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 实验
实验一:新鲜土壤的物理性质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新鲜土壤的物理性质定测,我们就可以知道各类土壤比重和容重的大小;土壤质地的粗细;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土壤水分的多少,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同时它还是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研究土壤的形成、分布、分类及肥力状况时一定要先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掌握其原理及测定方法。
五、实验条件1、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仪器设备:200cm3环刀(高5.2cm,半径3.5cm)或其他规格的环刀、天平(感量0.0lg 及0.lg)、小刀、铁锹、烘箱、铝盒、瓷盘、滤纸等。
3、土壤孔隙度的测定仪器设备:200cm3环刀(高5.2cm,半径3.5cm)或其他规格的环刀、天平(感量0.0lg及0.lg)、小刀、铁锹、烘箱、铝盒、瓷盘、滤纸等。
4、土壤水分的测定仪器:烘箱、分析天平、角匙、铝盒、干燥器、蒸发皿、镊子、玻棒、10ml 量筒。
试剂:乙醇。
六实验过程:1、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测定步骤:选定代表性测定地点,挖掘土壤剖面,根据剖面发生层次或机械分层,用环刀采取土样,每层土壤应不少于三个重复。
采样过程中必须保持环刀内土壤结构不受破坏,注意环刀内不要有石块或粗根侵入,如果土壤过份紧实,可垫上木板轻轻打入。
待取出环刀后,用锋利的削刀切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与环刀容积相等,最后将环刀两端用盖子盖好,分别放入塑料袋内并写好标签,带回室内备用。
将充满土样的环刀,放入烘箱中在105℃(士2C)下烘至恒重、称重。
结果计算:dv=(W-W环)/V式中dv—-土壤容重,g/cm3 ,W—-烘干后环刀重+干土重,g .V—-环刀的体积,cm3注:①环刀内士样如含有石砾较多,可用排水法测量石砾所占体积(cm3)和重量(g),计算时,由环刀体积减去石砾体积,并由环刀加干土重减去石砾重量,按上式计算土壤容重。
②如土壤中石砾含量很多,难以使用环刀方法,则可用土坑法:即挖一适当体积的土坑(如20X20X2Dcm)并称量所有挖出土壤的重量(g),同时采集土样15~20g带回室内测定水分含量,计算土壤容重。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_实验报告_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篇一: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报告——土壤各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前言:在林业生产中,土壤是生产良种和壮苗的基础。
在选择母树林、建立种子园和区划苗圃地时,必须土壤的宜林性质。
促使林木种子丰产和培育壮苗,也必须采用土壤培肥措施。
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造林地土壤的宜林特性,将苗木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上。
在天然林中,土壤与森林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
森林的生长、森林的类型、森林的分布和自然更替都受土壤因子的制约。
银杏是珍稀名贵树种,又是特种经济果树,近年来白果收购价格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群众栽培银杏的积极性。
但银杏生长缓慢,一般要20多年才能开花结实,并且产量低。
通过嫁接、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及加强经营管理,可使银杏早实丰产。
银杏丰产栽培应大力发展优良品种,目前江苏的大佛指、家佛手、洞庭皇;浙江及广西的园底佛手、山东的大金坠、大园铃等均属名优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遵循区域化原则,将气候因子和立地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引种。
关于银杏一些详细情况请参考:关键字:土壤理化性质银杏1.土样基本情况采样时间:20xx-09-02地点:林业楼前的一片小树林人员:鲁燕,胡曼,曲娜,杜桂娟,于龙,张家铭,刘通,陈布凡层次:A0层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上种了一片草地,还种了一些乔木和灌木2.实验概况本实验在20xx-09-02~20xx-11-04于林业楼123进行,实验目的主要是了解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为我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实验项目(1)样品采集与保存:表层混合法,环刀采样法。
(2)土壤密度测定:烘干称重法(3)土壤样品的处理:研磨与过筛的方法(4)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5)土壤有机物含量的测定:Twrin法(6)土壤速效K的测定:醋酸铵浸提法,原子吸收光度计法4.总结经过这学期的实验课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实验课程安排有点少,一次实验持续的时间也较少。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
1.实验准备
(1)实验仪器:比重大瓶、比重级、放水筒、滤纸、无水硫酸铵、烘干箱、汤勺、筛子;
(2)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火焰厌氧剂、蒸馏水、电子天平;
2.实验步骤
(1)测定土壤比重
(①)将土壤样品取适量放入比重大瓶中,并用蒸馏水将其淹没;
(②)把比重大瓶的锥口堵住,将大瓶翻转过来,用放水筒将大瓶中的多余水放出,再用滤纸把粒子等剩余物取出;
(③)将大瓶正置,用比重级把大瓶完全抬离水面,记录大瓶重量,记为m1;
(④)将比重大瓶内的土壤样品滤掉,把土壤积水;
(⑤)将比重大瓶逆转,将另外量好的比重级放入大瓶内,均匀把水放入大瓶内,并记录比重级重量,记为m2;
(⑥)计算土壤比重,比重=(m1-m2)/m2×100%。
(2)测定土壤粒径
(①)用汤勺取适量土壤放入筛子中,将筛子晃动,土壤粒逐渐向下筛落,犹在不同筛孔处截留;
(②)将筛上的土壤粒清洗干净,随后用电子天平称量筛上的土壤粒,得到各筛孔处土壤粒重量,从而算出粒径分布;
(3)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①)将土壤样品称量8g,并用烘干箱烘干。
土壤学实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一、风干土样吸湿水的测定[1](烘干法)1、方法选择的依据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测定土壤水分的标准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最常用的方法。
2、方法原理将土壤样品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定质量,则失去的质量为水质量,即可计算土壤水分含量。
在此温度下,自由水和吸湿水都被蒸发,而结构水不致破坏,一般土壤有机质也不致分解。
3、主要仪器编有号码的有盖称皿(铝盒);分析天平;恒温干燥箱;干燥器(内盛无水CaCl2或变色硅胶、骨匙。
4、操作步骤1.取有号码的盖称皿或铝盒,置于温度为105—110℃的烘箱内烘3—5小时,烘时把盖子斜放在皿侧(铝盒的盖子可平放在盒下)。
烘干后,从烘箱中取出,并盖好盖子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室问温,一般放置30分钟即可西取出在分析天平上称量(W)(注1) (注2)。
2.将风干样品(注3)拌匀,舀取5.0000g,均匀地平铺于称皿或铝盒中,加盖,在分析天平上称重(W 1),去盖放在加热至105—110℃烘箱中烘烤8小时(盖子斜放皿侧)。
取出加盖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300分钟后称量(W)。
2 3.再放回烘箱中(105—110℃)烘3—5小时,冷却后称量,以验证是否恒定,如此重复处理,直至前后二次称量之差不大于3毫克为止。
W1-W25、结果计算W1-W土壤含水量(g/kg) = ————×1000式中W1——称皿(铝盒)重(g);W2——称皿(铝盒)+ 风干样品(湿土样品)重(g);W3——称皿(铝盒)+ 烘干样品重(g).风干土壤样品这里质量换算成烘干土壤样品质量为烘干土壤样品质量=6、注释(1)样品在105℃±2℃烘6—8小时,能将土样中的自由水和吸湿水驱走,化合水和结晶水则一般不致排出,有机质也只有微量的氧化分解挥发损失。
对于腐殖质含量高(﹥8%)的土壤、泥炭土以及盐土,温度不应超过105℃;含有石膏的土壤只能加热到80℃,因为超过此温度时会造成结晶水的损失。
自然地理学实验教程--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实验与实习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进行土壤理论分析的前提,是确保土壤分析结果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
采样的最基本原理是代表性地块和代表性土壤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样品采集的意义方法,掌握土壤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二)实验器材土钻、铁锹、环刀、小平铲、塑料袋(三)实验原理分析目的不同,采集土样的部位也有差别。
最常见的是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和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
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为了分析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中养分的动态变化和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作层(0‐20cm左右)的样品。
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作物长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试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的多少,通常为 5‐20 个点,点的分布可根据地块大小,地形及肥力均匀情况分别采用下法:1.对角取样法:适合于地块小,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田块,采样约 5 点。
2.棋盘取样法:适用于地块大小中等,地势平坦,地形端正,肥力不匀,取样在 10 点以上的田块。
3.蛇形取样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形不太平坦、肥力不均、取样点数较多的田块。
先选取肥力均一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大小布置采样点,每点先用锹挖20cm,弃去,然后沿坑纵向取一薄层,多点混合到一起;或者用土钻多点钻取,混匀,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留 500‐1000克作分析用。
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为了研究土壤剖面特征时取,可以通过测定剖面各层的理化性质,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果树等深根系作物施肥的参考依据。
在选择好挖去剖面的位置后,先挖剖面,规格为 2m×1m×1.5m,观察剖面形态要素后,根据剖面层次,每层从上到下削出一个土样,然后全部取下装入袋中。
有时,同时在剖面上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每层3-4点重复,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容重、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含水量,计算孔隙度,评价其肥力性能。
上述两种样品采集后,必须同时写两个标签,装样袋内外各一个标签,注明地点、层次厚度、天气、时间、采集人等。
土壤学实验 土壤样品的制备(含原理、目的、思考题)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一、实验目的了解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意义;掌握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过程与方法;土壤分析样品的保存。
二、实验原理1.制备土壤分析样品的意义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除了风干过程中容易发生化学变化的成分(如低价铁、铵态氮、硝态氮等)需要采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外,一般情况下都需经过一个制备过程,即:风干、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存和登记等,以备分析测试之用。
因为每一个分析项目都要求一定的粒级标准,否则,分析结果就难以相互比较,检验与应用。
所以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土壤样品制备的目的(1) 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如动植物残体、昆虫、石砾)和新生体(铁锰结核、石灰结核等);(2) 减少称样误差,样品磨细到适当细度,分析时称取少量样品使其具有较高的代表性;(3) 样品磨细,以使分解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4) 样品便于长期保存,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变质。
三、实验仪器塑料布、木制擀土棍、天平、镊子、表面皿、1mm孔径土筛、广口瓶、标签纸。
四、实验步骤1.风干从田间采回的土样,除特殊要求鲜样外,一般要及时风干。
其方法是将土壤样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无特殊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灰尘污染的室内,把样品弄碎后平铺在干净的塑料布上,摊成薄薄的一层,并且经常翻动,加速干燥。
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或烘烤。
在土样稍干后,要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土壤),以免结成硬块后难以磨细。
2.去杂取约200-300g左右的风干土壤,先用天平称出总重量,然后将土样倒在塑料纸上,用镊子尽可能拣出土壤样品中的石砾、植物根系、动物残体、和新生体(铁锰结核、石灰结核等)等杂质,分别放入表面皿或其他容器中,并分别称重,记算所占的百分数。
3.磨细和过筛将去除杂质的土壤样品用木制擀土棍反复碾碎,不断研磨。
将碾碎土样放入1mm 的筛中,筛出细土,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塑料纸上重新碾磨。
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全部通过为止。
土壤学实习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习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土壤学实习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初步掌握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操作,进一步了解土壤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土壤性质和林木生长的关系。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土壤样品采集和测定土壤各项指标的方法。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实习地点:某地区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 土壤剖面挖掘我们按照预先确定的调查剖面位置,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土壤剖面挖掘。
挖掘过程中,我们遵循了正确的操作步骤,使用罗盘、剖面刀等工具,详细观察并记录了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
2. 土壤样品采集在挖掘土壤剖面的过程中,我们按照不同土层采集了土壤样品,以便后续的实验分析。
采集的样品主要包括原状土壤、土壤溶液和土壤动物。
3. 土壤样品处理和分析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以下处理和分析:(1)土壤容重和含水量测定:我们采用环刀取样的方法,对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进行了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壤速效钾含量测定:我们采用醋酸铵浸提法,对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测定。
(3)土壤pH值测定:我们采用电位法,对土壤样品的pH值进行了测定。
(4)土壤肥力评价:我们综合分析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对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
四、实习成果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和观测方法,掌握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技巧,并进行了土壤性质的分析。
我们认识到了土壤学在资源调查、环境评价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知识。
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挖掘过程中遇到坚硬的岩石层,导致剖面挖掘困难;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等。
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丰富的实习成果。
总之,本次土壤学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认识。
土壤的类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分布及形成原因,掌握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不同土壤类型的样品(如砂土、壤土、粘土等)2. 实验设备:放大镜、土壤筛、电子秤、量筒、pH试纸、温度计等三、实验方法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颜色、结构、质地、含水量等。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总结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1)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结构、质地等,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使用土壤筛对土壤样品进行筛选,观察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分布情况。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1)使用pH试纸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后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土壤有机质含量。
(3)使用温度计测定土壤样品的含水量,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1)根据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
(2)总结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土壤类型的颜色、结构、质地等物理性状存在明显差异。
如砂土颜色较浅,质地松散,含水量较低;壤土颜色较深,质地适中,含水量适中;粘土颜色较深,质地黏重,含水量较高。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化学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
如砂土pH值偏碱性,有机质含量较低,养分含量较低;壤土pH值适中,有机质含量适中,养分含量适中;粘土pH值偏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养分含量较高。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1)根据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等物理性状进行初步分类。
(2)根据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化学性质进行细化分类。
土壤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2. 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3. 学习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测定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
土壤学实验主要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三、实验内容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采集地点:本实验选取校园内的一片草地作为采集地点。
(2)采集工具:土壤采样器、铲子、布袋、标签、米尺等。
(3)采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5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
(4)样品制备: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布袋中,带回实验室。
2. 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1)土壤容重测定: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
(2)土壤孔隙度测定:采用比重法测定土壤孔隙度。
(3)土壤质地分析:采用比重法测定土壤质地。
3.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1)土壤pH值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pH值。
(2)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3)土壤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
4. 土壤生物性质的测定(1)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
(2)土壤酶活性测定:采用酚红法测定土壤蛋白酶活性。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按照实验内容1中的步骤进行。
2. 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1)土壤容重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环刀中,测量环刀体积,计算土壤容重。
(2)土壤孔隙度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比重瓶中,加入水,测定比重,计算土壤孔隙度。
(3)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
3.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1)土壤pH值测定: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混合,测定土壤pH值。
(2)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将土壤样品与重铬酸钾混合,加热氧化,测定有机质含量。
土壤学实验
c (V0 V ) 0.003 1.10 1.724 1000 = m
式中: c----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浓度(mol L-1); V0----空白实验所消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试样测定所消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003----1/4碳原子的毫摩尔质量(g); 1.10----氧化校正系数; 1.724----由有机碳换算成有机质的系数; m----称取烘干试样的质量(g)。
最小读数0.5℃)、电热板、三角瓶、洗瓶、带皮 头玻璃棒、带秒针时钟。
2)药品:
(1)0.5 mol L-1 NaOH:称20g氢氧化钠溶于 煮沸后放冷的蒸馏水中,稀释至 1000ml。 (2)0.25 mol L-1 Na2C2O4:称33.5g草酸钠
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
(3)0.083 mol L-1 Na6P6O18或0.125 mol L-
1 Na4P2O7:称取51g六聚偏磷酸钠或33.3g焦磷
酸钠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 (4)蒸馏水
三、操作步骤
1)称取土样:
用天平称取通过20号筛(1mm)的土样30.00 克,供分散处理用。
称样量的多少以使悬液密度为3-5%,能让土
粒自由沉降而彼此不影响为准。
2)分散土粒:
煮沸法:将称好的土样放在500ml三角瓶中,加 入草酸钠20ml后,再用蒸馏水冲至约200ml,摇 匀后盖上小漏斗,然后放在电热板上加热煮沸。
温度(℃) 6.0-8.5 9.0-9.5 10.0-10.5 11.0 11.5-12.0 12.5 13.0 13.5 14.0-14.5 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校正值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2 -1.1 -1.0 -0.9 -0.8 -0.7 -0.5 温度(℃) 18.5 19.0 19.5 20.0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校正值 -0.4 -0.3 -0.1 0 0.15 0.3 0.45 0.6 0.8 0.9 1.1 1.3 1.5 1.7 1.9 2.1 温度(℃) 26.5 27.0 27.5 28.0 28.5 29.0 29.5 30.0 30.5 31.0 31.5 32.0 32.5 33.0 33.5 34.0 校正值 2.2 2.5 2.6 2.9 3.1 3.3 3.5 3.7 3.8 4.0 4.2 4.6 4.9 5.2 5.5 5.8
最新土壤学实验报告1
最新土壤学实验报告1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与影响因素探讨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了有机质含量的分析,旨在评估土壤肥力状况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潜在影响。
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土壤管理方式、气候条件和地形等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土壤样本采集:从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采集土壤样本。
2. 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硫酸铁还原法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
3.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对有机质含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以识别不同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壤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地样本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未使用有机肥的土地。
此外,湿润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高于干旱地区。
地形因素也对有机质含量有一定影响,平坦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陡峭地区为高。
讨论: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结构、水分保持能力和营养供应。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保护土壤免受侵蚀等,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同时,气候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土壤管理和改良工作中需予以综合考虑。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管理和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建议在未来的土壤管理实践中,应注重有机质的补充和保护,同时考虑气候和地形条件,以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实验实验教学内容1、实验的目的(1)土壤质地测定实验目的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组成比例,根据机械组成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质土、壤质土和粘质土等质地类型,质地确定是通过测定各粒级的相对含量而实现的,本实验目的是学习采用吸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及方法。
(2)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目的土壤含水量测定包括采样测定和田间定位测定,本实验目的是掌握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样品含水量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方法和原理(1)土壤质地测定方法及原理采用吸管法测定土壤质地,其基本原理是吸管法是在利用分散剂充分分散土粒、并采用一定孔径的筛子逐级筛分粒径较粗土粒(>0、25mm)的基础上,将粒径较细的土粒(<0、1mm)置于一定容积的水溶液中自由沉降,利用粒径愈大沉降愈快的原理,根据司笃克斯定律计算出某一粒径的土粒沉降至某一深度所需要的时间,在该时间用吸管在该深度处吸取一定体积的悬液,该悬液中所含土粒的直径则必然都小于计算所确定的粒级直径,将吸出的悬液烘干称重,计算其百分数。
根据需要测定的各粒径依上述步骤进行沉降、计时、吸液、烘干、称重和计算等操作,就可将不同粒级的重量测定出来,再通过换算,计算出土壤中各级土粒的百分数,进而确定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类型。
(2)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及原理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其基本原理是土壤吸湿水只有在气化后才能逸出,目前常用的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就是利用该原理将风干土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干而使吸湿水全部气化逸出,由烘干土壤失去的水分量来计算土壤含水量。
测定土壤吸湿水时必须注意控制烘干箱的温度不超过110℃,因为温度过高,土壤样品在烘干过程中失去的不仅是吸湿水,还包括部分物质的结晶水(如CaSO4·2H2O和被土粒吸附的气体(CO2,NH3等)及有机质的分解产物等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必须使土壤样品烘干至恒重。
3、实验仪器(1)土壤含水量测定仪器设备铝盒、烘箱、干燥器、电子天平(感量0、01克)等。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一)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一)土壤学实验指导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清水•水果或蔬菜种子•酸碱试剂(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硝酸钠溶液•碱式石灰•酸性染料溶液•营养液(如氨水、硝酸铵等)实验步骤1.土壤样品采集1.在需要研究的区域随机采集多个土壤样品。
2.将每个样品的表面杂质去除,并用无菌纸袋分装。
2.土壤质地分析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后静置。
3.因土壤中颗粒沉降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土壤颗粒分层现象。
3.土壤酸碱性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酸碱试剂,轻轻搅拌。
3.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4.土壤养分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硝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取出上清液,用滴定法测定其中的硝酸盐含量。
5.土壤pH值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酸性染料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利用标准曲线确定土壤的pH值。
6.土壤肥力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营养液,混合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根据植物在土壤中的生长情况来评估土壤的肥力。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试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每个步骤的操作时间和试剂用量应准确记录。
•实验后要清洗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土壤质地、酸碱性和养分等指标的测定,可以初步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和肥力情况,为后续的土壤改良和植物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土壤学实验是了解土壤性质和肥力的重要手段,实验结果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
通过掌握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以上就是土壤学实验指导的详细教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土壤养分和酸碱性,评估土壤肥力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清水•水果或蔬菜种子•酸碱试剂(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硝酸钠溶液•碱式石灰•酸性染料溶液•营养液(如氨水、硝酸铵等)实验步骤1.土壤样品采集–在需要研究的区域随机采集多个土壤样品。
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学会耕作土壤混合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及结论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为使分析的少量样品能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必须正确采集与处理土样。
本实验介绍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小铁铲、土壤筛、木棒、广口瓶、标签等。
四、实验步骤(一)土样的采集1.采样原则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决定土壤分析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环节。
由于土壤的不均一性,采样时必须重视土样的代表性,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采样时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随机采样;第二,为便于样品间的相互比较,应采集等量个体。
另外,采样时还要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减少采样误差。
2.混合样品的采集为研究作物生长期内耕层养分供应情况或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常直接采集耕层(20cm左右)混合土样,既把多个样点的土样等量的混合均匀,组成一个混合样品进行测定。
采样点数及样点分布依地块大小、地形、肥力状况而定。
一般采样点至少5 点以上,通常为 5—20点。
样点分布方式有以下三种:(1)对角线法适合于地块小、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田块,采样点约为 5 点;(2)棋盘式法适合于地块大小中等、肥力不匀、地势较平坦的田块,采样点约为 10 点以上;(3)蛇形法适合于地块面积较大、肥力不匀、地势不太平坦的田块,采样点数较多。
采样时,首先将采样点处地面落叶杂物除去,将采样工具垂直入土至采样深度,若用小铁铲可稍斜向下。
各点采样深度、重量尽可能均匀一致,并将各点所取样品集中混匀。
采样量一般 1kg左右,过多土量用四分法弃去。
(二)土样的制备1.样品的风干将采回的土样放在木板或塑料布上摊成薄层,置于室内阴凉、干燥、通风处风干。
风干时要经常翻动,捏碎大块,同时挑出石粒、砖块、植物根等非土部分和新生体。
切忌阳光下直接曝晒,防止灰尘、酸碱等污染。
土壤学实验个人感悟
土壤学实验个人感悟首先,我意识到土壤的物理性质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了不同质地的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性,并对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质地较松的土壤更易渗透水分,植物在其中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有利于生长。
而质地较重的土壤则难以渗透水分,植物的生长受到了限制。
这让我明白了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对植物的生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我认识到土壤的化学性质对于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土壤pH值的测定,了解了不同的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有不同的适应性。
例如,酸性土壤条件下,黄豆的生长受到了抑制,而甜菜则能够适应。
这说明了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并不相同,酸碱度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实验中还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锰等)缺乏会导致植物缺乏养分,生长受到限制。
这让我认识到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对于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土壤的生物性质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的生长。
此外,实验中还研究了土壤中的蚯蚓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蚯蚓能够切割土壤颗粒,促进土壤颗粒的结合,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这使我认识到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对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次土壤学实验,我对土壤的重要性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认识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对于植物的生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只有了解并合理调控土壤性质,才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我也明白了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和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如果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和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就能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土壤学实验
环境土壤学实验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环境土壤学实验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实验目的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方法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必须按科学的方法进行采样和制备。
通过实验,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小铁铲、布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尺子、锤子、镊子、土壤筛(18目、60目)、广口瓶、研钵、盛土盘等。
三、实验步骤(一)样品采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研究土壤肥土:(1)采取混合样品:采样时须按一定的采样路线进行。
采样点的分布应做到“均匀”和“随机”;布点的形式以蛇形最好,在地块面积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情况下,可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采样路线,如图示1-1。
采样点要避免地埂边、路旁、沟边、挖方、填方及堆肥等特殊地方;采样点的数目一般应根据采样区域大小和土壤肥力差异情况,酌情采集5~20个点。
(2). 采样方法采样点确定后,刮去2~3mm的表土,用土钻或小铁铲垂直入土15~20cm左右。
每点的取土深度、质量应尽量一致,将采集图1-1土壤采样布点路线1.对角线布点法2.棋盘式布点法3.蛇形布点法的土样集中在盛土盘中,初略选去石砾、虫壳、根系等物质,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除去多余的土,直至所需要数量为止,一般每个混合土样的质量约1kg左右。
(3). 采样时间如果土壤测定是为了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应随时采样;是为了摸清土壤养分变化和作物生长规律,即按作物生育期定期采样;为了制定施肥计划而进行土壤测定时,在作物收获前后或施基肥前进行采样;若要了解施肥效果,则在作物生长期间,施肥前后进行采样。
(4). 装袋与填写标签所采土样装入布袋中,填写标签两份,一份贴在布袋外,一份放入布袋内,标签应写明采样地点、深度、样品编号、日期、采样人、土样名称等。
土壤学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土壤容重、孔度、含水量及三相比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测定和计算土壤含水量、容重、孔度及三相比;2. 加深对上述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3. 掌握容重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质量称为土壤比重,单位为g/cm³,其数值大小取决于矿物成分和腐殖质含量。
2.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即在105℃下除去水分的质量)称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³,总是小于比重,一般为1.0-1.4。
土壤容重与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物等有关,反映了土壤肥力、耕作管理状况和土壤紧实度。
3. 土壤孔度: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的容积之和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度,可根据土壤的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
4. 三相比: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质量比称为三相比,即固相/液相/气相。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烘箱、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滴定液、滴定瓶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容重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烧杯中,用滴定管滴加滴定液至土壤完全饱和,记录滴定液体积V1,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2,计算土壤容重ρ:ρ = m2 / V1(2)土壤孔度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土壤孔度:n = (ρ - ρs) / ρs式中,ρs为土壤比重。
(3)土壤含水量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1,计算土壤含水量ω:ω = (m1 - m2) / m1 × 100%(4)三相比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孔度和含水量计算三相比:固相= ρ / (1 + ω)液相= ρ × n × (1 - ω)气相= ρ × (1 - n) × (1 - ω)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容重:本次实验测得土壤容重为 1.25g/cm³,略低于壤土的典型容重范围。
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土壤样品的分析和测试,探究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不同种类的土壤样品- pH试纸- 电导率计- 原子吸收光谱仪- 粘度计2. 实验方法:- 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取适量土壤加水搅拌,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 测定土壤的电导率:将土壤样品与水混合,利用电导率计测定土壤溶液的电导率。
- 分析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 测定土壤的粘度:利用粘度计测定土壤的流动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定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 不同土壤样品的pH值分别为6.5、7.2和8.0,说明各个土壤样品的酸碱性不同。
2. 土壤样品的电导率分别为0.5ms/cm、1.2ms/cm和2.0ms/cm,反映了土壤中溶解盐的含量。
3.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发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4. 土壤样品的粘度依次为10mPa·s、20mPa·s和30mPa·s,表明土壤的质地和水分含量存在差异。
四、实验结论综合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 土壤的酸碱性、电导率、微量元素含量及粘度等性质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2. 合理调节土壤的性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增加农作物产量。
3. 土壤学实验的开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土壤的特性,为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五、参考文献1. 李明, 等. 土壤学实验技术手册. 北京: 农业出版社, 2010.2. 张红, 等. 土壤学原理与应用.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8.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愿我们能够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创新,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壤学实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实验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3课时)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一)采样的时间和工具1、采样时间;一般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集的样品。
2、采样工具;小土铲;管形土钻;不适合于砂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普通土钻;只适用于湿润的土壤,不适用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
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亦系其缺点。
(二)采样的方法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土壤化学性质样品;研究养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1、选点和布点①随机布点法(图1-1a);在所划定的区域较大时,如果采样区不大,可改用“之字形”(图1-2)采样。
如果土壤均匀,在0.5公顷的面积中,采10个左右的样点即可,如果面积较大,而且略有变异则采样点要增到25个以上,如果变异明显,则应采用其它方法。
随机法可以得到样品性状的平均值和置信限,但不能取得该性质数据的分布。
这种方法很少用于土壤调查工作,有时可以用于土壤肥力研究。
②分区随机布点法(图1-1b);③系统布点法(图1-lc);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是方格法,是把所研究的区域分成大小相等的方格,间距约15m~30m,线的每个交点即为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土壤由样点l m2范围内的8个~10个小样构成混合样。
这种布点法不仅可以得到这一地区土壤性状的平均值,而且可以了解其变异的规律和界限。
④非系统布点法(图1-3);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土壤肥力研究,包括试验小区采样。
非系统法布点。
2、采样点数量3、取土袋内外各有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采集地点、地形、土壤名称、时间、深度、作物、采集人等,采完后将坑或钻眼填平。
二、土壤样品的处理(一)土壤样品的处理样品处理的目的是:(1)除去非土物质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的情况;(2)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3)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使土样与试剂之间的反应能够完全均匀;(4)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变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学会耕作土壤混合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及结论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为使分析的少量样品能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必须正确采集与处理土样。
本实验介绍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小铁铲、土壤筛、木棒、广口瓶、标签等。
四、实验步骤(一)土样的采集1.采样原则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决定土壤分析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环节。
由于土壤的不均一性,采样时必须重视土样的代表性,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采样时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随机采样;第二,为便于样品间的相互比较,应采集等量个体。
另外,采样时还要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减少采样误差。
2.混合样品的采集为研究作物生长期内耕层养分供应情况或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常直接采集耕层(20cm左右)混合土样,既把多个样点的土样等量的混合均匀,组成一个混合样品进行测定。
采样点数及样点分布依地块大小、地形、肥力状况而定。
一般采样点至少5 点以上,通常为 5—20点。
样点分布方式有以下三种:(1)对角线法适合于地块小、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田块,采样点约为 5 点;(2)棋盘式法适合于地块大小中等、肥力不匀、地势较平坦的田块,采样点约为 10 点以上;(3)蛇形法适合于地块面积较大、肥力不匀、地势不太平坦的田块,采样点数较多。
采样时,首先将采样点处地面落叶杂物除去,将采样工具垂直入土至采样深度,若用小铁铲可稍斜向下。
各点采样深度、重量尽可能均匀一致,并将各点所取样品集中混匀。
采样量一般 1kg左右,过多土量用四分法弃去。
(二)土样的制备1.样品的风干将采回的土样放在木板或塑料布上摊成薄层,置于室内阴凉、干燥、通风处风干。
风干时要经常翻动,捏碎大块,同时挑出石粒、砖块、植物根等非土部分和新生体。
切忌阳光下直接曝晒,防止灰尘、酸碱等污染。
2.研磨过筛取适量风干土样,平铺在木板或塑料板上,用木棒辗碎过筛。
过筛时先通过大孔径筛(根据分析项目确定),筛上部分重新研磨直至全部通过,混匀,分成二部分,一部分装瓶待用,另一部分继续研磨全部通过小孔径筛后混匀装瓶。
3.装瓶贮存过筛后的土样经充分混匀后,装入玻璃广口瓶或塑料袋内,贴上标签。
注明土样编号、采集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筛孔、采样人和采样日期,放在样品架上。
尽量避免日光、高温、潮湿、酸碱等影响。
实验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促使土壤形成结构,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的条件,提高土壤的吸收性能和缓冲性能,同时它本身又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如碳、氮、磷、硫等。
因此,要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必须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在加热条件下,用一定量的氧化剂(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中的有机碳,剩余的氧化剂用还原剂(硫酸亚铁铵或硫酸亚铁)滴定,这样,可从所消耗的氧化剂数量计算出有机碳的含量。
氧化及滴定时的化学反应如下:2K2Cr2O7+3C+8H2SO4→2K2SO4+2Cr2(SO4)3+3CO2+8H2OK2Cr2O7+6FeSO4+7H2SO4→2K2SO4+Cr2(SO4)3+3Fe2(SO4)3+7H2O三、材料、仪器与试剂(一)仪器:硬制试管(18mm—180 mm)、油浴锅、铁丝笼、温度计、(0—200度)、分析天平、电炉、滴定管、移液管(5ml)、漏斗、三角瓶、量筒、草纸或卫生纸。
(二)试剂配制:1.0.1333mol/l 重铬酸钾溶液:称取经过130℃烘3—4小时的分析纯重铬酸钾39.216g,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必要时可加热溶解,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摇匀备用。
2. 0.2mol/L硫酸亚铁或硫酸亚铁铵溶液称取化学纯硫酸亚铁55.60g或硫酸亚铁铵78.43g,溶于蒸馏水中,加6mol\L硫酸1.5ml,再加蒸馏水定容到1000ML备用。
3. 硫酸亚铁溶液的标定准确吸取3份0.1333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各5.0ml于250ml三角瓶中,各加5ml 6mol/l硫酸溶液和15ml蒸馏水,再加入邻啡罗啉指示剂3—5滴,摇匀,然后用0.2mol/l硫酸亚铁溶液滴定至棕红色为止,其浓度计算为: c=6×0.1333×5.0/V4. 邻啡罗啉指示剂称取化学纯硫酸亚铁0.695g和分析纯邻啡罗啉 1.48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5. 石蜡(固体)或磷酸或植物油2.5Kg。
6. 6摩尔每升硫酸溶液在两体积水中加入1体积硫酸。
7. 浓硫酸化学纯,密度1.84四、实验步骤准确称取通过0.149毫米筛孔的土样0.1000—0.5000克,土样数量视有机质含量多少而定。
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称土样0.2克以下,4—5%的称0.3—0.2克,3—4%的称0.4—0.3克,2—3%的称0.5—0.4克,小于2%则称0.5克以上。
由于土样数量少,为了减少称样误差,最好用减重法。
将称好的土样放入干燥的硬质试管中,用滴定管或移液管准确加入0.8 mol/L K2Cr2O7溶液5毫升,再加入5毫升浓硫酸,在试管口套一小漏斗,以冷凝蒸出的水汽,把试管放入温度为185—190℃的消化炉中,要求放入后温度下降至170—180℃左右,以后必须控制温度在170—180℃,当试管内液体开始沸腾(溶液表面开始翻动,有较大的气泡发生)时记时,缓缓煮沸5分钟,取出,稍冷。
等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内溶液倒入150毫升三角瓶中,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地洗净试管内部及小漏斗的内外,洗涤液均冲洗至三角瓶中,最后总的体积约60—70毫升。
滴加加4滴邻啡罗啉指示剂,用0.2 mol/L硫酸亚铁铵或硫酸亚铁溶液滴定,三角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橙黄色经兰绿色突变到砖红色为终点。
五、结果计算土壤有机质10001.1724.1310)()(3211⨯⨯⨯⨯⨯⨯⨯-=⋅--KmCVVkgg式中V1—滴定空白时用去的还原剂毫升数V2—滴定土壤样品时用去的还原剂毫升数3—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C—FeSO4的摩尔浓度10-3___将ml换算为L1.1—是因有机碳只能被氧化90%而需乘的校正系数1.724—是按有机质平均含碳58%,由碳含量换算成有机质含量的系数注意事项1、在消煮后,溶液仍为黄棕色或黄中稍带绿色,如颜色变绿,则表明样品用量过多,重铬酸钾用量不足,有机碳的氧化不完全,需重做。
2、对于水稻土及一些长期渍水的土壤,由于土壤中含有亚铁,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重铬酸钾不仅氧化了有机碳,而且也氧化了土壤中的亚铁,须将土磨碎后摊平风干10天,使亚铁充分氧化为高铁后再测定。
3、在含氯化物的盐渍土中,测定结果也较高,因氯离子被氧化成氯分子。
可加入硫酸银0.1克,使氯离子沉淀为氯化银,避免氯离子的干扰作用。
实验三土壤容重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土壤容重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容重可以知道土壤的松紧,孔隙状况等二、实验原理环刀法是利用一定体积的钢制圆筒(称为环刀)切割自然状态的土壤,使土充满其中,然后称重并测定土壤含水量,计算出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量。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1)环刀:是一只圆形的钢筒,下端有锋利的刃口,上端套一个环刀托,以便把环刀压入土内。
2)削土刀、小土铲及木锤。
3)天平(感量0.1克和0.01克)。
4)铝盒、干燥器、坩埚钳、小量筒(10毫升)。
5)95%灯用酒精一瓶。
四、实验步骤1)先将环刀称重。
2)在需要测定容重的田块上,先用小铁铲将采土处铲平,环刀的刃口向下,上端套一个环刀托,用小锤锤击托柄,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环刀入土时要平稳,用力一致,不能过猛,以免受震动而破坏土壤的自然状态。
环刀的方向要垂直不能倾斜,避免环刀与其中的土壤产生间隙,使容重的结果偏低。
3)当环刀托的顶部距离土面尚有一小段距离时,用小铁铲挖掘周围的土壤,将整个环刀从土中取出,除去环刀外粘附的土壤,取下环刀托,用小刀仔细地削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与环刀容积相等。
立即称重并记录。
亦可加上底、盖,带回室内称重。
4)测定土壤含水量:环刀内取出两份土壤,每份约10克,分别置于已知重量的铝盒中称重,测定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与土壤吸湿水的测定相同。
土壤含水量也可用酒精灼烧速测法测定,此方法是借酒精燃烧时所发生的热来蒸干水分。
第一次加入酒精6—8毫升,均匀地浸润铝盒中的土样,点燃酒精,待燃烧快尽时,用小刀沿铝盒周围向中心轻轻拨动土样,并来回翻拨,助其燃烧均匀。
第二次加酒精4—5毫升,继续燃烧。
如土质粘重或含水量高,可再加酒精2毫升进行第三次燃烧,直至土样呈松散状态为止。
在拨土时粘附在刀尖上的土粒,称重前要仔细地放回铝盒中,盖紧铝盒盖,冷却后称重。
1、土壤容重的计算:)1(w V grs +=rs ——土壤容重(克/立方厘米)g ——环刀内湿土重(克)V ——环刀容积(立方厘米)W——土壤含水率(g/kg)(如含水率为200g/kg应写成0.2)实验四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土壤水分的方法有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烘干法精度高但时间长,酒精燃烧法精度低但速度快,适用于田间测定。
本实验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要求掌握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土样,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失去的重量为水分重量。
土壤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就是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
通过自然土壤水分的测定,可以了解田间土壤中的水分状况,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风干土样含水量的测定,可将土样换算成烘干土样,使各项分析结果的计算以烘干土重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烘箱、铝盒、天平、干燥器、牛角勺。
四、实验步骤1.称干净、干燥的铝盒重量,记录。
2.称土样10g左右放入铝盒中,开盖,放入105—110℃的烘箱内烘6—8h,盖盖取出,立刻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记录。
3.将铝盒开盖,再放入105-110℃烘箱中,烘2—3小时,盖盖取出,冷却称重。
若前后两次重量误差小于3mg就达到恒重。
后一次重量就是烘干土重,记录。
本实验需进行平行测定,允许平行误差小于1%。
湿土重(g)—烘干土重(g)土壤水分% = ─────────────────× 100%烘干土重(g)实验五土壤质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土壤矿物质颗粒是土壤固相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直径大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肥力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土壤颗粒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土壤质地,它是土壤学实验中的基本的分析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