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碳酸钠(Na2CO3)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的化学物质。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是通过实验测量获得的数据,用于描述在不同温度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讨论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涵盖其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剂中溶解溶质的能力。
它通常以溶解物的摩尔浓度(mol/L)来表示。
溶解度曲线是通过实验数据作图获得的,其中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
通过绘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得到溶解度曲线。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非常有趣,因为它涉及到碳酸盐和酸碱平衡的化学性质。
碳酸钠的溶解度受到溶液中CO3^2-(碳酸根离子)和HCO3^-(碳酸氢根离子)的平衡影响。
在水中,C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而碳酸可以自动电离为HCO3^-和H+。
碳酸再进一步电离为HCO3^-和CO3^2-。
该反应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CO2 + H2O ⇌ H2CO3 ⇌ HCO3^- + H+H2CO3 ⇌ CO3^2- + 2H+在某一温度下,当溶解度曲线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CO3^2-、HCO3^-和H+的浓度达到平衡。
溶解度曲线上的数据表示饱和溶液中CO3^2-的浓度。
根据溶解度平衡方程,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由碳酸钠的溶解反应和二氧化碳的溶解反应描述。
实验测量表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较低的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较低,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则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低的温度下,二氧化碳分子对水的溶解度较高,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碳酸的溶解度较低。
当温度升高时,二氧化碳分子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分子形成的碳酸开始逐渐溶解。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通常被描述为“V型”曲线。
在曲线的较低温度段,溶解度逐渐增加,而在较高温度段则逐渐减小。
这种“V 型”曲线在碳酸钠溶液的测量中是一个常见现象。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10g1-10g0.01-1g<0.01g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 Ksp=[c(Mn+)]m ·[c(Am-)]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202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训练:溶液与坐标曲线图
②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如上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4)欲从KNO3和NaCl(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NO3。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S≥10g
1g≤S<10g
0.01g≤S<1g
(2)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 _____的方法提纯KNO3。
(3)t1的范围为_________(填标号)。
A. 10~20
B. 20~30
C. 30~40
D. 50~60
(4)t2℃时,将等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KNO3) _____m(NaCl)(填“>”或“<”或“=”)。
C.若x=2.33,则该溶液部分变质
D.实验1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氯化钡
6.(2022重庆B卷)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一小块未打磨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猜想正确的有
①0~t1阶段,可能是铝表面有层氧化膜
②t1~t2阶段,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②要从KNO3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其晶体,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结晶法。
13.(2022江西)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100g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a点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
A. OA 段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盐酸B. B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铜
2020-2021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 综合题附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A.甲的溶解度大B.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D.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100%100g+s⨯,所以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根据溶解度概念,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最多溶解80g的甲,形成溶液的质量=100g+80g=180g,故C错误;D、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100%100g+s⨯,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在分析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溶液的状态,再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100%100g+s⨯,判定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2.现有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C .降低温度至10℃D .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答案】A 【解析】 【分析】=100% 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详解】A 、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故A 正确;B 、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故B 不正确;C 、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 不正确;D 、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D 不正确。
溶解度与物质的溶解特性
溶解度与物质的溶解特性物质的溶解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逐渐分散和混合的过程,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质能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量。
溶解度和物质的溶解特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物质的溶解特性直接影响其溶解度的大小和溶解过程的速率。
本文将从溶解度的概念、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以及不同物质的溶解特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
通常以溶质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质量来表示,单位为克/100克溶剂。
溶解度与冷却和浓缩过程有关,通常在饱和溶液的实验条件下确定。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溶质分子或离子的热运动增强,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溶质更容易分散和溶解在溶剂中。
2. 压力:对于固体和液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压力的变化对其溶解度影响较小。
但是对于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压力的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这与亨利定律有关。
3. 溶剂的性质:不同溶剂具有不同的溶解能力。
如极性溶剂对极性溶质有较好的溶解能力,而非极性溶剂对非极性溶质有较好的溶解能力。
4.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大小、极性、电荷等性质对其溶解度有影响。
例如,小分子具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大分子则溶解度较小;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三、不同物质的溶解特性1. 无机盐的溶解特性:无机盐通常以离子的形式溶解在水中。
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将无机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
可溶性盐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电离的离子,而不溶性盐仅在水中溶解极少量。
2. 有机物的溶解特性:有机物通常是以分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中。
有机物的溶解度主要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极性有机物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有机物则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3. 气体的溶解特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受溶剂和气体压力的影响。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溶解度 >10g 1-10g 0.01-1g <0.01g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二、沉淀溶解平衡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
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 )+Cl -(aq ) 3。
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 (s ) mMn +(aq )+nAm -(aq )为例:Ksp=[c(Mn+)]m ·[c (Am —)]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易溶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易溶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一定量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范围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般来说,极性物质容易溶解于极性溶剂,非极性物质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
这是由于"像溶像"的化学原理所决定的。
此外,温度、压力等因素也会影响溶解度。
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 盐类(如NaCl)、糖类等极性无机/有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可达数克至数百克/100毫升。
-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通常在毫克/100毫升量级。
- 非极性有机物,如长链烷烃、脂肪等在水中几乎不溶解。
2. 液体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 极性液体(如醇类)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可达任意比例混溶。
- 非极性液体(如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通常在毫克/100毫升量级。
3.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 一些极性气体(如氨、二氧化硫等)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
- 大多数非极性气体(如氮气、氧气等)在水中溶解度较低,大约在
20-60毫克/100毫升范围内。
溶解度是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化学反应、生产过程等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范围,对于合理选择溶剂、控制反应条件等都非常必要。
1.7.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9.(1)T2时,溶解度最大的
溶
是___甲_____;
解 度
甲 (2)B点代表的含义是
(g)
___T_1_℃__时__,_甲__、__丙__两__种__物__质____
_的__溶__解__度_相___等____;
B
乙 (3)T1时的甲饱和溶液升 温到T2,甲溶液变成
___不__饱___和__溶__液___.
⑤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 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硝 酸
170
铵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B硝
酸 钠
A.
硝 酸 钾
(2)冷却至室温,有大量的硝酸钾固体析出;
定量探究:
(1)称量M克硝酸钾固体; (2)在 20℃下,用100克的水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称 剩余固体为N克。即20℃时的溶解度为M-N克 (3)升温至40℃(用水浴加热,保持恒温), 继续加入 硝酸钾,直到重新变成饱和溶液,称剩余的硝酸钾为P克。 即40℃溶解度为M-P克。
溶解度与溶 剂的性质有 关系
(4)、结论: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 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大 小的因素之一.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 温度(外因)
溶 200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
解 度 190
g 180
170
.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10g1-10g0.01-1g<0.01g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 Ksp=[c(Mn+)]m ·[c(Am-)]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物质的溶解度
课题:物质的溶解度知识点1: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1.定义:在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__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四个要素:a、外界条件b、溶剂的量c、溶液的状态d、溶解度单位2.意义: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质量分数(P%)的关系: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_________S(比较大小)4.影响因素: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因: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1体积水中______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
2.影响因素:内因:气体的性质。
知识点3归纳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知识点4 探究溶解度曲线的使用方法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②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③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如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反思: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氢氧化钙溶液不饱和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降温可以让任何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
极易溶于水,但溶解度低的原因
极易溶于水,但溶解度低的原因1. 概述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溶剂之一。
许多物质在水中都能溶解,但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很低。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有些物质虽然极易溶于水,但其溶解度却很低的原因。
2.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量。
通常用溶解物质的物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来表示。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克/升或克/百克水。
3. 结晶结构某些物质极易溶于水,但其溶解度却很低,主要是由于其分子或离子的结晶结构所决定的。
在固体状态下,这些物质会形成独特的结晶结构,这种结构对水分子的亲和力很强,使得水分子很难将其分解。
这就导致了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4. 分子大小除了结晶结构外,分子的大小也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一般来说,分子越小,其溶解度就越高。
因为分子越小,它们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就越弱,所以溶解度就会相对较高。
相反,分子越大,它们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就会很强,导致溶解度较低。
5. 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另外,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溶解度。
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存在相互斥的化学作用力,例如疏水作用,那么溶质的溶解度将减小。
相反,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化学作用力,例如氢键或者离子作用,那么溶质的溶解度将增加。
6. 温度的影响温度也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在常温下,溶质的溶解度是较低的。
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的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热运动能,使得分子之间的空间变大,溶质分子也更容易逃离晶格结构,从而增加其溶解度。
7. 压力的影响除了温度,压力也可以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较大。
对于大部分固体和液体来说,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很小。
但对于气体来说,增加压力会使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溶解度增加。
8. 结论物质极易溶于水但溶解度却很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分子的结晶结构、分子的大小、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水中溶解度的定义
水中溶解度的定义(一)基本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称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例如,在20°C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克,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
(二)影响因素1. 溶质的性质不同的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很大。
例如,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而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这是因为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
像蔗糖分子含有多个羟基(-OH),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在水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而碳酸钙是离子化合物,其离子键较强,在水中较难离解和溶解。
2. 温度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例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在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13.3克,而在100°C时,其溶解度可达246克。
但也有少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在0°C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5克,在100°C时,溶解度减小到0.077克。
3. 压强(对于气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压强对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影响极小,但对气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压强增大时,气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时,气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例如,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降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三)溶解度曲线1. 绘制方法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出不同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2. 意义(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上可以查出,在5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85.5克。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3.2-6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需 控
相同温度
制 相同质量的溶剂
的
条 达到饱和状态
件
不同温度下KNO3在100g水中的溶解限量:
温度 20 50 60 80 90
(℃)
溶解限 31.6 90 114 170 200
量(g)
固体溶解度定义:
条件
标准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
(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A、20℃时,18.0 g NaCl完全溶解在水中 达到饱和, 则20℃时NaCl溶解度为18.0 g/100g水
不正确,水的质量不是100克 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 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 g/100g水
不正确,没有确定温度
✓1. 20℃时,36g NaCl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100g水 ✓2. 20℃时,将NaCl和水以36:100的质量比混合后可
得到该温度下的NaCl饱和溶液
✓3. 20℃时,任意一杯NaCl饱和溶液(底部无不溶固 体)中,水和NaCl的质量比都为100: 36
✓4. 20℃时,从足量的NaCl饱和溶液(底部无不溶固 体)中恒温蒸发掉100g水,会析出NaCl晶体36g
Ca(OH)2 0.173 0.165
63.9 36.6 0.121
110 169 37.3 38.4 0.116 0.094
246 39.8 0.076
思考讨论
分析这三种物质的溶解性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分析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不同温度下物质溶解度表示的方法
列表法
温度℃ 0 20 40 60 80 90 溶解度 13.3 31.6 63.9 110 169 202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学习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2.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图);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难点: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影响固体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引入: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该如何表示和衡量呢?设疑: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1、溶质种类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和水的质量2、温度的影响3、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实验证明:影响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限量的因素有:1.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一般固体物质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但熟石灰相反,即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弱活动天地:认识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能溶解的质量。
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注意四个要点: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2、标准:在100g溶剂中3、状态:达到饱和时单位:以克为单位,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学生按照给定的步骤进行实验,记录现象,推断结论,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地进行探究并作出结论,进行交流反思学生仔细观察该图,查出20℃及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
溶解度的含义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结晶的途径:指该物质在此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外部因素:温度。
固体在水中的分离实验原理
固体在水中的分离实验原理固体在水中的分离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在化学实验室中经常进行。
它是通过利用固体和水的物理性质差异实现的。
固体在水中的分离实验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溶解度:不同的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剂(水)中可以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较大的固体在水中更容易溶解,而溶解度较小的固体则很难溶解或者不溶解。
通过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可以将容易溶解的固体与不容易溶解的固体分离开。
2. 密度:固体和水的密度也是不同的。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固体的密度通常比水的密度高,因此,在水中较重的固体可以通过重力沉降的方式分离出来。
例如,可以利用水中铁矿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特点,通过沉降将铁矿石分离出来。
3. 悬浮液的离心分离:有些固体在水中可以形成悬浮液。
悬浮液是指固体微粒被水所包围并漂浮在水中的混合物。
悬浮液可以通过离心分离的方法分离。
离心是利用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对悬浮液进行分离,使其分层。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分离较小的微粒,例如分离细胞、病毒等。
4. 过滤:过滤是常用的固体与水分离的方法之一。
过滤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膜等,使固体颗粒无法通过过滤介质的孔隙而筛选固体与水。
通过过滤,固体可以被截留在过滤介质上,而纯净的水则通过过滤介质流出。
根据固体和水的性质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过滤方式,如常压过滤、真空过滤等。
5. 蒸发:如果固体可以被水溶解,可以通过蒸发将溶液中的固体分离出来。
蒸发是指将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溶液中的水可以通过加热使其蒸发,而固体会残留在容器中。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分离溶解度较小的固体,例如从盐水中分离出盐。
综上所述,固体在水中的分离实验是一种通过利用固体和水的物理性质差异实现分离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固体和水的性质不同,选择合适的分离方式,如溶解度、密度、离心分离、过滤和蒸发等,来实现固体与水的分离。
这些原理和方法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溶解度是什么意思
溶解度是什么意思
一、溶解度定义: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二、不同状态溶解度的基本情况:
1、固体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 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2、气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
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
如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表示为1.82mL/100mL 水等。
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
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根据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三、实例: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不变KNO3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变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固体溶解度外因温度、压强(气体)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提示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定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
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
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简介指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内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度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溶解度(20℃)易溶大于等于10g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微溶大于等于0.01g小于1g难(不)溶不溶小于0.01g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气体)。
主要影响固体的溶解度是温度。
对于大多数固体,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钠溶解度
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钠溶解度引言在化学中,溶解度是指物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碳酸氢钙(化学式:Ca(HCO3)2)和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对于理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非常重要。
碳酸氢钙的溶解度碳酸氢钙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由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
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以下是碳酸氢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以克/升为单位):温度(摄氏度)溶解度(克/升)0 0.09510 0.10220 0.11330 0.12940 0.151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氢钙的溶解度也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溶液中的分子运动更活跃,碳酸氢钙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更强。
此外,碳酸氢钙的溶解度还受到压力的影响,但相对较小。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碳酸氢钠是一种无色晶体,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
和碳酸氢钙一样,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也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以下是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以克/升为单位):温度(摄氏度)溶解度(克/升)0 10.410 14.120 18.030 22.240 27.0从上表可以看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和碳酸氢钙一样,这是因为在高温下,碳酸氢钠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使得溶解度增加。
此外,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也受到压力的影响,但相对较小。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除了温度和压力,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影响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包括溶剂性质、溶质浓度、溶液饱和度等。
1.溶剂性质:不同的溶剂对于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有所差异。
例如,碳酸氢钙在水中溶解度比在甲醇中高得多。
这是因为水分子与碳酸氢钙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有利于溶解度的提高。
2.溶质浓度:溶质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例。
当溶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溶质的溶解度会受到限制,称为溶液的饱和度。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在20 ℃时,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下列物质,属于易溶物质的是①②③,属于微溶物质的是④⑤⑥,属于难溶物质的是⑦⑧⑨。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MgCO3、⑤CaSO4、⑥Ca(OH)2、⑦CaCO3、⑧BaSO4、⑨Mg(OH)22.固体物质的溶解是可逆过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1)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2)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3)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3.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有+(aq)+Cl-(aq)。
4.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特征(1)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0。
(2)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3)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探究点一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在装有少量难溶的PbI2黄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3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
(1)若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浓的KI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上层清液中出现黄色沉淀。
(2)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原上层清液中含有Pb2+,PbI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3)PbI2溶于水的平衡方程式是PbI2(s)2.难溶物质溶解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
但改变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
已知溶解平衡:Mg(OH)22+(aq)+2OH-(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归纳总结]外界条件改变对溶解平衡的影响(1)温度升高,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加水稀释,浓度减小,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3)加入与难溶电解质构成微粒相同的物质,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将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甲物质溶于水显著放热【答案】D【解析】A、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甲比乙少,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错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明显,当甲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甲,错误;C、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不知三种溶液质量大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错误;D、向100g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先溶解则说明温度升高了,后析出则说明温度降低了,甲溶于水会放出显著热量,正确。
故选D。
2.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t1℃时,M、N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t2℃时,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D.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有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t1℃时,M、N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是错误的叙述,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B选项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t2℃时,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D选项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是正确的叙述,看是否加入溶质;故选A考点:溶解度曲线3.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还会放出大量的热,A、溶剂质量应变小,而不是不变,错误,B、由于饱和溶液水分减少,故溶质会结晶析出,故溶质质量也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C、因为最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成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故溶液浓度不变,正确,D、温度没变,溶解度也不变,错误,故选C考点:溶液的成分,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4.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C时,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得到100g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答案】D【解析】【详解】A、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但并没有指出它们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A项错误;B、t2C时,A的溶解度为50g,也就是100g水最多能溶解A的质量为5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
【学习重点】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
【学习难点】溶解度的涵义
【学习过程】
1.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讨论】学生讨论、辨析、纠正错误,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完整意义。
关键词:一定温度(指条件);100 g溶剂;饱和溶液;克(单位)。
[布置讨论题]"20 ℃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
[讲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板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
展示教学挂图]
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温度。
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
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布置学生讨论]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归纳:
a: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到有关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等等。
B: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等;有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大,如氯化钠。
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以对某些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讲解]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也有些固体物质,其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就是这样一种物质。
[展示教学挂图]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
[板书]气体的溶解度:
通常用"1体积水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扩展资料]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NaCl在20℃的
溶解度为36g,表示的意义就是: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或者说,在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2.在理解固体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的四个要点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值,或者说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所以给出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标明温度。
②"在100g溶剂里":溶解度的概念中,规定溶剂的质量为100g。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的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见溶解性部分);③温度。
在溶质和溶剂一定的情况下,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规律如下: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①列表法;②溶解度曲线。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例如在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就是指在0℃,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氧气。
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
增大。
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溶解度曲线应用
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探究活动]
1.下表列出一些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这两种物质的曲线。
物质0℃20℃40℃60℃80℃100℃
硝酸钾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36 36 36 37 39 40
2.现有10g硝酸钾和2g食盐的混合物,如何将它们分离开? 实验内容
可行性论证
实验记录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