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1练习题.docx
历史必修1第一、八单元训练题.doc

D.巩固奴隶制国家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训练题单项选择题:1、 西周分封制存在的基础是A.周王拥有的权力B.诸侯国的承认C.确保一定数量 的奴隶D.井田制的存在2、 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爵位B.分封土地C.分封人口D .规定贡赋3、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民主选举首领C.世袭制D. 分封制4、 西周时期,下列哪个不是受封诸侯王对周天子的义务A.随从作战B .互相征战C .朝觐述职 D.镇守疆土5、 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建立D.清朝 灭亡6、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 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政权7.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A.礼仪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8、《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9、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分封诸侯国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10、《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A.尊重祖先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与征伐D.善于带兵打仗11.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已过时12.根据秦朝的中央官制,地位一样的官职是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太尉④廷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来源于战国时期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14、秦朝能达到“一法制,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统一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D、实行了法治1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沿袭B.考试选举C.皇帝任命D.地方推荐16、(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一单元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
但后来《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
这种局面()A.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B.巩固了分封制度C.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D.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中宗子是士,而平民却成为大夫,宗子政治地位低于平民,这与祭祀活动中宗子高于平民的宗法次序相冲突。
这反映出宗法制已被破坏。
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礼记”“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制始于秦朝,故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郡县制的进步性C.促进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称为食邑。
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
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俸的制度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故本题选C。
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答案:B解析:依据“无尺土之封”,可知是指秦朝的郡县制,“使后无战攻之患”则是对郡县制的肯定。
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测试题.doc

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测试题高一历史必修1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字母写到下列答题卡里。
每题2分,计60分)I、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匾牌(图略。
图中文宁为“华氏史祠”),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彳丁。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5、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 B.隋朝 C.宋朝D.清朝8、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管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9、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10、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参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II、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他字。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12、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H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13、明代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4、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周王——卿——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 周王----- 诸侯--- 士--- 大夫D^ 周王 ----- 大夫 --- 士--- 卿15、“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16、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7、周初实彳丁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力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18、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有关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地方行政长官B、山皇帝直接任免C、可以在辖区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权力控制的工具19、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20、下面关于“城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B.城邦是“城市国家”的意图C.城邦的政治制度都实行民主制D.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21、梭伦改革与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改革B.无论财产多少,每一个公民可以担任各种官职C.都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22、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于中,而不是在少数人于中。
历史必修1期末测试卷.docx

历史必修1期末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题)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3、郡县制与分封制丰娶个回在于:A、郡县分两级,分封分四级B、分封制主要在周朝实行,而郡县制开始于秦朝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D、郡县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分封制不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4.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治,元政府决定A.确立册封制度B.设立三司、六部C.设置理藩院D.推行行省制度5.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
”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B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力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6.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提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大臣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刘罗锅”B宰相制度早在明朝已废除,所以电视剧名会误导群众C刘墉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山,只是哗众取宠而已8.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牢固的血缘关系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C.浓厚的专制色彩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9.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10.右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对此印象最深的是该图反映了A.元代行省制度的兴盛B.近代列强侵华的暴行C.太平天国规模巨大D.北伐战争轰轰烈烈11.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刘永福黑旗军④义和团运动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中央集权的措施?A. 郡县制B. 封建制C. 行省制D. 诸侯制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建立丞相制度D. 实行科举制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科目有哪些?A. 明经、进士B. 明法、明算C. 明史、明书D. 明礼、明乐4.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科举制B. 建立三省六部制C. 推行新法D. 实行行省制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建立东厂B. 推行海禁政策C. 废除丞相制度D. 实行科举制6.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科举制B. 建立军机处C. 推行新法D. 实行行省制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地方行政制度?A. 郡县制B. 封建制C. 行省制D. 诸侯制8.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建立丞相制度D. 实行科举制9.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科目有哪些?A. 明经、进士B. 明法、明算C. 明史、明书D. 明礼、明乐10.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科举制B. 建立三省六部制C. 推行新法D. 实行行省制二、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废除封建制,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请根据材料,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唐朝时期,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宋朝时期,推行新法,加强中央集权。
请根据材料,分析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请论述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及其对中央集权的影响。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由哪位皇帝开创的?()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玄宗D. 唐高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 宣扬国威B. 寻求贸易C.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D. 以上都是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哪些改革?()A. 推行科举制度B. 改革税制C. 推行新政D. 以上都是答案:D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6.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胜利是?()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7年C. 1945年D. 1949年答案:A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哪一年?()A. 1949年B. 1950年C. 1952年D. 1956年答案:B9.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一项运动是毛泽东发动的?()A. 大跃进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文化大革命D. 反右运动答案:C10.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建立经济特区B. 引进外资C. 扩大对外贸易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____个郡。
答案:362. 唐朝时期,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规模是____平方公里。
答案:84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的____。
答案:东海岸4.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主张建立____。
答案:民主共和国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实现____。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推行法家思想D. 以上都是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增强了中央集权C.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D. 以上都是3. 明朝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A. 防止外敌入侵B.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C. 限制海外贸易D. 以上都是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边疆?A. 修建长城B. 与蒙古建立联盟C. 发展边疆经济D. 以上都是5.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A. 封建制度的废除B. 民主思想的传播C. 民族工商业的兴起D. 以上都是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采取了哪些战术?A. 游击战B. 阵地战C. 城市战D. 以上都是7.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A. 解放农民B. 促进农业生产C. 巩固新政权D. 以上都是8.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遭受了哪些损失?A. 文化遗产的破坏B. 经济发展的停滞C. 社会秩序的混乱D. 以上都是9.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A. 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B. 对外开放的扩大C. 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D. 以上都是1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21世纪提出的哪些方面的重要战略?A. 经济合作B. 政治互信C. 文化交流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展示了中国________的航海技术和________的开放态度。
3.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________运动,它标志着中国________的开始。
必修1(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

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端的主要依据是(d ) 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 B.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实行了奴隶制的土地国冇制 D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而不是(c ) 私冇制发展的结果 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b ) 远占传悦 B.西周分封 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 周王室衰微B.生产力的发展 C. 1. A. C. 2. A. C. 3. A. 4. A. B.阶级对立的产物 D.历史的进步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导致这种现彖的根本原因是(b ) 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5. 以下冇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C 对我国丿力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彩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小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a ) 改国王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B.屮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 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下列冇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b ) 6. A. C. 7.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③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丿力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冇利于屮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② B.③④ C. D.②© 8.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c )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d )世卿世禄制 6)确立屮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④从屮央 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9•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c A.都是小央集权制 C 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 10.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 A •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C.①③④ )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 每州设刺史一名。
必修一历史练习题

必修一历史练习题一、选择题1.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历史事件: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C. 唐朝建立D. 明朝灭亡2. 下列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王安石3. 以下哪个选项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赵匡胤C. 朱棣D. 李自成4. 以下哪个时期不属于中国封建社会?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5.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辛亥革命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鸦片战争二、填空题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
7.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_________的中心。
8.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十分活跃,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___,他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流。
9.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其中“内忧”主要指的是_________运动,而“外患”则是指列强的侵略。
10.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同时也开启了_________的新纪元。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汉武帝时期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2. 请列举唐朝时期的三大文化成就,并简要说明其对后世的影响。
13. 明朝时期,中国科技有哪些突出的成就?请列举至少两项。
14. 清朝末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请简要分析其对国家的影响。
1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四、论述题16. 论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17. 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18.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19. 探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0.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焚书坑儒B. 郡县制C. 科举制D. 九品中正制答案:B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武则天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A. 海禁B. 闭关锁国C. 朝贡贸易D. 丝绸之路答案:D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A. 册封达赖喇嘛B. 建立东厂C. 建立西厂D. 建立锦衣卫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A. 君主专制B. 土地私有C. 世袭制度D. 科举取士答案:B6.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A7. 唐朝时期,实行了哪种制度来选拔官员?A. 九品中正制B. 科举制C. 世袭制D. 推举制答案:B8.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藏D. 传播文化答案:B9. 清朝时期,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A. 土地兼并B. 人口过多C. 赋税不均D. 粮食短缺答案:C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滑铁卢之战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长城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学作品?A. 《诗经》B. 《史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医学家?A. 华佗B. 张仲景C. 李时珍D. 孙思邈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中央集权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长城,以及推行焚书坑儒等。
高中历史必修1基础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1基础练习题(附详细答案)1. 请问下列历史事件中,哪一个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爆发的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武装斗争?(A)巴黎和会(B)甲午战争(C)第一次鸦片战争(D)太平天国战争答案:(D) 太平天国战争2. 清朝中叶的战争共有几场?(A)2场(B)3场(C)4场(D)5场答案:(C) 4场3. 对于多次出现中国领土被侵占的历史,下列哪一个观点是错误的?(A)因战争年代较长,极为频繁,所以中国历史上领土多次被侵占(B)领土被侵占主要是因为、国力较弱(C)对外侵略是中国历史的主题之一(D)中国是一个容易被侵占的国家答案:(D) 中国是一个容易被侵占的国家4. 请问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A)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片大好(B)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C)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时间很短,且进展较快(D)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主要受限于文化和思想的滞后答案:(D) 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主要受限于文化和思想的滞后5. 经济援助指的是(A)对外迁徙(B)招收外国移民(C)接受外国人爱国人士支援(D)接受国外的经济帮助答案:(D) 接受国外的经济帮助6. 下列哪一项没有给中国带来严重社会问题?(A)摄政王草创冯玉祥主政,国歌改为《义勇军进行曲》(B)进行了“五四”运动,呼吁实行民主主义(C)发表了《五四宣言》,提出“救亡图存”主张(D)发生了南京大,给民众带来深重的创伤答案:(A) 摄政王草创冯玉祥主政,国歌改为《义勇军进行曲》7. 请问下列哪一位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领域一位重要的学者?(A)(B)林彪(C)(D)陈独秀答案:(D) 陈独秀8. 请问下列哪一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代表人物?(A)孙中山(B)蒋介石(C)陈独秀(D)周恩来答案:(C) 陈独秀9. 请问下列哪项不是中国近代自我救亡运动的内容之一?(A)废止各省治外法权(B)不承认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C)对外世界宣传中国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D)发展民族工商业答案:(C) 对外世界宣传中国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10. 请问下列哪一个事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A)中俄密约的签订(B)中法战争的爆发(C)辛丑条约的订立(D)《马关条约》的签订答案:(D) 《马关条约》的签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实验中学 高二文科历史练习题(一)1. “夏朝设秩序,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土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 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Z —是:()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D.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 “分封制一郡县制一郡国并行制一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 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 古代屮国政治制度的产牛C. 封建屮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D.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3. 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Z 以天,争乃不生。
”对其“天”的理解 正确的是A. 确定继承人选的犬子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4. 由下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 官僚子弟富豪 平民 贫民 69. 6% 6% 15. 7% 8. 7%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5. 钱穆曾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在 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 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请在“”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A ・“屮朝”制度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 6. 中国历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 商对策。
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捉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 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
以上场呆最可能发牛于何时?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7. 韩剧《来白星星的你》中,都教授降落在朝鲜的口期为光海一年(公元1609年),此时 中国正值明朝万历年间,若他当时降落在中国,以下情况有可能的是()A. 成为明帝国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B. 任职六科给事屮,监察地方官吏言行C. 以平民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官吏D. 成为殿阁大学士,对军国大事进行“批红” 8. 嘉靖年间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儿复矣。
昔日张先生(内阁首辅张麗) 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
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
今严先生(首辅严 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这套体现在鞠躬拱手上的礼 节变化直接反映了明代( )A.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B.宰相权力持续遭到削弱C.宦官与内阁首辅矛盾尖锐D.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现实B.表现自然主义的犬道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9.《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卜而夕奉行。
……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 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収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10.2009年12月,在烟台莱山区发现一块牌匾,长约两米,宽近一米,四边精刻龙形图案, 小间刻有“奉天诰命”四个大字,牌匾左右雕刻文字为“诰赠昭武都尉候选都司、封朝议人夫候选同知加一级李九龄……道光十年御煬”。
这能够用于研究()A.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B.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C.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D.隋唐的政治制度和官制11・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冇,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 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逆既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A.平等外交思想B.屈辱外交思想C.传统夷夏思想D.殖民外交思想12.《天朝出亩制度》规定上:“凡当收成时..... 除足冇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 如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这突出体现T ()A.绝对的平均主义B.彻底的反封建思想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0.以人为木的人文主义13.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颁行的《天父诗》中写道:“只冇媳错无爷错,只冇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可见,太平天国政权具有()A.革命性B.封建特权思想C.进步性D.封建保守思想14.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白审案件也有11起。
这说明当时()A.外国己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C.屮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15.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年)说:中国是-•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度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明朝设立内阁制度D.清朝设宜军机处16.1912年1月1 H,《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地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②男女平等的观念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④救国必须要依靠女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7.1928年屮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B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18.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木上改变了屮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 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0.屮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英本质意义是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D.否定君主专制政体20.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人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屮国不能自主决定关税税率B.屮国的关税税率由英国决定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22.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吋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
造成中西这种差界的主要成因是A.屮国宗法制的传统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
……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來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材料二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军功爵制。
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
规定没冇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冇世袭的龄位。
立冇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阱。
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
材料三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屮何如'则秘书。
”是指丄族子弟只要能处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苦作郎,只要能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著作郎、秘帖郎是官职名称)。
材料四《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白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殼中矣。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2)汉武帝是怎样发展选官制度的?东汉冇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岀科举制的哪一方而的历史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Z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Z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以天下z广,四海Z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口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 其如不中者何?以口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广何待!——摘口《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冇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Z,所以穏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H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人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呦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8分)(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屮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长沙市实验中学文科历史练习题(一)答案:1-5:DCDAB 6-10:CCAAB 11-15:CABBD 16-20:CBDDD 21-22:AA 23.⑴变化:由壯袭官爵(或世卿世禄)到按军功授官爵。
阶级基础: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2)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皇帝征召。
东汉变化:人才选举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3)变化:由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到考试选官。
阶级基础: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影响:为封建国家笼络了大批人才。
24.(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 完善专制主义屮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冇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火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和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