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合集下载

音乐鉴赏课论文——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鉴赏课论文——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剧《猫》赏析音乐剧《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烈·洛伊·韦伯根据TS艾略特的诗集谱曲的音乐歌舞剧。

剧中故事来自于TS艾略特于1939年出版的市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自1981年5月11号首次演出以来,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猫》曾以11种语言在26个国家演出将近9千场,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该剧于1983年获得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7项托尼奖。

剧中主题曲《回忆》(memory)更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猫》讲述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的一次聚会,每年在这个时间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以获得新生。

于是,在舞会上形形色色的猫依次登场,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儿,并获得猫儿们的推举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音乐剧《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音乐剧,主要在于它将经典的舞美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

在舞台美术方面,《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上面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每个演员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再配上30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以及多达250多套服装,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如领袖猫”、“魅力猫”、“保姆猫”、“摇滚猫”、“犯罪猫”等等。

其次情境式舞台美术造型音乐剧《猫》整体舞台美术设计基本是追求气氛渲染,用气氛使得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剧情,这是《猫》剧独一无二的带给观众一种情境式的观剧体验。

当观众走进剧场的时候,立刻被剧场内用现实物体组成的近乎梦幻的环境布景所包围,而且这些布景还延伸至二楼的观众席,形成一个超大的舞台美术立体空间,营造出浓烈的剧情氛围,使观众产生能动性感染,将思维意识直接拉进剧中,产生迫切的期待感,从而奠定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剧《猫》赏析

《猫》剧赏析《猫》,一部经典得传世之作,它就是英国作曲家安德烈·洛伊·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得诗集《老负鼠讲讲世上得猫》谱曲得音乐歌舞剧。

该剧讲述了猫族举行一年一度猫会得场景,在这样一个神圣得时刻,所有得猫都以跳舞与歌唱得形式来讲述它们自己得故事,然后最终由猫领袖——一只长寿得猫,来决定哪一只猫可以升天获得重生。

此剧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得舞蹈场面来表现猫得不同特征与性格。

有轻松活泼得踢踏舞,凝重华丽得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得爵士舞与现代舞。

人物可谓丰富多彩,情节趣味跌宕,音乐或动感欢快或唯美动情,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拍都与猫得性格与故事情节丝丝入扣,更加上精心打造得舞台、精致得妆容与各色各样得服饰,这些都就是这部音乐剧得成功所不可缺少得因素。

人物欣赏(就选取几个我喜欢得做欣赏):剧中有一只全身雪白得母猫,叫做Victoria,它应该就是全剧中最有爱心得一只猫,每当猫群都在排斥“魅力猫”时,唯有它向“魅力猫”伸出了援助之手,只就是每一次都被“保姆猫”给制止了。

它在剧中没有歌唱部分,多以舞蹈来表现人物性格,它得舞姿柔韧、缓与,平衡性要求高,那样缓慢得动作可谓表现出了它温与善良得一面。

与安静温与得Victoria形成鲜明对比得也许就就是“摇滚猫”了。

还记得她一出场时那两声慵懒得叫声与不屑一顾得表情,把“摇滚猫”—— Rumtumtugger得傲慢表现得十分到位。

它肩上得长毛,表现出一种贵气与不可轻易挑衅得高调。

那舞蹈与富有磁性得演唱都将这只奇怪,孤高,不可一世,但又深受雌性喜欢得猫表现得淋漓尽致。

名曲欣赏:剧中得一首名曲《memory》打动了无数观众得心,随着它安静平与得曲调,讲述了一只被称为“魅力猫”得动人故事。

“魅力猫”—— Grizabella,曾经就是猫族中最美丽得一只猫,可就是它厌倦了猫群得生活,离开了猫族去到了人类得世界。

《歌剧魅影》赏析

《歌剧魅影》赏析

歌剧魅影赏析音乐剧《歌剧魅影》是根据法国作家盖斯顿勒鲁的通俗小说《歌剧院的幽灵》改编而成。

这部小说在当时并不出类拔萃,但在二十世纪20年代却成为无声电影和早期恐怖电影的宠儿,被多次改变成电影。

无论世界如何变迁,爱情都是永恒的主题。

在戏剧上,音乐剧《歌剧魅影》拥有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剧中主要的三个人之间所形成的“三角恋”为作者制造戏剧冲突提供了现成而绝佳的材料。

在西方文学中,美女与野兽的搭配屡试不爽,《美女与野兽》,《巴黎圣母院》,《弗兰肯斯坦》,甚至《暮光之城》也脱胎于这种架构.我不知道是为什么,这种恐怖男爱上美丽善良姑娘的故事,总是散发着人类原始的某种欲望。

从本质上说,最早的艺术,将男性动物化,然后取悦于仙女,乃是人类远古文明艺术的常态,从这种艺术创作中,男性创造者通过和动物嫁接,获得了某种超强的性能力,这也是古代性文化的一种基本心态。

不过到了中世纪,这种野性性文化,逐渐“哥特化”了,男性用恐怖的外表来传达另外一种性能力。

无独有偶,《歌剧院魅影》本来就是一部很哥特化的小说,而前述的这种美女与野兽的架构,有很强的戏剧效果.ﻫ反过来看另外一个经典《悲惨世界》,其宏大的气势和法国共和党人起义的历史背景与《歌剧院魅影》这种一个灰姑娘爱上屌丝和高帅富的小格局故事要牛逼许多,但是你还不得不承认,《歌剧院魅影》的故事,更加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甚至说它有更强的可移植性,更复合隐秘的观众心理。

很多时候,观众需要一些底层欲望的东西。

早期电影里的幽灵,都是在黑暗中的吸血鬼和怪物.韦伯将其设定为一位有知识,有灵魂的建筑师、作曲家,他的悲剧在于爱上了美丽的克莉丝汀,与怪物相比,韦伯更愿意写一个值得同情的、仅仅是生活在不同于常人世界的灵魂。

幽灵形象的人格性是全剧关注的对象,他那带有恐怖色彩、渴望着爱与被爱的心情,与他那性格中的狂放、狭隘以及所显示出的冷酷的手段令人颤栗。

同时,他的不幸遭遇和孤独而脆弱的心灵又唤起人们强烈的同情。

西方音乐鉴赏-音乐剧《猫》

西方音乐鉴赏-音乐剧《猫》

音乐剧《 音乐剧《猫》诞生缘起
原著:诗集《 原著:诗集《Old Possum Book Of Practical Cats》 Cats》 原作:T.S.Eliot 原作:T.S.Eliot 原制作:Cameron 原制作:Cameron Mackintosh 作曲:Andrew 作曲:Andrew Loyd Webber 作词:T.S.Eliot(部分为Trevor 作词:T.S.Eliot(部分为Trevor Nunn & Richard Stilgoe) Stilgoe) 原导演:Trevor 原导演:Trevor Nunn 原编舞:Gillian 原编舞:Gillian Lynne 伦敦西区首演: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一日 百老汇首演:一九八二年十月七日(于Winter 百老汇首演:一九八二年十月七日(于Winter Garden Theater演出) Theater演出) 英国诗人T.S.Eliot写于一九三九年的诗作《 英国诗人T.S.Eliot写于一九三九年的诗作《Old Possum Book Of Practical Cats》 Cats》 (《以猫为主题的预言故事》)是他为了孙子而创作的故事。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 以猫为主题的预言故事》 该诗语言简单易懂,诙谐幽默但又发人深省。这部作品伴随着韦伯(Andrew 该诗语言简单易懂,诙谐幽默但又发人深省。这部作品伴随着韦伯(Andrew Loyd Webber)渡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出于对那时的记忆,韦伯于1977年开始着手改编它, Webber)渡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出于对那时的记忆,韦伯于1977年开始着手改编它, 经过四年的漫长的创作过程,就有了后来的《 经过四年的漫长的创作过程,就有了后来的《猫》。Andrew Loyd Webber改编 Webber改编 T.S.Eliot的诗作,本来是为了在由他创办的Sydmonton艺术节中演出,而不是一开始 T.S.Eliot的诗作,本来是为了在由他创办的Sydmonton艺术节中演出,而不是一开始 就是一部完整的音乐剧(其实《 就是一部完整的音乐剧(其实《猫》也不能称作一部“完整”的音乐剧);于 也不能称作一部“完整” Sydmonton艺术节演出后,由于得到不错的回响,Andrew Sydmonton艺术节演出后,由于得到不错的回响,Andrew Loyd Webber便打算将其改编 Webber便打算将其改编 为电视影集或是歌曲集;没想到却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为电视影集或是歌曲集;没想到却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出身的导演Trevor Nunn、编舞Gillian Lynne和制作人 Company)出身的导演Trevor Nunn、编舞Gillian Lynne和制作人 Cameron Mackintosh等三人合作,在T.S.Eliot遗孀瓦莱里·艾略特(Valerie Eliot) Mackintosh等三人合作,在T.S.Eliot遗孀瓦莱里·艾略特(Valerie Eliot) (她在出席1980年爱德蒙顿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时,她听到了公演的由艾略 (她在出席1980年爱德蒙顿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时,她听到了公演的由艾略 特的诗改编而成的歌曲,于是她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其中包括 一首《魅力猫-格里泽贝拉》 一首《魅力猫-格里泽贝拉》。这是一首对于孩子来说太悲伤的诗,所以艾略特没有把 它收入诗集。后来这首诗成为全剧的中心和灵魂,就有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 它收入诗集。后来这首诗成为全剧的中心和灵魂,就有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猫》 的经典曲目《回忆》 的经典曲目《回忆》)提供未公开诗作的帮助下,将这部趣味横生的诗集改编为一部 独立的音乐剧。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赏析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赏析

论对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赏析杨sure对于音乐剧,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而我有幸这学期选修了这一门课,在这为数不多的几堂课里,我们观看了几部音乐剧,而其中令我映象最深的就是改编自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所著的时代性小说《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剧。

小说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它围绕人物卡西莫多为核心,以着重刻画几段不同的爱情,从而将宿命的悲剧提炼成爱的悲剧。

音乐剧则在延续了原作定下的悲凉基调的基础之上,借用现代艺术的形式,表现出了或自由,或压抑,或痛苦,或释然的人物形象,不同于小说,《巴黎圣母院》剧中角色与场面充满对立及冲突:倾慕与狂恋互相纠缠,誓言与背叛相互拆台,权利与占有互依而生,宿命与抗争连续不断,原罪与救赎充斥其中,沉沦与升华互相转换…… 美德与污秽在这里并存,道德与欲望在相对叫嚣。

《巴黎圣母院》这一音乐剧中,一大亮点就是其独特的法国舞台一一带给我们新鲜的听觉与视觉,展现出它不凡的魅力。

移动的方柱,抽象化的布景,绝对堪称舞台设计的经典,他们抛弃了沿用百年的歌剧布景规则,抛弃了群舞、干冰、甚至是绝对的主题曲一一显得此音乐剧更加纯粹,运用了与京剧布景技巧如出一辙的简化布景,用少量象征性元素表现大体量的景物,其中最令人过目难忘的恐怕就是用怪兽雕像象征巨大的巴黎圣母院,不仅充满了现代感,又渲染了整部歌剧的基调:强权下的压制,黑夜中的抗争,使我们感受到不屈的自由的灵魂在强权压榨欺凌的社会中叫嚣着抗争。

《巴黎圣母院》第二大特色就是它诗一般的语言及流行化的唱法,不但符合剧中各人物的性格,更使得音乐剧呈现出一种波澜壮阔血泪交织的艺术效果。

例如其中的《Le Pape des fous (愚人教皇)》、《Tu vas med ruire (致命狂恋)》、《Je revie ns vers toi (迷途知返)》,尤其是在音乐剧的最后一幕《Danse mon Esmeralda (舞吧!艾丝梅拉达吾爱)》,加西莫多这样唱道:“时光流转有一天人们会在地底发现两具缠抱的骸骨向整个宇宙宣告加西莫多如何深爱着波西米亚女郎艾丝梅拉达上帝将他造的如此丑陋是为了帮他背十字架只有死亡能将我们的名字结合让我的灵魂飞翔离开这充满苦难的土地让我的爱融入宇宙之光舞吧,艾丝梅拉达唱吧,艾丝梅拉达再为我跳一支舞吧,艾丝梅拉达我爱你至死不渝……” 一直跟着紧凑剧情的加西莫多的感情终于得到了倾吐,失去深爱之人时绝望的悲鸣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风格浅析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风格浅析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风格浅析下面是关于电影电视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音乐剧(musical)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理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音乐剧要融合各类舞蹈和相应的舞台效果。

在20世纪,“音乐剧”这种表演方式也就比歌剧或舞剧更具有吸引力。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deParis又名《钟楼怪人》)1998年9月16日首演于法国巴黎。

在其后的几年演出里创造出直接观众四万多人的记录,还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巡演,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英国的伦敦、瑞士的日内瓦、黎巴嫩的里本、意大利的米兰、俄罗斯的莫斯科等。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获得的奖项:在法国获得过“最佳演出年度奖”、“最佳曲目年度奖”、“最佳世纪歌曲观众奖”;在加拿大魁北克获得过“最佳年度演出奖”、“最佳唱片奖”、“最佳导演年度奖”、“最佳圣堂歌曲奖”;在摩纳哥获得子“世界音乐法语唱片最佳销售奖”。

剧中的单曲《美人》(或译《美丽佳人》)更是获得世界音乐奖,被众多著名歌手翻唱。

《巴黎圣母院》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立于音乐剧首列。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而来。

在法裔加拿大人吕克?普拉蒙顿(LucPlamondon)与意大利人李查德?科西安蒂(Rich Cocciante)的合作下,忠于原作,联手把它搬上了音乐舞台。

这部音乐剧生动地表达出原著中对人道主义仁爱精神的颂扬,对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抨击以及对教会人物的恶行在道德精神上的谴责。

与20世纪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相比,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有极大的不同,有人甚至称其为另类音乐剧。

评论家则认为,《巴黎圣母院》一剧将引领当代音乐剧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韦伯式音乐剧的阴影中走出来。

音乐剧《窈窕淑女》赏析

音乐剧《窈窕淑女》赏析

半个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结束了,看过了《音乐之声》《歌剧魅影》《狮子王》等经典音乐剧,获益匪浅,但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高三看的《窈窕淑女》。

“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自从高三的一堂英语课上观看音乐剧《窈窕淑女》,我和同学们就深陷在了各种经典唱段和台词中无法自拔。

聊天时,会故意拿捏着浓重的乡村口音说“I’m a good girl!”,关于它所有的气息都成为我美好的青春记忆。

《窈窕淑女》是据英国剧作家乔治·萧伯纳的剧作《卖花女》改编的音乐剧。

故事发生在伦敦,讲述了贫困的卖花女伊丽莎,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但出身寒微,家境贫寒。

她每天到街头叫卖鲜花,赚点钱养活自己补贴父亲。

一天,伊丽莎低俗的口音引起了语言学家亨利·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说只要经过他的训练,卖花女也可以成为上流社会淑女,伊丽莎觉得这可以改变她的命运,于是主动上门请求教授教他发音。

与此同时,教授的好友皮克林上校也和他打赌,如果让伊丽莎以淑女的身份成功参加大使游园会,就承担一切培训费用。

希金斯的斗志被激发,他用尽一切手段调教伊丽莎,他废寝忘食地对伊丽莎严加训练,终于将粗鲁的卖花女调教成了上流社会淑女。

伊莉莎在大使馆舞会上光彩照人,帮希金斯打赢了赌,但过后发现希金斯并未把自己当回事,于是出走,寻求自己的生活。

而最终,教授发现他已经离不开他所塑造的窈窕淑女了。

虽然赫本所饰演的伊丽莎在剧中的唱段都是由配音完成,不可不谓是一种遗憾。

但赫本充满闪光点的演技却毋庸置疑。

我喜欢那个还没有变成淑女的卖花女。

那时候他还是那样天真烂漫,充满了单纯淳朴的少女气息。

她衣衫褴褛,身上粘着烂菜叶,却掩饰不了她眼中的光芒,和她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她唱着“我只是喜欢有一间不会寒冷的房间……有很多巧克力可以吃,有煤炭烧烤的食物,温暖我的脸庞和手脚,那是否令人很愉快?”唱段的旋律轻快优美,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卖花姑娘的心绪表现得恰到好处。

悲惨世界音乐剧赏析

悲惨世界音乐剧赏析

《悲惨世界》音乐剧赏析背景介绍不可辨驳,音乐剧《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改编自雨果的超级IP着作《悲惨世界》,但也推动书籍《悲惨世界》成为了人们心中不朽的着作,两种艺术形式互相成就。

推动彼此成为不朽的传奇。

音乐剧从20世纪开始就成为了舞台上闪耀的一颗明星,当然音乐剧《悲惨世界》已经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有一丝后不见来者不可撼动感。

音乐剧《悲惨世界》以法国半个世纪的历史为背景,在历史的长河中用一个社会中极其不起眼的小人物冉.阿让去揭露历史的现状,歌词深刻干练,音乐丰富多样,仔细观赏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极大享受。

情景简介那是十九世纪的巴黎,贫困潦倒的冉.阿让为了自己妹妹的孩子活下来不被活活饿死,选择了去偷面包,结果被不知人间饥渴的法官判处了19年的牢狱苦役,出狱之后的冉.阿让依旧的无以生存,陷入多年以前的走投无路的困境,但上帝还没有完全地将这个悲惨的人物忘记,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收留了他过夜,但贫穷再次让他犯下了错误,填饱肚子抓住偷走了主教的银器潜逃。

后被警察沙威逮捕,主教声称银器是送给他的。

让冉.阿让免于逮捕,主教的行为再一次触及到了阿让的良知,感化了阿让,化名马德兰,决定开始新的人生,十年的时间造就了阿让,使他成为了成功的商人并成为了马兰德市市长,沙威警察再一次的出现,一心想要找阿让的麻烦。

在此期间阿让得知了妓女芳汀的悲惨经历,并承诺要照顾私生女柯赛特,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警察沙威看在眼里,一系列的行动让沙威开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最后经不住内心的考验选择了用死亡那个来终结犯下的错误。

之后阿让将柯赛特抚养长大,在法国大革命的炮火中救出了柯赛特的心上人,并将看做自己亲生孩子的柯赛特交付给了年轻人,并选择在婚礼上失踪,只是因为内心中逃犯的身份让他在隆重的场合上显得无比怯懦。

歌词赏析作为史诗派的先河,但是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歌词极其的简洁易懂,不需要任何高深的理解,不不必揣摩深意。

在开始的Starring(in order of appearance)中,开始以厚重的中音啊来拉开篇章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天可怜见悲惨世界低头等死俯首认降烈日荼毒此处是人间炼狱十年内老死无望曲子开始工人们愤愤唱着歌,一边不断的劳作控诉这黑暗的现实,工人们一刻也不得闲,只要敢怠慢一分钟,头顶的皮鞭就会落在身上,在劳累和疼痛的折磨下唱出了低鸣声啊,奠定了一种极其悲惨的氛围,描绘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正如歌词中演唱的人间炼狱,等死无望。

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赏析

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赏析

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赏析摘要: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自问世以来获奖无数,其爵士乐与摇曳多情的舞蹈动作相搭配,为观众展现了极具感染力的舞台效果。

而演员妩媚多情的肢体表演在视觉上也让人大饱眼福。

在欣赏这部经典舞台剧的时候,观众能够对黑色幽默有更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笔者将从剧情、音乐、舞台三个方面对音乐剧《芝加哥》进行赏析。

关键词:音乐剧《芝加哥》表演一、音乐剧《芝加哥》剧情赏析在音乐剧《芝加哥》中,有两个女人——夜总会舞女维尔玛与演员洛克茜。

她们的生活经历十分相似,其中,维尔玛因发现丈夫与妹妹偷情而勃然大怒,开枪将二人射杀,自己被捕。

没过多久,洛克茜也因为被男人欺骗在一气之下开枪杀了他,自己被捕入狱。

由于维尔玛的案件在当时首先引起了热烈讨论,使原本并没有名气的她因此一夜成名。

她还在监狱中委托了一名能言善辩的律师比利为自己造势,在人人津津乐道的状况下悄悄改变着案件的性质。

因此,当相似的洛克茜案件再次发生时,比利大感兴趣,借机巧妙地塑造了洛克茜与维尔玛之间名气的竞争关系,让公众视线再次被吸引过来。

后来,洛克茜与维尔玛在比利的帮助下双双无罪释放,并联手举办了多场精彩演出,成为芝加哥人人喜爱的大明星。

音乐剧《芝加哥》最初是根据约翰·坎德作曲,弗雷德·埃伯和鲍勃·福斯创作而来的,灵感主要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真实犯罪事件。

《芝加哥論坛报》的记者沃特金斯便以此事件为素材创作了该音乐剧剧本。

传统的音乐剧都侧重于音乐质量的提升,剧情相对薄弱,而《芝加哥》可谓是剧情最复杂的音乐剧,演员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爵士乐风情紧紧吸引着观众,多次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二、音乐剧《芝加哥》音乐赏析《芝加哥》的音乐创作相当有特点,创作者将爵士乐的“即兴”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响起以后,观众也会不由自主地被带入故事背景中。

该剧还使用了布鲁斯、探戈与圆舞曲等风格音乐作为扩充,布鲁斯音阶与爵士乐特性和弦向观众展示了洛克茜性感的身姿与超凡的歌舞才华,在和弦刺激下,我们还会对洛克茜贪慕虚荣的性格特点有直观感受。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在这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课程里;我们学习观看了很多部世界世界名剧..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在老师对这些戏剧的讲解后;使我对西方戏剧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知觉间已经与音乐剧亲密接触了整整一个学期..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发喜爱;西方音乐剧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给我以视觉的冲击;而且结构和音乐也给我记到的震撼和感动歌剧魅影的结尾处给我留有一个疑问;刚开始看到魅影从镜子中走后;我觉得魅影应该是死了;因为他不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他除了歌剧院哪里都没去过;无法生活;可最后回到现实;墓碑前的花;那是克莉斯汀和魅影“信物”除了魅影不会是别人;真的挺让人迷惑的;再就是克莉斯汀到底爱没爱过魅影;劳尔把音乐盒放到克莉斯汀墓碑前;说明这对她很重要;但同时那又是魅影心爱的东西;给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大家有不同的感受..天生的丑陋和残酷的现实使得魅影变得冷漠无情;用暴力来反抗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也渴望被大家接受、认可;在最后克莉斯汀对魅影说“你不是孤单一人”就是很好的说明了魅影内心的恐惧;其实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以貌取人;歧视他人的一种社会风气;不论他是否才华出众;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悲观;要积极面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要事事激进;学会安慰、鼓励自己..对于我这样学音乐表演专业的来说;音乐剧给我的视觉冲击很强烈;我喜欢那种场面;佩服演员的唱功、表现力;有时那种华丽的场面、动人的故事;真的是会让我回味很长时间..其实仔细看来很多音乐剧中都极其注重舞蹈的表现;大多都运用芭蕾舞、现代舞;用舞蹈的形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想法;不再仅仅用歌唱的形式..用芭蕾舞展现音乐剧的时候;往往都是那种皇家贵族的场面;给人高贵、典雅的视觉;用现代舞是;多用来展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内心;动作较为自由、夸张..随着舞蹈的深入发展;音乐剧中更多的加入群舞场面;来烘托当时的社会场景;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在逐步完整化..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以为音乐剧和歌剧只是叫法不一样;现在才知道原来两只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音乐剧和歌剧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都很大的戏剧样式..它们之间虽然是相对独立;但又可以看两者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种联系歌剧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早的歌剧是以古希腊神话传说故事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比较简陋..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终于相对定型为正歌剧;19世纪是歌剧最丰硕的收获时代;当今歌剧舞台上的名剧大多出现于这一时期..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在“歌剧”词采释义中说“: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音乐剧等类型..”音乐剧这种诞生于20世纪的大众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综合性、通俗性、娱乐性、多元性、灵活性、现代性和商业操作性等特征..舞台呈现形式的通俗和完美;给予当代观众全方位的审美体验和愉悦;越来越受到全世界观众的欢迎和戏剧艺术家的青睐;成为20世纪最重要、发展最快的文化成果..音乐剧与歌剧两者之间存在某些相同点..首先;从综合成分来剖析:歌剧与音乐剧都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同时容纳了文学、诗歌、戏剧、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其他成分..它们在音乐上很丰富;包含了声乐、器乐;声乐中又包含了独唱、重唱、合唱等形式..尤其是音乐剧;它把传统歌剧、轻歌剧以及近代的流行音乐整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代都市气息..其次;从音乐剧多元化的发展源流来追溯:早期的音乐剧确实是从欧洲古典歌剧中吸取了大量的艺术养分;从中借鉴了它的情节、独特的展开方式以及音乐的喜剧风格与创作手法等等..不可否认;音乐剧在很多方面都与歌剧存在着某种关系;但它又因独立的艺术品位和个性而区别于歌剧;尤其是传统歌剧..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歌剧具有典雅性;音乐剧则具有世俗性..歌剧一向追求高贵、华丽、壮观、严肃、厚重的艺术品格;所以歌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以前大多在宫廷表演;属于“贵族化”的艺术..现在歌剧一般也是在有权威的华丽的剧院演出;观众着装要特别讲究..音乐剧则以现代、通俗、灵活、新颖、精美为追求目标;既强调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它的观众主要都是都市市民;属于“平民化”、“大众化”的艺术..音乐剧一般都是在百老汇或伦敦西区的商业剧院上演;观赏音乐剧是都市市民一种休闲方式;这与观看歌剧有所不同..音乐剧紧跟时代潮流;引导着时代时尚和流行风潮;灵活吸收各种艺术元素;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综观音乐剧与歌剧;两者虽然存在异同;但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其中所包含的艺术魅力..在选修这门西方经典音乐剧课之前;对音乐剧的认识可以说只是表面的;就只知道音乐剧是在舞台上的;看过的少之又少..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音乐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每次上完课都好想把一节课讲的那部完整的看完;总觉得意犹未尽..现在闲暇的时候喜欢上上网搜音乐剧看了;不再是电影电视剧的看了;没事喜欢听听那些音乐剧的音乐;不再只是流行歌曲了..我想音乐剧带给我们不会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多的是给我们以心灵的触动;让我们得到的远不止是音乐、舞蹈上的;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到了不同领域的不同知识;对我们的成长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以前练琴真的是单纯性的把技术拉好;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情去演绎;现在我觉得每一个曲子都是一个故事;都有生命;每一部作品都应该让人有震撼的感觉;就像音乐剧一样;应该把这首曲子所想表达的带给试听的人;让他们也真真切切能感受得到相同的感情;音乐剧真的给我触动很大;对我以后对音乐与演奏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赏析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赏析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 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 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界 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被人们称为“法 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 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 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力的人物。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剧情和小说剧情基本一致。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 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 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 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 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 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 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 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 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 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 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 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惊险的高空特技
令人叹为观止的高空特技是除了音乐、舞蹈之外 的又一卖点,尤其是在The Bell 中,当钟楼怪人对 着自己所心爱的大钟们诉说自己的爱慕之意时,三 座大钟从天而降,里面的钟摆各由一位特技演员扮 演。他们奋力的摇晃着大钟,配着大钟仿佛因为他 们而有了生命,巨大的钟鸣声呼应着演员澎湃的激 情,加上钟楼怪人的倾吐爱意的近似嘶吼的歌声, 这一段真是堪称经典,精彩之极。

【经典西方歌剧鉴赏】 论文5篇

【经典西方歌剧鉴赏】  论文5篇

《论浪漫主义时代的歌剧》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

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

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

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

述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的发展浪漫主义的交响曲所表达的情感热烈、夸张、充满主观性和幻想性;交响曲形式不拘一格,随内容而确立;内容常源自于文学、美术、戏剧等艺术类型“标题交响曲”盛行一时;音乐语言上许多革新,如旋律的抒情性和描绘性增加,和声表现功能扩大,使用半音和声和不协和和旋,调性多变,乐队色彩丰富,新型乐器加入。

舒伯特的交响曲开创了歌唱抒情性交响曲的新领域,门德尔松和舒曼的交响曲,表达了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特殊青睐;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贯穿发展的手法是贝多芬的进一步推进,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采用管风琴式的对位写作和古老的众赞歌式的和声,带有浓郁的宗教气息。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

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

西方音乐赏析《猫》

西方音乐赏析《猫》
2
(三)、魅力猫:
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 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 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此外还有“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 猫”、“超人猫”、“魔术猫”等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 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 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六、舞台设计
《猫》的舞台也极精彩。它的设计概念是“从猫儿眼里看到的世界”。记得一只飞下来 的鞋子打断了大家的歌唱吗?观众可以从自己坐的座位角度看到一个垃圾场,上面堆放着多
3
个牙膏皮、碎碟子、坏信用卡、可乐罐、废弃的汽车等等各式垃圾, 全部都按照猫眼中的尺寸放大。台上还有一座重达5吨的天桥,供猫 儿上下戏耍,演出时桥下有三个工作人员躲在里面控制烟雾、灯光、 变出“魔术猫”。《猫》的服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上 面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每个演员 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再配上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 的假发,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
该剧创作于1981年,拍摄宣传耗资六百多万美元,1982年在纽约百老汇的冬园剧院首演, 成为百老汇最大的音乐剧。1997年,《猫》已经是冲破纪录成为百老汇历史上最长演不衰的 剧目,创下了一个新的百老汇纪录!
在西方音乐解读课程中,我们知道音乐剧是一门十分年轻的表演艺术,经过近百年的 发展,产生了众多风格炯异的作品。《猫》属于更靠近歌舞类的音乐剧,它由作曲家安德鲁 劳伊德伟铂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TS 艾略特的长诗《擅长装扮的老猫精》改编谱曲。《猫》 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会,众猫们会在着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 选一只猫升天。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 无比邋遢的猫格里泽倍拉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上天堂的猫。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赏析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赏析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赏析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改编于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最早于1998年9月在巴黎上演。

此剧曾在巴黎、加拿大等各地演出,取得巨大成功。

它将气势宏大的作品浓缩到两个多小时精彩的演唱和舞蹈表演,音乐歌词优美流畅,布景精美壮观,是对原著相当完美的舞台诠释。

雨果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家,他的早期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浪漫气息尤为浓厚:宿命的面前无人可以逃脱。

其悲剧性的色彩任性、激烈,恰如年轻的心中不时翻腾的大海,一面以极致的方式诅咒命运的不公,发泄火似的热情;一方面又暗暗被命运的强大和神秘所吸引——可有谁知道,对于未来和永恒是不是仍然怀了一点点的憧憬呢?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以人物加西莫多为核心,以着重刻画几段不同的爱情,将宿命的悲剧提炼为一曲爱的悲歌.全剧开始,是一段序曲.歌词如下:这个故事发生与美丽的巴黎时值一八四二年叙述爱与欲望的故事我们这些无名艺术家运用意象和诗韵试着赋予它生命献给各位及未来的世纪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镂刻下自己的事迹在彩色玻璃或石块上一砖一石,日复一日一世纪接一世纪,爱从未消逝人类眼看亲手造的塔越升越高诗人和吟游诗人唱着爱曲情歌许诺要带给全人类一个更好的明天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镂刻下自己的事迹在彩色玻璃或石块上信仰的时代已成云烟一群群野蛮人菌集在各个城门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世界临近末日预言了西元两千年的今日这首序曲开门见山地布下了浓重的悲剧氛围,暗示在命运面前,一如美丽短暂的爱情,人类终将无能为力—甚至于直到今日亦是如此。

这正如原著前言中写到:在巴黎圣母院的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刻着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 - ANARKH,宿命。

主要人物纷纷亮相之后,根据书中选举愚人之王的情节,在一片狂欢的歌舞中,全剧的灵魂 - 加西莫多登场了。

如果你不知道苦难是什么意思,那么不用翻辞典,只要看一眼加西莫多就行,他就是苦难的化身。

音乐剧《卡门》赏析

音乐剧《卡门》赏析

歌剧《卡门》赏析比才(Georges Bizet 佐治·比才,原名亚历山大·塞扎尔·莱奥波德·比才,1838-1875)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

歌剧《卡门》是他一生创作中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品。

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生动鲜明,和声配器巧妙,戏剧情节发展非常感人。

比才的音乐朴实、明朗、流畅,常以乐观精神展示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1872年,乔治·比才受巴黎喜歌剧院的邀请,为该院创作一部歌剧,这就是根据普罗斯珀·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卡门》。

法国的歌剧具有严格的规范:如果作品是悲剧,就应该是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如果是喜剧,则可以触及当代的社会问题。

所以,巴黎喜歌剧院的人希望比才创作一部令人愉快的喜剧。

1875年3月3日,乔治·比才的新歌剧《卡门》首次上演,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们都纷纷来到剧院欣赏这部歌剧。

然而首演并不成功。

第一幕受到了欢迎,第二幕幕间曲得到了热烈的掌声,而第二幕中的“斗牛士之歌”获得了满堂彩,但这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除了第三幕中米凯拉的咏叹调以外都是“死一般的寂静”。

整部歌剧下来,观众的反映是震惊和迷惑。

失败的原因有许多。

当时人们的欣赏口味停留在奥芬巴赫和瓦格纳的音乐上。

排练时,一开始乐队和歌手也不习惯其中的音乐语汇,尤其是和声。

不过不久他们不仅适应了,也开始热爱了。

但听众没有受过这种训练。

从内容上说,“卡门”中我们看到的是紧张的戏剧和扣人心弦的生活,但是象这样的故事和这样属于感官的,强烈的音乐对那些歌剧舞台的权威人士来说是不够高贵的,他们是习惯于大歌剧的陈词滥调的。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完全可以理解《卡门》在初次上演时为什么不会成功。

比才完全打破了当时的歌剧规则,他没有把这部作品融进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且他对男女冲突的刻画也完全违背了当时的歌剧所遵守的道德规范。

比才以及歌剧《卡门》的脚本作者打破了另一个传统。

西方音乐剧艺术赏析PPT课件

西方音乐剧艺术赏析PPT课件

VS
表演技巧
音乐剧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声乐技巧,包 括音准、节奏感、音色等。同时,他们还 需要掌握舞蹈技巧,如身体协调性、舞姿 、节奏感等。此外,演员还需要具备良好 的舞台表现力,能够通过表情、动作、台 词等手段来刻画角色。
音乐剧的舞台设计与布景
舞台设计
布景
音乐剧的舞台设计通常追求视觉效果和艺术 感,能够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舞台 设计通常包括布景、灯光、道具等方面的设 计,需要综合考虑剧情、角色、音乐等因素。
音乐剧的观赏和学习有助于提高观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对青 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音乐剧在当代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 2 3
多元化与跨界融合
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音乐剧逐渐呈现出多元 化和跨界融合的趋势,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合作 与创新。
技术进步与舞台呈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剧的舞台技术和呈现方式 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真 实的视听体验。
音乐剧的舞蹈元素
舞蹈编排
舞蹈技巧
音乐剧中的舞蹈编排通常与剧情紧密相连 ,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现角色的情感和 情节的发展。
音乐剧中的舞蹈技巧包括跳跃、旋转、翻 滚等,通过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增强视觉效 果,吸引观众的眼球。
舞蹈队形
舞蹈服饰
音乐剧中的舞蹈队形变化多样,通过不同 的队形变化展现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增 强剧情的表现力。
西方音乐剧艺术赏析
目录
• 音乐剧概述 • 西方音乐剧经典剧目赏析 • 音乐剧的音乐与舞蹈元素 • 音乐剧的表演艺术 • 音乐剧的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01
音乐剧概述
音乐剧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音乐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形式,融合了歌唱、舞蹈、戏剧 、音乐和舞台设计等多种艺术元 素。

欧洲音乐剧赏析

欧洲音乐剧赏析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

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他的父亲奥波德是那座城中宫廷大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

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

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

其中最出名的乐剧是《安魂曲》和《唐璜》和《魔笛》。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

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卢齐奥·西拉》)等作品。

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创作了2首长笛协奏曲1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在巴黎,他还写了巴黎交响曲、交响协奏曲、管弦乐序曲、长笛和竖琴协奏曲、长笛弦乐四重奏、4首钢琴变奏曲、4首钢琴奏鸣曲等。

第2次途经曼海姆时,写了一些宗教音乐3部交响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小夜曲、嬉游曲、两架钢琴的协奏曲、3首风琴协奏曲等。

1780年完成了歌剧《伊多梅纽》的创作。

外国歌剧咏叹调赏析

外国歌剧咏叹调赏析

外国歌剧咏叹调赏析歌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艺术形式,它通常以歌唱和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歌唱和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而歌剧中的咏叹调则是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它通常用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感情和情感变化,是歌剧中最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的部分。

在世界各国的歌剧中,咏叹调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以外国歌剧咏叹调为主题,通过对几部著名歌剧中的咏叹调进行赏析,来探讨歌剧中的咏叹调是如何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

首先我们来看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的咏叹调。

这部歌剧以法国小说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为蓝本,讲述了一个风尘女子茶花女的悲惨命运。

在第一幕的咏叹调中,茶花女表达了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威尔第通过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音乐,将茶花女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不禁被她的命运所感动。

接下来我们来看法国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中的咏叹调。

这部歌剧以巴黎艺术圈为背景,讲述了四个年轻艺术家和他们的爱情故事。

在第二幕的咏叹调中,女主角美丽丽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抱怨。

普契尼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激昂的音乐,将美丽丽内心的矛盾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不禁为她的命运而动容。

最后我们来看德国作曲家华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咏叹调。

这部歌剧以北欧神话为题材,讲述了神秘的尼伯龙根戒指的命运。

在第三幕的咏叹调中,女主角布伦希尔德表达了对爱情和权力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对命运的抗争和对未来的迷茫。

华格纳通过庄严的旋律和雄壮的音乐,将布伦希尔德内心的挣扎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不禁为她的命运而感到悲凉。

通过以上对几部著名歌剧中的咏叹调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歌剧中的咏叹调是如何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音乐,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

它们不仅是歌剧中最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的部分,也是歌剧中最令人难忘和动容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在这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课程里,我们学习观看了很多部世界世界名剧。

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

在老师对这些戏剧的讲解后,使我对西方戏剧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知觉间已经与音乐剧亲密接触了整整一个学期。

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发喜爱,西方音乐剧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

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

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

芳婷的“我曾有梦”,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

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

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

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

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

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

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

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

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

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

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给我以视觉的冲击,而且结构和音乐也给我记到的震撼和感动!
《歌剧魅影》的结尾处给我留有一个疑问,刚开始看到魅影从镜子中走后,我觉得魅影应该是死了,因为他不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他除了歌剧院哪里都没去过,无法生活,可最后回到现实,墓碑前的花,那是克莉斯汀和魅影“信物”除了魅影不会是别人,真的挺让人迷惑的;再就是克莉斯汀到底爱没爱过魅影,劳尔把音乐盒放到克莉斯汀墓碑前,说明这对她很重要,但同时那又是魅影心爱的东西,给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大家有不同的感受。

天生的丑陋和残酷的现实使得魅影变得冷漠无情,用暴力来反抗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也渴望被大家接受、认可,在最后克莉斯汀对魅影说“你不是孤单一人”就是很好的说明了魅影内心的恐惧,其实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以貌取人,歧视他人的一种社会风气,不论他是否才华出众,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悲观,要积极面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要事事激进,学会安慰、鼓励自己。

对于我这样学音乐表
演专业的来说,音乐剧给我的视觉冲击很强烈,我喜欢那种场面,佩服演员的唱功、表现力,有时那种华丽的场面、动人的故事,真的是会让我回味很长时间。

其实仔细看来很多音乐剧中都极其注重舞蹈的表现,大多都运用芭蕾舞、现代舞,用舞蹈的形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想法,不再仅仅用歌唱的形式。

用芭蕾舞展现音乐剧的时候,往往都是那种皇家贵族的场面,给人高贵、典雅的视觉;用现代舞是,多用来展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内心,动作较为自由、夸张。

随着舞蹈的深入发展,音乐剧中更多的加入群舞场面,来烘托当时的社会场景,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在逐步完整化。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以为音乐剧和歌剧只是叫法不一样,现在才知道原来两只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音乐剧和歌剧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都很大的戏剧样式。

它们之间虽然是相对独立,但又可以看两者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种联系
歌剧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早的歌剧是以古希腊神话传说故事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比较简陋。

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终于相对定型为正歌剧, 19世纪是歌剧最丰硕的收获时代,当今歌剧舞台上的名剧大多出现于这一时期。

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在“歌剧”词采释义中说“: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音乐剧等类型。


音乐剧这种诞生于20世纪的大众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综合性、通俗性、娱乐性、多元性、灵活性、现代性和商业操作性等特征。

舞台呈现形式的通俗和完美,给予当代观众全方位的审美体验和愉悦,越来越受到全世界观众的欢迎和戏剧艺术家的青睐,成为20世纪最重要、发展最快的文化成果。

音乐剧与歌剧两者之间存在某些相同点。

首先,从综合成分来剖析:歌剧与音乐剧都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同时容纳了文学、诗歌、戏剧、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其他成分。

它们在音乐上很丰富,包含了声乐、器乐,声乐中又包含了独唱、重唱、合唱等形式。

尤其是音乐剧,它把传统歌剧、轻歌剧以及近代的流行音乐整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代都市气息。

其次,从音乐剧多元化的发展源流来追溯:早期的音乐剧确实是从欧洲古典歌剧中吸取了大量的艺术养分,从中借鉴了它的情节、独特的展开方式以及音乐的喜剧风格与创作手法等等。

不可否认,音乐剧在很多方面都与歌剧存在着某种关系,但它又因独立的艺术品位和个性而区别于歌剧,尤其是传统歌剧。

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说歌剧具有典雅性,音乐剧则具有世俗性。

歌剧一向追求高贵、华丽、壮观、严肃、厚重的艺术品格,所以歌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以前大多在宫廷表演,属于“贵族化”的艺术。

现在歌剧一般也是在有权威的华丽的剧院演出,观众着装要特别讲究。

音乐剧则以现代、通俗、灵活、新颖、精美为追求目标,既强调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

它的观众主要都是都市市民,属于“平民化”、“大众化”的艺术。

音乐剧一般都是在百老汇或伦敦西区的商业剧院上演,观赏音乐剧是都市市民一种休闲方式,这与观看歌剧有所不同。

音乐剧紧跟时代潮流,引导着时代时尚和流行风潮,灵活吸收各种艺术元素,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综观音乐剧与歌剧,两者虽然存在异同,但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其中所包含的艺术魅力。

在选修这门西方经典音乐剧课之前,对音乐剧的认识可以说只是表面的,就只知道音乐剧是在舞台上的,看过的少之又少。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音乐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每次上完课都好想把一节课讲的那部完整的看完,总觉得意犹未尽。

现在闲暇的时候喜欢上上网搜音乐剧看了,不再是电影电视剧的看了;没事喜欢听听那些音乐剧的音乐,不再只是流行歌曲了。

我想音乐剧带给我们不会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多的是给我们以心灵的触动,让我们得到的远不止是音乐、舞蹈上的,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到了不同领域的不同知识,对我们的成长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以前练琴真的是单纯性的把技术拉好,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情去演绎,现在我觉得每一个曲子都是一个故事,都有生命,每一部作品都应该让人有震撼的感觉,就像音乐剧一样,应该把这首曲子所想表达的带给试听的人,让他们也真真切切能感受得到相同的感情,音乐剧真的给我触动很大,对我以后对音乐与演奏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