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浅谈音乐与素质教育

浅谈音乐与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更可以在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对音乐与素质教育关系的一些思考。
一、音乐教育对提高情感素质具有独特作用
二、音乐教育对培养审美素质十分重要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中一项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艺术
是审美领域的代表,其中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方面也应在素质教育中予以重视。
通过学习
音乐,学生可以在音乐创作、演奏、欣赏以及其他各个环节中不断感受、欣赏和理解艺术。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为他们今后拓展更多艺术领域的欣赏打下良好
的基础。
三、音乐教育对提高认知能力有帮助
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认知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音乐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其智力、思维能力发展得更为全面。
学习音乐需要具备一定
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分析能力,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
此外,音乐也
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
四、音乐教育可以在大量时间外推动全面素质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很多家庭和学校在面对学生学业压力时易忽略了素质
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素质教育有着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
而在音乐教育中,
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够通过音乐创造、表演、演奏等多方面的实
践获得良好的综合素质培养。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探索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探索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来看,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首先,音乐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情感表达。
音乐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思考、欣赏及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合唱、合奏、合作创作等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配合默契,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再次,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表现情感、展现个性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最后,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音乐创作是创新的过程,音乐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创作、独特的表演技巧、音乐试听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审美、文化和艺术修养,合作精神、自我表达和创新精神等,从而实现教育目标,也能够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满足他们对世界美好与真善美的追求。
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音乐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中学音乐课的开设更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它像微微春风,丝丝细雨育化幼苗那样,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如音乐教学大纲所说:“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根据音乐课的特点来实施素质教育,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我认为,首先音乐教学要坚持以下原则:(一)突出音乐课“动态”的特点音乐是一门在“动态”中进行教学和接受知识的学科。
不论是表演,唱歌或演奏,它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以及力度的强弱,速度的缓急,感情的变换都体现了本身“动”的特点。
(二)按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安排教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上课要尽量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并以“动态”教学为主。
要采用“动静相济”的方法,教学中要留些余地,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思考。
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想象、发挥和创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进行技能练习。
(三)形式上多样化每一节课都要有3-5种音乐形式的变换。
(如:演唱、表演、律动、器乐练习、音乐游戏、即兴创作等形式的穿插变换)而每一种形式所包含的内容,又必须在教学上有逻辑上的连续性,技能上的互补性。
(四)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有意考虑对学生优良心理素质和品格的启发和培养如:健康的兴趣、艺术的美感、大胆的想象、精细的观察、坚强的韧性、正当的荣誉感和敢于创造的精神及成功的幸福感等等。
让音乐课真正起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作用。
音乐课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工具,也是完成品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具有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情和寓教于德,给学生创出无穷无尽的学习和了解音乐艺术美的途径。
而要真正在音乐教学中达到此目的,需要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前提下,采用以下方法和措施。
浅谈音乐与素质教育

浅谈音乐与素质教育首先,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感知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的调性变化、旋律的起伏跌宕等方面,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道德、情感和文化内涵,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因此,通过音乐教育引导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水平。
其次,音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在音乐的表达过程中,作曲家往往通过音乐表现出他们的内心情感,而这些情感往往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感知和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情感素质。
同时,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再次,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演奏技能和音乐创造等方面,从而使得学生具备了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当学生在音乐表演和创作中,能够自主设计和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
最后,音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音乐表演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和其他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寻找一个协调一致的合作方式,忘却自我,为共同目标而努力,是艺术合作的关键,也是团队精神所追求的目标。
因此,音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团队协作精神的机会。
总之,音乐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情趣、提高情感素质、锻炼创造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多种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综合素质。
因此,应该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让音乐成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浅谈音乐与素质教育

浅谈音乐与素质教育
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音乐具有优美、和谐、统一等优良的审美
特征,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塑造优秀的人
格品质。
音乐艺术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高贵、空灵,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帮
助孩子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成为内在豁达、善于感悟的人。
其次,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音乐的创作过程需要孩子展开联想、进行思
维活动、创造美的形象,这些过程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
子能够形成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于孩子来说,音乐的创作过程就好像是一个挑战和探
求的过程,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造力,激发孩子的创造潜力。
最后,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操,提高社交能力。
音乐能够唤起孩子的
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欢乐和美好,这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孩
子更加开朗、自信、勇敢。
此外,参加音乐培训班可以让孩子有机会与其他同龄人交流,
共同进步,增加孩子的社交经验、交往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具备着培养孩子审美、创造、情
感等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音乐学习,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人生、品味文化,让音乐的美丽之花在孩子们的心中盛开。
怎样在音乐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怎样在音乐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音乐学科素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而且也越来越起到排头兵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我无论在任何事情上都一事无成。
”由此看来,音乐教育是人一生取得成就的基础。
提高音乐素质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息息相关。
既然这样,音乐学科素质教育应该从何做起?又该怎样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我们可以探索研究一番。
1.始终把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放在音乐教育的显要位置,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比如:课堂上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应针对当前学生对日寇侵略中国的历史知之甚少或缺少了解,甚至盲目崇洋的心理,把黄河两岸人民深受日寇侵略,老百姓被逼得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的情景介绍给学生,加上音乐的烘托,增强了学生对日寇侵略者的仇恨,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感针对目前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集体主义精神,所以要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如在合唱中,就应教育学生不要抢强于某声部或过分突出个人声色,应让自己的声音融于合唱,达到声音和谐统一的效果,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3.音乐可以促进身心健康音乐源于人内在的情感运动,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一种由身体所执行的运动。
如表演舞蹈,音乐素质较高的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好动作的节奏,表现力很强;而有一部分学生只是空洞地四肢比划,没有节奏感,这就是音乐素质高低很明显的区别。
4.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高尚情操的审美情趣方面是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的。
教师可以用富有美感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想像力,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可采取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
如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通过学习歌曲,可以帮助学生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提高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其乐感和欣赏能力,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促使人体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协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浅谈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摘要:素质教育中结合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音乐教育的各个阶段中都体现着素质教育的内容,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从音乐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通过音乐教育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措施,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关系一、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重要性音乐教育相比其他的教育更加容易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它本身就涵盖了非常广的知识面。
而音乐更是让老师和学生容易打成一片,亦师亦友,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的容易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素质教育的润滑剂。
(一)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现在的学生群体是个性的群体,教师要如何的依照不同性格的学生有针对的教育,让他们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自己的平台,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的去思考,如果找不到答案,那么音乐教学工作必然会陷入一种迷茫的境地。
为了打破现在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尴尬处境,我们需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去寻找问题的所在,然后才能有针对的进行改进,去解决问题。
在制定教学方向的时候,教师应该去了解学生的特质,去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有针对的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够让他们得到最合适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这个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时刻记住我们教育工作者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如何让他们走上最适合他们的道路才是我们的职责,这样才能是一个称职的教育工作者。
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兴趣,为他们找到自己的道理,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完全的了解,所以课后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心,去给予他们,与他们成为朋友,因材施教是一个好老师的必备条件。
基础教育是为国家的培养栋梁之才,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而现在提出的素质教育正是提倡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转变我们的固有思维,去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去响应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将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这是我们教师需要去思考的,作为音乐教育者,更加应该去推动这样的一种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融入音乐教学当中。
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

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领域开始尝试在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的理念。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类的教育,同样需要执行素质教育的尝试。
首先,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音乐教育既要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艺术、人文、科学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历史、音乐理论、音乐文化等知识,还能够锻炼自身审美素养、创作能力、表现能力等。
其次,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和激励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第三,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音乐艺术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尤为重要。
在集体排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克服难关,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教育。
音乐是感性的艺术,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奏,让学生了解和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
最后,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音乐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品德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总之,音乐教育中执行素质教育尝试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涵盖学生的多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发展自身。
同时,音乐教育也可以成为其他学科素质教育的借鉴和参考。
音乐课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音乐课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音乐课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要在音乐课中实施素质教育,音乐课教学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乐”字方面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教育,是把教育和审美愉悦统一起来进行的。
音乐是美的艺术“乐”是音乐的灵魂。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设法使课堂焕发活力,吸引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学生产生了乐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进而乐学。
二、“情”字方面在音乐教学中,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这就有利于积极情感的形成。
在音乐课中,我动用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现美、感受美,并创造美。
有演奏乐器特长的学生,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木鱼、碰铃、竖笛等乐器组成一个乐队,边奏边唱,在集体参与,共同“二度”创设美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求知欲望,预约了学生的心情,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字方面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等音乐语言,创造出人们听觉的形象,但其具有抽象表现的特点。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创”字方面采用多种方法,唤起学生的想象,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具体可感知的艺术形象。
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熏陶。
四、“训”字方面《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这些技能,能力从哪里来?只有从长期和反复的训练中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环渐进的原则进行音准训练、节奏训练、视唱训练等经过训练,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我在七年级教学中,每节课都插五分钟的节奏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
五、“听”字方面音乐的一切活动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觉的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如何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处于全神贯注状态,在聆听中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呢?一首音乐作品是没有绝对的形象性的,在欣赏作品时,教师不能把自己对音乐理解的框子强加于学生,而是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己去理解音乐内涵,教师可以在必要时给予引导。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探索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探索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
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审美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另外,音乐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养成优雅风度与良好品位。
其次,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
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多方面综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时更加灵活和自信。
最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体现在提高学生自信心方面。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让学生自信才华,并且通过音乐表演,让学生体验到在意识到自己优势与劣势的情况下,保持自信、自我掌控的能力。
这样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还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自信、勇敢和乐观。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具有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音乐教育能够在人文素质、思维能力、自信心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培养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论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论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提出“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并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教学是学校艺术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凡是学生对某个事物动过情、产生过美感的,学生兴趣会更高,印象更深刻,所学的知识、技能更牢固。
所以,教师要用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和旋律,多姿多彩的旋律美和结构美来滋润学生的心灵,会使学生形成美好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
如范唱和伴奏是表现音乐的基础手段之一。
教师的范唱应尽量表达作品的音乐美,以便学生通过聆听,欣赏教师的范唱,被唱“乐”曲蕴含的美所打动,进而产生一定要学唱它的热情。
在教唱新歌时,教师首先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突出音乐课的“动态”和形式上的多样化。
教学中,要以“动”来调动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不论是表演,唱歌还是演奏,它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以及力度的强弱,速度的缓急,感情的变换都体现了本身“动”的特点,每一节课都要有多种音乐形式的变换。
(如:演唱、表演、律动、器乐练习、音乐游戏、即兴创作等形式的穿插变换)。
(二)按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胜、好动,喜欢新奇的事物。
在教学中要尽量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并以动态教学为主。
教学中要留些余地,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思考。
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文化素质音乐教材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热爱劳动,尊师敬长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教育。
备课时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如何通过美好的旋律中的几段通俗易懂的歌词,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获得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
音乐作品是相当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把它归类,并系统地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素质教育,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并进而认识音乐艺术。
热爱音乐艺术是多么的有意义,多么的重要。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
”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立足实践,我建立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
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开放的音乐教学目标纵观我国目前的音乐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
在某些人看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音乐教育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
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该成为其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音乐耳朵”才是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开放的音乐教学目标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我们当然决不排斥音乐知识与技能,而是指能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又能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
浅谈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

浅谈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一体两面,它们呈现出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以发展和
提高孩子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为核心,二是以培养孩子感知艺术、培养孩子人文关怀素养及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和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并使孩子学会思考,同时培养孩子
的创新能力。
它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不断的训练中,在生活中更好的了解艺术,进而学会用艺术这种能力表达自己,也让孩子在体验艺术中感受到乐趣。
而素质教育则力图培养孩子一种有效的思考和实践能力,使孩子能够运用不同
的学习方法,包括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等等。
孩子通过实践学习,还可以培养对文化、传统和环境的感知和尊重,从而提高孩子的社会关注力和人文关怀能力。
综上所述,优质的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都可以为孩子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
有助于孩子发展头脑,使其成为未来社会有智慧,有思想,有文化、有素养的精英。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探索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探索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探索音乐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一、音乐教学与情感素质的培养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素质。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音乐作品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习expression(表现力)的技巧,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音乐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情感维度的素质教育,培养情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音乐的创作、编曲、即兴演奏等技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能力,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音乐创作是一种高度的个性化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演奏、合唱、编曲等,通过这些合作活动,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音乐,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音乐团队中,学生还可以学习倾听他人、协调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素质、审美素质、创造力、合作精神、文化素养以及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能够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音乐教学资源,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浅探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素质教育

浅探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而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它对中学生的素质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音乐教育就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
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俗”,到近代中国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科学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以乐辅德《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
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
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操。
例如:优秀的历史歌曲《苏武牧羊》多少年来一直传唱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中,成为人民群众的心声。
这首歌产生于民国初年,是当时优秀的学堂乐歌之一。
它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以乐促智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
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范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小学音乐教学也是要相应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并不是考试分数的简单积累,而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完善的价值观和情感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以下简单谈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表达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歌唱、音乐游戏等活动,发掘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兴趣,并且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同时,在音乐演出中,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站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体会到一种快乐。
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团队演出,并且鼓励他们与其他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
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并且学习如何相互沟通和协作。
而这些品质也将在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欣赏和创作,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堂上播放各种音乐,让学生去欣赏和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欣赏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从而让他们理解和认同音乐和艺术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益和环保等问题,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尊重生命。
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释放自己的情感和压力,并且在与他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多做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品质和能力,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成为健康、快乐和有价值的人。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重要,我们的任务是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通过音乐课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采取以下的做法把素质教育贯彻始终。
一、潜移默化的思想素质教育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爱护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记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
例如:通过对学生教唱《义勇军进行曲》,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紧迫感,也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激起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材;通过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后,可使学生增强对“小白菜”的同情,同时更加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如,通过教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师应因势利导,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种下“劳动能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思想种子;总之,教师扎扎实实地在每堂音乐课中默默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耕耘,学生将能获得全面的思想素质教育。
二、生动活泼的文化素质教育音乐教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歌曲教学、欣赏教学等方面进行归类,并有系统地进行文化素质的教育;例如,教师向学生介绍抗战这段历史时,曾用以下歌曲作为线索:《松花江上》、《铁蹄下的歌女》——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毕业歌》——青年学生立志报国,掀起了民族自救的巨浪;《大刀进行曲》——“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到来;《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等等——展现了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动人场面;《南泥湾》、《二月里来》等等——展示了解放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前方后方互相支援,克服困难的一幅幅动人画面……这样,打破了常规,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原则,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了历史知识。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探索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探索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教育实践者开始关注素质教育,认为它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
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也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
其次,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而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们能够领略到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再次,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和社会。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而音乐教学在这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表达的不仅是音乐本身,更是对生活和社会的抒发和反映。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而理解生活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感稳定性。
最后,音乐教学也是培养人格的良好途径。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而音乐教育可以通过音乐素养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音乐具有治愈心灵的作用,能够帮助他们减压放松,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情感稳定能力。
音乐教育也能够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美好人生的追求。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智慧、情感、身体和社交等方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增强自我调节和情感稳定能力,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音乐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试论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音乐教育

试论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音乐教育概述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体系内的各科目也应该相应地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更加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学习方式。
音乐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素质教育观念下,音乐教育应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音乐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理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长期的发展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素质教育也注重学生性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尊重,引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音乐教育应该以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多样化的音乐教育内容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育体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技能,音乐教育也是如此。
因此,在音乐教育的内容方面,应该加入更多的多样化内容,比如声乐、器乐、音乐剧、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自主选择的音乐教育形式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和提升。
这也意味着,教育形式和授课方式应该相应地做出相应的改变。
在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音乐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美的感受和创作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呈现在学生对于自己音乐创作的精神和技能的提升。
结论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多元化技能和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音乐艺术成为学生成就和快乐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付志虹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2年第10期
当前,我县正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并已付之行动中,而我们音乐这门学科的确又是施展素质教育的大舞台,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因此,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把艺术教育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把艺术教育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任务的紧迫性。
根据我县的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共同来探索一条适应我县素质教育和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功之路,已经迫在眉切。
以下谈谈我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要重视美育。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艺术教育等美育列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内容这一,认为美育不仅能培育学生有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动,促进智力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美育重要手段之一的音乐学科,要充分发挥它的美育功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其二,要把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这方面,其内容主要是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等。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音乐教育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任何学科都一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如果一味沿着传统的旧的那套路子发展,是没有出路的。
把创新教育的思想用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当中去,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会充分发挥传统音乐教育的长处,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
其三,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开发学生创新潜能中的作用。
音乐的情感的内涵,是音乐的本质所在。
没有情感的音乐,就是没有灵魂的音乐。
那么,这个作品也会失去魅力。
既然音乐是这样,那么作为我们音乐教学更是应该注重情感,帮助和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
情感还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
在唱歌课的教学当中,要注重情感等非技巧性因素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丰富和表达自己情感。
如果一堂课只是传授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或者是从头到尾教唱一首歌曲,那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失去了艺术教育的魅力所在。
我们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合作,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以情感人,让他们整个身心都溶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去。
其四,音乐欣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音乐教育的审美意义主要应该与欣赏活动相关。
我们的音乐课不仅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唱歌,而且要求每个学生学会辩听音乐。
不是要人人都必备一副好歌喉,但求人人都有一副能听懂音乐的耳朵。
所以,音乐欣赏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联想力,让他们学会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飞翔,同时也能丰富了音乐知识,开拓艺术视野。
其五,在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阵地。
要让同学们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都运用到课外活动上面来,使课外音乐活动课与课堂教学起相辅相成的作用。
这样,也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开展课外活动内容也是要丰富多彩的,比如组织合唱队、舞蹈队,或者是组织一个小型的乐队等等。
面向全体学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而且能够提高他们音乐感受力和表现能力。
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达到普遍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以上是本人对当前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一些粗浅的探讨,以后我还将继续努力学习,对我们的这门音乐学科作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为我县的音乐教育事业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