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变异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变异特点
[摘要]通过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变异性与病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变异性增大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病情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老年人
本文通过对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ABPM各项参数的分析,重点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及BPV异常变化的规律特点以及与病情之间的关系。l对象与方法
1.1对象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血压负荷总值(BPL)>10%。男65例,女10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1±5.9岁。平均病程10~38年。合并糖尿病8例,冠心病10例。对照组50例,为经过健康体检老年人,经临床各项常规检查无合并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符合中华医学会健康老年人指标。男30例,女20例,年龄6l~72岁,平均年龄65+4.8岁。全部人选对象在血压监测当天停服所有药物,保持正常活动和休息。
1.2 方法ABPM采用美国Spacelabs 90207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袖带22×10cm,缚于受试者左上臂,白昼(6am~10pro)每隔20min自助充气测压。夜间(10pro~次日6am)每隔40min自助充气测压,贮存所有测得SBP及DBP数值。所有有效监测次数,测压时间和血压值由Spacelabs 90206数据分析仪进行分析打印,血压可接受范围为SBP70~250mmHg,DBP5B~I50mmHg,脉压20~150mmHg,有效测压次数≥60次,否则重测。
1.3数据处理根据ABPM分析数据,统计分析下列数据:①24h平均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⑦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与舒张压(dDBP);③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与舒张压(nDBP);④血压负荷(BPL):收缩压负荷(SBPL)和舒张压负荷(DBPL)超过标准值的次数在总测量次数中所占百分比;⑤血压昼夜节律:以夜间血压下降的百分率来判断,即(白昼血压平均值一夜间血压平均值)/白昼血压平均值。>10%表示昼夜节律正常,<10%表示昼夜节律减弱,夜间血压平均值≥白昼血压平均值则表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⑥24h血压变异性(24hBPV):包括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性(SBPV)和舒张压变异性(DBPV)。
1.4统计处理统计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老年人ABPM各指标均值的比较观察组相应时间收缩压(24hSBP、dSBP、nSBP)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相应时间舒张压(dDBP、nDBP)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O.05)。观察组白昼和夜间收缩压负
荷(SBPL)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白昼和夜间舒张压负荷(DBPL)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两组老年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比较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62例(82.7%)。对照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20例(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O.01)。
2.3两组老年人各段BPV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SBPV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昼、夜间、24hDBPV相对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正常人的血压表现为夜低昼高型。这种昼夜节律变化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本文观察组相应时间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昼和夜间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改变,昼夜变化小,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而对照组血压呈白昼增高,夜间下降趋势,昼夜变化明显,符合正常规律,各项均值分布与张维忠等报道基本相同。
血压昼夜节律下降是以夜间血压下降率来表示。高血压患者其血压的晨峰出现频率高,昼夜节律下降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昼夜节律下降的机理主要是由于高血压患者长对间处于高血压状态,血管硬化,机体组织器官功能衰退等因素,使维持血压正常节律的功能下降。夜间血压持续升高,生理节奏性波动消失,使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处于高水平负荷状态,更容易诱发急性心脏事件。因此要提醒临床医师加强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处理,保持24h平稳降压治疗,以减低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
血压变异性(BPV)表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24h)血压波动的程度。在生理情况下,血压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波动,BPV也平衡在一个正常而规律的范围内。本文观察组各时段SBPV随着SBP平均值的增高而增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波动随之增大。其机制与各主要器官退行性病变,体内多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有关。此外,有学者指出,夜间BPV增高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起夜次数增多,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等因素导致夜间血压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这种状态持续越长,BPV就越大,靶器官损害越明显,预后不良。总之,BPV是独立并显著地与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相关,在靶器官损害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