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课堂
让“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历史之门——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激趣
欲 、 高 教 学质 量 有 重 要 作 用 。 在 教 学 中也 要 注 意 有 选 择 讲 提 但 进 社 会 生 活 , 社 会 生 活 走 进 课 堂 。 教 学《 的 课余 生活 》 让 如 我 一 课 时 , 前 , 先把班 上一名学生课外 的生活制作成课 件 , 课 我 并 让 学 生 准 备 一 些 与 之 相 关 的 课 外 故 事 , 课 时 , 用课 件 展 示 上 我 这 位 学 生 的课 余 生 活 , 照片 中 的学 生 谈 淡感 受 , 鲜 活 的 生 请 让 活 现实 与 教 科 书 结 合 成 一 体 , 出教 学 主题 , 让 学 生 在 小 组 引 再 中分 别 介 绍 一 件 自己 课 外 生 活 有 趣 的 故 事 。 从 一 个个 真 实 的 故事 中学 生 体 会 到 课 外 生 活 的 乐 趣 。 由 于 我 的 教 学设 计让 教 材 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 间建立起一种 “ 相进 入” 通道 . 互 的 形 成 了 “ 中有 我 , 中有 你 ” 你 我 的关 系 , 此 , 堂 上 的 回归 生 活 因 课 使 学 生 在情 绪 上 受 到 感 染 , 感 上 产 生 共 鸣 , 而 拨 动 心 弦 , 情 从 引发 体 验 。 三 、 出教 室 . 走 融入 自然 怀 抱 品 德 与 生 活课 程 是建 立 在儿 童 的生 活基 础 之 上 的 ,需 要 儿 童 自 己直 接地 参 与 各 种 实 际 活动 , 实 地 和 周 围的 自然 、 切 社 会 、 、 发 生 实 际 的接 触 和相 互 作 用 , 而 产 生 真 实 的 感 受 人 物 从 和情 感 体 验 。 多 时候 , 都 要 求 我们 能 和孩 子 们 一起 走 出课 很 它 堂 , 开 一 个 宽 阔 的 生 活 空 间 , 显 然 , t然 是 最 好 的学 习 打 很 大 i 1 天 地 。开 放 性 的 品德 课 可 以在 任 何 适 宜 的地 方 进 行 ,如 会 议 室 、 览室 、 阅 操场 , 至 是 郊外 、 甚 田野 … … 如 在 《 山陵 前 》 题 活 动 中 , 了 让 每 个 学 生 都 有 机 会 中 主 为 了解 到 有 关 中 山 陵 的 事情 , 能 参 与 到 此 次 活 动 中去 , 课 前 都 我 利 用 多 媒 体 制作 了 相 应 的课 件 ,其 中准 备 了 大量 的 图 片 和 资 料 , 学生 去寻 找 , 发 现 , 让 去 去体 验 。 种 超 越 了空 间 的 形式 让 这 孩 子 们 忘 我地 投 入 到 发 现 的快 乐 中 , 得 的 快 乐 中 , 与 的快 获 参 乐 中 , 验 的快 乐 中 。 时 此 地 , 体 此 已经 不 是 活 动激 励 了他 们 , 而 是 他 们 转 动 了大 自然 这 旋 律 的 舞 台 。 四 、 伸 时 间 。 通 课 堂 内外 延 沟 儿 童 的 生活 是 一 个 连 续 的 、 展 的 过 程 , 童 的 品德 和 行 发 儿
让阅读走进历史课堂
让阅读走进历史课堂摘要: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近年来教科书改革使课本内容更丰富,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地图等,使教科书阅读更进一步增大,并且对阅读的要求也进一步深化。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
初中历史阅读教学不同于语文阅读教学,它侧重于对已阅读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历史阅读的重要性,我就历史课内的阅读教学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阅读教学一、整体感知,系统阅读1、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课本知识结构。
每学期上新课之前就要引导学生读目录,了解课本有多少个主题,每一主题有哪几课构成。
从章节目录阅读到子目录,弄清主题,章,节,目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句、段落。
每一节历史课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主栏中的“大字”是学习主要内容,必须反复阅读,认真领会;“小字”是对大字内容的展开或补充,具体生动,也应该认真阅读。
此外,教材中的图像,图表和地图,为“再现”历史提供了一些形象资料,应加以注意。
辅栏中的读、看、写、记、想、说、议等方面要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以优化学习过程。
如世界历史九年级(上)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由两课组成。
这两课标题正是点明了古代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一是掠夺战争,二是和平友好交流。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达到一定深度,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2、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
在讲授历史课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五大要素构成,要在阅读课文时注意把握这五要素,注意事件的主要内容或经过,注意事件的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经验教训、成败原因、评价等。
让世界意识走进历史课堂
中 国也 曾受 到 其他 国家 和 民族 的影 响 ,也 曾有 落后 和
黑 暗 的 时期 。先 进 的未 必一 切 都先 进 ,落 后 并 非望 。因此 ,使 学生 以 宽 容 、开 放 的 心态 理 解 、尊 重世 界 其 他 民族 ,形 成 民
化做 出的 ,因 此 ,培 养学 生 的世 界 意识 是 更好 地 认识
中 国的重 要 前 提和 保 证 。 第 三 ,具 备 世 界 意 识 能 够 更 好 地 了 解 世 界 。 对
此 ,历史 课 的教育 功 能 是得 天 独厚 的。过 去 我们 对 思 想教 育 的理 解 较 为狭 隘 .不 久前 教 育部 颁 布 的教 学 大
际 意识 ,增 强 积极 参 与 国际 活 动 和 国际竞 争 的意 识 ” 。
“ 注意 本 国史 与 世界 史 的横 向联 系 ” 。我 们 对 中学 生 作
过 调 查 ,被 调 查 的 学 生认 为 自己 的 教 师 能 够 经 常 性 地 、有 意 识 性 地 培 养 世 界 意 识 的 不 足 2 % ,大 多 数 0 教 师 对此 不 够 重 视 。不 可逆 转 的世 界 大趋 势 ,已不 容 忽视 打造 学 生 的世 界 意识 。面 向世 界 ,了解世 界 ,认 识 世 界 ,已成 为我 国历史 教 育改 革 急 待解 决 的重 要 课
国 。 中 国走 过 了从 学 习西 方 资本 主 义 到 学 习 马克 思
主 义 、学 习苏 俄社 会 主义 的救 国之 路 。新 中 国成 立 以 后 ,共 和 国的许 多 重 大决 策 同样 是 根据 国际 形势 的 变
满 着 不 同 国 家 、不 同 民族 、不 同 地 区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让生活走进初中《历史社会》课堂
让生活走进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人文学科,它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只有当生活成为它源头活水时,它才能光彩照人,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但目前由于受中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现状不容乐观。
如何更有效地让生活走进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让生活走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喜欢新奇,追求时尚,在生活中对流行歌曲,影视剧,国内外新闻等颇感兴趣,歌曲、影视剧、新闻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从歌曲、影视剧、新闻等内容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在七年级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前,播放歌曲《太湖美》然后问:太湖美在哪里?水对太湖流域的城镇发展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呢?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再配上美丽的太湖画面,一下子在空间上拉近了太湖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得太湖就在眼前,有身临其境的效果,学生非常兴奋,特别想学乐学。
案例二:在八年级《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中,我提供了一张麦加朝圣的图片和一段相关的材料:朝圣者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参加宗教活动时发生拥挤踩踏事件,至少造成300多人被踩死,300多人被踩伤。
然后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去麦加朝圣,是什么宗教使这么多人对它这么狂热地信仰呢?通过国际新闻材料创设问题情景,很自然地导入伊斯兰教课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就是今天的过去,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认识案例三:我在七年级《山川秀美》教学中,在分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后,联系学生的身边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讨论。
师:我们家乡有哪些类型的地形?生:以丘陵,平原为主。
师:位于地势的哪一级阶梯?生:第三级阶梯。
师:假如你是镇长,你将如何发挥我们本地的地形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学生小组合作讨论3分钟)生:我们这儿多丘陵,风景比较秀丽,可以发展旅游业。
如何让开放性教学走进历史与社会课堂
如何让开放性教学走进历史与社会课堂【摘要】:开放性教学是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内容局限,设开放型的教学内容,打破常规的教学过程形式及其评价,重开放型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开放性教学《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
因此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教师定位为“主导者”,学生成为“被导者”,这样的课堂是封闭的课堂,这样的教学也是封闭的教学。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地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对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深刻的感受;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总体上说开放性教学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的模式,是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
开放性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评价开放,也就是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当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历史与社会》在保留原来历史与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整合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所以教材已不是唯一可用的课程资源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和加工,优化和完善教材。
如七年级下册的《寻求社会保障和紧急救险的规则》一课,涉及了交通、社会保障、法律、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对这些知识作详尽的了解,并适当补充。
关于火场自救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内容,学生在平时生活新闻报道中有所了解,教师在补充资料的同时,还应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这样,在课堂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在新课程改革中,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教学理念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又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一、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历史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评价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乃至学习资源。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给予学生个性的帮助。
第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一是结合时事进行教学。
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
如朝鲜核问题、日本福岛核事件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的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
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二、创设教学情境,使历史课充满活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
要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使历史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学习北方民族南迁这个问题时,一上课,我首先问学生徐州属于哪一个省?再问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迁移到这个地方?迁移过程苦不苦?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进行归纳:生活不习惯,语言不通是其不便之处;长期与当地居民、民族生活在一起,取长补短,学习对方优点,这些是其好处。
让阅读走进历史课堂
阅读 教学 中教师 是课堂 教学 的组织 者 、引导 者 ,同 时也 是 阅读 教学 的主导 者 ,要 能动 地有 效 点拨 和开 掘 ,要善 于 用 自己 的教 学 智慧 点燃 学生 的智慧 。 “ 读 无 定法 ” , “ 读贵 有 法” 。 在历 史 阅读 教学 中教 师 要根 据不 同 的 阅读 内容 选择不 同的 阅读
方 法 ,以达到 阅读 的 目的 。在阅读 教学 中应 注意一 下几 点 :a 让
学 生 养 成 勤做 读 书笔 记 的 习惯 。 “ 最淡 的墨 水 胜 过 最 强 的 记
忆 ”法 国 思想 家 布韦认 为 “ 读 书不 做记 号 等于 不读 书 。”初 中 学 生不 会 作记 号 ,有 的是一 字不勾 画 ,有 的是 全 书勾 画。教 师 进 行 阅读 教学 首 先要 指导 学 生作好 课 堂笔 记 。课 堂笔 记 由三 部 分 构成 : 即书上 划符 号 ,书旁 写批 注 ,本 上写 笔 记。 要求 学 生 备 有 红笔 或彩 色 笔专 门用 在 课本 上勾 画各 种符 号 ,备 有作业 本
物 、事件 和结 果 五大 要 素构成 ,要在 阅读课 文 时 注意 把握 这五 要素 ,注意 事件 的 主要 内容 或经 过 ,注 意事件 的意义 、性 质 、 作用 、影 响 、经 验 教训 、成 败原 因 、评价 等 。要 指导 学生 抓住 历史 事 件 的原 因 、经过 和结 果 ,从经 济 、政 治 、军事 、文化 、
民族 问题 、对外 关 系等 多方 面 去分 析解 决 问题 。如讲 授 《 英国 的新 生 》 ,指导 学 生抓 住英 国新生 即英 国资 产 阶级 革命 。在 阅 读课 文时 注意把 握 革命 的 原因 、革命 的经过 和革 命 的结 果三 大 版块 。再具 体 阅读 革命 的根本 原 因是 什么 ?革命 开 始 的标志 是
让时政热点走进历史课堂
现 实 相 联 系 。 比如 , 曾经 设 计 了这 样 一 个 课 件 : 我 展示 两组 图 片 , 组 是 吴 伯 雄访 问 大 陆 , 外 一 组 是 连 战 清 明祭 祖 , 让 一 另 先 学 生 谈 谈 自己对 这 两 件 事 的 了解 ,然 后 让 他 们 简 单 地谈 谈 自 己 的想 法 。 接着 我 设 计 了 几 个 问题 , 中包 含 国共 两 党 的 两次 其 合 作 . 学 生 回 到大 革 命 时 期 和 抗 日战争 时 期 。 还 设 计 了一 让 我 个 发 散 学 生 思 维 、展 开 学 生 想 象 的 问 题 :你 是 如 何 看 待 未来 “ 两党 的关 系 . 有 哪 些 美 好 的 愿 望 ? 通 过 这 样 的设 计 , 生增 你 ” 学 强 了对 历 史 知 识 的 巩 固 能力 . 强 了爱 国情 感 。 样 的 创设 情 增 这 境 的方 式 让 师 生 感 觉 很 轻 松 . 时也 达 到 了适 应 中考 的 要 求 。 同 另 外 , 了加 强 学 生 世 界 观 的培 养 , 创 设 了这 样 一 个 情 境 , 为 我 先 给 学 生 展 示 了几 位 刚 刚 当 政 的 领 导 人 , 们 是 奥 巴马 、 他 萨科 奇 、 山 由 纪夫 , 后 我 设 计 了 这 样 的 一 个 问 题 : 如 你 是 上 鸠 然 假 边 的 几 个 人 . 你 刚 刚 上 台时 , 会 怎样 看 待 与 中 国 的 关 系 。 当 你 这样 的 问 题 一 下 子 就 调 动 了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学 生 努力 让 思 考 , 极 回答 , 但 活 跃 了 课 堂 的气 氛 , 且 提 升 了学 生 的 积 不 而 思考 能 力 , 助他 们 树 立 了 正确 的 义 利 观 , 清 了历 史发 展 的 帮 认 规律 。 3师 生 互 动 。 感 体 验 。 华 学 生 的 道德 情 感 . 情 升 教 师 在 培 养 学 生 知 识 能 力 的 同时 , 先要 培养 他 们 做 人 。 首 师生 之 间 的情 感 是 在 交 流 中不 断 体 验 出来 的 ,历 史 课 堂 不应 该 是 那 种 死 板 的说 教 , 有 学 生 喜 欢 你 的课 堂 , 欢 你 这 位 , 只 喜 他们 才 能 真 正 地 与 你 交 流 , 能 真 正 地 达 到 师 生教 学 相 长 , 才 帮 助学 生 培 养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 , 成 适 合 自己 的学 习 方 法 , 能 生 才 使 学 生 真 正 地 融 人 到 自己 的 学 习之 中 去 。我 几 经 探 索 , 现 发 其 实 与 学 生 共 同 交 流 时 政 知 识 , 社 会 、 理 想 是 一 种 很 好 谈 谈 的 师 生 交 流 方 式 。 此 , 在 教 学 备 课 的 过 程 中 , 极 地 搜 索 因 我 积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 适 合 中考 学 习 的 时 政 热 点 , 将 其 带 到课 并 并 堂 上 让 学 生 进 行 交 流 。 在 学 生 认 知 的 范 围 内 , 与 他 们 积 极 我 讨论 . 极 分 析 , 不 知 不 觉 中拉 近 与 学 生 之 问 的 联 系 , 除 积 在 消 了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隔 阂 , 学 生 真 的喜 欢 上 了我 的 课 。 们 应 切 让 我 实地 把 时 政 热 点 作 为 一 个 平 台 ,不 断 地 帮 助 学 生 认 识 社 会 的 真善 美 , 击 社会 的假 恶 丑 , 他 们 在 自己 的教 学 过 程 中不 断 抨 让 升华 自己 。 比如 : 每 年 的 感 动 中 国 十 大 人 物 颁 奖 后 , 都 会 在 我 与学 生热 烈 地 探 讨 每 一 位 感 动 中 国 的人 物 ,让 学 生 从 感 动 中 国 的 每位 人 物 身 上 学 到 做 人 的道 理 ,升 华 道 德 情 感 ,净 化 内 心 。学 生 都 是 善 良 的 , 我借 助 时 政 这 个 平 台 , 学 生 内心 的 善 让 良充 分 地 展 现 出来 。 虽 然 . 用 自 己 的 方 式 探 索 了 自 己 的 教 学 方 法 , 时 政 我 把 知 识 融 入 到 了 自己 的 教 学 之 中去 了 ,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的 探 究 但 依 然 是 一 个 长 期 的 课 题 ,需 要 我 在 以 后 的 教 学 中 继 续 努 力 探 索 . 到 更 多 更 好 的 培 养 学 生 的 方 式 , 它 应 用 到 学 生 学 找 把 习 的 实 际 之 中去 . 适 应 新 课 改 的 要 求 。 我 坚 信 , 要 我 们 以 只 把 新 的 理 念 融 人 到 教 学 之 中 , 助 时政 知 识 , 学 水 平 就 会 借 教 有 更 大 的 提 高 。 应 更 快 的 教 学 节 奏 , 造 出更 加 辉 煌 的 教 适 创 学成绩 。
让感恩教育走进高中历史课堂
让感恩教育走进 高中历 史课 堂
张 朝 玉
清镇市卫城 中学 贵州清镇
5 10 54 4
在媒体上 , 我们常常看到 的是 : 在社 会高速发展 的今 天 , 入 中央 文 件 。 责任 感与 “ 反哺” 之情严 重缺失 , 人生观与价值观严 重扭 曲的 实 现 天 蓝 水 清 、 人 与 自然 和 谐 共 处 ,在 现 在 这 个 历 史 时 现 象 比 比 皆是 。 人 以 为 , 中历 史 教 学 应 该 充 分 发 挥 历史 学 期 , 本 高 我们要提倡 的就是可持续发展 战略 , 在科学发展观 的引领 科的优势 , 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 , 强 下 , 加 人和 自然相 互作 用 , 互促动 , 动整个社会走 上生产发 相 推 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 的重要 内涵 , 是提 高 展 、 活 富裕 、 态 良好 的文 明发 展 道 路 。 生 生 学生品德修养 ,帮助他们逐步形成 良好个性和健全 的人格 的 三 、 社 会 之 恩— — 和谐 的社 会 、 感 和谐 的世 界 重要 教学 内容 , 课堂是学生精神 洗礼 、 而 灵魂 净化、 心灵碰撞 和谐社会 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 与人 之间相 处真诚 相待 , 的重要场所之一, 这是一个十分独特 的互动平 台。 高中历史教 和谐共处。 大而广之 , 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 的统一性和多 学应该积极地挖掘素材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样性 ,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 各地区、 民族 的不 同文化传统 , 各 结合新课标 的要 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 ,在课堂教学 汲取人类创造 的一切 优秀文明成果 , 同实现 “ 共 和谐 世界” 的 中设 计 一 些 主题 活 动 ,对 学 生 加 强 认识 ,达 到 感 恩 教 育 的 目 伟 大 目标 。 的。 专题一 : 历史上 的和谐之音 感祖 国之 恩— — 爱 国主 义 教 育 1和 谐 思 想— — 和 谐 思 想 是 构成 和 谐 社 会 的思 想 基 础 、 爱 国主 义 教 育 是 永恒 的 教 育主 题 。 论是 中 国古 代 、 国 不 中 中国古代 : 孔孟儒 家提倡 “ ” “ ① 仁 、 仁政” 等民本思 想 ; 墨 近现代史和世界史 , 都强调 “ 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 祖 的理念。 在 子主张 “ 兼爱 ” “ 、 非攻” “ 、 尚贤” ② 开明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 教 学 中主 要 围 绕 以下 两 个 方面 展 开 活 动 : 以 民为 本 , 唐 太 宗 强 调 “ 百 姓 ” 如 存 的思 想 。 ( ) 一 维护国家统 一 世界近代 :①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 出以和平方 围绕 这 一 主题 可 以进 行 的专 题 活 动 有 :香 港 昨 天 、今 天 式建立和谐制度 的基本主张。 文艺复兴时期 , “ ② 人文主义追求 和 明 天 ” “ 岛 台 湾 ” “ 疆 是 祖 国 的 神 圣 西北 疆 ” “ 藏 自 、宝 、新 、西 人的个性解放和 自由平等。 古 以来 是 中 国 的神 圣领 土 ” 等 。通 过 以上 活动 , 学 生 形 成 等 让 2 和 谐 实 践 与 社 会 改革 — — 古 今 中外 , 朝 历 代 , 采取 、 历 都 认识 : 措施发展 生产 , 缓和社会矛盾。 统 一 是 中 华 民族 历 史 发 展 的 主 流 ,反 映 了我 国 各 族 人 民 如中 国古代西 汉、 唐朝 、 明朝推行休养 生息政 策 , 发展社 的根本利益和共 同愿望 , 是中华民族共 同的价值 取向。 统一不 会 生产 。 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 而且使 中华文 明绵延至今 , 中 如 罗斯福新政时积极推 行“ 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 、 减 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 少失业人数等措施 , 缓和社会矛盾。 ( ) 二 继承发扬中国传 统文化 专题二 : 社会 的不和谐 , 让我们引 以为戒。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 的祖 先传承下来 的丰厚遗产 ,它所 1 中 国古 代 上 , 隋等 朝 代 统 治 后 期 , 、 秦 由于 没 有 处 理 好 社 蕴含 的思 维 方式 、 值 观 念 、 为准 则 无 时 无 刻 不 在 影 响着 今 会 矛 盾 , 治 残 暴 , 税 徭 役 兵 役 沉 重 , 价 行 统 赋 法律 苛 严 和 酷 法 , 引发 天的中国人。 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 , 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 . 了大 规模 的 农 民起 义。 批 判继承.反对绝对 肯定和绝对否定。 2 中国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 口问题 : 、 建国后 3 0年没有有 二 、 自然 之 恩— — 敬畏 自然 、 惜 生命 感 珍 效控 制人 口增 长 ; 以大 跃 进 为 代 表 的 失 误 对 资 源 和 环 境 带 来 壮丽的山河 哺育 了人类 ,难道我们不该对 自然怀有感恩 严 重破 坏 : 民经 济增 长属 于 高 耗 低 效 的 类 型 。 国 之心吗? 自然环境是我们赖 以生存的母体 。 我们 的生存和 自然 专题三 : 和谐世界——人类共 同的目标 生态系统息息相 关,皮之不存 , “ 毛将焉 附? ” 十七 大 报 告 中关 于 和 谐 世 界 的 新主 张 :共 同 分 享 发展 机 “ 专题一 : 认识历史上人类对 自然的破坏 , 中吸取教训。 从 遇 , 同应对各种挑战 , 共 推进人类和平 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 事 1 中国 古代 史 上 自然 环 境 破 坏 的 重 要 表 现 : 、 关各 国人 民的根本利益 ,也是 各国人 民的共 同心愿 。我们主 () 1秦始皇统一 中国之后 , 开始大兴土木 , 毁伐森林 。 为修 张 , 国人 民携手努力 , 动建设持久和平 、 同繁荣的和谐 各 推 共 建 阿 房 宫 , 光 整 个 蜀 地 山 岭 上 的树 木 , 有 “ 山 兀 , 砍 故 蜀 阿房 世 界 ” 。 出” 之说。 人们对环境 的破坏及过度开发 , 导致黄河多次泛滥。 1 努 力建 设 国 际 政 治 经 济 新秩 序 。 、 () 2 隋唐 时 期 , 由于 人 口的 增 加 , 南 土 地 资 源 进 一 步 开 江 当代 国际 旧秩 序具有 明显 的霸权 主义和强权 政治色彩 , 发 , 现 了放 火 烧 山、 山要 田和 围 湖 造 田等 现 象 。 围湖 造 田 出 向 具 有 极 大 的 不 合理 性 , 形 成 国 际 社 会 矛盾 、 会 冲 突 、 会 是 社 社 和 向 山要 田 , 生 态 平衡 有所 影 响 。 对 危 机 的 重 要原 因 。 设 和谐 世界 , 必 须 改 革 不合 理 的 国际 旧 建 就 2 三 次 工 业 革 命 对 自然 的破 坏 : 、 秩序, 反对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 ,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上 , 随着工业革命 的开展 , 人类对生态环境 上 建 立和 平 、 稳定 、 正 、 理 的 国际 新 秩 序 。 公 合 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 , 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愈演愈烈。 2 共同解决 人类面临 的安全问题。 、 专题 二 : 人与 自然 的和谐共处 , 建设美丽 家园。 这 些 问题 主 要 包 括 恐 怖 主 义 、 规 模 杀 伤 性 武 器 扩 散 、 大 生 1 中国古代重视环境保护 的主要主张 : 、 态环 境恶化、 贫困化 、 口爆炸 、 人 资源匮 乏、 有组织犯罪 、 贩毒 ( ) 晋南北朝 时期 : 1魏 中原农耕 规模 缩小 , 畜牧业 因少数 走私 、 重传 染性疾病 、 严 非法移 民等 方面。 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 ,两汉时过度开垦导致 的环境破坏状 况 高 中历史教学就是要通过创设 各种情境 ,开展各种主题 有所缓解 , 农业 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活动 , 让学生 去认 识、 感知祖国之恩 、 去 自然之恩 、 社会之 恩 , ( 中 国历 代都对 山林 实施国 家管理 , 少开放 山林川 从而在 行动上去报效祖 国、 2) 很 保护 自然 、 回馈社 会 , 为世界的和 泽 , 常 封 山育 林 。 经 平 与 发 展 尽 自 己的 一份 微 薄之 力 。 我 想 这 就 是 高 中历 史 教 学 2 建 设生 态 文 明。 中共 十 七 大上 , 态 文 明概 念 首 次 写 中感 恩 教 育 的 目的 吧 。 、 在 生
七年级历史上册(通用版)开学第一课 走进历史课堂(共17张PPT)
有助于学其他学科
三、怎样学历史?
1. 三核心六要素 What When
Why
Where
how
Who
2. 基本思路
历史 规律
——灵魂
历史线索 ——筋骨 历史概念 ——细胞 历史史实 ——血与肉
3、方法建议(要求)
1)读: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 2)思:动脑记忆、思考 3)听:先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大 胆发言 4)记:做好课堂笔记(记在书上) ①用不同的符号、线段标划 ②书写规范,标清序号,一目了然
一、什么是历史?
“历”,繁体作“歴”,其下部是 “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 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一片 森林,表示时间、空间上的移动。
殷墟甲骨文中的“史” 字,其字形仿佛人的手 在握笔记事。
“历史”的两层含义: 1、过去发生的事 (客观) 2、对过去事的记录和研究(有主观性)
HISTORY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 望词生义,hi story:嘿,故事 • 请讨论:历史=故事? • 历史要求客观真实(“秉笔直书”);故事可 虚构 • 也可以这样拆分:可以分成为his 和story两个 英文单词,它们意思就是“他的故事”。 • “我的故事”一般不用“历史”表述,而称 “自述”、“回忆录”或“履历”。 • 所以history可能是真实历史,也可以是真实故 事、真实报道,但也不能避免是真实的谎言。
作业要求:独立完成,及时上交,红笔订正
历史纪年方法(常见的)简介
• • • • 帝号纪年法:如周平王元年等; 年号纪年法:如天宝元年、顺治十年等; 干支纪年法:如甲午、辛丑、辛亥等; 民国纪年法:如民国元年等;
调动学生积极性,走进有效历史课堂
调动学生积极性,走进有效历史课堂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老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一、明确目的,唤醒学生的意识人们只有从历史的映照中,才能正确认识自身,从而获得发展的动力。
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并不能充分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作用。
所以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一般不讲课,而是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我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由于认识有限,学生的回答都很肤浅,这时教师应当趁机深入引导。
我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从学生熟知的历史人物入手不少学生对历史人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应投其所好,不妨就从近期播放的历史连续剧中的人物说起。
如唐太宗李世民。
由于学生对李世民有一定的了解,教师不必再讲解他的事迹,可以用他说过的一句话:“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来和学生探讨他成为一代名君的原因。
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是为了现实的需要,不懂得历史的人是容易迷失方向的。
2.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入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引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并简要地介绍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时间和经过,而后让他们讨论四大发明意义。
经过讨论学生会感知中国历史的悠久、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自然而然地学生就会有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3.从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入手由于学校为每个班配置了电视,并规定了看新闻的时间,学生大都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大事。
教师就可趁机把历史史实和现实联系起来。
如台湾、西藏问题等,让学生明白只有学习了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弄清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
4.从当前的考试制度入手教师可简单介绍目前的考试制度。
如中考要考历史,高考还要考历史,并且高中的历史科目更加重要,过不了规定的级别就不能上大学等。
让思维流淌于历史课堂论文
让思维流淌于历史课堂历史(history)这个词语的本来意思乃是探索,因而历史是活的,是活动着的昨天。
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激活历史,让学生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体验那扣人心弦的动人历程,总结出历史规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并将其内化于自己的实践活动,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真义。
鉴于此并且根据平常教学实践,我做了几点探索。
一、让“历史情景剧”走进课堂激起思维的火花“历史情景剧”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一系列方法、技能和技巧及实验,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或方式,也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与灵魂,教师仅仅是学生活动的合作者与引领者。
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引入情景剧“小崔说事----说毕昇”。
由学生甲扮演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学生乙扮演主持人崔永元,另有五名学生做群众演员。
群众演员提出5个问题:1毕昇您是从事那一行业的?2.您怎么想到对原有的雕版印刷技术作出改进的?3.活字印刷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4.这项技术在当时的影响大吗?5.请谈谈今天您看了激光排版印刷技术后有何感想?这样的教学设计用意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对教材内容的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学生都会被这种古今对话的情景剧背景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热情。
二、把“故事”引入课堂激起思维的火花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胜过千万遍说教。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入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心灵的启迪。
同时初中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在我们讲课时深有体会。
当学生疲劳、厌倦或者想走神时,只要一听到老师讲故事,立刻会变得精神起来。
所以,我们可以尽量把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
例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我们可以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一讲“尊王攘夷”、“退避三舍”、“楚王问鼎”、“合纵连横”、“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
让多媒体课件走进历史课堂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历史教学涉及大量战争进程、 交通路线,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 出来, 这样可以使历史课中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
笔、 一块黑板就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已显得落后;其
次, 要不断“ 充电”既要继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历史知识和教 , 学理论, 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艺术, 又要积极学习和利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历史教学;再次, 增强创新意识 , 勇 于探索, 不断创新,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形成一种符合现代 教育理论 、 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 2.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 , 发挥群体的作用。制作一个号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等。PowerPoint是微软制作幻灯片的软件, 初学者掌握应用
PowerPoint相当简单, 现在许多教师多在应用, 其特点是易学, 制作速度快。AuthorWare,Director是专业制作多媒体的软件, 功能强大, 能制作出交互功能很强的课件 , 相对来说难掌握。 Flash是网络上制作矢量动画的软件, 制作的课件交互性强, 体 积小, 便于软盘携带和网络传输。此外, 还可以使用Micr soft o
登录K12教育网 (ht p://ww t ) 、中国基础教育网 (http://w .en)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http://w ( ww. )等查找相关内容。
(3)购买素材库软件:现在不少学校购买了多媒体教学资 源库, 如K12教学资源库、 中教育星教育资源库等, 内容非常丰 富, 里面提供了许多历史方面的图片、 视频资源, 可以存到本 地计算机直接使用。 3.生成课件。在以上几步准备好了之后, 便可以多媒体课 件制作工具, 按照设计脚本的思路 , 将准备好素材有机地结合 起来, 一个课件便生成了。然后还要进行多次测试, 以便能够 发现课件在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 , 及时修改, 不断完善, 保证 课件的正常使用。 三、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毕竟不同于传统的教学 手段, 它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在教学实际中, 我 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教师在操作设备和演示课件时手 忙脚乱, 遇到技术障碍时束手无策, 讲述与演示不协调甚至脱 节等。这些都说明, 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问题上, 我们应该 采取学习、 学习、 再学习和实践、 、 实践 再实践的态度。笔者认 为, 要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应注意以
让自主互动走进历史课堂——“百家争鸣”教学实践与认识
为 了引导学生预 习,课前教 师应提 供学案。学案有本课 的“学 习 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什 么、怎么学;有“预 习任务”,要求 学 生认真研读教材。整体感 知和把握本课 所讲 的每 一重大历史 现 象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 系。并独立解决本课 涉及 的一些基 本 问题。如 ,在预 习“百家争鸣”时,笔者从 学习目标 与预习任 务 两方面给 出了相关学案。其 中。学 习目标 以儒 家、道家 、墨 家 、法家等诸子 百家 的代表人 物及 主要观 点、重要贡献、重要 影响及历史价值来定 。而在预 习任务则有 自主建构、自主检 测 、自主探 究等 内容。 自主建构 以教 材来整合 ,归纳儒家 、道 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 物、时代及 主要思想。 自主检 测则通 过 阅读教材和相关材 料,准确地完成描述各 家思想的相 关题 目。如“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因素等。这类题 目要重视 与教 学 日标 的契合程度.突 出教学的重点与难 点。而 自主探 究通 过 阅读 教材及相关资料 收集研 究 。初步 完成 系列 问题 的探 究 。如在 春秋 战国 时期为什么会 出现“百家 争鸣”局 面 ;在 春 秋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要在哪些领域进行 了争 鸣与探索。通 过学生对这些 问题的探究,有效 激发 学生 自主学习的兴趣 ,
家争鸣。第一环节探源百家争鸣。通过说文解字,解读标题来 诠释定义 。并在这一定义基础上设 计引导学 生 自主学 习“百 家争鸣”局面的材料。学生通过词汇的分析、交流分别概括 出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对春秋 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发 生 了重 大变革 :阶级关系—— 新兴地 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活跃 ;思 想 文化—— 私学兴起 等有较好的理解 。从而辩证认识“百家 争 鸣”。第二环 节感 受百家争鸣。通过百家争鸣观点、内容 等 方 面的讨论 交流,梳理 出百家“争鸣”内容 :政 治观、哲学观 、 民生观。通 过这 三个争鸣 内容的讨 论交流来开展 互动 ,从 而 使 学生更全 面、更客观、更辩证地认识百家争鸣的实质。如在 政 治观 上,笔者组织 学生通 过小 组合作探 究、师生讨论交 流
让多媒体技术走进历史课堂
让多媒体技术走进历史课堂学生求知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从量变飞跃为质变。
历史课传统授课方法的不足,便是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图表、实况影像、图片等传播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是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历史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科整合【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93-02传统的历史课以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历史的时代性和鲜活性的特点很难体现出来。
网络信息走进课堂,让教师能够方便、快捷地运用图片、实况录像、图表等形象化传播载体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可信性。
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很有必要。
1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长期以来,历史课教学一般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
这样的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懂,学习料率不高。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我在教“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时,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理论难于理解,不感兴趣。
我用flash做了一个小课件,设计了一个“看谁跑得快”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几个人在一起赛跑,一个人穿的鞋比脚大,一个人穿的鞋比脚小,另一个人穿的鞋正合适。
请问:谁跑得快?学生很快知道了穿鞋合适的人跑的快。
进而我又提问,这是用脚和鞋的关系比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鞋小代表生产力关系的落后与生产关系,鞋大代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使社会进步呢?学生很快就回答上来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请举出“鞋大”和“鞋小”的例子。
学生热烈讨论,然后举出,例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已经从总体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鞋小);例二: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等也会障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鞋大)。
走进历史课堂: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觉醒与反抗精神
• 禁烟运动为中国民众反抗英国侵略提供了动员与组织基础 • 禁烟运动为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略积累了经验与教训
பைடு நூலகம்
民03间反抗的爆发:三元里抗英 斗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背景与过程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背景
•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入侵中国 • 1841年,英军占领广州,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
任务
• 反抗外来侵略使民众认识到民族解放 的重要性,为民族解放提供动力 • 反抗外来侵略为中国民众反抗封建专 制提供了动员与组织基础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DOCS
总06结与启示:鸦片战争中的民 族觉醒与反抗精神
鸦片战争对民族觉醒的激发作用
鸦片战争激发了中国民众的民族觉醒
• 中国民众认识到外来侵略的危害,要求反抗 • 中国民众对英国的不满与反抗情绪高涨
鸦片战争为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略提供了契机
• 鸦片战争为中国民众反抗英国侵略提供了动员与组织基础 • 鸦片战争为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略积累了经验与教训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走进历史课堂: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觉醒与反抗精
神
DOCS
01
鸦片战争背景及影响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与冲突
01 中英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 16世纪初,中英贸易开始兴起 • 17世纪,中英贸易逐渐扩大 • 18世纪,中英贸易达到鼎盛
02 中英贸易中的冲突与矛盾
民族觉醒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民族觉醒是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动力
• 民族觉醒使中国民众认识到民族解放 的重要性 • 民族觉醒为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略提 供了典范与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