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面的质感是如何通过绘画技法来表达的;
2.能够认识到画家在绘画质感上的表现手法,通过实际画作进行练手锻炼,提升自己的画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质感表现的手法;
2.练习画家笔下不同材质的质感表现。

难点
1.分析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2.在绘画中灵活运用质感表现技法。

三、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谈论质感在我们身边存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质感的重要性;
2.向学生介绍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二、学习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1.向学生展示几幅经典名画,并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分析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尝试模仿画家的手法,练习各种质感的表现。

三、实践绘画
1.以布、纸、木板等材质为对象,让学生进行质感表现的实践绘画;
2.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进行指导、点拨,并对学生绘画成果进行评价。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
2.归纳总结今天所学的质感表现技法,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质感表现的技法,并练习运用;
2.自选材质进行实践绘画,并在绘画过程中运用所学质感表现技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理解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质感的表现形式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绘画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绘画技法。

后续教学需要进一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和提高。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设计(1)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设计(1)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设计(1)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这⼀课的内容,它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与评述的综合课型。

该课提出的是美术知识中的⼀个重要⽅⾯——“质感”。

通过这⼀课的学习,让七年级的学⽣了解质感,学习画出质感的⼏种⽅法。

初步了解质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意义,学⽣们在欣赏和动⼿尝试中感受各种材质的⾃然特质。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

他们对“质感”是陌⽣的,但对材质的⾃然纹理是⽐较熟悉的,因为他们都是来⾃农村的孩⼦,特别对⾃然材料感受很深。

他们只是不知道对这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就叫“质感”,也不清楚质感在美术作品中的⼴泛运⽤,更不知道如何去表现质感。

这需要教师使⽤正确的教学⽅法进⾏引导,更直观的进⾏实物效果展⽰,尽量使⽤多媒体去分析画家作品中的质感,讨论质感的运⽤,展⽰材质实物图⽚,增强视觉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第⼀课时教学⽬标:知识⽬标:了解质感,学习⽤形状去表现质感。

过程⽬标:通过欣赏与观察,了解质感。

通过观察与练习表现⽅式,体会质感的表现。

情感⽬标:感受材质本⾝的美,学习细⼼观察⽣活中的材料纹理,感受质感之美。

进⼀步提⾼观察能⼒及培养对⽣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质感,学习⽤形状去表现质感。

教学难点:感受材料中的质感,理解作品中质感的表现。

教学⽅法:欣赏、评述、练习表现、讨论交流。

教具:课本、教学课件、实物材料(⽯头、树⽪、⽻⽑、棉布等)。

学具:课本、铅笔、橡⽪、绘图纸张。

教学过程:⼀、导⼊新课欣赏作品《根》,同时播放歌曲“黄⼟⾼坡”,画家对黄⼟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

(板书:画家笔下的质感)⼆、共同学习新课1)何为质感教师提问:刚刚看了《根》这张画,黄⼟地感觉很强烈,那么什么是质感?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初中美术_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画家笔下的质感》课堂教学效果评测结果分析《画家笔下的质感》课堂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是不错的,学生通过知识传授、创作作品、欣赏作品等环节,基本上完成了本堂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的目标,尤其是在学质感与用线条形状来表现质感两个环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表现质感的设计方法,通过欣赏代表性的作品,能会用不同的线条形状等方法来表现质感从而体现作品的主体情感。

培养了学生感受、表现、创造美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关注生活细节从我做起。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在欣赏《画家笔下的质感》环节,学生表现质感的方法掌握程度不够,仅仅能从几个简单的方面来分析质感,在今后的课堂上,应设计更丰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美术素养的掌握,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和欣赏美术。

《画家笔下的质感》课堂学习效果评测表《画家笔下的质感》课后反思《画家笔下的质感》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在七年级下册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我这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准备上这堂课之前,脑子里一直考虑使我的教学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具体做了以下几点:1、营造良好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前上课的时候都是采用图片导入,提问导入等,学生的参与感不够,学习兴趣就不会很大,但是这次,我准备了很多材质,让每个学生能够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赏析美术作品的时候,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是负责提示、指引,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3、重视学生的技法训练。

在表现质感这一环节,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去表现物体的质感,我会详细的讲解各种表现质感的技法,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绘画技法。

4、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技法训练和表现的时候,鼓励学生尝试改变对事物质感的常理认知,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初中美术_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课教材为绘画质感的表现教学,同时也通过名作欣赏打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质感的表现效果,从而形成对绘画表现方法的宏观认识。

同时本课还设计了质感表现的学习尝试,既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和情感,也实现了学生表现冲动。

本课教材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全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体现了由造型到欣赏,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变的学习过程。

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为绘画质感的表现教学,同时也通过名作欣赏打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质感的表现效果,从而形成对绘画表现方法的宏观认识。

同时本课还设计了质感表现的学习尝试,既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和情感,也实现了学生表现冲动。

本课教材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全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体现了由造型到欣赏,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变的学习过程。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身高迅速增长,思维高度膨胀,思想极为活跃,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学习和表现的欲望强烈,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价值观教育和世家观教育应当蕴含于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去。

本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专门增加了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和著名画家王式廓《血衣》,力争美育和德育融为一体,来塑造学生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从学生技能表现来说,这级学生绘画能力尚需发展,所以在课堂上安排了较为简单的临摹活动练习,以期为下节课的技法专门拉开序幕。

三、教学目标:1、学习质感的概念及质感的表现方法。

2、体会画家笔下的质感表现。

3、感受名作所带来的视觉和情感的思想冲击,体会佳作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本节学习目标:1、什么是“质感”?2、质的表现方法有几种?让学生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并回答上述问题。

3、触摸光滑的桌面,触摸头上的头发并用铅笔试图表现头发。

教师小结学生头发表现,从而拉开本课的序幕。

(二)新授课1、欣赏王式廓的作品、《血衣》素描的表现,线条的综合运用的最佳效果。

画家笔下的质感美术公开课教案

画家笔下的质感美术公开课教案

画家笔下的质感美术公开课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画家笔下的质感为主题,主要学习教材中关于质感的描绘方法和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质感的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2. 学习质感的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光影等;3. 分析名家的质感绘画作品,探讨其表现手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感的基本表现手法;2. 培养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质感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绘画工具,以及相关的名家质感绘画作品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名家质感绘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质感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质感的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分析质感的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光影等。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质感绘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质感的表现方法。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质感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质感的概念、表现手法和技巧。

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质感的绘画方法。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质感的理解和表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运用质感绘画技巧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名家质感绘画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质感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质感是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线条、色彩、光影等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效果。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表现手法和技巧是一个难点。

2. 分析名家的质感绘画作品:欣赏和分析名家的质感绘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感的表达和绘画技巧。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理解作品中的质感表现是一个重点。

3. 学生的绘画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绘画练习是提高绘画技巧的关键。

初中美术_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0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0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启发学生的艺术感,通过对常用静物质感特点的归纳分析,让同学们深入认识客观事物的质感特点,掌握塑造物体质感的色彩规律和表现技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规律,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提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通过优秀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生活、讴歌生活。

(四)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质感特征,掌握常用静物质感的表现方法。

(五)教学难点:水粉常用静物写生中质感的表现要领及物体的塑造方法。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质感:多指某物品的材质、质量带给人的感觉。

要想表现物体的质感,首先我们要对物体的质感特征有所认识,我把我们常用静物分成以下几个类型:1、器物类2、透明物体3、瓜果、蔬菜类:4、衬布:倾向。

3、瓜果、蔬菜类:展示瓜果蔬菜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瓜果蔬菜的质感特点。

2、优秀作品欣赏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激发对绘画的热爱,明确学习方向。

3、播放视频三、总结请同学回顾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自己学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启发?本节课我们掌握了常用静物的质感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能更深入塑造形体,表现质感,使画面效果更充分。

四、布置作业整理好笔记,对照实物,加深理解认识水粉常用静物的质感特征。

养成观察周围客观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

单个物体写生练习,要深入塑造物体,要求质感明确、具有真实感和艺术感。

五、板书画家笔下的质感质感:多指某物品的材质、质量带给人的感觉。

常用静物分类:1、器物类2、透明物体3、瓜果蔬菜4、衬布本节课的板书简练明确,突出主题,紧扣内容,展开教学,为本堂课起到画龙点睛之笔。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起到了总结和构建立体知识网络的作用。

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及写生经验,但初一的学生素描基础薄弱,对色彩的认识比较肤浅。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1 湘美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1 湘美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1教学目标1、了解质感及画家笔下的质感的概念及分类;2、可以简单分析作品质感表现方法;3、尝试用不同线条描绘物品,以及不同技法表现质感。

2学情分析学生整体绘画水平不强,难以理解质感的表现方法,第一课时将尝试不同的线条带给我们的感受及不同技法表现出来的质感。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质感概念及分类;2、理解画家如何表现质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质感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合作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游戏导入1、游戏猜一猜2、请你连一连1、为学生提供游戏道具2、引入课题1、参加活动2、思考问题1、相互认识2、调节气氛、引入主题2学习内容(一)概念学习1、质感2、画家笔下的质感1、提问质感2、留下悬念:画家笔下的质感1、举例质感相差较大的物品2、掌握质感概念引出质感分类2学习:质感分类出示不同图片根据图片体会粗、细(人工、天然)质感分类引出如何用线条表现不同质感学习内容(二)如何用线简单线条表示不同质感出示:刚、柔、光滑、粗糙、轻、重尝试画不同质感的线条让学生了解线条对表示质感重要作用18赏析《根》出示图片尝试赏析师生画羽毛师演示、出示范画学生尝试创作交流1、学生作品展示教师简评学生互评让学生懂得这个世界的“画笔”很多152、其他质感创作出示其他不同质感事例学生动手实践3、画家笔下的质感概念学习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画家笔下的质感从内心里理解这个概念,不死记硬背4、不同质感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图片学生欣赏课外拓展本课小结天然质感、人工质感,粗质感、细质感相互结合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么,能用手中的画笔在你的人生之路上绘出更多美丽的、不同的质感,让你的人生更加完美无缺。

3板书画家笔下的质感一、质感:二、画家笔下的质感三、质感分类:第一类分法:人工质感、天然质感第二类分法:粗质感、细质感。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第一篇: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重难点: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画家笔下的质感》第一课时预习案:一、学生自主预习《画家笔下的质感》课文内容。

二、准备好疑问。

课堂活动案:一、导入新课: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

(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

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

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3.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

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4.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第一、色彩表现。

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第二、明暗、线条。

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第三、运用材料。

第四、领悟材料美: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反思5篇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反思5篇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反思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才能熟练应用;造型基础的不同,将致使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写意花鸟写画“诗、书、画、印”结合的完美形式,向每位学生的画外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篇:【新版】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名校精品】(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和特点,理解用“笔墨”来表达情感。

2、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水墨画的艺术美,提高学生有个性地运用笔墨表达情感的表现能力。

难点: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水墨画工具。

学生:毛笔、宣纸、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作品欣赏”展示几幅水墨画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新授1、看一看先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称作“笔墨”。

即“运笔”和“用墨”。

(1)运笔。

a、介绍运笔的基本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

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几种运笔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表现效果上各有什么特点?c、学生讨论发言。

d、教师总结。

(2)用墨。

a、介绍墨分“六彩”——干、湿、浓、淡、墨、白。

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六彩”是怎样表现出来的?c、学生讨论发言。

d、教师总结设计思路:①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可以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更仔细。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画家表现质感的常用手法。

2.学会通过运用不同线条和阴影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

3.学会选择合适的画材,表现物体的质感。

4.通过绘画作品锻炼观察细节和处理细节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学会在绘画中体会物体的立体感。

2.培养学生对不同质感的物体有敏锐的观察力。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创意,表现自己的想法。

4.通过互相欣赏作品,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和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呈现出对质感的独到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发现和理解事物之美。

3.通过创作体验,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4.借助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画家表现质感的常用手法,如运用线条和阴影等。

2.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1.意识到观察不同物体质感的重要性和细节决定质感的观念。

2.运用合适画材描述不同的物体质感,并体现在绘画作品中。

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物体质感的感受,如石头、草地、人体等。

2.引入艺术作品,鼓励学生从画家的视角去观察作品。

3.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

讲授。

1.解释如何通过绘画表现物体的几何体外形。

2.介绍如何使用不同材质的画具来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

3.查看并分析绘画作品,引移学生注意作品中的阴影和光线。

4.引导学生通过卷起画笔的方式,呈现不同材质的笔尖。

练习1.选择物体并收集实物,分析不同材质的质感和形状。

2.运用不同的画具材质,模拟并绘制不同材质视觉效果,同时观察并分析不同材质下的线条及阴影情况。

总结1.回顾课堂所学习的知识。

2.每位学生呈现制作的绘画作品,并彼此沟通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定期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关注学生表现质感的手法和创作理念。

2.督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水平与进步。

3.指导学生观察艺术品,整理绘画作品,从而加深对质感表现技巧和审美意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美术_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画家笔下的质感》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对美术技法的掌握及表现能力逐渐增强。

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寻求美术技法和表现方法上的创新,而小部分学生则眼高手低,对表现力缺乏信心。

经过几周的美术教学工作,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美术技能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

所以在此基础上重点还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夯实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追求发展。

《画家笔下的质感》效果分析绘画中的质感是指触觉感受的视觉表现,通常包括物体表面的粗糙、光滑、硬、软等质地。

绘画中表现的质感是通过描绘光影变化及物体表面的纹理手段获得的,其中也包括绘画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表现手法等种种因素。

质感对增强绘画表现的感染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活动一”在赏析绘画作品之后,模仿画家的方式尝试表现,以草图形式表现感受为主。

学生能够表现物体的质感。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材分析本课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编写,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方法的研究、学习,了解绘画艺术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活动。

教材从油画《根》的欣赏赏析导入,画面以蛮荒高原山体质感的真实描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感受苍凉久远的意境,联想古老民族悠久的历史,理解质感表现在绘画中的意义。

在油画《任弼时》中提取更多类材质,帮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丰富感受。

导入部分通过作品赏析帮助学生了解绘画中质感的表现,了解艺术表现与生活的关系,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同时,彰显了民族历史文化,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法技能的学习从形和线两个方面展开,介绍了运用形状轮廓、线条笔触感受和表现物体质感的方法。

教材选择了适合本学段学生的表现方式和内容,立足于观察、理解、表现的教学过程。

初中美术_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学习绘画中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七年级各班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较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有一些学生的表现欲望较强,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美术技能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

所以这学期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要深入了解,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分层因材施教。

重点还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欣赏导入1、欣赏油画《根》。

提问:你觉得这幅作品中画的是什么?像什么? 学生欣赏、自主回答。

2、教师引导,引出课题《画家笔下的质感》。

活动2【导入】对比研究:1、绘画中质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什么是质感?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体的触觉或视觉的感受。

2、探究、交流感受小组合作研究。

通过实物,学生从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感受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

皮毛质感:蓬松、有光泽、柔软;感受:温暖、舒适。

丝绸质感:细腻、有光泽、柔软;感受:华丽、典雅。

玻璃质感: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感受:晶莹、纯净。

石头质感: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感受:朴实、顽强。

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粗质感的静物: 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七年级《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2

七年级《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2
优秀作品欣赏
要求:从绘画内容、绘画工具、材料、具体细节怎么表现等方面来讲。
1、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用草图的形式绘制能体现质感的形象,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注:可以用文字详细说明)
2、尝试运用形状、线条绘画技法,通过描绘特定的形象和质感,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展示图片
多体展示作品
《任弼时》 油画
(提示:是什么→像什么→什么质感→什么主题→如何表现等)
四、再结合两幅作品《任弼时》《根》,分析为什么画家要如此强调质感的表现呢?
五、规律总结:
通过对物体质感的真实描绘,更好地突出作品的情感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质感——主题
自主活动学习三:
围绕《冠军的诞生》这一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问题: 你会怎样画?
(伴有轻音乐)
二、欣赏作品,分析讲解
三、学以致用,尝试绘画
自主活动学习一:
一、了解质感;
二、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
1、画家画了些什么?
2、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
3、画家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是怎样表达这主题的?
生:回答、、、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讲解。
自主活动学习二:
三、分组讨论:
你如何分析、欣赏、领悟这幅作品?
对质感的了解;几种表现质感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对描绘物质质感的几种技巧的熟练运用程度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1、请同学们观察触摸以下几种物体:
羽毛、石头、玻璃、玉器
2、分析讨论并完成表格;
3、请同学们讲出触摸到的感觉、、、
(二)分析领悟,从何引出课题

七年级《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2

七年级《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2

七年级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自主活动学习三:
围绕《冠军的诞生》这一主题以小组 为单位展开讨论。

问题:你会怎样画?
要求:从绘画内容、绘画工具、材料、 具体细节怎么表现等方面来讲。

二、欣赏作
品,分析讲
解 自主活动学习一:
一、 了解质感; 二、 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
时》 1、 画家画了些什么?
2、 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
3、 画家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 是怎样表达这主题的?
生:回答、、、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讲解。

展示图片
多媒体展示作品 《任弼时》油画
自主活动学习二:
三、分组讨论:
你如何分析、欣赏、领悟这幅作品?
(提示:是什么f 像什么f 什么质感
—什么主题—如何表现等)
四、再结合两幅作品《任弼时》《根》,
分析为什么画家要如此强调质感的表现
呢?
五、规律总结:
通过对物体质感的真实描绘, 更
好地突出作品的情感主题,增强 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

多媒体展示油画《根》瞿 亚申贺大田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初中美术_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并形象的描述物体表面质感给予的触觉感受和视觉感受。

2.能够运用绘画手段表现出几种不同物品的质感。

3.关注生活中的景物,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

学习重点:学习几种质感的表现方法并尝试表现物品的质感。

学习难点:体验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包含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画面上的物品是什么材质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质感2.对于“质感”一词你们是怎么理解的?(生答)课件出示“质感”的概念,加深学生对质感一词的理解。

3.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仔细观察、触摸桌子上的三种物质,比较它们的质感和感受有什么不同,完成手中表格的填写,时间2分钟,计时开始!(播放音乐)。

小组汇报,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通过认真的观察、触摸和思考,已经对这三种物质的质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4.(课件播放图片)其实无论在大自然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固态的、液态的或者是气态的物质都有它们独特的质感。

我们的画家更是从不同物质的质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借助物质的质感表达创作的主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3课,共同学习感受画家笔下的质感。

板书—画家笔下的(质感)。

二、探究学习1.欣赏画家笔下的质感(1)瞿亚申、贺大田的油画《根》(课件出示)。

描绘了我们中华文明的摇篮—苍茫雄浑的黄土高原。

结合课前预习,谁来说说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的?(画家在表现体积和明暗关系的基础上对黄土地地表纹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使画面表现出了逼真的质感,以此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满目黄土的高原上沟壑纵横,一如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

这苍凉的风貌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沧桑的风貌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在这里生活、歌唱、哭泣的我们的祖先,以及他们经历的无数苦难和艰辛,从而感受到黄土之下,我们深潜而密布的文化血脉。

初中美术_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画家笔下的质感》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对美术技法的掌握及表现能力逐渐增强。

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寻求美术技法和表现方法上的创新,而小部分学生则眼高手低,对表现力缺乏信心。

经过几周的美术教学工作,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美术技能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

所以在此基础上重点还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夯实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追求发展。

《画家笔下的质感》效果分析绘画中的质感是指触觉感受的视觉表现,通常包括物体表面的粗糙、光滑、硬、软等质地。

绘画中表现的质感是通过描绘光影变化及物体表面的纹理手段获得的,其中也包括绘画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表现手法等种种因素。

质感对增强绘画表现的感染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活动一”在赏析绘画作品之后,模仿画家的方式尝试表现,以草图形式表现感受为主。

学生能够表现物体的质感。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材分析本课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编写,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方法的研究、学习,了解绘画艺术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活动。

教材从油画《根》的欣赏赏析导入,画面以蛮荒高原山体质感的真实描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感受苍凉久远的意境,联想古老民族悠久的历史,理解质感表现在绘画中的意义。

在油画《任弼时》中提取更多类材质,帮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丰富感受。

导入部分通过作品赏析帮助学生了解绘画中质感的表现,了解艺术表现与生活的关系,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同时,彰显了民族历史文化,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法技能的学习从形和线两个方面展开,介绍了运用形状轮廓、线条笔触感受和表现物体质感的方法。

教材选择了适合本学段学生的表现方式和内容,立足于观察、理解、表现的教学过程。

初中美术_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领域:造型.表现课时:第1课时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质感的不同及表现不同质感的手法、方法。

2、过程与方法:观察—表达—尝试—表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不同质地物体的美感,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认识质感及表现方法的不同,能运用不同方法表现质感。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法表现不同质感。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时间:2分钟)(课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本14至16页,19页。

思考:什么是质感?质感的分类。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板书:画家笔下的质感师:同学们先触摸一下自己的校服和面前的课桌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受一样吗?学生:校服:轻巧、柔软课桌:光滑、坚硬(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导入:什么是质感?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

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引出质感的分类: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

二、观察比较:(感受质感,认识质感肌理)(时间:3分钟)师:展示几幅图片:欣赏日常生活或旅行中看到的质感反差较大的几组物质,看看它们的质感怎样?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学生欣赏不同质感的图片,谈感受。

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师:总结(展示总结图片)三、初试锋芒:探究分析,质感的表现,用线条和笔触表现羽毛和石头的质感。

(时间:3分钟)师:同学们,我们现在了解了物体的质感及感受,那么我们如何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同学们抬头看屏幕,我们用线条和笔触来表现物体的质感。

(展示线条和笔触图片)师:不同的线条和笔触表现出来的质感也是不同的。

同学们观察一下羽毛用什么线条来画呢?生:光滑的,轻的柔软的。

(石头:硬的、重的线条)动手小实践:展示羽毛和石头图片,让学生动手简单的画一画。

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或展示板上)画一画。

师在小组间来回指导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反思
七年级《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反思
3月16日,xx区美术教研活动上,有幸获得了一次执教公开课的机会,06年参加工作以来也参加了多次各种形式的讲课比赛,但是公开课这还是第一次。

公开课虽不像比赛充满竞争与紧张,但比起比赛课更让人心里不能平静。

因为,此次公开课不仅仅是教师如何进行知识传授、师生互动、思维碰撞课堂的一次“秀”,更是在全区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面前的一次公开亮相。

因此,我更加重视了此次活动,用了比比赛更多的时间去准备了课堂。

回顾已结束的此次公开课,有太多需要总结反思的地方,阐述如下:
教学环节方面:《画家笔下的质感》一课属于一节典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方法的研究、学习,了解绘画的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活动。

本节课我通过感受质感、欣赏之感、表现质感、探究体验、创作练习、拓展升华环节,设计了充实的课堂教学内容,层层递进,让学生一步步加深对质感的认识,以更好的表现质感。

其中,整节课设计的三次学习活动较为成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是表现质感环节的方法探究,通过对比两个不同五角星,初步体验并了解质感的表现技法。

二是探究体验环节的学习活动二,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一幅表现主题的创意方案,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是创作实践环节的学习活动三,选择油画《任弼时》作品中的其中一种质感进行表现。

三个学习活动,也是作业纸设计的三个主要内容,把整堂课有机的串联起来,结构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不足之处】是:一是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

感受质感环节,由于语言的啰嗦,听觉、触觉体验质感的实验活动中课堂情况预设不足,导致课堂感受质感环节的感受体验活动时间拖沓,导致后面一再压缩时间极大影响了创作实践的效果。

二是个别环节之间不连贯,缺乏有效的串联,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身的些许紧张,课件不能熟记于心,课堂教学语言应变组织能力不强等造成。

双边活动设计方面:本节课我注重了双边活动的设计,但总体实施效果一般,有得有失。

好的方面:一是导入环节设计了学生参与为主的感受体验活动。

通过听觉、触觉感受物体的材质与质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积极、体验认真,对质感的感受的语言表述较为准确。

二是教师示范环节,师生互动广泛,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回答问题举手人数多,师生交流切题深入,达到了预期设计效果。

不足方面:除了以上仅有的两点,其余环节基本还是以教师为主题,学生较被动,整堂课学生主动能动性为得到充分的体现。

主要原因为:课堂设计内容量大,自己讲授过程中偏重了为完成教学环节而总是赶着推进,未给与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

学生活动的设计上还不够细致,教师的循循善诱,问题的设计,小组交流合作的科学使用等还需进一步的细化设计。

其它不足方面:一是教学语言还需进一步锤炼。

在语言的节奏上过于平淡还需富有一定的激情,教学评价还需更加的严谨准确,引导陈述语言还需更富有启发性、带动性。

二是板书设计还要更加的合理、美观、有针对性。

三是课堂形式上要敢于开拓创新,敢于
尝试探索。

一节公开课,收获了许多,得到了领导、同仁的肯定,而收到的意见与建议更是宝贵。

从课前的教研组集体帮忙备课,到讲课时同事的一起忙前忙后,再到课后领导老师们给与的细心指导,让我更感受到了团队伟大与温暖,以及一个富有质感的团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