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性别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社会文化与性别问题研究

社会文化与性别问题研究

社会文化与性别问题研究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的建设者,我们始终关注着社会文化与性别问题研究。

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人类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文化对性别的影响文化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观念、价值和习俗的总和,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性别的看法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东方文化中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一些国家对女性的教育、就业和政治地位限制较大;而在西方文化中,强调男女平等,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受到更好的保障。

因此,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性别建构因素,对性别的认同和角色的塑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对性别的影响作为社会的一员,人们的性别角色和与之相关的生活、工作、婚姻等方面都受到社会的影响。

社会文化传承了许多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观念,使得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常常遭受不平等待遇。

例如,就业歧视、薪资不公、家庭暴力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地位和权益。

这些问题反映了社会对性别认知不足和性别平等意识的缺乏,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进行改善和完善。

三、性别研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性别问题既是一个文化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性别研究对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性别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知自己和他人,消除不必要的歧视和偏见;其次,性别研究能够启发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最后,性别研究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提升性别平等的意识和水平,塑造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

四、性别研究面临的挑战虽然性别研究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性别研究的数据和信息,使得性别研究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和限制。

另外,现有的性别研究往往基于西方妇女运动的发展,对于非西方国家的性别问题处理并不充分,需要加强以多元视角进行性别研究。

五、展望社会文化与性别问题研究,涉及广泛的领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以新课改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

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以新课改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
初 中语 文教 材性 别 角 色 分 析— —基 于 1 9 9 8年 人 教 版初 中语 文 教 材研 究 结 论 的 比较 研究 》、 杨 民和 崔 宇 的
《 新 课 改高 中语 文教 材 中人物 性别 角 色 之 研究 》 等 。在 内 容 的关 注 上 , 有 对 性 别偏 见 问题 的 审视 , 有 对 性别 偏 见原 因 的探究 , 也 有对 女性 角色 的分 析 , 如 田波琼 的《 我 国中小学 教 材 中性别 不 公平 的原 因 与解决 措 施 》 、
之, 学界 对教 科书 性别 问题 的关 注从 深度 上来 说仍 显不 足 , 这也 为本 次研究 提供 了契 机 。 本文 将采 用量 化研 究 和质性 研究 相 结合 的方 法 , 拟 对新 课改 后 的苏教 版小 学语 文教科 书进 行性 别分 析 ,
之所 以做 此选 择是 因为 : 首先 , 小 学 阶段 , 学生 的世 界观 、 人 生观 、 价值 观等 认知都 处 于待 塑造状 态 , 教 科 书知 识 的学 习启蒙 对学 生 的发展 具有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 其次 , 语 文 教科 书 作 为学 校 的主 课 之一 , 包 含 的知识 文 化




信 息 较为 丰富 , 也 便 于量化 和文本分 析 ; 再次, 江 苏作 为 中 国 的教 育 大省 , 在 教 育领 域 一 直 是处 于先 导 的地 位, 苏教版 教科 书有着 鲜 明的代表性 , 其 较广 的使用 范 围 , 更 为研 究教 科 书增 添意 义 ; 最后 , 新 课 改后 的教科 书应 体现全 新 的教育 理念 , 体 现 当代 先进 的社会 文化 , 对初 入学 校 的学 生来说 有着 重要 的价值导 向意 义 。

探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探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探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性别平等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性别平等问题的存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平等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长期以来男性体育项目在社会上更为重视,更多的课程资源被投入到男生的体育项目中,相对而言女生的体育项目被忽视。

这导致女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不高,体育成绩也不如男生突出。

其次,性别角色刻板化。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常常强调男生应该强壮、有力,女生应该柔弱、娇弱的性别观念。

这种观念不仅对男生施加了不必要的压力,也使得女生缺乏自信心和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

再次,教师偏见。

不可否认,一些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存在对女生的性别偏见。

他们可能更加注重男生的训练、指导,对女生的需求和能力给予忽视或低估。

二、解决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调整体育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平衡男生和女生的体育项目,给予女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可以增加女生偏好的项目,如瑜伽、舞蹈等,并将这些项目纳入正式的体育课程。

其次,要推动性别观念的转变。

学校体育教育不应该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异,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鼓励女生参与各类体育项目,培养她们的坚强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性别平等意识的认知。

教师应该更加客观公正地对待男女学生,不给予特殊待遇或歧视。

最后,加强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宣传和教育。

可以开展专题讲座或活动,向学生普及性别平等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三、总结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性别歧视的解决方案

性别歧视的解决方案

性别歧视的解决方案引言:性别歧视是指针对个人的性别而产生的偏见、歧视或不平等对待。

在现代社会中,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于各个领域,不仅对个人的发展和自由造成了限制,也对社会整体的公平和进步构成了威胁。

因此,解决性别歧视问题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努力方向。

本文将探讨性别歧视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教育与意识改变教育是解决性别歧视问题的重要基础。

我们需要加强对性别平等的教育,培养公民对于性别歧视问题的敏锐意识。

这包括:1. 学校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纳入性别平等的内容,向学生传授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念,并提供相关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性别歧视的存在和影响。

2. 公民社会组织:促进公民社会组织开展关于性别平等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座谈会、专题讲座等,使更多人了解性别歧视的现象和后果。

3. 媒体宣传: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渠道,加大对性别歧视的曝光,鼓励社会对此加以关注和批评。

二、法律与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政策框架是解决性别歧视问题的关键。

政府和立法机构应当:1. 制定有力的反性别歧视法律: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禁止性别歧视行为,并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2. 强化性别平等政策: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社会政策,以促进性别平等,保护妇女和其他受到性别歧视的群体的权益。

3. 审查性别歧视政策:政府部门应当审查现有的政策和法规,消除其中可能存在的性别歧视成分,并及时修订和完善。

三、职场与职业平等性别歧视在职场和职业领域尤为突出,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性别平等:1. 平等的工资待遇:确保男女员工在同等工作岗位上获得相等的报酬和待遇,消除性别差异对于薪资的影响。

2. 提供平等的晋升机会:建立公正的晋升制度,确保员工晋升的决策不受性别因素影响。

同时,加强对女性的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让她们能够在职业发展上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3. 建立灵活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允许员工合理地平衡工作和个人生活,减少因为性别而带来的偏见和歧视。

浅谈现阶段我国男女不平等问题

浅谈现阶段我国男女不平等问题

浅谈现阶段我国男女不平等问题学号:***********姓名:妥立明班级:08级行管一班浅谈现阶段我国男女不平等问题【内容摘要】现阶段,我国任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现在我们的社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男女两性也在各个领域内的平等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但是,男女平等问题还是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当中。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公民的付出,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去发展。

男女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国家一些产业的发展,阻碍了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中国男女平等现状对策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纪主题之一。

其中,男女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种平等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平等,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男女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然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

虽然中国在《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法律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实现。

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

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国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女子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

尽管人们经常提到男女平等,作为一个概念,男女平等的意思却往往不是很清楚。

因此,人们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

所谓“男女平等”,指的是“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和责任”。

男女平等并不就是“男女都一样”。

毕竟女性与男性在生理上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

因此,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所要争取的平等也只是男女趋于平等。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对于男女平等的推进,不仅改善了本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也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变,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探讨社会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探讨社会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探讨社会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社会实践报告探讨社会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社会实践报告性别平等在当今社会格外重要,它关乎着人们的基本权益和社会进步。

为了深入了解并促进性别平等,我们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将分享这次实践的经历、观察和思考。

一、实践背景我们所在的社区经常举办各种关于性别平等的讲座和活动。

这引发了我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并决定通过实践了解社会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我们计划采访不同年龄、职业和背景的人们,了解他们的看法和经验。

二、实践过程1. 采访调研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几个开放性问题的问卷,然后将其发送给不同的群体,包括学生、教师、家长、职场人士等。

我们收到了100份反馈,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分析。

2. 定性访谈为了获得更深入的信息,我们决定对一些特定案例进行深度访谈。

我们选择了两名成功的女性企业家和两名男性家庭主夫进行采访。

他们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困惑和对性别平等的看法。

3. 小组讨论我们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组织了几次小组讨论。

在这些讨论中,我们辩论了社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职场性别歧视、家庭分工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三、实践观察和心得1. 性别刻板印象通过采访和调研,我们发现社会中存在着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男性被要求强壮、果断,而女性则被要求温柔、细心。

这样的偏见限制了个人发展的空间,并导致了不公平的待遇。

2. 职场性别歧视我们调查了一些公司的薪酬差异,结果显示女性的薪资普遍低于男性。

这种职场性别歧视严重制约了女性的职业发展,并损害了她们的自信心与意愿。

3. 家庭分工在对家庭主夫的访谈中,他们分享了他们在家庭中承担起照顾子女、做家务的重任。

然而,社会对这些男性的质疑和不理解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性别平等的认识。

这有助于减少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

2. 制定合理政策政府和组织应制定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政策,例如提高女性在职场的地位和薪酬待遇,支持男性在家庭中分担家务和子女照顾的责任。

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近年来,性别平等问题在社会各个层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而学校教育作为孩子们的重要成长环境,应该在性别平等教育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促进性别平等的实践和发展。

一、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在学校教育中,性别刻板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男性更适合从事理科和体育类活动,而女性更适合从事文科和家务类工作。

这种刻板印象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限制了他们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解决方案:学校应当通过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科目设置的多样化,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性别平等课程,鼓励男女学生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平等对待性别的意识和能力。

二、性别歧视的存在学校教育中的性别歧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研究发现,在评价学生表现时,教师常常存在性别偏见,更容易对男生给出积极评价,而对女生持有消极态度。

这种性别歧视影响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解决方案: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

学校可以开展性别平等的培训活动,分享相关知识和案例,引导教师正确对待学生,避免性别歧视的出现。

同时,学校应当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客观。

三、性教育的不平等性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性教育的不平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性教育常常只关注女性的健康和安全,忽略了男性的需求。

这样的不平等在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上造成了混乱和误导。

解决方案:学校应该提供全面、科学的性教育内容,不偏不倚地向男女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校可以将性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或者专题讲座。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机构或者专家进行讲解,确保性教育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四、校园暴力与霸凌的问题性别平等问题在学校中的另一个关键领域是校园暴力与霸凌。

男性学生常常以身体上的暴力方式进行欺凌,而女性学生则更多地采取言语暴力或排斥性的方式欺负他人。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基于某医学院校就业选择的调查报告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基于某医学院校就业选择的调查报告

数据上明显看出男大学生的就业成功几率更高。
2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少。 .
根据一份 调查显示 , 大学生投 出 9份 简历才 可能 女 得到一次就业的机会 , 约一 半的女 大学 生在求 职过程 中 感到“ 女生机会 比男生少 ”9 ;0%以上的女大学生感 到用 人单位存在性别偏 见 , 主要表现有 : 用人 单位在招聘 简章 中明确写着“ 只限男生 ” “ 或 男生优先 ” 内容 ; 面试 的 等 在
21 0 2年
女 同工不 同酬 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更多 的女性 在从事低 薪 和不稳定 的工作 。 ¨ 二 出现就 业性别歧视 的原 因分析

女大学生 的就业过程 中遇到 的性别歧视 实质上就是 个公开 的秘密 , 造成 这一现 象的原 因除 了严峻 的就业
女大 学生 需要 主 动锤 炼 心理 素质 , 正确 对 待 自己, 对就业 、 求职要有信心 , 勇于面对激烈 、 峻的就业竞 要 严 争 和挑 战。同时 , 学校应 该多 开设一 些有关 于女 大学生 应聘就业准备 的培训 , 形象设计 、 针对 言谈举 止及气质塑 造开展专题讲座 , 改变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偏见。
和病假工资 。这样对 增加 女大学 生就业 机会 , 创造 男女 公平竞争 岗位 的就业环境能提供更好 的保证 。 () 2 增加企业歧 视的成本 。虽 然法律 对歧视女 性 的
据报告 》 显示 , .%男性 和 5.%的女性 赞 同“ 5 9 3 04 男人 以 社会 为主 , 女人以家庭 为主” 的传统分工模式 。 L 因此 , 3 在 思想深处 和现实生 活中 , 人们 对女性 角色 的定位依 然受 到传统 因素 的影响 。 2 劳动力市场整体上供大于求 。 . 随着 高校超常规 发展 的影 响, 毕业生 的人数 急剧 女 增加 , 她们与社会需求 之间的关 系明显供大于求 , 有更多 的女大学生就业无 门, 位有更 多机会 来挑 选能够 带给 单

我国的人口性别失衡问题研究

我国的人口性别失衡问题研究

我国的人口性别失衡问题研究【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持续性的性别比例失衡这一现象,甚至会带来严重社会问题。

通过对出生性别失衡这一问题的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欠缺、经济状况以及传统文化背景不同程度导致了这一问题,提高人口素质,树立新型婚育观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执法,促进经济发展则是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性思考。

一、我国性别结构现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为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但是在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同事,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差却在迅速上升。

我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不断的攀升。

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08.47。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性别比例是111.27;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19.92,显然已属于失衡状态。

并且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带有总量性、结构性、持续性的特点,导致婚龄女性的短缺,形成婚姻挤压,使婚姻市场上缺少竞争力的男性公民将难以择偶,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并打乱现有的婚姻秩序,甚至印发一系列的严重社会问题。

二、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分析(一)性别比例失衡原因分析1、政策对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的影响(1)计划生育制度的约束:计划生育政策,在国家制度层面上已得到“认可”女孩的价值和地位不如男孩,因此农民就可能认为政府的生育政策是“默许”其在生育一个女孩后,尽可能再要一个男孩,而生育一个男孩后不能再要一个女孩,并不是完全的二孩政策。

当个体行动者生育意愿在生育子女数量受到了严格限制的情况下,生育男孩的愿望被强化,导致想要男孩的父母丢弃女孩,进行产前性别选择和人工流产。

尽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非医学原因需要以外禁止使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但由于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双方为各自利益驱动,总体收效甚微。

(2)社会保障制度的欠缺:社会保障主度作为一种福利性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多方面维护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和生存及发展的权利。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

虽然男女 同工 同酬受到 了广泛倡导 , 但社会生活 中依然存 在着 因性别差异 而非劳动 生产率差 异导致 的男性 劳动者与女 性 劳 动 者 之 间 的 工 资待 遇 的 差异 。 另外 , 受教育程度对劳动者受歧视有重要影响 。根据第二 期全 国妇女地位调查 的有关 数据显示 , 虽然 随着受教育年数 的 增加 , 男女 劳动者的 收入都在增加 , 在受教育 年数相 同的人 但 口群体 中 , 男性 劳动者 的收入均 高于女性 劳动 者 , 表明存在 这 着 因性别歧视而致 的收入差异。但需 要注意的是 , 此种差异 随 着受教育年 限的增 长逐 步缩 小了 ,说明市场对受教育程度高 、 劳动生产率高 的劳 动者 有较 高的需求 量 , 因而这种 劳动力 的工 资薪水也较高 , 受到歧视的可能性就很小 ; 另一方面 , 受教育年 数越长 , 劳动者受到的培训越多 , 从而 自身的素质水平就越高 , 般情况下工作层次就 越高 , 受歧视的感觉就越小 。随着劳动 者文化 水平的提高 , 资收入逐渐 上升 , 工 而受歧视 指数却随着 文化水平的提高而逐渐 降低 了。
( ) 性 劳 动 者 的职 位 差 异 呈 现 扩 大 趋 势 三 两 男性劳动 者与女性 劳动者在单 位中 的任 职情况也存 在着 差 异 。由于 受传 统 观念 的影 响 , 女性 劳动 者进 入 单 位 管 理 层 , 尤 其是高级管理层 的机会远远小 于男性 劳动者 ,且 职位越 高, 概 率也越低 。统计发现 , 女性的平均受歧视指数要 比男性稍高一 些 , 均小 时工资却低于男性 , 显著 的表现在工作层次中 , 平 更 处 于管理层工作的劳动者有 8 .8 0 %是男性 。[ 9 4 1
在着“ 职业隔离 ” 就性别方面来说 , , 职业 隔离的一种突 出反 映 就 是在实际 中存在“ 女性 ” 职业和“ 男性” 职业这种现象 。 劳动 者 因为性别的差别 , 在职业选 择时受 到直接 的限制 , 或者受到报 酬 较低这一事实 的影 响 , 么 , 那 职业隔 离就肯定反 映了劳动 市

当代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别差异问题研究

当代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别差异问题研究

1 前 言
多年来 , 我 国一直提倡要加 大力度做好培养 “ 四有” 新人 的工 作, 要使 得学 生形 成 良好 的思想政治理 念和道德 行为情操 , 具备 向上 的精 神风貌和 良好 的人格 以及 品格 , 在 当今 社会 , 这些 理念 完 全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 观 。然而 , 教育工作者却 几乎忽视 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中的性别 差异现象 , 没有很好的去 关 注这个问题 。性别差异 问题必须 引起 我们足够的重视 , 尤其是 对 于高中生 , 因为这是关系到他们 的性格养成 、 性别价值观 、 性别 角色定位 以及多方面 的重要 问题 。因此 , 性别差异 问题 的研究成 为当代高 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必 须关 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 2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存在 的性别差异 问题 2 .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 习中的性 别差异 在进行思想政 治理论课 学习时 , 高中生普遍认为存在一些 问 题, 例如 教学 内容 时代 感不强 且没有很好 的针对性 。一般来 说 , 对于学生思想政治 理论课 , 男生 比女生的抵触情绪更大一些 。而 且很 多学 生认 为学 习思想 政治 理论课 太单 调 , 也没 有实 际的用 处, 学生最喜欢可 以亲 自参加 、 亲身体验 的教学方式 , 例如互动性 强 的思想政治 演讲 比赛 或者辩论大赛 、 参 与机会高的多媒体教学 等; 而女生更喜欢参加一些有意 义的实践类的项 目活动 。 2 . 2 校 园文 化 建 设 方 面 的 性 别 差 异 男生认 为制约校 园文化建设 的主要 因素是 : “ 学 生与老师 互 动不够 ” 、 “ 积极性不够 ” ; 女 生则认为是 : “ 学生与老师互动不够 ” 、 “ 网上平 台欠缺 ” 、 “ 积极 性不 够” 。说 明男生 女生 都非 常渴望 交 流, 这样 对于教学来 说 , 也是有很 大益处 的。而男 生更希望有 丰 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文艺活动 。 2 . 3 心理健康 教育方面的性别差异 高 中生心 理健康教 育方面 的性 别差异 问题集 中表现在女 生 比 男 生 更 易 产 生 焦 虑 心 理 。高 中 生 焦 虑 心 理 主 要 表 现 为 两 个 方 面: 一是社会适应 焦虑 , 二是学 习焦虑 。对 于社会适应来说 , 男 生 主要担心 以后如何融 入社会 , 如何 获得 自身 的能力 的提 高 , 在 社 会 上如何 立足 ; 而女生更 多的是担 心如何提高 自己的成绩 , 如 何 获得 更高的奖学金等级 。 3 高 中生思 想政 治教 育中形成性别差异 问题 的原 因 3 . 1 生理 和心理因素

《2024年妇女就业性别歧视劳动法规制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妇女就业性别歧视劳动法规制问题研究》范文

《妇女就业性别歧视劳动法规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妇女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但性别歧视问题仍然存在。

妇女就业性别歧视不仅侵犯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社会的平等与进步。

因此,对妇女就业性别歧视劳动法规制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妇女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法,为消除性别歧视、促进妇女平等就业提供理论支持。

二、妇女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目前,尽管各国的劳动法都对性别歧视做出了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妇女在就业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障碍。

这些障碍包括招聘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职业晋升机会的缺乏、薪资待遇的不公以及职场中的性骚扰等问题。

这些现象表明,妇女在就业市场中仍面临着性别歧视的困扰。

三、妇女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妇女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中,传统的性别观念和家庭角色定位对妇女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经济因素则表现为企业为降低成本,倾向于雇佣男性员工。

制度因素则包括劳动法规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为性别歧视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劳动法规对妇女就业性别歧视的规制为了消除妇女就业性别歧视,各国纷纷制定劳动法规。

劳动法规主要包括反歧视条款、平等机会条款、禁止性骚扰条款等,为妇女的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企业对劳动法规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法规执行不力。

其次,妇女的法律意识相对较弱,不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司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正性也有待提高。

五、解决妇女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为了解决妇女就业性别歧视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完善劳动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企业对劳动法规的重视程度。

其次,加强妇女的法律教育,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让她们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还需要加强司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正性,确保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马克思主义妇女学视角下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妇女学视角下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妇女学视角下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性别平等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用于分析和解决性别平等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妇女学的框架下,对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不仅从经济和阶级角度出发,还考察了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妇女学的视角,探讨性别平等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性别不平等的途径。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妇女学视角下的性别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经济,经济是社会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妇女学领域,性别分工在生产关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根据马克思主义妇女学的观点,性别不平等问题根植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持者,与女性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生产关系。

与此同时,妇女也承担了繁重的家庭和育儿责任,造成了性别分工的不平等。

第二部分:性别平等的阶级视角马克思主义妇女学认为,性别平等问题与阶级关系密切相关。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不平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阶级压迫相互交织。

男性劳动者与女性劳动者都面临资本家阶级的剥削。

然而,女性在承担家庭劳动的同时,还要面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形成了“双重剥削”的现象。

因此,要实现性别平等,必须与经济和阶级压迫同时进行斗争。

第三部分:性别平等的权力视角在马克思主义妇女学中,性别平等被视为权力关系的重要问题。

男性在社会中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资源,而妇女则处于弱势地位。

这种权力不平等导致了性别歧视和压迫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实现性别平等,必须对权力关系进行调整和重塑。

这包括通过推动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等手段,为妇女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第四部分: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的途径根据马克思主义妇女学视角,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需要综合运用经济、阶级和权力的途径。

首先,应加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和改变,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减少性别分工的不平等。

其次,要关注妇女工人的权益,推动工人阶级的团结,共同对抗资本家阶级的剥削。

研究性学习-性别语言

研究性学习-性别语言

研究性学习-性别语⾔研究性学习英语中的性别语⾔研究成员:指导⽼师:组长:⼀、研究原因:语⾔与社会相依相存并反映着⼈类社会的各种观念。

由于性别上的差异,使得男⼥在语⾔上有着差异。

从古⾄今,男⼥共同肩负着⼈类⽣存、繁衍、建设、发展的责任。

然⽽,在⼈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 封建思想曾长期禁锢着⼈们的头脑 , 以致古今中外许多民族都经历了⼀段重男轻⼥、男尊⼥卑的曲折历程。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今还残留在某些⼈的头脑⾥, 在⼈类的语⾔⾥更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为此,我们对从英语中就语⾳语调、语⽤学视⾓上以及男⼥之间话语量多少⼏⽅⾯进⾏了研究。

⼆、研究⽅式:上⽹阅览资料,查阅研究性别语⾔的专家论著三、研究成果(⼀)、语⾳、语调⽅⾯的特点。

①⼥性在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于男性 ,⾳域不如男性宽 ,语速快于男性。

②就发⾳⽅式⽽⾔ ,⼥性所使⽤的⾔语形式⽐男性更接近标准语体和⾼雅⼝⾳。

如 - ing 的发⾳ ,⼥性⼀般能正确地发成带后⿐⾳的 / i / ,⽽相当⼀部分男性则更习惯于发成带前⿐⾳的 / in /。

⼥性之所以更注意发⾳的准确性 ,更注意使⽤标准语体 ,是因为她们认为这是⾝份教养的重要标记 ,并期望以此来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

③在语调上 ,⼥性⾳调较男性⾼。

语调作为⼀种复杂的语⾳表意⼿段 ,能传递不同的信息和意义。

在⾔语交际中 ,降调⼀般表⽰肯定 ,⽽升调⼀⽅⾯是为了表⽰礼貌、客⽓或语⽓婉转 ,另⼀⽅⾯说明⼥性办事不果断 ,缺乏⾃信。

当有⼈问 When will dinner be ready? ⼥性会回答: Oh, around eight o‘clock? 语⽓明显含着征询对⽅意见的意味:Will that be ok? ⼥性的温顺在此得到很好的诠释。

④在某些表⽰“⼥性”概念的词语多呈贬义 , ⽽同⼀词表⽰“男性”概念时 , 则多呈褒义 , 或者男性词与⼥性词相对应时 ,分别是褒义和贬义。

如 She is a porfessional 和 He isa professional 这两句话中 ,“professional ”⼀词指⼥性时为妓⼥ , 指男性时为职业运动员 , ⽂化内涵完全不同。

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研究

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研究

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研究作者:肖月来源:《财讯》2016年第31期劳动就业是透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经济权利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视角,也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先决条件,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就业市场中,总会发生性别歧视的事情,即女性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即使在尽力的达到男女在一些方面的平等,但实际上仍然无法忽视这种性别的差异。

通过对吉登斯的性别歧视理论的运用,本文主要从经济方面来分析女性在就业市场中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加以社会文化、政策等多角度的分析,反映出女性就业的全貌。

性别歧视角色冲突就业政策产业结构相关理论(1)吉登斯的职业性别歧视理论吉登斯认为职业性别结构主要是指根据对合适的“男性”和“女性”工作的普遍理解,把男性和女性集中在不同的工作类型中。

比如在英国女性主要占据家务和一般办事员的职位,而男性集中于半技能性和技能性的职位。

在工作时间上,大部分女性集中于兼职工作,到1994年,女性承担了英国全部兼职工作的78%。

这种兼职工作报酬低、工作不稳定、以及提升机会非常有限等。

他认为职业性别分布形成了职业的性别歧视,即女性集中在没有多少权力与提升机会的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层级上,而男性在拥有更高的权力、地位和声望的职业上具有绝对优势的趋势。

尽管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进入专业和管理岗位。

但是,对于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成就顶峰的女性来说,进入权力高层要比进入到中等层次的专业职位更为困难。

“英国公司董事中只有5%是女性,5家公司中有4家完全没有女性董事。

”吉登斯的贡献是明确地把职业的性别歧视的研究从社会分层、职业流动的研究中剥离出来,把社会性别分层和职业流动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用职业分布形成的性别壁垒概括出来。

(2)贝克尔个人偏见歧视理论在贝克尔提出其理论之前,歧视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问题,研究它的主要是一些社会学家,如著名的戈尔顿、阿尔伯特等。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_乔以钢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_乔以钢

·学术述评·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乔以钢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项目批准号:05JZD00030。

 作者乔以钢,文学硕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天津 300071)。

① 胡适:《贺双卿考》,原载《胡适文存》三集,《民国丛书》本;张宏生、张雁编:《古代女诗人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传统中国文学史书写,从性别的角度看,贯穿的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史叙事。

有关古代妇女创作的研究长期以来处于相当薄弱的状态。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社会思想文化和观念意识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学术思想逐渐渗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里所说的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是指学术界以中国古代文学为研究对象,从性别角度进行多层面审视的研究观念和研究实践。

其中既包括对古代妇女文学的考察,也包括在性别视野中就男性创作活动所展开的探析;既涉及男女作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交互影响和作用,也包含对两性创作所呈现出来的不尽相同的审美景观的探讨。

不过,由于诸多原因,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别研究相比,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尤其是对这一“研究之研究”尚缺乏系统的梳理、认真的总结和全面的反思,这直接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性别研究的深入。

本文拟在回顾和总结近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性别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就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有关古代妇女文学创作的考察,在现代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思想文化界的启蒙思潮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直接影响到研究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新认识;“五四”女性文学的勃兴,也促使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学创作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20世纪前半叶,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开始起步,主要体现在对古代妇女创作的搜集整理和初步探讨方面。

二三十年代,在“整理国故”和反思传统两种思潮的涌动中,中国古代女作家及其创作成就的整理取得了明显进展,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女子艺文志。

专题四性别与性别差异讲解

专题四性别与性别差异讲解

案例3早恋问Βιβλιοθήκη 与教育 2007年12月18日,《江南都市报》刊载了一条消息,令人 触目惊心。南昌站南路一名年仅10岁的小学女生从7楼跳 楼自杀,急送医院后宣告不治。记者从现场群众口中了 解到,女孩跳下后被空中障碍物挡了一下,落地后神志 还清醒,当有人问女孩为何坠楼,她轻声说是因为与男 生的感情问题而不想活了。警方从女孩遗留的日记中, 证实了现场群众的话属实,这名小学五年级女生,陷入 早恋的泥沼不能自拔,在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下,选择了 轻生。
生理特征
性别指的是与男性和女性 相关的社会与心理特征
一、
性 与 性 别
如何判定两性形象
生生理理特特征 征 社社会会标准标准
男性化
女性化
双性化
性别符号
女性


二、性征
性征是指区别男女性别的特征。 第一性征 第二性征 第一性征 第二性征
(一)第一性征
男女生殖器的不同外形和构造特征叫做第 一性征,决定第一性征的是遗传物质—— 染色体。 胎儿长到7个 星期开始出现
在2005年亚洲巡演的最后一站广州天河 体育馆中,周杰伦宣布两年之内不会再举 办演唱会,年仅17岁、身患偏瘫的歌迷周 枫倍感绝望,竟在演唱会过程中一口气吞 下30颗安眠药企图自杀,之后经医院及时 治疗才保住了性命。
案例2
2007年3月25日夜,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杨丽娟事件”。 兰州疯狂追星女杨丽娟因为不满足与只与偶像刘德华留影 纪念,致使其年近七旬的老父杨勤冀跳海自杀。
(一)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本质 1、重视男性气质,贬低女性气质。 男性:勇敢、坚定、果断、毅力、认真、创造性 女性:娇弱、优柔寡断、虚荣、小心眼、无知
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社会性别分析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性别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性别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性别问题?正方辩手观点:性别问题是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我们应该关注性别问题。

首先,性别平等是一项基本人权。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而不受性别歧视的影响。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所说,“性别平等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实现和平、发展和人权的前提。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性别问题,而是应该积极关注并努力解决。

其次,性别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性别歧视和不平等会导致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妇女在某些国家依然面临教育、就业、健康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这不仅限制了她们个人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关注性别问题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最后,性别问题不仅仅是女性的问题,也是男性的问题。

男性在社会中同样面临着性别角色的困扰和压力,他们也需要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

正如著名女权主义者格洛丽亚·斯坦姆所说,“男性也是受害者,因为他们被教导要表现得像个男人,而不是像个人。

”因此,关注性别问题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关注性别问题,因为这是一项基本人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且不仅仅是女性的问题,也是男性的问题。

只有关注和解决性别问题,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反方辩手观点:关注性别问题是不必要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个体的能力和品德。

首先,性别并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标准。

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而不应该因为性别而受到歧视或偏见。

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不是根据肤色,而是根据品德被评价。

”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个体的能力和品德,而不是性别。

其次,过分关注性别问题可能会导致反效果。

有时候,过分强调性别问题可能会导致对性别的过度关注,甚至产生对立和分裂。

例如,在一些女权主义运动中,有人可能会过分强调女性的权利,而忽视了男性的权利,这可能会导致性别间的对立和矛盾。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性别平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职场中,性别平等更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作为一名行业专家,我深感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性别平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管理策略。

二、核心观点一:性别平等与企业文化的紧密联系1. 2.1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

一个注重性别平等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相反,如果企业文化中存在性别歧视或偏见,那么这将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整体形象。

2. 2.2 性别平等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现性别平等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现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观察。

企业是否制定了明确的性别平等政策,并确保这些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企业是否提供了平等的晋升机会和培训资源,以确保男女员工都能得到公平对待;企业是否关注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特别是对于女性员工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核心观点二:性别平等与招聘选拔的关系1. 3.1 招聘过程中的性别偏见在招聘过程中,性别偏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会更倾向于男性候选人,因为他们认为男性在某些岗位上更具优势。

这种偏见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也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为了消除这种偏见,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招聘标准,确保所有候选人都能得到公平对待。

2. 3.2 选拔过程中的性别平等除了招聘过程外,选拔过程中的性别平等同样重要。

在选拔晋升或培训机会时,企业应该确保男女员工都有平等的机会。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女性员工的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有助于企业培养更多的多元化人才。

四、核心观点三:性别平等与薪酬福利的关系1. 4.1 薪酬福利中的性别差距薪酬福利是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新时代社会性别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新时代社会性别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新时代社会性别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性别平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这个多元化、包容性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结合新时代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促进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时代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展开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性别意识的重要性性别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性别以及对性别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的认识和态度。

性别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身体特征,更是一个社会角色和身份。

而性别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性别意识的形成主要受到社会性别角色、文化背景、教育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教育渠道,对学生性别意识的塑造和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性别意识教育,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着重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新时代,性别平等和性别政策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和政策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性别平等教育和社会性别角色的塑造。

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性别理论视角下的教育内容和方法:1. 打破性别偏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有意识地打破性别偏见,促进学生对性别问题的深入理解。

教育者需要以包容的心态,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接纳不同性别身份和性取向,提倡和谐的性别关系模式,打破传统性别角色对于人格发展的限制,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性别观念。

2. 强化性别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性别教育内容的设置,并且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性别角度的论述和讨论。

通过设置性别平等课程和专题论坛、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性别问题的基本概念、性别平等政策和国际性别发展动向,增强学生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观念。

3. 倡导性别平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倡导性别平等的观念,提升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权就是父亲的权力。父权制指一种家 庭—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有机体系, 在此体系中,男人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 或通过仪式、传统、法律、语言、习俗、礼 仪、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 用,同时把女性置于男性的统辖之下……” ——里奇
4、女性主义/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一 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 与政治运动。 从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 别,而是认识的加深。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 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 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 等。
4、女性主义 男性统治、父权制、家长制、社会性别系 统…… 社会存在一种制度化的压迫机制,区分、 评价男性、女性,并给予不同的资源和报酬。 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女性是边缘人群
男性对女性的权力表现(凯瑟琳· 高): 1 否认女性的权利、能力 2 强加男性权力于女性 3 剥削妇女的劳动,控制其生产 4 控制或从其手中掠夺孩子 5 对身体和活动限制 6 把其当作男性交换的物品 7 打击妇女的创造力 8 限定其接触知识和文化教育
(二)改变的尝试及新的发展 1、改变的尝试 (1)以色列的集体农场(Kibbutz ) 社会平等实验 削弱家庭组织的重要性、共同抚养孩子 但,男性占重要地位
(2)中国的实践 集体化实践——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 无技能、低报酬、工分低 “窗户再大大不过门,女人再能能不过男” 男性户内/外权威位置
2、近期的新变化 (1)教育 女性比例上升,进入传统男性控制专业领域 (2)工作 粉领工作 pink-collar jobs fast track/ mommy track 生?or 升? glass ceiling (3)政治参与 参政率较低
三、理论解释 (一)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关系 差异并不一定必然不平等 (二)性别不平等 1、制度化的性别差异系统 社会对交往行为和模式以一定的标准加以规范, 在这些规范中,包含对性别差异的制度化标准,从 而导致两性在社会经历、资源、报酬上的差异性系 统。
2、社会学最难解决的理论困境——性别问题
“把女性研究带入社会学”任重而道远
三、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取向 主流社会学:人文社科的纯学术研究为主 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普及/行动三个层面
(二)质性研究 具有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平等的含义; 观点、概念和理论是“自下而上”地产生与调查 研究之后; 承认研究者在进行分析描述时拥有自己的立场; ……
不再作为对立的阶级而存在。
批评: 生物学简化论 将性别不平等的所有复杂性都归于男女 之间这一简单的差别之上 忽视了阶级、种族、区域等方面的差异。 第三世界、黑人等
(四)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妇女同时受到统治阶级和男子的控制,男 性中心/资本主义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物 性别——社会性别,资本主义从压低妇女工 资和地位、妇女从事无酬家务劳动中获得好 处。市场外的家务劳动以及市场中的社会性
期刊文章:
杜芳琴,2001,《妇女研究的历史语境:父权制、 现代性与性别关系》,《浙江学刊》,第1期 佟新,2000,《不平等性别关系的生产与再生 产》,《社会学研究》,第1期 ………… 网站: 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 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
…………
专题内容: 一、社会生活中的性别 二、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概念、理论及方法 三、性别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及研究实例
《质性研究方法刍议——来自社会性别视角的探索》
第二节 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概念、 理论及方法
一、性别社会学及基本概念 (一)性别社会学(女性主义社会学 ) 主流社会学界的性别偏见及性别盲点 是一门为妇女和勇敢地向使性别不平等制 度化了的男权主义挑战的社会学,其所特有 的女性主义的特征是对妇女从属地位进行质 疑和挑战,这包括对妇女过去和现有地位的 批判性审视,以及向占有统治地位的传统家 长制及观念进行挑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超过15万有黑人血统的女孩和妇女面临着割礼的
危险,或早已被切除。” “今天和以往一样,大约有6000名女孩将进行一项 外科手术(常常不是由医生主刀)。如果她们很幸 运,那么只有阴蒂将会被切除。否则,她们的外生 殖器将被切除,然后将剩余的部分缝合在一起,可 能是使用荆棘。而让她们维系传统文化、躺下接受 手术的常常是她们的女友、母亲和祖母。这种手术 被称为女性的割礼,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女性割 礼。”
别限定劳动,致使妇女处于对男性的从属地 位。 ……目标是从妇女的无产阶级立场出发 建立和发展一种新的世界观,以对男性统治 构建的资本主义体系的各方面进行深入的了 解和建构。
(五)对主流社会学的冲击与挑战 1、对女性经验的忽视或女性行为的极不恰当的 解释,价值中立实质是男性主义偏见。 如,忽视女性领域、女性状况; 研究以男性样本为基础,结论推论至 整个人类; 女性进入研究视角的,较多带有性别歧 视……
2、社会化的影响 (1)家庭——第一学校 (2)学校——微妙影响 (3)大众传媒——强有力的影响 3、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化影响的关系 生物学因素可以解释一般趋势,但是不能解释特定 的社会行为方式 社会化可以强化、塑造、改变性别差异 因此,性别差异既不是先天也不是后天能单独决定 的,而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专题一 性别问题研究
《公厕的性别意义》 ??
参考书目: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 《第二性 》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美]贝蒂•弗里丹 《女性的奥秘》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8 [法]皮埃尔· 布尔迪厄 《男性统治》 海天出版社 2002 [法]吉尔· 里波韦兹基《第三类女性——女性地位的可变性与 不变性》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 李银河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李小江等主编:《主流与边缘》、《批判与重建》、《性别 与中国》,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生活· 读书· 新 知三联书店 1998 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 书店, 1995 王金玲 《女性社会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
第一节 社会生活中的性别
一、性别差异 (一)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差异现象 1、生理差异 (1)生殖器官 (2)染色体 (3)荷尔蒙 (4)大脑的性别差异 (5)生孩子与母亲的本能
2、心理差异 如: 女孩更愿寻求帮助,更具有养育的天性和耐 力…… 男孩更愿吸引他人的注意,采取侵犯性的行 为……
3、性别角色差异 一般认为, 男性:进取心、竞争力、成就感、理性的, 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女性:温柔、贤淑、有魅力、感性的,家庭 的情感维系者 反例:跨文化研究
5、家务劳动 现代经济学长期只关心市场活动; 被忽 视的经济活动多半与女性有关(维持人类生 存的养与育、照顾、家务等活动) 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并不包含妇女所做的 这一部分劳动——妇女是“间接国民”
二、性别社会学的理论流派 如何对不平等进行质疑和挑战,存在四种理论主张 : (一)自由主义/改良主义女性主义 尽管男女有先天的生理差异,但其社会差异绝大 多数是由社会化过程造成的,而不是先天生理差异 的结果。……男女皆有一样的理性与能力,其地位 权利均应平等,因此,应该给予妇女全部的人权。 这一理论主张关注的是妇女平等权利的获得,并与
(二)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 基因影响性别化的行为 达尔文: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智慧、想象力 弗洛伊德:男性更具有进取心
1879,古斯塔夫· 勒庞 在最聪明的民族,比如巴黎人中,大部分妇女的脑 容量更接近于大猩猩,而不是男性发达的大脑。这 种差别非常明显,因而没有人能对他提出质疑,值 得讨论的只是其程度的高低而已。所有研究过妇女 智力的心理学家以及诗人和小说家今天都承认,她 们代表了人类进化的最低级形式,她们更接近于儿 童和野蛮人,而不是成年的、文明的男人。她们感 情变化无常、见异思迁,缺少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毋庸置疑,有一些杰出的女性远远超出一般男子, 但是,她们属于畸形生育产生的特例,比如就好像 一只有两个头的大猩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对她 们视而不见。
3、父权制/男性家长制 “父权制”是用来解释妇女从属地位的内 容丰富的概念,包括社会和家庭一整套制度 秩序和系统。 原始公社后期形成的男子在经济上及社会 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的制度。由于男子所从事 的畜牧业和农业在生活中逐渐起决定作用, 造成氏族内男子地位的上升与女子地位的下 降。又由于对偶制婚姻的出现,子女的血统 关系由确认生母转为确认生父。这样就形成 了以男子为中心的父系氏族公社。
“在1997年初,政府由于国际压力禁止了这种
做法,看似埃及的女孩们可以从此不再遭受 强迫的割礼了。然而在1997年7月,埃及的 一个法庭推翻了政府的禁令,同意这一习俗 继续下去。” 《沙漠之花》
2、性别不平等的历史发展 (1)狩猎采集社会 性别不平等程度很低 (2)园艺社会 情况混杂 (3)农耕社会 女性依赖家中男性,几乎没有自主权 (4)工业社会 较农耕社会要好,但是变化缓慢
二、性别不平等 (一)社会生活中的性别不平等事实 1、常见形式 如: 出生资格 “在中国,男孩与女孩113.8:100的性别比例表明,每年要失去总共55 万个女婴。” 教育 工作: 低层次、低收入、双重劳动 “全球女性的收入只有男性的一半,女性拥有的財富只有男性的十 分之一” 土地拥有权: ”在发展中国家,妇女生产80%的粮食作物,但她们很少拥有土地的 所有权。” 身体侵害: 面纱、 性骚扰、割礼、缠足
制度联系在一起的。
(三)激进女性主义 男性家长制是一个男子统治妇女的综合体 系,它跨文化、历史、阶级或种族而存在。 因此,只要是男性家长制社会,其基本的和 首要的特征就是妇女受压迫。而男子对女子 的压迫,又是以家庭为途径,以性奴役、性 压迫和母性强迫为手段。……政治责任是结 束传统的生物——社会性别体系,使得两性
只给予男子而不给予妇女,或以“保护”妇女为名 剥夺妇女权利的法律和行为进行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