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4_5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
氨与铵盐-教学设计
氨与铵盐-教学设计氨与铵盐》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它是继《硅》、《氯》之后的典型元素化合物知识研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深化。
其次,它为后续《硫》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2.学情分析2.1 知识经验层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氮肥有所了解,知道氨有异味,氨气易溶于水等。
但对于氨气的化学性质背后的原理,学生并不清楚。
通过前面单元的研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氧化还原知识。
2.2 身心发展水平层面学生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喜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发现解决问题。
2.3 个体差异层面本节教学所依赖的已有知识相对简单,不同水平的学生差别不太显著。
但在探究氨与水反应和氨的还原性环节中,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配合,要求略高。
因此,本节教学在自主探究水平上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3.1 三维教学目标基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高一学生身心与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3.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氨的主要物理性质;2)认识氨与水的反应、还原性以及碱性;3)掌握铵盐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的性质,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3.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氨的还原性、与酸反应等的探究,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分类、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氨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与酸的反应,以及铵盐易分解、与碱反应。
教学难点为氨与水反应的微观实质和氨的还原性的自主探究。
4.教法学法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组织教学。
学生采用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和自主归纳等方式进行研究。
高中化学_氨气铵盐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氨气、铵盐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2018-05-22考纲要求: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2、了解铵盐的性质3、掌握铵离子的检验方法学习目标:1、用变化观念和平衡的思想联系氨气、铵盐的性质2、在题目的推导和知识点整合过程中培养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3、形成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习重、难点:氨气、铵盐的性质,氨气的制法;喷泉实验;铵根离子的检验【课前复习巩固区】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某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白茫茫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附近的行人感觉到寒气逼人。
事故造成几十人有明显症状,消防员快速赶到,对泄漏处喷水、稀释,控制氨气继续挥发。
从材料中我们能够采集到哪些信息,1.氨气的性质①写出氨气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
②氨气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
极易溶于水,通常条件下,一体积水能溶解体积的氨气。
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可用作。
③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平衡关系?(以方程式表示)④氨气的化学性质:高中阶段学习的唯一一种性气体,氮元素显价,表现出一定的性。
氨的催化氧化:氨气与氯气反应:(运输氯气的管道如何检验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出现何种现象?)2. 常见的铵态氮肥、、、(有机氮肥)3. 氨气的工业制法4.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①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写出氯化铵、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方程式氯化铵能否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碳酸氢铵:②与碱共热产生氨气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分析常见的快速获得少量氨气的方法,各自利用了什么原理?如何证明某种物质属于铵盐(铵根离子检验)?【互动】下发预习区资料卡片,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汇总是否还有无法解决的疑难点。
氨气铵盐预习区知识卡片2.氨气的性质④写出氨气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
⑤氨气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小。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氨和铵盐教学目标:1. 理解氨和铵盐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学会氨和铵盐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氨的性质: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与水和酸的反应。
2. 铵盐的性质:铵盐的溶解性、热稳定性等特性。
3. 氨和铵盐的制备方法:氨的合成方法、铵盐的制备方法。
4. 氨和铵盐的应用:氨和铵盐在农业、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介绍氨和铵盐的应用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氨和铵盐的概念、性质以及制备方法,结合图示和实例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氨和铵盐的制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分析和结果讨论。
4. 学生探究:根据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氨和铵盐的性质和反应机理,并展开学生探究活动,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氨和铵盐的应用。
5. 学生展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分享他们对氨和铵盐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经验交流和讨论。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学习过程和收获,并帮助学生理清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相关知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 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1. 教学资源:学生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等。
2.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分析学生实验数据和结论的正确性,进行书面测试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提供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在实验操作中,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安全操作。
氨和铵盐复习课学案
氨和铵盐一轮复习学案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与实验视频,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了解氨的性质,制备方法,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性质:(2)在设计实验方案制备少量氨气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观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质疑、创新。
2.教学重点氨的性质,氨的制法,氨与铵盐的还原性。
3.教学过程【学生活动1】(1)通过观看视频氨气的“喷泉实验”,请你推测出氨气或氨水的相关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2)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3)请你预测烧瓶中装有哪些气体也可以产生喷泉?(4)上图1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1.根据NH+H2O NH3·H2O NH4++OH-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推测出氨气的实验3室制法,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3.学生现场演示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制备氨气,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应该选用上题中哪个装置制备氨气?问题2:如何收集?问题3:如何验满?问题4:如何处理尾气?4.根据NH+H2O NH3·H2O NH4++OH-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推测出NH4+的检验3方法5.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1)碳酸氢氨溶液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钙溶液(2)氯化氨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混合。
(3)碳酸氢氨受热分解从价态上去考虑,氨与铵盐应具有何种性质。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生成NO)2.管道工人曾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如果管道某处漏气,会产生白色烟雾,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提示:有N2生成)并说明NH,在此处体现的性质。
3.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作,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过程I: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气体赶出并回收。
关于《氨与铵盐》的教案
关于《氨与铵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氨与铵盐的基本知识;
2.了解氨与铵盐的化学结构;
3.掌握氨与铵盐的用途。
二、教学内容
1.氨与铵盐的概念
氨与铵盐是氨的离子化合物,以氨的离子形式存在,其中有氨的阴离子NH3和氨的阳离子NH4+,其中NH3是氨的原子结构,而NH4+是氨的离子结构。
2.氨与铵盐的化学结构
氨的化学式为NH3,结构为N-H3,其中N为氮原子,H3为三个氢原子。
铵盐的化学式为NH4+,结构为N-H4+,其中N 为氮原子,H4+为四个氢原子。
3.氨与铵盐的用途
氨与铵盐有多种用途,如用于化学分析、制药、农药、精细化工、农业等。
氨可以用于制造氨基酸、氨基糖等有机物,也可以用于清洁剂、染料、消毒剂等。
铵盐可以用于制造硝酸盐、
氯化物、硫酸盐等,也可以用于水净化、植物栽培、环境保护等。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节 氨 铵盐教学案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节氨铵盐教学案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检验方法。
了解氮的循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
2.解析:通过实验了解氨的性质和制法,联系实际了解氨的用途.本节课的重点是氨的性质和制法。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检验方法。
了解氮的循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
2.解析(1)通过分析实验的现象,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氨的性质;(2)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氨的重要性及用途。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由于涉及到的方程式很多学生记忆起来有困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有关方程式,本节课准备在实验操作的支持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落,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掌握有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预习导学问题1、什么叫氮的固定?一、氨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问题1.氨的物理性质如何?氨的物理性质:2.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问题2.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体现氨气的什么性质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氨溶于水显碱性如果变红的原因是生成OH-,那么OH-来源于什么物质NH3+H2O NH3.H2O NH4++OH-思考交流:1、比较氨气、液氨、氨水、铵离子有什么区别?在氨水中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氨气、液氨、氨水、铵离子的比较色、态、味物质种类组成粒子主要化学性质氨气NH3液氨NH3氨水分子:NH3、H2O氨水显弱碱性NH3·H2O离子:NH4+、OH-等问题引领描述下列的实验(见附图)现象,并说明稀H2SO4的性质,完成下述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设计意图:巩固复习稀H2SO4的性质。
联系内化浓硫酸具有如下性质:A.酸性 B.强氧化性 C.难挥发性 D.吸水性 E.脱水性,下列实验或事实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将适当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高中化学《氨气和铵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氨分子的结构
(2)认识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讨论与交流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认识氮肥对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3)化学科学史中蕴藏着丰富养分,挖掘这一潜在的教育教学资源,找准化学科学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契合点,使之有效地融入中学课堂,激活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盐的性质使化学教学成为还原生活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化学的价值。
难点:氨及氨水的区别,及铵离子的检验
教学过程。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5课时 氨和铵盐教案 鲁科版-鲁科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第5课时氨和铵盐[课型标签:知识课基础课]知识点一氨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电子式密度气味水溶性比空气小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2.喷泉实验(1)喷泉实验的原理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
(2)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吸收剂气体HCl NH3CO2、Cl2、SO2、H2S NO2NO、O2(4∶3)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NaOH溶液水水(3)常见的喷泉实验装置及操作①装置:②操作:装置Ⅰ: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导致大量的NH3溶解。
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装置Ⅱ: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导致大量的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装置Ⅲ:去掉了胶头滴管。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溶解,即产生喷泉。
3.氨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NH++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NH3、H2O、4NH+、OH-、H+。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溶液,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 NH3↑+H2O。
4(2)氨气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HCl+NH3NH4Cl、NH3+HNO3NH4NO3。
(3)与盐溶液的反应如过量氨水与Al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 Al(OH)3↓+3NH+。
4(4)氨气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
4.铵盐(1)物理性质: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三解”①不稳定性(热解)a.NH4Cl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氨及铵盐教案
氨及铵盐教案教案标题:氨及铵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氨和铵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氨和铵盐的制备方法。
3. 理解氨和铵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氨和铵盐的示范实验、教学PPT、教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利用教学PPT或举例子引入氨和铵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教学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氨和铵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解释氨和铵盐的分子结构,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步骤三:制备方法(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氨和铵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制备。
2. 通过示范实验或教学视频展示实验室制备氨和铵盐的过程。
步骤四:应用领域(15分钟)1. 探讨氨和铵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肥料、清洁剂、药品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氨和铵盐的应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步骤五:实验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氨和铵盐的实验操作。
2. 提供实验指导和安全提示,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准确地完成实验。
步骤六:实验分析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特点。
步骤七:课堂讨论(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氨和铵盐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步骤八: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理解题、实验报告等。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拓展对氨和铵盐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的探究,如制备某种铵盐肥料的实验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实验操作表现。
2. 批改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氨和铵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氨和铵盐一、【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氯、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基础上,有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做理论支撑,学生可以构建出“价-类”二维模型,但是缺乏利用模型预测物质性质和物质转化的能力;对“生物固氮”有所了解,但是缺乏对“人工固氮”的认识;知道氮肥有助于粮食增产,但对氮肥发展史知之甚少,更无法分辨各类氮肥的优劣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教材解析】本节是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氮及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氨和铵盐、硝酸、酸雨及其防治。
教材首先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前一节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渗透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引出氮的固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之后,根据物质类别研究氮的化合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以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硝酸的生产原理为载体,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使学生认识到从一种原料转化成多种产品,路径之一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主要元素的化合价,提升“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设置铵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根据氨、铵根离子的性质和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检验或者制取物质的方案,提升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最后,教材编入“酸雨及其防治”内容以及“测定雨水的pH”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寻求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分析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有意识地渗透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节的要求: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及反思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氨和铵盐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知识点,不仅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所涉及,也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将针对氨和铵盐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和反思,以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氨和铵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掌握氨和铵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 理解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解氨和铵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 氨的概念和性质;- 铵盐的概念和性质;- 氨和铵盐的命名规则;- 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氨和铵盐的应用。
3.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实例: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氨和铵盐的概念和性质;- 实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对氨和铵盐的认知,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Step 2:概念讲解(20分钟)- 讲解氨和铵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框架。
- Step 3: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25分钟)-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规则书写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氨和铵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写法。
- Step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30分钟)- 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交流,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他们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 Step 5:应用展示(2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氨和铵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 Step 6:总结归纳(10分钟)- 对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选择合理性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展示、探究学习和讨论交流等。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教案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教案主题:氨和铵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2. 掌握氨与水的反应、氨与酸的反应及氨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3. 了解铵盐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4. 掌握铵盐的水解反应和铵盐与酸的反应。
二、教学重点1. 氨与水的反应;2. 氨与酸的反应;3. 氨与金属离子的反应;4. 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内容1. 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2. 氨与水的反应;3. 氨与酸的反应;4. 氨与金属离子的反应;5. 铵盐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6. 铵盐的水解反应;7. 铵盐与酸的反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氨和铵盐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进行相关实验展示。
3. 学习氨与水的反应,进行相应实验,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4. 学习氨与酸的反应及氨与金属离子的反应,进行相关实验,验证反应过程。
5. 学习铵盐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进行相关实验展示。
6. 学习铵盐的水解反应及铵盐与酸的反应,进行实验验证。
五、教学方法1. 针对教学内容,采用讲解、实验演示、实验验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3. 老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氨和铵盐的基本知识与相关实验操作,了解了它们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提高了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氨和铵盐的知识。
八、反思与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氨和铵盐展开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这两种物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完整word)氨、铵盐教案设计
《氨、铵盐》教学设计案例学科高中授课年级一年级章节名称《氨、铵盐》教师姓名:一、学习内容分析:《氨、铵盐》是全日制高中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三节课时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通过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使学生对化学元素周期表感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的乐趣和爱上这么学科.二、学习者分析:氨在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如:沼气池;有机肥料等等。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初步认识氨元素的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有实验安排,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习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外还要操作实验,有定困难,但是由于安排有实验内容,所以学生会更集中注意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及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从生活出发,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再通过对氨的分子结构,让学生了解氨的结构,通过提示让学生拓宽思维联系与氨构型有关的其他化学元素或物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升铵盐在生活的的广泛使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让学生了解氨的化学性质解决措施:对氨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氨的分子结构及其特性;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生动了解氨的化学特性。
五、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难点:氨的溶解性.解决措施:通过实验生动教学。
六、教学过程:七、课堂教学流程图:八、教学反思:1、传统教学是否真的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确实有课堂知识点容量大,可以缓和化学课堂课时紧张的特点.2、如何把握“探究程度”与“知识点落实”两全其美的方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较多的教学难点?3、如何很好的调解课堂气氛,使师生平等和谐的相处,形成民主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如何恰到好处的指导学生,使他们既不会由于老师讲的太少而无从理解,也不会由于老师讲得太多而产生懒惰和厌烦的情绪。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氨气和铵盐教案
3.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现进行如下实验:将制得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氨气铵盐
学习目标
1.NH3、铵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2.常见喷泉实验的原理、操作及现象。
3.NH3的发生、除杂、验满、及尾气装置并正确分析。
4.书写硝酸盐分解方程式。
重点难点
重点:NH3、铵盐的性质;喷泉实验的原理、操作及现象;NH3的制备;
难点:NH3的制备;硝酸盐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打开K2,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气的制备:
(1)实验室制NH3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棉花作用_____________,能否改用单孔橡胶塞____ ②能否改用NaOH固体,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改用加热NH4HCO3制NH3在图4-29基础上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氨气用________干燥 氨气能否用排饱和NH4Cl溶液收集___
氨和铵盐教案
氨和铵盐教案【篇一:氨的教学设计】关于氨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和硝酸》第一课时—氨。
新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从氨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种物质。
教材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后,教材还安排了氨在化工上的广泛应用和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识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2)理解“喷泉”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理;(3)能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去检验铵离子;(4)了解氨的用途及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及加工资料,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进一步掌握获取课本以外化学信息的技巧;(2)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加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有效的教学必须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自我需求,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产生愉快学习的心理体验。
学生通过对氨的学习,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思路设计(1)通过“喷泉实验”和观察法,推出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3)铵盐的化学性质(4)氨的用途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2.难点:(1)(2)对“喷泉”实验的理解。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五、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归纳小结。
通过语言讲授及实验、多媒体的应用,以实验法、讨论法组织整个学习过程。
六、教学教案七、板书设计氨一、氨气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
高中化学_氨和铵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氨和铵盐【学习目标】1.了解氨的性质及应用,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了解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
【学习探究过程】①在一块小表面皿中心粘附一小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②取1-2滴NH4Cl 溶液置于另一表面皿中心③滴加6mol·L-1 NaOH 溶液1-2滴④迅速将粘有红色石蕊试纸的表面皿盖在盛有试液的表面皿上作成“气室”。
⑤将此气室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方微热。
⑥观察红色石蕊试纸的变化。
【问题5】根据氮元素化合价,推测氨的其他性质。
【问题6】阅读课本99页,简述氨的用途性质特点易液化易溶于水跟水反应跟酸反应跟氧气反应主要用途“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典型例题1. 制备干燥氨气所需的药品是()A.NH4Cl溶液、NaOH溶液、浓H2SO4B.饱和氨水、浓H2SO4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H2SO4D.NH4Cl固体、碱石灰、氢氧化钙2.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
A.Cu与稀盐酸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H2SO4D.NH4HCO3与稀盐酸(3)某同学利用图4,在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浓硫酸,他希望看到喷泉,但实际情况他没有观察到喷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4_5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五课时 氨和铵盐〖复习目标〗(1)掌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NH 4+的检验。
(3)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
(4)初步了解常见化肥。
〖教学重点〗氨及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氨及铵盐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知识精讲】 1、氨 (1)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液氨与氨水的区别液氨 氨水 形成 氨气液化 氨气溶于水 物质分类 纯净物混合物微粒种类 NH 3NH 3、NH 3·H 2O 、H +、H 2O 、NH 4+、OH -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2)分子结构 电子式: 空间结构: 三角锥形 。
(3)氨的化学性质①与水的反应 NH 3+H 2ONH 3·H 2ONH 4++OH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H +。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 3·H 2O=====△NH 3↑+H2O。
②氨气与酸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NH3+HNO3===NH4NO3。
③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3+CO2+H2O=NH4HCO3或2NH3+CO2+H2O=(NH4)2CO3④NH3的还原性A、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B、与其他氧化剂反应4NH3+3O2(纯氧)=2N2+6H2O4x NH3+6NO x =(2x+3)N2+6xH2O2NH3+3CuO=3Cu+N2+3H2O8NH3+3Cl2 = N2+6NH4Cl(白烟)⑤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被滴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NH3·H2O =Fe(OH)3↓+3NH4+AlCl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3++3NH3·H2O =Al(OH)3↓+3NH4+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Ag++NH3·H2O=AgOH↓+ 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一般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试讲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化学中的氨和铵盐的相关知识。
氨是一种气体,在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能与酸反应形成铵盐。
本课将深入探讨氨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铵盐的生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氨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掌握铵盐的生成过程和应用;
3.能够分析氨和铵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氨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铵盐的生成过程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
1.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化学实验室中的氨气气瓶或氨水瓶,引出学生对氨的认识和了解。
并提出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和目标。
2.教学讲解(15分钟)
详细讲解氨的性质(碱性、易挥发)、制备方法(氨的合成法和氨水的制备法);以及铵盐的生成过程(氨与酸中和反应)。
3.实践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氨与酸的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类,加深对铵盐生成过程的理解。
4.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氨和铵盐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在家中寻找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具体例子;
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氨和铵盐的相关知识,做好课后复习准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氨和铵盐的相关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氨和铵盐配导学案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学案23 氨和铵盐[考纲要求] 1.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NH+4的检验。
2.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一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物理性质氨气是____色________气味的气体,____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______体积氨气。
2.分子结构电子式:____________。
3.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________________。
(2)氨气与酸反应①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____________,将浓盐酸改为__________,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3+CO2+H2O===NH4HCO3或2NH3+CO2+H2O===(NH4)2CO3。
(3)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被滴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生成____色沉淀AlCl3溶液生成____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AgNO3溶液问题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五课时氨和铵盐〖复习目标〗(1)掌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NH4+的检验。
(3)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
(4)初步了解常见化肥。
〖教学重点〗氨及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氨及铵盐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知识精讲】1、氨(1)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液氨与氨水的区别(2)分子结构电子式: 空间结构: 三角锥形 。
(3)氨的化学性质①与水的反应 NH 3+H 2ONH 3·H 2O NH 4++OH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H + 。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 3·H 2O=====△NH 3↑+H 2O 。
②氨气与酸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 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 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NH 3+HCl===NH 4Cl 、NH 3+HNO 3===NH 4NO 3。
③与CO 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 3+CO 2+H 2O=NH 4HCO 3或2NH 3+CO 2+H 2O=(NH 4)2CO 3 ④NH 3的还原性A 、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4NH 3+5O 2 4NO+6H 2OB 、与其他氧化剂反应4NH 3+3O 2(纯氧)=2N 2+6H 2O 4x NH 3+6NO x =(2x +3)N 2+6xH 2O 2NH 3+3CuO=3Cu+N 2+3H 2O 8NH 3+3Cl 2 = N 2+6NH 4Cl (白烟)⑤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 被滴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NH3·H2O =Fe(OH)3↓+3NH4+ AlCl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3++3NH3·H2O =Al(OH)3↓+3NH4+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Ag++NH3·H2O=AgOH↓+ 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一般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A、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用KClO3或KMnO4制O2的装置相同)。
B、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C、干燥:用碱石灰(NaOH和CaO固体的混合物)。
D、验满方法: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F、环保措施: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2SO4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②加热浓氨水反应原理:NH3·H2O===NH3↑+H2O。
装置如图1③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
图1 图2装置如图2④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注意事项A 、实验室用固体铵盐与碱共热制NH 3时,不能使用NH 4HCO 3、NH 4NO 3及NaOH 固体,因为NH 4HCO 3受热分解产生CO 2,使制得的NH 3不纯;NH 4NO 3受热时易发生爆炸;NaOH 容易吸水结块,不利于NH 3的产生和逸出,且加热条件下NaOH 容易腐蚀玻璃。
B 、吸收氨气(或HCl)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可用于吸收氨气(或HCl)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5)工业制法N 2+3H 22NH 32、铵盐及NH 4+的检验 (1)铵盐的概念铵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3)铵盐的化学性质 ①受热易分解NH 4Cl=====△NH 3↑+HCl ②与碱反应A 、NH 4++OH -=====△ NH 3↑+H 2O B 、在稀溶液中不加热:NH 4++OH -=NH 3·H 2O C 、在浓溶液中不加热:NH 4++OH -= NH 3↑+H 2O③水解反应: NH 4++H 2O NH 3·H 2O+H +(4)NH 4+的检验未知液————→OH -呈碱性————→Δ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 4+。
【方法精讲】 1、喷泉实验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是: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则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1)喷泉形成的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方法 ①减小容器内压强A 、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B 、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
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②增大容器内压强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
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
例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
(3)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气体HCl NH3CO2、Cl2、H2S、SO2NO2和O2CH2=CH2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盐酸NaOH溶液H2O溴水(4)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①装置气密性要好;②烧瓶要干燥;③气体的纯度要高。
(5)喷泉实验的装置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
装置Ⅱ: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装置Ⅲ:去掉了胶头滴管。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
(开放性问题,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装置Ⅳ: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
装置Ⅴ: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装置Ⅵ:烧瓶中通入H2S(或SO2),然后通入SO2(或H2S),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喷到烧瓶内。
2、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1)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推断题中常用突破口产生白烟、红棕色气体、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等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3)含氮物质的化合价变化及规律 ①氮元素间的歧化和归中歧化——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
归中——同一元素高价态和低价态生成中间价态。
歧化:3NO 2+H 2O===2HNO 3+NO 归中:6NO +4NH 3===5N 2+6H 2O ②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NH 3――→O 2NO ――→O 2NO 2――→H 2OHNO 3 N 2――→O 2NO ――→O 2NO 2――→H 2OHNO 3【典例精讲】【例1】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并检验氨气的某一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D.用装置丁吸收氨气【答案】C【解析】A.氨气极易溶液水,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一水合铵,得不到氨气,故A错误;B.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C.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与氮气、水,观察试管中固体颜色变化,即可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故C 正确;D.水的密度大于苯,氨气极易溶液水,不能防止倒吸的发生,可以选用四氯化碳和水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
【例2】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B.将氨水缓慢滴入AlCl3溶液中,研究Al(OH)3的两性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D.加热除去NH4C1中的少量NaHCO3【答案】A【解析】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可以比较NH3·H2O和NaOH的碱性强弱,A正确;B、将氨水缓慢滴入AlCl3溶液中,会发生反应产生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由于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溶解Al(OH)3,因此不可研究Al(OH)3的两性,B错误;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所以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不能产生白烟,C错误;D、在加热的条件下氯化铵和碳酸氢钠均分解,达不到除杂的目的,D错误,答案选A。
【考题精练】的是1.下列叙述不正确...()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C.盛液溴的瓶内加少量水可防止液溴的挥发D.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答案】D【解析】A、氨气的喷泉实验时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减小了容器中压强,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液体喷入,验证了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故A正确;B、氨气是碱性气体和挥发出的酸分子反应生成铵盐,所以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故B正确;C、利用水封可以避免液溴挥发,故C正确;D、NO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NH3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故D错误;故选D。
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②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③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④铵盐都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⑥铵盐受热分解一定都会产生氨气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①硝酸铵中的氮元素化合价既有NH4+中的-3价,又有NO3-中的+5价,错误;②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正确;③铵态氮肥中含有NH4+,与OH-会结合形成NH3·H2O,该物质分解产生氨气逸出,使氮肥的肥效降低,因此不应跟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使用,正确;④铵盐都是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属于离子化合物,都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正确;⑤弱酸的铵盐能够与酸反应,如碳酸铵,错误;⑥铵盐受热分解,不同的铵盐随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不同,不一定生成氨气,如硝酸铵受热分解可以生成氮气,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