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近代史详解
包头英雄人物事迹材料
包头英雄人物事迹材料1. 张学良(Marshal Zhang Xueliang):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尊敬的英雄人物,也被誉为中国的孙中山。
他出生于包头市,曾在旅顺军事学校接受军事训练。
1928年,他父亲被阎锡山派兵杀害,由此开始,张学良接管东北军队,成为东北抗日救国的重要领导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张学良积极组织抵抗,成为顽强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
1945年在八路军的协助下,他成功发动了一次保卫东北的武装起义,解放了东北地区。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伟大英雄,他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
2. 张德江(Zhang Dejiang):张德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政治家,曾担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他在包头市出生,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投身革命事业。
在他的领导下,包头市迅速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张德江是中国政治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国内外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郭沫若(Guo Moruo):郭沫若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名人,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他出生于包头市,早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誉为“诗中的战斗”和“诗中的火炬”。
他的代表作品有《祝福》、《杨靖宇将军》等。
作为一位文化人,郭沫若还热衷于挖掘和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4. 李济深(Li Jishen):李济深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出生于包头市,曾担任辽宁省委书记,为辽宁地区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济深是一位有远见和智慧的领导者,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徐特立(Xu Telie):徐特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一位著名的电力工程专家。
他出生于包头市,曾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徐特立在电力系统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为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学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与见证者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推动者
张学良在国共合作中 扮演了重要角色,推 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形成。
张学良与苏联建立了友 好关系,为中苏两国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张学良与美国等西方国 家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与合作,为中国在国际 上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 帮助。
张学良还积极推动了中 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 与交流,为中国与周边 国家的友好关系奠定了 基础。
感谢您的观看
教育经历与成长
留学时期:赴美留学,学习军事专 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学时期:就读于东北育才学校, 接受新式教育
成长影响:留学经历对其思想观念 和军事才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军旅生涯与政治地位
张学良的军旅生涯: 从东北军将领到全 国抗日战争的重要 指挥官
张学良在中原大战 中的角色和贡献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 :个人决策与国家 命运的交织
张学良重视历史传承,通过出版书籍和举办展览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近代史。 张学良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历史文献的整理与出版,还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和推广。
国际友人与交往
国际舆论:张学良在国外的知 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国际媒体 对他的评价
国际援助:张学良在抗日战争 期间,争取到的国际援助和物
张学良:中国近代史的重 要人物与见证者
目录
张学良的生平 张学良与中国近代史的关联 张学良的家族与后代 张学良的文化遗产 张学良的国际影响与评价
出生背景与家庭
父亲:张作霖, 东北军统帅
母亲:赵春桂, 出身名门望族
出生地:辽宁 省盘锦市
家庭背景对张 学良的影响: 继承父业,成为东北军将领
童年时期: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成 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张学良
昔日故居
张学良故居坐落天津法租界32号路 (今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一所西 洋集仿式楼房。张氏在二、三十年 代来津常住此处。 该所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 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 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 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 备具全,院内广植草坪。 该楼以张寿懿(张作霖五夫人)名义 购自法国领事馆。1949年后张寿懿 去香港,由其子张学铨管理出租。 1956年进行私房改造后由国家经营, 1960年改按公产掌管。
人物评价
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他戒掉了鸦片,更忍受了五 十余年的监禁生活。 是一个重义气、重感情的人——他的部下,上至军长下至士 兵,几乎没有不尊重、拥戴他的;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 更是传为佳话。然而,他也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兵谏” 快要成功之时,他因为担心蒋介石的安全,事前没有跟任何 人商议(包括当时就在他身边、对他的安危非常关注的周恩 来),就匆忙拉着杨虎城陪同蒋介石夫妇乘车直奔机场,并 且陪送他们回南京,从此被监禁。他关心蒋介石,蒋介石却 对他心狠手辣。 纵观张学良一生,尽管也犯下过较大的错误,如奉行蒋介石 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不费一枪一弹就尽占我东三省, 但瑕不掩瑜,他后来通过“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为 祖国统一、抗击法西斯立下了丰功伟绩。因此,他的功绩大 于过失。 总之,张学良不失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 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 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 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 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 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 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 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 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 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 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张学良人物评说
张学良人物评说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假设没有他和他所做的事情的话,中国的历史肯定要改写.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和一个国家的政治联系的.现在网络上可以看出前苏联当年国内的统治是一种红色专制,中国,现在没有当年苏联那么专制,也免不了对当年的历史有所隐瞒和修改.所以,我更愿意避开教科书里那些主观的判断性的结论性的语句.网络给了我们更多接触历史的道路.我更愿意去看上面的一些回忆录.首先,我不把张学良当成教科书中的“大英雄”来看待.俗话说,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他出身军阀家庭(而且是由土匪发展起来的军阀家庭)尽管后来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耳濡目染让他身上有他父亲-张作霖的土匪气息.这在他后来的作为中有所体现.军事将领做的好不好先且不论,至少能先说出来,他不懂的玩弄政治.之前应该说一下,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张学良能带领他的东北兵,并不只是他土匪爹的缘故,他在东北军中的威望非常高,比如在郭松龄叛变中,士兵见到他知道不是他的命令后几乎放弃作战;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后西安东北军暴起,酿成二二事件.这些,都可以看出他手下的军队,都是愿意为他而死的,如果他想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话,军队是回服从他的.从东北易帜开始说起,历史书上说这是张学良系国仇家恨于一身,为民族大义而为.当时真的没有别的想法吗?军阀,近代中国军阀混战,为的是什么,无非是底盘和权利.当时,身后,日本在虎视眈眈;正面,蒋介石的军队—这支披着国民革命军的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的军队,也在步步逼近;自己的父亲刚刚去世,自己还没有完全能控制的情况下,易帜,应该是最好的自保的方法.而对于蒋介石来说,即使张学良不能象他老爹那样把东北军指挥好,这支由生性剽悍的东北人百战而出的军队也不是好啃的,搞不好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对方却主动要求易帜,他当然高兴的了不得.所以很多条件也就答应下来.当然,就算这个假设成立的话,也依然不能磨灭张学良的历史功绩,他选择了自己的国家,而不是投降到当时实力远超过蒋介石的日本,扰乱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可以想象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当时顶住了多大的压力才能做到的事情.这里也能隐约看到他老爹的影子.我是军阀,但是我不卖国.什么事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汉奸.然后是中原会战的时候,领兵入关,在黑云压城,千钧一发的时候援助了蒋介石,帮蒋介石这个大军阀打败了其他军阀,成为形式上的领袖.在国内,阎西山,李宗仁,白崇喜哪个都是在军事和影响上都不弱.不能平起平坐,独霸一方,各自为政倒是没问题的.蒋介石在大陆,可以说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过中国.直到到了台湾,才算是真正的成了国民党的绝对领袖.正是这次出兵相助,使蒋介石和张学良做了结拜兄弟,(但是蒋介石从来没好好对待过他的兄弟.李宗仁,冯玉祥也受过这个待遇.结果最后结果都不怎么样,甚至比张学良还惨.)恐怕也使蒋介石看到东北军的厉害,觉察出这是个威胁.心里恐怕已经有了找个机会灭了你的想法了.九一八,不抵抗,放弃东北退回关内.教科书上一直在说,是蒋介石给他的命令.张学良当时是背黑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结果后来人家说了,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发的,不关老蒋的事.日本关东军在东北为了什么,就是做侵略中国的先锋部队的,人家的装备是什么,东北军的装备是什么,有人说东北军装备比关东军还好,稍微懂军事的都知道这是瞎说.当时日本的战斗机连美国都打不了,更别说东北军里那几架一战风格的飞机了.刚才说了,张学良是个爱国的军阀,军阀最看中的是什么,军队啊,抵抗,光让我抵抗,军队打完了我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啦.这个,当时的张学良应该还是接受不了的.而且,他也错误的认为,日本不过是在找事,之前也发生过别的事嘛;他还期望国联能从中调停.这些让他做出错误的决定也没什么可以值得怀疑的.再说,当时东北军多少人,几天撤回关内?没有提前的准备能这么快?。
张学良的一生
张学良的一生姓名:司宝华班级:教科系学本二班学号:22号摘要:1928年底,东北保安总司令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东北易帜”。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两人以为会得到共产国际的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不料结果竟事与愿违。
对于一个为国家统一,为中国革命独立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的人,我们应该怀着崇高的敬意,深深的缅怀。
关键词:张学良幼年、军旅生涯、张学良政治方面、获得自由后正文: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险阻。
一、张学良幼年1901年六月三日,就在张学良出生之时,为了躲避金寿山的偷袭,张作霖带着自己的妻子打开了一条缺口,使得其家人安全逃出。
就在逃跑的途中,一个婴儿降生在大马车上。
他就是张学良。
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
,乳名双喜、小六子。
双喜是因为他的父亲升官发财了,又加上他的出生,所以才叫她为双喜。
然而小六子的来历更为有意思,因为算命先生说他命硬,在做完一些准备后,出门后有人喊出的第一声就当为他的名字,然而出门后就听到小六子。
所以才由此得到小六子。
但是,张学良命硬,11岁丧母,28岁丧父。
这是历史的巧合。
张学良自幼天资聪颖、活泼顽皮、胆大妄为、善于观察人物、喜爱写作,所以在他幼年时就能下笔千言。
张学良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收的是家教,不经有旧的文化功底,而且还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在张学良的一生中,有两个妻子伴随着他。
一个是他的结发凤至,一个则是终身赵四。
在台湾,张学良被软禁在台北北投居所,过着软禁下的隐者生活。
张学良原配夫人是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张学良在长期的幽禁生涯中得“赵四小姐”赵一荻的陪伴。
他于幽禁中信奉基督教,但按基督教教规只能一夫一妻,1964年于凤至主动提出离婚,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婚。
二、张学良军旅生涯(一)“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悍然发动了“华北事变”。
张学良之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经过
石旁的石隙中,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 西安事变时的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关于救国 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 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 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要 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共同遭蒋拒绝后,采取了 兵谏之举。 • 十二月十二日凌晨,张, 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 安事变”。东北军包围了 华清池,迅速解除了华清 池附近宪兵和蒋介石卫队 的武装,蒋介石闻枪声由 五间厅出走,藏匿于虎斑
• 字汉卿 号毅庵 乳名双喜、小六 子 • 大帅张作霖的六 子 • 陆军一级上将 • 参与战役:中东 路事件,中原大 战,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热河 战役,直奉一二 战
前言
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西 安事变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事 件,西安事变的发生,影响甚至在一 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 轨迹,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 两大政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安事变经过
• 1935年4月,蒋为削弱张学良军力,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 但却遭到挫折,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 • 1936年4月,张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 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 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中共的叶剑英又携带双方 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私款, 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 处。 • 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 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 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 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花花公子、政治家、军事家 张学良“三位一体”
花花公子、政治家、军事家张学良“三位一体”在五光十色的中国近代史中,在百余年当政者的公私生活和政治成败的记录上,最多彩多姿的领袖人物“少帅”张学良将军,应该是独占鳌头了。
他那带有浓厚传奇性和高度戏剧化的一生,在民国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领袖中,真没有第二人可与其相比。
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煞手锏的“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只此一项,已足千古,其他各项就不必多提了。
张学良本来就出生于一个富于传奇性和戏剧化的家庭里。
他父亲“老帅”张作霖便已很够传奇了。
他由一个比小说书上“梁山英雄”更富戏剧性的真实的草莽英雄,在满清时代由落草翦径,到抗俄抗日,招安立功,升官发财,而出长大方面。
他所长的“方面”竟比西欧英、法、德、奥诸列强的联合版图还要大得很多。
既有方面之权,作霖乃起而逐鹿中原,终成短期的中华之主,当上了北京政府的“大元帅”——当时中国正统的国家元首。
学良便是这样一位不平凡的草莽英雄的儿子。
他也是在草莽中诞生的,嗣后跟随乃父,水涨船高,竟然做了军阀时代的中国“末代皇帝”的太子。
张大元帅由于秉性忠烈,不可能做汉奸,因此不为日本帝国主义者所容,终于兵败之后,为日人所暗算而以身殉国。
这一段简略的老帅传记,本身便已是够戏剧化了。
那时曾有意侍候老帅,终于变成少帅顾问的顾维钧博士就曾经告诉我一个真实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作霖于1926年6月15日就职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时,曾举行一次历代帝王和历届民国总统都循例举行的祭天大典。
当张氏正在天坛之中捧爵而祭,并喃喃祝祷之时,孰知一不小心竟把这金爵摔落地上,爵扁酒流,使大元帅惊慌失措,与祭者也都认为是不祥之兆。
其后不久,那批在北京以专才身份待业待诏的博士帮,包括顾氏自己,可能还有王宠惠、颜惠庆、施肇基等一群,日长无事,结伴行街。
他们曾戏以张大元帅的生辰,冒为一无名老人的八字,请当时知名北京的一位相士代为算命。
这相士把八字一排说:这个命贵则贵矣,只是现在他已是黎明前的“电灯胆”,马上就要熄灭了。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张学良 虎父犬子近代史第二大败家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公子张学良虎父犬子近代史第二大败家子导语:张作霖历尽大半生打下来的东北三省,热河,蒙古等大片地盘,被张学良不到三年,败家个精光张学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张作霖历尽大半生打下来的东北三省,热河,蒙古等大片地盘,被张学良不到三年,败家个精光...张学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930年10月,与蒋介石八拜为交,结为异性兄弟,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当时蒋介石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职。
1936 年12月12 日,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电请中共代表周恩来共商救国大计。
最终达成联共抗日等六项协议。
12月25日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扣压,此后遭无限期软禁。
后移居台北、美国。
第一次败家,1925年11月,郭松岭率领奉军第三军和第四军十余万王牌部队倒戈反奉,由滦州起兵,攻克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兵临奉天城下。
当时张作霖手里无兵无将大部队都奉命去关内抢夺底盘,形式十分危险。
在张作霖活着的时候,由于张学良的原因,就差点让郭松岭把他爹弄死。
郭松岭作为张学良的良师益友,被张学良一手提拔起来,逐渐成为奉系实力派将领,大权在握。
当时奉军实力最强的两个王牌军第三军和第四军,张学良是这两个军的军长,而郭松岭为副军长,张作霖多次提醒儿子不可大意和太信任郭鬼子,身边的谋士也一再苦劝,而张学良确置若罔闻。
他把军队中的所有大权都交给了郭松岭,而自己天天去风月场所,阅女无数,吃喝嫖赌抽养养精通。
在张作霖得知郭松岭反水的确定情报后生活常识分享。
解读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后政治思想变化
浅论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摘要: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最具戏剧性的事件,因为中国两千年历史,从没有过这种方式的兵谏。
兵谏等同于军事政变,而政变不是取而代之,就是使最高领袖成为傀儡,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
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获得释放。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分水岭”,它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由此拉开了中国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序幕。
而在这件事变中的关人物-张学良,是西安事变的直接策划者与参与者,并且关于张学良的这种行为,不同人有不同的评价。
关键词:张学良西安事变评价(一)张学良人物初探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中华民国陆军元帅。
中国奉天省(今辽宁)海城人,生于台安县桑林,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张学良自幼天资聪颖、活泼顽皮、胆大妄为、善于观察人物、喜爱写作,所以在他幼年时就能下笔千言。
张学良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收的是家教,不仅仅有旧的文化功底,而且还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也对张学良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张学良年轻时个人品质就被议论,而且指挥打战的能力也为人诟病。
张学良为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从他的军阀父亲张作霖的所谓军事学校“讲武堂”一毕业,就被任命为旅长,那年他才19岁;而当年底就被晋升为陆军少将。
发动西安事变那年张学良才36岁,就已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是除了蒋之外,全中国最高军事领袖。
这样一个吸毒成性、沉湎女色,子承父业的公子哥,在抗日战争中都不被看好,中国有识之士都认为张学良根本没有能力指挥整个华北的抗日。
在日本关东军攻打热河之前,军政老将宋哲元、商震、庞炳勋等都要求蒋介石亲自北上,指挥抗日。
著名知识份子胡适、丁文江、翁文灏三人当时曾联名致电蒋介石,指出华北抗日,不是张学良能够领导的,热河如果再轻易失守,政府责任难逃,吁请蒋介石速来华北亲自指挥。
张学良北洋军阀与抗日英雄
张学良北洋军阀与抗日英雄20世纪,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和动荡,其中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便是张学良。
他被人们称为北洋军阀,同时也被尊称为抗日英雄。
他的复杂身份使人们对他的评价充满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张学良在历史中的角色和地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张学良作为北洋军阀的一面。
北洋军阀是指清朝灭亡后,相继掌握军政大权的一系列武装集团。
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军阀。
在父亲的影响下,张学良早年间投身军队,很快崭露头角。
他成为东北军的核心人物,掌握着强大的军事力量。
然而,北洋军阀时代充满了腐败和贪婪,社会秩序混乱,给中国带来了许多灾难。
这也使得张学良作为北洋军阀的身份备受争议。
然而,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张学良展现出了作为抗日英雄的独特魅力。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侵略和压迫,威胁到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
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学良毅然选择了抗日。
他在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抗日将领一同组织抵抗日军的游击战争。
他率领部队进行了多次英勇的战斗,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尤其是他在1936年一度软禁江西省瑞金的红军,使得红军得以重整旗鼓,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打了重要的一记掌击。
张学良既是北洋军阀,又是抗日英雄,这个矛盾的身份给他的形象增添了许多复杂性。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家族集团走狗,而其他人则赞扬他是一个敢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
无论如何,张学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经历和选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纷争,也提醒我们历史需要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总之,无论是作为北洋军阀还是抗日英雄,张学良都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身份和形象充满了争议和复杂性。
正是对这种复杂性的理解和评价,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汲取其中的智慧和教训。
让我们铭记张学良这位历史人物,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足迹。
对张学良详细介绍.
西安事变
监年石平 抗蒋日张 禁过囚解 日介大学 生着禁决 。石计良 一 后 结 , 为 的 活没, 西策采了九 , 。有此 安略取民 三 被 自后 事,了族六 蒋 由五 变逼兵的年 介 的十 和蒋谏抗,
幽禁生涯
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 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由于和市区距离很 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当局颇不 自在,于是在 1942年2月把张学良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 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 洞小西湖, 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不久 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 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 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
张划题管以从青良本东事一献张 学时,这来此天毅人北件九,学 良代但个的,白然的军后二莫良 功的却统第中日决步政,八过对 不。在一一国旗定步大张年于中 可在民还次实在倒紧权学,东国 没这国有统现东向逼。良在北的 。一史许一了北南,面执皇易最 点上多。辛飘京张对掌姑帜大 上是问尽亥起,学日了屯。贡 , 。
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 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制 造的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由高级参谋河本大佐策划炸 车,调动工兵在张作霖归奉的列车经 过地点──沈阳皇姑屯车站南满路与京 奉路交叉处预埋炸药。6月4日清晨5时 30分,张作霖所乘列车驶至皇姑屯车 站时被炸,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当场死 亡,张作霖受重伤,急救回沈阳,于 上午9时30分不治而亡。
北投生活
1959
59岁,蒋介石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 管束。 1975年 75岁 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士林 官邸去世,张学良去吊唁,并送去自己题 写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 之争 ,宛若仇雠。” 。 1979年 79岁 10月5日(中秋节)下午, 张学良应邀,到蒋经国官邸参加蒋经国夫 妇举行的中秋节茶话会。这时张学良在台 北第一次露面。
张学良的政治遭遇:国内外视角
张学良的政治遭遇:国内外视角张学良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在二战时期以及中国内战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一直备受国内外的关注。
然而,他的政治遭遇却在不同的视角下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和评价。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张学良一直被视为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叛徒。
他曾经是国共合作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共产党建立过一定的联系。
然而,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张学良选择了与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站在一起,成为了其重要的将领之一。
这一选择被许多人视为是背叛了他的信仰和与共产党的联盟,因此,他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然而,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张学良的政治遭遇则显得更加复杂和多维。
他在二战时期与日本军队合作,曾经担任过东北军司令长官,并协助日本占领东北地区。
这一行为使他在中国内地被指责为叛徒,但在国际上却被视为中国人与日本侵略势力进行斗争时的一个合作对象。
他的行为被解读为是为了保护东北地区的利益以及为了民族团结而作出的牺牲。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能否认张学良的政治遭遇深受到了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的制约。
他的选择和行动是在战争时期和政治斗争的背景下进行的,而不是纯粹个人信仰的选择。
尽管他的行为在历史上备受争议,但我们也应该从一个更加宽广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政治遭遇。
中国的近代历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纷争和矛盾的时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的选择和行为往往受到了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
张学良作为一个涉足政治斗争的人物,他的决策和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的政治遭遇归结为背叛或英勇。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来理解他的选择和行动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总的来说,张学良的政治遭遇在国内外的视角下具有不同的解读和评价。
无论他是被视为叛徒还是合作对象,他的选择和行动都是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下进行的。
我们应该从更加宽广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政治遭遇,并通过深入研究来获得更加全面和客观的理解。
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中这一备受争议的人物。
对张学良详细介绍课件
张学良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教育。他先后就读于东北陆军讲武堂、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并赴日本留学, 学习军事。这些教育经历为他日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军事生涯和政治参与
军事成就
在张作霖的庇护下,张学良迅速在军队中崭露头角。他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在北伐战 争期间,他率领的东北军表现出色,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张学良在主政东北时期,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维护了国家 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对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民族精神
张学良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激励了后人在面对外敌入侵时 坚定信念、奋起抗争。
改革创新
张学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改革创新,为现代社 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鼓励人们在改革创新中寻 求发展机遇。
VS
历史评价与影响
张学良在历史上的评价具有争议性。他被 认为是一位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为中国 的抗日战争和民族独立作出了贡献。同时 ,他在处理西安事变时的决策也备受争议 。尽管遭受了长时间的软禁,但他的影响 力至今仍然存在。
02
张学良的政治观点和行动
对中国政治的看法和行动
国家统一观
张学良认为国家统一是至关重要 的,他反对分裂,主张通过和平 方式解决国内政治分歧。
01
与周恩来的关系
张学良与周恩来建立了友谊和互信关系 。周恩来曾通过张学良与东北军进行秘 密接触,推动国共合作。
02
03
与其他军阀的关系
张学良与其他军阀如冯玉祥、阎锡山 等也有过互动和合作,但他们的关系 大多建立在利益和策略的基础上。
03
张学良的家族和社会关系
近代史浅析张学良
近代史论文阅读书籍:《张学良口述历史》学院:化工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班级:1班姓名:曹维褀学号:3013207186功与过的悲歌——当“九一八”遇上“西安事变”读完《张学良口述历史》之后,我对张学良的认识同作者一样在逐渐深入。
1931年时,当他对日本侵略东北实施“不抵抗政策”的时候,我的心中也全是愤恨与耻辱,其后1936年的西安事变,他与杨虎城逼蒋介石联共抗日,最终难逃终身监禁的命运,我对张学良既有崇敬又有同情。
张学良那段历史的是是非非,永远是风口浪尖上的话题。
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孰对,孰错,孰能论?它最终将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永无定论、饱受争议的问题。
忽回味起来,恍觉东北军与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有几丝相似之处。
同样出身草莽,一群绿林好汉,盘踞一方,具有一定的实力使当权者有所忌惮,而后的归顺朝廷(或政府)似乎是上帝开的一次玩笑,最终还是难逃命运女神毁灭的丝线,辉煌荡然无存。
看来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失败在冥冥之中已是注定。
可能是因为阶级的高度决定了思想的高度,思想的高度又决定了人生的长度。
回首80年,上天给他安排在一个煊赫家庭,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本应成为一代纨绔子弟的代表,然而造化弄人,他父亲的早逝注定了他一生戎马、肩负国仇家恨。
(一)一时错,一生过。
九一八事件,张学良人生的悲歌。
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
主思天高厚,实事就浮云。
——张学良张学良曾明确说出,当时是东北军主张的不抵抗政策。
其中的官方原因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九一八事件中除了张学良对自己有错估局势的评价之外,还有一个更加客观的原因:东北军根本不是日本军的对手,如果真的抗战爆发,那么东北军必定全军覆没。
在此我不愿再批评他在九一八之中的软弱与无能,只想复原当时的场景、对比下双方战力,客观地讨论下到底那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沙俄战败,东北铁路线的南满铁路割让日本,中东铁路仍属沙俄,张学良认为此时是取回中东铁路的大好时机,多次发动战役,然而在1929年10月沙俄挥师南进,东北军精锐尽出却无法阻挡,损兵数万才平息一场战争。
张学良近代史PPT
以上是我们对张学良将军一生情感史的解读
制作者: 11思政(2)504舍 周茜 2011644252 邓海婷 2011644232 康学玲 2011644210 车文竺 2011644214 彭冬艳2011644229 观雅君 20116原籍浙东兰溪,出身於 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但 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 的。在十五六岁以前,她在天 津上学,是个刻苦用功、成绩 优异的学生。她父亲名叫赵庆 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 任过津浦、沪宁、沪杭甬、广 九等铁路局的局长、政府交通 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 但她母亲却是平民出身,是位 贤慧、勤劳的妇女。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值得一提的是,吕彤羽曾说: “宋美龄和张学良认识非常非 常早,说他们过去还有一定感 情基础,当然宋美龄也很漂亮 了。后来张学良到美国去的好 多生活费,各方面都是宋美龄, 包括他冻结在美国的钱,都是 宋美龄给他就是活动开的。张 学良晚年曾说,自己当时要不 是有了太太,肯定会追求宋美 龄。”(右图:晚年的宋美龄)
揭秘张学良
—张学良: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 制作者:周茜、邓海婷、康学玲、彭冬艳、观雅君、车文竺
张学良一生的荣誉
• 他是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 的“西安事变” • 被誉为“百年少帅” • 周恩来对其评价为:“民族英雄、千 古功臣” • 他风流倜傥,是京城四少之一、同时 又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北洋画报》上刊登的赵四小姐玉照
若人生只如初见
•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法规避的一个名人,而赵四小姐则是张学良 百年人生中一个不可规避的女人。 • 她16岁与风流倜傥的张学良一见钟情,18岁不顾家庭的阻挠孑然一身来 到有妻有子的张学良身边。 • 1926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一个传说了半个多世纪的动人爱情故事在 天津蔡公馆拉开了序幕。 • 一天,一英俊潇洒的青年在一群副官、侍卫的簇拥下,神采奕奕地走了 进来。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赵四马上意识到这一定就是她仰 慕已久的少帅张学良。在中西女校的课堂上,在家人的口中,在闺密的 私谈中,她早就知晓张学良在两次直奉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 的事迹,早就听闻过他抬棺上战场、在枪林弹雨中亲督战事的美谈,张 学良那英勇无畏、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在赵四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得以见到本人,果然名不虚传! 而张学良也渐渐注意到了角落里独处的赵四。多年往来于京津之间,见 过了无数名门闺秀,看惯了痴妇艳女,却难得见到这样不施粉黛、如清 水芙蓉般超凡脱俗的女子。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张学良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张学良14国本一班孙晶洁 20141207021023 【摘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多少名人将士禁不住时光流逝,被紧紧凝固在那个特定时空。
张学良则不然,从青年时代“息争统一”的远见卓识,到东北易帜的毅然决然,再到九一八事变的愤懑妥协,再到西安事变的民族情结,还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囚禁以及颇受舆论喜爱的所谓“情感纠葛”···“少帅”一直被历史推到最前面,收获鲜花掌声的同时,也经历着心酸与隐忍的无奈。
纵使有过各种非议质疑,但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对他爱国情感和民族英雄的认知。
【关键词】:民族英雄;青年时代;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晚年一、青年时代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辽宁海城人,生于一九零一年六月一日,奉系大军阀“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
1906年~1920年,先后从师辽西名儒崔名耀,金梁,白永贞,徐启东,战术教官郭松龄。
1920年4月,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任团长,六月晋升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11月,晋升为陆军少将。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张学良任旅长,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惟一取胜的部队。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军与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
直系全面溃败,全军覆没,吴佩孚成为张作霖手下,直系从此走入历史。
奉系由此一战夺取了中央政权,张作霖成为了北洋军阀领导人,奉系军事实力此时达到顶点。
战后,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
可见,青年时代的张学良已初步显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领导力。
二、东北易帜1928年,在父亲张作霖于皇姑屯事件中被日军炸死后,继承父业,主政东北。
当时,有两条路可供抉择:一是屈服于日本,投靠日本以保护东北“独立”;二是改旗易帜,归于国民南京政府大麾下。
张学良的事迹鼓舞了我
张学良的事迹鼓舞了我张学良,一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将领,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他的事迹深深地鼓舞了我,让我深刻认识到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的重要性。
一、勇敢迎接挑战张学良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他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从小就受到军事教育的熏陶。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加入了东北护国军,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张学良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去。
他率领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保卫了东北的领土。
张学良的勇敢和无畏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明白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退缩,而是要勇于迎接,用勇气和决心去战胜它们。
二、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张学良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在抗日战争初期就意识到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抗战胜利后,由于国共矛盾的加剧,张学良被迫选择了投降。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始终坚信中国的独立和民主进步的必要性。
在整个投降期间,他一直秘密地与国共两党保持联系,为中国的未来默默奉献着。
张学良的坚守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追求和平,为人民谋福祉张学良在政治上的追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进步。
在他被软禁期间,他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主张和改革方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直追求和平,希望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家的问题,为人民谋福祉。
张学良的追求和平和为人民谋福祉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只有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综上所述,张学良的事迹深深地鼓舞了我。
他的勇气和决心、坚守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和平和为人民谋福祉的精神,都是我所敬仰和学习的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四小姐的简介
• 赵一荻原籍浙东兰溪,出身於 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但 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 的。在十五六岁以前,她在天 津上学,是个刻苦用功、成绩 优异的学生。她父亲名叫赵庆 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 任过津浦、沪宁、沪杭甬、广 九等铁路局的局长、政府交通 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 但她母亲却是平民出身,是位 贤慧、勤劳的妇女。
从红颜到白首无怨无悔追随张学良
张氏帅
帅府大墙外的"赵四小姐楼
府
"
赵一荻, 人们多称她赵四小姐。 很多女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
过数十年寂寞幽徒生涯的,只有赵四小姐。
张学良与宋美龄的情史:恨不相逢未娶时
• 张学良和宋美龄,一个是震惊 中外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一 个是当时中国最高军政统帅蒋 介石的夫人,他们似乎该有“不 共戴天之仇”,但张学良却说“夫 人是我的保护神”他们之间有着 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呢?
西安事变后
• 西安事变后,当张学良把惊魂 未定的蒋介石安置到西安城的 一间公馆后,蒋介石的第一句 话就是:“汉卿,在华清池的五 间厅里,还遗落一个文件包, 那是我随时随地带着的,是机 密,万不可落入他人之手呀!”张 学良立即赶到那里,幸好包还 在,张学良觉得有必要打开看 看——结果,他震惊了。里面 除了秘密的军事调防计划,还 有张学良几年来,一直给宋美 龄写的书信。当然,这些信完 好无损,显然没有被打开过。
• 一曲未终,张学良因公务匆匆离去。临别时,他与赵四 两人紧握双手,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这是张学良与赵四 初次相识,两人就因舞会上的一面之缘,竟一见钟情,互 为对方倾倒。也正是这一面之缘,开始了两人七十二载情 路风雨!
一直到张学良被幽禁,赵四小姐开始了一生 的陪伴
舞会上一见钟情 七十年不离不弃 幽禁中的赵四小姐,以 养鸡为乐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值得一提的是,吕彤羽曾说: “宋美龄和张学良认识非常非 常早,说他们过去还有一定感 情基础,当然宋美龄也很漂亮 了。后来张学良到美国去的好 多生活费,各方面都是宋美龄 ,包括他冻结在美国的钱,都 是宋美龄给他就是活动开的。 张学良晚年曾说,自己当时要 不是有了太太,肯定会追求宋 美龄。”(右图:晚年的宋美 龄)
• 一天,一英俊潇洒的青年在一群副官、侍卫的簇拥下,神采奕奕地走了 进来。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赵四马上意识到这一定就是她仰 慕已久的少帅张学良。在中西女校的课堂上,在家人的口中,在闺密的 私谈中,她早就知晓张学良在两次直奉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 的事迹,早就听闻过他抬棺上战场、在枪林弹雨中亲督战事的美谈,张 学良那英勇无畏、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在赵四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得以见到本人,果然名不虚传!
《北洋画报》上刊登的赵四小姐玉照
若人生只如初见
•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法规避的一个名人,而赵四小姐则是张学良 百年人生中一个不可规避的女人。
• 她16岁与风流倜傥的张学良一见钟情,18岁不顾家庭的阻挠孑然一身来 到有妻有子的张学良身边。
• 1926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一个传说了半个多世纪的动人爱情故事在 天津蔡公馆拉开了序幕。
揭秘张学良
—张学良: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 制作者:周茜、邓海婷、康学玲、彭冬艳、观雅君、车文竺
张学良一生的荣誉
• 他是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 的“西安事变”
• 被誉为“百年少帅” • 周恩来对其评价为:“民族英雄、千古
功臣” • 他风流倜傥,是京城四少之一、同时
又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张学良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
• 2001年10月,张学良在夏威夷檀香山 病逝。消息传到美国,与“少帅”交往 70多年的宋美龄悲痛不已。已行动不便 的她,随即交代辜振甫和其夫人严倬云 代表她,赴夏威夷参加张学良的追思礼 拜与公祭。追悼会上,辜夫人将一束署 有“蒋宋美龄”的十字架鲜花,置于 “少帅”灵前
• 张学良逝世后,留存信件有四大箱约 500多封,这些信函包括他与蒋介石、 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蒋 经国及其他人的往来信札。值得注意的 是,500多封信函中,张学良与宋美龄 的私人通信最多,总数约在百封以上。 信函中,宋美龄一直称呼张学良为“汉 卿”,张学良则始终称宋美龄为“夫 人”,并且自称“良”。
(左张学良右蒋介石)
• 张学良曾说:“西安事变后我没死, 关键是蒋夫人帮我。我认为蒋夫人 是我的知己,蒋夫人对我这个人很 了解,她说西安事变,他(张学良) 不要金钱,也不要地盘,他要什么 ,他要的是牺牲。蒋先生原本是要 枪毙我的,这个情形,我原先也不 知道,但我后来看到一份文件,是 美国的驻华公使JOHNSON写的, 他写道:宋(指宋美龄)对蒋先生说 ,‘如果你对那个小家伙(即张学良) 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离开台湾, 还要把你的事情全都公布出去’。” (图为1936年12月22日,西安事 变发生后的第十天,宋美龄突然出 现在蒋介石的面前)
(图一九三〇年,张学良、宋霭龄、于凤至、宋美龄、蒋 介石在一起(从左至右))
初次相遇
• 1925年东北军打败孙传芳后,首次进入上海。当张学良第 一次和宋美龄见面时,宋当时未婚,在上海是才貌双馨的 知名闺秀。少帅一见面,立刻为她出众的气质倾倒,称她 为“美若天仙”;宋美龄也为张学良的风度倾倒,称他为 “莱茵河畔的骑士”,此后两人频频约会
而张学良也渐渐注意到了角落里独处的赵四。多年往来于京津之间,见 过了无数名门闺秀,看惯了痴妇艳女,却难得见到这样不施粉黛、如清 水芙蓉般超凡脱俗的女子。
• 鬼使神差般,张学良不由自主地走过去邀赵四共舞。赵四 好似沉睡已久的白雪公主,终于等来了她盼望已久的王子, 随即在张学良的带领下飘入舞池。在舞步翩跹之中,他们 都从对方眼中发现了一种微妙感情的流露。两颗心在不知 不觉中紧紧贴近了!
张学良与于凤至和长女
晚年的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左一张学良右二宋美龄
在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 至
说到于凤至,不得不提陪张学良渡过幽禁余 生的女人——赵四小姐
这张照片是1947年5月友人莫德惠到井上温泉时拍摄的。这也是张学良赵一荻在台湾幽禁期 间保存下来的几张初拍摄的照片之一。日式的建筑、藤椅、藤桌、插花……面对友人,真不知 该说什么,在台湾的幽禁生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