钟书 简介

钱钟书   简介

译文赏析
Whom every thing becomes, to chide, to laugh,To weep; whose every passion fully strives;To make itself, in thee, ; fair and admired! ——Antony and Cleopatra William Shakespeare 嗔骂,嬉笑,嘀泣,各态咸宜, 嗔骂,嬉笑,嘀泣,各态咸宜,七情能生百 媚。
作品介绍《林纾的翻译》 作品介绍《林纾的翻译》
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在1964 1964年对林纾的翻译成 《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在1964年对林纾的翻译成 就发表的一篇广泛性评论文章,全文约两万多字, 就发表的一篇广泛性评论文章,全文约两万多字, 收录于《七缀集》一书。 收录于《七缀集》一书。 “集翻译批评与理论建树于一炉”,“博瞻综赅.融 集翻译批评与理论建树于一炉” 博瞻综赅. 中西学理之长;深识创见. 中西学理之长;深识创见.成钱氏一家之 ”“可视为 钱钟书的翻译论》 可视为《 言。”“可视为《钱钟书的翻译论》”(罗新璋 语.1990/8) 借助于对林纾翻译的解读, 借助于对林纾翻译的解读,表达自己的翻译观点和 理论。 理论。
• 三、“化”: •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 ’”, 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 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 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 风味,那才能说算得上人于“化境” 风味,那才能说算得上人于“化境”。 • 化即是转化(conversion),即上文所述的“将 化即是转化(conversion),即上文所述的“ ),即上文所述的 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 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 • 化即是归化(adaptation),将外文用自然而流 化即是归化(adaptation), ),将外文用自然而流 畅的本国文字表达出来; 畅的本国文字表达出来; • 化即是“化境”。也即是“原作的‘投胎转世’, 化即是“化境” 也即是“原作的‘投胎转世’ 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这 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这 与傅雷 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和以译莎士比亚 重神似不重形似” 名闻遐迩、成绩卓著的朱生豪的“ 名闻遐迩、成绩卓著的朱生豪的“保持原作之神 异曲同工之妙。 韵”有异曲同工之妙。

钱钟书

钱钟书

2015-4-24
2015-4-24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錢鐘書
​出生地 江苏无锡县 民族 汉族 代表作品 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 人· 兽· 鬼 别名 钱仰先,字哲良、默存,号槐聚
国籍 中国
中文名 钱钟书 出生日期 1910年(庚戌年)11月21日 主要成就 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 职业 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牛津大学 信仰 共产主义 逝世日期 1998年12月19日 民族 汉族
THANK YOU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 良。曾用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清宣统二年十 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一九九八年病逝于北京。 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 学研究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就喜 好古经典籍,故而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他在文学上是一个 全才,既是一位大学者,又是一位大作家。他学贯东西,在中国古典 诗词,西方语言文化方面都有所建树。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 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2]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兼讲座 教授余光中分析当代中文时,常称道钱西学列于中国人之第一流,两 岸三地之作家如陶杰、宋淇,行文之时,亦多交许赞之。钱氏于中文 一面,文言文、白话文皆精,可谓集古今中外学问之智慧熔炉。
Slide Master

钱钟书 ,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 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 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 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 “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 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 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 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钱钟书

钱钟书

反讽: 1.漫画式的肖像描写 2.对人物入木三分的精神剖析 A.讽刺知识分子的崇洋媚外 B.讽刺知识分子的精神空虚
修辞层面: (1)克制陈述:鲍小姐的赤身露体与熟食店里公开陈列 的肉相提并论,故意贬低鲍小姐。 (2)夸大陈述:鲍小姐赤身露体与局部的真理相提并论, 故意抬高鲍小姐。 深层反讽: (1)方鸿渐从享乐主体到取乐工具的巨大落差是一种生 存意义上的反讽。
对畸形的社会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中国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具有无毛 两足动物的某根性。” 方鸿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整体的文化语 境中的神分的失效和理性的轰塌状态。
方鸿渐
封建末世的糊涂虫 中西文化的畸形产品 人生角斗场的落败者
你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赵辛楣 已于戳穿了方机敏而内心怯弱,不无见识 而又毫无作为的悲剧性格。
“围城”二字的涵义和主题
“围城”二字表面上看,取自法国的一句古语,其 含义是:爱情、婚姻或一种人生,“好象是一座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 人想逃出来”。小说似乎也形象地描绘了方鸿渐 等人“冲进”“逃出”的人生经历。其实整部小 说所反映的远比这些要深广的多,作者将这种心 理倾向扩展到人生万事等诸方面,小说中的许多 人物进进出出于事业、爱情、家庭等“围城”, 结果几乎是屡屡败北,象征着当时人生“一无可 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困厄,反映了抗 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具有强烈的 社会意义,也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性的虚假本质: 女人与女人之间:勾心斗角,争风吃醋,暗比高低,毁 谤歪曲 夸张的反讽:“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 中国国体。” “范小姐近视的眼睛因睡眠不足而愈加迷离, 以为会碰见送行的男同事,脸上胡乱涂些胭脂,勾了孙 小姐的手,从女生宿舍送她过来。孙小姐也依依惜别, 舍不下她。”反讽意味。 中国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伦情意的虚伪和冷漠: “假如女婿阔得很,也许他们对柔嘉的兴趣的增 加些。”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与翻译思想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与翻译思想


翻 明 清佛译末朝经史清末翻上初年译曾的的有西西三学学个翻翻重译译要阶段,促毕文其达使生里是、从申在翻雅事述《译,西了天理这方他演论标社在论与志会翻》着实科译序信践学中中达得翻遵提雅到译循出翻的的很了译严原大译理复则事发论在,三展在几尤难:历篇:经信序、

千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探索之上,汲取与创

新后形成雏形。
• 支谦《法句经序》: “仆初嫌其为词不雅。 维祗难曰: `佛 言依其义不用饰 ,取其法不以严 ,其传经者 ,令易晓勿失 厥义 ,… …。’(“雅”源此。)座中咸曰: 老氏称: ‘美言不 信 ,信言不美’ ; …… 今传梵义 ,实宜径达。 (“信”和“达 ”均源于此。)是以自偈受译人口 ,因顺本旨 ,不加文饰。”
青 衣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和翻译思想
• 严复译《天演论》: “译事三难: 信、达、雅”。
• 严复先生曾指出:按照原文的义旨和风格进行翻译,这就 是“达”和“雅”,同时也是“信”。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我国近代、
现代以至当代的翻译活动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和翻译思想
Hale Waihona Puke 但钱钟书先生认为,虽然支谦也提到了“信、达、雅”这三个 字,甚至严复明确地提出“信、达、雅”作为翻译的准则,但 他们并未深入研究三者的辨证关系。
青 衣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和翻译思想
“信达雅” 理论之渊源
• 中国翻译史,有文字记载, 始于周, 据《礼记·王 制》 记载: 五方之民, 言语不通, 嗜欲不同。达其志, 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周管翻译叫舌人。此后, 直至佛教传入前, 翻译并不 是广泛存在。佛经传入后,译者在“译” 字前加“翻” ,成为“翻译” 一词 , 一直流传至今。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简介
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 《围城》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 • 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 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 想法。” • “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 妙把捉。《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 和一再破灭。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许多人 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 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 • 钱钟书先生旁观浮生,思虑沉潜;指点世态,寄慨遥深,以形而下 示形而上,使读者对人生恍然如有所知。本书风格幽默,妙譬可人, 读之颇可领略汉语文字的丰赡粹美。
作品欣赏
• 《写在人生边上》 • 是钱先生的散文集。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十 篇。作者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 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算得上一个独特的品种。 • 《人.兽.鬼》 • 是钱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共收作品四篇。其中, 《上帝 的梦》描写了人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猫》讽刺 了一群无聊的知识分子,可以看作《围城》的雏型; 《灵感》所表现的是自作自受和精神产品的异化;《纪 念》则是写家人、夫妇间无法弥合与沟通的疏隔。
勤奋成就天才
• 他19岁一入清华便立下“横扫图书馆”的志向,每日只从图书馆抱回一大
堆书,边看边划下佳句。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 字。而且但凡他看过的书,阅读一遍,基本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
• 他对学术事业的态度,用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是远远不
够的,他的《谈艺录》初版于1948年,到1984年再版,所作的补订,篇幅 几与原作相等。补订本不但增加了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辨析和阐发,还大量 吸收了西方新学科、新理论的成果。

第十一讲钱钟书

第十一讲钱钟书

方鸿渐被鲍小姐骗了以后,转而利用苏文纹打 发空虚无聊: 船上一别,不知她近来怎样。自己答应过去看 船上一别,不知她近来怎样。 何妨去一次呢?明知也许从此多事, 她,何妨去一次呢?明知也许从此多事,可是实在 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 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好比睡不着 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 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 后来他虽然爱上纯情的唐晓芙,却斩不断和苏小 , 姐的纠葛 : ……可是方鸿渐迫于苏小姐的恩威并施 可是方鸿渐迫于苏小姐的恩威并施, ……可是方鸿渐迫于苏小姐的恩威并施,还不 得不常向苏家走动。苏小姐只等他正式求爱, 得不常向苏家走动。苏小姐只等他正式求爱,心里 怪他太浮太慢。他只等机会向她声明并不爱她, 怪他太浮太慢。他只等机会向她声明并不爱她,恨 自己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 自己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他每到苏 家一次,出来就懊悔这次多去了,话又多说了。 家一次,出来就懊悔这次多去了,话又多说了。
哲学家褚慎明说英国有一句古话: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 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苏小姐随即也说: 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 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 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是一个笼罩全书的象征性结构,方鸿渐等人就 是在爱情、婚姻、事业、家庭的“围城”中进进出出, 冲来冲去,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方鸿渐: “他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 他是一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 大学里从社会学系就转到了哲学系, 大学里从社会学系就转到了哲学系,最后又转入 中国文学系毕业,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 中国文学系毕业,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 些滑稽,事实上呢,没有学中国文学的人, 些滑稽,事实上呢,没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 国外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 国外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 哲学、心理、经济、 、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国外灌输 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 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 还需要外国的招牌,方可维持地位, 还需要外国的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向中国 的官吏和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成外汇, 的官吏和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成外汇,才 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钱钟书

钱钟书
月初版) 1980年《诗可以怨》 (《文学评论》1981年1期) 1981年《管锥编》 《管锥编增订》 (中华书局1982年9月出版) 1984年《也是集》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3月出版);《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
局9月第1版) 1985年《七缀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2月出版) 1988年《模糊的铜镜》 ( 《随笔》1988年第5期) 1995年《槐聚诗存》 (三联书店3月出版) 1996年《石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月出版) 2003年《钱钟书手稿集 容安馆札记》 3卷本 影印版(商务印书馆7月版) 2005年《宋诗纪事补订》(三联书店) 2011年《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全20册 影印版(商务印书馆8月版)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尚未出版)。
钱钟书 - 生平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 1923年十三岁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3—1935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 1937年从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B.Litt)学位。同年,入法国巴
钱钟书 -《谈艺录》
《谈艺录》是中国最后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 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 的书。全书45万字,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 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
本书征引或评述了宋以来的诗话近130种,中国诗话史上 的重要著作几乎都被涉及。举凡作者之心思才力、作品之 沿革因创、批评之流敝起衰等等,都包容其中。各节论述 具体入微,多所创见,行文则或兼综、或条贯,或评点、 或专论,长短自如,不拘一格。采二西而反三隅,引述西 方论着500余种,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 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 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

钱钟书的小故事

钱钟书的小故事

钱钟书的小故事钱钟书,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文风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人性、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的深刻思考,给读者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小故事展现了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钱钟书的小故事。

故事一:《围城》的创作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是《围城》,这部小说以幽默的笔调揭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迷茫。

然而,在创作这部小说时,钱钟书却遇到了许多困难。

他曾经说过:“写《围城》时,我是在围城里写围城。

”这句话道出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境。

钱钟书在创作《围城》时,面临着许多外界的干扰和压力。

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使得他成为了众人的焦点,他的作品也备受争议。

然而,钱钟书并没有被这些困扰所动摇,他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用文字描绘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

最终,《围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故事二:与学生的互动钱钟书是一位教育家,他曾经在北京大学担任教职。

在教学过程中,他与学生们保持着良好的互动,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鼓励。

他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有一次,钱钟书在课堂上讲述了一个故事,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

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与故事相关的问题,但是其他同学却对他的观点表示异议。

钱钟书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们自己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

最终,学生们通过讨论和思考,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对钱钟书的教学方法表示赞赏。

故事三:对文学的热爱钱钟书对文学的热爱始终如一,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研究家。

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也颇具见解。

钱钟书曾经说过:“文学是人类精神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他深信文学的力量,坚持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更蕴含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的文学研究也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1910.11—1998.12.19),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江苏无锡人。

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

生平: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教育世家,1929年十九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园,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国文、英文水平高到让同学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

到清华后他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

他的中文造诣很深,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

还在大学期间建立了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知识结构正式形成。

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作该时代的文学天才。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3年,与杨绛订婚1933年-1935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与杨绛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

1938年回国,曾任西南联大外语系教授等。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写作《围城》。

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毛泽东选集》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

“文革”中受冲击。

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98年,钱钟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主要作品:解放前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解放后《管锥编》、《宋诗选注》、《七缀集》。

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

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性格特点幽默才子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它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

钱钟书的简介

钱钟书的简介

钱钟书的简介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字龙泉,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文学家、学者、翻译家、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享年88岁。

钱钟书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他精通汉英两种语言,并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

1955年,钱钟书荣获斯特林奖,作为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亚洲人。

钱钟书的代表作品有《围城》、《管锥编》、《文化苦旅》、《钱钟书全集》等,其中,《围城》被誉为现代汉语里的一部经典小说,被民众和学者广泛阅读和研究。

他还一生热心教育,曾任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教授等职,同时关心推动环保等社会事业,被誉为“文化大家、环保专家、爱国爱民的优秀知识分子”。

钱钟书

钱钟书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

10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享有“文化昆仑”之誉的钱钟书,是当代“第一博学鸿儒”。

有位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但博学多才的钱钟书幽默、率真的个性更有看点,这里选录数则,以飨读者。

有趣的名字来历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自幼过继给伯父钱基成。

据长辈说,钱钟书出生那天,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遂为他取名“仰先”,取“仰慕先哲”之义,字“哲良”。

翌年,钟书“抓周”。

结果他抓了一本书,父亲钱基博为他正式取名“钟书”。

后来他成了一个“只要有书可读,别无需求”的学者,竟应验了“抓周”和父亲取名的期望。

于是“钟书”成了他的学名,“仰先”就成了小名,家人便习惯叫他“阿先”、“先儿”、“先哥”。

鉴于“先”与“亡”近义,又将“先”字改为“宣”。

1920年,10岁的钱钟书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钟书改字“默存”,意为要他少说话。

后据夫人杨绛介绍:钟书曾说“其实我喜欢‘哲良’,又哲又良——我闭上眼睛,还能看到伯伯给我写在练习簿上的‘哲良’”。

这也许是因为他思念伯父的缘故。

杨绛觉得他确是又哲又良,不过他“痴气”盎然的胡说乱道,常使他不哲不良——假如淘气也可算不良。

“默存”这个号显然没有起到克制作用。

因为他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专爱胡说乱道。

钱家人爱说他吃了痴姆妈的奶,有“痴气”。

痴气率真的天性钟书打小就爱看书,常跟伯父上茶馆喝茶,伯父花一个铜板给他买一个大酥饼吃,又花两个铜板向小书铺子或书摊租一本小说给他看。

家里的小说只有《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正经小说。

钟书在家里已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这类小说,把“同呆子”读成“岂子”,也不知《西游记》里的“呆子”就是猪八戒。

书摊上租来的《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之类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家里不藏。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简介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

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4] 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

[5]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

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①诗歌的爱国激情是通过凤凰形象来抒发的。

凤凰表现了对旧中国的控诉、诅咒和彻底决裂的感情,同时,凤凰更体现了对新的人生、未来祖国的热烈追求和由衷赞美。

凤凰形象是诗人自我抒情的形象,也是祖国的形象,是诗人形象与祖国形象的溶合。

②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的爱国激情融入进凤凰形象,融入到改造旧中国革命激情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之中。

③《凤凰涅盘》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呼唤民主、科学,大胆创新的个性解放精神。

④诗歌充满了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那是"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

为了寻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

焚烧了旧我,获得了"净朗"、"华美"、"自由"的再生,表现了诗人对新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新生的积极创造精神。

⑤诗人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钟书  石语石语绛检得余旧稿,纸已破碎,病中为之粘衬,圆女又钉成此小册子。

槐聚记。

一九九四年四月四日。

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十日,石遗丈八十生辰,置酒苏州胭脂桥寓庐,予登堂拜寿。

席散告别,丈怃然曰:“子将西渡,予欲南归,残年远道,恐此生无复见期。

”余以金石之坚,松柏之寿,善颂善祷。

丈亦意解。

是年冬,余在牛津,丈寄诗来,有“青眼高歌久,于君慰已奢”等语,余复书谢。

以后音讯遂疏。

二十六年夏,得许大千信,则丈以疝气卒矣。

欷歔惝怳,为诗以哭。

中日战事寻起,而家而国,丧乱弘多,遂无暇传其人,论其志行学问。

息壤在彼,斯愿不知何日偿也。

犹忆二十一年阴历除夕,丈招予度岁,谈燕甚欢。

退记所言,多足与黄曾樾《谈艺录》相发。

因发箧陈稿,重为理董。

知人论世,或可取裁;偶有愚见,随文附注。

至丈奖饰之语,亦略仍其旧,一以著当时酬答之实,二以见老辈爱才之心,本不妄自菲薄,亦何至借重声价。

题曰《石语》。

天遗一老,文出双关。

今也木坏山颓,兰成词赋,遂无韩陵片石堪共语矣。

呜呼!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八日默存记于巴黎客寓。

石语陈衍石遗说钱锺书默存记余早岁学为骈体文,不能工也,然已足伤诗古文之格矣,遂抛去不为。

凡擅骈文者,其诗、古文皆不工。

余弟子黄秋岳,骈文集有清一代之大成,而散文不能成语,是其例也。

丈言时,指客座壁上所悬秋岳撰《七十寿屏》云:此尤渠生平第一篇好文字。

[锺书按:黄文结构,全仿彭甘亭《钱可庐寿序》。

]为学总须根柢经史,否则道听途说,东涂西抹,必有露马脚狐尾之日。

交好中远如严几道、林琴南,近如冒鹤亭,皆不免空疏之讥。

几道乃留洋海军学生,用夏变夷,修文偃武,半路出家,未宜苛论。

琴南一代宗匠,在京师大学时授《仪礼》,不识“湇”字,欲易为“酒”字;[锺书按:“湇”一作“湆”,《越缦堂日记》第十八册四十六页训释最备。

]又以“生弓”为不词,诸如此类,卤莽灭裂,予先后为遮丑掩羞,不知多少。

琴南反致书余弟子刘东明云:“汝师诗学自是专门名家,而于古文全然门外汉,足下有志古文,舍老夫安归”云云,大可嗤笑。

琴南既殁,其门人朱某记乃师谈艺语为一书,印刷甚精,开卷即云:“解经须望文生义,望文生义即以经解经之谓”;又曰:“读经有害古文”。

皆荒谬绝伦语。

余亟囑其弟子毁书劈板,毋贻琴南声名之玷。

其弟子未能从也。

[按朱名羲胄,潜江人。

其书名《文微》。

石遗书与朱答书均附卷末。

“望文生义”条遵石遗语删去,而于“经与古文”之辨,则齗齗不相下。

畏庐书多陈腐空泛,有一则云:“东坡每诮东野诗如食小鱼,此外无他语。

”真咄咄怪事。

且极诋桐城派。

盖暮年侈泰,不无弇州所云舞阳、绛、灌既贵而讳屠狗吹箫之意也。

朱氏笔舌蹇吃,绝无学问。

答石遗书有云:“张和仲纂《千百年眼》一千卷”,可笑。

]鹤亭天资敏慧,而早年便专心并力作名士,未能向学用功。

前日为胡展堂诗集求序,作书与余,力称胡诗之佳,有云:“公读其诗,当喜心翻倒也。

”夫“喜心翻倒”出杜诗“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乃喜极悲来之意,鹤亭误认为“喜极拜倒”,岂老夫膝如此易屈邪?[按:《小仓山房尺牍·答相国、与书巢》两札皆有此语,是随园已误用矣。

]【按:后见琴南致李拔丈诗,亦云然。

且曰:“吾之诗于石遗,不过缓行几步耳。

”】【陈简斋《得席大光书因以诗迓之》云“喜心翻倒相迎地”。

季康注。

】【按:孝鲁见此语予云:原函作“喜心倒极”。

又按:鹤亭挽石遗诗,遂有“我好名君好利”之语,盖反唇也。

】琴南最怕人骂,以其中有所不足也。

余尝谓之曰:“夫谤满天下,名亦随之,君何畏焉?”任京师大学教习时,谬误百出。

黄秋岳、梁众异尝集沈涛园许,议作《畏庐弟子记》。

沈为二子改名,一曰“无畏”,一曰“火庐”。

畏庐闻之大恐,求解于予焉。

曾履川尝欲学文于畏庐,畏庐高坐而进之曰:“古文之道难矣,老夫致力斯事五十年,仅几乎成耳。

”履川大不悦,以为先生五十年所得尔尔,弟子老寿未必及先生,更从何处讨生活耶?去而就吴北江。

北江托乃翁之荫,文学造诣,实逊畏庐,而善诱励后进,门下转盛于畏庐也。

【按:北江庶出,少不为家人所容。

虽依托乃父为名高,而时时有怨望之词。

】章太炎黄季刚师弟,皆矜心好诋,而遇余均极厚。

季刚不知在何处曾从学于江叔海,尝谓余曰:“叔海无所不知,而亦一无所知。

”叔海倾心东洋人,好拾其说,讲古学。

余语叔海云,此等事不如让梁卓如出头地。

叔海不快。

锺书对曰:“叔海《慎所立斋诗文集》有季刚与奚度青题词,皆自居弟子。

叔海议论确有近任公者,任公推王荆公为第一大政治家,叔海《半山寺诗》用意亦同。

”丈曰:信有此耶?[按:《半山寺诗》云:“理财心本殊桑孔,绍述谋应罪卞京。

今日尚留新法在,后儒底事浪讥评。

”自注曰:“保甲免役,至今行之,不独社仓为青苗遗法也。

”按:范肯堂伯子诗集有《东坡生日诗》,极推荆公而斥东坡之立异,此郭匏庐所谓“不谓闭门范伯子,已曾奋笔诤东坡”也。

盖任公推荆舒,实为戊戌变政解嘲,伯子亦有同感耳。

叔海则翻案也。

又按:叔海《东游绝句》论童蒙教本,与石遗《童孙诗》针锋相对,当时忘记,未能对丈言之。

江诗云:“花笑爷同桃太郎,教科书颇近荒唐。

须知道本在粗浅,高语精微毋乃狂。

”陈诗云:“《千家诗》是潜夫选,《三字经》原伯厚成。

绝世文人从此出,教科坊本漫争鸣。

”]清华教诗学者,[按:时余肄业清华。

]闻为黄晦闻,此君才薄如纸,七言近体较可讽咏。

终不免干枯竭蹶。

又闻其撰曹子建阮嗣宗诗笺,此等诗何用注释乎?王壬秋人品极低,仪表亦恶,世兄知之乎?锺书对曰:“想是矮子。

”丈笑曰:何以知之?曰:“忆王死,沪报有滑稽挽诗云:‘学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揣而得之。

”曰:是矣。

其人嘻皮笑脸,大类小花面。

著作惟《湘军志》可观,此外经学词章,可取者鲜。

余诗话仅采其诗二句,今亦忘作何许语。

锺书对曰:“似是‘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

’”曰:世兄记性好。

人以“优孟衣冠”讥壬秋诗,夫“优孟衣冠”,亦谈何容易。

壬秋之作,学古往往阑入今语,正苦不纯粹耳。

至以“泥金捷报”入诗,[按:参观黄曾樾记《谈艺录》。

]岂不使通人齿冷!锺书对曰:“湘绮晚年作品,纯乎打油体。

早年《夜雪集》中七言绝句,已不免英雄欺人矣。

即如《圆明园词》此老压卷之作,尚有‘即令福海冤如海,谁信神州尚有神’等语,宁非俳体乎?”丈曰:世兄记得多。

[按:《湘绮楼日记》第三十册,自称其诗“不古不唐不清,适成自由体”,可谓有自知之明。

其诗中俗语有甚于“泥金捷报”者,余别有检举,当时未及。

]【按:此种句法庾信最多,湘绮想学而得其短处耳。

】钟嵘《诗品》乃湖外伪体之圣经,予作评议,所以捣钝贼之巢穴也,然亦以此为湘绮门下所骂。

锺书对曰:“有沃邱仲子自称王氏弟子,作《当代名人传》,于丈甚多微词。

又有杨皙子之弟杨钧,字重子,与兄同出王门,作《草堂之灵》,亦讥公不读唐诗。

”丈大笑曰:王学实少通材。

锺书问曰:“丈于陈伯弢、宋芸子以为何如?抱碧斋之精洁,问琴阁之风华,所谓智过其师、青出于蓝者耶?”丈曰:世兄言或是,惜老夫于二家著述,所见不多。

论诗必须诗人,知此中甘苦者,方能不中不远,否则附庸风雅,开口便错,钟嵘是其例也。

[按:详见《诗品平议》卷下。

此说实发于曹子建《与杨德祖书》,余别有考论。

详见拙作《中国文学批评之假设》一文。

]余刻清人五种诗评皆秘本,[按:五种者:竹垞批少陵、覃谿批渔洋、箨石批樊榭、杜园说杜、仲则诗话。

]有裨学人不浅。

锺书对曰:“《粟香随笔》备录覃谿为戴可亭评《渔洋精华录》,与公所得,似非一本。

”丈曰:得闲可示我。

【又缪筱山《烟画东堂小品》亦有覃溪批《渔洋精华录》,均大同小异。

】余作《元诗纪事》,煞费经营,以材料少,搜集匪易,不比樊榭《宋诗纪事》之俯拾即是也。

锺书问曰:“有陈田者,作《明诗纪事》,极为淹雅,不知何人?”丈曰:田字松山,贵州人,官御史。

家中堆床塞屋,皆明人别集。

《纪事》一书,盖罄一家之财力,聚一生之精神为之。

余怂恿其刊板,陈尚秘不肯示人也。

余《近代诗钞》中选陈诗二首,世兄岂忘之耶?余欲为《文士传》,记交游中学问博通而声名黯淡者,陈其一焉。

陈散原诗,予所不喜。

凡诗必须使人读得、懂得,方能传得。

散原之作,数十年后恐鲜过问者。

早作尚有沉忧孤愤一段意思,而千篇一律,亦自可厌。

近作稍平易,盖老去才退,并艰深亦不能为矣。

为散原体者,有一捷径,所谓避熟避俗是也。

言草木不曰柳暗花明,而曰花高柳大;言鸟不言紫燕黄莺,而曰乌鸦鸱枭;言兽切忌虎豹熊罴,并马牛亦说不得,只好请教犬豕耳。

丈言毕,抚掌大笑。

易实甫尚有灵机,曾重伯实多滞气。

锺书对曰:“古人云,‘沉博绝丽’,重伯只做到前两字。

”丈曰:然。

世兄诗才清妙,又佐以博闻强志,惜下笔太矜持。

夫老年人须矜持,方免老手颓唐之讥,年富力强时,宜放笔直干,有不择地而流、挟泥沙而下之概,虽拳曲臃肿,亦不妨有作耳。

[按:丈言颇中余病痛。

]郑苏戡诗专作高腔,然有顿挫故佳。

而亦少变化,更喜作宗社党语,极可厌。

近来行为益复丧心病狂,余与绝交久矣。

[按:时一二八沪战方剧。

]陈弢庵是翰苑出色人才,做八股文、赋试帖诗、写白折子,皆拿手当行。

二十年刮垢磨光,诗文卓然可观,字亦有涪翁气息。

锺书曰:“丈《匹园诗》所谓‘黄书楹帖苏书扁,亚字阑干卍字文’者也。

”丈大笑曰:世兄记老夫诗熟。

锺书曰:“弢庵书终似放脚娘姨,不甚自在。

梁武帝评羊欣所谓‘举止羞涩’者有之。

”丈曰:此乃结习难除,不能怪他。

科举之学,不知销却多少才人精力。

今人谓学校起而旧学衰,直是胡说。

老辈须中进士,方能专力经史学问,即令早达,亦已掷十数年光阴于无用。

学校中英算格致,既较八股为有益,书本师友均视昔日为易得,故眼中英髦,骎骎突过老辈。

当年如学海堂、诂经精舍等文集,今日学校高才所作,有过无不及。

以老夫为例,弱冠橐笔漫游,作幕处馆,穷年累月,舍己耘人,惟至欲动笔时,心所疑难,不得不事翻检。

然正以无师自通,亦免于今日学生讲义笔记耳学之弊焉。

[按:所见先辈中为此论者,惟丈一人,通达可佩。

惜学校中人未足当此也。

]【按:“娘姨”二字出处见《萝藦亭札记》卷十六。

】赵尧生与余至交,恨近来音问不通。

其诗沉挚凄凉,力透纸背,求之侪辈,豁焉寡俦。

余前日于卧室悬其赠余楹帖,清夜梦回,忽思得联语悲苦,大似哀挽。

悬处适有余小像,则似遗容,非吉兆也,亟撤之。

锺书问曰:“联语是‘一灯说法悬孤月,五夜招魂向四围’否?”丈曰:何以知之?曰:“读公《诗话》知之。

汪辟畺作《光宣诗坛点将录》,亦引此为丈赞语也。

”丈点首,因朗吟尧生此诗一过,于末语“老无他路欲安归”,尤三复不置。

[按:后晤辟畺,知丈以《点将录》中仅比之为神机军师朱武,颇不悦。

余亦以为辟畺过也。

]李审言不免饾饤,所谓可惋在碎者是矣。

渠自比子部杂家,杂也可,碎也不可。

【按:此过相标榜。

尧生诗甚粗率,石遗称之,有深誉,此卢询祖对卢思道语用意。

】作文难于作诗,伪魏晋体及桐城文皆无出息人所为,又散文中杂以骈语,如阳湖派所为亦非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