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平衡条件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共点力的平衡》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审视,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查找不足。通过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他们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观察生活中的共点力平衡现象,拍摄照片或视频,并进行分析,下节课分享。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案例以生活中的共点力平衡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状态,主动探索物理规律。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与评价:
1. 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查找不足,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2. 通过小组互评,让学生从同伴身上学习优点,发现自身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的兴趣。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在桌子上放置一个物体,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沿不同方向拉动物体,使其保持静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共点力平衡现象,如杂技演员的平衡表演、桥梁的受力分析等。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共点力的定义,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2. 学会运用力的分解和合成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2.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3.会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求解简单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过程,感受等效、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2.能运用数学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和三角函数关系等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共点力平衡的实际应用价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2、物体平衡状态的判断。
难点:分析和解决共点力平衡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请同学们分析下列物体的受力情况:1.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2.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3.在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作答!(如下图所示)2.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 2.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3.在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新课的展开通过上面三个列子,回答下面问题。
1.三个物体各受到几个力?它们是共点力吗?2.三个物体各处于什么状态?3.三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多少?学生作答:1.分别为2个力、3个力、4个力;是共点力。
2.分别处于静止、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合力都为0。
教师总结:上述三个例子反映了三个问题:(板书)1.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3.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F合=0.(三)例题讲解1.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利用力的分解)2.教材P91页的例题讲解。
(利用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两种方法来讲解)(四)平衡的种类和稳度1.平衡的分类:不稳定平衡:处于平衡状态,但很容易失去平衡状态,且不能自动回复到平衡位置。
稳定平衡:处于平衡状态,失去平衡后能自动回到平衡位置,继续保持平衡状态。
随遇平衡:处于平衡状态,偏离平衡位置后,始终保持平衡状态。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演示实验,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演示物体一个,弹簧秤三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
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2、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复习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a: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c: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中,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有的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
那么,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理论推导: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即F合=0 (F x合=0 F y合=0)(2)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a:请三位同学把三个弹簧秤的挂钩挂到同一个物体,分别向三个方向弹簧秤,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共点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共点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2. 掌握计算共点力平衡的方法;3. 能够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2. 计算力的平衡。
教学难点:1. 理解力矢量的平衡;2. 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1. 教科书;2. 讲义;3.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场景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的兴趣,如一根悬挂小球的绳子受到的力是如何平衡的。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讲解力的平衡条件:若多个力共点于一点,且合力为零,则这些力相互平衡。
2.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力的矢量运算。
三、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用力传感器测量悬挂小球受到的拉力,让学生观察力的平衡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力的平衡计算题目,并在讨论中引导他们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梳理总结(5分钟)通过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梳理共点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复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力的平衡计算题目作业,巩固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堂反馈(5分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及时解答,确保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的理解水平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共点力平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为以后更深入的力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实际应用——物理教案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实际应用——物理教案共点力平衡条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表述了若干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要使其保持平衡,必须满足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合力矩为零的条件。
这个定理不仅在理论物理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其实际应用也非常广泛。
本文将着重介绍共点力平衡条件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均衡法均衡法是指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来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例如,当我们需要求解一个悬挂载物体的重力和绳索张力时,我们可以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来解决。
在这个问题中,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绳索张力两个力的作用,为了使物体保持静止,必须满足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采用均衡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共点力平衡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在静力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用无名膜来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无名膜一端挂载在一个支架上,另一端则用于悬挂需要测量质量的物体。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必须保证无名膜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在悬挂物体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来确保无名膜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三、应用于力学模拟在现代科技中,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力学模拟中,我们通常会经常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来模拟物体的运动。
在计算机程序中,我们可以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来模拟一个物体的跌落、振动、滚动等运动状态。
通过这样的模拟,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体的运动特性,从而为物理研究提供更实用的工具和方法。
结论共点力平衡条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是解决许多物理问题的基本手段,还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深入理解和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学会应用共点力的平衡理论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
1. 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共点力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
1. 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 学会应用共点力的平衡理论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设备、教学实例;
2. 孱生准备:学习笔记、习题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共点力概念的思考。
二、学习共点力概念和特点:讲解共点力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共点力的性质。
三、探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介绍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平衡力的作用和必要条件。
四、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来验证理论。
五、练习与巩固: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练习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与展示: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共点力的特点和平衡条件,并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实例。
七、课堂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难,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通过参与更多实验来加深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2. 学生可通过研究更多应用实例来丰富对共点力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实验演示充分,练习实例丰富,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平衡条件。
但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共点力的概念,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2. 共点力的概念3.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4.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5.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受力分析的方法,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的准确性,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3. 结合实物模型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概念。
4. 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2. 第二课时:共点力的概念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 第三课时: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4. 第四课时: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课堂导入】(引入受力分析的概念,通过展示实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受力分析的兴趣和思考。
)【新课内容】1. 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1)受力分析的定义(2)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2. 共点力的概念(1)共点力的定义(2)共点力的特点3.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平衡的定义(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简单的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思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受力分析实例展示: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共点力平衡条件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必修物理知识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案
必修物理知识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共点力的定义、特点和法则,掌握常见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理解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明确静力学平衡和动力学平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学习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如何绘制受力分析图。
二、教学重点1.共点力与物体平衡状态的关系,如何确定各个力和力的方向。
2.利用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平衡状态。
三、教学难点1.对于连杆、斜面等复杂结构的受力分析。
2.如何准确绘制受力分析图,以及如何判断平衡状态。
四、教学过程1.认知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物体静止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静力学平衡的概念,以及物体平衡的基本条件。
并通过图示介绍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共点力的特点,描述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并分析共点力作用下物体所受力的方向。
引入平衡条件,通过平衡条件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
3.教案实践(30分钟)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绘制受力分析图来求解问题,讲解如何确定各个力的方向,如何应用平衡条件等知识点。
4.归纳总结(10分钟)在讲解完实际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共点力和平衡条件的相关知识点,并结合实践,总结共点力、受力分析图、平衡条件等知识点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教师准备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相关实验设备。
六、教学评估本次授课采取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实例分析,收集、分析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及评估,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肯定学生的正确做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成绩评定和反馈。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以及平衡条件的应用。
通过对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更容易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共点力的平衡概念,例如:站在地面上的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等。
2.基本概念讲解︰讲解共点力的定义、平衡条件及其意义等基本概念。
3.物体受力分析:讲解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以及各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的性质和作用。
4.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平衡条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3.适时进行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及时掌握和应用平衡条件;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步巩固所学知识;3.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PPT:提供清晰简洁的幻灯片,展示关键知识点;2.物理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3.教学视频:提供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将了解和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等。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案教案名称:共点力平衡教学目标:1. 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共点力的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 共点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和应用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与练习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引入:请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当三个人同时在拖拉机上用力向后拉时,拖拉机为何仍然不动?(等师生讨论)2. 提出问题:为什么三个人的力合力可以平衡牵引力?二、概念与定义(5分钟)1. 定义:共点力是指作用力的合力作用在同一点上的力。
2. 解释:共点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三、共点力的特点(5分钟)1. 共点力的方向:合力与力的方向相反。
2. 共点力的大小:合力等于共点力的代数和。
3.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四、计算共点力的平衡(10分钟)1. 分析问题:给定一物体,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共点力及其大小和方向。
2. 计算步骤:a. 将共点力的方向取为正方向。
b. 对每个力进行正负符号的规定,按合适的坐标系解析力。
c. 对每个力的大小进行正数或负数的数值代入。
d. 将各力的合力和合力的方向及性质计算出来,并检查合力是否为零。
3. 解决问题:对给定的实际问题,应用共点力的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五、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5分钟)1. 设计实验:请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 实施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提供实验器材和安全指导,并进行实验操作。
3.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由学生归纳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4. 总结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六、应用共点力平衡原理解决问题(15分钟)1. 练习题:提供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共点力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2. 分析解答思路: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课件详细信息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共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学会运用平衡条件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 教学内容:(1)共点力的概念及特点。
(2)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4)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方程的建立。
(5)平衡条件的应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共点力的概念、合成与分解方法。
(2)采用演示法,展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实验。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意图。
(2)实物模型,演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实验。
(3)动画演示,形象展示共点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概念:力、作用点、力的三要素。
(2)提问:什么是共点力?共点力有哪些特点?2. 讲解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1)讲解共点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
(2)讲解共点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分解。
3. 演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实验:(1)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原理。
(2)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平衡条件的含义。
4. 讲解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方程的建立:(1)讲解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力的图示、受力分析图。
(2)讲解平衡方程的建立:合外力为零、正交分解法。
5. 平衡条件的应用:(1)举例说明平衡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1. 练习题:(1)判断题: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否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2)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共点力的特点?2. 作业:(1)绘制一个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意图。
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实验设备、力的平衡条件的相关问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共点力平衡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力的平衡条件的知识。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共点力平衡吗?它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示范实验或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共点力平衡的原理和特点。
2. 解释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三、例题练习(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答问题,并向其他同学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更复杂的共点力平衡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2. 学生进行笔记整理,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六、课堂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要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探究,如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共点力平衡的原理。
2. 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共点力平衡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时的思考和解答能力。
高中物理共点力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共点力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共点力平衡,学会分析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 掌握如何利用力的分解和合成法则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共点力平衡的概念;
2. 有关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3. 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 利用力的分解和合成法则解决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共点力平衡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二、讲解
1. 介绍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解释如何利用力的分解和合成法则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三、示范
1. 给学生举例演示如何利用力的分解和合成法则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四、练习
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让他们尝试用力的分解和合成法则解决问题。
五、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份《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的简要示例: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简单的受力分析之后,首次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对物体的运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又是后面进行牛顿运动定律学习的思想起点,所以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平衡状态,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
论。
2. 进一步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正交分解法。
3. 能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方法计算平衡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衡概念的理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及推论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衡概念的理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分析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重力为G的木棒在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这些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
2. 讲解平衡状态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论。
3. 通过例题讲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示例,实际教学设计可能因课程标准、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共点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能分析和计算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2.力求掌握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二、教学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三、教学难点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延长线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就叫做共点力.共点力作用下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是物体平衡的条件。
物体的平衡条件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因此对解决平衡问题一般方法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平衡问题的关键,它关系到能否作出解答或能否顺利地解答。
研究对象的选取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结点,或一个系统(相互作用物体的全体)。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时,用隔离法。
2. 对研究对象正确受力分析,并作出受力图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前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受力分析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物体),然后按已知力、场力(引力场、电场、磁场)、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的顺序来分析。
3. 判定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保持着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例:根据概念来判断下面的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1)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箱(2)平直马路上在牵引力作用下匀速前进的卡车(3)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止小球(4)刹车后停下来了的汽车(5)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止小球,在剪断细线的瞬间(6)竖直上抛达到了最高点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总结:(1) 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加速度为零(2) “保持”某状态和“瞬时”某状态有区别4. 运用平衡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解题。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情感目标1、教会学生用辨证观点看问题,体会团结协助.典型例题关于斜面物体的摩擦力的两种分析方法以及拓展例1如图,一物块静止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物块的重力为20N,请分析物块受力并求其大小.分析:物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斜面给物块的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斜面给物块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解:1、方法1——用合成法(1)合成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其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与物块重力大小相等;(2)合成重力和支持力,其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与斜面给物块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相等;(3)合成斜面给物块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和重力,其合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大小与斜面给物块的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的大小相等.合成法的讲解要注意合力的方向的确定是唯一的,这有共点力平衡条件决定,关于这一点一定要与学生共同分析说明清楚.2、方法2——用分解法理论上物块受的每一个力都可分解,但实际解题时要根据实际受力情况来确定分解哪个力(被确定分解的力所分解的力大小方向要明确简单易于计算),本题正交分解物块所受的重力,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较为简便.为了学生能真正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全面分析使用力的合成法和力的分解法,要有一定数量的训练.方法2的拓展1:一物块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块的重力为,请分析物块受力并分析当倾角慢慢减小到零的过程其大小的变化情况.解:依题意用分解法将物块受的重力正交分解,利用,的平衡条件,得斜面给物块的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的大小为,斜面给物块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物块受的重力是不变的(关于这一点学生非常清楚),根据数学的知识的分析可以知道当倾角慢慢减小到零的过程,逐渐增大,最后等于物块的重力;逐渐减小,最后等于零.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分析的方法和结论;提醒学生极限法的应用,即倾角等于零时的极限情况下分析题目.方法2的拓展2:一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块的重力为,斜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为,请分析物块受力的方向并分析当倾角慢慢由零增大到90°的过程,物块对斜面的压力受到的摩擦力其大小的变化情况.分析物块受力:时,只受两个力重力和斜面给的支持力,此时没有摩擦力;时,物块只受一个力,物块的重力.(此亦为极限法处理).借此,和学生一起分析,可知物块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既开始时物块静止在斜面上,这时物块受三个力.物块的重力,斜面给物块的支持力和斜面给物块的静摩擦力.在斜面给物块的静摩擦力等于物块的下滑力时,物块开始滑动,此时物块依旧受三个力,物块的重力,斜面给物块的支持力和斜面给物块的滑动摩擦力.物块处于加速运动状态.(这里学习应用了运动性质的分段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每个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利用物体平衡条件和滑动摩擦力的性质来分析求解).重力大小不变;斜面给物块的支持力的大小逐渐减小;斜面给物块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先增大后减小.利用正交分解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例2质量为的物体,用水平细绳拉着,静止在倾角为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求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大小.如图所示.解:解决力学问题首先对(研究对象)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在斜面上受三个力:重力、支持力、绳的拉力.以作用点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由平衡条件即,(找准边角关系)可得:由此得到斜面对物体的垂直作用力为:由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大小为:探究活动作图法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直尺(一般常用的是毫米刻度尺)去求几个力的合力或去求合力的某一个分力.利用作图法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虽然此种方法简洁、直观、方便,但由于在利用作图法过程中误差的存在(包括作图误差、视图误差、测量误差等)不可避免,得到的结果太粗糙.因此,我们在解题时一般不用作图法.而只是在探讨力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时使用.题1 验证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关系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题2 探讨随着两个共点力大小及夹角发生变化时合力的变化规律上面两个例题请同学们自己用直尺动手作一下实地的研究.。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课程标题:探索共点力的平衡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共点力的概念;2. 理解共点力如何影响平衡;3. 运用共点力法改善平衡。
三、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平衡和共点力之间的关系;2. 掌握使用共点力调整平衡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共点力保持平衡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认识共点力(1)定义共点力:共点力是指任何两个物体间存在的一种感知作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人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反应。
(2)了解共点力的影响:共点力的影响可以通过鼓励,压制,支持,影响等给他人带来很大的改变,同时也通过使对象感到安全,信任,宽恕和自我发现等影响方式,使和谐凝聚和力量正面化。
2. 理解共点力如何影响平衡(1)共点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衡和失衡:当外部物体发生变化时,共点力会作用在内部物体处,从而影响其稳定性,造成近似平衡或偏离平衡状态。
(2)分析平衡的变化:人们可以利用共点力来分析外部原因对平衡的影响,从而从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考虑其他物体与其本身的相互作用,客观地分析其施加于自身的影响,以更好地控制平衡性。
3. 运用共点力调整平衡(1)了解共点力对平衡的影响:当外部物体的变化会影响平衡时,共点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相互作用,分析其影响,从而更好地控制平衡性。
(2)运用共点力调整正确的平衡状态: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分析,利用挤压以及悬空,移动,紧绷或放松平衡物体等来改变平衡状态,也可以运用共点力调整平衡。
五、教学方法:1. 辅导式法:通过讲解,提示和引导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地把握教学重点;2. 情境设计:形成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情景中探索学习;3.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互相鼓励和支持,促进对共点力的理解。
六、教学步骤:1. 引导性学习: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定义和影响;2.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外部情境变化与共点力的关系;3. 合作实践:学生利用共点力进行相关探究;4.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统一认识;5. 情境应用:活动完成后,布置练习,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第一篇: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4.1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一方面是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一方面所复习的知识也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知识;二、视频欣赏(提出问题1.2):一方面是将精彩的视频内容与本节内容的联系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将主人公坚持不懈直至成功的精神渗透给学生;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解决问题关系1):强调“静止状态”与“V=0”的四、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2)1.二力平衡2.三力平衡: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理论探究--◊得出结论3.多力平衡五、课堂练习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2)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3)会应用实验探究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1)在对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探究中,感受等效、图示、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
(2)在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实验研究中,感受猜想、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掌握由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共同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乐于合作。
(2)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增强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与人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
一、复习巩固判断正误:1.合力与分力的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2.只有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才叫共点力;3.一对平衡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二、新课引入视频《高空走钢丝》让物理走进生活,用生活带出物理三、新课教学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给学生展示一些熟悉的照片这些物体都是静止的,学生都能知道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提问1:平衡状态就是指静止状态吗?总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提问2:静止是指V=0,那么V=0就是平衡状态吗?演示:手中拿着的杯子突然掉落提问3:在杯子掉落瞬间杯子速度为零,那么此时杯子处于平衡状态吗?总结强调:“静止状态”与“V=0”的关系(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二力平衡演示实验:实物演示用一弹簧秤挂住一物体,并保持静止提问4:小球处于什么状态?提问5:这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呢?总结:二力平衡 F合=02、三力平衡如果用第三个力使小球偏离原来位置一个角度,并再次达到静止状态,小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上册《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采用分组讨论、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3.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方法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强调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4.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空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共点力平衡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
2.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期间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解题。
3.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反馈,指出共性问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矢量合成法的运用以及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共点力平衡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讲解共点力平衡的三个条件,即力的作用线共点、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矢量合成法:以直观的图示和动画形式,讲解矢量合成法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4.牛顿第一定律:结合共点力平衡,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矢量合成法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
2.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3.知道如何用实验验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4.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鉴别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
3.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周围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再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3.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图的绘画,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3.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
2.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认为是受到共点力作用?3.物体受到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甲乙丙丁甲、丁中所受的力就是共点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受共点力平衡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一)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出示图片:桌上的书、苹果能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随传送带匀速运送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注意:缓慢的直线移动可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思考讨论:v=0时物体一定能保持静止吗?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v=0时物体不一定能保持静止。
例如:单摆摆动时,当摆球摆动到最高点时v=0,但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还会继续摆动。
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思考讨论1: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出示图片:水平方向两个受平衡力图片教师总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共点力平衡条件
高中课标要求解读: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复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教学,同时联系实际生活,以学生为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接受。
教学设计的思路:
本节课为前两节课的一个延伸,所以,本节课开始以复习初中知识和前两节课的知识,然后师生互动得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又因为,关于摩擦力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中一直是难点和重点,所以,采取在教学中有侧重的穿插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能分析和计算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2.力求掌握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要点: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平衡条件方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难点: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教学
1、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状态
引导学生回顾、讨论:什么是共点力?什么是平衡状态?
教师总结:
(1)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理论分析推导:
①如果物体受两个力处在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二力平衡。
由实验可知这两个力满足: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物体上,我们说这两个力是
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②如果物体受三个力处在平衡状态,我们称之平衡力。
由实验可知这三个力满足: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第 1 页共 3 页
第 2 页 共 3 页
③拓展:当物体所受多个力,它们的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为零 ,即F 合= 0 。
(2)三力平衡的特点:
①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②如果中两个力相交于某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一定过这两个力的交点;
③表示三个力的矢量构成一个首尾相连的闭合三角形。
举例:分析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的受力特点。
如果已知木块的重力G 和斜面的倾角θ,求物体所受其它力的大小?
(3)多力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其它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二、例题分析
A 、
B 、
C 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m 、m 0,作如图4-2-1所示的连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质量、滑轮的摩擦均不计,若B 随A 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 )
A. 物体A 与桌面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0g
B. 物体A 与B 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0g
C. 桌面对A 、B 对A 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
D. 桌面对A 、B 对A 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大小为m 0g
【解析】A 、B 一起做匀在速运动,它们所受的合外力必为零。
为了分析A 、B 之间的作用力,
必须把A 、B 隔离开来,可先分析受力情况比较简单的物体B 。
B 在水平方向只可能受A 对它的摩擦力作用,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物体对B 施加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而由B 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B 在水平方向上受合力必为零,所以B 不可能受到A 施加的摩擦力作用。
对于A 物体在水平方向与绳子相连,而绳子系着C 物体匀速运动所以绳子的拉力等于C 的重力大小,故绳子对A 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大小为m 0g ,要使A 物体平衡,桌面需要对A 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本题的正
三、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讨论:
1、静止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吗?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静止吗?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吗?
2、一个物体受到五个共点力F 1、F 2、F
3、F
4、F 5的作用,处于平平衡。
(1)如果将F 3撤去,而其他力保持不变,则F 1、F 2、F 4、F 5的合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2)如果将F 2、F 5两个力撤去,而其余力保持不变,则F 1、F 3、F 4的合力在什么范围内?
3、如图,球质量1kg ,半径0.1米,长0.1米的绳系于球表面,另一端
系于竖直光滑墙上,对球进行受力分析。
G 取10N/kg
,则绳对球的拉力
C 图4-2-1
多少N?墙对球的支持力为多少N?
若绳变长些,上述二力的大小如何变化?
四、由学生小结本节的学习内容。
五、学生课后完成练习
六、由学生完成探究学习。
个人教学反思(陈永平):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是力学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也是力学问题中计算体分析的基础,为了学生将来更顺利的学习力学,讲课首先引导学生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共点力,然后回顾二力平衡的条件,最后拓展到一个物体受多个力的平衡问题,逐步深入,从易到难。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平衡问题,如何依据平衡条件建立方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比较典型的共点力平衡例题,特别是让学生理解不管多少个力,所有力的合力一定为零,在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一般将力按照正交分解的思想来进行处理,以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理解和基本方法掌握,主要方法包括平衡系统中取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即隔离体法处理;取二以上物体为研究对象,即整体法处理.建立方程时可利用矢量三角形法或多边形法的合成和正交分解法来处理.
第 3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