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实验课件)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课件

基底核
下丘脑
基底核是大脑深处的一组神经核团,主要 负责运动控制和习惯形成。
下丘脑是大脑下方的一个小区域,控制着 内分泌、水分和盐分平衡、体温等基本生 理功能。
脑的神经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锥体系上肢、锥体系下肢 和锥体系躯干。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自主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 基底核等。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应尽早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可 以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
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评估
对患者的运动、感觉、认知等功 能进行评估,确定康复目标和治
疗方案。
物理治疗
包括理疗、按摩、针灸等,可以 改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促进
血液循环等。
职业治疗
针对患者的工作能力进行训练, 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CHAPTER 06
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前景与发展趋 势
中枢神经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挑战
神经退行性疾病
01
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研究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延
功能
接受、处理和储存来自身体各部 位的感觉信息,并控制和协调身 体的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 ,控制着思维、行为、感觉和运动等 功能。
脊髓
连接脑和身体其他部位,传递神经信 号,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发展
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包括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等过程。

系统解剖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

胞体 突起
CNS
皮质 灰质
神经核
髓质 白质
纤维束
PNS 神经节 神经
反射(反射弧)
• 反射:神经系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刺激 所作出的适宜应答(反应)称为反射
• 反射弧:感受器 传入N 中 枢 传出N 效应器
二、脊 髓 位置、外形 • 椎管内,上平枕骨大孔,下平L1或L3 • 前后略扁呈圆柱状,两膨大,六沟裂
后根
脊髓节段
• 每对脊N根附着的一段脊髓构成一个脊髓节段, 共31个节段 • 颈髓(C)8节、胸髓(T)12节 腰髓(L)5节、骶髓(S)5节、尾髓(Co)1节
后根 前根
三、小 脑 位 置、外形
• 位于颅后窝①,端脑与脑干之间,借小脑脚与脑干相连 • 分为小脑蚓和小脑半球
脑干 ①
小脑
小脑脚
四、脑 干 位置、外形
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总论 (一)神经系统组成
CNS PNS
脑 --- 位于颅腔内
脊 髓 --- 位于椎管内 脑N(12对) --- 与脑相连 脊N(31对) --- 与脊髓相连
内脏N – 心肌、腺体、平滑肌
大(端)脑 间脑 中脑 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小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 —— 神经元
• 三 部、菱形窝、第四脑室
中脑 脑干 延髓
五、间 脑
• 位于中脑与端脑之间,间脑中央窄腔为第三脑室 ① • 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后丘脑、下丘脑 • 是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

中脑
间脑端脑 脑干六、端 Nhomakorabea脑• 脑的最高级部位,重约1400g • 由左、右大脑半球借胼胝体①相连而成 • 包括大脑皮质、髓质、基底核和侧脑室

解剖学第十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解剖学第十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形如四棱锥,底为菱形窝,顶朝向小脑。
2.沟通 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
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 下腔相通。
.
22
解剖学—中枢神经
(五)第四脑室
1.位置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形如四棱
锥,底即菱形窝,顶朝向小脑。 2.沟通
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向上与中脑水 管相通,并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外侧 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
4
解剖学—中枢神经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位置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 ,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下平第3腰 椎,故临床常在3、4或4、5腰椎之间进行穿刺。
.
5
解剖学—中枢神经
(二)外形
脊髓为细长而前后略扁的圆柱状结构,长40—45cm。主 要外形可归结为六纵沟、二膨大、一圆锥、一终丝。 1.六纵沟 :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 侧沟2。 2.二膨大 :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3.一圆锥 :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 4.一终丝 :脊髓圆锥下续为终丝,周围被马尾包绕。
(3)侧角:含有内脏运动(即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在于T1~L3节段。
在骶段(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元的胞体

.
10
2.白质
解剖学—中枢神经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
为三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1)前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前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
主要包括视交叉、视神 经、视束、漏斗、乳头 体等。
.
24
解剖学—中枢神经
下丘脑的主要核(1团)视上核:分泌加压素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大脑皮层得功能与结构性分区-内 侧面
Figure 13、11b
Association Areas-联络区
大脑半球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控制运动功能 –初级运动皮层 (躯体运动 区) –中央沟前方
• 锥体细胞
• 皮质得深面为神经纤维形成得白质(髓质),它 们除了联系大脑不同区域得皮质外,更重要 得就是大脑皮层以外得脑与脊髓,把皮层运 动中枢发生运动信息向下传,把感受到得感 觉信息往上传给皮层感觉中枢,这些传导纤 维都要集中通过“内囊”,而且有交叉,即传
• 边缘叶 limbic lobe 由半球内侧面与底面某些脑叶 得脑回组成,它呈O形环绕于脑干前端。通常包括 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海马结构。主要 功能就是调节内脏活动,实现情绪反应以及参与记 忆、睡眠、性欲、食欲等得调节。
额叶得功能:
位于:边界、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 • 1、皮质运动区 • 2、皮质侧视中枢 • 3、书写中构(额中回后部) •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 5、额叶联合区
• 谢谢大家
半球内侧面得沟与回
半球底面
• 额叶底面纵 行得纤维束 为嗅束,其 前端膨大称 嗅球,嗅球 与嗅神经相 连。嗅束向 后扩大为嗅 三角,连于 海马回前部 与海马回钩 等嗅觉高级 中枢。
大脑半球上面观
岛叶
CNS得灰质与白质
• 通过前脑得额切面(冠切面)
–大脑皮层
–大脑深部灰质 (基底节)
脑干得生理功能
• 最重要得生理功能区域,脑干有维持维持生 命活动得重要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 枢、吞咽中枢等,如遭损伤会危及生命。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 参与躯体核内脏运动调节
脑桥尾侧部核延髓的网状结构外侧核群-吸气、呼 气、升压和减压等呼吸和循环的中枢
• 参与内分泌活动和生物节律的调节 • 高级神经系统活动
2021
18
临床联系
• 脑干损伤特征性表现:交叉性瘫痪 延髓内侧综合症-Dejerine Syndrome 延髓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 Syndrome 脑桥基底部综合症 大脑脚底综合症-Weber Syndrome
舞蹈病 又称Huntington病,新纹状体损害 特点为: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足。肌张力降低,上肢和头部不自 主的舞蹈动作。舞蹈病主要是纹状体内胆碱能和GABA能神经元 功能减退,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相对功能亢进
• 认知功能 Parkinson病和Huntington病可引起认知障碍。
2021
57
2021
14
脑神经核
• 躯体运动柱SM 肌节演化的骨骼肌,如舌肌、眼球外肌 包括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 一般内脏运动柱GVM 头颈胸腹的平滑肌 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 特殊内脏运动柱SVM 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包括咀嚼肌、软腭、表情肌和咽喉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2021
35
下丘脑的功能
• 摄食行为 饱食中枢(丘脑腹内侧核) 摄食中枢(外侧下丘脑)
• 饮水调节 刺激下丘脑外侧和前区产生饮水行为,损毁此区不再饮水
• 睡眠和觉醒 下丘脑前区与睡眠中枢相关,后区与醒觉相关
• 昼夜节律调节 通过视交叉上核行为联系进行昼夜节律调节。
2021
36
端脑的分叶
• 主要沟裂 大脑纵裂、外侧沟、中央沟、顶枕 沟
• 脊髓半横断:Brown-Sequard Syndrome 损伤节段同侧肢体瘫痪,本体觉、精细触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 失

最新(系统解剖学课件中枢神经解剖-神经传导路讲学课件

最新(系统解剖学课件中枢神经解剖-神经传导路讲学课件

下行传导路/运动传导路(The descending pathway)
锥体系: 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特别是四肢远端肌的精细运动(如:手)
锥体外系:调节肌张力、协调各肌群的运动 维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 保持身体平衡和进行惯性运动 执行粗大的随意运动
锥体系所进行的精细随意运动,是在锥体外系保 持肌张力的适宜与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LaminaⅠ,Ⅳ~Ⅵ 2°neuron Spinal ganglia 1°neuron
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 VPL 3°neurons
Spinal lemniscus
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路(浅部感觉传导路)
一、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pathway of the painsense and thermesthesia of the trunk and extremities)
躯干 皮肤 四肢
周围突 随脊神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随脊神经 后根入脊髓 背外侧束
Unconscious proprioceptive pathway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Spinal ganglion
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锥体外系的组成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和躯体感觉区 (Brodmann4、6区和3、1、2区), 还有5、7、9、19、22、24、39区。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
28
1.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
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 的纤维。其中短纤维联系相邻脑回称弓状纤维。 长纤维联系本侧半球各叶,其中主要的有:
①钩束,呈钩状绕过外侧裂,连接额、颞两叶 的前部;
②上纵束,在豆状核与岛叶的上方,连接额、 顶、枕、颞四个叶;
③下纵束,沿侧脑室下角和后角的外侧壁走行, 连接枕叶和颞叶;
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 与屏状核相隔。
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
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
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
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
束所在处)相邻。
.
27
(三)大脑半球的髓质
1.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 纤维。 2.连合纤维:是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3.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 上、下行纤维。
• 第Ⅱ躯体运动区和补充运
• 第Ⅱ躯体运动动区区:位于 中央前、后回下面的岛 盖皮质,管理上下肢运 动,但没有头部代表区。
• 补充运动区:位于半球 内侧面中央旁小叶的前 方,额上回的内侧面。
. • 第Ⅱ躯体运动区和补充 18
(三)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 视区:枕叶内侧面距
状沟两侧的皮质(17
区),一侧视区接受
④扣带,位于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的深部,连接 边缘叶的各部;
⑤额枕束,起自额极,在上纵束的深面,尾状
核的外侧向后,靠近侧脑室中央部,呈扇形终
止于枕叶和颞叶。
.
29
联络纤维解剖图与DTI图对照
.
30
2.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s)

(系统解剖学课件)2.中枢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课件)2.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恢复运动功能、感觉功能 和膀胱功能,提高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
康复方法
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药 物治疗、电刺激疗法和康 复工程等。
康复时间
早期(受伤后2周内)和中 期(受伤后2周至6个月) 是康复的关键时期。
脑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脑电 图、脑脊液检查等。
系统解剖学课件:中枢神 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述 • 脊髓 •脑 • 脑神经 • 自主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案例研究
01
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负责处理和整合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 信息,控制和协调身体的运动,并参与情绪、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
大脑通过发出神经信号来控制 身体的运动,这些信号通过脊 髓传递到肌肉,使身体能够做 出协调一致的动作。
情感与行为
大脑的情感中心使我们能够体 验喜怒哀乐等情感,并影响我 们的行为反应。例如,当面对 威胁时,大脑会触发“战斗或 逃跑”反应。
内分泌与自主神经系统调 节
大脑通过分泌激素和调节自主 神经系统来影响我们的生理状 态。例如,在压力或焦虑时, 大脑会释放应激激素,导致心 跳加速和血压升高。
连接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通过突触 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分。大脑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思维、感觉和 运动控制;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脑干负责基本生命功能的调节,如呼吸、心跳和觉醒;脊髓负责身体的运 动和感觉信号的传递。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实现信息的传递、处理和整合, 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并对外部环境作出适应性的反应。

人体解剖学_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_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ppt精选版
85
下丘横切面
上丘横切面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 中脑核
黑质
三叉神 红核
动眼神经核
经中脑核
动眼神经副核
ppt精选版
86
二、小 脑
位置 位于颅后窝,在延髓和脑桥的后方,借
ppt精选版
75
三叉神经根平面
ppt精选版
76
主要结构:
1.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运动核、中脑核 2. 丘系带
ppt精选版
77
下丘平面
ppt精选版
78
ppt精选版
79
主要结构:
1. 下丘 2. 中央灰质 3. 滑车神经核 4. 三叉神经中脑核 5. 丘系带 6. 大脑脚
ppt精选版
80
上丘平面
(1)延髓
延髓脑桥沟 橄榄 锥体
锥体交叉
ppt精选版
舌咽神经根 迷走神经根
副神经根 舌下神经根
32
(1)脑桥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小脑中脚
ppt精选版
33
(3)中脑
脚间窝 大脑脚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ppt精选版
34
脑干的外形(背侧面)
ppt精选版
35
(1)延髓
小脑下脚 舌下神经三角
概述
与脊髓比较,脑干有下列特点:
1.由于中央管在延髓上部和脑桥背侧敞开 成为第四脑室底,运动核与感觉核从在脊髓的
背、腹关系变成为内、外关系。
2.灰质被交叉的纤维分割成不连续的细胞团 块(神经核)。
3.脑干纤维投射更复杂。
4.脑干网状结构更复杂。

临床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临床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第六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第四节 神经传导通路 第五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
及脑脊液循环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位置: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新生儿在第3腰椎高度
白质前连合
外侧索 前角 中间带 前索
1、灰质
(1)后角(感觉性) 主要由中间神经元组成。接受痛温觉和触压觉引起的
神经冲动。
(2)前角(运动性) 由前角运动神经元(α、γ)和中间神经元组成。
(3)中间带
指位于前、后角之 间的区域。在胸髓和 上腰髓节段(T1~ L3),中间带向外侧 突出形成侧角。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三叉N 运动核
动眼N核 动眼N副核

面N核 滑车N核 上泌涎核
束 核
蜗前 神庭 经神 核经
三 叉 神 经 感
疑核
展N 下泌涎核




副N核 舌下N 迷走N背核

2)脑干的非脑神经核
中继核
①上丘:视觉反射中枢;
②下丘:听觉反射中枢;
③红核:位于上丘与间脑尾侧 平面之间,形成红核脊髓束, 调节屈肌的张力;
上泌涎核:脑桥下部
面神经
→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
下泌涎核:延髓上部 舌 咽神经→腮腺
迷走神经背核:位于迷走神经三角深方 迷走神经→颈、胸、腹大部脏器
③特殊内脏运动核(4对) 支配由鳃弓演化来的骨骼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中部 三 叉神经(下颌神经)→咀嚼肌
面神经核:脑桥中下部 面神经→面部表情肌

(医学)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详解(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详解(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2.基底神经核包括哪些神经核?何谓纹状体及新、旧纹状体? 3. 简述语言中枢的位置、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扣带回
杏仁体
胼胝下回 终板旁回 乳头体
纤维联系:各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形成许多的环路。如海马环路。 功能:1)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觅食、防御、生殖活动;
2)调节内脏活动,情绪反应; 3)参与脑的学习记忆活动。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思考 题
1.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中通过的纤维。若右侧内囊病变, 可出现哪些功能障碍?为什么?
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高级思维活动有关 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功能有关 枕叶:与视觉信息整合有关 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 边缘叶:与内脏活动、情绪活动有关
联络区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基底核:
组成
(1)纹状体:
尾状核
新纹状体
豆状核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2)杏仁核
(3)屏状核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系统解剖学详解
主讲人 XXXX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端脑
(telencephalon)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端脑(telencephalon):脑的最高级部位。
1.大脑皮质 外形和分叶 内部结构 皮质功能定位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内囊损伤出血“三偏综合征”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对侧偏瘫 对侧同向偏盲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4.侧脑室 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马尾临床意义: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临床上在此穿刺比较安全。
腰椎穿刺部位:L3-4或L4-5。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
①麻醉(腰麻) ②取脑脊液。
蛛网膜下隙
硬膜外麻醉
马尾
组成:主要由灰质和白质组成,各节段内部结构相似。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周围,在横切面上可见中央管。
灰质
灰质
白质
硬脑膜 脑蛛网膜
上面观
软脑膜 蛛网膜下隙
冠状面
硬膜外隙与蛛网膜下隙的比较
硬膜外隙
位置 硬脊膜与椎管之间
内容 静脉丛、脊神经根
压力
负压
交通
与颅腔不通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 脑脊液、脊神经根丝
正压 与颅腔相通
硬脑膜在颅顶部特征:结合疏松,易于分离,当硬脑膜血管损伤时可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
形成硬膜外血肿。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海绵窦 海绵窦 乙状窦
直窦
窦汇 乙状窦 海绵窦 横窦
岩上窦 横窦 窦汇 直窦
颅底上面观
海绵窦
颅底上面观
外侧壁内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窦内 展神经 颈内动脉
硬脑膜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海绵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直窦
岩上窦 岩下窦
2.在脊髓横断面上,灰质两侧向前扩大叫( 前角 ),由( 运动)神经元组成。
与第四脑室脑脊液汇合
正中孔和外侧孔
与第三脑室脑脊液汇合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脑脊液循环障碍:室间孔阻塞→脑积水;蛛网膜粒渗透受阻→颅内压增高,可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 出现脑疝而危及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颞叶底面
枕颞沟 侧副沟 海马沟 枕颞外侧回 枕颞内侧回 海马旁回 钩 齿状回
颞叶底面
海马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皮质 基底核
髓质
侧脑室
1. 基底核 Basal Nuclei
(1)尾状核 Caudate Nucleus
【内部结构】
(2)豆状核 Lentiform Nucleus
白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分为三类):
(1)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 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之间的纤维
(2)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 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3)投射纤维:Projection Fiber 连接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纤维
【内部结构】
(1)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 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之间的纤维
顶叶 parietal lobe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颞叶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枕叶和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
顶枕沟
枕叶
Occipital lobe
距状沟 楔回
舌回
胼胝体沟
扣带沟
大脑内侧面
中央旁沟 缘支
中央旁小叶
扣带回
大脑半球底面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①.位于间脑与中脑的过渡 区,内含底丘核。
②.底丘脑与黑质、红核、 苍白球有密切的纤维联系, 参与锥体外系的功能。
③.一侧损伤,对侧肢体半 身舞蹈病或半身颤搐。
6、第三脑室 Third ventricle
• 位置 –两背侧丘脑、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
端脑
(大脑)
Telencephalon (Cerebrum)
丘脑网状核
背内侧核 丘脑前核
腹前核 腹中间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2.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接受听觉传导通路的纤维
外侧膝状体
接受视觉传导通路的纤维
3.上丘脑
包括:松果体、缰三角、缰连合、丘脑髓纹、后连合
4.下丘脑
①外形与分区
视交叉
灰结节、漏斗
乳头体
下丘脑沟
视前区
视上区 结节区 乳头体区
漏斗
5.底丘脑
1.脊髓的被膜
Spinal Meninges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脊髓蛛网膜
半透明薄膜,与脑蛛网膜相延续。
硬膜下隙: 硬脊膜与脊蛛网膜之间的潜在 间隙。
蛛网膜下隙
脊蛛网膜与软 脊膜之间的间 隙,两层间有 许多结缔组织 小梁相连,内 有脊神经根, 充满脑脊液。
软脊膜
软脊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 脊髓表面。 齿状韧带: 软脊膜在脊神经前、后根之间 形成,尖端附于硬脊膜上,固 定脊髓。
齿状韧带
2.脑的被膜
Cerebral Meninges
•硬脑膜
第四脑室
交通
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

室间孔interventricular foramen

第三脑室 third ventricle
脑室系统
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 左、右外侧孔 ↓ 正中孔
(蛛网膜下腔)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Meninges and Blood Vessels of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and Cerebral Spinal Fluid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Meninges of Brain and Spinal Cord
覆盖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缔组织膜, 由外到内分依次为3层:
•硬膜
Dura mater
•蛛网膜
Arachnoid mater
•软膜
Pia mater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的被膜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脊髓的被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3)杏仁体 Amygdaloid Body
(4)屏状核 Claustrum
纹状体 Corpus Striatum 【内部结构】
豆状核
壳 Putamen 苍白球
Globus Pallidus
尾状核 壳 苍白球
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
2.大脑半球的髓质
【内部结构】
Cerebral Medullary Substance
3.形态和分部: 内囊在水平切面上呈“> <”形, 分部:前肢、 膝部、 后肢
前肢 膝
后肢
4.通过内囊各部的纤维束
前肢
尾状核头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膝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后肢
背侧丘脑
丘脑中央辐射
豆状核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听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5.内囊损伤表现:
“三偏”症状 (偏瘫、偏身感觉丧 失、偏盲)
间脑
Diencephalon
端 脑(大脑)
Telencephalon (Cereb
中脑
Midbrain
脑桥
Pons
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间脑
Diencephalo
小脑
Cerebellum
(右半头部正中矢状切内侧面)
正中核 丘脑间粘合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 丘脑枕
中央中核 板内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脑回
【导论】
脑沟
大脑纵裂
大脑半球 Hemisphere
大脑横裂
上外侧面 内侧面
【导论】
下面 额极
颞极
上缘
枕极
下缘
三面和三极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中央沟
外侧沟
顶枕沟
三条恒定的沟 Sulcus
五叶 Lobe
【外形和分叶】
额叶
顶叶
岛叶
颞叶
枕叶
各叶的沟回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额叶 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钩束
弓状纤维 上纵束 豆状核
下纵束
【内部结构】 (2)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
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胼胝体 穹隆连合 前连合
后连合
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1.位置: 居大脑纵裂底,构成侧脑室顶
2.分部: 嘴、膝、干、 压部
3.构成: 连合纤维,钩形的纤维板 4.损伤后表现:
3.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位置:是大脑半球内深面的腔隙。 中央部 形态:马蹄铁形。 分部:
中央部:位于顶叶 前 角:深入额叶 后 角:深入枕叶 下 角:深入颞叶 前 角
丛 在中央部和下角内有大量脉络丛,可产生脑脊液。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
“分裂脑”
连合纤维:
【内部结构】
(3)投射纤维:Projection Fiber
【内部结构】
由连接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
内囊 Internal Capsule
【内部结构】
1.位置:豆状核与尾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2.构成: 上、下行的投射纤维集中形成的髓质板。
尾状核
内囊
背侧丘脑
豆状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