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员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合集下载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银行柜面操作是银行业务中最常见的一种操作方式,也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直接接触的重要渠道。

然而,由于柜面操作涉及到现金、票据等财务资产,操作风险也相对较高。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银行柜面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为银行柜面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某银行某日发生了一起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柜员小张在为客户进行存款业务时,由于疏忽大意,将客户存入的一笔现金存款金额误记为了1000元,实际应为10000元。

由于客户没有当场核对存款凭证,导致这一错误操作未被及时发现。

当客户后续前来取款时,发现账户余额与实际存款金额不符,引起了客户的投诉和不满。

经调查后发现,是柜员小张在操作时出现了疏忽,导致了这一风险事件的发生。

这一案例反映出了银行柜面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风险,主要包括操作疏忽、客户核对不及时、内部监管不到位等方面。

为了有效防范和减少这些风险,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银行应加强对柜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降低因疏忽大意而导致的错误操作的发生概率。

其次,银行应鼓励客户在进行柜面操作时进行核对,如提醒客户仔细核对存款凭证、取款凭证等,以减少因客户核对不及时而导致的风险事件发生。

同时,银行内部应加强对柜面操作的监管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操作,避免风险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除了以上措施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柜面操作系统和技术手段,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提高柜面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同时,银行也可以加强对柜面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明确各项操作的标准和要求,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另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各类风险事件,降低损失和影响。

综上所述,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培训、鼓励客户核对、加强监管审查、引入先进技术、规范流程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和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的发生。

银行安全警示教育案例

银行安全警示教育案例

银行安全警示教育案例一、案例一: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1. 案例详情某银行柜员小李,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未严格按照银行规定核实客户身份。

一位自称是某公司财务人员的客户前来办理大额转账业务,小李仅简单查看了客户提供的身份证复印件,未与原件进行核对,也未按照规定进行客户身份联网核查。

该“财务人员”实际上是盗用公司账户信息的诈骗分子,他成功将公司账户内的500万元资金转走。

2. 风险分析合规风险:银行柜员未遵守客户身份识别的相关规定,这直接违反了银行的操作流程和监管要求。

一旦发生风险事件,银行将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

声誉风险:此类事件曝光后,会严重损害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客户会对银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怀疑,可能导致现有客户流失和潜在客户的减少。

资金损失风险:银行可能需要承担部分或全部的资金损失赔偿责任,这对银行的财务状况会产生负面影响。

3. 防范措施加强员工培训:定期开展关于合规操作、客户身份识别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操作技能。

强化内部监督: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柜员的业务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完善技术手段:利用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提高客户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案例二:外部网络攻击导致的信息泄露1. 案例详情某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遭受黑客攻击。

黑客利用银行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一个漏洞,入侵了银行的数据库。

该数据库存储了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

黑客获取这些信息后,试图进行盗刷客户银行卡等违法活动,导致部分客户账户出现异常交易,引起客户恐慌。

2. 风险分析信息安全风险:客户信息泄露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涉及到客户的隐私保护。

一旦客户信息被泄露,客户可能遭受诈骗、身份盗用等多种风险。

信任危机风险:客户对银行的信任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他们会担心自己在银行的资金安全,可能会选择将资金转移到其他更安全的金融机构。

柜员违反规定造成自办业务的案例

柜员违反规定造成自办业务的案例

柜员违反规定造成自办业务的案例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柜员违背上岗规定造成自办业务的案例一、案例经过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经查看录像显示:网点柜员由于违反营业场所“禁身上岗规定”制度规定,将本人银行卡置放在办公桌上。

在办理客户存款业务时,柜员误将本人的卡误当作客户的卡,进行了刷卡交易(客户同为银行卡),形成一笔“经办自办”业务。

自办业务发生后,柜员没有按规定:立即反交易处理,进行纠错整改,而是采取在ATM自动取款机上支取款项,补平客户资金。

二、案例分析本案例产生的主要原因:(一)经办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没有按照营业场所工作要求“禁身上岗规定”制度规定,导致“经办自办”业务。

说明柜员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工作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麻痹大意,操作上随意性大;(二)经办柜员在办理该笔业务时,风险防笵意识较淡薄,不了解业务流程。

自办业务发生后,未按规定应先反交易后,再按正确流程办理业务,掩盖了业务事实真相。

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操作是一种更大的风险,这样做既增加柜员和网点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对银行声誉造成损害;(三)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对柜员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合规性关注不够,使柜员的不良操作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事中控制不严,是引发该笔高风险事件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该笔业务由于现场管理人员对部分重要业务风险点掌控不到位,跟踪监控不到位,未能及时有效规避高风险事件发生。

(四)员工采取了主观行为进行遮掩,形成风险事件是“操作因素”,性质较严重。

对网点、柜员的风险度、风险暴露水平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三、案例启示(一)柜员要加强业务学习的自觉性,强化制度和操作流程的落实。

切实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正确、清醒、敏感地认识到因工作疏忽、执行制度不到位,而形成的风险事件及有可能带来的严重风险隐患。

重视操作细节,规范操作行为,从思想上杜绝麻痹大意、马虎应付的工作意识,从源头上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应认真对待每一笔业务,严格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风险防控意识,保障网点业务运行安全;(二)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履职管理,充分发挥其现场审核把关的工作职责。

柜员临时离柜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柜员临时离柜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柜员临时离柜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在督导抽查网点录像监控,检查柜员临时离柜操作的执行情况,发现柜员业务印章放在抽屉里面或柜台下面,没有上锁保管;现金尾箱和凭证尾箱没有上锁保管;待加钞现金放在抽屉里面没有上锁保管;终端没有签退等违规现象。

二、案例分析
柜员临时离柜,做到现金、凭证、印章入箱上锁,箱柜钥匙妥善保管,终端签退,是每位新柜员上岗前都知悉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最基本的员工行为规范之一,为防范操作风险,各类业务操作规程、制度中都明确规定柜员临时离柜的定型操作,但至今都未能执行到位,未能完全杜绝此违规现象。

柜员总认为离柜未离开视线范围,就不用老是锁箱开箱、签到签退这样麻烦,从思想上未能认识到重要物品妥善保管的重要性,风险意识薄弱,随意简化操作步骤,操作环节应做未做,贪图方便,致使风险防范措施未能落实到位。

三、案例启示
(一)强化柜员风险意识教育,及时学习上级行公布风险事件业务案例,并从中领会其中防范措施,自觉形成规范、良好的操作习惯,充分认识违规操作行为的危害性。

(二)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加强监督柜员业务风险环节管理,充分落实网点现场管理的各项防范措施,发挥业务运营风险防控把关堵口作用,进一步提升网点事中控制能力。

(三)加大对重点违规操作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发现一笔、通报一笔、处罚一笔”,坚决堵塞违规漏洞,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柜员违规办卡引发的风险事件

柜员违规办卡引发的风险事件

柜员违规办卡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某日,客户在支行柜员处咨询:需代他人办理一张银行卡,并在卡内存入款项后,再将此款转入本人银行卡内,但客户无他人身份证原件,持复印件是否能办理?柜员即答复可以办理。

客户未出示本人身份证件,持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即为他人代办了1张银行卡,经办柜员提示客户在《个人客户业务申请书》等业务凭证上签他人姓名;随后经办柜员将客户携带的现金存入他人卡内,客户在此业务凭证上签本人姓名,但柜员未录入代理人信息;最后客户要求将他人卡内款项转入自己卡内,客户在此业务凭证上签他人姓名。

由此,柜员在办理客户开卡业务时违规操作,并违规办理后续业务,引发了一笔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代理办卡未录入代理人信息,未核实代理人身份,未填写代理开户核实单,申请书上所留信息均为代办人信息,且未留办卡人本人电话,经办柜员明知客户为代理人,却未按流程办理业务,不但不审核代理人证件,更未进行代理人信息的录入。

客观上形成冒名办卡的事实,为今后的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客户签名是明确银行与客户之间契约关系的重要依据。

办理转款业务要求代理人签本人姓名,与事实不符,因客户签名非本人,客户本人一旦追究,极易引发后续法律、资金风险。

三、案例启示
(一)这笔风险事件深刻反映出该柜员风险意识淡漠,没有意识到随意由他人冒名办卡,易引发客户和银行之间的纠纷。

以上错误如果不能够及时纠正,将留有一定的风险隐患,因代理客户虚假签名银行将负有不可推卸,后续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二)经办人员客户身份审核工作流于形式,冒名办卡成功后若引发后续案件,客户本人极易追溯我行的开户责任,被客户投诉、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声誉风险也不断加大。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在银行工作中,柜员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形象和客户的利益。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柜员违规操作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声誉,也给客户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银行柜员违规操作的案例。

某天,某银行的柜员小张在处理客户取款业务时,由于疏忽大意,将客户的取款金额填写错误,导致客户实际取款金额与填写金额不符。

客户在取款后发现了这一错误,立即向银行进行了投诉。

经过调查,银行发现了小张的违规操作行为,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并对客户进行了赔偿。

这个案例中,小张的违规操作不仅给客户带来了损失,也给银行造成了不良影响。

首先,小张在处理客户业务时疏忽大意,没有仔细核对客户填写的金额,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其次,小张在发现错误后没有及时向客户道歉并进行赔偿,而是让客户自行发现错误并进行投诉。

最后,银行在处理此事时没有及时向客户道歉并进行赔偿,导致了客户的不满和投诉。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作为银行柜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核对客户填写的金额,确保准确无误。

其次,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向客户道歉并进行赔偿,积极解决问题,避免客户的投诉和不满。

最后,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对客户的投诉要及时、认真地处理,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维护银行的形象和客户的利益。

综上所述,银行柜员违规操作的案例给我们提出了警示,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工作细致性和责任心,做好服务工作,维护银行的形象和客户的利益。

只有这样,银行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在银行柜面工作中,操作风险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风险,它可能会导致银行的资金损失、客户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真实的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类风险。

某银行柜面工作人员小张在办理客户业务时,因为疏忽大意,将一位客户的存款金额输入错误,导致客户的账户出现了资金缺失。

客户发现后立即向银行投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银行经过调查后发现,这是小张在操作时的疏忽导致的错误,最终银行不得不赔偿客户损失,并对小张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这个案例给我们提出了一些警示和启示。

首先,银行柜面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认真核对客户的信息和操作金额,避免因疏忽导致错误。

其次,银行应该加强对柜面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

另外,银行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风险,避免损失扩大化。

除了以上案例中的操作风险,银行柜面还可能存在其他风险,比如信息泄露风险、欺诈风险等。

因此,银行在加强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全面考虑其他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

总的来说,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一种常见但危害严重的风险,银行和柜面工作人员都应高度重视,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

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各种操作风险,确保银行业务的安全和稳健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银行柜面工作人员应该时刻牢记客户利益至上,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疏忽和马虎,做到细心、认真、负责,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操作风险,保护客户和银行的利益,确保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只有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培训,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各种操作风险,确保银行业务的安全和稳健发展。

希望银行和柜面工作人员能够引以为戒,共同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服务。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1、柜员挪用现金案件(2006)建行德州平原支行一名年仅23岁的营业室综合柜员,在49天内从容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而未被察觉如果不是建行山东德州分行对所辖的德州市平原县支行(下称平原支行)进行突击检查,营业室综合柜员刁娜挪用、盗用银行资金逾2000万元一案,也许根本无人知晓。

涉案人员为年仅23岁的普通临柜人员。

她绕开银行内部各监管环节,从容盗取银行资金,前后49天,历经例行检查未被发现。

日前,中国银监会对此案件进行了业内通报和警示。

据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督导组(下称督导组)的调查,2006年8月23日至10月10日期间,时为建行平原支行短期合同工的刁娜共挪用、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用于购买体育彩票,并中得彩票奖金500万元。

梦断彩票彩票中特等奖的概率大约在千万分之一。

以“七星彩”为例,购买全部排列组合(1000万种)需要2000万元,必然包含可以中得500万元的特等奖号码。

这个概率,与刁娜“投资”彩票的成本收益比刚好吻合。

督导组的调查表明,刁娜的手法有二:一为空存现金,二为直接盗取现金。

所谓“空存现金”,即在没有资金进入银行的情况下,通过更改账户信息,虚增存款。

由于存单本身是真实的,所以尽管事实上并没有资金入账,但还是可以将虚增的“存款”提取或者转账出来,成为自己可以支配的资金。

为了获取资金购买彩票,刁娜向李顺刚(刁娜男友李顺峰之兄)、周会玲(德州卫校体彩投注站业主)、冯丽丽(德州保龙仓体彩投注站业主)三人开立的四个账户虚存资金52笔,共计2126万元。

在实际操作中,刁娜将其中的1954万元分54次转入体彩中心账户,提现的172万元也均用于购买彩票。

相对而言,直接盗取银行现金更为困难。

因为银行每天下班前都要轧账。

但由于管理漏洞重重,刁娜得意轻易得手。

调查表明,刁娜在作案期间,多次直接拿出现金,或在中午闲暇时直接交给柜台外的男友李顺峰,或下班后自行夹带现金离开,或将现金交其他柜员存入李顺刚账户;如此这般,盗取现金总计54万元。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某日某柜员为客户办理现金支取人民币22500元时未按正确配款操作流程进行业务处理,凭空配款及未登记券别,误支付实物现金25000元,造成短款2500元,午间结账时才发现,通过检查凭证及柜员回忆,即时联系客户追回多付现金。

(客户是经常来办理业务的单位出纳,客户未当面清点现金及支取后未用。


二、案例分析
柜员风险意识不强,未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工作流于形式,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贪图快捷,付出现金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业务操作制度,简化了现金业务最基本的操作流程,导致最终发生短款的业务风险,且对我行声誉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案例启示
(一)要加强学习培训和风险警示教育,强化柜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合规意识,认真学习《业务操作指南》,对指南规定的业务操作流程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认真按照指南中的业务处理流程执行操作。

(二)加强新员工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对新员工进行业务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让柜员熟悉业务操作流程,要求员工在操作各个业务环节必须按制度和流程办理。

(三)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增强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杜绝随意操作业务流程,漠视规章制度的情况发生。

(四)业务主管加强现场巡查,切实承担起事中控制和现场管理职责,保证柜员业务办理的合规性,及时纠正业务差错。

银行合规警示教育案例

银行合规警示教育案例

银行合规警示教育案例咱今儿个就唠唠银行里那些事儿,说说合规警示教育的案例,可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啊。

一、挪用公款买彩票的柜员。

有这么一个小柜员,我们就叫他小李吧。

小李在银行里负责一些基础的现金业务,每天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在自己手里过,心里就开始打起了小算盘。

这小李啊,有个爱好,就是买彩票,总梦想着一夜暴富。

刚开始呢,他只是偶尔拿自己那点微薄的工资去买,可那中奖的概率就像大海捞针似的,啥也没捞着。

有一天,他脑子一抽,看着柜台里那一堆客户存进来的钱,心想:“我就先拿一点去买彩票,中了奖就立马还回来,神不知鬼不觉的。

”这一念之差可就坏了事了。

他第一次拿了几百块,买了一堆彩票,结果当然是没中。

可他不甘心啊,就像陷入了一个怪圈,越陷越深。

每次都想着下一次一定能中,就继续从银行的钱里拿。

时间一长,这数额可就大了起来,从几百变成了几千,最后累计到了好几万。

银行定期查账的时候,这事儿就像纸包不住火一样被发现了。

小李呢,被警察带走的时候还一脸懵,估计还在想那没中的彩票呢。

他这一下,不仅丢了工作,还面临着法律的严惩,后半辈子可就毁在这一念之间了。

这就告诉咱啊,银行的钱那是碰不得的,再小的违规行为都可能酿成大祸。

二、违规发放贷款的信贷员。

再来说说信贷员老张的事儿。

老张在银行里做信贷工作,那可是个肥差啊,很多人都求着他给贷款。

老张呢,在这行也做了好些年了,自以为经验丰富,就开始有点飘了。

有一个客户,按正常的审核标准,根本就不符合贷款条件。

这客户的企业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一塌糊涂,还欠了不少外债。

但是这个客户特别会来事儿,今天请老张吃饭,明天给老张送点小礼物。

老张呢,就被这糖衣炮弹给迷惑了。

他心想:“这客户看着也挺可怜的,再说了,我在这行这么多年了,我觉得他以后能还上。

”于是,老张就违规操作,绕过了一些必要的审核流程,给这个客户发放了一笔不小的贷款。

结果呢,这客户拿到钱后,根本没有能力偿还,把钱拿去填补之前的窟窿了。

银行人员违法警示案例

银行人员违法警示案例

银行人员违法警示案例一、挪用客户资金的小李。

咱先说说小李,他在银行工作,那可是被大家信任的岗位。

有个大客户王老板,在银行存了一大笔钱,准备做个长期投资呢。

小李看着那笔钱,心里就起了歪念。

小李想啊,自己最近在外面欠了不少债,要是能挪用一下王老板的钱,先把自己的窟窿补上,等之后再悄悄还回来,神不知鬼不觉的。

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做了些假账,把王老板的钱转到了自己的账户上。

刚开始,他还觉得自己能搞定一切。

可是,投资哪有那么容易啊,他拿着这笔钱去乱投资,结果亏得一塌糊涂。

到了王老板要用钱的时候,钱拿不出来了,这事儿一下子就炸锅了。

王老板那叫一个愤怒啊,直接就把银行告上了法庭。

银行一查,发现是小李搞的鬼,小李呢,不仅丢了工作,还面临着牢狱之灾。

这就告诉我们,银行人员千万不能动客户资金的歪脑筋,那是人家的血汗钱,不是你用来填自己坑的土。

二、违规发放贷款的老张。

再讲讲老张,他在银行负责贷款审批这一块。

有个熟人赵二来找他,赵二想开个赌场,但是这种违法的生意肯定不能正常拿到贷款啊。

可是老张呢,他和赵二是老交情了,就想帮赵二一把。

老张也知道赌场这事儿不靠谱,但是他觉得自己能把控风险。

他在审批贷款的时候,对赵二的资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伪造了一些文件,就把贷款批给了赵二。

他心想,赵二怎么也能赚点钱把贷款还上吧。

结果呢,赌场被警察一锅端了,赵二不仅没赚钱,还被抓了起来。

这贷款自然就还不上了。

银行开始追查,发现是老张违规操作。

老张这下可惨了,银行把他辞退了不说,他还因为涉嫌违法发放贷款被追究了法律责任。

老张这事儿就告诉我们,银行的贷款审批得按照规矩来,不能因为人情关系就乱搞。

你以为你是在帮朋友,其实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呢。

三、泄露客户信息的小王。

最后说说小王,这小王在银行就是个普通的柜员。

有一天,有个神秘人给他打电话,说只要他能提供一些客户的信息,就给他一大笔钱。

小王一听,心动了。

他觉得自己只是个小柜员,提供点信息应该不会被发现。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风险合规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风险合规

柜面操作风险‎防范1、柜员挪用现金‎案件(2006)建行德州平原‎支行一名年仅‎23岁的营业‎室综合柜员,在49天内从‎容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而未被察觉‎如果不是建行‎山东德州分行‎对所辖的德州‎市平原县支行‎(下称平原支行‎)进行突击检查‎,营业室综合柜‎员刁娜挪用、盗用银行资金‎逾2000万‎元一案,也许根本无人‎知晓。

涉案人员为年‎仅23岁的普‎通临柜人员。

她绕开银行内‎部各监管环节‎,从容盗取银行‎资金,前后49天,历经例行检查‎未被发现。

日前,中国银监会对‎此案件进行了‎业内通报和警‎示。

据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督导‎组(下称督导组)的调查,2006年8‎月23日至1‎0月10日期‎间,时为建行平原‎支行短期合同‎工的刁娜共挪‎用、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用于购买体育‎彩票,并中得彩票奖‎金500万元‎。

梦断彩票彩票中特等奖‎的概率大约在‎千万分之一。

以“七星彩”为例,购买全部排列‎组合(1000万种‎)需要2000‎万元,必然包含可以‎中得500万‎元的特等奖号‎码。

这个概率,与刁娜“投资”彩票的成本收‎益比刚好吻合‎。

督导组的调查‎表明,刁娜的手法有‎二:一为空存现金‎,二为直接盗取‎现金。

所谓“空存现金”,即在没有资金‎进入银行的情‎况下,通过更改账户‎信息,虚增存款。

由于存单本身‎是真实的,所以尽管事实‎上并没有资金‎入账,但还是可以将‎虚增的“存款”提取或者转账‎出来,成为自己可以‎支配的资金。

为了获取资金‎购买彩票,刁娜向李顺刚‎(刁娜男友李顺‎峰之兄)、周会玲(德州卫校体彩‎投注站业主)、冯丽丽(德州保龙仓体‎彩投注站业主‎)三人开立的四‎个账户虚存资‎金52笔,共计2126‎万元。

在实际操作中‎,刁娜将其中的‎1954万元‎分54次转入‎体彩中心账户‎,提现的172‎万元也均用于‎购买彩票。

相对而言,直接盗取银行‎现金更为困难‎。

因为银行每天‎下班前都要轧‎账。

银行员工内控违规典型案例

银行员工内控违规典型案例

银行员工内控违规典型案例一、挪用客户资金去炒股的小李。

小李在银行工作了几年,平时看着股市的起起落落,心里痒痒的。

他负责管理一些客户的资金账户相关业务。

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客户的账户里有一笔闲置资金,这个客户很久都没有动过这笔钱了。

小李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他想:“我就先借这笔钱去股市里赚一笔,等赚了就悄悄还回来,神不知鬼不觉。

”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权限,违规把这笔钱转到了自己的股票账户里。

刚开始的时候,运气还不错,赚了一点小钱。

他还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特别聪明。

可是股市哪有一直涨的道理啊,很快他买的股票就开始暴跌。

这下他可慌了神,客户的钱不仅没赚着,还亏了一大截。

纸包不住火,最后客户来查询资金的时候,发现钱少了,就向上反映。

银行一查,就发现了小李的违规行为。

小李不仅要把亏的钱补上,还被银行开除了,甚至还面临着法律的制裁。

这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为了一时的贪婪,把自己的工作和前途都给毁了。

二、违规为熟人办理信用卡的小张。

小张在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工作。

他有个好朋友小王,小王的工作收入其实不太稳定,不符合银行信用卡的正常申请条件。

但是小王想办一张高额度的信用卡,就找到小张帮忙。

小张觉得朋友嘛,这点小忙还是要帮的。

他就动起了歪脑筋,在填写申请表的时候,虚报了小王的收入情况,还伪造了一些工作证明材料。

他心想:“就这么一个朋友的事儿,应该不会被发现的。

”可是银行的审核系统也不是吃素的。

在后续的审核抽查中,发现了小王的申请材料存在严重的造假情况。

这不仅导致小王的信用卡申请被拒绝,小张也因为违规操作被银行处罚。

他受到了警告处分,还被扣了好几个月的奖金。

小张这个时候才后悔,为了朋友的面子,违反了银行的内控规定,真是得不偿失。

三、违规保管客户密码的赵姐。

赵姐在银行的柜面工作多年,一直是大家眼中的老员工,很多客户都很信任她。

有个客户李大爷,年纪比较大了,不太会操作网上银行之类的业务。

赵姐就热心地帮忙。

在帮忙的过程中,李大爷告诉赵姐自己的网上银行密码,让赵姐帮忙设置一些定期转账之类的业务。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1、柜员挪用现金案件(2006)建行德州平原支行一名年仅23岁的营业室综合柜员,在49天内从容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而未被察觉如果不是建行山东德州分行对所辖的德州市平原县支行(下称平原支行)进行突击检查,营业室综合柜员刁娜挪用、盗用银行资金逾2000万元一案,也许根本无人知晓。

涉案人员为年仅23岁的普通临柜人员。

她绕开银行内部各监管环节,从容盗取银行资金,前后49天,历经例行检查未被发现。

日前,中国银监会对此案件进行了业内通报和警示。

据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督导组(下称督导组)的调查,2006年8月23日至10月10日期间,时为建行平原支行短期合同工的刁娜共挪用、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用于购买体育彩票,并中得彩票奖金500万元。

梦断彩票彩票中特等奖的概率大约在千万分之一。

以“七星彩”为例,购买全部排列组合(1000万种)需要2000万元,必然包含可以中得500万元的特等奖号码。

这个概率,与刁娜“投资”彩票的成本收益比刚好吻合。

督导组的调查表明,刁娜的手法有二:一为空存现金,二为直接盗取现金。

所谓“空存现金”,即在没有资金进入银行的情况下,通过更改账户信息,虚增存款。

由于存单本身是真实的,所以尽管事实上并没有资金入账,但还是可以将虚增的“存款”提取或者转账出来,成为自己可以支配的资金。

为了获取资金购买彩票,刁娜向李顺刚(刁娜男友李顺峰之兄)、周会玲(德州卫校体彩投注站业主)、冯丽丽(德州保龙仓体彩投注站业主)三人开立的四个账户虚存资金52笔,共计2126万元。

在实际操作中,刁娜将其中的1954万元分54次转入体彩中心账户,提现的172万元也均用于购买彩票。

相对而言,直接盗取银行现金更为困难。

因为银行每天下班前都要轧账。

但由于管理漏洞重重,刁娜得意轻易得手。

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一、案例经过网点一柜员为客户办理汇款业务。

客户交与柜员办理此笔汇款业务的钱在活期存折上,而非现金汇款。

按通常业务操作流程处理,此笔汇款应采用转帐汇款方式。

因该柜员工作疏忽,在选择汇款标志时误选为现金汇款业务。

在该笔业务处理的打印环节,本应插入个人业务凭证打印,该柜员又误插入客户孙某的活期存折打印,故又补打个人业务凭证给客户签名。

业务处理完毕后,该柜员发现现金帐实不符,随即又为客户办理活期现金取款业务。

监督中心核查:一是此笔交易信息误打印在存折上,故补打,但补打凭证上未注明原因且未见主管盖章。

二是应办理转帐汇款,误办理为现金汇款,造成先现金汇款后取款,逆向操作。

查复情况属实,该柜员逆向操作、规避反交易。

此笔业务被认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柜员在柜面平时业务操作中没有认真审核终端画面业务,当发现操作错误后,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流程处理,使用反交易,而是采取先存后取或双倍取款的办法,来达到现金帐实相符。

逆向操作先存后取,办理无真实交易的存款业务。

(二)柜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学习银行的有关业务操作规定。

在工作中发生问题时操作随意性很大,不向业务主管汇报,擅自逆流程不按规定处理。

(三)网点现场业务主管审核把关不严,履行审核职责不到位,对柜员操作错误,未严格把关,及时纠正,没有做好事中控制,柜员虚存实取,规避反交易,形成潜在风险。

三、风险启示(一)柜员要认真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及规章制度。

网点负责人认真组织员工再学习相关内容。

做到学习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

提醒员工注意操作风险,做到“边学、边查、边纠、边改,规范员工操作行为,防范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柜面员工思想教育。

在发现操作错误后要及时与现场主管沟通,按规定的操作流程办理,不能擅自进行更加错误的操作,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为掩盖事实,躲避监督、规避反交易违规行为事件的发生。

教育员工要对发生每一笔风险事件认真反思产生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2023年银行员工行为典型案例汇编

2023年银行员工行为典型案例汇编

《2023 年银行员工行为典型案例汇编》在银行业务的开展与运营过程中,员工的行为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员工行为不仅能够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还能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金融服务。

然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员工行为不当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不仅给银行自身带来了损失,也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汇编旨在对 2023 年银行员工行为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引起银行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共同营造规范、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

案例一:违规操作导致客户资金损失某银行柜员小王在办理一笔转账业务时,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审核,在客户提供的转账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仅凭客户口头描述就进行了操作。

结果,客户将资金错误地转入了他人账户,且该账户已被冻结无法追回。

事后,银行经过调查核实,认定小王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行为,不仅给客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声誉。

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小王的违规操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审核环节不严谨,没有对客户提供的转账信息进行仔细核实,仅凭口头描述就轻易办理业务,这违反了银行严格的业务操作流程。

风险意识淡薄,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未能及时察觉和防范。

银行在员工培训中应加强对操作规程的强调,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审核能力,确保员工在办理业务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避免类似的失误发生。

案例二:泄露客户隐私信息银行客户经理小李为了拓展业务,将客户的个人信息透露给了一家与银行有业务合作的企业。

该企业利用这些信息对客户进行了频繁的营销骚扰,严重影响了客户的正常生活。

客户得知后,向银行进行了投诉,银行经过调查核实,确认小李存在泄露客户隐私信息的行为。

案例分析:小李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银行保密制度和客户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

银行员工应当深知客户隐私信息的重要性,严格保守客户的秘密,不得将其用于任何未经客户授权的用途。

银行在管理层面应建立健全严格的保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和监督,一旦发现员工泄露客户隐私信息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以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和银行的良好形象。

柜员操作失误规避反交易引发的案例

柜员操作失误规避反交易引发的案例

柜员操作失误规避反交易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柜员受理客户银行卡取现8000元加现金2000元的开立整存整取10000元的开户业务,误使用银行卡存8000元,正确的方法应立即反交易冲回存款8000元。

但柜员未告知业务经理错账,而是自作主张擅自双倍卡取16000元后,开立了10000元的整存整取业务。

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规章制度掌握欠缺。

经办柜员系新入行柜员,对制度规定掌握不全面,理解不透彻,工作不认真细致,导致发生的存取款交易使用反方。

(二)帐务处理流程不合规。

柜员交易用错,未告知现场管理人员,自行调整了错帐,操作存在随意性。

(三)员工培训不到位。

新员工岗前培训或临柜时,相关人员对柜员可能发生交易用错导致的规避反交易未进行重点警示、提示,柜员违规处理错帐时浑然不觉,违规的风险事件再次发生。

三、案例启示
(一)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需强化。

管理部门应结合“员工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强化员工认知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对违规操作的危害性在主观意识上真正引起重视,才能够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谦虚谨慎,防范违章操作及案件事故隐患,自觉远离违规行为。

(二)员工业务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学习需加强。

相关部门应作好员工的岗前培训教育,使员工切实掌握业务操作流程及员工行为规范等制度规定,明白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应杜绝,规范操作行为。

(三)员工的岗位培训需进一步深化、细化。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案例一:误操作导致资金损失某商业银行柜员小张在办理客户汇款业务时,由于操作疏忽,将客户的金额输入错误,导致其资金被错误转账给了另一位客户。

小张在发现错误后立即向上级汇报,并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助调查追回资金。

然而,由于追回程序繁琐,资金暂时无法返还给客户,引起了客户的不满和抱怨,同时也可能对银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柜面业务风险处置过程:1. 设立风险应急小组,及时响应并解决客户问题。

2. 协助客户办理追回资金的手续,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

3. 对小张进行业务培训,加强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4. 向客户道歉,并根据具体情况赔偿或提供优惠补偿,以恢复客户满意度。

5. 向公众发布声明,说明事实真相,以避免不实传闻进一步扩散,维护银行信誉。

案例二:客户信息泄露某商业银行的柜员小王在办理客户业务时,由于疏忽将客户的账户信息暴露给了其他未授权的工作人员。

这导致了客户的个人隐私受到侵犯,可能会造成客户的财产损失,同时也对银行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柜面业务风险处置过程:1. 立即向客户道歉,说明事情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并表达歉意。

2. 采取措施限制进一步泄露客户信息的可能,例如立即停止未授权人员的访问权限。

3. 及时通知客户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更改密码、关闭账户等。

4. 组织内部调查,查清楚泄露信息的经过,并追究工作人员的责任。

5.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合适的纠正措施,重新加强员工的信息保护意识培训,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针对泄露事件进行危机公关处理,及时向公众发布声明,并举行相关媒体发布会,告知公众有关情况和提供必要解释。

案例三:虚假交易引发纠纷某商业银行的柜员小李接待了一名客户想要提现的要求,并按客户提供的信息办理了提款手续。

然而,后来银行发现该客户的信息是虚假的,这笔提款实际上是非法行为。

由于提款较大金额,银行需要承担一定的损失,并面临与客户的法律纠纷。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业竞争日趋激励,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推进,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急剧增加,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银行稳定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供大家阅读!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篇1:一些债权人在工行上海分行门口聚集。

这些人士声称,工行原普陀支行员工刘遥涉嫌非法集资,欠下巨额款项未能归还。

杨小姐,即为债权人之一。

她先后于去年12月6日、7日借款170万元、150万元给温州银行上海分行职员徐某,将款项划至其指定的账户上,并约定于当年12月11日还款,日息千分之1点5。

徐某作为借款人开立借条给杨小姐,工行上海分行职员刘遥作为担保人。

12月11日,徐某并未按照事先约定还款给杨小姐。

杨小姐电话问询,徐某称,客户贷款尚未批下来,需要先开贷审会后才能放款。

徐某称,12月13日下午两点后肯定会还款。

12月13日下午两点,杨小姐并未等来还款的信息。

在多次致电无人接听后,徐某最终来电告知,其款项并非是客户过桥贷款,而是给了刘遥用来还债。

并约定次日见面协商。

12月14日,杨小姐与徐某、刘遥在中山公园的一个咖啡馆见面。

刘遥承认,其资金无法按时返还,他将款项用来还债。

“刘遥说他对外负债有近亿,还不仅仅是我这320万。

”杨小姐对记者表示。

与杨小姐具有相同遭遇的另外一个债权人称她借给了徐某220万元,而徐某实际上将款项给了刘遥。

她的债权不是短期借款而是长期借款,利息月结。

这位债权人在12月中旬无法获得到期本息之后,与熟识的杨小姐交流,才知道朋友俩均成了受害人。

实际上只有五位债权人参与,涉及金额为1280万元。

“我们之前都跟徐某和刘遥相熟,跟徐某认识的时间更长些。

”杨小姐称,徐某和刘遥此前也曾多次以过桥贷款的名义向他们筹资,“此前信用状况都比较好,一直能及时还本付息,因而我们对其放款的金额也就逐步地放大。

”据悉,徐某跳槽去温州银行上海分行前为工行上海分行职员。

银行违反工作纪律案例

银行违反工作纪律案例

银行违反工作纪律案例一、违规挪用客户资金的“糊涂账”咱先说说小王在银行的事儿。

小王呢,是个银行柜员,平时看着还挺老实的。

有个大客户李老板,在他们银行存了一大笔钱,准备用来做个大项目的启动资金。

结果呢,小王最近迷上了炒股,自己那点积蓄在股市里亏得一塌糊涂。

有一天,他脑袋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看着李老板账户里的那些钱,就动起了歪心思。

他想啊,就先挪用一点,等在股市里赚了再还回去,神不知鬼不觉的。

于是,他就违规操作,把李老板账户里的钱转了一部分到自己的炒股账户。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挺得意,觉得自己肯定能翻本。

可是啊,股市这东西就像个调皮的小鬼,根本不听他使唤。

那钱就像打水漂一样,没了。

这下小王可慌了神,李老板突然要动用这笔钱的时候,他只能各种借口拖延,一会儿说系统故障,一会儿说手续需要补办。

纸终究包不住火,最后银行查账发现了他的违规行为,小王被银行开除不说,还面临着法律的制裁。

这就是典型的违反工作纪律,把客户的信任当儿戏,把银行的规定抛到九霄云外。

二、“瞌睡虫”柜员引发的风险。

再讲讲小张的故事。

小张是在银行窗口工作的,那工作有时候确实有点单调。

有一天中午,他吃了太多油腻的东西,加上前一晚没睡好,整个人困得不行。

这时候,来了个大爷来办理定期转存业务。

小张迷迷糊糊地接过大爷的存折和身份证,在操作的时候,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他看错了一个数字,把本来要转存的五万块,写成了五千块。

大爷当时也没仔细看回执单,就走了。

过了好几个月,大爷才发现自己的钱少了。

回来找银行的时候,银行一查,发现是小张的失误。

小张这就是在工作的时候没有遵守纪律,打瞌睡导致工作失误。

这不仅给大爷带来了损失,也损害了银行的声誉。

银行对小张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还得想办法弥补大爷的损失。

你说这小张,就因为一时的迷糊,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三、“人情大过规定”的贷款审批。

还有在银行信贷部门工作的老赵。

老赵在银行也算是个老员工了,人脉关系比较广。

他有个老同学老孙,开了个小公司,想从银行贷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柜员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客户要求办大额汇款,柜员在做联网核查时发现客户系统内所录入的身份证号码与客户持有的二代身份证号码不符且联网核查不匹配。

在此情况下,柜员绕过正常业务流程,随意转换客户角色,将存款人本人信息录入为代理人信息,违规为客户办理了大额汇款,此笔业务被评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随意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柜员发现客户机内身份信息有误,应提示客户提供可以证明二个身份证为同一人的有效依据;然后,通过“修改个人客户信息开立三要素”交易,选择“证件号码变更调整”,通过交易核验客户所提供的业务介质和密码无误后,经有权人员审核授权后为客户办理证件要素变更后,柜员再办理相关业务。

(二)柜员风险敏感度薄弱、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柜员办理的每一笔业务,关乎到银行的声誉和资金安全,业务凭证和个人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则是判断业务的真实性的依据之一。

柜员已发现客户机内身份信息不正确,还违规为客户办理大额汇款业务,为该笔业务埋下了资金安全隐患;一旦引发经济纠纷,银行将有可能要为之买单,严重影响银行声誉。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是所有业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对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负首要责任。

因而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审核凭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操作习惯,杜绝因责任心不强、随意操作而形成的差错事故,避免业务处理完成后不合规引发的风险事件。

(二)现场管理人员作为事中控制风险的第一把关人,要充分发挥现场监督的作用,认真审核业务的真实性,督促柜员严格按各项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办理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