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北京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一数 北京版 (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一数 北京版 (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一数北京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数出1-20内的自然数。

2.能够理解“多、少”等表示数量多少的词汇。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配对数字和数量。

2.能够在学习和游戏中愉快地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对1-20内的数字进行准确的数数。

2.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数量词汇。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配对数字和数量。

2.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抽取10张已准备好的数字卡,大声读出一个数字,根据学生的反应把卡片放到对应数字下,学生齐声说出大家特别熟悉的儿歌《一到十》。

然后,教师再把数字卡片拿出来,和学生一起数数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讲解和示范环节(10分钟)为了让学生拥有更直观、自然的理解方式,学生需要在数数的学习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这一环节中,老师需要向学生简单介绍“少”、“多”等表示数量多少的词汇,然后在教室里随机摆上豌豆,葡萄干等食品,让学生根据数字表达式来操作,对摆放食品的数量进行控制。

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简要地表示数量和相应的数字卡片。

3.分组合作环节(20分钟)在此环节,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对28个数字卡片进行配对,并在同时用学生正在学习中使用的豌豆或葡萄干来表示数量。

4.教师作业与反馈环节(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未能正确配对数字和数量的情况提出批评,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点赞和激励。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尝试让数数和学生喜欢的食品之间进行了联系,并且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和体验中加深对数量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快捷地反询数量大小。

期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自信和乐趣,不再把数学课关注当做重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数一数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数一数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数一数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数出1~10中的数字。

2.能够正确使用数词表达1~10。

3.能够使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0中的数字及数词的正确使用。

2.难点:将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数的认识和数的应用。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数字的认识:通过观察数字的形状和辨认数字的名称,让学生掌握1~10的数字和数词的读法。

2.数字的使用:通过图片和手指等方式,巩固学生计数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将数字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数字的加减:通过玩具和物品等实物的加减,让学生感性认识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个数字,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字,并掌握这个数字的写法。

2. 数字的认识1.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看到数字的形状,并引导他们说出数字的名称和数词。

2.教师与学生一起比较大小,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让学生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

3. 数字的使用1.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学生与教师合作的方式,数出一组物品的数量。

2.教师观察学生的计数过程,纠正不正确的数数方法,鼓励学生多多练习。

4. 数字的加减1.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和一些实物,模拟加法或减法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玩具和物品等实物的加减,让学生感性认识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教师扩展训练:让学生数出手上有几张卡片,然后再数出手上加上或减去另外几张卡片后有几张卡片。

五、教学评价1.课堂教学:学生的听课反应、思维活跃度、表现发言等方面;教师的教学设计、授课方式、作业设计等方面。

2.作业评价:学生的作业,讲义或课堂笔记等方面,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答案正确。

六、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和应用展开,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1~10中的数字和数词,为下一步的加减法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类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类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北京版 (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掌握数数的方法。

2.熟练掌握数的阅读和书写。

3.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以及数的阅读和书写。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数,引导学生使用数的阅读和书写来表达数的数量。

2. 数数及书写规范教师介绍数字1、2、3、4、5、6、7、8、9、10,让学生按顺序数数,并介绍数的书写规范。

3. 探究加法和减法3.1 加法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数,并介绍加法的概念。

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我有3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教师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这个问题,并教授加法的符号“+”。

3.2 减法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数,并介绍减法的概念。

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我有6个苹果,吃了2个苹果,还剩下多少个苹果?”教师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这个问题,并教授减法的符号“-”。

4. 练习4.1 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通过加法计算出2+3、4+5、6+2等题目,并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答案。

4.2 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通过减法计算出4-2、5-3、6-4等题目,并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答案。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估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数数和书写过程中的表现。

2.教师检查学生在练习中书写的答案是否正确。

3.教师与学生互动,问答测试学生对数字和加减法的理解程度。

参考书目•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结束语本节课以探究的方式引入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点。

在后续的课程中,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和减法,以及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全12册教材课时目录(新课标)含课本页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全12册教材课时目录(新课标)含课本页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全12册教材课时目录(新课标)含课本页码一年级上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可爱的校园P2-3一加与减(一)P2-17一加与减一生活中的数 1.1买铅笔P2-3 1.1谁的得分高P2-31.1快乐的家园P4-6 1.2捉迷藏P4-5 1.2秋游P4-51.2玩具P7-8 1.3快乐的小鸭P6-7 1.3星星合唱队P6-71.3小猫钓鱼P9-10 1.4开会啦P8-9 1.4练习一P8-91.4文具P11-13 1.5跳伞表演P10-12二购物1.5快乐的午餐P14-15 1.6美丽的田园P13-142.1买文具P10-111.6动物乐园P16-17 1.7练习一P15-162.2买衣服P12-13二比较 1.8做个减法表P17 2.3小小商店P14-152.1过生日P18-19二观察物体P18-21三数一数与乘法2.2下课啦P20-21 2.1看一看(一)P18-193.1有多少块糖P16-172.3跷跷板P22-23 2.2看一看(二)P20-213.2儿童乐园P18-19三加与减(一)三生活中的数P22-35 3.3有多少点子P20-213.1一共有多少P24-26 3.1数花生P22-23 3.4动物聚会P22-233.2还剩下多少P27-29 3.2数一数P24-25 3.5练习二P24-253.3可爱的小猫P30-31 3.3数豆子P26-27四图形的变化3.4练习一P32-33 3.4谁的红果多P28-294.1折一折,做一做P26-27 3.5猜数游戏P34-35 3.5小小养殖场P30-31 4.2玩一玩,做一做P28-29 3.6背土豆P36-37 3.6做个百数表P32-33五 2~5的乘法口诀3.7跳绳P38-40 3.7练习二P34-35 5.1数松果P30-313.8可爱的企鹅P41-42四有趣的图形P36-43 5.2做家务P32-333.9小鸡吃食P43-444.1认识图形P36-375.3课间活动P34-353.10乘车P45-474.2动手做(一)P38-395.4需要几个轮子P36-37 3.11练习二P48-49 4.3动手做(二)P40-41 5.5小熊请客P38-393.12做个加法表P504.4动手做(三)P42-435.6回家路上P40-413.13做个减法表P51整理与复习P44-48 5.7练习三P42-43整理与复习P52-56五加与减(二)P49-整理与复习P44-48四分类 5.1小兔请客P49-50六测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一数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一数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一数北京版 (1)教学目标1.掌握数的读法和认识数的大小。

2.能够正确地数一数物品。

3.能够正确地与伙伴交流自己数的数量。

4.能够在实践中认识数的用途。

教学重点1.数的读法和认识数的大小。

2.数一数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3.数的应用。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引导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引导法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照片或现场实物的形式,创设一个生动情境,让学生进入教学状态。

2. 讲述:数的读法和大小教师通过教材上的图片和实物展示等形式,向学生讲解数的读法和认识数的大小。

3. 游戏:数一数教师创设数一数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环节中掌握数的读法和认识数的大小。

步骤:1.学生随机抽取小组,每组有若干个物品。

2.学生依次对自己组内的物品数数,给出自己数的数量。

3.学生将自己组内的物品和数量展示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通过比较自己组内的物品数量来判断谁数的正确。

4. 教学巩固:与伙伴交流数的数量教师要求学生和身边的伙伴交流自己数的数量,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和记忆。

5. 小组合作学习:数的应用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组的学生选定一种物品,共同来使用这种物品为原材料制作出创意产品。

步骤:1.学生在小组内商讨使用的物品是什么,并自行数出这个物品的数量。

2.学生使用这个物品制作出自己的创意产品。

3.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创意产品,向其他小组讲解自己选定的物品数量和使用的方法。

总结本次课程通过情境引导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的读法和认识数的大小,能够正确地数一数物品,能够正确地与伙伴交流自己数的数量,并在实践中认识数的用途。

同时,本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图形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图形 北京版 (1)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分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了解它们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或实物。

2. 学具:每人一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1)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触摸,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形状,说出它们的特征。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形状,教师总结。

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分类(1)教师出示一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2)学生动手操作,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3)学生汇报分类结果,教师点评。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动手操作,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3)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

6. 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与家长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和特征。

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分类。

七、课后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是否到位?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注:本教案为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适用于北京版教材。

数一数-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数一数-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数一数-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表述出1~10的数词,并能正确的数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2.能够简单的使用“多少”“比较大小”的语言进行数学思维活动。

3.发展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数1~10的数词并能与实物和图片相对应把物品数出来。

2.掌握简单的数字和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1.应用数学思维进行比较和归纳相应的结论。

2.对1~10的数词和实物或图片的对应关系进行掌握。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们展示出一些物品:如铅笔、书、电视、桌子等等,然后让学生们估算一下有多少。

如果某个孩子估算很准,则给予表扬或奖励。

自由活动(10分钟)老师把一些小球或其他物品分别放在桌子上,叫几个学生同时去数这些物品有多少个。

教学新知(40分钟)1.教师向学生询问:“孩子们你们是否知道从1数到10呢?请夸一夸自己学习了几个数?”然后让学生相互报告,并在白板上画数码图、练习数数,加深记忆,巩固掌握。

2.学生报告的过程中,教师可询问学生如何数数,如何判断数数的正确性,并及时给出指导。

3.教师让学生回答:“比较大小指的是什么?”让学生感通数学思维的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多”“少”,“比较大小”三个概念,并引导学生分类、归纳出相应的结论。

4.让学生列举一些与比较大小有关的事例,如:谁的书包更重、谁的身高更高等等,并让学生用“比……更……”的形式进行表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30分钟)1.让学生观察并数出纸条上相应的物品数量,如雨伞等,锤炼学生在视觉和思维中联系的能力,提高思维和计算能力。

2.以音乐为背景,教师随机叫几个学生口算说出相应的数字、字母顺序或随意叫几个学生报出某个数字,使学生更好的熟悉数码,巩固记忆。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应的数学作业,如数码图、配对等等。

教学反思数一数教学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儿童数概念的初步建立,更有助于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发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数一数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数一数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数一数北京版(1)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概念和数量关系;2.能够正确地数数、读数;3.能够用不同形式(手指、记号、物品等)表示小于等于5的数;4.能够准确地比较小于等于5的数大小。

教学重点1.数的概念和数量关系的学习;2.数数的方法和不同表达形式的学习;3.比较数的大小的学习。

教学难点1.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北京版);2.能用于表示数字的物品;3.能够用于比较大小的物品;4.比较数大小的游戏材料。

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复习老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告诉老师自己知道的数字和表示数字的形式。

步骤二:数一数老师把一些物品放在课桌上,如贝壳、小球、铅笔等,然后要求学生把这些物品一个一个数出来,并用手指标记。

老师可在记录板上画出相应的个数,帮助学生认识数量和数字。

步骤三:表示数学生们用手指、圆圈、线条等形式表示出一到五这些数字,并应用到数学问题中。

如“请你用手指表示4”,“你手上有几只手指”等问题。

步骤四:比较数的大小1.学生用两种形式表示出两个数字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比如,用手指表示出数字4和3,并告诉老师哪个数字更大或更小;2.老师出示两个数字,学生要用物品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老师可将比较物品分类,如大小不同的球、大、小的木块等。

步骤五: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比较各组所拥有的物品的数量,并记录下各小组的结果。

然后,老师给各组发放不同的物品,让学生通过比较物品的大小、数量来看谁得到的多。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积极性;2.数学概念掌握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数的概念和数量关系;3.数学组织表达能力:学生能否适应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数字;4.数学思维能力:学生能否用不同的形式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参考资料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北京版)。

看一看-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看一看-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看一看-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主要涉及数学上册的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

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学科和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

2.初探数的大小关系,建立数的概念,学习使用算盘和直尺。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初步了解数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工具(算盘、直尺等)来进行量的测量和数的表示。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章数学学科1.学习内容:认识数学学科,理解数学学科的作用,初步掌握使用数的语言来描述事物的方法。

2.教学步骤:(1)理解数学学科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数的语言来描述事物,并掌握简单的数学符号。

第二章数的概念1.学习内容:初步了解数的概念,探讨数的大小关系,学习使用算盘进行数的表示。

2.教学步骤:(1)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2)初步了解“大、小”的概念,了解常见数字及其大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学习使用算盘进行数的表示和数的大小比较。

第三章长度的比较1.学习内容:学习使用直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初步理解长度的概念。

2.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探究长度的概念,学习使用直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

(2)了解和学习使用厘米cm这个度量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课堂演练和游戏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究和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操作性教学:学生能够观察、操作并模拟生活实际问题,通过体验和活动来建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数的概念和大小关系,学会使用算盘和直尺进行测量和表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全12册教材课时目录(新课标)含课本页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全12册教材课时目录(新课标)含课本页码

一年级上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可爱的校园P2-3一 加与减(一)P2-17一 加与减一 生活中的数 1.1买铅笔P2-3 1.1谁的得分高P2-31.1快乐的家园P4-6 1.2捉迷藏P4-5 1.2秋游P4-51.2玩具P7-8 1.3快乐的小鸭P6-7 1.3星星合唱队P6-71.3小猫钓鱼P9-10 1.4开会啦P8-9 1.4练习一P8-91.4文具P11-13 1.5跳伞表演P10-12二 购物1.5快乐的午餐P14-15 1.6美丽的田园P13-142.1买文具P10-111.6动物乐园P16-17 1.7练习一P15-162.2买衣服P12-13二 比较 1.8做个减法表P17 2.3小小商店P14-152.1过生日P18-19二 观察物体P18-21三 数一数与乘法2.2下课啦P20-21 2.1看一看(一)P18-193.1有多少块糖P16-172.3跷跷板P22-23 2.2看一看(二)P20-213.2儿童乐园P18-19三 加与减(一)三 生活中的数P22-35 3.3有多少点子P20-213.1一共有多少P24-26 3.1数花生P22-23 3.4动物聚会P22-233.2还剩下多少P27-29 3.2数一数P24-25 3.5练习二P24-253.3可爱的小猫P30-31 3.3数豆子P26-27四 图形的变化3.4练习一P32-33 3.4谁的红果多P28-294.1折一折,做一做P26-27 3.5猜数游戏P34-35 3.5小小养殖场P30-31 4.2玩一玩,做一做P28-29 3.6背土豆P36-37 3.6做个百数表P32-33五 2~5的乘法口诀3.7跳绳P38-40 3.7练习二P34-35 5.1数松果P30-313.8可爱的企鹅P41-42四 有趣的图形P36-43 5.2做家务P32-333.9小鸡吃食P43-444.1认识图形P36-375.3课间活动P34-353.10乘车P45-474.2动手做(一)P38-395.4需要几个轮子P36-37 3.11练习二P48-49 4.3动手做(二)P40-41 5.5小熊请客P38-393.12做个加法表P504.4动手做(三)P42-435.6回家路上P40-413.13做个减法表P51整理与复习P44-48 5.7练习三P42-43整理与复习P52-56五 加与减(二)P49-整理与复习P44-48四 分类 5.1小兔请客P49-50六 测量4.1整理房间P57-585.2采松果P51-526.1教室有多长P49-504.2一起来分类P59-615.3青蛙吃虫子P53-546.2课桌有多长P51-52五 位置与顺序 5.4拔萝卜P55-56 6.3 1米有多长P53-555.1前后P62-63 5.5收玉米P57-586.4练习四P56-575.2上下P64-65 5.6回收废品P59-60七 分一分与除法5.3左右P66-67 5.7练习三P61-637.1分物游戏P58-595.4教室P68-69数学好玩7.2分苹果P60-61六 认识图形 1 分扣子P64-657.3分糖果P62-636.1认识图形P70-71 2 填数游戏P66-677.4分香蕉P64-656.2我说你做P72-73六 加与减(三)P68-7.5练习五P66-67七 加与减(二) 6.1图书馆P68-707.6小熊开店P68-697.1古人计数P74-76 6.2摘苹果P71-727.7快乐的动物P70-727.2搭积木P77-78 6.3练习四P73-747.8花园P73-747.3有几瓶牛奶P79-80 6.4阅览室P75-777.9练习六P75-777.4有几棵树P81-82 6.5跳绳P78-80八 6~9的乘法口诀7.5有几只小鸟P83-84 6.6练习五P81-838.1有多少张贴画P78-797.6练习三P85-86总复习P84-908.2一共有多少天P80-817.7做个加法表P878.3买球P82-83数学好玩8.4做个乘法表P84-851 淘气的校园P88-89数学好玩2 一起做游戏P90-91 1 班级旧物市场P86-87八 认识钟表 2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P88-898.1 小明的一天P92-93九 除法总复习P94-1009.1长颈鹿与小鸟P90-929.2农家小院P93-949.3练习七P95-96总复习P97-104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一 除法一 混合运算一 除法1.1分苹果P2-3 1.1小熊购物P2-4 1.1分桃子P2-31.2搭一搭(一)P4-5 1.2买文具P5-7 1.2分橘子P4-51.3搭一搭(二)P6-7 1.3过河P8-10 1.3商是几位数P6-71.4分草莓P8-9 1.4练习一P11-12 1.4猴子的烦恼P8-91.5租船P10-12二 观察物体 1.5节约P10-121.6练习一P13-142.1看一看(一)P13-14 1.6练习一P13-14二 方向与位置 2.2看一看(二)P15-16 1.7集邮P15-162.1东南西北P15-16三 加与减 1.8买新书P17-182.2辨认方向P17-183.1捐书活动P17-18 1.9讲故事P19-20三 生活中的大数 3.2运白菜P19-20 1.10练习二P21-223.1数一数(一)P19-21 3.3节余多少钱P21-23二 图形的运动3.2数一数(二)P22-23 3.4里程表(一)P24-25 2.1轴对称(一)P23-24 3.3拨一拨P24-26 3.5里程表(二)P26-27 2.2轴对称(二)P25-26 3.4比一比P27-29 3.6练习二P28-29 2.3平移和旋转P27-293.5有多少个字P30-31四 乘与除三 乘法3.6练习二P32-334.1小数有多少课P30-31 3.1找规律P30-31四 测量 4.2需要多少钱P32-33 3.2队列表演(一)P32-334.1铅笔有多长P34-35 4.3丰收了P34-35 3.3队列表演(二)P34-35 4.2 1千米有多长P36-37 4.4植树P36-37 3.4电影院P36-37整理与复习P38-42 4.5练习三P38-39 3.5练习三P38-39五 加与减整理与复习P40-44整理与复习P40-445.1买电器P43-44五 周长四 千克、克、吨5.2回收废电池P45-46 5.1什么是周长P45-47 4.1有多重P45-465.3十年的变化P47-48 5.2长方形周长P48-49 4.2 1吨有多重P47-485.4小小图书馆P49-50 5.3练习四P50-51五 面积5.5练习三P51-52六 除法 5.1什么是面积P49-505.6小蝌蚪的成长P53-556.1蚂蚁做操P52-53 5.2面积单位P51-525.7算的对吗P56-586.2去游乐园P54-55 5.3长方形的面积P53-555.8练习四P59-616.3乘火车P56-57 5.4面积单位换算P56-57六 认识图形 6.4去奶奶家P58-59 5.5练习四P58-606.1认识角P62-64 6.5 0×5=? P60-61数学好玩6.2认识直角P65-66 6.6买矿泉水P62-63 1 小小设计师P61-626.3长方形与正方形P67-686.7练习五P64-66 2 我们一起去游园P63-646.4平行四边形P69-70七 年、月、日 3 有趣的推理P65-666.5欣赏与设计P71-727.1看日历P67-69六 认识分数6.6练习五P73-747.2一天的时间P70-71 6.1分一分(一)P67-69七 时、分、秒7.3时间表P72-73 6.2分一分(二)P70-727.1奥运开幕P75-76数学好玩 6.3比大小P73-747.2 1分有多长P77-79 1 校园中的测量P74-75 6.4吃西瓜P75-767.3淘气的作息时间P80-812 搭配中的学问P76-77 6.5练习五P77-79数学好玩 3 时间与数学P78-79七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1 上学时间P82-83八 认识小数7.1小小鞋店P80-812 “重复”的奥妙P84-858.1文具店P80-817.2快乐成长P82-83八 调查与记录8.2货比三家P82-83总复习P84-1008.1评选吉祥物P86-878.3存零用钱P84-858.2最喜欢的水果P88-898.4寄书P86-87总复习P90-968.5能通过吗P88-898.6练习六P90-91数学“秘密”P88-89总复习P92-98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一 认识更大的数一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一 小数除法1.1数一数P2-3 1.1小数的意义(一)P2-31.1精打细算P2-31.2认识更大的数P4-5 1.2小数的意义(二)P4-51.2打扫卫生P4-61.3人口普查P6-7 1.3小数的意义(三)P6-81.3谁打电话的时间长P7-9 1.4国土面积P8-9 1.4比大小P9-10 1.4练习一P10-111.5近似数P10-11 1.5买菜P11-12 1.5人民币兑换P12-141.6从结绳计数说起P12-131.6比身高P13-15 1.6除得尽吗P15-161.7练习一P14-15 1.7歌手大赛P16-17 1.7调查“生活垃圾”P17-18二 线与角 1.8练习一P18-19 1.8练习二P19-202.1线的认识P16-17二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二 轴对称和平移2.2相交与垂直P18-19 2.1图形分类P20-21 2.1轴对称再认识(一)P21-2.3平移与平行P20-21 2.2三角形分类P22-23 2.2轴对称再认识(二)P23-2.3平移P25-262.4旋转与角P22-23 2.3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2.4欣赏与设计P27-282.5角的度量(一)P24-252.4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2.6角的度量(二)P26-272.5四边形分类P29-30 2.5练习三P29-302.7练习二P28-29 2.6练习二P31-32三 倍数与因数三 乘法三 小数乘法 3.1倍数与因数P31-323.1卫星运行时间P30-32 3.1买文具P33-34 3.2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3.2有多少名观众P33-34 3.2小数点搬家P35-37 3.3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3.3神奇的计算工具P35-363.3街心广场P38-39 3.4找因数P37-383.4有趣的算式P37-38 3.4包装P40-41 3.5找质数P39-403.5练习三P39-41 3.5蚕丝P42-43 3.6练习四P41-43整理与复习P42-46 3.6手拉手P44-45整理与复习P44-48四 运算律 3.7练习三P46-47四 多边形的面积4.1买文具P47-49整理与复习P48-52 4.1比较图形的面积P49-50四 观察物体 4.2认识底和高P51-524.2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4.3加法结合律P52-53 4.1看一看P53-54 4.3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4.4乘法结合律P54-55 4.2我说你搭P55-56 4.4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4.5乘法分配律P56-58 4.3搭一搭P57-58 4.5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P54.6练习四P59-60 4.4练习四P59-60 4.6练习五P61-62五 方向与位置五 认识方程五 分数的意义5.1去图书馆P61-62 5.1字母表示数P61-63 5.1分数的再认识(一)P63-5.2确定位置P63-65 5.2等量关系P64-65 5.2分数的再认识(二)P65-六 除法 5.3方程P66-67 5.3分饼P67-686.1买文具P66-68 5.4解方程(一)P68-69 5.4分数与除法P69-716.2参观花圃P69-71 5.5解方程(二)P70-71 5.5分数基本性质P72-736.3秋游P72-74 5.6猜数游戏P72-73 5.6练习六P74-766.4练习五P75-76 5.7练习五P74-75 5.7找最大公因数P77-786.5商不变的规律P77-78数学好玩 5.8约分P79-801 密铺P76-78 5.9找最小公倍数P81-826.6路程、时间与速度P79-816.7练习六P82-83 2 奥运中的数学P79-80 5.10分数的大小P83-84七 生活中的负数 3 优化P81-82 5.11练习七P85-877.1温度P84-85六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六 组合图形的面积7.2正负数P86-87 6.1生日P83-84 6.1组合图形的面积P88-89数学好玩 6.2在蒜苗(一)P85-87 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P91 滴水实验P88-90 6.3在蒜苗(二)P88-89 6.3公顷、平方千米P92-932 编码P91-92 6.4平均数P90-92数学好玩3 数图形的学问P93-94 6.5练习六P93-95 1 设计秋游方案P94-96八 可能性总复习P96-102 2 图形中的规律P97-988.1不确定性P95-96 3 尝试与猜测P99-1008.2摸球游戏P97-98七 可能性总复习P99-1067.1谁先走P101-1037.2摸球游戏P104-105总复习P106-112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一 分数加减法一 圆一 圆柱与圆锥1.1折纸P2-4 1.1圆的认识(一)P2-4 1.1面的旋转P2-41.2星期日的安排P5-6 1.2圆的认识(二)P5-6 1.2圆柱的表面积P5-71.3“分数王国”与“小数王1.3欣赏与设计P7-8 1.3圆柱的体积P8-101.4练习一P9-10 1.4圆的周长P9-11 1.4圆锥的体积P11-12二 长方体(一) 1.5圆周率的历史P12-13 1.5练习一P13-152.1长方体的认识P11-13 1.6圆的面积(一)P14-15二 比例2.2展开与折叠P14-15 1.7圆的面积(二)P16-172.1比例的认识P16-182.3长方体的表面积P16-171.8练习一P18-20 2.2比例的应用P19-202.4露在外面的面P18-19二 分数混合运算 2.3比例尺P21-23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P24-252.5练习二P20-21 2.1分数混合运算(一)P21-三 分数乘法 2.2分数混合运算(二)P24-2.5练习二P26-27三 图形的运动3.1分数乘法(一)P22-242.3分数混合运算(三)P27-3.2分数乘法(二)P25-272.4练习二P30-31 3.1图形的旋转(一)P28-29 3.3分数乘法(三)P28-30三 观察物体 3.2图形的旋转(二)P30-31 3.4倒数P31-32 3.1搭积木比赛P32-33 3.3图形的运动P32-343.5练习三P33-35 3.2观察的范围P34-35 3.4欣赏与设计P35-36四 长方体(二) 3.3天安门广场P36-38 3.5练习三P37-384.1体积与容积P36-37四 百分数四 正比例与反比例4.2体积单位P38-40 4.1百分数的认识P39-40 4.1变化的量P39-404.3长方体的体积P41-43 4.2合格率P41-43 4.2正比例P41-434.4体积单位的换算P44-454.3营养含量P44-45 4.3画一画P44-454.5有趣的测量P46-47 4.4这月我当家P46-48 4.4反比例P46-484.6练习四P48-49 4.5练习三P49-51 4.5练习四P49-50整理与复习P50-54整理与复习P52-56数学好玩五 分数除法五 数据处理 1 绘制校园平面图P51-535.1分数除法(一)P55-565.1扇形统计图P57-58 2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P54-55 5.2分数除法(二)57-595.2统计图的选择P59-60 3 可爱的小猫P56-575.3分数除法(三)P60-625.3身高的情况P61-62整理与复习P58-625.4练习五P63-64 5.4身高的变化P63-65总复习P63-109六 确定位置 5.5练习四P66-68一 数与代数P63-886.1确定位置(一)P65-66六 比的认识(一)数的认识P63-696.2确定位置(二)P67-686.1生活中的比P69-71 1 整数P65-67七 用方程解决问题 6.2比的化简P72-73 2 小数、分数、百分数P68-697.1邮票的张数P69-70 6.3比的应用P74-76(二)数的运算P70-797.2相遇问题P71-72 6.4练习五P77-79 1 运算的意义P70-717.3练习六P73-74数学好玩 2 计算与应用P72-76数学好玩 1 反弹高度P80-82 3 估算P77-781 “象征性”长跑P75-772 看图找关系P83-84 4 运算律P792 有趣的折叠P78-793 比赛场次P85-86(三)式与方程P80-823 包装的学问P80-81七 百分数的应用(四)正比例与反比例P83-85(五)常见的量P86八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7.1百分数的应用(一)P87-8.1复式条形统计图P82-837.2百分数的应用(二)P90-(六)探索规律P87-88二 图形与几何P89-1018.2复式折线统计图P84-867.3百分数的应用(三)P93-(一)图形的认识P89-928.3平均数的再认识P87-887.4百分数的应用(四)P96-8.4练习七P89-917.5练习六P98-99(二)图形与测量P93-96总复习P92-98总复习P100-108(三)图形的运动P97-98(四)图形与位置P99-101三 统计与概率P102-107(一)统计P102-105(二)可能性P106-107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P108-10924-25(一)P28-29(二)P30-31斯带P54-55P68-69反比例P83-85置P99-101策略P108-10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图形 北京版 (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图形 北京版 (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北京版 (2)教学目标•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定义;•能够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习使用铅笔、尺子、橡皮;•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与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材:北京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工具:铅笔、尺子、橡皮、图形卡片;•教学环境:教室课桌椅,黑板、白板、画板。

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教师向学生进行简短的形状复习,将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进行简单介绍,回忆前面的学习内容。

步骤二:引入教师引入本节新学内容:正方形和长方形,并向学生简单解释它们的定义。

步骤三:自主观察教师发放相关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图形卡片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他们注意每种图形的不同之处,并且迅速分类。

步骤四:集体讨论让学生搭档讨论并一起把各自的答案对比,再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互相帮助、交流。

步骤五:团体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团队内成员合作使用铅笔、橡皮、尺子等工具制作各种长方形和正方形,分类别放在讲台上进行展示与解释。

步骤六:师生互动教师要求学生再次观察展示出来的图形,重点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分以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一次讨论。

步骤七:练习教师分发练习题,并分组完成,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答案,形成一次小型的校内竞赛。

步骤八:课后练习教师回收练习题及图形卡片,布置给学生相应的课后作业。

思考问题•你观察到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样子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能找到哪些生活中的事物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形状呢?总结反思本次教学通过观看、讨论、工具制作、团队合作、展示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过程,更加深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图形,帮助他们在认识图形方面提高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加强与班级同学之间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同时也是锻炼学生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北京版 (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北京版 (4)
–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适当的量词来描述物品。
图形
7.图形的名称
–第一步:通过图片展示,认识基本图形的名称。
–第二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巩固基本图形的名称。
8.图形的绘制
–第一步:介绍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来绘制图形的方法。
–第二步:引导学生使用工具绘制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活跃,积极参与各种合作活动,并对于学习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
9.对于十以内的加减运算进行练习。
10.运用适当的量词,来描述家里三种物品的数量。
–进行正数的加减运算。
–进行正数和负数的加减运算。
–进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
2.量词
–回忆数量词的概念。
–认识适当的量词,例如:个、只、件等。
–能够使用适当的量词来描述物品。
图形
3.图形的名称
–回忆图形的概念。
–认识基本图形的名称,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4.图形的绘制
–学习如何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来绘制图形。
教学过程
数学
5.数的运算
–第一步:回忆加号、减号的概念。
–第二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正数的加减运算练习。
–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正数和负数的加减运算练习。
–第四步:介绍两位数的加减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练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量词
–第一步:回忆数量词的概念。
–第二步:介绍适当的量词,例如:个、只、件等,并通过练习来巩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数一数 北京版 (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数一数 北京版 (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数一数北京版 (5)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唱出数词5-10;2.能够从5-10的图形集合中进行准确的数数操作;3.能够了解5-10的数值的大小关系;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触摸的能力,正确认识物品、图形的特点和数量关系。

二、教学重点1.数的唱法;2.能够进行准确的数数操作。

三、教学难点1.学生初步理解数的大小比较,如6比5大;2.学生拓展数数能力,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数出对象的个数以及听出数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1.5个小盒子、5个玩具、5张纸片;2.北京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1.与学生打招呼,互相问好;2.给学生展示5个小盒子,数一数:1,2,3,4,5;3.继续给学生展示5个玩具,数一数:1,2,3,4,5;4.展示5张纸片,数一数:1,2,3,4,5;5.引导学生提问:这五个数字有什么特点?5.2 新课讲解(10分钟)1.用数字牌子展示数学五个数字,数一数;2.注重“十”个数字之间的口诀和对应的手势,称赞学生如果正确;3.引导学生一起数数,从5一直数到10;4.让学生手摸玩具并数出数量;5.给每个学生分发1张纸片,让学生数出纸片的数量,并在纸片上写出该数字。

5.3 操练与训练(15分钟)1.分发五个小盒子和五个玩具,让学生按5个分为一组,数一数盒子里有多少玩具;2.让学生找到校园内另外的五个物品,分别摆在桌子上,让学生数出物品的数量;3.接下来是数学游戏环节,让学生拿出纸片,在纸面上连续写下5个数字,就连续以一笔比划画出5个小方格,模仿教师的指示,划出玩具和小盒子的相应图案,同时标明对应的数字。

老师在旁边帮忙指引,以便孩子们能更好的掌握。

5.4 总结归纳(5分钟)1.让学生分享游戏过程中的经验;2.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内容,重新唱一遍数字;3.归纳总体所学,承认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游戏环节环节中,采用了考虑到小一新生的年龄特点、数学学习的特点以及游戏环节的优点进行了勇敢尝试,比较成功。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一数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一数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一数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一数的基本概念和用法;2.能够正确认识和描述物体数量大小;3.发展良好的数学直觉和数学思维;4.注重观察和描述事物,提高对事物的敏感度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一数的含义与方法;2.练习数一数。

三、教学重点1.数一数的含义与方法。

四、教学难点1.区分数量大小;2.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数一数。

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授课;2.活动式教学。

六、教学准备1.包、板擦、针线瓶、卷尺、毛线等教学用具;2.字幕卡片等辅助教学工具。

七、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和描述物品的数量;2.联系到生活中数物品的情境,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展示1.准备一些物品,比如卷尺、毛线、针线瓶等,向学生展示这些物品,让学生观察、感受、记忆;2.分别展示一、二、三个物品,让学生猜测数量;3.逐渐增加物品的数量,让学生练习数一数的方法。

第三步:讲解1.介绍数一数的含义和方法;2.带领学生体验数一数的过程,并注重让学生区分物品的数量大小。

第四步:操作1.让学生自己带上包,数数包里有几件物品;2.看图数一数,图中有几个相同的物品。

第五步:拓展1.让学生找一些班级内部的事物,比如课桌椅子,数数有多少个;2.利用图片或课件进行数数练习。

八、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数一数的过程和记录他们的答案,来评价他们掌握了数一数的方法;2.观察学生对顺序、数量、大小、比较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内容。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说一说-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说一说-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说一说-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的概念,能正确认识0-10内的数字。

2.认识学习日历,掌握时间、时间段的概念。

3.认识和理解不同形状,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二、教学内容1. 数数和写数字根据数字卡片,进行数字练习,帮助学生认识0-10内的数字。

然后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加强数字认识和记忆。

2. 时间和日历引导学生讨论时间和日历的重要性,教授月份名称和日历的基本构造。

学生通过日历的练习,掌握时间和时间段的概念。

3. 形状介绍不同形状的区别和识别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形状分类练习。

三、教学步骤1. 数数和写数字1.记忆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并把卡片粘到墙上。

2.大声数出卡片上的数字,让其他学生也数一数。

3.小组内掷骰子,然后数出相应的点数。

4.让学生用颜色笔完成数字卡片上的数字书写,以巩固数字记忆。

5.在班级里进行各种数字游戏和数字练习。

2. 时间和日历1.让学生讨论时间和日历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学习月份名称,并在日历上进行练习。

3.引导学生掌握时间和时间段的概念。

4.学生通过自己的日历练习,加强对时间和时间段的理解。

3. 形状1.介绍不同形状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形状分类练习。

3.在教学内容结束时,让学生用颜色笔把学过的形状标出来。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数字、时间、日历和不同形状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2.学生能否正确应用数字、时间、日历和不同形状的概念解决问题。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完成练习和任务。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本着“生发于学、用于学”的教学原则,采用了丰富多彩、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如日历练习的时间安排和形状练习的设计可能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017-2018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17-2018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
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
课时安排:9课时
课题
可爱的校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能力: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在生活中会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
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谁会讲小猫钓鱼和故事书中有4只小猫结伴到河边钓鱼,直到傍晚才回来,我们一起看他们的收获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写数:理解题意,第一行,仔细数一数,认真写出数;
第二行通过观察发现要写涂色的三角形的个数。
2、练一练第2题:看数画线,画的方法不唯一,但尽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3、第3题: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几节车厢/
(2)挡住的是第几节车厢?
(3)用数字表示出来。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如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和3相邻的数是几?
1、引导学生数身边的物体。数字就藏在我们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2、实践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看一看,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回家以后把今天学过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数一数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数一数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数一数北京版 (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来自于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这是一本以世界数学教育先进理念为基础,吸收了本土文化特色,语言准确、易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教材。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会通过数一数的方法,把小珠子的数量写出来。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理清数字的大小和数量对应的概念,掌握数数的技能和方法。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数的乐趣,达到理解数字的概念和基本的数学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用珠子形状的糖果引入课题:同学们看,我这里有许多糖果,有大的糖果和小的糖果,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课题是和这个珠子形状的糖果有关的,你们喜欢吃糖果吗?(2)老师问学生,大的糖果和小的糖果的数量哪个多呢?通过引导学生互相比较,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出结论:小的糖果多,并能够理解数字大小和物品数量的对应概念。

2. 探究学生们拿出手中的小珠子,用手指点圆圈里的珠子,跟着老师数数,并在白板上写下数字,用语音、视觉、数字三种方式把数量表达出来,例如:“一个,两个,三个……”、“1、2、3……”。

老师通过不同的数量组合,让学生熟练掌握数数技能,例如:1, 2, 3, 4;2, 3, 4, 5;3, 4, 5, 6等等。

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数量,比较数量的大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3. 练习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半的珠子,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方法,算出自己手中的珠子数量,并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老师再辅助学生通过互相对比数量,自由组合数量等方法,巩固学生所学的数数技能以及数量的对应关系。

4.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的基本技能和数量的对应概念,能够通过数一数算出小珠子的数量,并用数字和自然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得到发扬,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通过黑板作业的检查,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正确算出自己手中的珠子数量,并用自然语言和数字表达出来,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1、能在老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第一单元:数学就在我身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数一数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10 图片第二课时:看一看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关于图形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情况。

2、使学生了解自己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学具的准备:七巧板一套第三课时:比一比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大与小”、“多与少”等都是数学要研究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2、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游戏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具的准备:体育用品和挂图第四课时:说一说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关于“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等知识综合应用的情况。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数学、学数学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图片第二单元:分类比较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4、通过分类、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或比较;在分类、比较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及获得比较的一些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是: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具准备:衣服、鞋子、书、笔、作业本、帽子、球、各种玩具汽车等第二课时:比较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过程,体会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具准备:图片、圆片第三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0以内各数,会读、会写0—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顺序;掌握2—10各数的分与合。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知道基数与序数所表示的意思。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通过认数、数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0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读、会写10以内各数。

掌握数的顺序。

写好3、5、8、0以及记住较大数的分与合。

教学时间:9课时第一课时:认数1、2、3、4、5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5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读、会写5以内各数。

掌握数的顺序。

教学具准备:1—5数字卡片、5个圆片、5根小棍、点子图。

第二课时:认识序数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习序数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小动物头饰、圆片、正方形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具准备:圆片5个第四课时:认数0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

教学具准备:直尺、3只猴子图片、1—5数字卡片盒一张空白卡片。

第五课时:认数6、7、8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8各数,会读、会写这三个数,并会用这三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通过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6、7、8各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读、会写6、7、8各数。

掌握数的顺序。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直尺、圆片、图片、小棍第六课时:认数9、10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9、10的物体,体会9和10的基数含义。

2、了解9和10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10各数的大小。

3、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重点:理解9、10两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读、会写9、10。

掌握数的顺序。

教学具准备:直尺、圆片、点子图、10根小棍第七课时:5、6、7的分与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6、7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地说出5、6、7的分与合。

教学具准备:图片、小棍、圆片。

教学过程:第八课时:8、9的分与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掌握8、9的分与合。

2、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说出8、9的分与合。

教学具准备:图片、小棍。

第九课时:10的分与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掌握10的分与合。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说出10的分与合。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第四单元:位置与顺序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性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体验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位置与顺序教学目标:1、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性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体验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挂图追记:第二课时:练习教学目标:巩固练习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的概念。

追记:第五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减计算问题。

2、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

4、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含义,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20课时第一课时:加法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的含义,5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具准备:图片第二课时:加法教学目标: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感知“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3、使学生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具准备:图片、圆片第三课时:练习教学目标:1、巩固练习5以内的加法。

2、巩固练习看一幅图写两道算式第四课时:减法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学会口算5以内的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