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三大研究的特点
(一)描述性研究
1.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仅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研究对象的特点。
2.描述性研究中,开始时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难以确定等原因,因果推断有局限性,但可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二)分析性研究
1队列研究:
(1)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研究之前客观存在的。(2)设立了对照组
(3)由因及果:一开始就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在纵向前瞻观察其果。
(4)能确证暴露于结局的因果关系:先因后果且能计算结局的发生率,估计暴露人群发生某结局的危险程度,因而能判定因果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
①属于观察法;
②设立对照组;
③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④不能确实证明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性研究(前瞻、干预、随机、)
1.属于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混杂和偏倚。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样本人群,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和预后因素应相似,这点与观察性研究不同。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在一些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限制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这是与观察性研究的根本不同点。
二.优点与局限性
(一)病例对照研究
优点
1.特别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
2.省钱,省力,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3.广泛探索病因的同时,还可应用与其他方面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
4.同时研究多种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广泛探索病因。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局限性
1.不适合于人群中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4.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难以判断,因而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
5.不能测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
(二)队列研究
优点
1.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且有观察者亲自观察得到,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得到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计算RR,AR直接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序上合理,加之偏倚又少,可证实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还可分析一种原因和多种疾病的关系。
局限性
1不适合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因为需要的样本量太大。
2.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失访偏倚。同时观察对象容易改变他们的态度。
3.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的引入,已知变量的变化都可影响结局,使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更复杂。
4.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且组织和后勤工作相当艰巨。
(三)实验性研究
优点
1.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提高了可比性,能较好的控制混杂和偏倚。
2.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因素事先设计,结局变量和测量方法事先规定,通过随访对全过程观察到底,通过和对照组比较,论证强度高。
3.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干预和多种结局的关系。
局限性
1整个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实际工作场难以做到。
2受干预措施使用范围的约束,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影响试验结果推论到整体。3,研究人群数量大,随访时间长,难以保证依从性,影响试验效应的评价。
4.由于研究因素是研究者为实现研究目的施加于研究对象,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三.三大研究的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
2.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
3.发现高危人群,实现三早预防
4.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34为现况研究)
(二)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
1.检验病因假设,能力较强。主要用途。
2.评价预防效果,这里的预防措施不是人为给予的而是研究对象的自发行为。
3.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4.新药上市后的监测,如不良反应。
病例对照研究
1.广泛探索疾病的危险因素。
2.深入检验某个或某几个病因假说。
(三)实验性研究
1.验证病因假设,通过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验证危险因素的致病作用等。
2.评价疾病预防效果。可用于评价预防性措施的效果,如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也可用于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如手术措施等治疗某种疾病的效果。
四、三大研究样本含量的影响因素
(一)描述性研究
现况研究①预期现患率(现患率为50%时所需样本量最大);②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即容许误差d);③要求的显著性水准(α)。
(二)分析性研究
P,其越接近于0.5样本量就越大;②暴露队列研究:①对照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组与对照人群发病率之差;③要求的显著性水准;④功效。
P;②预期的该因素的效应强度,即相对危病例对照研究:①研究因素在对照组的暴露率
险度RR或暴露比值比OR;③检验的显著性水准α;④检验功效;
(三)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及其他试验):①计数资料以治愈率、有效率、缓解率、生存率、病死率等为分析指标时,频率指标(P)越低样本量越大;②试验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比较指标的数值差异;③检验的显著性水准α和检验功效1-β;④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双侧样本量大)。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五大应用
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3、流行病学的六大特征
①群体的特征;②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线索);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④社会心理特征;⑤预防为主的特征;⑥发展的特征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按是否事先设立对照组又分为:1)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监测、生态学研究);2)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②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分为1)临床试验;2)现场试验;3)社区实验。
③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1、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了解疾病分布的特点是人类认识疾病的基础和起点,是描述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性研究的基础。
2、发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①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应用:发病率是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发病率高对人群健康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