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材料-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叙永县落卜中学科研室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当代心理学研究领域广阔而深邃,给完成课题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持。

特别是近年来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专题的研究,以其丰硕的成果令基础教育界瞩目。

心理健康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关系这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论题,但却离不开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指导,特别是西方的挫伤理论与避免、减少挫伤的研究成果,成为本课题的理论基石,发展心理学研究更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学生心理理论,成为我们的理论指导。

从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看,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应是全面的教育,在全面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班集体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形势发展之必然。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要“严格履行保护青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职责……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不良影响。

”二、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主要研究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应当找到一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路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原则:⑴坚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原则。

⑵在课题研究中尊重理解学生的原则。

⑶研究实践中应注意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内容上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三、研究内容(一)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1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2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

(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方法。

1通过个案研究班主任教育工作研讨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通过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学水平,培养能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咨询的骨干教师。

初中心理健康教研主题(3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研主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

因此,关注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初中心理健康教研的背景、现状、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研的背景1. 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 教育背景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初中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 家庭背景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部分家庭存在着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导致学生心理问题频发。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研的现状1.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专业教师数量有限,且部分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

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3. 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不浓厚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不浓厚,学生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

四、初中心理健康教研的策略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2)选拔和培养专业心理教师,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2.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设置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心理辅导、心理测评、心理游戏等。

(2)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课程实用性。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结题报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结题报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结题报告第一篇: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结题报告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背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

作为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为此,我们对当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二、现状及发展趋势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也可以说它是整体优化教育。

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

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现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三、课题研究目标1.了解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引起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3.培养我组成员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分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2.常州市新桥中学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年级-----------性别-----------1你对你的学习是否有信心?□很大□有□没有 2在学习中,你是否感到有压力?□经常□偶尔□从不3你通常怎样缓解学习上的压力?□与朋友或老师等谈心□进行恰当的运动□沉静在压抑的情绪中□其它()4你通常在何时有压力?□考前□考后□任何时候□被批评后5你与你的父母相处的怎么样?□很好无话不谈□一般□不好关系冷淡 6当你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怎样解决?□主动交谈□向父母发火争吵□不与父母讲话□其它()7你觉得怎样与朋友相处比较合适?□关注朋友的缺点□宽容理解朋友□互相关心互相信任□其它()8当你与朋友发生口角时你会怎么样?□主动道歉和好□放弃这个朋友□冷言冷语□其它()9你会因为自己心情不佳而向朋友发火吗?□经常□偶尔□从不 10你平常的心情状况怎么样?□高兴居多□阴晴不定□经常压抑□其它()11你是否会有伤害自己,他人的念头?□经常□偶尔□从不 3.调查对象及方法我们以《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试》和调查问卷为调查材料,调查学生在强迫心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心理、敌对心理、焦虑心理和异性交往心理等六方面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去化解通过调查摸底,我们发现我校学生有心理障碍的达到20%,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他们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人格偏执扭曲,耐挫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青春期间困惑等。

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吸烟、赌博、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与老师对立、不接受教育,是非观念淡漠,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2、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8月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校心理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评估途径等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

这些都为现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和理论上的依据。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新发展,它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指疾病和病弱。

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生理健康,而且还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即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的整体概念。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认知和应对方式,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

这种教育包括了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适应研究和生活的需要。

二、学生心理状态的构成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包括了情感、认知、意志、人格等多个方面。

情感方面包括了情绪、情感体验等;认知方面包括了自我认知、认知误区等;意志方面包括了意志力、自我控制等;人格方面包括了性格特点、价值观等。

这些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心理状态。

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三、有效的辅导和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的研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调节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情感支持、认知重构、行为干预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教育活动,旨在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之一。

虽然各学校在内容、目标、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常见的提法包括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或取代它。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应简单地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也不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或心理学理论的教育。

课题结题材料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结题材料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负责人武宏亮单位蓟县侯家营镇三岔口初级中学日期 2010年6月目录1.课题立项通知。

12.课题申请评审书。

2-123.开题报告。

13-164.中期报告。

17-205.研究报告。

21-326.其它主要成果。

33-587.发表的论文。

08.获奖的论文。

59-1199.成果影响证明材料。

120-14910.其它重要材料。

150-172备注:1. 课题立项通知课题组自己打印一份装入即可,日期以课题立项评审表批准为据,填写好本校及课题组应填内容,其他空着。

4.中期报告填写一份中期报告,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和专家评估要点以现代化建设创建或复查回访(或责任督学检查)其中一次为准。

10.其它重要材料(1).工作报告(2). 调查问卷(3).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4). 数据统计结果(5). 课题研究出版物、增刊等6.其它主要成果(1).以课题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结果下发意见、条文等材料(2).实际工作中已应用的课题研究成果材料9.成果影响证明材料(1). 以课题研究成果在大会上所作讲话、经验介绍交流材料(2).上级给予课题研究成果方面表彰、奖励材料《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经济日益繁荣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但思想观念却没能及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即使在学校中,常规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缺乏必要的关注。

由此直接导致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至有部分青少年在走上社会后做出了危害他人甚至社会的行为。

二、研究价值1、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校提供教育教学上的指导,为改革教育观念、教育实践铺路;2、实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少或避免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更加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三、研究目标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指导我校教育教学活动。

四、研究内容1、调查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归类整理常见问题及原因2、探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有效方法3、研究学生心理健康与促进其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五、主要观点1、实施素质教育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3、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关系人的一生。

初中生心理健康课教研(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课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面临着生理、心理、学习等多方面的压力。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生心理健康课教研进行探讨。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课教研的目的1. 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意识,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3.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4.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课教研的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1)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2)课程内容: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标准、心理调适技巧、心理障碍识别与预防等。

(3)课程形式: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2.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1)教师选拔: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有丰富实践经验。

(2)教师培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教师考核: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确保教师教学质量。

3.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营造(1)学校环境:优化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班级环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3)家庭环境: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4.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1)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2)心理沙龙:组织学生开展心理交流活动,分享心理健康经验。

(3)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解决心理问题。

四、初中生心理健康课教研的实施策略1. 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1)优化课程内容,使之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2)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初中生健康心理形成与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健康心理形成与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健康心理形成与培养研究》结题报告兰台实验实验初中心理健康课题研究组一、课题实验研究的背景和实验概况学生能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判断一所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和健康人格培养工作已有10年的探索,取得了可观的进步,这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认识的局限,以及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导致较多的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竞争力,缺乏危机感,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这些问题,在独生子女中尤为突出。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落实这一切宗旨,培养身体和心理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兰台实验初中在荆门市教育科研所的领导下,成立了以校长和教科室主任为龙头的《初中生健康心理形成与培养研究》的研究小组,以班主任为骨干,全员参与的研究策略,着力进行富有实效地研究工作。

自2003年以来,我们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学习品质、生活品质、人际交往等存在的多种不良心理品质,精心设计了三个不同时期的研究目标,即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近期目标从2003年1月开始,主要调查发现初中生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种类、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因势利导,以良好的校风、班风、人格来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调查报告及研究论文。

中期目标从2003年1月到2004年2月,形成三大特色专集:《影响初中生健康心理形成的不利因素及个案分析》、《成功转化初中生心理不健康案例分析集》、《培养初中生健康心理的途径与方法》。

长期目标就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校风、良好的班风、良好的学风、和谐的人格关系、健康的人格。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长时期被忽视。

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太令人满意,许多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不良等问题都意味着,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校深入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利用适宜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提高心理素质,通过预防、补救、发展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学校拥有良好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为达到学校的育人目标:“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奠定坚实心理基础。

三、理论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是对学生不健康的(或亚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行正面引导、积极预防或解决的教育。

换言之,主要针对学生业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而进行教育。

本课题基本上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以团体动力学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依据,把握环境、个体因素和行为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榜样行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学习者的认知过程等成分,进行提供榜样、强化和练习、发展效能和学习者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

通过班团活动、家访、校访、社会实践等辅助手段相互渗透。

四、研究方法理论思辩和经验实证结合是本研究遵循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我们以经验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为依托,采用文献分析、个案观察分析和经验概括方法完成。

同时结合下述方法进行:观察法、调查法、教育与心理测量统计方法。

同时根据研究需要,我们还将使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其他方法。

五、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申报子课题、确定课题组成员、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

2.研究阶段(第一轮):实施研究并作好阶段小结。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收集学生基本资料和开展第一轮的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及积累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资料。

初中心理健康教研(3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重挑战。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我校特开展了心理健康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活动邀请了心理学专家为教师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述、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心理辅导技巧等。

通过培训,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教学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并共同分析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们分组讨论,共同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涉及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压力应对等方面。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效果。

4. 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与交流教师们就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如网络成瘾、校园欺凌、学习压力等。

通过研讨,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育经验和心得,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得到了提高,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教师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 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们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爱。

初中心理健康教研总结(3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研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集中的阶段。

为了提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我们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研活动。

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二、教研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使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2. 探索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教研活动内容1. 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 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分享优秀教学经验。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5.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库,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四、教研活动成果1.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参加培训、讲座等活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创新。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积极探索,形成了多种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团体辅导、心理剧、心理测试等。

3.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

4. 教研成果得到推广。

部分优秀教研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五、教研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应丰富活动形式,提高教师参与度。

2. 教研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教师参与。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师能够积极参与。

3.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 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不够。

要进一步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1.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篇一:校级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县落润中学校级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很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而人们对此,在认识和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和狭隘化倾向,所以必须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要积极的加以重视,从而根本的搞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纠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狭隘化倾向的现状。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第1章课题探究意义及背景1.1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殊而关键的阶段。

特别是初中生,由于心理发育迅速,身体外形变化大,第二性特征的出现表明生理逐渐趋于成熟,但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期,所以他们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易引起种种心理上的矛盾。

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矛盾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和引导,将会对他们的一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有的还会波及到他人和社会。

因而,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第一,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一个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

而目前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就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每年的初中升重点高中的中考,对每个学生和家庭都是一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竞争,这就使得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频率相对更高。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可以看到因心理问题不能继续学习的学生。

在所有心理问题中,神经衰弱,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等占相当高的比例。

个别中学生甚至因为适应不了激烈竞、人际关系困难、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而离家出走或者自杀。

中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教研(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2.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4. 帮助中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活动内容1.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包括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技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

通过讲座,使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研讨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研讨,分享各自的心得和经验。

研讨内容包括:(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确立;(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的选取;(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的创新;(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

3.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观摩与交流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并针对观摩内容进行交流讨论。

通过观摩与交流,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水平。

4.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与反思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

反思内容包括:(1)活动效果评估;(2)活动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3)改进措施及建议。

四、活动实施1. 时间安排:本次教研活动为期两天,分为讲座、研讨、观摩和实践反思四个阶段。

2. 参与人员:全体中学教师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 活动形式:讲座、研讨、观摩、实践反思相结合。

4. 活动评价:活动结束后,对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教师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初中生心理健康初探”结题报告

“初中生心理健康初探”结题报告

“初中生心理健康初探”结题报告“初中生心理健康初探”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们承担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初探》课题,是中央教科所“十二五”的重点课题,基于社情、校情和学生家庭情况所存有的问题造成部分中学生心理异常提出的。

因为父母大批外出打工,留守学生增多,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增多,还有网络等因素的影响。

学校在对所有教学班级实行综合调查时发现:具有不良行为心理的学生所占比例失常,近几年逐年上升。

当前的学校教育,既使当前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仍存有偏面强调文化知识和既定规范的灌输,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心理素质培养的现象,导致当前学生心理素质不佳,他们身上暴露出来很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合的心理问题,如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害怕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水平差等等。

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未来国民素质,影响到我国的国际竞争水平。

具有不良行为心理的学生绝大部分具有类似的一致性和心理状态的异常性。

这些学生的背景都比较特殊,因而心理上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状态,这种心理的异常导致了种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通过资料查询全国各校的反映也基本相同,也带有类的一致性与心理状态的异常性。

都感到这个部分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

这个现象的存有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牵制家庭、学校的精力,影响了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

本着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关心,我们开始探讨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怎样培养教育好这些学生,把他们塑造成能自食其力、对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我们选定《中学生心理健康个案研究》课题,就是要探寻中学生不良行为心理教育的客观规律,形成规范的、科学的教育体系,以转化不良行为习惯,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任务和理论依据(一)课题研究的任务:1、从不良行为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社会活动,交往情况,家庭关系状况等方面,深入调查,准确地掌握中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

初中心里健康教研(3篇)

初中心里健康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迅速,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

本文将从初中心理健康教研的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研的背景1. 社会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2. 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许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导致孩子心理问题增多。

3. 学校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研的意义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初中心理健康教研的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教育合力。

五、初中心理健康教研的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负责人武宏亮单位蓟县侯家营镇三岔口初级中学日期 2010年6月目录1.课题立项通知。

12.课题申请评审书。

2-123.开题报告。

13-164.中期报告。

17-205.研究报告。

21-326.其它主要成果。

33-587.发表的论文。

08.获奖的论文。

59-1199.成果影响证明材料。

120-14910.其它重要材料。

150-172备注:1. 课题立项通知课题组自己打印一份装入即可,日期以课题立项评审表批准为据,填写好本校及课题组应填内容,其他空着。

4.中期报告填写一份中期报告,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和专家评估要点以现代化建设创建或复查回访(或责任督学检查)其中一次为准。

10.其它重要材料(1).工作报告(2). 调查问卷(3).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4). 数据统计结果(5). 课题研究出版物、增刊等6.其它主要成果(1).以课题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结果下发意见、条文等材料(2).实际工作中已应用的课题研究成果材料9.成果影响证明材料(1). 以课题研究成果在大会上所作讲话、经验介绍交流材料(2).上级给予课题研究成果方面表彰、奖励材料《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经济日益繁荣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但思想观念却没能及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即使在学校中,常规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缺乏必要的关注。

由此直接导致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至有部分青少年在走上社会后做出了危害他人甚至社会的行为。

二、研究价值1、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校提供教育教学上的指导,为改革教育观念、教育实践铺路;2、实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少或避免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更加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三、研究目标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指导我校教育教学活动。

四、研究内容1、调查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归类整理常见问题及原因2、探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有效方法3、研究学生心理健康与促进其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五、主要观点1、实施素质教育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3、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关系人的一生。

六、研究方法调查问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经验总结等。

七、实施步骤第一阶段:申报立项 (2010年4月——2010年6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提出课题申请。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 (2010年7月——2011年6月)编写心理调查量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统计分析所取得的调查数据。

第三阶段: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7月——2012年12月)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及个案分析。

第四阶段:撰写结题报告(2013年1月——2013年7月)撰写结题报告,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阐释(一)组成结构本课题的参加者正处于老中青结合状态,团队中所有参加者均在我校一线教学岗位工作,处理学生问题与校园突发事件出色。

整个团队不仅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且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和成果曾有多人次获各级教育学会的各类奖项,这是我们能力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受到了校领导好评,更有部分研究经验在校内得到推广。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研究资料:以校图书馆为依托,搜集互联网为辅助。

2、研究经费:学校资助5000元,自筹1000元。

3、研究时间:预定研究时间为两年,根据实际需要可能会有所浮动。

九、预期研究成果1、教育研究成果集2、实验结题总结报告《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武宏亮所在单位:侯家营镇三岔口初级中学一、研究概况:研究的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指导我校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培养健康个性,预防、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的内容:1、调查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归类整理常见问题及原因2、探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有效方法3、研究学生心理健康与促进其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研究的方法:调查问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经验总结等。

研究结果及价值:1、编写心理调查量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统计分析所取得的调查数据,完成前期调查;进行个案分析。

2、初步提出核心概念和基本观点,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依据所得研究材料,撰写相关论文;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及个案分析。

3、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得到了加强,科研能力有所提升,最终形成教育研究成果集。

形成了针对我校学生的第一手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基本上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对指导我校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培养健康个性,预防、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能直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课题的政策、理论依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新课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主体教育理论。

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育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人本教育理论。

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教育者必须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6、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主要部分。

三、研究过程:(一)切实负责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全面分析学生心理健康形成的诸多因素。

1、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们课题组对我校2010级100名学生,作了调查研究。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精心设计测试,这些题目包括面广,涉及到学生心理的多个角度。

被测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是”和“否”。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本着学生完全自愿的原则进行独立地测试。

然后根据学生的得分,来分析学生是否存在着心理上的缺陷,并统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们测试的成绩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7%。

其中,性别的差异显著,男生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检出率9个百分点。

另外,调查发现,离异子女问题检出率高达42%,完整家庭的子女情况相对要好得多。

2、将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个统计,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紧张,占39%;二是学习考试焦虑,占据28%;三是“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约占29%;其它各类问题占15%。

进一步分析得知:首先,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涉及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或同学关系、异性关系等。

其中,同伴或同学关系的问题最为突出,32%的同学不能正确认识,出现闭锁、防御、自卑等交往心理障碍。

而离异家庭子女竟有38%的同学关系紧张。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上,具体分为:学习压力、厌学、学习困难、考试焦虑。

再次,“自我”问题表现在:自我评价不准,或过高或过低;自我体验错误,出现自卑、焦虑或逆反心理;自制力差,易冲动、耐挫力弱。

3、通过个案分析,学生不健康心理有如下几种类型:(1)骄傲自负心理: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好,或长期担任班干部,或经常参加比赛并获奖,或自恃父母有钱有权而骄蛮无理等。

进入中学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的成绩和外在的条件,不习惯中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又没有继续学习的决心和行动,他们就产生失落、怨恨心理,总认为自己“失宠”被“冷落”没有人“关心”等。

(2)自卑孤僻心理:有的学生由于生理素质弱,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人家等原因,产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尤其不愿与条件比自己好的同学或是学习好的同学交往,他们心理压抑、行为孤僻,有时甚至有古怪异常的行为。

(3)贪图享受心理:现在的农村生活好过了,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不愿让孩子吃一点苦,使他们逐渐变得行为懒散,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苦、生活上讲究吃穿、抗挫能力差。

(4)过分依赖心理: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上过于被动,遇到难题就等老师讲解,考不好就闹情绪;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往往容易造成流生。

(5)任性自私心理:很大部分学生有这种不健康心理,他们在家中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顶撞父母,不孝敬长辈,在学校里吃不得一点亏,不礼让同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6)虚荣妒忌心理:有的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同学,对比自己强的同学、对被老师表扬的同学总是心存忌妒。

(7)盲目从众心理:有些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总认为“别人可以抄作业,我也可以抄”、“你敢抽烟、我也敢”等。

4、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家庭情况、当前的社会情况,对这些问题的出现作了深入的分析,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金钱至上”的消极思想,妨碍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传统“应试教育”留下的弊端,不可避免地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家庭的不和谐,导致学生出现种种问题。

二是内部因素,初中生是理想、信念迅速变化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时期,开始了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这时候,学生的生理也迅速成熟,而心理的发展跟不上生理的发展,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与依赖,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因不能正确认识,或不能处理好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