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理解他的智慧和勇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用关键词和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人物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智慧与勇敢,培养他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智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

2. 课文背景:介绍司马光的历史背景和他在《资治通鉴》中的地位。

3. 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理解他的智慧和勇敢。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和长句。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司马光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 拓展作业:查阅司马光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

2. 教学改进: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生词,带着感情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过渡:刚才,学生们非常认真仔细地读课文。

昨晚,他们安排了一场预演。

现在老师应该检查你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你有信心吗?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看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展示课文的插图。

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司马光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2. 生字词: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3. 课文背景:介绍司马光的历史背景及《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勇敢、智慧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资治通鉴》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精讲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生字词: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写5遍。

2. 用“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编写一段话。

3. 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你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基于此理念,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及文言文大意;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收集司马光的人物资料。

3.准备好工具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平时所学很不一样的课文,叫文言文。

2.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司马光传》,去看看那年发生的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并相机教学生字“司”。

)4.介绍资料。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老师补充介绍: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热爱学习,后来他成了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姓司马,是复姓。

5.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学习过的《姓氏歌》。

说说你认识或知道的复姓人。

6.结合之前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谁能借助插图,猜猜本课讲的是什么内容。

利用已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但是同时也对文言文充满好奇。

因此,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及学好文言文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此外,课前让学生收集司马光的资料,课上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主人公,还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小学语文_《司马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司马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ARCS动机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ARCS模型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科勒(John M Keller)教授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

该模型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

科勒教授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有四个主要因素,即注意(Attention)、贴切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简称为ARCS。

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或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自己密切相关,再次,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足感。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用新奇的手段,用个人化或情绪化的材料唤起学生感知,用提问、反论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多种讲授风格和形象化实例及比拟增加学习的情趣。

同时要与学生共同制订目标,说明学习效用,给学生创造对自己的学习自己决策的机会,帮助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教师还向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新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用表扬、正面反馈、象征性奖励等外部奖励和采取公平的评分方法,促进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吸引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语言或行为让学生去注意该任务。

在心理学中,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无目的、无需意志控制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目的、有意志控制的有意注意,最后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有意注意为有目的无需意志控制的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学习的最高层次,也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的最终目的。

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了有意后注意,那么应该说教师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

教师要想达到这一步,第一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是基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第【1】篇〗一、课题简介我进行研究的课题是《“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目标:1、稳固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兴趣,启动学生阅读内需。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3、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磨砺学生的创新精神。

4、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摒弃阅读与写作半脱节的状态。

研究的内容:1、让学生学习使用批注符号2、让学生学习用文字批注点评(1)疏通文字(2) 感悟联想(3)质疑问难(4)赏析评价(5)填补空白(6) 概括提要(7) 写读后感研究措施:1备课——教师的批注式阅读2、预习——学生的自主阅读批注3、课堂——批注式阅读对话4、课前课后——写写阅读感受研究阶段性成果:这个课题的内容是继我的省级个人立项课题《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之上进一步进行研究的。

这期间,我进行的:课前批注五招1、画出生字新词,自查自悟,标注在字词旁边2、默读思考,理清条理,分段,段意批注右段末。

3、连段意写出主要内容,批注在课题右下侧。

4、再默读,有疑问处画?准备课堂上质疑。

5、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整理,组合,批注在课文末。

课中批注五招1、默读画出重点词句及优美的句式,体会作用,批注在句末2、抓不懂之处,质疑,把得到的答案批注到?3、画出精彩片段进行仿写,批注在附页上。

4、抓中心体会整体构思及布局谋篇的技巧批注在附页。

5、看课后的问题,再读全文,弄清答案,批注在作业题的空白处。

学生学会并养成习惯后,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的确提高很快。

这项策略获吉林市教育科研成果奖。

上学期我新接了一年级的学生,后半学期学的几篇课文,我开始尝试让他们运用简单的批注符号,学生挺有兴趣,而且效果挺好。

看来,这项研究不光可以在中高年级进行,低年级就应该增强意识,打好基础,培养习惯。

下面我就拿前几天刚刚讲过的一年级的课文为例,说说平时对课题的实践研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司马光》教学设计(四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司马光》教学设计(四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司马光》教学设计(四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篇一1、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在阅读理解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首先是学生自己读,其次是小组长检查批改,然后是小组阅读,跟着老师读,最后是检查学生的阅读。

在各种形式的阅读中,学生不仅不会对阅读课文感到枯燥,还能潜移默化地背诵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2、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引导学生交流课文的疑难词句后,我改变了原来的继续讲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而是开展“讲故事比赛”。

生动的故事语言配上精彩的动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1、在对课文进行感悟时,横向指导不够。

学了课文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生的回答都局限于: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遇到危险要急中生智,想个好办法;遇到危险……现在回想,我觉得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识教育。

也就是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对学生传递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

2、学完课文后,没有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课文的学习都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样,通过对学法的总结,可以为教师轻松教学下一篇文言文做准备。

《司马光》本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

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课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尽量让他们去体会应该向司马光学习,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这个道理。

本节课我是这样教学的:刚上课我就抓着第一自然段来重点讲解,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个小朋友掉进缸里,别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司马光又是怎样做的?”我就是利用这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来指导学生学习,由于课文里的语句简单易懂,同学们都学得挺快,接着就指导他们朗读课文,由于本文的语言特别富有童趣,所以学生都很喜欢朗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24《司马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24《司马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24《司马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24《司马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司马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1.(课件出示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板书:司马光)。

学生齐读课题。

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6.(课件出示3)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4)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司庭登跌众弃持皆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司马光》全文,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司马光的敬佩之情,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智慧和勇气。

教学内容1. 课文:《司马光》2.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司马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光盘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司马光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停顿等,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4.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背诵: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 练习:教师布置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司马光:人物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 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段落等。

3. 课后练习:问题、答案等。

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

3. 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短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问题,展示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

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

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2)“瓮”与“缸”。

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

“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24《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4《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的故事内容,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勇敢、聪明、果断的品质,激发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应对挑战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运用。

2. 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3. 司马光故事的学习:了解司马光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勇敢、聪明、果断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5. 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光的勇敢、聪明、果断。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主要内容:司马光的故事3. 重点词语:聪明、机智、勇敢、果断等。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 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短文。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学设计

24司马光(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5.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展示图片(一):你知道这是谁吗?展示图片(二):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示:其实,上面的故事是从文言文译来的,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的文章(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结构的书写要点: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的舒展;上下结构的字“登”,写上边部分时撤、捺要舒展;左右结构的字“持”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品字形”结构的字“众”注意第二个“人”捺变点,整个字呈三角形。

还可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练习书写。

比如:“庭”组成“庭院”,“登”组成“登山”,“众”组成“众人”,“弃”组成“放弃”,“持”组成“支持”。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登、持”和左右结构的字“跌、弃”,学生练写。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学设计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问: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品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我们学会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如“群儿/戏于庭”。
理解“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运用注释和插图等资源来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一个孩子爬上瓮,脚一滑,掉进水里,淹没了。
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识并会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司、庭、登、跌、众、弃、持、破、迸”等,理解“戏、于、庭、登、瓮、足跌、没、众皆、弃去、持、破之、迸、儿得活”等词语的含义。
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人物心理和文言文句子意思,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情境感知和表演能力。学生们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和参与度,并且能够根据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来设计台词、动作和神态。
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个故事很精彩吧?其实呀,这个故事在古代就已经流传很广了,而且古人是用一种很特别的文字——文言文来记录这个故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言文版的《司马光》,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述这个故事的。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司马光 教学教案(多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司马光 教学教案(多篇)

24 司马光【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冷静机智的司马光身上都闪耀着美好的品质,值得学习。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思维能力: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审美创造:在朗读中,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不断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的目标。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文章虽短,但画面感十足,根据课后“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要求,教师应抓住文中系列动词,聚焦每个画面,让学生看清、听清,把短小精悍的古文还原成一个生动具体的白话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认识。

关注描写: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

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

背诵课文。

(重点)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重点)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看图猜古诗,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3)(1)引导学生欣赏两张图片,回顾一、二年级学过的古诗《村居》《池上》,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里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

(2)学生交流,教师揭示课题:这两首古诗都是古人用他们自己的写作方式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司马光》。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课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课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学生正确跟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重点)一、古今对比,揭示课题1.出示“司马光砸缸”情境图,引出故事提问:看到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司马光砸缸)看来司马光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

(1)请一位同学来讲讲这个故事。

(2)出示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古今对比,初谈特点。

(1)揭示课题。

引导:今天咱们来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一起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2)初步感知。

提问: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预设:字数少,句子短,难理解等。

)(3)揭示文体。

小结: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是我国古代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

其实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一、二年级都读到过,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二、初读课文,读准节奏1.听教师读课文,并试着用铅笔在有停顿的地方画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5.教师明确停顿之处,并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学生根据停顿齐读课文。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部编三上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精品课件

部编三上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精品课件

部编三上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司马光》选自部编三年级上册第24课,本课详细讲述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童年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司马光与伙伴们玩耍时,不慎掉入大缸中,其他孩子惊慌失措,司马光却机智勇敢地用石头砸破缸,成功自救。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解司马光聪明才智,培养他们勇敢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解司马光勇敢与智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动脑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勇敢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勇敢与智慧,联系实际生活,培养他们勇敢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勇敢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司马光》。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司马光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勇敢、机智地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司马光勇敢与智慧。

(1)司马光为什能够成功自救?(2)从司马光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品质?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主要内容:司马光勇敢与智慧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动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将司马光故事讲给家人听。

(2)用“勇敢”和“智慧”造句。

2. 答案:(1)学生讲述故事,家长签字确认。

(2)例句:司马光在遇到困难时,勇敢地用石头砸破缸,成功自救。

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积极动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针对学生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7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7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教材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主要讲了司马
光破瓮救人的故事。

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裁,它用词简洁、句式特殊、内涵丰富。

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文中人物众多,像“群儿”、“一儿”、“众”、“光”,物却只有“瓮”一件,他
们的组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

同时“光”的勇敢和冷静,“众”的
胆小和惊慌在文中对比明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不陌生,但
文言文版却是第一次遇到,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初遇,先读熟
它是必要的;其次是掌握学习方法,课文虽短,但是“注释”和“插图”一应俱全,而“看注释”和“看插图”这两大学习方法是
学生理解这篇文言文的“钥匙”。

【学习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司马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司马光是一个聪慧且大胆的孩子。

2.跟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收集司马光的人物资料。

3.准备好工具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直接导入,学习新课1.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文言文吗?你们想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司马光》。

(板书课题)2.过渡:司马光是古时候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操作指导教学时重在引出司马光这个人物,了解司马光。

上课伊始不必急于介绍文言文,开头问题导入只是引起学生注意,下个环节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文。

板块二初识古文,读通课文活动1简介人物司马光1.教师课件出示司马光的人物头像,引导学生交流对司马光的了解。

2.学生派代表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教师补充完善相关资料: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热爱学习,后来他成了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4.过渡:伟大的人物总是在童年时就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

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看看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活动2学会读文言文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在文中圈画不认识的字词。

2.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动漫。

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划分停顿,再试着朗读一下。

教师点拨:大家读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古文的词句间的停顿和韵味。

3.教师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学生练习读。

教师点拨:第一遍轻声读课文,第二遍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5.引导学生交流对文言文的印象。

6.小结:文言文常常用几十个字表达出成百上千个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

操作指导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和同学分享,要恰当指导学生汇报有价值的、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学会摘录有效信息。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朗读不必要求过严,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需要有一个过程。

板块三学习生字,学会书写活动1学习生字1.学生认读会认字。

(1)小组长出示生字卡片:司、跌、皆、弃、持。

(2)小组内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3)教师重点指导:“司”是平舌音。

“持”是翘舌音。

“跌”读diē,表示动作。

2.学生认读会写字。

(1)教师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司、庭、登、跌、众、弃、持。

(2)学生观察生字,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半包围:庭、司。

上下结构:登、众、弃。

左右结构:跌、持。

活动2书写生字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左窄右宽的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庭”,半包围结构。

里面是“廷”,不要写成“延”。

“登”,上下结构。

第三笔和第四笔都是撇,要写得短小;第五笔捺要写得长而舒展。

“弃”,上下结构。

上面不要写成“亡”。

“跌”,足字旁的提和“失”字的长撇,注意穿插避让,长撇要出头。

“持”,“寸”的竖钩的起笔位置在“土”的竖画的收笔位置的右边一点儿。

提和横要避让,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

3.学生观看其他生字的书写动漫演示,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

如,“庭”是左上包围的字,注意笔顺规则为先外后内;“持”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

在课上让学生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练习书写,便于学生巩固。

板块四课下作业,巩固练习1.在生字本上练写生字“司、庭、跌、持”。

2.把这篇文言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操作指导此项作业可以灵活一些。

学生可以写生字,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也可以鼓励学生去找一篇短小的文言文朗读,感知古文的趣味性。

第二课时板块一配乐朗读,引入新课1.导入: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非常风雅的事情,一卷在手,书声琅琅。

(教师播放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动画片段。

)2.教师播放音乐,师生配乐朗读这篇古文。

3.导读:朗读时,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味。

4.先指名读,再配乐男女生对读,最后全班配乐朗读。

5.过渡: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懂,相信理解意思后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有味道。

下面我们就要去攻克难关,理解课文的意思。

操作指导教师选择的配乐一定要恰当,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配乐朗读时,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而且最好和孩子们一起诵读。

板块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活动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看书中的注释,先自读自悟。

如:庭,庭院。

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看书中的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与同学一起研讨。

2.学生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一句一句研讨,各自说说对每句话的理解。

3.汇报展示,全班交流: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其他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涌了出来,孩子得救了。

4.各小组选代表汇报课文的意思。

全班同学边听边思考,看哪个小组理解得好。

教师相机点拨:主要意思不变,能说出重要词语的意思即可。

活动2再读课文,梳理内容1.教师出示学生活动卡,并引导学生合作完成。

(1)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自由读课文,并尝试填好活动卡。

(2)借助注释,仔细想想,把相关句子或关键词填入活动卡。

(3)写好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也要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活动卡。

2.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板书)①群儿戏于庭:“于”就是“在”的意思,“戏”就是“玩”的意思。

古人的庭院有花有草,最适合孩子们玩了,想一想:他们在玩什么呢?预设:生:孩子们在玩捉迷藏,孩子们在玩木头人……师:大家说得很好,读出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真棒!师:司马光和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肯定是玩得非常——生:开心、高兴。

师: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生齐读)②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登”是“爬”的意思,“足”是“失足”的意思,“没”是“沉没”的意思。

看着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瓮里,危在旦夕,真让人——预设:生:着急。

师:谁能用焦急的语气来读读,读出紧迫的感觉来?(抽读、范读、齐读。

)(2)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板书)①众皆弃去:“弃”是“抛下”的意思,“去”是“逃走、离开”的意思。

“众”指的是谁?预设:生:除司马光以外的孩子们。

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

生:其他孩子都慌了,逃走的,找大人的,只有司马光沉着冷静。

②持石击瓮破之。

“之”代表“瓮”。

谁能通过做动作表现这句话的意思?预设:生:(双手举起石头用力砸)拿石头砸破大缸。

师:想想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会想什么?生:赶紧救人!(3)结果:水迸,儿得活。

(板书)①“迸”是什么意思?预设:“迸”是“涌出”的意思。

②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请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句话。

活动3明确文章的主题1.请学生把句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感悟司马光的优秀品质:在同伴命悬一线的时候,在其他小伙伴都害怕得逃离的时候,司马光却选择留下来,并想到用石头砸破瓮的办法,救出了同伴,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学生交流明确: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友爱。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5.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大家发现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了吗?6.小结:词语多为单字;句子很短;语序跟现代文不太一样。

操作指导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要注意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合作突破重点,解决不了的问题做记录让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另外,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学生主要意思不变,能说出重要词语的意思即可。

板块三讲讲故事,读读背背活动1用现代语言讲故事1.过渡:《司马光》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讲故事的时候如果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无趣,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呢?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提出建议:(1)补充想象的内容。

(2)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故事更生动。

(3)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色。

3.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请两名学生上台讲故事。

活动2试着背诵文言文1.过渡:“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记住?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2.学生练习背诵。

教师点拨:可以想象画面背一背,背不下来的可以看屏幕提示试着背诵。

操作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

板块四倾情朗读,感悟品质活动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

2.指名读。

3.导读:“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活动2感悟人物品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危急时刻,司马光想到砸缸救小伙伴,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2.学生交流明确: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司马光非常沉着冷静,丝毫不惊慌,表现出了超乎他实际年龄的老练与机智,真是一个机智的孩子。

3.小结:因为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长大后他成了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真是让人敬佩啊!4.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看见一个小孩子掉进了河里,你会怎样做呢?5.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生1:我会马上去找附近的大人来救助。

生2:我会原地大声呼救。

生3:我会拨打110报警。

操作指导朗读感悟可以根据课堂时间而定。

如果学生读得好,可以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谈对司马光的印象,重点指导学生在遇到危急时刻或别人需要救助时应该怎样做。

板块五拓展延伸,学习巩固1.总结:同学们,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感动,长大后的成就更让我们敬佩,让我们也从小立志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作业:课后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讲给身边的同学听。

操作指导 教师可以提前找一些关于司马光的故事,有选择地介绍给学生听。

板书设计司马光⎭⎬⎫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教学反思司马光破瓮救人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故事的情节学生并不陌生。

此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在三年级的课文中,所以学生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语言的表达特色;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言文的大意;展开想象,感受司马光的善良和热心助人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