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创作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我们的明天”
这又是一个积极的主题。也就是说,不宜表现消极的内容,如环境污染、战争、虐待动物、学习压力大等等……!反过来想,即使今天有很多很多的不如意,这些不如意也绝对不是昨天的人们期盼的,人们在描绘“明天”时,都会满怀美好!
再从字面上看,前面的“我们”肯定指是比赛的参加者——一定是比赛参加者发自内心感受的真实表达,而不是大道理、空幻想!而“明天”绝对不是明天,而是我们可以看见的未来,所以要表现的内容既不能完全照搬现实,也切忌简单的“上天入地下海”!
到底该如何呢?我们就把本次创作视为一场球赛,将其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分别从“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两个角度切入。
上半场:仰望星空——大胆想象、放胆表现
从想象的角度来说,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只要你敢想,一切皆有可能!抬头仰望型高空,它带给人类无限的遐想。虽然人类的足迹紧紧抵达过月球,虽然人类的踪迹刚刚跨出太阳系,但是,人类的想象造价数十万年前就充满了整个宇宙!
大胆的想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应该为创作者的想象设定答案。
但是,无论怎样的想象,从造型艺术的角度,都需要具体地表现出来,否则,我们在这儿的探讨毫无意义。而具体的表现靠什么?不外乎造型、色彩和合适的表现材料——
1、大胆的表现造型
所谓造型,当然就是画出某种样子了!到底要画出啥样子呢?肯定是很“像”的样子,也就是作者新政形象的“镜像”。这个“镜像”千万不要刻意追求“照相”式的“像”,而应该追寻自己内心的“像”。儿童绘画创作更应该如是。
内心的“像”源自创作者内心的感动。不应该告诉儿童画什么,而应该以自己的感受启发儿童自己的感受,进而帮助他们以合适的造型完善这种感受,也就是表现内心的“像”。
不同年龄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源于孩子的心理差异,是不可随意逾越的(属于万分之一的特殊儿童除外)。
一般来说,六岁到九岁左右的儿童不可能画出极富立体空间效果的作品,也不可能画出照相般的“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创作者而言,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能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融入其中,就是巨大的成功。这个年龄的儿童期望准确地画出照相般的“像”,但是受逻辑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依靠逻辑推理和联想关系把握空间和时间。这个年龄段儿童的造型是“点”的组合,也就是自己视觉感受的罗列。而这种罗列带来的恰恰是艺
术家们极其欣赏的“儿童味”。我们应该认读并鼓励这种“儿童味”。可以适当并顺其自然地利用前后遮挡和近大远小方法帮助孩子感受和表现空间感,但是千万不能强加焦点透视的概念。就这点而言,这个阶段儿童更适合接受驴唇对马嘴、风马牛相及的想象,并依此进行自己的创作。
其实,人类艺术的发展轨迹和儿童图像表现的发展轨迹非常吻合。儿童绘画的形象一般都会自然的“简化”。而两千多年前的云南花山岩画《祭神的舞蹈》就很像儿童的随手涂鸦出的简单形象。但这决不是随意而为。研究者有的认为是我们当时的人们描绘抗击外敌入侵战争胜利的庆祝场面;有的认为是祈求上天保佑其兵强马壮、社会繁荣的愿望;有的则认为岩画是用来镇河妖,祈求风调雨顺的意愿……各种观点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是我们的先民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儿童会把自己觉得重要的都表现在画中。在古代埃及的《墓穴壁画》中也有一个“正面律”,就是以画面需要进行的“点”组合。所谓“正面律”就是在表现人物头部时画最容易体现特点的正侧面,可眼睛必须是正面;肩部要画成正面,侧面太难画也太缺乏形象感了;腰部以下则是正侧面,因为侧面最能体现腿的特点。
只要需要,儿童的画中常常不合日常情理地组合。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画面中的内容绝对可以根据需要随意组合,比如出土自马王堆汉墓的帛画《非衣》就在一幅画中自上而下画出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有代表祥瑞的图案,住着金乌的太阳和拱围着蟾蜍与玉兔的月牙,各路神仙,扛着大地的神龟,以及画中主人公(也就是墓主人)和侍者的形象。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在一幅画内画出一个故事也是儿童画的特点之一。请看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舍身饲虎》。作者巧妙地把一个复杂的故事用大小不同的8个画面,组合在一幅图中,此画中间最大的场面是“饲虎”,是全画的主体,然后沿一条旋形结构线依次画萨锤那刺颈、投崖、饲虎,兄长收骨、报信,父王痛哭、建塔等八个场面。
再说九岁到十二左右的儿童,他们造型表现的最大问题是“眼高手低”。想表现的内容和表现的结果,远远高于自己已有的能力。作为辅导者,一方面需要努力提升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随时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量力而行。不过,在这个年龄段有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势-逻辑思维。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可以认知并表现空间,但是仍然不可能很快地具备焦点透视式的“像”。焦点透视、近实远虚等空间观念可以在这个阶段慢慢培养。引入光影表现是既能提升表现能力又能丰富表现效果的“灵丹妙药”。所谓“光影”并不等于素描里的光影造型,在这个年龄段更接近中国绘画传统中的“石分三面”,在适当客观理解的基础上主观运用。空间介入的最大优势是突破上下左右
的束缚,利用前后关系丰富表现能力。
和低年龄儿童的表现一样,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表现特点在美术史上也有呼应的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戈佐利的《三圣贤之旅》,要从透视的角度看问题大了,但是画中有前后遮挡,有“光影”,所以产生了有趣的“空间感”。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中国清代画家任伯年的《牧牛图》中的牛、石头、树和人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光影”,它们和“素描”没有直接关系,但确实对造型帮助不小。请特别注意能体现空间的地方。比如牛肚子、石头顶和人脸颊。
当然,“光影”并不一定和光影一致,还是要看画面的需要。完全可以把“光影”作为深浅来运用。俄罗斯旅法画家夏加尔的《从窗口见到的巴黎》特别明显地运用不同深浅的颜色形成一些在真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分割”,利用这些“分割”,他的画产生了一种梦幻的效果。这正是画家所需要的。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十二岁以上儿童,也就是小学六年级奔初中的“大”学生们,其“眼高手低”表现得最为突出,极致的表现就是“逆反”。如果希望他们诞生符合自己内心的“像”,必须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表现方法,且这个方法能与艺术家,最好是著名艺术家的方法相吻合。另一方面,一定要在充分尊重他们自己感受的前提下给予适度指导。按学习心理的发展,这个年龄的儿童对自己认可的东西绝对是积极面对且不吝啬付出的。所以,比较枯燥的一些技能技巧都可以有比较常规的方式方法传授。问题是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早成了巨大的逆反心理,为我们的指导设下了巨大的障碍。好在数字艺术和现成品艺术提供了可以充分利用的空间。
作为艺术家,也同样面临选择,因为不是人人都有(也不需要)画“照片”的能力,但是艺术创作照旧。
美国女画家欧姬芙非常喜欢花,她的《黑色与粉色、蓝色的旋转》表现的是一朵花的花心。充满画面的花心产生了一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当然,选择局部可不是偷懒,它建立在对表现对象的真实且深刻的感受基础上。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再看美国涂鸦画家哈林的《生命树》,完全是简化的形象,似乎和花山壁画类似。确实,艺术的表现不一定是多就好,有的时候需要简单明了。但是和选择局部一样,如何“简化”一定要根据创作表现的需要,绝不应该“偷懒”。