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课堂的无限“生机”
生机无限多秀美香气长存满乾坤
生机无限多秀美香气长存满乾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是由茹志鹃的《樟树赞》改编而来的。
它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语言简洁生动,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开念之情。
课文以樟树来象征宋庆龄,并没有浓墨重彩地直接描写、赞美宋庆龄,但我们又无处不感受到蕴含在语言文字深处的对宋庆龄的赞美和崇敬。
课文的重点是4、5两个自然段。
第4自然段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重在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感悟樟树的“蓬蓬勃勃”。
第5自然段介绍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这不仅是文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理解这一段的内容对理解文章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领会到樟树那永久保持的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才能使他们懂得樟树的特点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才能让他们理解人们为何要瞻仰宋庆龄故居、总爱在故居里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的原因。
江科大附小王燕老师执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走近樟树—走近宋庆龄—人树合一”的教学思路,将“樟树—故居—故居的主人”三者建立联系,启发引导学生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偏到正的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宋庆龄的高贵品质,充分感受到“生机无限多秀美香气长存满乾坤”的隽永的意味。
下面是王老师执教的几个片段:一、走近樟树[案例1]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樟树“蓬勃”的形象。
1.教师(过渡):让我们一同走进文章第4自然段,感受樟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3.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自由朗读,边读边浮现出樟树清晰的形象。
4.教师(小结):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樟树向人们展示了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点。
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结伴同行
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结伴同行定远县实验小学何忠霞摘要:“生活处处有语文”,可见语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那么语文教学就应与生活结伴同行,这样语文教育的发展才能获得源头活水。
本文主要通过教材内容、教学环境、实践活动、作文教学四个方面与生活结伴同行进行阐述,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语文的教学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结伴同行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 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
《语文课程标准》也非常强调生活教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因此,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要让教学融入生活并引领生活,要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结伴同行。
那么, 如何将语文教学贴近生活, 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结伴同行呢?一、将语文教材内容与生活结伴同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源自于对生活的提炼,是经历了时间验证的经典之作,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生活色彩以及作者的心灵感悟和道德情感。
新课改后,苏教版小语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它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
无疑,这是一套优秀的教材。
然而,语文学科面对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课本再优秀,也不能穷尽整个生活。
因此,只有开放教材,与学生生活牵手,到生活中去寻找丰富的题材来充实教材、拓展教材,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教学《春联》这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大量的春联。
在课堂上,将学生生活中收集的春联与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结合,使教材的内容更丰满了。
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了解了春联的特点。
现行教材的编写虽然已经注意了贴近儿童的生活, 但受儿童活动区域及生活积累相对贫乏的局限, 教材中有的内容学生很难产生真切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寻找课文内容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创设情景,让教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落脚点,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写法。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者:康建广来源:《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12期摘要: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我校进行的一次探索,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关系较传统发生根本改变。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标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结合东峰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经验进行介绍,并提出了在六年探索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就其解决方法、策略进行思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和谐关系;策略一、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使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结合新课标、新理念及自己所从教的农村本校的实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迎难而上,勇于探索,积极实践。
为此,我校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摸索并提出了“三环、六元、九式”大课堂教学模式。
东峰中学“三环”的内涵:一环:“学”——学生自主预习;二环:“议”——小组合作展示;三环:“导”——教师引领指导;“三环”的运用特点:抓住一个核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表现为学生的座位由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每个班分六个小组,一个小组八人到九人不等。
小组合作学习淡化了教师权威,它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互助、整体发展,同时又尊重个体差异。
从2012年到2017年实践的情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了更为开放的学习氛围,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解决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的策略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造灵动课堂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堂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彼此的情感交流也更加直接,从而消除了学生的敬畏感和局促感,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基于这种理念,我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在实施新课改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正式上课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教师随同学生一起到基地进行军事化的管理培训。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看黄果树瀑布》是一篇内容优美的课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浏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黄果树瀑布》原文京京来到贵州省。
阳阳说:“不去看黄果树瀑布,就不算到了贵州。
”京京说:“那你带我去吧!”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使了几个小时。
突然,“轰——轰——”远处传来一阵像打雷一样的声音。
阳阳说:“黄果树瀑布到了。
”啊,瀑布!原来是山崖顶上飞落下来的大河。
阳阳说:“它有20层楼高,是中国的瀑布,在全世界也挺有名哪!”瀑布落到深深的潭中,水珠溅得比山崖还要高,银光闪闪,金银耀眼,像给大山罩了一层洁白的面纱。
京京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壮观的景色,她急忙跑上观瀑台。
立刻,水珠像蒙蒙细雨,迎面扑来,打湿了她的脸、头发和衣衫,洗去了她一路旅行的疲劳。
阳阳说:“快,咱们过小桥,钻水帘洞去!”于是,他们过了小桥,绕到瀑布背后,爬上山去,钻进了一个泉水叮咚的山洞。
洞内有六个洞口,就像六扇窗户。
京京爬到“窗口”,往外看,大瀑布就像给洞挂上一幅很大的窗帘。
从山洞出来,太阳已经偏西。
阳阳说:“快看,太阳在窗帘上系上了一条彩绸,那不是彩虹吗?”京京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
她大声对阳阳说:“这回,我算真正来到了贵州吧!”【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黄果树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3、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
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感受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1、教师:生字卡片和教学挂图或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在瀑布前的留影。
践行课改理念
践行课改理念,构建充满生机的语文“大课堂”To Construct Great Chinese Classes full of Vitality by Practicing NewCurriculum Reformative Concept人大附中王艳关键词:课改、学习方式、大课堂、语文素养摘要:本文力图探索一些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之法。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打通课上与课下,扩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充分利用假期,精心设计读书作业;开展丰富多彩、有品位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提升,语文素养得以深厚。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独特作用,为打造文化校园做一份贡献。
序:改变的缘起与契机很长时间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令人忧虑,课堂沉闷,缺少生气。
这自然与高中生年龄特点有关:逐渐走向成熟,性格内敛。
但更与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关——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
而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的精神生活则更加堪忧,人大附中语文特级老师于树泉这样描述:“很少阅读文学作品,很少思考社会人生,狭窄的视野,单调的生活,课上围着课本转,课下围着习题转,偷闲围着电脑转,阅读围着‘动漫’转------”,这番话虽有些言重,但也的确反映了当下部分高中生的精神生活状况。
以上情况说明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亟须改变,课堂教学需要创新。
2007年9月,北京市中学生迎来了新的学年,我们也迎来了北京市第一轮课改的实施,作为高一语文备课组长的我和我的同仁们在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后,确立了“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全面提升素质,打通课上与课下,构建充满生机的语文‘大课堂’”的语文改革目标。
一、改变课堂学习方式——让“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首先应该把传统的教师授课阵地还原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变“我”(老师)的课堂为“我”(学生)的课堂,让他们在自我实践与探索中发现语文的乐趣,从而逐渐培养出对语文的兴趣与热爱,因为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篇一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
拐过一个大弯后,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隆隆巨响。
爸爸说:“黄果树瀑布快到了。
”我们在公路旁下了车,忽然觉得蒙蒙细雨迎面扑来。
还没走到瀑布跟前,瀑布激起的水雾,已经飘落到身上了。
啊!瀑布,它从高高的峭壁上倾泻下来,势如排山倒海,跌落在深潭之中,水珠四溅,浪花翻滚,云雾弥漫,真是壮观!爸爸说:“这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是中国的瀑布,在世界上也挺有名气呢!” 我们看过瀑布,跨过小桥,爬上山,钻进了藏在瀑布后的山洞。
这个山洞又深又长,洞内有几处洞窗向着瀑布敞开。
从这里往外看,瀑布好像一幅大窗帘悬在窗外,人们把这山洞叫做水帘洞。
从山洞出来,坐上汽车,太阳已经偏西了。
只见如烟如雾的天空添上了一弯色彩绚丽的长虹。
我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真舍不得离开。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搜索相关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
2024年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在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中,我有幸观摩了一堂由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上课。
通过观察和倾听,我从中受益匪浅,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就是我对这堂课的听课心得体会。
首先,老师首先给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找出古代的言情腔调。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既培养了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又增加了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这一环节让我想到,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其次,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通过投影仪和PPT,老师给学生展示了一首古代的诗词,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同时,老师还播放了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富有创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再次,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在学生听完古代诗词后,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让学生把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
同时,老师还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最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回答。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自由发挥,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通过观摩这堂语文公开课,我认识到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深入研究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再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思考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思维。
总之,这堂语文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阳光洒下来》的课堂实施
的文章。
《阳光洒下来》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种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的主题是阳光。
阳光,是生命之光,是世界上最柔和,最温暖,最有力量的东西。
在它笼罩下的一切都会生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在课堂实施上,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培养他们对文化和人文的认知。
以下我教学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导入环节】教学导入时,我会让学生回忆起他们最喜欢的季节,并告诉他们,为什么他们喜欢那个季节。
我会问他们,这个季节与阳光有什么关系?我也会带着学生观察真实的阳光,在教室里找一个位置,让阳光射进来。
让学生闭上眼,感受阳光的温暖和亮光带来的感觉。
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进入主题,更加有感情地认识到阳光的重要性。
【阅读环节】我会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文中的每一个单词和字,以便他们能更好地记忆。
将文章分成段落和章节,让学生逐段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比如引文、描写和对比等等。
每读完一段文章,我会引导学生讨论,分享他们自己的感受,理解的不同之处,同时也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思考环节】针对此课文中的寓意意义——阳光,我不仅会引导学生探讨阳光背后的深刻含义,而且会培养他们以阳光为中心思考的习惯。
我将会引导学生探讨阳光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让他们明白阳光的重要性,学生更能体会生命之光、生命之源的重要性。
我还会引导他们通过和自己现实生活的联系,思考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太阳能、太阳能作为新型能源等等。
我认为通过这种形式的思考练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更好地将阳光这一主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容易学以致用。
【拓展环节】我认为,在学习任何内容时,学生不仅要学习课堂的内容,更需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我会为学生设计拓展的环节。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天气预报来了解阳光的更多知识,探索太阳跟地球的距离、光线的衰减等等。
让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焕发生机
知识面拓 宽了 ,而 且 学 习领悟到 了新的
学 习途径 。
二 、 把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 节 。开
展形 式 多样 的交 际 活动
让 口语交际 在语文教学 中焕
陕 西 省 府 谷 县 庙 沟 门 镇 中, L, I b 学 高喜 荣
13 语 交 际 训 练 要 “ 努 力 贴 近 生 活 的 话 题 ,采 用 灵活 的形 式教学 ” 。 因而 在教 学 中努力挖掘 教 材 中潜在 的 因 素 ,结合 学 生 的年龄特点 ,开 展 形 式 多样 的 交 际 活 动 , 可 以大 大提高学生 交际 质 量 、 交 际水平 。
一 、 以 语 文 园地 中提 供 的 口 语 交 际
内容 为 实破 口 , 培 养学 生 的 交 际 能 力
大纲 中关 于 口 语 交 际 明确指 出 : 口
语 交际 能 力的培养要 在双 方互 动 的语
言 实践 中进 行 。 要 创 设 双 向互 动 的 情
境 , 才 能 激 发 学 生 的 交 际 热 情 , 因 此 我 ,
语 交际训练 的广度不 仅仅局 限于课堂 ,
要 引导学 生 从 教室这 个小课堂走 向生
活 的 大课 堂 , 在 生 活 实践 中积 累 发展 。
够 丰 富 , 许 多 口 语 交 际 的 内容 、 话 题 ,对
他 们 来 说 都 比 较 陌 生 。 面 对 陌 生 的 内容
和话 题 , 用什么样 的方式进 行 交际 ,对
小 学 生 来说 有很 大 的 困 难 。 对 比 ,应 采
用 灵 活 的方法 ,适 当 为学 生 示 范 ,让 学
生 通 过 示 范 , 摸 仿 教 师 的交 际 言 行 ,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23课鸟的天堂讲解
鸟的天堂:探究自然之美一、引言1. 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优美的姿态翱翔于蓝天之间,为大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鸟类是我们身边的常客,它们与我们息息相关,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我们有责任了解和保护鸟类,让它们在天堂般的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存。
二、鸟的天堂:一个生态之美的展现2. 《鸟的天堂》是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美文,生动地描绘了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与保护。
课文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鸟儿在和谐的环境中欢快自由地飞翔,展现了大自然独特的美丽与魅力。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和思考,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更可以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激发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珍惜之情。
三、课文分析4. 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展示了大自然中鸟类们的欢乐与自由。
他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鸟儿优美的飞翔姿态,绚丽多彩的羽毛,以及它们在天空中留下的美丽的飞行轨迹,展现了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独特的美丽之姿。
5. 课文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与珍惜。
作者通过对鸟类的描绘,呼吁人们要像保护自己一样去保护它们,让它们在自己的天堂中生活,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与呵护之心。
6. 通过对课文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呼吁和提醒。
四、自然环境中鸟类的重要性7. 在大自然环境中,鸟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美丽优雅,还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鸟类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掠食昆虫和小型动物,帮助维持了生态平衡,保护了植被和农作物不受害虫侵袭。
8. 鸟类还是种子传播者和花粉传播者,它们帮助植物繁衍生息,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和更新。
而且,一些鸟类还可以帮助清理自然环境中的垃圾和尸体,起到了自然环境清洁和卫生的作用。
9. 可见,鸟类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存在对维持生态平衡、繁衍植被和清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浅谈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大的空间内,发挥人的潜能,获得成功与满足,这就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下面谈个人观点。
1.开放式课堂教学意义开放式课堂教学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教程的灵活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即:空间上的灵活性指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教室,学生可以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走进社区、图书馆,浏览网络,参观访问等。
学习材料的丰富性指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学生的学习要立足于生活,要跟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课堂内容的综合性指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语文学科,应该将其它学科知识和语文融合在一起。
教学教程的灵活性指教学不能固定某一个模式,教学应该不断的创新,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厌倦。
教学评价的激励性指教学过程中师应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但是出现问题也不能敷衍,要正视学生的问题,但要注意策略,尽量委婉,多采用鼓励的话语。
这样让学生充分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师灵活多变的运用教学手段,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文大多是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美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感悟理解。
学生可以用读的方式体会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深刻内涵,用演的方式表现语言文字的神情意韵……。
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语文,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学生自然其乐融融。
如:教学《一次成功的试验》时,找来“瓶子、铅锤”等物品,在了解课文后,让学生到前台做试验,深深体会到在危险时刻,只有大家团结协作,心中有他人,才能摆脱危险,把事情办好。
评析:课文中所蕴涵的思想内涵,不用过多的语言,让学生亲身实践一下,其理自明。
浅谈语文教学的真、本、源
在坚守 与落实 中我们 寻找着 , 探索着 , 通过实践 我想要 守住 语文的真实面貌 , 必须从 以下几方面去做 。
一
三、 走进活动 。 找 语 文 之 源
我们 的语文课堂应该只有一个要求 : 语 文课 堂必须上 出语 文 味。充满语文 味的课堂必须通 过校本教研 , 即共 同听课 、 共 同评
在应强调学生 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下面就让我们来提 出一些小学 宾王 的《 咏鹅》 时, 为了表现 出那 种春意盎 然的感觉 , 教师可 以整
语文教学 的理念 。
一
理一些春 天 、 天鹅的 图片让学生观赏 , 再加上深情 的朗读 , 一定会
1 0一
又要渗透听 、 说、 读、 写 的语 文基 本技 能的训练 。所 以 , 我觉得 , 我 问题 才能找到 , 研究 的核 心也才能集 中 , 大家才 能群策群 力地 围 们 小学语 文教师都 应该 自觉地在课 标 的指 导下 ,在 自己心中的 绕这一个中心去展 开讨论 , 再 去共 同反思 。在 这样 的教研活动中 , “ 堂堂清 ” 的监督 中 , 摒弃喧闹的外表 , 走实实在在 的语文 之路 , 真 我们教师 才能互相帮助 、 互相学 习 、 彼此支持 、 共 同成长 , 教研 才
正地还 语文课 堂的真实面貌 。这就应该 是我们语 文教 师的工作
本质 。 二、 编织细节 。 还 语 文之 本
能发挥其该有的作 用。 总之 , 我们小学 的语 文教学 , 在应运 而生 的红红火 火 的课 程 改革 中不能迷 失方 向, 而应在语 文教师 的共 同努力 之下 , 让 课堂 仍 然保持 着语 文教 学的本真 , 让“ 人文” 的光彩在我们 的语 文课 堂 上熠熠生辉 , 让“ 本 真” 的语文仍 散发着属于它独有的美丽。
开放,打开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开放,打开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认识到学生学习不能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中所教的有限的知识,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教学本位的观念再也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所提出的要求。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一本书、一个教室、一个教师、一个答案的封闭局面,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生活的外延有多宽广,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宽广。
1.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背景资料。
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学生们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所谓新闻媒体散布的语言,孩子喜爱看的一些书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所散布的语言,如果不仅仅是规范化的并且是优美的,熏也把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熏高了。
”不难看出,让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广阔,知识层次更高,知识容量更大,那么,薄薄的语文书就会变得厚重起来,语文能力的提高又何愁之有!如教学《赤壁之战》时,播放其连续剧的vcd,推荐看少儿版的《三国演义》。
教学中,学生结合课外所得到的信息,讨论起“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来有根有据,下课铃响仍意犹未尽,再趁势布置学生选《赤壁之战》中的一个人物来写篇小评论。
学生的小评论写得极富创造力,虽然难免稚嫩片面,但具有原创性的思想火花,让人又惊又喜。
可见,不囿于书本,注重吸收课外的信息,不断扩大知识视野,充实知识积累,让一个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长成为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2.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开设“扩读课”语文素养的形成讲究的是“浸润”,只有让孩子“浸润”在语文的“大染缸”里,天长日久,耳闻目染,才能在孩子身上留下永久的痕迹和影响。
为此,在传统语文课的基础上我们创造性地开设了“扩读课”。
(1)主题扩读——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让孩子们选读课文之外的多篇文章。
例如,学习写人物的外貌,我们会搜集人物外貌描写非常精彩的若干文章来进行补充性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黄果树瀑布》教后反思苏教版
《黄果树瀑布》教后反思苏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后反思苏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后反思苏教版1《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因此,在教学散文类的课文时,教师就要根据散文的特点,也采用“形散神聚”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正是采用了这种教学策略,使课堂形成了一种回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一、牢牢把握“神之韵”“神”就是课的中心、主题等实质性内容,是“串联珍珠的线”。
没有中心或主题,整堂课就像“一盘散沙”。
而《黄果树瀑布》这一课就是紧紧围绕“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句话来写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就抓住这条主线,在学生感受瀑布的声音的洪亮和形态的壮美时,在领悟作者紧观瀑布的感受时,都能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课文的中心:“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用“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
”的句式引出课文,这样,整堂课都被一个“神”所引领,纲举目张,达到了“千丝万缕一线牵”的境界。
二、精心打造“形之散”1、利用课文特色打造“形之散”作者移步换景,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读边悟。
课堂气氛是轻松自由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灵活的,学生的思维也无拘无束,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生成感悟之中。
2、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打造“形之散”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丰富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这也是实现“形之散”的手段。
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演示的瀑布的声音、图像、视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教材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容易让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感受。
三、努力实现“形与神”完美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参与,才能真正达到“形之散”;也才能真正使学生把握和领会到“神之韵”。
转变观念积淀语感重视创造
转变观念积淀语感重视创造[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不容置疑地还存在着一些“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为此,众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着、研究着。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得出三点体会:转变师生观念,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教给学生方法,重视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转变观念;积淀语感;重视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给语文课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也有让我们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感到困惑之处:初中三年时间,学生学到的课文不下150篇,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有多少提高。
究其根源在于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忽视了一些只做阅读题目以外的重要因素。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只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我认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目前,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还着眼于“教”的状态太多,学生的阅读太少,课堂的45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所占有,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可怜的几分钟。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
”新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换个面孔,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有创新意识的老师,新课程要求老师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许多非本专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知识,这样的老师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左右逢源,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要转变学生的观念。
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相关知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们要告诉学生,阅读材料的构成有很多,有课内的,有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不是教材上的。
【模板】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约1003字)《语文园地一》认识与天气有关的常见词语。
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
认识字母表,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
能正确认读“见、万”等8个生字,将它们按照韵母“an、ang”准确分类并书写。
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诗歌,大致读懂诗歌的内容,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了解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8个四字词语,并熟读成诵。
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搞懂诗歌的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语文园地》恰恰是每个单元最重要的版块。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新老知识的衔接,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通过一首自编的儿歌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7个生字,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
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和天气有关的词语。
学生在整体认读中,增加识字量。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本课教学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有梯度性,先抓课本上,再向课外和生活中延伸。
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设置了《祖国多么广大》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完成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充分的抓住《日积月累》文本的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柳绿花红”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三年级语文第六册词语解释
三年级语文第六册词语解释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
形容心情舒畅自然。
无限生机:生机勃勃的样子很有活力无限用来形容活力的程度开膛破肚:把一个事物剖开膛,刮开肚(多形容家禽)来看。
形容看个究竟,弄个明白。
赫赫有名: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极大.也作“赫赫之名”一声不吭:一句话也不说头昏目眩: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蹑手蹑脚: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苟:敷衍了事,...但“一丝不苟”偏重于“不苟”,有一点也不马虎的意思持之以恒:持续不间断,老是那么一股劲地进行。
发现持之以恒地干事特别艰苦千钧一发::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 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情同手足: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昂首挺胸: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喋喋不休::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聚精会神: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全神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目不转睛: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不折不扣:是指一点不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出自于魏巍…后指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有始有终:有开始也有结束.指做事能够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扶老携幼: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救死扶伤: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竭尽所能:做一件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添砖加瓦:比喻做一些工作,尽一点力量成语出处无使用例句我们要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任劳任怨: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表率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快乐.义不容辞:就是必须去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大课堂的无限“生机”摘要:一名智慧的老师,能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因势而导,唤醒学生内在的正能量,使其享受真正的快乐。
一名合格的教师,完全有能力带领学生发现自然之壮美,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
一名普通教师,只要坚持说真话求真理,就一定能够为学校带来更多自由清新的空气,使学生身心舒展。
关键词:语文大课堂快乐教学说真话求真理叶圣陶先生曾说:“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受教育,他的成绩好或者不好,要看他的知能(包括思想和行动,也就是整个的生活)发展到什么程度,要看他能否随时利用了学得的东西去应付实际生活,方可断言。
”从这个角度出发,学习的效用至少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帮助每个个体学习如何从简单的生活中获得乐趣。
也就是说,学习归根结底是让学生有能力快乐地生活。
从这个角度出发的教育,在我看来,必然是一种快乐的教育。
教者与学者不仅能够享受课堂中学习知识的快乐,而且能够运用知识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快乐。
语文课堂应当是一个大课堂,语文的学习应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两个方面。
所谓显性知识,指的是:字词句读,文字的妙用,语句的赏析,中心的解读等与考试内容直接相关的知识。
所谓隐形知识,指的是:通过语文的学习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会运用语言与人进行有效愉快的沟通)、健康(侧重于心灵的健康,即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习得健康的、有益于身心的三观)、学业(此处学业侧重于养成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持久兴趣,并且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获得正确的知识,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以实现自我价值)、未来(生涯规划。
通过循序渐进式的语文学习,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应该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的认识,从而充分理解自己能力所在,主动规划未来)四个方面均衡发展。
一个智慧的语文老师,应当以课本为据点,通过发散式的扩展学习,由课内到课外,以“经典”为理论基础,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帮助学生在知识中发现快乐,进而发掘快乐生活的真谛,发展学生的智能。
一、打造温暖有爱的课堂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描述了日本的应试教育:迄今为止的学校教育都受着应试教育文化的支配,以高效率地学好规定的教科书内容、应付考试为目的。
具体表现为:学生不需要与任何事接触、不必与任何人或物对话,单单靠坐在教室里,一味地动脑就可以了。
这样的现象,在中国似乎也普遍存在着。
人们对于应试教育诟病已久,花费了很大的心思想去除这一弊病。
实际上,教育就是教育,何来应试、素质之分。
如佐藤学所言,只要我们运用智慧,凭借已有的课堂和教材,则一样可以培养学生与物与人接触的能力,把所谓的应试教育变成温暖有爱的教育。
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声音,每一个细小的动作。
要善于和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言语交流。
对于某一偶发,但是十分重要的事件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并引导大家进行集体的交流与探讨。
通过这种方式,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让真善美的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使其成为一个人本心本愿的选择。
比如我在讲解《背影》的时候,有个女孩忽然眼眶泛泪,抱怨自己的父亲说:“我爸爸到现在还不知道我在哪一个班级。
”我就此与同学们探讨了父爱的方式。
小女生哭,是因为她读到了朱自清的爸爸对儿子细腻、温柔、周全、体贴的爱。
相比之下,她自己的父亲似乎太不爱她了。
大家对此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们一起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其实,每一个父亲都有爱自己孩子的独特方式。
父爱是没法比较的。
有的爸爸少言寡语,却会花一个星期的时间亲手给孩子做一个木头玩具。
有的爸爸工作很忙,常常不能陪孩子游戏,却会在夜深回家时,站在孩子的床前饱含深情默默地看着。
有的爸爸脾气暴躁,甚至会打骂孩子,却会买回孩子爱吃的蛋糕笨拙地放在桌上……每个父亲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把他和别人相比,并不公平。
通过探讨,小女孩释怀了,同学们也对父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爱,不仅仅是付出关怀,更是宽容与理解。
像这样的课堂探讨,都是无法事先设定的,但你要关注到课堂上的细节,并且引导学生对此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收获都将是巨大的。
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在把文本讲清讲透的基础上,再深入一点,引导学生与隐藏在文字底下的生活现象、真实的人性进行对话;有意识地将文字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对于某一种现象进行探索和研究,使每个个体都有真实的体悟与收获。
用此种方法当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能。
二、建立与自然的联系古人善于向自然学习,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
”……国学大师钱穆在谈及中等教育时,亦竭力主张中学生走进大自然,以自然为师。
他认为中学生应当:自操场进至于田野,自田野益进至于山林,常使与自然界外之活动。
清新空气接触,因为自然启示之伟大,其为效较之书本言说,什百倍蓰,未可衡量。
然而,现在的中学生与大自然实在是愈行愈远。
客观上,繁重的学业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剩余的少量时间又被电视、电话、电脑瓜分。
主观上,由于缺少浸淫其中的经历,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已经很少能够与自然保持联系,偶然的一次邂逅,已经无法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
早在十几年前,三毛就写过散文《塑料儿童》,为孩子们热衷于电视、电话、电脑而忽略美好的大自然担忧。
就在一年前,当我教读巴金的《繁星》时,就遇到了整个班只有3位同学看见过星星的尴尬局面。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文字的解读流于表面,过于肤浅。
记得学习欧阳修《醉翁亭记》时,春夏秋冬四句写景佳句,居然有许多学生就是无法分清季节,哀哉。
不过,语文老师还是可以利用学科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自然,体味自然之美,进而爱上自然。
课本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可供选择。
比如陶渊明。
这个在最冷酷的现实生活中过着最诗意生活的晋朝男人,一生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而这些文字的主角永远只有一个——大自然。
比如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后,却从大自然中获得了巨大的慰藉,写下了:“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的千古名句。
比如萧红,用曼妙随性的文字,将祖父的后花园写成生命的大乐园……大自然的魅力是如此之巨大,以至于物质贫瘠完全因为精神的愉悦与满足几乎被忽略了。
这种对自然的尊重与爱惜,从自然中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的思想与行为,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才能够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给他们以一颗虔诚的心向自然学习生存之道、相处之法,对于世界的未来而言,至关重要。
如今,我们不仅应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努力建立与自然相爱的联系,更应该带着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
三、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要讲真话,也要鼓励学生讲真话,不能为了所谓的美,大家都讲起了假话。
陈寅恪为王国维写的碑铭,名扬天下: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讲真话很重要,毋庸置疑。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就像一个溺爱孩子的长辈,总是希望告诉孩子们世界是光明的,人性是美好的。
我们总是习惯将黑暗和残缺藏起来,还自我辩解道:“孩子们还小,等他们大一点再告诉他们真相好了。
”但是,人不是睡觉醒来就忽然长大的。
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里,其实我们已经藏不住真相。
故意遮掩,只能让孩子们觉察到教育的虚伪。
觉醒后的孩子必然会提出质疑,如果为了守住教师的权威,以限其自由,令其惧怕,伤其体肤,挫其自信的手段令孩子听话,那么,被教育出来的孩子要么丧失思考的能力,要么习惯于用谎言面对生活。
季羡林在《幽径悲剧》中提出了愚氓灭美的可怕力量。
借助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所谓的“愚氓”,指的就是那些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只知道听从、服从领导命令的一群人。
他们无法辨析真正的美丑,以领导的眼睛为眼睛,以领导的思想为唯一思想。
领导说砍伐藤萝就砍伐藤萝;领导说杀人就杀人;领导指着“美”说这个字念“丑”他就念丑。
他们可以让“丑”登堂入室,还可以竭尽全力宣扬“丑”。
他们可以将“领导”的一个错误,变成一万个,一万万个,甚至更多个,难以想象的灾难。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觉领悟了没有独立思想、不具备审美能力的可怕结果,就因此有了提升自我审美情趣的要求和愿望。
季羡林回忆自己在“文革”中被贴的第一张大字报时说:“有一张是给我贴的,内容是批判我的一篇相当流行的散文——《春满燕园》。
在贴大字报的‘小将’们心中,春天就象征资本主义;歌颂春天,就是歌颂资本主义。
我当时实在是大惑不解:为什么古今中外人士无不欢迎的象征生命昭苏的明媚的春天会单单是资本主义的象征呢?以后的十几年中,我仍然不解;一直到今天,这对我依然是一团迷雾。
我的木脑袋不开窍,看来今生无望了!”季羡林不懂,难道那些贴大字报的小将就懂得了吗?我想,他们只是听从、服从罢了。
相比“懂得”,这似乎既不费力又很讨好(这种便宜想法,至今不是仍存在吗?)。
要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教育就必须坚持说真话,坚持真理。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培养出能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人,才能培养出能独自站起来,不跟着社会“疯”气走的人。
《快乐教学》的作者艾丽斯和保拉写道:学校,可以是所有孩子的天堂。
对此,我深信不疑。
一名智慧的老师,能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因势而导,唤醒学生内在的正能量,使其享受真正的快乐。
一名合格的教师,完全有能力带领学生发现自然之壮美。
一名普通教师,只要能够坚持说真话,讲真理,就一定能够为学校带来更多自由清新的空气,使学生的身心更舒展。
参考文献:[1]钱穆.文化与教育.三联出版社,2009,10.[2]季羡林.季羡林自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1.[3]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5.[4]周国平.经典闲读.九册出版社,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