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燕子春秋) 阅读答案附翻译
景公之时的阅读及答案

景公之时的阅读及答案景公之时的阅读及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景公之时的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景公之时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②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怪哉!寡人闻命④矣。
”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⑤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
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
③陛:宫殿的台阶。
④闻命,闻教,受教。
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
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⑤循,巡,巡查。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雨雪三日而不霁()⑵公被狐白之裘()⑶立有间()⑷今所睹于途者()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后,“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晏子的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下雨雪;⑵同“披”,穿;⑶一会;⑷所看到的。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金壶丹书(《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注释】①弋:捕鸟。
②烛邹:人名。
齐国的一个官员。
9.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①臣之妻私臣( ▲ ) ②王之蔽甚矣( ▲ )③是罪一也( ▲ ) ④数烛邹罪毕(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分)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分)11.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12. 从劝谏目的和劝谏方法看,两篇文章有何差异?(4分)参考答案:9.私:偏爱蔽:受蒙蔽是:这毕:尽完10.(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谤讥”“闻”译错1个扣1分)。
(2)让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主重视禽鸟而轻视人。
(“重”“轻”译错1个扣1分)11.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晏子春秋(高中文言文阅读)

晏子春秋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无恤,日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
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
公驱,及之康④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而。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数量: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B.徒行见公曰徒:步行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赶上D.委之百姓委:任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三请,不见许见笑于大方之家B.令国致乐不已木已成舟C.钟鼓不陈陈规陋习D.晏子乃返失败乃成功之母3.下列四组句子,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3分)①遂分家粟于氓。
文言文阅读练习2及答案

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 不已。
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
公驱,及之康④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敝撤: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补充注释]霖雨,连续下雨超过三天就叫霖雨,就是现在所说的“淫雨”。
柏遽,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一说认为是一个近臣的名字,有一说认为“柏”就是“伯”,官名,君主的近臣。
“遽”,立刻。
家粟,春秋时,诸侯称国,大夫称家,“家粟”指晏子自己封地的粮食。
请身,就是“乞身”,请求辞职的委婉说法。
兼于涂,“兼”是“溓”的假借字,读“黏”。
甘霖亭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

甘霖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甘霖亭记韩日缵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也。
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
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
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其形容憔悴。
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
行之不辍,尔乃润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于畎亩,无不优渥霑足者。
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
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
业裹三月粮,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
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
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
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
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
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
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
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再月不雨谓之亢再:二,两个B.无岁是无民也岁:岁月C.行之不辍辍:停止D.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造:前往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
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B.荆公守惠之明年不日成之矣C.太守其不勤民其形容憔悴。
D.自原野达于畎亩渗漉于闾阎1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B.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C.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D.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
精选文言文篇段翻译(四)

精选文言文篇段翻译(四)文言学习0323 1527精选文言文篇段翻译(四)一、晏子春秋第一卷内篇谏上第一(节选)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十有七日矣!怀宝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保之妾,俱足粱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之吏,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使足以毕霖雨。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死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万三千乘;怀宝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可令歌舞足以留思虞者退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数量: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译文】齐景公时,连续下雨十七天。
齐景公却夜以继日地饮酒。
晏子请求给灾民发放粮食,多次请求,都没有得到齐景公的允许。
齐景公命令柏马上(一说柏遽是人名,齐景公近臣。
一说“柏”是官名,“遽”乃急遽之意。
此处取后说)巡视全国,招纳善于歌舞的人。
晏子听到此事后,很不高兴,于是把家里的粮食分给灾民,把装粮食的器具放在路边,自己步行去见齐景公说:“连续下了十七天的雨,一个乡有几十家的房屋受损坏,一个里有几家没有饭吃,老年体弱的百姓,寒冷时不能得到短衣御寒,饥饿时不能得到糟糠充饥,步履艰难无法行走,四处张望无处诉说。
景公之时文言文阅读答案 景公之时文言文及翻译

景公之时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之时文言文及翻译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二、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
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
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
”三、点评: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有医者自称善外科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有医者,自称善外科。
一裨将自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裨将曰:“簇在膜内须亟治。
”医者曰:“此内科事,不意并皆责我。
”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二、翻译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
有一位偏将从前线回来,被乱箭射中,深入到腹内隔膜里,请这位医生给他医治。
医生就拿并州剪剪去了箭,然后跪在地上讨要酬劳。
《景公闻命》“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阅读训练及答案、翻译

?景公闻命①?阅读答案及翻译景公闻命①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③狐白之裘④,坐堂侧陛⑤。
晏子入见,立有间⑥。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日:“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如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阅读训练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一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3.“雨雪三日而不霁。
中“霁〞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现代汉语仍保存了这个意思,请举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6.宴子巧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公被狐白之裘〞中“被〞通“披〞,穿。
2.“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名词“雨雪〞活用为动词,“下雨雪〞。
3.j 雨后或雪后转晴光风霁月4.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5.因“公被狐白之裘〞。
6.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而“出裘发粟与饥寒〞。
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夹雨带雪一连下了三日还不见晴。
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
晏子进来见景公,在他旁边侍立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雨雪一连下了三天而天气不冷。
〞晏子反问他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现在的君主不如他们啊。
〞景公说:“讲得好。
我听你的话。
〞便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
景公之时-晏子谏齐景公-雨雪不寒-晏子春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景公之时|晏子谏齐景公|雨雪不寒|晏子春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3、对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雨雪三日而不霁奋袖出臂B.公被狐白之裘则又请焉C.婴闻古之贤君宴酣之乐D.逸而知人之劳水尤清冽14、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同类的一项是: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窥镜而自视B.乃令出裘发粟乃重修岳阳楼C.饱而知人之饥何陋之有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真不知马也15、翻译下面句子。
⑴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6、文意理解。
景公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的原因是读了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3、B 14、B15、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16、公被狐白之裘晏子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能换位思考,知道民间疾苦,劝说君王行善。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的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阅读答案(附翻译)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阅读答案(附翻译)“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6题。
(共9分)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①存于陌。
公驱及之康②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②康:大路。
15.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答案: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2)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答案:(1)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
(2)我愿意奉献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百姓。
拿出多少来赈济,完全听从先生的吩咐!参考译文:齐景公时,(有一年)阴雨连绵,连下了17天。
景公不以为然,成天在宫中纵酒欢宴。
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
……请求自己离开朝廷。
于是,便快步离开了宫殿。
齐景公在后边追赶他,路上泥泞不堪,行路艰难,没有赶上。
景公便催促车辆,赶到晏婴家里。
晏婴已经把家里的粮食、器具都送给饥民了。
齐景公在大路口追上晏婴后,连忙下车,跟在晏婴身后说:“我有罪,先生抛弃了我而不援救。
我没有俭仆的美德让您屈从,难道先生还不顾及国家百姓吗?希望先生能多帮助我,我愿意奉献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百姓。
景公之时(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二十九景公之时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③;坐于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⑤;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⑥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⑦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⑧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⑨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雨yù雪:下雪..雨;用作动词..霁j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这是裘中最珍贵的..④陛:宫殿的台阶..⑤间:一会儿..⑥闻命:闻教;受教..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⑦睹:看见的..⑧循:巡;巡查..⑨疾:病困..练习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被.狐白之裘同“披”散开;穿着..2逸.而知人之劳安逸3出裘发粟与.饥寒者给;给予4所睹于途.者路2、翻译下面句子: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答: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答:晏子以古代贤君为例;用“讽刺”的方法让景公知道他养尊处优;不知百姓之饥寒;晏子的言语令景公感到惭愧..4、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答:景公的笑尴尬地掩饰自己的失言..5、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孔子的话的理解..答:这句话是对晏子和齐景公的赞扬;晏子能够巧妙的说出自己给齐景公的劝诫;而齐景公也能迅速接受并按照晏子的进言做出相应的反映..这里给出了四个模范;一个模范的君王;一个模范的臣子;一个模范的劝诫方式和一个模范的纳谏方式..译文:景公在位时;雨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雪下了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忍饥挨饿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阅读答案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阅读答案“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阅读答案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2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2分)①公被狐白之裘被:②饱而知人之饥饱: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学而时习之B.坐于堂侧陛莫不有求于王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贤能为之用不足为外人道也22.用现代汉语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2分)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23.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揭示故事蕴含的道理。
(2分)参考答案:20.①通“披”,穿着(1分)②吃饱(1分)21.C (2分)22.(2分)(景公)于是就命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
2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分)“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阅读答案2文言文阅读(12分)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景公闻命》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景公闻命》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景公闻命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②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④。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日: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如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②被:同披。
③陛:宫殿的台阶。
④有间:一会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婴闻古之贤君()
(2)逸而知人之劳()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3、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
4、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听说(2)辛劳
2、(景公)就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
3、公被狐白之裘。
4、敢于直谏(善于进谏)体恤百姓(爱国忧民)。
景公之时文言文翻译

景公之时文言文翻译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
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
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
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
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赏析推己及人,是一种美德。
自己温饱能想到尚未得到温饱的人,而且能够想方设法使得那些人也能得到温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燕子春秋) 阅读
答案附翻译
公之时,霖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无恤,日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
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
公驱,及之康④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而。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
七万种,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数量: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赶上
D.委之百姓委:任命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三请,不见许见笑于大方之家
B.令国致乐不已木已成舟
C.钟鼓不陈陈规陋习
D.晏子乃返失败乃成功之母
19.下列四组句子,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的一组是()(3分)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2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屈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