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培训课时计划
农业培训课时计划第一节课:农业基础知识时间:2小时内容:1. 农业的定义和意义2. 农业的发展历史3. 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技术4. 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5. 农业新技术和科技应用第二节课:土壤与肥料知识时间:2小时内容:1. 土壤的分类和特性2. 土壤肥力和施肥原则3. 基本肥料和微量元素的作用4. 有机肥和化学肥的使用方法5. 土壤保护和改良第三节课:农作物种植技术时间:3小时内容:1. 主要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要求2. 农作物的育种和选择3. 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密度控制4.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5. 农作物的收获和储存技术第四节课: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时间:3小时内容:1. 农业机械的分类和用途2. 农业机械的使用原则和操作方法3. 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和保养4. 农作物收获机械的使用技巧5. 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第五节课:果蔬种植与管理时间:2小时内容:1. 主要果树和蔬菜的种植技术2. 果蔬的育苗和移栽方法3. 果蔬的病虫害防治4. 果蔬的水肥管理和采摘技巧5. 果蔬的贮藏和销售渠道第六节课:养殖业知识时间:3小时内容:1. 家禽养殖和畜牧业的发展现状2. 家禽和畜牧的饲养管理技术3. 家禽和畜牧的疾病防控4. 家禽和畜牧的屠宰和加工5. 家禽和畜牧的市场销售和价格走势第七节课:农业政策和市场动向时间:2小时内容:1. 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调整2. 农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3. 农产品质量管理和认证体系4. 农业产业链与农产品流通5. 农业投资和风险管理第八节课:农业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时间:3小时内容: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革2. 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政策3. 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4. 农业绿色生产和有机农业发展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通过以上8节课的学习,学员将对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有全面了解,能够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同时,学员还将了解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动向,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提供指导和参考。
农业政策学教学大纲
农业政策学教学大纲《农业政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农业政策学》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农业政策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了解和掌握我国关于农业方面的基本、重要的农业政策,学会用政策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毕业论文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农业政策的本质及内涵,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2.理解并掌握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过程,了解农业政策的评估方法和调整手段;3.掌握农业结构政策、农业土地政策、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等具体政策的内容。
4.掌握《农业法》、《土地承包法》主要内容。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一)农业政策学概述教学要求1.识记: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的含义。
2.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3.掌握: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4.熟练掌握:农业政策的重要性、政策干预的手段与内容。
课程内容1、农业政策的本质、农业政策的涵义。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3、农业政策对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通过农业政策干预、调控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二)农业政策的制定教学要求1、识记:农业政策问题、农业政策目标、农业政策方案。
2、领会: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固定目标法,引申目标法,农业政策的基本手段,农业政策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
3、掌握:农业政策目标的特点,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要求,农业政策方案设计与步骤,农业政策方案的比较论证与决策。
4、熟练掌握: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中国农业政策目标,选择农业政策手段的原则。
课程内容1、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教材
第一章现代农业科技体系第一节农业科技的概念与特点1、传统农业的概念:主要的生产工具是铁木制农具,以人畜力作为动力,实行手工劳作,生产者根据累世相承的经验和技能组织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传统农业的特点:(1)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2)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偏好和动机状况亦长期变化甚微;(3)人力资本稀缺。
1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既包涵有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等特征;更重要的特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2、现代农业的特点(1)现代农业是高效益多功能的产业。
(2)现代农业是高度科技依存型的产业。
(3)现代农业是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4)现代农业是高投入高保护的产业。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
或者说,农业现代化变迁不只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更重要是通过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调整,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使农民成为一个享有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利益集团。
1、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包括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两层含义。
根据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可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大体系。
2.技术:科学是知识,而技术则是与人们的实际活动相联系并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技能。
在现代,技术是经物化的科学知识,是人类根据生产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广义来说,技术还包括物化了的各种生产手段和其他物质装备。
3.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即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主要体现在:①目的、任务不同。
②形态不同。
③成果和奖励方式不同。
科学和技术也有本质的联系,是密切相连、相互促进的。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课件
第一章公共政策概述一、公共政策的含义定义:公共政策指政府机关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要求,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相关活动。
1.公共政策由政府制定2.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公共问题或满足公众要求公共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能源问题等等3.公共政策包括政府决定作为或不作为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4.公共政策的内涵通过政府的相关活动表示,如法律规章、行政规定和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二、政策系统的构成1.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主体就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
(1)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直接主体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某些领袖人物。
(2)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与、介人到政策过程中,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间接主体包括执政党、在野党、参政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大众传媒,政策研究组织和公民、国际组织、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区域合作组织。
2.公共政策客体(1)社会问题: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它是由社会内部矛盾所引发的人与环境或者人与人的关系的失调,对社会造成了广泛的不良影响,由此产生了现实与期望的状态的差异。
(2)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公众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3.政策环境(1)经济社会环境(2)体制或者制度(3)文化环境(4)国际环境4.政策中介(1)政策信息系统(2)政策资源三、公共问题从社会问题影响的范围看,社会问题可以分为公共问题与个人问题。
公共问题:公共问题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或者相当一部分人所遇到的共同问题。
农业课程方案
农业课程方案一、方案简介本农业课程方案旨在提供全面且系统的农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以满足学生对农业行业的需求。
本方案涵盖了农业领域的主要学科和实践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 农业基础知识课程本部分课程包括农业概论、农艺学、畜牧学、农业经济等,旨在为学生提供农业行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2. 农业实践课程该部分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农业实践和动手能力。
包括农田管理、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
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操作技巧。
3. 农业技术创新课程这一部分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包括农业科技前沿、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机械与自动化等。
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农业技术的新发展和应用。
4. 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课程该部分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培养学生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包括农村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与管理等。
5.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的内容包括农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市场营销等,以满足学生对特定领域的深入学习需求。
三、教学方法本农业课程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践教学安排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本方案将包含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学生将能够熟悉并掌握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与评价考核方式将综合运用课堂测试、实践操作、课程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
学生应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课程要求,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师资力量本农业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农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并具备较强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能力。
农业教学大纲
农业教学大纲农业教学大纲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农业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教学大纲作为农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培养农业人才、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教学大纲的背景和意义农业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农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农业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农业教学大纲的制定还可以促进农业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通过明确农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可以使教育与产业需求相匹配,提高农业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农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农业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包括农业学科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基础知识包括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包括农作物、畜牧、渔业、农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管理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
农业教学大纲的结构应该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包括若干个单元。
例如,农业科学模块可以包括农业植物学、农业动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等单元;农业经济模块可以包括农业市场、农业政策、农业金融等单元。
每个单元应该明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农业教学大纲的实施和评估农业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应该按照大纲的要求积极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农业教学大纲的评估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过程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通过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学观察、学生反馈、教学反思等方式进行评价。
农业科技课程
农业科技课程
农业科技课程是一门涵盖了农业科学和农业技术的综合性课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农业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农业实践操作技能等。
农业科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农业科技素质的人才,使他们能够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具体来说,农业科技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基础知识: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农业技术: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知识。
农业环境保护:包括农业生态学、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农业实践操作: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状况,掌握农业科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农业科技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业科技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农业科技培训教学大纲模板农业科技培训教学大纲模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也逐渐受益于科技的发展。
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科技培训教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纲模板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一种适用于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的大纲模板。
一、导言在导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提到当前农业面临的挑战,如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以及农业科技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可以强调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部分,可以列举一些适用于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的具体内容。
例如,农业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科技创新等。
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业领域,如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进行分类介绍。
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实际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部分,可以介绍一些适用于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的教学方法。
例如,讲授、实践、案例分析、讨论等。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员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同时,还可以强调互动性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四、评估方式在评估方式部分,可以介绍一些适用于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的评估方式。
例如,考试、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
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学员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式。
同时,还可以强调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培训效果。
五、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部分,可以介绍一些适用于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的教学资源。
例如,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教具等。
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学员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同时,还可以强调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六、总结在总结部分,可以对整个大纲模板进行总结和回顾。
强调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大纲模板的指导作用。
同时,还可以提出对未来农业科技培训教学发展的展望,如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等。
农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农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具备农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农业发展课程的教学大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农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
一、课程目标农业发展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农业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农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种植、养殖、农机操作等;3.了解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的流程,掌握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
二、教学内容农业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涵盖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介绍农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农业现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植物生长发育、动物生理生态、土壤肥料学等基础知识;3.农业生产技术:介绍种植、养殖、农机操作等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和方法;4.农产品加工与贸易:介绍农产品的加工流程、质量控制和市场营销等知识;5.农业科技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农业发展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理论讲授:通过讲授农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2.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生产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方式农业发展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综合评价,既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也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教学大纲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教学大纲周晓阳一、教学目的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把握今年“一号文件”的基本精神,了解农村农业发展的形势,提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一)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1、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①粮食生产实现“八联增”,农民收入增速快。
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③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免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2、我国“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①农业基础薄弱②农产品不能完全自给③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对策1、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2、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3、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4、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务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5、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三、重点难点1、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对策2、难点: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1、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群众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讲授与讨论。
2、课时安排(1)讲授2小时;(2)讨论2小时。
五、思考题1、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怎样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六、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1月)。
南华大学马列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心2012年3月1日。
我了解三农知识点教案设计
我了解三农知识点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了解三农知识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三农知识的定义和范围;2. 理解三农知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3. 掌握三农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4. 培养学生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三农知识的定义和范围;2. 三农知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3. 三农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起学生对农村问题的兴趣和思考,引发学生对三农知识的好奇心。
- 提问学生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农村问题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三农知识的定义和范围,解释三农知识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的知识。
- 引导学生思考三农知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
- 介绍三农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如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农知识分析和解决农村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 每个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进行全班讨论和交流。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三农知识点,强调其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 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农村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和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分析农村问题的能力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拓展问题回答评估:评估学生对农村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见解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材料;2. 三农知识的相关资料和案例;3. 小组讨论和汇报的材料。
2017年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贵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姓名:曹国璠课程名称: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课内学时数: 36 学分数: 2.0使用院系部和专业:农学院各专业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时间:教学第 10 周—教学第 14 周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是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之一,其任务是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学习农业政策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了解和掌握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学会用政策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研究和解决农业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当代农业科技展望。
第二部分是政策学总论,主要介绍政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涉农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
第三部分为三农政策各论,主要介绍我国涉农的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具体的政策。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当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趋势。
2、理解政策的本质及内涵,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3、理解并掌握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了解政策的评估方法和调整手段;4、掌握农业结构政策、农业土地政策、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财政与金融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等具体政策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当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4学时)一、优种化趋势二、生物制剂趋势三、可持续化趋势四、信息化趋势五、产业化趋势第2章政策学概述(4学时)一、政策的本质二、政策的涵义三、农业政策的类型四、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第3章政策的制定(4学时)一、政策问题的确定二、政策目标三、政策手段的选择与方案设计四、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第4章政策的执行(4学时)一、政策执行的内涵与意义二、政策执行的条件三、政策的具体执行方法与程序第5章农业政策的评估及调整(4学时)一、政策评估的原则和标准二、政策评估的程序和方法三、政策的调整第6章农业结构政策(4学时)一、农业结构政策的目标二、农业区域结构政策三、农业部门结构政策四、农业经营规模政策第7章农业土地政策(4学时)一、我国农业土地政策目标二、农业土地产权政策三、农业土地流转政策四、农业土地保护政策第8章农村人力资源政策(4学时)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二、农村人力资源基本状况三、农村就业政策及其目标四、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第9章农业科学技术政策(4学时)一、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的目标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的内容、特点和作用三、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内容、目标、措施四、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论文五、主要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钟甫宁主编,《农村政策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2017年三农政策
2017年三农政策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那么2017年三农政策是什么内容呢??下面店铺整理2017年三农政策相关内容,一起来了解吧。
1、三农政策基本内容相关政策:1、加大减免农业税改革力度。
2004年,全县农业税平均税率由7%降到4%,降低3个百分点。
在降低农业税税率的同时,同比例降低农业税附加。
2、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坚持向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多、产量高的农民倾斜的原则,2004年,按照国家规定的筹措比例,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541.3万元,对全县种植小麦、玉米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县政府成立以县长张业为组长的粮食直补工作领导小组,财政、发展和计划、农业、物价、粮食、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参加。
5月底以前要全部兑现给种粮农民,6月15日公布补贴结果。
3、对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
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的补贴政策,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购机户手中。
同时,县安排一定财政资金对农民购机给予补贴。
4、增加良种补贴投入。
县财政用县长备用金50万元,建设20个粮食生产示范村,鼓励土地向种粮能手集中。
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项目资金。
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强化种子市场监督检查,严格控制种子价格,积极开展送种上门服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子。
5、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认真落实支持化肥生产的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化肥生产企业电价优惠政策。
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继续由政府指导定价,核定中准出厂价,企业出厂价上浮不得超过中准出厂价的10%。
物价局要加强对化肥出厂价和流通环节进销差率、批零差率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幅度,降低化肥最终零售价格,真正让利于民。
农业、工商、质检部门要严厉查处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6、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税费减免及物价控制政策。
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方面,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
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有关税费。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农村政策与法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行政管理(乡镇管理)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农科各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宪法常识、民法、刑法、经济法、农业法、资源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员基本掌握宪法常识,民法、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刑法基本常识,行政法的主要内容,与农业、农村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法、土地管理法、乡镇企业法,与资源环保有关的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二、教材1、文字教材主教材为《农村政策与法规》。
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辅助教材《农村常用政策法规汇编》将农村常用的法规和政策汇编成册,供学员在学习、工作中使用。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18学时,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三部分内容:(1)每章的重点和难点;(2)请有关专家讲述重要法规的立法原则和精神;(3)典型案例分析。
三、教学环节1、电视课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本课程将突破以往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穿插加专题讲座的方式。
2、面授与自学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3、考试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应符合本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三农培训课程开发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对科技知识、管理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培训课程开发方案。
二、课程目标1.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2. 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 培养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4. 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 增进农民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三、课程内容1. 科技培训模块-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介绍- 农业生产技术操作培训- 农业机械操作培训- 农业病虫害防治培训2. 市场培训模块- 农产品市场分析- 农产品营销策略- 农业产业链建设- 农产品品牌建设3. 经营管理培训模块-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农业项目申报与实施- 农业产业政策解读4. 法律培训模块- 农民权益保护法- 农村土地承包法- 农业合同法-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5. 生活技能培训模块- 健康生活方式- 家庭理财- 社会交往技巧- 应急处理能力四、课程实施1. 培训师资- 邀请农业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担任主讲教师。
- 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担任辅助教师。
2. 培训方式- 面授培训: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
- 实地教学:现场操作、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等。
- 网络培训:在线课程、视频教学、在线交流等。
3. 培训时间- 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确保培训效果。
五、课程评价1. 培训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考试、实地考察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
2. 学员满意度评价- 通过学员满意度调查,了解培训质量。
3. 培训改进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六、课程保障1. 组织保障- 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开发的组织协调工作。
2. 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支持,确保课程开发经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任课教师姓名:曹国璠课程名称: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课内学时数: 36 学分数: 2.0
使用院系部和专业:农学院各专业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开课时间:教学第 10 周—教学第 14 周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是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之一,其任务是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学习农业政策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了解和掌握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学会用政策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研究和解决农业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当代农业科技展望。
第二部分是政策学总论,主要介绍政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涉农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
第三部分为三农政策各论,主要介绍我国涉农的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具体的政策。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当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趋势。
2、理解政策的本质及内涵,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3、理解并掌握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了解政策的评估方法和调整手段;
4、掌握农业结构政策、农业土地政策、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财政与金融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等具体政策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1章当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4学时)
一、优种化趋势
二、生物制剂趋势
三、可持续化趋势
四、信息化趋势
五、产业化趋势
第2章政策学概述(4学时)
一、政策的本质
二、政策的涵义
三、农业政策的类型
四、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3章政策的制定(4学时)
一、政策问题的确定
二、政策目标
三、政策手段的选择与方案设计
四、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
第4章政策的执行(4学时)
一、政策执行的内涵与意义
二、政策执行的条件
三、政策的具体执行方法与程序
第5章农业政策的评估及调整(4学时)
一、政策评估的原则和标准
二、政策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三、政策的调整
第6章农业结构政策(4学时)
一、农业结构政策的目标
二、农业区域结构政策
三、农业部门结构政策
四、农业经营规模政策
第7章农业土地政策(4学时)
一、我国农业土地政策目标
二、农业土地产权政策
三、农业土地流转政策
四、农业土地保护政策
第8章农村人力资源政策(4学时)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
二、农村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三、农村就业政策及其目标
四、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
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第9章农业科学技术政策(4学时)
一、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的目标
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三、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内容、目标、措施
四、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五、主要教学参考资料、网站
1、钟甫宁主编,《农村政策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2、张文方,卞新民主编,《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3、陈文宽主编,《农业政策与法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4、吕江文、冯中朝主编,《农村政策通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出版。
5、
6、/zcfg.htm
7、/db_fg
8、
9、
研究生课程教学日志
任课教师::曹国璠所属院(系)部:农学院
课程名称: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上课地点:东教310、109 使用主要参考教材名称:全国各地关于农业科技和三农政策的书籍
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论文上课年级和人数: 2016级共103人
总学时数: 36 讲授: 24 实验或试验: 0 其它(自学): 12
贵州大学农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上课考勤表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注:考勤表在课程考试结束后与试卷、成绩记录单同时报送至教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