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
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和演变对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深入分析和探讨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首先梳理全球价值链的基本理论框架,理解其在全球贸易和产业布局中的作用。
然后,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不同贸易政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的构建和运作,以及这种影响如何进一步作用于各国的产业发展。
我们还将关注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挑战,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
我们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优化贸易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产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贸易政策分析在全球价值链(GVC)视角下,贸易政策分析呈现出新的维度和复杂性。
全球价值链是一个跨国界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它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分销和最终消费等各个环节中的合作与互动。
因此,贸易政策不仅要考虑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要关注全球价值链中的权力结构、利润分配、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等问题。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贸易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和产业升级。
这要求贸易政策不仅要关注贸易流量的增加,还要关注贸易结构的优化和贸易利益的分配。
具体来说,贸易政策应该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开放和包容性。
在全球价值链中,不同国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因此,贸易政策应该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开放和包容性,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发展空间。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全球价值链中,技术和知识是核心要素。
贸易政策应该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这可以通过提供研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机制等措施来实现。
价值链长度、国内大循环与经济增长
价值链长度、国内大循环与经济增长作者:李优树张坤来源:《商业研究》2022年第01期内容提要:本文从国际生产分工理论出发,分析价值链长度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报酬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关系,发现后向联系的价值链受二效应的双重影响,其价值链长度与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
同时,由于要素稀缺性决定其传递长度,因而前向连接的价值链长度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具有正向作用。
通过将国内价值链长度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代理变量,发现不管是基于前向连接还是后向连接的国内价值链长度,均对增加值增长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和传统最终品贸易价值链长度对增加值增长作用不显著。
因而,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应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吸引高质量创新要素,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分工协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关键词:价值链长度;国内大循环;经济增长;制造业中图分类号:F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22)01-0025-09作者简介:李优树(1966-),男,成都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张坤(1989-),男,合肥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国际金融。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9BJL128。
一、引言全球价值链(GVC)已经发展成为当代国际生产体系的一个最显著特征。
运输成本的降低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过程往往伴随着中间投入品在数个国家间的转移,生产过程也变得越来越“长”。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经济全球化展开产业链在全球布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体系,主动参与国际分工,获得巨大的贸易利益和发展红利。
随着我国制造业融入全球生产和贸易网络程度的不断加深,所有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长度均有所延长[1-2]。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蔓延,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严格的双边、多边管控,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使得价值链分工体系高度碎片化,要求制造业上下游生产环节联动密切,极易造成中间品供应断裂,最终消费品短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动受阻。
“全球价值链贸易增加值”系列之二:增值贸易统计研究的国际进展
生产的, 并不包 含本 国的增 加值 。 但这 两个假 设在 现 2 0 1 0年 9月 , 利 用 多 国表 , 美 国 国际 贸易 委 员 会 的
实经 济 中是不成 立 的 。
对 于假设 1 ,在 中 国和墨 西哥 等这 些 加工 贸易 比重较 大 的国家 中 ,加工 出 口品和 国内产 品对进 口 如果 不 区分 加 工 贸 易 , 1 9 9 7年 到 2 0 0 6年 中 国的垂 直 专 门化率 由 1 7 %快速 提高 到 了 2 6 . 3 %;但 如果将 加T 出 口产 品与其他 产 品区分开 来 ,中国 的垂 直专 门化 率则 由 4 7 . 7 %增 加到 4 9 . 3 %。Y a n g 等( 2 0 1 0 ) 和 D u a n等 ( 2 0 1 1 ) 利 用 中 国反 映加 工 贸 易 的 非竞 争 型 投入 占用 产 出表 ,测 算 出 2 0 0 2 年和 2 0 0 7年 中 国的 垂直 专 门化 率分 别 为 5 6 %和 4 0 %。 除 了 HI Y方法外 , 利用单 国投人 产 出模 型 测算 来获得 中问 品贸易数据 ,进 而构建 出反 映 国际分工 的指 标 ; 从 供 给角 度定 义垂 直专 门化 ( V S G) : 由进 口
一
样的。2 . 一国所有 的进 E l 品都是由国外生产要素 库 ( WI O T ) 、 亚 洲 国 际投 入 产 出表 和 G T A P数据 库 。 王直博士等人 , 提 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K P WW) 即基 于全球 生产链 和 国民账 户核算体 系 ,根 据 国际
投 入产 出模 型 的原 理 , 分 解 出 口总 值( 见网 1 ) , 其 数
测算出口中的增加 示增加值在全球生产链中的创造和分配情况。除单 般贸易的区别 ,建立相应模型 , 个产品, 还有 不 少针 对 电子行 业 、 汽 车行 业 、 鞋类 、 家 值 。 垂 直专 门化 率也 是一 个重 要研 究方法 ,即从进 具 等 产业 的研 究 。其方 法 主 0 用企业数据和贸易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分析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构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生产方式和价值链结构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因此,探讨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分析,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在全球经贸中的地位和作用,引领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基本概念所谓“价值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到售后服务等不同环节的产品或服务,形成了相对相互关联、组成整体的生产流程。
价值链是分析企业或产业竞争优劣、发展方向的最基本工具和方法之一。
在进出口贸易中,若以出口为例,那么一个商品的价值链可以概括为:原材料采购、初步加工、生产制造、包装与运输、销售与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各有所长或所短。
因此,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优势,就需要了解到贸易商品价值链的结构和构成,并合理分配和整合资源。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和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全球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进出口贸易是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时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五大贸易顺差。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五大外贸国之一,大量进出口贸易和外汇储备的积累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不竭动力。
3、重视贸易的国家。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进出口贸易,常常从多个层面出发对进出口贸易进行支持和保障。
这也增强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
三、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中国作为全球进出口贸易的核心地区,其进出口贸易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1、新兴行业的竞争。
随着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兴起,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传统竞争格局面临失衡的局面。
2、贸易保护主义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市场准入和贸易信任等方面的挑战也同步而至。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1中文译本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1中文译本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GVC)的发展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和全球产业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1是对全球价值链发展状况的一次全面评估,也是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的展望。
通过对报告的深度解读和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价值链的动态变化,洞察全球产业发展的规律,并为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参考。
报告首先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现状出发,包括全球产业链的基本特征、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参与情况、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地区分布和产业集聚趋势等内容。
报告指出,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技术的不断渗透,全球价值链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这对于各国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战略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报告着重分析了全球价值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报告指出,全球价值链在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和全球价值链的组织形式,各国应当积极应对,加强创新能力和产业协同,提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全球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和行动方案,为全球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在全面评估报告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对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1的中文译本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
中文译本的出版对于我国了解全球价值链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中文译本的阅读,我国的企业、政府和学术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全球价值链的最新发展情况,更好地把握全球产业发展的规律,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全球化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对于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1中文译本,我个人认为,它为我国了解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提供了一扇窗口,为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通过对中文译本的深入研读,我深刻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趋势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和竞争力。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
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统计概况报告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是指各经济体之间通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加工、分发等环节进行的跨国合作,从而形成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和价值链。
这种贸易形式不仅仅涉及商品的交换,更重要的是涉及到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布局和价值创造。
以下是关于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统计概况报告的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可以从全球增加值贸易的规模和增长趋势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全球价值链的报告》,全球增加值贸易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报告指出,全球价值链的产出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从1995年的52%增长到2019年的71%。
这表明增加值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形式。
其次,可以从增加值贸易对各经济体发展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参与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不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得到了经济发展的机遇。
这些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了生产和加工的环节,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印度和越南等国家的参与度不断提升,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角色。
此外,还可以从不同行业和区域的角度对增加值贸易进行分析。
根据国际机构的研究报告可知,制造业一直以来是增加值贸易的主要领域,尤其是汽车、电子和纺织服装等行业。
同时,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全球增加值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自身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
另外,需要关注增加值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全球增加值贸易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一些发展中国家只承担了低附加值环节,而高附加值环节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中。
此外,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也暴露了在突发事件(如COVID-19疫情)等情况下的风险。
最后,需要加强合作以推动增加值贸易发展。
各国应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为增加值贸易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此外,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培养,提高企业的附加值创造能力,从而提升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统计概况的分析,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增加值贸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形式。
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国别对比研究
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国别对比研究利用OEC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结合HS制度,计算中国各产业的附加值贸易水平,并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进行对比,考察中国的附加值贸易现状。
同时,计算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与地区的附加值贸易数据,进行国别比较研究,寻找中国与不同发展层次国家之间对外贸易水平的差距。
其次,以要素密集度为指标对产业分类,观察中国不同产业之间贸易附加值水平的高低分布情况,并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对比,探求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标签:附加值;贸易;价值链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621 引言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和全球价值链的逐步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成为了贸易的主要形式,产品的生产开始跨越国界,越来越多的中间品开始出现,单纯地计算各国的贸易总量已经无法直接反映出不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贸易地位的差异,大量的重复计算使得一些国家的贸易数据出现“虚高”的现象,也造成了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假象。
2013年1月16日,WTO与OECD联合推出了附加值贸易测算法,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对贸易数据进行了审视和认识。
所谓的附加值,就是剔除了原材料和中间品的价值后,在生产活动中新创造出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在国际贸易中,附加值是指意见产品由于劳动力补偿、关税或利润等原因而产生的高于原有价值的新价值。
利用附加值理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认清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并对现有的不足进行调整和改善,并将优势继续发扬。
针对附加值理论,关兵(2013)详细地阐述了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的内涵和经济意义,通过描述附加值贸易统计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发现的实际状况来提醒企业和相关部门警惕价值链中低端绑定效应并高度关注中间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强对全球价值链移动轨迹的跟踪。
廖泽芳,宁凌(2013)用附加值理论测算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认为中国仍处在价值链中低端的加工环节,产品的国内附加值较低,国外附加值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中低端水平。
全球价值链程度估算研究综述
全球价值链程度估算研究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全球价值链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层面广泛的覆盖了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
标签:全球价值链;程度估算;研究1 国家层面Hummels、Ishii和Yi(2001)首次采用14个国家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垂直专业化程度(具体地,出口国外附加值)。
他们发现这些国家的出口中有21%来自于国外进口,并且在1970到1990年间以大约30%的速度增长。
Johnson(2014)测算出国家层面的出口增加值后,总结了总出口和出口增加值之间差异的五个关键事实。
高运胜、甄程成和郑乐凯(2015)借鉴Wang、Wei和Zhu(2013)提出的总贸易核算法,并利用国家间投入产出表(WIOD)数据库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与欧盟国家、行业和双边贸易部门层面制成品出口增加值的构成。
结果表明,虽然中国融入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体系程度较深,但是国内增加值率整体呈下滑趋势,且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从事附加值较低环节部分的制造,存在一定的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
Nagengast和Stehrer(2016)指出总双边贸易平衡和双边贸易增加值平衡之间存在差异,不同于之前文献主要是关注于这两者数字上的差异,他们还分析了导致这两者差异的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本国的需求等。
此分解方法也是对Koopman、Wang和Wei(2014)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测算方法的完善。
Los、Timmer和de Vries(2016)使用“假设提取”方法为Koopman、Wang 和Wei(2014)提供了更简单和直观的基础。
他们计算出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哪一部分可以归因于与出口有关的生产,将其定义为出口国内增加值,表示为出口总额的份额,这是对国家垂直专业化贸易程度的度量。
他们证明这一度量可以通过仅使用国家投入产出数据来计算。
他们还指出如何阐述Johnson和Noguera (2012)提出的在出口中作为国内附加值的一部分的“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概念。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的核算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的核算刘丽萍贸易增加值以新增价值代替传统方法的总价值来衡量贸易流量,新增价值由生产出口产品的国家创造,包含生产过程中的雇员报酬、税和利润。
核算贸易增加值的主要依据是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通过核算贸易增加值可得出新的结论:全球贸易额大大减少;双边贸易平衡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大增加;出口和进口的依存度相当高。
中国应积极参与到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有关工作中,研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分析其中的贸易利益。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贸易增加值投入产出表2013年1月16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推出全球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初步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种国际分工细化的方式是由技术进步、成本与资源和市场更好的结合,以及贸易政策改革带来的。
但同时它也挑战了传统视野,即怎样去看待和解释国际贸易,特别是围绕这个问题如何来制定政策。
传统国际贸易核算方法,是记录货物和服务每一个和每一次通过海关时的总流量,而这很有可能对政策的制定带来误导。
报告披露了依据增加值贸易数据库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衡量贸易流量的最新方法,采用新方法后全球贸易格局、双边国家间贸易关系以及价值链方式带来的国际贸易方式的变化。
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是依据贸易增加值而得出的,因此,什么是贸易增加值,贸易增加值是怎么核算的,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中国的对外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10%。
然而,与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相伴的,是中国的贸易不平衡。
中国每年货物贸易顺差接近2000亿美元,2008年峰值时达到2955亿美元,由此引发了愈演愈烈的外贸摩擦。
事实上,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有近五成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国内加工制成成品后直接出口的一种贸易形式。
中国在这样的贸易形式中,只获得了很少的加工费,却在数字上形成了巨大的进出口总额,以及由此计算而得的贸易顺差。
总贸易核算法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国际贸易统计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更加突出。首先,国 际贸易统计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通 过分析贸易流量、贸易结构和贸易成本等指标,我们可以评估全球价值链分工对 贸易效率、贸易平衡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次,国际贸易统计研究可以为政 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
三、案例分析:中国的贸易统计 与全球价值链
以中国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的贸易统计对于 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举足轻重。官方贸易统计显示,中国近十年来进出口总额增长 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分析官方贸易统计数据,我们可以 看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概述
贸易统计是各国政府衡量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对于政策制定和国 际谈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价值链则反映了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销、消 费等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两者的关系密切,对于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 治理具有重要影响。
二、总贸易核算法与官方贸易统 计比较
首先,全球价值链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分工的细化,各国或地 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促进国际贸易 的增长。其次,全球价值链分工加剧了国际贸易的风险。由于不同生产环节之间 的高度关联性,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整个价值链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全 球价值链分工也带来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挑战。
四、结论
通过对数字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领 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数字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本国数字产 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可能阻碍国际数字贸易的发展和消费者选择。全球价值链分 工可以促进跨国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但也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复杂度。
全球价值链之总贸易核算法整理笔记
《总贸易核算法: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aunttan2019-12-04 08:09:01王直魏尚进祝坤福(2015年)1.基于国际垂直化分工的全球生产链革命,表现为: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工序不断细化,同一产品不同生产工序分布在不同国家成为常态,生产链条逐渐拉长,中间品贸易飞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
单国模型:2.戴维·哈默斯提出了系统测度垂直专业化的量化指标,即一国出口品中所包含的进口品(VS),或者一国生产的出口品中,被其他国家作为中间投入用于出口的部分(VS1)。
3.有人提出,用出口品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来衡量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经济效益,并证明VS和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之和等于出口总值,即出口总价值由国内价值(国内增加值)和进口品中的国外价值(VS)组成。
4.单国模型只能刻画一国进口品的使用与出口品的生产情况,在研究全球贸易价值链时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能厘清进口品价值的来源和出口品价值的最终去向,更不能反映出口增加值隐含于进口品中返回本国的现象。
多国模型:5.经济学家利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提出增加值出口(VAX,即国内增加值最终被外国吸收的部分)的概念与度量方法,对各国增加值贸易进行实证分析。
马赛·提摩尔等基于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对全球价值链进行了切片化的研究,通过将隐含在最终产品中的增加值进一步分解为劳动报酬与资本收入,指出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力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比例持续上升,并认为中国出口对资本和低技术劳动力的严重依赖,是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主要原因。
6.里昂惕夫方法基本原理:生产1美元出口时,国内投入的生产要素构成第一轮增加值——出口的直接国内增加值;其中还需一定的国内中间投入品,创造第二轮本国增加值——出口的间接国内增加值......它只能分解最终品以得到其国内和国外增加值构成,不能提供一种可以将不同国家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分解为各种增加值的方法。
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及演变趋势基于增加值和最终产品视角
一、分析框架与数据
(一)分析框架
为了全面测算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避免目前从出口角度测算的弊端,本 文采用 WWYZ 方法从增加值和最终产品两个角度进行分解(Wang et al,2016)。 该方法主要基于能够反映国家之间产业关联性的世界投入产出表。类似于 Leontief (1936)提出的投入产出表,假设有 G 个国家和 N 个产业,那么,s 国产出为:
生负面影响,但程度有限;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在全世界处于中等水平,最终
产品融入深度相对较深,而增加值融入深度略低于世界水平;从行业来看,第二产
业引领着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但细分行业之间差别较大,电器与光学设备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业是融入全球价值链最深的行业;最终产品融入深度已经很深,未来重
点是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创造更多的本国增加值。
hummels等在2001年提出了垂直专业化指数通过投入产出表测算一国出口中进口成分vs指数以及出口中作为中间品被别国进口的成分vs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
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及演变趋势 ——基于增加值和最终产品视角
杜运苏 蒋祖龙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融入深度;增加值;最终产品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19)01-0018-12
长期以来,如何衡量一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外贸依 存度是最早的替代指标。由于“两头在外”加工贸易是中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方式,用 外贸依存度指标往往会高估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沈利生,2005;李昕和徐滇庆, 2013)。Hummels 等在 2001 年提出了垂直专业化指数,通过投入产出表测算一国 出口中进口成分(VS 指数)以及出口中作为中间品被别国进口的成分 (VSI),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平新乔等(2006)利用该指数分析表明, 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垂直专业化指数已由 1992 年的 14% 上升至 21.8%。不过,垂直 专业化指数有两个重要假定在现实中很难成立:进口产品与本国产品具有相同的投入 比例,进口产品的价值构成 100% 来源于外国。Koopman 等(2014)建立了统一的 分析框架(简称“KWW”),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一国出口增加值进行分解,很 好解决了上述两个缺陷。Koopman 等(2010)基于出口增加值分解提出了全球价值 链参与度指数(GVC_Participation),被广泛运用。很多学者测算发现,近年来中 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度有一定幅度上升,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产业关联性也在提高(王 岚,2014;程大中,2015)。此外,葛阳琴和谢建国(2017)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全 球价值链分工及其变化是全球化还是区域化,魏龙和王磊(2016)从嵌入全球价值
全球价值链与增加值贸易
以投资 为主线
垂直一 体化
英特尔、 波音、 重硬件, 丰田、 轻软件 海尔、 格兰仕 等 沃尔玛、 国美、 重软件, 耐克、 轻硬件 戴尔等
采购者 驱动的 价值链
商业资 本
设计、 市场营 销
范围经 济
非耐用 消费品
服装、 鞋类、 玩具等
以贸易 为主线
水平一 体化
资料来源: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产业升级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全球价值链的二元驱动机制
生产者驱动
指生产者投资来推动市场需 求,形成全球生产供应链的 垂直分工体系。跨国公司通 过全球市场网络来组织商品 或服务的销售、外包和海外 投资等产业前后向联系,最 终形成生产主导的全球生产 网络体系。
(一般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的价值链,如汽车、飞机制造、 半导体和装备制造等,大多属 于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2002 )在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通过创新和学习来 参与竞争》中这样描述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机制:“全球价值链扩散功能和工艺流程为 发展中国家企业提供了改善各种能力的机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企业集群而言,当 务之急是将其融入更广泛的系统中去。这就要求有步骤地采取行动,使企业治理达到世界 水准。另外,还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创新和学习获得必要的技术能力。”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
资料来源: Gereffi G Humphrey, J, Sturgeon, T.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 Forthcoming i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 2003, 11( 4) : 5 -11.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研究评述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研究评述作者:孙琪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3期摘要:对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地区间贸易利益的衡量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传统贸易核算方法被贸易增加值所取代,据此衡量方法,国内学者对中国的贸易利得进行了测算,就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间进行了比较,进而就中国的产业发展加以研究讨论,探索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增加值产业升级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地区利益权衡综述全球价值链下,国际间的贸易来往从总量上得到很大提升,然而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往往被锁定在价值链中分工地位较低的装配、加工阶段,然而从传统贸易总量上来看,却显示出出口规模的大幅度的提升,尤其在双边贸易中,往往表现出两国间真实贸易利得的扭曲,对于贸易利得的错误认知进而会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国际关系的稳定,从而国内外学者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地区间的贸易利得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一)分工利益测度方法传统的贸易统计是对一个地区商品进出口总量的反映,若希望实现对地区的真实贸易利得测度则需要从出口提取出属于本国贸易增值的部分。
Hummels(2001)通过研究发现贸易壁垒的减弱(关税和运输成本降低)使得加工贸易得到充分发展,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多次跨越不同国境,因此他提炼出“垂直专业化”指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即出口产品包含的国外成分,并使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对OECD和新兴市场国家在1970-1995年间的贸易情况进行了计算。
Koopman(2012)综合考虑了垂直专业化的测度和贸易增加值的概念,改进垂直专业化的测度模型,通过区分贸易方式放松Hummels模型中关于企业对出口产品和内部销售产品的进日中间投入使用偏好相同的假设;对出口按照来源和重复计算部分进行分解以识别官方贸易统计中被重复记录的进出口价值,从而构建计算国家出口贸易增加值的框架,搭建官方贸易统计和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桥梁,完备了贸易增加值的测度模型。
中国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融合,数字贸易正在以更加全新与基础性的方式重塑世界经济。
本文利用OECD最新投入产出数据库及Koopman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对中国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测度,在系统梳理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因素理论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中国数字贸易各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发展态势,且各细分行业发展具有差异性。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数字基础设施质量、行业国际竞争力对中国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促进作用。
基于此,政府应优化数字贸易产业结构并激发对数字化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及合理利用外资。
关键词:数字贸易,贸易增加值,全球价值链地位一、引言数字贸易是互联网经济、数字技术与现代贸易相融合的新型贸易模式,数字贸易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率、创新商业模式、增进消费福利以及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世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新引擎。
数字贸易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并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各国都在积极促进数字贸易的发展,谋求在数字贸易领域全球领先地位,我国也不例外。
在2022年服贸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会场上还提出要持续优化网络布局,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抢抓数据交易机遇,打造数字贸易发展新优势。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数字贸易领域,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有什么样的特征?影响中国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的明晰有助于了解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现状及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中国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1、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公式各国基于传统“商品总值”贸易核算的方法往往包含了中间产品跨境往返的重复计算部分,而利用“价值增值”的贸易核算方法能够规避传统贸易重复统计导致的误差,更能真实反映中国在数字贸易这一新兴贸易方式上的贸易规模与竞争力水平。
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方法综述
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方法综述一、本文概述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的今天,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与发展已经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传统的贸易核算方法,如总值贸易核算,已无法准确反映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贡献。
因此,增加值贸易核算和垂直专业化核算方法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评价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实际经济活动和价值增值。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Inter-Country Input-Output Model,ICIO)的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
我们将首先概述全球价值链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然后详细阐述垂直专业化的概念、测算方法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贸易增加值的内涵、核算方法及其在反映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实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增加值贸易核算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其基本概念、核算方法以及与传统总值贸易核算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着重分析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在全球价值链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其构建方法、主要数据来源以及模型在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这些核算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贡献。
本文将对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全球价值链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垂直专业化与全球价值链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和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n, GVC)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对于理解增加值贸易核算以及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至关重要。
垂直专业化指的是一个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阶段或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和协作的现象。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的核算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的核算刘丽萍贸易增加值以新增价值代替传统方法的总价值来衡量贸易流量,新增价值由生产出口产品的国家创造,包含生产过程中的雇员报酬、税和利润。
核算贸易增加值的主要依据是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通过核算贸易增加值可得出新的结论:全球贸易额大大减少;双边贸易平衡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大增加;出口和进口的依存度相当高。
中国应积极参与到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有关工作中,研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分析其中的贸易利益。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贸易增加值投入产出表2013年1月16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推出全球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初步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种国际分工细化的方式是由技术进步、成本与资源和市场更好的结合,以及贸易政策改革带来的。
但同时它也挑战了传统视野,即怎样去看待和解释国际贸易,特别是围绕这个问题如何来制定政策。
传统国际贸易核算方法,是记录货物和服务每一个和每一次通过海关时的总流量,而这很有可能对政策的制定带来误导。
报告披露了依据增加值贸易数据库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衡量贸易流量的最新方法,采用新方法后全球贸易格局、双边国家间贸易关系以及价值链方式带来的国际贸易方式的变化。
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是依据贸易增加值而得出的,因此,什么是贸易增加值,贸易增加值是怎么核算的,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中国的对外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10%。
然而,与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相伴的,是中国的贸易不平衡。
中国每年货物贸易顺差接近2000亿美元,2008年峰值时达到2955亿美元,由此引发了愈演愈烈的外贸摩擦。
事实上,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有近五成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国内加工制成成品后直接出口的一种贸易形式。
中国在这样的贸易形式中,只获得了很少的加工费,却在数字上形成了巨大的进出口总额,以及由此计算而得的贸易顺差。
国际贸易行业数据分析报告进出口额和贸易伙伴分析
国际贸易行业数据分析报告进出口额和贸易伙伴分析国际贸易行业数据分析报告:进出口额和贸易伙伴分析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从全球生产的角度来看,全球价值链的形成需要各个国家之间加强贸易联系和流程的合作,从而驱动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贸易数据的分析和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行业的进出口额以及贸易伙伴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和规划提供有用的参考。
一、进出口额分析1.整体情况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2020年国际商品贸易总额约为19.5万亿美元,比2019年减少了9.2%。
其中,出口额为10.8万亿美元,进口额为8.7万亿美元。
从总体上看,由于COVID-19疫情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的加剧,国际贸易额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2.中国贸易额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为4.65万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2.6万亿人民币,增长4%,进口2.05万亿人民币,下降0.7%。
由此可见,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贸易额的增长仍然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3.美国贸易额美国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
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美国进口总额为2.4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3%。
其中,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进口额为4,200亿美元。
美国出口总额为1.43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7%。
同时,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家,分别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7%和16%。
二、贸易伙伴分析1.整体情况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2020年的国际贸易中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英国、荷兰、法国、新加坡和香港。
其中,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排名第一,占全球总量的14.3%。
2.中国贸易伙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出口前五大贸易伙伴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和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