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公式大全(1)

合集下载

职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职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职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职中数学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重要的数学公式。

这些公式在求解数学问题和建立数学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职中数学公式的一个总结大全:一、代数部分1. 二次方程的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它的根可以由以下公式求得:x = (-b ± sqrt(b^2-4ac))/2a,其中sqrt表示开平方根。

2. 指数函数的性质:a^m * a^n = a^(m+n),(a^m)^n = a^(m*n),a^(-m) = 1/(a^m),(ab)^m = a^m * b^m。

3. 对数函数的性质:a^log_a(x) = x,log_a(a^x) = x,log_a(xy) = log_a(x) + log_a(y),log_a(x/y) = log_a(x) - log_a(y)。

4.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一个等差数列,其第n项可以由以下公式求得:a_n = a_1 + (n-1)d,其中a_1为首项,d为公差。

5.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一个等比数列,其第n项可以由以下公式求得:a_n = a_1 * r^(n-1),其中a_1为首项,r为公比。

二、几何部分1.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边满足 a^2 + b^2 = c^2,其中a和b分别为两条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2.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三边长度为a,b,c,对应的角分别为A,B,C,满足以下关系:a/sin(A) = b/sin(B) = c/sin(C)。

3.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三边长度为a,b,c,对应的角分别为A,B,C,满足以下关系:c^2 = a^2 + b^2 - 2ab*cos(C)。

4. 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公式为 S = l * w,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 S = 1/2 * b * h,其中l和w分别为矩形的长和宽,b和h分别为三角形的底和高。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中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 × a × b ×sin C2、圆柱体体积公式:V = r2 × h × π3、球体的表面积公式:S=4πr^24、圆的面积公式:S=πr^25、椭圆的面积公式:S=π × a × b6、平面向量内积公式:a•b= |a||b|cos<a,b>7、圆段面积公式:S=1/2 × R2 ×2θ8、矩形面积公式:S=a × b9、正多边形面积公式:S=1/2 × a2 ×sin(2π/n )10、梯形面积公式:S= 1/2 × (a+b) × h11、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S=a2/4 × √31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 × b ×sin C13、三维空间两向量夹角公式: cos<a,b>= a•b/|a||b|14、切线斜率公式:k=1/tan α15、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公式:sin2α+cos2α=116、边长关系公式:a2=b2+c2-2bc cosA17、余弦定理公式:a2=b2+c2-2bc cosA18、角平分线公式:tanα/2=√(1/2-cosα/1+cosα)19、平面角平分线公式:1/tanα/2=1-cosα/1+cosα20、椭圆长轴短轴公式:a2-b2=e221、内切圆半径公式:r=abc/(4s)22、外切圆半径公式:R=abc/(4S-a)23、法线方程公式:nx+ny+c=024、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公式:(x-x0)^2+(y-y0)^2=(x0x1)^2+(y0y1)^225、中心弦长公式:2R sin (1/2α)26、中心角公式:α=2sin-1(2R/2a)27、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n/2 ×(a1+an)28、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1(1-qn)/1-q29、等分被积函数求定积分公式:∫f(x)dx=1/n × (f(a1)+f(an))30、双曲线椭圆方程: x2/a2-y2/b2=131、积分计算公式:∫f(x) dx = Rf(x) + C32、利用抛物线方程计算公式:x=Vt+1/2at233、发散函数求和公式:∑a(n) = a+2a2 + 3a3 + …… + n an以上就是中职数学的一些常用公式汇总,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中职生们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考试分数。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一、基本运算公式1.加法公式:-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² = a² - 2ab + b²-(a+b)(a-b)=a²-b²2.乘法公式:- (a + b) · (c + d) = ac + ad + bc + bd- (a - b) · (c - d) = ac - ad - bc + bd- (a + b)² = a² + 2ab + b²3.除法公式:-(a+b)/c=a/c+b/c4.平方公式:-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² = a² - 2ab + b²二、代数公式1.因式分解公式:-a²-b²=(a+b)(a-b)- 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 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2.二次方程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 ax² + bx + c = 0根的求法:x = (-b ± √(b² - 4ac))/(2a)- 二项式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b²- 二项式差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三、几何公式1.周长和面积:-正方形:周长P=4a,面积S=a²- 长方形:周长P = 2(a + b),面积S = ab- 三角形:周长P = a + b + c,面积S = 1/2bh-圆形:周长C=2πr,面积S=πr²2.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 正切公式:tanA = sinA/cosA3.三角恒等式:- sin²A + cos²A = 1- 1 + tan²A = sec²A- 1 + cot²A = csc²A四、概率统计公式1.期望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E(X)=Σx·P(x)- 连续型随机变量:E(X) = ∫xf(x)dx2.方差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D(X)=Σ(x-E(X))²·P(x)- 连续型随机变量:D(X) = ∫(x - E(X))²f(x)dx 3.二项分布公式:-P(x)=C(n,x)·pˣ·(1-p)^(n-x)4.正太分布公式:-P(x)=1/√(2πσ²)·e^(-(x-μ)²/(2σ²))五、常用结论1.公倍数与公约数:-两数的最小公倍数=两数的乘积/最大公约数-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两数的乘积/最小公倍数2.平行线与三角形:-平行线截割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平行线截割等腰三角形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角形中位线和中心线:-三角形的中位线交于一点,分割成6个全等的小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线交于一点。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一)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一)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一)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数学是一门普遍适用的学科,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种公式以及结论。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了常见的中职数学公式和结论,供大家参考。

1. 常见几何公式(1)矩形面积公式:S=a×b,其中a和b分别是矩形的长和宽。

(2)正方形面积公式:S=a²,其中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3)三角形面积公式:S=1/2×b×h,其中b表示底边,h表示高。

(4)圆面积公式:S=π×r²,其中r表示圆的半径,π≈3.14。

(5)圆周长公式:C=2×π×r,其中r表示圆的半径,π≈3.14。

2. 常见代数公式(1)两点间距离公式:d=√[(x1-x2)²+(y1-y2)²],其中(x1,y1)和(x2,y2)表示两个点的坐标。

(2)二次方程解法公式:x=[-b±√(b²-4ac)]/2a,其中a、b、c为方程ax²+bx+c=0的系数。

(3)勾股定理:a²+b²=c²,其中a、b、c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

(4)配方法:a²+2ab+b²=(a+b)²。

(5)差积公式:a²-b²=(a+b)(a-b)。

3. 常见概率公式(1)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P(A)=n(A)/n(S),其中n(A)表示事件A中包含的元素个数,n(S)表示样本空间中元素的总个数。

(2)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P(A∪B)=P(A)+P(B),其中A、B为两个互斥事件。

(3)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P(A∩B)=P(A)×P(B),其中A、B为两个独立事件。

(4)全概率公式:P(B)=P(A1)×P(B|A1)+P(A2)×P(B|A2)+...+P(An)×P(B|An),其中B 为事件,A1、A2、...、An为互斥且构成样本空间的事件。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一、代数运算常用公式:1. 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2.完全平方公式:a²-b²=(a+b)(a-b)3.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 (a ≠ 0),其解为 x = [-b ± √(b² - 4ac)] / (2a)4. 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公式:ax² + bx + c = a(x - α)(x - β),其中α和β是方程的两个根。

二、几何公式和结论:1.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其中C为圆的周长,r为半径。

2.圆的面积公式:A=πr²,其中A为圆的面积,r为半径。

3.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²+b²=c²,其中c为斜边,a和b为两条边。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和高的关系:底边中线的长度等于等腰三角形的高。

5.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A=底边×高,其中A为面积,底边为底边的长度,高为平行于底边的线段的长度。

三、函数与方程常用公式:1.直线的斜率公式:斜率m=(y₂-y₁)/(x₂-x₁),其中P₁(x₁,y₁)和P₂(x₂,y₂)为直线上的两个点。

2. 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方程: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3.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其顶点坐标为(-b/2a, -(b² - 4ac)/4a)。

4.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公式:对于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解为x = -b/a。

四、概率与统计常用公式:1.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P(A)=n(A)/n(S),其中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为事件A发生的次数,n(S)为样本空间中的总次数。

职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职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职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对于二次方程a某^2 + b某 + c = 0,解的公式为某 = (-b ± √(b^2 - 4ac))/(2a)。

- 因式分解公式: 根据巴斯卡定理和二项式定理,可以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如(a+b)^2 = a^2 + 2ab + b^2。

- 平方差公式: (a+b)(a-b) = a^2 - b^2,(a+b)^2 - (a-b)^2 =4ab。

- 三角函数公式:例如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cos^2(a) + sin^2(a) = 1等。

2.几何公式:-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满足a^2+b^2=c^2。

-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面积为πr^2,周长为2πr,其中r为半径。

- 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海伦公式或两边夹角的正弦公式计算,如S = 1/2ab某sin(c),其中a、b为两边长,c为两边夹角。

-直线方程:直线方程可以用点斜式、截距式或一般式表示。

3.概率公式:-计算概率公式:概率P=事件发生的次数/总次数。

-互斥事件概率公式:对于互斥事件A、B,概率P(A∪B)=P(A)+P(B)。

-条件概率公式:对于事件A和事件B,P(A,B)=P(A∩B)/P(B)。

-乘法定理:对于两个独立事件A和B,P(A∩B)=P(A)某P(B)。

4.统计公式:-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总和/数量。

-方差公式:方差是指每个数据与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正态分布公式:正态分布可以由概率密度函数表示,公式为f(某)=(1/√(2πσ^2))某e某p(-(某-μ)^2/(2σ^2)),其中μ为均值,σ为标准差。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职中数学公式的总结,仅包含了一小部分,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其他公式。

在数学学习和工作中,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对于解题和计算非常有帮助。

中职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中职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中职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数学1. 代数- 一次方程:ax + b = c- 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 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 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 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 dx + ey = f2. 平面几何- 长方形面积公式:A = l * w- 正方形面积公式:A = s^2- 圆面积公式:A = πr^2- 三角形面积公式:A = 1/2bh- 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公式:c = √(a² + b²)- 三角形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 圆周长公式:C = 2πr3. 概率统计- 概率公式:P(A) = n(A) / n(S)- 条件概率公式:P(A|B) = P(A∩B) / P(B)- 期望公式:E(X) = ∑(x * P(x))- 方差公式:Var(X) = E((X - μ)²)- 标准差公式:σ = √Var(X)-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f(x) = (1/√(2πσ²)) * e^(-(x - μ)²/(2σ²)) 4.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ₙ = a₁ + (n - 1)d-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ₙ = n/2(a₁ + aₙ)-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ₙ = a₁ * r^(n-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ₙ = (a₁(rⁿ - 1)) / (r - 1) 物理1. 运动学- 位移公式:Δx = v₀t + 1/2at²- 速度公式:v = v₀ + at- 加速度公式:a = (v - v₀) / t- 动量公式:p = mv- 力的大小公式:F = ma- 动能公式:K = 1/2mv²- 功率公式:P = Fv2. 电学- 电压公式:U = IR- 电流公式:I = U/R- 电功公式:P = UI- 电阻公式:R = U/I- 电能公式:E = Pt- 安培定理:I = Q/t- 欧姆定律:U = IR化学1. 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 摩尔公式:n = m/M2. 摩尔浓度及溶液的计算- 摩尔浓度公式:C = n/V- 摩尔浓度计算:n = C*V- 溶液稀释计算:C₁V₁ = C₂V₂3. 反应热及化学平衡- 反应热公式:ΔH = q/m- 热化学方程式:ΔH = ∑(nΔH)- 化学平衡常数计算:K = [C]^c[D]^d/[A]^a[B]^b 生物1. 细胞生物学- 细胞分裂:n = 2^n- 细胞有丝分裂:2n→4n→2n- 细胞减数分裂:2n→n→n2. 生物迹象- 脉搏计算:P = 60/t- 呼吸频率计算:R = 60/t3. 生物化学- 蛋白质摄入计算:P = 0.8g/kg- 糖类摄入计算:C = 50-65%- 脂肪摄入计算:F = 20-30%工程技术1. 机械原理- 力的做功公式:W = Fs cosθ- 力的平衡公式:ΣF = 0- 力矩公式:M = Fd sinθ2. 电子技术- 电阻的串并联:R = R₁ + R₂ + ... (串联) 1/R = 1/R₁ + 1/R₂ + ... (并联)- 电容的串并联:1/C = 1/C₁ + 1/C₂ + ... (串联) C = C₁ +C₂ + ... (并联)3. 材料学- 弹性模量公式:E = (F/A)/(Δl/l)- 抗拉强度公式:σ = F/A总结中职知识点的公式总结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完整word版)中职数学公式大全

(完整word版)中职数学公式大全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3.包含关系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4.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6.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 bx ,2∈-=,则{}m in m a x m ax ()(),()(),()2b f x f f x f p f qa=-=;[]q p a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bx ,2∈-=,则{}m i n()m i n (),()f x f p f q =,若[]q p ab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7.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8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9.函数的单调性(1)任取 []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0.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1.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2.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 1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16.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f x cx =,(2)指数函数()xf x a =,.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 (4)幂函数()f x x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17.分数指数幂(1)m na =(0,,a m n N *>∈,且1n >). (2)1m nm naa-=(0,,a m n N *>∈,且1n >).18.根式的性质(1)na =.(2)当na =; 当n,0||,0a a a a a ≥⎧==⎨-<⎩.19.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0,,)rsr sa a aa r s Q +⋅=>∈.(2) ()(0,,)r s rs a a a r s Q =>∈. (3)()(0,0,)rr rab a b a b r Q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20.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21.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22.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 log log log aa a MM N N =-; (3)log log ()na a M n M n R =∈.23.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24.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25.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 211()22d n a d n =+-. 26.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27.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 28.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 ()2(1)s i n ,nn co n co απαα+⎧-⎪+=⎨⎪-⎩29.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30.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31.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 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32.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33.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34.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 π+⇔=-222()C A B π⇔=-+. 36.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37.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 //b(b ≠0)12210x y x y ⇔-=.38.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b =|a ||b |cos θ. 39.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 =(,),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40.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 =22(,)x y ).41.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11(,)x y ,B 22(,)x y ).42.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 A ||b ⇔b =λa 12210x y x y ⇔-=. a ⊥b(a ≠0)⇔a ·b=012120x x y y ⇔+=.4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4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22x a x a 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45.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2)当0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46.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47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4)截距式1x y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48.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 ②1212120l l A A B B ⊥⇔+=;49.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 (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50.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51. 圆的2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 5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5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其中22BA C Bb Aa d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54.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b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0>λ,焦点在x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55.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56.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 x p =>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 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4)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57.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AB =A ),(),,(2211y x B y x ,由方程⎩⎨⎧=+=0)y ,x (F b 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58.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59.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60.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6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6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3.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向向量)64.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 65.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66.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6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68.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12n N m m m =+++.69.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12n N m m m =⨯⨯⨯. 70.排列数公式m n A =)1()1(+--m n n n =!!)(m n n -.(n ,m ∈N *,且m n ≤).注:规定1!0=. 71.组合数公式mnC =m n m mA A =m 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m N ∈,且m n ≤).72.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mn C =mn nC - ; (2) m n C +1-m n C =mn C 1+.注:规定10=n C .(6)nn n r n n n n C C C C C 2210=++++++ . (7)1420531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73.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m m n n A m C =⋅! .74.二项式定理n n n r r n r n n n n n n n n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C b a ++++++=+--- 222110)(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r r n r n r b a C T -+=1)210(n r ,,, =.75.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m P A n=. 76.互斥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P(A +B)=P(A)+P(B).77.n 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 1+A 2+…+A n )=P(A 1)+P(A 2)+…+P(A n ). 78.独立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 P(A ·B)= P(A)·P(B).79.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1).k kn k n n P k C P P -=-80.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1)0(1,2,)i P i ≥=; (2)121P P ++=.。

中职数学公式

中职数学公式

高职招考(面向中职)常用数学公式初中:1.二次根式计算公式:2(0)a a =≥a =2.乘法公式:22()()a b a b a b +-=-;()2222a b a ab b ±=±+ 3.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其中24b ac ∆=-求根公式: 当0∆>时,两个不相等实数解1,22b x a-±=; 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122bx x a==-;当0∆<时,无实数解4.一次函数()0y ax b a =+≠:当0a >时,为增函数;当0a <时,为减函数当0b =时,一次函数为奇函数;当0b ≠时,一次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5.反比例函数(0)ay a x=≠:当0a >时,函数在第一、三象限为减函数 当0a <时,函数在第二、四象限为增函数6.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 对称轴方程为2bx a=-i)当0a >时图像开口向上,在(,)2b a -∞-上为减函数;在(,)2ba-+∞上为增函数;当2bx a=-,函数有最小值min y ,无最大值。

ii)当0a <时,图像开口向下,在(,)2b a -∞-上为增函数;在(,)2ba-+∞上为减函数;当2bx a=-,函数无最小值,有最大值max y 。

iii)当0b =时,二次函数为偶函数,当0b ≠时,二次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中职:第1章 集合n 个元素组成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个;真子集个数为21n -个; 非空子集个数为21n -个;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个 第2章 不等式二次不等式先把2x 系数化为正的,然后根据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一次绝对值不等式,不管x 系数正负,都根据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第3章 函数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1)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关于原点对称则继续步骤2,否则为非奇非偶函数(2)判断()f x -与()f x 的关系:()()f x f x -=为偶函数;()()f x f x -=-为奇函数;否则,为非奇非偶函数 第4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公式:分数指数幂与根式互化:mn a = 1n n a a-=,指数运算:p q p q a a a +⋅=,()qp pq a a =,()pp p ab a b =⋅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log b a a N N b =⇔=, 对数性质:log 10a =,log 1a a =,10lg log N N =,ln log e x x =, lg0.1=-1,lg1=0;lg10=1;lg100=2…对数运算:()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log log log aa a MM N N=-, log log n a a M n M = 2.指数函数x y a =(01a <<时,在R 内为减函数;1a >时,在R 内为增函数) 3.对数函数log a y x =(01a <<时,在(0,+∞)内为减函数;1a >时,在(0,+∞)内为增函数) 第5章 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的定义:sin yr α==对边斜边,cos =x r α=邻边斜边,tan =y x α=对边邻边注:其中(,)x y 为终边上一点的坐标,r =2,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公式:180()rad π︒= ,1()180rad π︒=,1801()rad π⎛⎫= ⎪⎝⎭弧长公式:r l ⋅=α 扇形面积公式:r l s ⋅=21 3.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22sin cos 1x x +=;sin tan cos xx x=补充:22sin 1cos x x =-,22cos 1sin x x =-,sin tan cos x x x =⋅,212sin (sin cos )xcox x x ±=±;4422sin cos sin cos x x x x -=- 4.诱导公式:sin(2)sin k παα+=,cos(2)cos k παα+=,tan(2)tan k παα+= sin()sin παα-=,cos()cos παα-=-,tan()tan παα-=- sin()sin παα+=-,cos()cos παα+=-,tan()tan παα+=sin()sin αα-=-,cos()cos αα-=,tan()tan αα-=-口诀:α当锐角,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απ-为第二象限角,正弦正; απ+为第三象限角,正切正; α-为第四象限角,余弦正。

中职数学常见公式及结论

中职数学常见公式及结论

中职数学常见公式及结论一、基础公式:1.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设两点A(x1,y1)和B(x2,y2),则AB的距离d为:d=√((x2-x1)²+(y2-y1)²)2.直线的斜率公式:设直线上两点A(x1,y1)和B(x2,y2),则直线的斜率m为:m=(y2-y1)/(x2-x1)3.一次函数的一般式:设一次函数为y = kx + b,则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4.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设二次函数为y = ax² + bx + c,则顶点坐标为:x=-b/(2a)y=c-b²/(4a)5.定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定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第n项aₙ为:aₙ=a₁*qⁿ⁻¹6.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前n项和Sn为:Sn=(2a₁+(n-1)*d)*n/27.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前n项和Sn为:Sn=a₁*(qⁿ-1)/(q-1)二、几何公式:1.三角形面积公式: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S为:S=1/2*a*h2.三角形周长公式:设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周长P为:P=a+b+c3.三角形海伦公式:设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为:S=√[s*(s-a)*(s-b)*(s-c)]其中,s=(a+b+c)/24.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a、b,斜边的长度为c,则有:c²=a²+b²5.正弦定理: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有:a / sinA =b / sinB =c / sinC6.余弦定理: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有:c² = a² + b² - 2ab * cosC7.正切定理: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有:tanA = a / h三、统计与概率公式:1.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设n个数的平均数为A,总和为S,则有:A=S/n2.方差的计算公式:设n个数的方差为V,n个数的平均数为A,第i个数为xᵢ,则有:V=Σ(xᵢ-A)²/n其中,Σ表示求和3.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σ=√V4.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设随机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m,试验次数为n,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P(A)为:P(A)=m/n以上是中职数学中常见的公式及结论。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1.基本运算法则:-加法法则:a+b=b+a-减法法则:a-b≠b-a-乘法法则:a×b=b×a-除法法则:a÷b≠b÷a-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2.整数运算:-整数的加法:a+b=c-整数的减法:a-b=c-整数的乘法:a×b=c-整数的除法:a÷b=c3.分数运算:-分数的加法:a/b+c/d=e/f-分数的减法:a/b-c/d=e/f-分数的乘法:a/b×c/d=e/f-分数的除法:a/b÷c/d=e/f4.代数运算:-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二次根式:√a,其中a为非负数-平方根:√a=b,其中b为满足b^2=a的数-根式的运算:a√b+c√d=e√f-指数运算:a^b,其中a为底数,b为指数- 对数运算:loga(b),其中a为底数,b为真数5.平面几何:-长方形的面积:A=l×w,其中l为长,w为宽-正方形的面积:A=s^2,其中s为边长-圆的面积:A=πr^2,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A = 1/2bh,其中b为底,h为高-梯形的面积:A=1/2(a+b)h,其中a、b为上底和下底的长度,h为高6.空间几何:- 立方体的体积:V = lwh,其中l、w、h为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V=πr^2h,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底圆半径,h为高-锥体的体积:V=1/3πr^2h,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底圆半径-球的体积:V=4/3πr^3,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半径7.概率统计:-简单事件的概率:P(A)=m/n,其中A为事件,m为A发生的情况数,n为总的可能情况数-加法原理:P(A∪B)=P(A)+P(B)-P(A∩B),其中A、B为两个不相交的事件-乘法原理:P(A∩B)=P(A)×P(B,A),其中A、B为两个事件,P(B,A)表示在A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的概率以上是中职数学常见的运算和公式,其中涵盖了基本的数学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和概率统计等内容。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最全)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最全)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预备知识:(必会)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2. 因式分解(1)公式法: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2) 十字相乘法:acx 2+(ad+cb )x+bd=(ax+b )(cx+d ) 如:)2)(13(2532-+=--x x x x(3) 两根法:ax 2+bx+c=a (x-x 1)(x-x 2) 如:)251)(251(12--+-=--x x x x 3. 配方法:ax 2+bx+c=a (x+a b 2)2+a ac b 442- 如:825)41(23222-+=-+x x x4. 分数(分式)的运算5. 常见方程的解法(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x=aacb b 242-±-)(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6.常见的几种函数:(1)一次函数:y=kx+b (k ≠0) (2)反比例函数:y=xk(k ≠0) (3)二次函数:①一般式:c bx ax x f ++=2)((0≠a )②顶点式:h k x a x f +-=2)()( (0≠a ),其中),(h k 为顶点③两根式:))(()(21x x x x a x f --= (0≠a ),其中21x x 、是0)(=x f 的两根7.常用公式:(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2)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3)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注:所有的公式中凡含有“=”的,注意把公式反过来运用。

(完整版)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完整版)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y f(x) a
(2)
翻折
y
f(x)沿x轴
y
f(x)
、保留X轴上方图像 ,
y f(x)下方翻折到上方y |f(x)|
()上、下对折
4.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
注:①若奇函数在x0处有意义,则f(0)0
②常值函数f(x) a(a0)为偶函数③f(x)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5.函数的单调性
(2)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负数要变号! !
(3) 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 力廿(不能相减),同正的同向 不等式可以相乘。
2.重要的不等式:
(1)a2b22ab,当且仅当a b时,等号成立。
(2)a b2ab(a,b R ),当且仅当a b时,等号成立。(3)
注:(算术平均数)_ab(几何平均数)
2
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略)
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保证二次项系数为正
(2) 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求根公式法) ,目的是求根:
(3) 定解:(口诀)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5.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相同。注:分母不能为0.
第三章 函数
1.函数
(1)定义:设A 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A内任一个元素x,在B中总有一个且只
对于
[a,b]
f (X
f (X
f(x
增函数:X值越大,函数值越大; 减函数:X值越大,函数值反而越小;
6.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
x值越小,函数值越小。
X值越小,函数值反而越大。
①一般式:
f(X)
ax2

最新中职数学常用公式总结

最新中职数学常用公式总结
10.交集,记作:A∩B.即 A∩B={ x | x A,且 x B}.图的表示方法为:
11.补集,(1)全集: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记作:U 或 I.
(2)补集:全集 U 中不属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CUA.即 CUA={ x | x U,且 x A}. 图的表示方法为:
(1)若 a,b R ,则 a2 b2 2ab .
(2)若 a,b R ,则 ab a2 b2 .
2
4.均值不等式
若 a, b R* ,则 a b 2 ab .
注:由于 ( a b )2 0 a 2 ab b 0 a b 2 ab .得证.
两个重要变形:(1)若 a, b R* ,则 a b ab .(2)若 a, b R* ,则 ab a b 2 .
判断方法:(1)定义法:首先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若不对称, 则为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则再判断 f (x) f (x) 或 f (x) f (x) 是否在定义 域内恒成立,若都不成立,则为非奇非偶函数.
第 4 页 共 22 页
(2)图象法; (3)性质法:设 f (x) , g(x) 的定义域分别是 D1, D2 ,那么在它们的公 共定义域 D D1 D2 上:奇 奇 奇,偶 偶 偶,奇 奇 偶,偶 偶 偶, 奇 偶 奇; (4)用定义的等价形式: f (-x)+f (x) 0 , f (x) 为奇函数; f (-x)+f (x) 2 f (x) ,
2
2
第 2 页 共 22 页
总结: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
特别说明:以上不等式中,当且仅当 a b 时取“=” 5. 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6. 常用结论 (1)若 x 0 ,则 x 1 2 (当且仅当 x 1时取“=”). x (2)若 x 0 ,则 x 1 2 (当且仅当 x 1 时取“=”). x (3)若 ab 0 ,则 a b 2 (当且仅当 a b 时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I U U I .3.包含关系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I U C A B R ⇔=U4.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6.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 b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 bx ,2∈-=,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q p a 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2)当a<0时,若[]q p a b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 b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7.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8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9.函数的单调性(1)任取 []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晖10.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1.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2.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L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1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16.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f x cx =,(2)指数函数()xf x a =,.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4)幂函数()f x x α=, (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17.分数指数幂(1)m na =(0,,a m n N *>∈,且1n >). (2)1m nm naa -=(0,,a m n N *>∈,且1n >).18.根式的性质(1)n a =. (2)当na =; 当n为偶数时,,0||,0a a a a a ≥⎧==⎨-<⎩. 19.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0,,)r s r sa a a a r s Q +⋅=>∈. (2)()(0,,)r s rs a a a r s Q =>∈. (3)()(0,0,)r r r ab a b a b r Q =>>∈.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晖20.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a Nb a N =⇔=(0,1,0)a a N >≠>. 21.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N a =(0a >,且1a ≠,0m >,且1m ≠, 0N >).推论 log log m n a a nb b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22.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N =-; (3)log log ()na a M n M n R =∈. 23.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24.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L ).25.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211()22d n a d n =+-. 26.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s na q -⎧≠⎪-=⎨⎪=⎩.27.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晖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28.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n co n co απαα+⎧-⎪+=⎨⎪-⎩29.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m .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 ϕ=). 30.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31.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 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32.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33.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34.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晖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 π+⇔=-222()C A B π⇔=-+.36.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λ2e2.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37.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a//b(b ≠0)12210x y x y ⇔-=.38.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b=|a||b|cos θ.39.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 (2)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3)设A11(,)x y ,B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u u u r u u u r u u u r.(4)设a=(,),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11(,)x y ,b=22(,)x y ,则a ·b=1212x x y y +.40.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11(,)x y ,b=22(,)x y ).41.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u u ur = (A 11(,)x y ,B 22(,)x y ).42.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A||b ⇔b=λa12210x y x y ⇔-=.a ⊥b(a ≠0)⇔a ·b=012120x x y y ⇔+=. 4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4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22x a x a a x a<⇔<⇔-<<.22x a x a x a>⇔>⇔>或x a <-.45.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1)当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晖()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2)当0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46.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47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48.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1、A2、B1、B2都不为零,①11112222||A B Cl l A B C ⇔=≠;②1212120l l A A B B ⊥⇔+=;49.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 (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50.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51. 圆的2种方程晖(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 (2)圆的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 5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5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0<∆⇔⇔>相离r d ;0=∆⇔⇔=相切r d ; 0>∆⇔⇔<相交r d .其中22B A C Bb Aa d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 54.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y ±=.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55.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 -=++=++(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a --; 56.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晖(4)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57.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AB =AB =A ),(),,(2211y x B y x ,由方程⎩⎨⎧=+=0)y ,x (F b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58.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59.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60.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6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6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63.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向向量)64.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65.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66.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6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68.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2n N m m m =+++L .晖69.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2n N m m m =⨯⨯⨯L .70.排列数公式m n A=)1()1(+--m n n n Λ=!!)(m n n -.(n ,m ∈N*,且m n ≤).注:规定1!0=. 71.组合数公式m n C =m n m m A A =m m n n n ⨯⨯⨯+--ΛΛ21)1()1(=!!!)(m n m n -⋅(n ∈N*,m N ∈,且m n ≤).72.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m n C =mn n C - ; (2)m n C +1-m n C =m n C 1+. 注:规定10=n C .(6)n n n r n n n n C C C C C 2210=++++++ΛΛ. (7)1420531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ΛΛ.73.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m m n nA m C =⋅! .74.二项式定理nn n r r n r n n n n n n n n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C b a ++++++=+---ΛΛ222110)(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r r n r n r b a C T -+=1)210(n r ,,,Λ=.75.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mP A n =.76.互斥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P(A +B)=P(A)+P(B).77.n 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1+A2+…+An)=P(A1)+P(A2)+…+P(An). 78.独立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 P(A ·B)= P(A)·P(B).79.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1).k k n k n n P k C P P -=-80.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 (1)0(1,2,)i P i ≥=L ; (2)121P P ++=L .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